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1篇

主要工作目标

2014年业务经营预期目标是:资产总额增长9%,年末达到3700亿元左右;存款增长10%,年末达到2900亿元左右;贷款增加300亿元,年末达到2100亿元左右,其中涉农贷款占比不低于66%。实现收入270亿元左右,全区统算实现利润66亿元以上。资产利润率不低于1.3%,资本利润率不低于15%,成本收入比控制在50%以内。不良贷款率年末控制在6%以内,资本充足率(新口径)达到10%,拨备覆盖率不低于85%,拨贷比不低于4.5%。

重点工作

第一,以支持现代农牧业和小微企业为重点,增强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加大对“三农三牧”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进金融普惠服务。

第二,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经营管理转型。探索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客户关系定价、运营成本分摊、经济资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五大体系;加大存款结构、信贷结构、分配结构等经营结构调整力度;拓展业务范围。

第三,以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狠抓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加强案件防控、稽核监督和安全保卫工作。

第四,以信息科技治理和项目建设为重点,提升科技支撑引领能力。加强信息科技治理;加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力度;加强电子银行业务创新。

第五,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推进产权改革。加强股权改造,健全股权流转机制;稳妥推进农商行或股份制联社组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

第六,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完善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作风建设。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2篇

    在农业标准化实施背景下,现代农业虽然取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产品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又如,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土壤生产能力大大降低,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2]。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研发出了很多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即替代农业,并慢慢取代了现代农业。替代农业主要是指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倡生产出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现阶段,我国代替农业主要有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及天然农业等。代替农业标准化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替代农业生产理念有了超前性的突破,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理念。2)代替农业是一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生产模式。3)代替农业不仅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和自发性,同时具有小规模生产发展的局限性。

    2可持续农业发展

    虽然在农业标准化实施下,农业产业结构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替代农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农业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国内外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并实施了很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使得农业发展模式开始向着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可持续农业主要是在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及管理前提下,对农业生产技术及体制发展方向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以满足当代人们和后代人们的需求。这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其生产技术上、经济投入上均可被人们所接受。实践研究表明,我国农业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提出新的农业发展观念,扩展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并提出高标准的农业发展体系,才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都是农业标准化发展的体现。因此,必须做好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可持续农业标准化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标准化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引导方法,将农业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2)农业标准化利用固化形式,将农产品生产或者销售服务中的新知识及新技术有效的展现出来。3),农业标准化利用进化形式,将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4)农业标准化利用其具有的校正作用,并与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正,有效减少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负面效应。5)农业标准化利用择优和简化方法,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6)农业标准化利用其自身具有的扩散性功能,使得农业发展新知识及新技术得到广泛性的推广和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生产活动

1要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首先,要尽量使垃圾能够得到利用,使垃圾变废为宝;要增加除填埋、焚烧以及露天堆放之外的处理做法,积极探寻处理方法,把垃圾分成不同类别,要采取分离垃圾的做法,还要积极加强对城乡居民生活垃圾的治理;其次,保证小康社会的建设,建立绿色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环境的污染得到抑制,才能改善农业环境的污染现状,只有实行好的规划,要积极做好城乡工业布局的规划,把对环境的污染治理工作做在污染之中,必须加强城乡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建设好生态环境;再次,解决资源的循环利用,农村沼气得到大力应用,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的应用。一方面,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使有机肥料得到大量利用,还能够为农村的植物增加有机肥料,还有利于缓解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净化农村环境,沼气使用量的增大。把有用的水用到实处,增强人们节约用水意识,提倡节约用水,我们还要积极建立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设施,在建设现代化农村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力[1]。

2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要从保护农村耕地资源出发,对于农村的耕地,保护耕地是防止资源退化和缩减的有效措施,实施在行动中,农村耕地的红线要始终记在心中,在农村要对耕地资源实施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农民不能失去了基础,更不能失去了耕地。使农村有限的耕地资源得到保证,在调整中绝不占用耕地面积,达到严格限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基本农田建设,坚决不能触动底线,一定要加强规划管理,当地政府要把加强农村生产的建设用地。提高农业灌溉利用率的农村生产方式,建立创新的,这样就可以转变传统的大水灌溉农业的生产方式,积极构建节水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要组织农民,应积极推广节水技术,主管的农业部门,要利用高科技保护水的蒸发速度,要对农村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模式,积极加强保护水资源[2]。

3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的必经之路,这样才能使中国农业生产之路,缓解生态环境被不断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要从原有的观念的转化中,逐步转变只是片面追求农业生产量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资源得到大的收益,不断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中,可以利用中国现有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品种资源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它有利于缓解中国农业资源的短缺问题,这就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4要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使广大人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才能够尽快增强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环境意识淡薄的现状,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必须提倡宣传教育,这一点必须要让广大农民知道。首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深刻的认识到环境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广泛宣传《森林法》、《土地法》、《环保法》等法律法规,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其次,提高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使人民将环保意识上升到生存意识,增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快培养社会公众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的激情,加深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到良好促进,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工作去落实,使农村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同人民一道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要充分发挥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3]。

5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大事,需要全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人民的大事。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使中国人民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梦想,是中国发展现代农业,这样才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为全体人民谋福利,这样才能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又要积极利用环境科学手段,考虑生态资源的保护,必须坚定的方向,注重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对于国家和社会已经各阶层的百姓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赫男.农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张铁亮,周其文,郑顺安.农业补贴与农业生态补偿浅析——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J].生态经济,2012,(12):27-29.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4篇

一、高科技农业

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科学技术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高科技的应用成为现代农业的首要特征。

(一)生物技术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核心

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将会出现重大突破,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成就,这些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将集中体现在新物种塑造、新快速繁育技术应用、新农业工厂构建、新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新能源开发和新空间领域拓展等方面。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将推动现代农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来创造家畜和作物新品种,从而使培育新品种的时间从20-25年缩短到3-5年,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用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海洋作物,可以使用海水灌溉,从而节约淡水资源的使用。“分子农业”就是利用动植物分子遗传学和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实现商业上大规模生产蛋白质、药物、疫苗及酶等物质,用于预防和治疗人和动物的疾病。由于利用植物生产提取类物质,易于操作和规模化生产,为农业发展的工厂化奠定了科技基础,它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

(二)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农业领域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开辟新的生物资源,拓宽农业生产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如通过工厂化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将形成非绿色植物的、不污染环境的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研究开发可更新的纤维素、工农业废气、废液、废渣,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建立单细胞工业及海藻生物技术产业等;在水产、畜牧、园艺温室及多年生果树栽培领域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人工创造环境,建设全过程自动化工厂,以达到高效率、高产值和高质量。

一种被称为精确农业(precisionagriculture)的新型农业模式近年在发达国家勃然兴起。精确农业是利用重要的农业作物参数和知识,在适当的尺度上优化生产系统管理,是根据特定地块的作物潜在生产能力控制不同的投入水平(如肥料、杀虫剂、除草剂等)。运用精确形态的生产方式,可以在过去不能或很难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盐渍滩涂乃至沼泽荒漠地区,都可以用水栽法转变为生产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延长了生产季节,也扩大了生产的空间。中东一些炎热、干旱、缺水的地区,过去不能生产新鲜的蔬菜,目前已经用水栽法解决了问题。通过人为的精确农业的实施,改变了农业的传统功能与传统结构,扩大了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另外,利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农业脱离土地正在成为现实,实现了工厂化,出现了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甚至太空农业。白色农业就是以微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动物、植物为原料,发展相关的产业;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现代人类所需要的动物蛋白质,其总量的20%来源于海洋生物资源。

二、多功能农业

农业多功能的理念是1992年最先由日本提出的,它是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和植物纤维等农产品这一主要和传统的经济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非经济生产功能。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功能在不断的变化,有了新的功能,如能源替代功能、劳动力吸纳促进功能、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和文化传输功能等。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

三、可持续农业

现代农业是在吸收“石油农业”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0年代中期美国等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农业。所谓可持续农业,即“环境不退化,资源永续利用,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不仅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保证世世代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它强调生产与环境并重,当前与长远并重,采用适当的经济技术生产体系,不搞掠夺式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前提是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两者相辅相成。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产业,它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现代农业在发展农业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切实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根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生态农业。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重视土地、肥料、水资源、农药和动力等生产资源投入的节约和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在应用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现代农业,就必须抛弃原有的以大量消耗石油、化肥、化学农药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遗传工程、生物科技为主的运用高科技方法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是以科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和培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具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生态农业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和水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相结合。专家认为,生态农业是一种久兴不衰的生产方式。它的种种模式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四、标准化农业

农业标准化就是先进生产力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表现,它是指通过不断调查、探索、发掘农业生产实践的规律,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

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推广科学生产操作规范,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大生产发展。据了解,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农业标准化程度已经很高,他们从产前的种子选择、产中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栽培管理、产后的加工、分级、包装、储藏、运输、销售诸环节一直延伸到“餐桌”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几乎每个生产、加工、销售的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因此这些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正由于标准化水平高,日本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强,价格很高,一般相当于我国同类产品价格的10倍左右。而我国农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标准化水平太低,很难打入像日本这样的市场。因此,实现农业标准化,按标准组织生产,同时按标准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行为,是我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从生产无序到有标准可依的必由之路。

五、信息化农业

当代世界正在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可被理解为在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等,提高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动态演进过程。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农事操作更加标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信息资源在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农民更加注重用信息指导生产和销售。据某些预测标准,当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有着粮仓称号的俄亥俄州的农场主,一个人经营几千公顷的土地,全靠电脑管理控制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我国目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六、都市型的工厂化农业

所谓工厂化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露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它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先进农艺,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它是根本改变传统农业的重要方向。

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5篇

循环农业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优化转型与整体提升,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但现代农业发展则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深入探讨和合理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现代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是全国农业发展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而从省域空间看,发展循环农业则是生态强省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循环农业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虽然国外已将循环经济应用于农业,但是并没有提出“循环农业”这一概念,因此,这一提法其实是国内的创造。国内“循环农业”一词首先出现在2002年陈敏德和王文献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13]中,但没有对循环农业的概念进行详细定义,高旺盛,翁伯琦,周震峰等先后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与对策[15-17],郭铁民和王永龙的《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18]中则详述了循环农业的定义与概念。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循环农业的定义可归纳为:循环农业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基本规律,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4R”原则(即再利用、减量化、再循环、可控化)为核心,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经验也已表明:循环农业就是着力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其主要通过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与管理,实现物质能量资源的多层次、多级化的循环利用,达到农业系统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购买性资源投入最低化、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化、有害生物和污染物可控制化的产业目标。就其要求而言:循环农业是以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级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等诸多环节组成的“资源利用—现代农业—资源再生”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业。除此之外,循环农业注重遵循“整体优化,循环再生,有效链接,高效运作”的原则,在生产管理上,其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要义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是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减量化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是以开发链合理延伸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高效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与优化管理为支撑的现代农业。

2循环农业的特点

循环农业建设包括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循环农业园区建设3个方面。其主要特点:(1)合理优化的循环模式。循环农业的提出是全国农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延伸,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2)高效利用的循环模式。循环农业是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与运作理念,赋予农业废弃资源以新的概念与内涵,形成了新的资源观,从循环农业的角度考察,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之所以废弃物堆积如山,这主要是因为生产组织不合理,弃之不用即废物,合理用之即资源,农牧菌业废弃物无疑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在循环农业的运作过程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废弃物;(3)“4R”原则的实践载体。循环农业是一个全新的策略,明确提出按照“4R”原则组织农业生产,要求物质能量资源循环利用;(4)形成闭合的运作回路。循环农业是循之有道、用之有效的合理生产模式,关键在于要通过对农业生产流程的分析,对农业生产流程重新加以组织,以形成一个物质和能量的闭环系统,在农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中增加了一个耦合———反馈的有效机制,从而使得物质和能量流的运动按照一个循环线路进行;(5)现代农业的高优成效。循环农业是涉及整个农业系统的良性生产运作农业模式,是优化集聚多元化资源为开发体的工业型农业。其不仅要有现代农业的高优性,更要有生态经济的和谐性。

3现代循环农业的定义

进入21世纪,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现代循环农业也不应拘泥于第一产业中,不仅是第一产业的循环,而应是第一与第二或第三产业融合的循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融合的循环;同样在农业生产范围,不仅仅是种养业的循环,而应是种植业、养殖业和微生物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19]。现代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继承和发展,是生态农业的内涵拓展与深层应用。生态农业的基础与精华为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和经验借鉴,现代循环农业的要义在于其不仅具有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与先进性,同时也体现生态经济的特色化与和谐性。可以认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那么现代循环农业则是讲求可持续发展的高优型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提升与完善则是实现现代循环农业目标的最佳模式之一。两者之间总体目标一致,但侧重点与着力点有所不同,现代循环农业更加注重农林牧菌草业生产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即减量化、循环链、再生点与可控性的有机结合。以现代农业先进设施与精确技术来武装循环农业,使之达到产业化与标准化开发的目标,并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做到节能降耗,减排降污,让更多的废弃物重新进入有序的生产链中,得以高效循环与多级利用。

生态强省建设与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建设生态强省离不开高效型生态农业———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生态强省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生态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追求人与自然、经济、生态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而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目的便是通过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平衡机制,来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循环农业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和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因子的最小排放和最小干扰,这不仅要求农业与工业和三产形成基于全社会的大循环,更要把农业关联产业经济活动通过要素耦合等方式组织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这表明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生态强省建设中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的协助。生态强省与现代循环农业的内在联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是内涵与目标的统一性。(1)哲学思想一致。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两者都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之中,事物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紧密联系的;都把人与自然环境看成不可分割、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注重人与环境的内在和谐性。(2)理论指导一致。两者都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在一种不影响子孙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最适关系,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3)基本目标吻合。两者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共同为了营造最适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协调与和谐。其次,是方式与运作的差异性。(1)侧重不同。生态强省是在省域水平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理念及其发展模式,不是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和总结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以实现省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现代循环农业则是涉及整个农业系统的良性生产运作农业模式,从整体角度构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耦合体系,借鉴生态工业生产方式,注重建立“资源利用高效率、外部投入最低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的生产目标,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范畴不同。生态强省建设包含六大体系: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护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和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和管理决策体系,这涵盖了广义的生态农业,即体现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基本内涵;而现代循环农业则是全国农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下,是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延伸,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形式,也是向新的发展阶段跨越。因而,要建设生态强省需要发展高优型的现代循环农业,以此来支撑乡村循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这无疑是新时期生态强省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循环农业发展思路及其对策

1创新技术与模式,因地制宜推广

现代循环农业既要求产业链内资源循环再利用、减排增效,又讲求产品的高产、优质,因而必须创新技术与模式,以最大限度减少源头污染,节能减排,降耗减污,提高效益。如研究开发农林牧菌草等多因素组合开发过程中有效接口技术与有序链接模式;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和工商企业联合研究开发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竹材、修剪枝丫、笋壳、蔬菜叶、菜帮等种植业废弃物在饲料加工、工业原料、快速还田、燃料加工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技术,以及动物屠宰废弃物、水产、畜禽等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2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现有的较多循环农业模式缺乏标准化与可量化的结构比例,缺乏较为严格的技术规范,有很强的人为性、任意性和粗放性,不利于循环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不适合生产过程与生产质量的管理,也不利于循环农业的示范与推广。现代循环农业是规模生产的组合方式,使不同生产环节的废弃物优化分配与再生利用。就此必须配套相关先进机械与设施,在规模化生产中精确控制与有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建立标准化体系尤为重要。

3创建示范园区,推动产业升级

可以选择一批基础好且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建立综合基地或示范园区,列入地方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配套优惠政策,合理布局,链接上下游产业,优势互补,带动区域性开发,从而构建公司+农户的现代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运作新格局。这样,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获得转变,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增强,区域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得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