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民族文化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教学素材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传统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具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经久不衰,中华文化的链条没有间断。但是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各个少数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和被同化的困境。他们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是如何弘扬、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能使自己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不落伍或者不被抛弃;同时,又吸收其他先进民族的文化,甚至世界一切先进民族的文化,使自己的文化不断得到创新,使自己的民族文化不断的发展进步。传统民族文化与其它文化交流,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所以,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有它本身的特殊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方式多样,课堂上用到的教学素材也丰富多彩,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其教学优势,把传统民族文化融合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价值,更加有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1 教学素材中体现民族文化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起点与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体验求知的愉快,可以提高学生观察思维的敏感性、灵活性、记忆的牢固性和想象的丰富性。而信息技术课不缺乏兴趣的主题,缺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信息技术中的理论知识部分也不乏枯燥,比如高中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中的“无处不在的信息”、“尝试程序开发”;初中信息技术必修教中的“FLASH动画”、“PPT贺卡”等内容,在这些教学内容中我们都可以加入传统民族文化的符号,把这些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图片、动画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受到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
例如:初中课程中,《FLASH动画》制作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学会对FLASH时间轴的控制运用,既要学会顺序帧动画,又要学会变形动画;而学习这些动态效果用到的素材可以多种多样,整个动画的主题也不拘一格,既然教材中没有统一的要求,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体现民族文化的图画、符号素材来教学。而且在课堂上不固定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头脑中的文化底蕴,来独立制作或小组共同完成一件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主题动画作品。
又如:初中课程中,《PPT贺卡》制作这一节,要求学生利用所有的软件知识制作贺卡。我们作信息技术老师的都知道,信息技术的课堂是开放的,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是受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影响最大的;所以我们教学时尽量不固化学生思维,而是鼓励学生去创新,鼓励学生制作个性化的作品,在安排教学素材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传统民族文化相关方面的图片、动画、视频素材,让学生利用这些素材来制作贺卡,这样的作品不仅漂亮,而且其内涵也会更加丰富。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标准》中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是学生信息品质,又是学生自身素质,所以利用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学生,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
2 课堂教学中重现民族文化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不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通用技术、美术、音乐、劳动技术,这些课程都可以传播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结合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让一些复杂、繁琐、难懂的技术性传统手工变得简单化,如皮影人物、泥塑、剪纸、泥娃娃等的制作方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视等媒体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探求传统民族文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感染力和艺术性。通过与信息技术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启发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独特、深厚的民间文化艺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巨大地推进作用。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达到教学的有序性和长效性。
例如:高中课程中,在讲解《Photoshop图片处理》一节时,我们可以将民族服饰,传统戏剧脸谱等运用到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抠图、上色、裁剪等图片处理技术的同时,更多的了解民风民俗,让学生发挥想像,在原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创新作品来。
又如:高中课程中,在讲解《搜索引擎》一课时,我们可以把查找、获取和传送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去主动的获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学习民族文化,也可以使其在无意识中加快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都是充满乐趣的,是学生最喜欢、最爱学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课堂中既充满学习的氛围,又不失去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特殊性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技术能力,相比其它传统语文、数学等学科更有兴趣;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是最贴近社会的,最符合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加强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技术课堂是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个平台,一个潜在的发展基地。
3 学校教育中展现民族文化
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在青少年时代进行传统民族文化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应该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展现民族文化的元素。我校地处河北燕赵大地,革命先靠的故乡乐亭县,乐亭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的底蕴丰富,有很深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展现民族文化的内涵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每年一度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制作一些带有民族地方特色的电子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可以上报参加评比,也可以在学校内组织展出,供青少年学生参观的同时,也感照他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学校也可以在歌唱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中提倡地方民族特色,让学生将自己的所会、所见、所感用作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我县的一所小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猜灯谜比赛”,一幅幅古老的灯谜展示着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当地民族文化的重托与希望。有的学校在校园网上还有单独的栏目介绍当时的民族特色,鼓励学生传唱民族歌典,动员学生参加民族纪念活动;这些作法虽然不宏大,但也代表了教育部门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关注。
又如:每年大多数学校都要举行师元旦联欢会,这个平台就能更好的宣扬传统民族文化,学校不用刻意去要求,地方的学生们就会为联欢会献上优美的民族歌曲和传统的民族舞蹈,以及具有地方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种节目。
有特色的学校教育,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特点和标志;有特色的学校教育是活泼的,有生机的;有特色的学校教育不同于死板的教书育人,它反映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培养的是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感的高素质人才。一个学校的素质课堂丰富的话,这个学校的教学成绩一定也是优秀的。因为这样的学校,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劳逸结合,生活在快乐中,学习起来也会很轻松,它完全不同于一味的追求上课时间,一味的追求苦读、死学的那种学习方式。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的同时,还要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常规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素质课程,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能拉会弹一些乐器。所以学校教育中展现民族文化特色不但不会影响学习,相反还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4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节奏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创新加速也意味着淘汰的加速,许多文化现象也在迅速地变化、更新与消失之中。有人说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不能和谐发展的,到了现代信息社会了,那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只能到博物馆去珍藏了,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我觉得正是因为现代技术、现代文化的出现,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发展、适应、磨合、冲突问题才表现得尤其突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如何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或民族性较强的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和保护新生的文化对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地方民族的传统文化,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先进性建设也尤为重要,两者如何相辅相承的发展,如何相互促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份责任。
信息技术无疑是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优秀载体,我们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某些载体生动形象、直观性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体验民族文化的活动中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电脑合成技术和其他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研究民族文化的良好平台。所以,重视信息技术在民族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传承灿烂的民族文化,具有很大的教育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衍军.中国民俗文化[M].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8.
[2] 李艺.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祝智庭.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武术的拜师收徒都有严格的规矩,苗族武术也不例外,拜师者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先立誓,再经过师傅的审核和受戒。立誓就是拜师者需要先向师傅表达自己想要习武的愿望和目的,并向师傅立下誓言。师傅一般不会立刻答应学生的请求,需要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考核,看其是否具备一个习武者的基本素质。最后,师傅选定一个吉日良辰进行拜师敬祖,这就是受戒,同时,师傅还会教授徒弟基本的门规戒律。拜师的物品也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猪头、一升大米、一罐酒和适量的香纸,有的人也会给师傅一个红包,这通常根据各家情况而定。以前,苗族村落中识字的人很少,他们传授武术的方法主要是口述和心记,因此现在许多苗族武术已经失传。
二、影响苗族村落武术发展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武术的参与者越来越少,这是影响苗族武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次,苗族武术的发展还受到经济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制约[1]。此外,传统的生产方式及二元社会结构的出现,也影响制约了苗族武术的发展。
(一)学习苗族武术的人越来越少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但是传统的文化却在渐渐地流失,苗族武术也渐渐地失传。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为了摆脱贫困,开始走出农村外出务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愿意学习苗族武术,继承传统文化,至于精通武术的人就更少了。以前,人们空闲的时间都用来练习武术,而现在的人们宁愿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喝酒、上网聊天和打游戏上,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武术。
(二)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去,人们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他们在劳动之余经常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和切磋,使苗族武术得以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苗族武术的继承和发扬。
(三)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伴随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出现,苗族村落的经济体制也具有严格的划分。[2]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才会投入部分精力到苗族武术的传承上。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改善落后农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在一些苗族村落,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只在过年过节才回家。留守村里的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人或者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没有进行武术锻炼的意识,致使苗族武术无法得到继承和发扬。
三、苗族武术文化的传承措施
为更好地发扬和传承苗族武术文化,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其次将苗族武术发展和民族经济发展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再次,加大民族文化保护的宣传工作,让人们意识到弘扬苗族武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苗族武术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一)重视苗族武术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任何民族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结合时展的需求,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3]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苗族武术,还要不断地创新和规范,使其不仅能够用于实战,而且能用于表演。
(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文化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苗族传统文化,就不能将苗族文化局限在农村,而需开拓武术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我们可以将苗族武术和旅游业有效地结合,培养一批武术表演者。这样不仅能弘扬民族文化,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大苗族武术文化保护的宣传工作
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水平是制约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重视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同时,应通过社会媒介,例如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提升人们对苗族武术的认识和锻炼意识,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
(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4]在偏远的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无法谈及民族文化的弘扬。因此,我们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改变苗族村落落后的生产方式,使苗族武术成为人们闲暇时的娱乐方式。这样既可丰富人们的生活,又能使苗族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五)改变苗族村落的社会结构
在落后的农村,年轻力壮的青年都走进城市务工,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弱病残的人。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社会结构。例如,加大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使得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就能满足生活的需求。人们只有在富足的生活条件下,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苗族武术的传承上。
四、苗族村落武术文化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兴安盟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23-01
一、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概述
中华文明丰富多彩,55个少数民族由于生存环境、历史文化的不同,创造出了不同于汉族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例如,特色的民居、服饰、手工艺品、美食、节庆、语言等。
民族文化旅游,就是以非主体民族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充分利用民族区域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渐缓解传统农业、高污染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能够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当地民族社会进步是一个很好的脱贫致富的方法。
(一)兴安盟的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兴盟战略
1.兴安盟的特色民族文化概述
兴安盟167万人口中,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77.6万,占总人口的46.6%,其中蒙古族人口69.1万,占总人口的41.5%,是全区蒙古族最集中、比例最高的盟。民族文化在这里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①早在1996年,兴安盟就提出了建设“淳朴、自然、厚重、祥和”的兴安民族文化格局,②民族文化建设为全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
兴安盟是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中心。兴安盟先后建成了科右前旗科尔沁多功能文化中心、科右中旗科尔沁历史博物馆、科尔沁文化研究室和科尔沁文化作品评审委员会,注册了“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刺绣”和“科尔沁文化传媒公司”品牌,连续几年举办了中国・科尔沁民间文化艺术节、科尔沁民族文化精品展、科尔沁服饰展、五角枫文化旅游节、神山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还创作了大型歌舞剧《科尔沁婚礼》。
3.建设阿尔山神泉冰雪文化产业
一是举办阿尔山圣水节。阿尔山市以温泉出名,1996年,阿尔山设市之后,共举办过三次圣水节,其中,2003年的内蒙古阿尔山首届圣水节规模最为壮观,它在传承圣泉文化,推介招商引资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二是阿尔山冰雪节。阿尔山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每年12月中旬举办内蒙古阿尔山冰雪节,以“观赏银色世界奇观,体验塞北冬日风情,沐浴神泉圣水恩泽”为主题,推出了乘坐滑雪索道和雪地摩托、滑雪圈、学打高尔夫、参观自由式滑雪表演、浏览温泉博物馆等戏雪活动,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4.弘扬蒙元文化
兴安盟是成吉思汗活动的重要地区和蒙元文化形成的具有代表性传承地区,世界仅有的“西陵东庙”――成吉思汗庙就坐落于此。兴安盟从这一区位优势出发,全面保护并及时维修蒙元时期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大力支持乌兰浩特市打造蒙元文化名城,新建成吉思汗广场,规划建设蒙元文化一条街。此外,兴安盟举办了蒙元文化风情展、内蒙古东部蒙古族民歌大赛、蒙元文化服饰模特邀请赛、成吉思汗祭祀大典等活动,从多角度挖掘蒙元文化内涵。
(二)探索民族文化“旅游兴盟”的新模式
1.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的工作态度
要有计划、有系统地研究兴安盟特色文化,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及调控,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要克服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特色文化建设与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民族文化的开发需要集合文化品牌资源、人才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诸多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同时,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认识,提高他们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各民族自己决定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
2.突出特色,加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生命线。应优先、重点开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条件相对完善的地区。在开发中要遵循特色性、保护性、参与性、文化性、乡土性等原则,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简单化、庸俗化和城市化。例如,着重发掘、提炼和开发以科尔沁文化、阿尔山文化、蒙元文化为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和一批精品民族文化旅游路线。
【关键词】云南壮族歌舞;中小学课堂;运用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歌舞的传播形式也越来越多,外国的音乐冲击着我国音乐的发展。这不仅体现在一些公共场合,甚至连教育都是引入外国音乐,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都倾向于选择小提琴、钢琴和吉他等西洋乐器,社会上也很少有特定的民族音乐培训机构。因此学校应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先行者,对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发挥出学校的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职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弘扬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运用云南壮族歌舞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1 教师层面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当前很多中小学的教师对于各民族文化都不是很了解,仅限于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许多脍炙人口的曲目,教师都缺乏认知,没有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很少了解。尤其是一些比较年轻但是教师,他们大多是喜欢流行歌曲,对于教材上的民族音乐都不太重视。如果将云南壮族的歌曲引进中小学课堂中,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民族歌舞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1]。
1.2 学生层面
民族歌舞最能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历史成果,将民族歌舞引入课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传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然而因为家庭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于西方音乐和流行音乐更感兴趣。因此,将云南壮族歌舞融入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更正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错误认知,转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为民族的繁荣富强奠定基础。
2.将云南壮族歌舞融入中小学课堂的方法
2.1 正确引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征,教师可以引入民族唱法和流行音乐结合的歌曲,让学生对民族音乐增进了解,转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看法。随着音乐市场的不断变化,其实有很多结合民族音乐的歌曲,著名音乐人周杰伦就非常崇尚中国风,如《辣妹子》、《霍元甲》和《东风破》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些歌曲都结合了不同的民族元素,又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音乐进行赏析,激发出学生的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减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排斥,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弘扬[2]。
2.2 创新教学方式
当前的中小学课堂大多是采用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大多比较沉闷枯燥。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讲授理论知识,或者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乐器,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该课产生厌烦情绪,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组织民族歌舞知识竞赛、民族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通过参加活动掌握关于民族歌舞的知识。然后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享学习民族歌舞的心得体会,让学生真正爱上民族歌舞。
2.3 合理利用互联网
教材安排往往是局限于一些经典的歌舞,这样会舒服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并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内涵。教学的目的应是让学生认识民族歌舞,并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网络上有丰富的民族歌舞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同时网络上还有一些音乐人对民族歌舞进行改编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歌舞的可塑性,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民族歌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3]。
2.4 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只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认知,才能让学生对民族歌舞产生兴趣,将学习视作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加强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向学生展示脍炙人口的民族歌曲,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对民族歌舞进行自主学习。例如著名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这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在前几年的选修节目上有选手演唱过,当时掀起了一阵热潮,也让更多人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电影《刘三姐》,学生可以在电影片段中听到歌曲,还可以看到刘三姐为捍卫民族文化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聪慧和坚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民族文化维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民族歌舞的认同感。
3.结语
在中小学课堂中引入民族歌舞,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师应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改进教学方式,引入民族歌舞,让青少年肩负起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向世界人民展现我国的优秀文化,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冯国蕊.云南中小学“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实践性思考[J].民族音乐,2013,21(04):93-95.
在动漫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渗透下,动漫产品业在为动漫强国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成为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载体。我们青少年是动漫产业消费的主力军,很多人是在看动漫的过程中长大的,动漫产品甚至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的三观。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在动漫产业中得到有效地彰显和表达?如何在动漫产品中打造“中国印记”?如何在动漫产业中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激发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本文主要研究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动漫产品;民族文化;建议;思考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动画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礼仪习俗、剪纸、皮影、中国武术等等,皆可为动漫作品提供创意和素材。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动漫作品结合起来创造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作品,让动漫产业走向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需要令人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基于国产动漫现状的问题分析
20世纪80年代期间,很多中国动漫的从业者放弃了自主创作,转向海外动画加工的行业,这一局面使得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完整性收到了破坏。此后,中国受到西方动漫文化的渗透更加严重,如日本的《一休哥》、美国的《变形金刚》等,迅速改变中国年轻一代的观念,读四书五经、赏中国艺术的人寥寥无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国家与文化部的扶持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国产动漫技术水平和市场盈利都有所提高,《神笔马良》《大闹天空》等也曾获得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厄瓜多尔国际电影节奖等奖项,观众的喜爱程度也有所加强,然而国外动漫产品来得太强势,我们急功冒进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国产动漫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很难形成产业大品牌;第二,动漫制作机构、放映平台和衍生品开发等环节脱节,形成错误的运营方式;第三,国产动漫创作思路难以摆脱道德教化的创作惯性,没有稳定的受众群。第四,中国优质的本土卡通形象没有获得深度开发,无法形成经典。
二、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
据调查,在最受中国小孩喜爱的动画片中,日本、欧美、国产动漫所占比例大约分别为60%、29%、11%。古人说“行成于思”,因此正确看待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据调查显示,动漫是一种具有强大渗透力的传播媒介,能够快速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产生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再者,动漫产业需要利用大众熟悉的民族元素来赢得广泛的消费群体,我们应当看到,一部顶尖的动漫作品应该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充实消费者精神世界的精品。所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先导才能站稳脚跟,走一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两者互利共赢必然选择。
三、坚定国产动漫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传承
(一)做好受众定位,走向创新之路
由于市场上存在多层面、多元化的消费群众,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品牌都无法覆盖市场全部,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打造具有稳定受众群的动漫作品,从而确定自身产品的独特性。以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为例,宫崎骏动画系列以美的视觉,将森林、动物、历史古老的神以及人类贯穿起来,通过奇妙的故事情节突出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又以自己独特的画风来形成鲜明的辨识,这种建立在社会时代下的有深度的动漫作品更加深入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内心当中,比如《萤火虫之墓》《风之谷》等等,结合国家民族历史反映了环保反战的主题,同时又不缺乏《千与千寻》这些为能为孩子编制美丽的梦的作品,加上丰富的想象和美的视觉造就了宫崎骏的特色,因此打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核的影片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所谓中国特色,要抛掉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过时的价值观念,虔诚对待优良传统,注重强调乐观向上的主题,这样才能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二)打造精品卡通,提高价值空间
在卡通形象的设计方面,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利用开发,如《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正是我们一次很好的成功尝试,因为孙悟空的形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高价成交其版权,这种版权运营方式能够让创作者专心致力于打造精品的卡通形象,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不断的翻炒阶段,而是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耐下心来好好打磨,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具有特色的卡通形象和故事情节。正如美国创作的《功夫熊猫》,影片中充斥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但是外国又将西方文化的内核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既符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又无声地进行了文化渗透,可谓名利双收。我们必须学习这种创作模式,转被动为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我们的思想观念弘扬到世界中去。
(三)整合产业链条,优化运营模式
对于动漫产业,卡通形象的使用授权通常占了整个产业一半以上的盈利额,如美国的《芭比娃娃》,进入中国后每年都获得巨额的玩具销售利润;日本卡通产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位列第六,动漫产品的出口超过了钢铁产业。我们在被他国文化入侵的同时还在自掏腰包为它买单,这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中国动漫产业链条脱节所带来问题。其实我们也有过很好的尝试,如《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一系列动漫在市场运营和积累人气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包括玩具授权、图书版权、服装授权等领域的创收,更延伸到网络游戏、戏剧团等新生领域。但我们可以看到,急功近利的动漫作品也不再少数,如今年新出的《新葫芦兄弟》,商业模式下美术片已经不再有,因为找不到这样的技术人员,面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是都该好好反思。再者,单靠以情怀为卖点没有诚意和新意的动漫作品现在观众是不会买单的,因此丢到浮躁、传承积淀、厚积薄发才是动漫人的最佳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动漫的发展任重道远,不仅仅在推动经济发展上面,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动漫作品人依然要重视历史和美学,不断研究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将动漫与之融合,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创造出能成为经典的卡通形象,借助完整健康的商业运作,让中国动漫作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王韵诗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