首页 > 文章中心 > 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

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

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钻井施工 电气设备 故障 保养维修

中图分类号:O6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16-01

前言

钻井过程务必要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性以及操作规范性,设备维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设备运行故障。钻井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电气设备损坏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若是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施工进度,导致油田生产进度变慢。怎样能够有限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电器设备损坏概率,钻井人始终都以电器设备投入产出最大化为长期追求目标。作者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设备的常见故障与缺陷,对所发生的故障原因进行进行仔细研究与分析,学习更多有关于电子设备的维修方法,并结合工作经验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与保养,若是发生故障隐患,则应该仔细对其设备进行仔细研究,尽最大努力进行维修,最终达到有效压缩成本的目标。

1.导致钻井电气设备损坏的原因

总结在日常工作所遇到的钻井电气设备故障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得到以下结论:设备自身质量问题以及人为操作因素。

1.1 设备自身质量问题

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残次品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因此在使用环节中极其发生损坏。电气操作工具质量没有达到安全标准,经过对电气事故的统计,操作不附和行为规范而导致电气损坏的比例非常大,比如:使用扳手的尺寸、起子的大小,使用不规范都会引起电气器件损坏的行为。

1.2 人为操作因素

操作人员没有进行正确的规范操作,由于工期比较紧而忽略了正常操作程序。施工人员只依靠个人的工作经验,凭借个人的能力而导致操作失误,在完成操作之后并没有进行认真核验。操作人员没有掌握完整的电气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无法对机器故障进行研究与判断,也无法进行检查与维修。施工人员并没有明确操作目的,同时自己也没有权力进行操作而越权操作,工作人员的操作事件过长,进而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不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从而电气设备发生损坏。

1.3 设备维护维修方式不适

电气设备若是发生故障进行维修的过程中,现场通常都没有十分匹配的原件,而是粗略使用形状类似的器件代替,进一步导致器件以及电气设备在二次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开关、刀闸、接地刀检修、维护力度不够,比如机械传动机构锈蚀、卡死、周期性未上油使设备老化,或者触点锈蚀,都会很大程度导致设备发生故障。

2.钻井电气设备实施三级保养方法

钻井电气设备具有以下保养规范:清洁,,紧固,调整,防腐。清洁,具体要求设备外观和配电箱务必要保证没有灰垢、油泥;,要求需要的部位应该保证油质与油量的标准;紧固,要求各个部位的衔接应该进行紧固;调整,务必要保证各个间隙、油压、安全装置调整合理;防腐,要求各个导轨面、金属结构以及机体清除掉腐蚀介质的浸蚀及锈迹。

3.钻井电气设备损坏后的检查维修方法

3.1 凭借经验进行判断维修

参照钻井电气设备故障的特征,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利用排除与分析的方式对故障原因进行有效判断,同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维修。比如:现场可根据电气设备故障的大致部位、导致故障所发生的客观条件、现场的机器烧焦的味道、保险丝的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漏油、漏点的现象。针对损坏的电气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进行维修与试运转,在试运转的过程中务必要严格勘察电气的状态与工作情况,若是发生任何异常,必须要立刻关掉电源,停止工作,继续查找原因。

3.2 利用工具设备判断维修

维修电气必然要通过相关的检查工具,普遍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有:万用表、示波器、绝缘测试仪和电桥等。在最近一段时间,电气设备检修工具与方法在持续的更新与进步中,陆续推出了很多新的故障检测维修方法,比如:接地性能检测。短接法:电气设备电路以及电气故障所发生的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归属到短接法。在设备故障中断路故障的频率也是非常多的,涉及到导线断路、虚连、松动、触点接触不良、虚焊、假焊、熔断器熔断等。可使用测量电压的方式进行故障检测,也可以利用短接法进行检查。其方法就是通过一个绝缘的导向,将可能发生故障的断路进行连接,若是在某处连接,电路可正常工作,进一步就说明该处发生断路。主要由短接法与长短接法所组成。

3.3 几种常见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维修方法

变压器故障检测维修。变压器故障重点都体现在绕组、铁心、连接件及油质污染上。常用的故障检修方法有:变比检测法、ALL-Test法;电机故障检测维修。正是因为机械与电气两个重要特性,怎样在故障发生时,最为迫切的就是进行故障判断,普遍发生的故障有:疲劳、磨损、断裂以及点蚀。检测电机故障的主要方法是峰值能量法和冲击脉冲法。

结束语:

钻井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是现场施工过程中普遍会发生的问题,怎样才能够保证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正确的判断,发现问题所在,进而完成修理,这个问题是施工人员与维修人员都普遍重视的问题,作者针对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与检测维修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行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 宋涛.浅析钻井队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J]. 电子世界. 2012(15)

[2] 凡华,尉龙超.钻井队常用电气设备的维修方法与实践总结[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5)

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危机预警 原因 管理意义

危机是指一种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或十分紧要的危险关头。企业危机是指企业正在面临着威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事情,处于危险境地。而企业危机预警则是根据整个行业和发展环境及企业的现状,预测企业可能存在的危机,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从而帮企业防范危机,规避风险,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或控制其进一步的发展,以较少危机对企业的损害程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频频发生金融危机,不断发生企业破产危机案。企业危机预警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关注和研究,建立企业预警机制迫在眉睫。

一、企业危机预警产生的原因

要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机制,首先要分析、研究企业危机预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以更好地促使企业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机制。

(一)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

经济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是指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有机经济整体。中国自2002年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WTO)之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加入了经济全球化这个行列之中。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我国提供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机会,吸引和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加速工业化发展进程。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对我国的民族企业造成严重的冲击,不少企业纷纷破产。另外,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如何在竞争激烈、波云诡谲的世界经济市场中求得生存,这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着的最严重的危机。

(二)企业自身转型、可持续发展需要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转折,怎样才能力缆狂澜,做出正确的抉择,是每个企业领导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处理得当,企业就会稳步、持续地发展;但处理不当,“一棋不着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也彼彼皆是,严重的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如破产、倒闭等。如2004年大型国有企业河北涞源铜矿破产案件。涞铜是国家一中型铜矿企业,始建于1966年,1972年建成投入生产,经历了30多年,到了2000年,资源枯竭,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04年,资源缺乏、拖欠员工工资,无法继续运营,最终宣布破产。涞铜的破产并不只是因为资源的枯竭,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仍采取传统的人工开采技术,没有更新技术,也没有有效合理地开采,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多方面因素冲击的情况下,没有进行及时的转型和改革,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最后只能破产。但是值得安慰的是,涞源县委、县政府在涞铜破产后妥善处理涞铜资产,解决涞铜职工工资问题,对涞铜进行了顺利的改制。由此可见,企业在战略转折点必须加强危机预警管理,抓住机遇,完成转型和改革。

二、企业危机预警的管理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企业领导者的危机意识

缺乏危机意识,危机即将到来却全然不知,这是导致企业危机出现,危机程度扩大的重要原因。古语有云:“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在繁华兴盛的时候,加强企业危机预警的管理,通过宣传、培训,加强企业领导者的危机意识,在危机尚未到来之前就可以根据相关征兆进行判断,预测危机,采取相应措施。如摩托罗拉公司在2003年非典时期,因一个员工患了流感,就立刻启动危机预警系统,采取相应措施,向社会捐赠、实行员工轮班制,随时关注流感动态。抓住机遇,树立了公司的良好形象。危机即是机遇,如何把危机转化为转机,首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危机意识。

(二)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非常重要。良好的危机预警系统有利于企业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完善自身内部的管理系统。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包括危机应对计划和危机防御机制,从而对企业的各个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其次,针对危机态势,进行内部系统调整,如部门调整、员工调整、技术更新、制度改革等等,以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只有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因此,加强危机预警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完善。

(三)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和国家发展一样,也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企业无论是在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还是衰退期,都要加强企业的预警管理,随时分析行业动态、社会环境,监测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寻找企业发展机遇,及时进行转型和技术更新。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三、结束语

总之,目前的市场经济就像一个巨大蛋糕,分的人很多。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分得一杯羹,企业就要各取法宝。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管理,加强企业领导的危机意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才能在危机到来之前,及时做出防范和处理,减少损失;才能未雨绸缪,化危机为机遇,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 论企业危机预警产生的原因及管理意义[J]. 中国商贸, 2010,(28)

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括约肌切开术;内窥镜;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狭窄;远期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 in treating common bile duct stone or strictive papillitis, and then analyze possible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fter EST. Methods We mad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03 out of 158 patients who had EST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06. Results In the 103 patients, there were 13 cases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3m after EST), the incident rate being 12.6%: recurrent calculus of common bile duct in 8 cases, combined cholangitis in 6; cholangitis in 1; acute calculus cholecystitis in 2; residual calculus in 1 case; chronic pancreatitis in 1 case. Conclusion Endoscopic papillosphincterotomy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way to treat biliary tract obstruction. Preoperative jaundice may be the risk factor inducing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fter EST.

KEY WORDS: sphincterotomy; endoscope; common bile duct calculus; duodenal papillary stenosis; longterm complication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中,其中对胆总管结石和胆管下端炎性狭窄的治疗效果更是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尽管EST这项技术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仍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有关EST术后短期并发症(0~3个月)的报道相对较多,而国内有关远期并发症的报道甚少。本研究现通过对我院近两年来行EST手术治疗患者的长期随访,对EST远期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可能引起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EST手术患者共158例。跟踪回访至2007年8月,观察时间8~32个月。失访41例,死亡5例,死亡率4.3%;9例回访患者系门诊治疗者,术后资料记录不全被剔除研究之外。103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16~94岁,平均(54.46±14.22)岁。其中诊断为十二指肠狭窄患者6例,剩余均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术。术前有显著黄疸者40例,急性胆管炎19例,胆源性胰腺炎16例,伴发十二指肠憩室患者16例。EST术前有胆囊切除术史者72例,其中22例同时行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

1.2 手术设备 采用OlympusJFIT30型纤维十二指肠镜,JF240、TJF24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PSD10型电刀,EREBICC200型电刀,各式切开刀,扩张球囊,斑马导丝,取石网篮,球囊,鼻胆管。

1.3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术中均先行胰胆管造影,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十二指肠狭窄患者单纯行切开术;胆管结石患者结石直径在1cm左右的均可用网篮取出,直径更大的结石,可以先行网篮套石粉碎后逐一取出;并发结石性胆囊炎的胆管结石患者在行EST术后3d内行LC手术。术后常规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基于SPSS13.0统计软件包来实现。远期并发症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具体赋值见表1)。计数资料描述采用百分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表1 EST术后长期并发症的21个可能危险因素与赋值

2 结

2.1 手术情况 103例患者均行EST手术。术中6例未取出结石,9例发现泥沙样结石,余88例成功取出结石,结石直径在0.1~2.2cm不等。10例第1次EST手术失败,其中5例行第2次EST切开成功;4例继续行开腹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因伴有巨大十二指肠憩室于术后8d直接行Rouxeny吻合。

2.2 远期并发症 103例随访患者中,出现远期并发症者13例。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8例,6例伴发胆管炎;单纯胆管炎1例;结石性胆囊炎2例;胆管结石残留1例;慢性胰腺炎1例。胰腺炎患者术后多次入院行抑酸、抑酶、消炎等治疗,效果不佳,仍间断腹痛,不能正常进食;1例胆管结石复发、急性胆管炎患者行胆肠吻合术,术中发现大量泥沙状结石;2例胆管结石复发者再次行EST治疗;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术。

2.3 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是否并发黄疸、胆管炎、胰腺炎、生化指标、术前是否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术(是否有胆道的手术病史)、是否合并十二指肠憩室、胆管的直径大小、胆石的大小、切开大小等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出现的可能危险因素,分为3组,分别和结果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黄疸是唯一可能引起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表2~表4)。表2 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与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3 患者术前生化检查情况与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4 术中相关因素与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EST被认为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处理胆管结石及十二指肠狭窄的方法,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在并发黄疸、化脓性胆管炎和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EST更是被广泛认可的首选手术方式。ANSELMI等[1]对并发急性胆管炎的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引流或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发现,内镜治疗较传统手术有明显优势,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是,EST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治疗仍会导致许多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我们大致可以按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时间早晚将其分为早期并发症(

本文对我院肝胆外科近两年来开展EST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跟踪回访,对文献上报道可能引起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逐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患者术前黄疸状态外,其他因素均非引起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但是,我们随后对直接胆红素按不同水平(1、2、3mg/dL)进行分层处理并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低对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并无影响。这种矛盾的结果可能与我们统计的病例样本数量较少和回访的时间相对较短有关(国外文献的随访时间大多在10年以上),有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事实上,远期并发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十二指肠括约肌功能丧失导致的胆道感染和切开部位瘢痕挛缩导致的狭窄。十二指肠括约肌是胆管和十二指肠肠腔之间的一道关键屏障,具有抗肠液返流和维持胆肠正常压力梯度的功能。一旦Oddis括约肌被切开,胆总管的压力梯度就随之下降,肠腔内容物便逆流入胆管,从而造成了细菌的逆行感染,继之增加了结石复发的风险。MANDRYKA等[8]评估了EST手术对细菌定殖、胆总管慢性感染、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EST术后患者胆道内均有细菌的定殖,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且都为多重细菌感染,细菌培养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而且,随着EST术后时间延长,胆总管的宽度、细菌培养的数量及细菌的毒性也随之增加。

由于EST术后胆道感染不可避免,许多人认为EST术后保留胆囊是导致远期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当胆管炎症波及胆囊时就会导致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形成;胆囊结石掉入胆总管后就会导致胆管结石复发。但是LAI等[9]研究发现,胆囊切除与否对患者在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认为预防性切除胆囊的做法是没有必要的,只有并发症确实出现后才可进行胆囊切除术。本组103例病例中31例在行EST术时胆囊存在,其中19例胆囊无病变,13例伴随胆囊结石。对于13例伴随胆囊结石患者,EST术后立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而19例胆囊正常患者仅行EST术,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为胆管结石复发;2例出现胆囊结石,分别出现在术后16、18、24个月,其并发症出现率为15.8%。但是,两组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3)。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胆囊的存在并不会增加胆管结石的复发,相反还可以保证患者胆汁分泌的生理特点,减小术后消化系统的不适;同时,食物刺激引起胆囊收缩,胆汁大量的排泌还可起到胆道廓清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结石的形成。

切开部位瘢痕挛缩导致再次狭窄,胆汁排泄通道受阻,并发症也会出现。由于切开是瘢痕增生的直接原因,所以适当的切开方法和切口大小一直被认为是防止EST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关键措施。对于十二指肠功能(紊乱)不全的患者,为了防止胆汁淤积和结石的形成,一般要求对Oddis括约肌进行彻底切开[6];而对于狭窄的患者,则可进行的中小切开。叶丽萍等[3]发现EST术后出血、穿孔与切口过大有明显关系,切口越大,对括约肌的破坏越大,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就越多;同时,切口越大,也越容易产生肠内容物向胆道返流,引起胆管炎、胰腺炎甚至胆管癌的发生。所谓“中小切口”,指切口直径均小于隆起的1/2~1/3。这样的切口既可以明显减少EST手术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又可防止胆管内感染的发生。我中心行切开的大小介于0.5~1.5cm之间,平均(0.9456±0.169)cm,我们认为切开的长度应以恰好拉出结石为度,对于过大的结石可先行网篮拉碎,切开通常不超过1.5cm,最远切至距与肠壁交界处约2~3mm,术后效果良好。

另外,不同病因的患者实施相同的切开长度,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是不同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单纯胆管结石的患者较十二指肠狭窄患者EST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和(再)狭窄的发生率低[10]。这可能是由于:①狭窄的患者大多合并括约肌功能失常,常规的中小切开并不能完全解除胆汁引流不畅的症状;②狭窄的患者切开后更容易形成局部的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瘢痕挛缩,导致再次狭窄;③狭窄患者在针刀进入时较困难,反复的电切和探查导致局部严重的黏膜损伤,增加了瘢痕组织生成。但是,我中心对不同病因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十二指肠狭窄患者8例,其中1例在术后8月结石复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和本组单纯胆管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6%相比无显著差异(P=0.9)。这和文献报道的结果有所出入,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太小有关。

总之,患者术前黄疸可能是影响EST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其理论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论证。引起远期并发症出现的根本原因为括约肌功能的破坏,胆汁引流不畅;十二指肠细菌逆行感染,长期胆管炎症反复刺激胆道。从对我中心EST术后的病例回访的情况看,总体的手术疗效是比较满意的,EST可以作为不同原因导致的胆道梗阻的首选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ANSELMI M, SALGADO J, ARANCIBIA A, et al. Acute cholangitis caused by choledocholithiasis: traditional surgery or 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 [J]. Rev Med Chil, 2001, 129(7):757762.

[2]陈幼祥,吕农华,徐萍,等.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 23(4):297298.

[3]叶丽萍,林敏华,何赛琴,等. 中小切口的括约肌切开术加鼻胆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价值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 20(5):336337.

[4]杨河. EST并发症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 [J]. 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4):9495.

[5]COSTAMAGNA G, TRINGALI A, SHAH SK,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choledocholithiasis, and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J]. Endoscopy, 2002, 34(4):273279.

[6]SUGIYAMA M, ATOMI Y. Risk factors predictive of late complications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bile duct stones: longterm (more than 10 years) followup study [J]. Am J Gastroenterol, 2002, 97(11):27632767.

[7]MASCI E, MARIANI A, CURIONI S,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ancreatitis following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a metaanalysis [J]. Endoscopy, 2003, 35(10):830834.

[8]MANDRYKA Y, KLIMCZAK J, DUSZEWSKI M, et al. Bile duct infections as a late complication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J]. Pol Merkur Lekarski, 2006, 21(126):525527.

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范文第4篇

这个危机往往是因为产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企业倒闭而引起的。它的形成主要是这些因素的影响:经济政策错误;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自然灾害;全球化的后果;金融政策错误。因此,我们能从中看出经济危机实质上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供需关系破裂。

经济危机的原因可能是:

1、经济政策错误;2、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3、自然灾害;4、全球化的后果;5、金融政策错误。

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范文第5篇

有关经济危机论文范文一:经济危机经济学论文

一、经济学危机的表现

我们知道,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即使是经济异常发达的一部分西方国家也不能抵挡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经济危机的来势异常猛烈,即使是一些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预测到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以及它所带来的损失。当经济危机首次出现时留给部分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且许多国家并没有找到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经济危机渐渐的蔓延到了其他国家,并且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危机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各国的失业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应对危机的经济学的措施

(一)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相关政府渐渐的开始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学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实体经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减少国家经济的损失,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但是,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且还应该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后还应该借鉴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另外,相关政府还应该颁布一些与实体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并且要将这些政策应用到实际中。

(二)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应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贫富差距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明显,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人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这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大部分的国民经济收入都用在了工业的发展方面,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方面,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城乡的经济收入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工业方面的经济收入相比,城乡的经济收入就显得特别微薄了。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我们必须要合理分配国民经济收入,将国民经济收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从而大大的减少我国的贫富差距,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综合国力,最终极大的降低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制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才可以发展的如此迅猛,因此,我们必须要始终相信市场,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恢复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市场的监督力度,不断规范市场的秩序,从而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另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

三、小结

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进程。但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也迫使各个国家审视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且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众所周知的是,经济危机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对待经济危机,并且根据自己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得解决对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消除经济危机,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经济危机,并且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那么我们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危机而且会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有关经济危机论文范文二:经济危机背景下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一、关于世界经济危机下对我国经济问题的几种看法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次贷危机迅速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全球范围内众多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纷纷倒闭,全球经济进入严冬。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央出台了4万亿救市的计划,制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消费、刺激内需。各地方也积极配合政府的号召,各种刺激内需的方法纷纷出台。然而中国经济问题是否只是单一的内需不足问题,这种内需不足是否只通过简单的刺激就可以解决?关于如何看待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生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由世界或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是最多的。第二种看法是,在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存在问题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持这种看法。在他看来,由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旧发展方式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即使没有这场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问题。第三种看法是,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与世界经济危机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造成目前出口困难的原因与其说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如说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学界的孙立平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看法,即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即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困难;内因则是我国处于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过程,而这个转型却迟迟转不过去,由此造成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消化不了如此多的产能,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严冬时期[1]17。我个人基本同意孙立平教授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论述,但认为,这种内因更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结构性硬伤造成的畸形的国内需求市场。从这样一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尽管我们目前的问题是由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更类似于传统经济危机中的问题。故中国目前发展遭遇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社会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造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以致农村市场需求发育不足的问题。

二、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的主要目标就是建构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需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实现这一国家目标,大量从农村汲取资源,通过农业税、剪刀差等形式将大量的农业积累转为工业积累,并采取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即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在城市和农村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体制,实施城乡不同、工农有别的国民收入和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形成了迄今为止还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产品上。例如,多年以前城市就已经普及的医疗保障,农民居民却只是最近两年才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照顾,并且还没有普及。另外,农村居民收入中的一项重大支出就是教育,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居民自己承担大部分的教育费用。这种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由此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这种由于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内需不足,需要通过社会改造、社会改革、社会进步才能有所改变,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们国家的今天就是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来完善社会结构、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第一,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是与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类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另外,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私人产品的边际投资产出,农民可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刺激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测算,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业总产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出弹性系数为0.643,即每增加1元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农业总产值将增加0.64元。并且,这个贡献具有长期边际收入效应[2]59。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就拿对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水利设施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几乎没有进展。据水利部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而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827对比87085,30年来我国农田水利一直处于吃老本的状态[3]256。且这些水利设施多数年久失修,几乎不能使用,每年数千万亩的耕地受旱就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现在农村居民大多数都要自己打井、自己购买水泵、水管、电缆等设备,这一套下来要花掉两千元左右,使种地的成本大大提高,不少地区出现抛荒现象。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短期就可见到的效益就是可以解决大量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避免失业危机,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农业部调查给出的失业民工人数为2000万。如此大数量的人群重新返回那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而使他们被迫离开的乡村,如果再没有工作,就更恶化了他们的生活。如果利用这支庞大坚实的劳动力队伍大力进行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农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另外,他们通过建设工作获得收入,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有了工作,人们就可以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稳恢复。

第二,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包括义务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社会事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行政法律等。与生产性公共产品相比,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更是少之又少。可怜的九年义务教育到了农村地区也大打折扣,不仅教育条件差,而且农民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费用。其它的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更是没有。其次,在其它国家都是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却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8亿农民只能自己攒钱自己保障。几十年来农村居民一直怀着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忐忑心理,生活在小病靠挨,大病等死的处境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别有病,否则一人有病、全家致贫。另外,大多数农民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和子女的供养。农村居民惧怕变老,惧怕生病。上学、医疗、养老成了农村居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他们不敢花钱,也没有钱可花。这不仅使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更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出口严重受阻,内需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的情况下,建立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通常我们都会以为,社会保障要花钱,必须等到经济繁荣、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才有能力进行社会保障,这也是我们在社会保障领域经常听到的声音。然而,在30年代大萧条中,美国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政府财政收入状况也不好,然而却坚定的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结果社会矛盾不但没有激化,反倒为走出大萧条和美国之后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会这样?其直接原因是穷人借此度过了经济危机,人们建立起了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人们可以花钱了,这就解决了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传统经济危机的重要问题。这同样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危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