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 《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声乐作品)

2. 《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器乐作品)

3. 引导学生围绕“钟声”这一主题搜集相关音响资料

[课时] 1课时

[年级] 小学三年级

[设计思路]

通过以聆听寻找感受、聆听引导发现、聆听引发想像的审美活动进入音乐审美观察、音乐审美体验;通过模仿积累经验进入审美反应;通过表达、分享、交流进入体验表现;通过课堂教学的引领进入课余生活,关注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的审美体验程度不断加强。

一、教学目标

1. 能初步感受教科书中几首歌曲(乐曲)的不同风格及情绪,能用肢体对不同的韵律做出适当的反应。

2. 能记忆音乐主题,对表现钟声的音乐有兴趣并乐意搜集和聆听相关的音乐。

3. 能够较流畅地歌唱《钟声叮叮当》,表达人与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进入感觉体验和知觉反应,调动音乐思维和音乐感知能力,注重关注表现钟声。

三、教学过程

(一)聆听寻找感觉

1. 进入知觉反应。按以下顺序连续播放《维也纳的音乐钟》、《钟声叮叮当》、《灵隐钟声》、《美丽的黄昏》(不做课题提示)。

方法:提示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对最吸引你的音响部分可做出相应的肢体反应,比如走、跳跃、摆动、敲击等”,“在聆听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呢?”“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

2. 组织交流聆听后的印象和感受(语言描述、肢体表示、声势表达等)。教师在此时观察全体学生的知觉反应情况,判断出有多少学生对四首歌、乐曲的韵律、表现钟声的音色、钟摆的节奏、特殊表现力的音响做出知觉反应和表情。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了解学情。引导学生初步表达对情绪的感受。

(二)聆听引导发现

1. 提示课题,观看课件中描绘教堂、寺庙的图片,并再次仔细聆听四首歌曲(乐曲),按着歌曲(乐曲)的顺序出示各曲标题。

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在聆听过程中听到的“钟声”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种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可用肢体表示)。每一首歌曲(乐曲)都有独到之处吗?它们又有相同之处吗?哪首乐曲表现了我国寺庙的钟声?与其他的“钟声”有什么不同?谁能哼唱最感兴趣的曲调?每一首歌曲(乐曲)的速度有变化吗?(可用自定义符号记录)。

2. 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

3. 听辨、模唱、记忆其中一至二首歌曲或乐曲的主题曲调(由教师变化顺序弹奏)请学生用手势画出旋律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聆听和歌唱过程中对所观察到的各种有表现力的音响特性有所反应。通过对四首音乐作品的综合听赏,初步感受作品风格的不同,引发学生在美妙“钟声”音乐中的无限遐想,从而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三)聆听引发想像

1. 讲《哈丽・亚诺什》组曲的故事,要求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师生用不同的语言(力度、音色、速度等)有变化地多次弹唱《维也纳的音乐钟》主题曲调。

2. 听辨、记忆主题曲的主奏乐器音色(木管、钟琴)引发想像其节奏如同钟摆的滴嗒声。

3. 再次聆听全曲。提示学生“主题曲出现过几次,每次主题曲出现后音乐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主题曲出现时立即模唱并用肢体做即兴反应,每次最好变换动作。)

4. 组织学生在复听乐曲中交流想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中想像、想像中聆听,引导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在音响世界中,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体验,进一步促进知觉反应延伸。

(四)模仿积累经验

和声音程游戏。教师用电子琴(有音色分离功能)分别以低音钟琴(低声部),持续音色演奏(高声部)《钟声叮叮当》数次。引导学生分别以个人、小组、全体追逐各声部的音响,用(听唱与看谱相结合)的方式做声部律动合作即兴反应(注意:低音声部进入的时间)。

设计意图:在聆听、模仿、观察、反应中,“用思维和感觉的力量全神贯注于有表现力的音响当中”,加强审美体验强度。

(五)表达分享交流

1. 再次聆听《钟声叮叮当》。提示:“歌声中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语气把钟声唱得那么美妙?”(“当”字的发声要有敲击、回荡效果,次强拍起句的语气。)“歌声表达了我们怎样的心情?”

2. 教师带领学生在聆听中用二拍子指挥图示随此曲的拍律挥拍。

3. 教师朗诵几小段描述钟声的诗歌,诱发学生在描绘钟声的丰富想像中交流歌唱语气的变化,进入情景交融的内心想像。

4. 演唱全曲。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歌唱,在熟唱后,教师歌唱低音声部,师生合唱,在歌声中分享欢悦。

设计意图:培养有语气地歌唱,是有表情地歌唱的前提。

(六)课余延伸内化

师生交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用心聆听了用什么(音乐)表现的钟声呢?我们从这些音响效果不同的(钟声)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谁还能发现哪首歌曲或乐曲有哪些不同?譬如(乐器音色、表现钟摆的节奏、表达情绪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请同学们想办法、出主意,我们怎样能探索这些呢?(学生交谈)

教师提示:多用心去听;边听边做纪录;可以用肢体模仿;还可以写音乐日记;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听赏。

教师:同学们,时间象征着生命、生活,全世界的人们对此充满了希望,还有许多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是描述钟声的。请同学们去搜集吧,别忘了,下节课将搜集到的资料带来,大家一起分享。

在《钟声叮叮当》的歌声中下课。

评析

用“听”去观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这是一节课以“钟声”为题材的音乐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培养音乐兴趣―――聆听感受体验―――实践探究表现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也有所创新。

一、在活动中感受和表现音乐

整体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在一系列活动来进行听觉感受和听觉表现的。这不仅仅符合听觉艺术的学科特点,而且体现了“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如:课始播放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提示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对最吸引你的音响部分可做出相应的肢体反应,比如走、跳跃、摆动、敲击等”。孩子们在音乐情境中,通过参与多种活动,进而直接地感受和体验了音乐,直至用肢体、表情、人声以及各种声响表现音乐。 孩子们是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音乐,是在活动中表达了对音乐的审美反应。

二、注重模仿、积累音乐体验

模仿、逐步积累音乐体验,突出了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和有效途径之一。该课在“和声音程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弹奏电子琴(有音色分离功能)分别以低音钟琴(低声部),持续音色演奏(高声部)《钟声叮叮当》数次。引导学生做声部律动合作即兴反应,这些饶有兴趣的音乐活动促使学生在聆听、模仿、观察、反应中“用思维和感受的力量全神贯注于有表现力的音响”。加强积累音乐审美体验强度。

三、突出师生分享交流和课外的延伸

“教师郎诵几小段描述钟声的诗歌,诱发学生在描绘钟声的丰富想像中交流歌唱语气的变化,进入情景交融的内心想像”、“教师唱《钟声叮叮当》的低音声部,学生唱另一声部,在歌声中分享欢悦”等。这样的师生合作的学习,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一员,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亲切、坦诚的交流,与学生共享学习的快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将对音乐审美感知的关注从课上延伸进入课余生活,更加关注和体现形成性过程与评价。

几点思考: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构成要素方面,即均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要素;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具体如下所述:

(一)教学过程设计结构,既涉及到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关系到学生认知过程的组织形式

对于传统小学教学而言,其教师组织教学时常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依据,由浅入深地设计若干个提问,引导学生逐渐向正确的答案靠近,从而形成数学概念和方法,假如课堂上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全神贯注地听讲,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听课,将能够获取较好的效果。实际上,课堂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正是针对传统小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从独立探究和协作建模两个方面组建设计结构框架的。

(二)由协作建模任务支架,设计替代琐碎的提问设计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结合现行教学的实际状况,将协作建模任务支架分解为下述两个部分。

1. 协作前的独立探究任务支架设计。独立探究是协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对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活跃学生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独立探究任务支架具有三大显著特征:一是以任务单的形式呈现。为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答题,而现实课堂中能够自主参与答题的学生屈指可数。基于协作建模,学生的独立探究任务支架将问题以任务单的方式发送到学生手中,从而强制性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二是任务答案不唯一。基于学生具有不同的思想、学习能力等因素,使其同一任务单下得出不同的答案,学生需在开放的任务单下开展个性化独立探究,确保每一份答卷均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三是注重表象的积累。独立探究是整个数学建模过程的核心环节。因此,学生应致力于直观层面上的认知相关事务,积累更多感性素材,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

2. 协作建模任务支架设计。协作建模任务支架设计,为学生思维外显、转变概念以及调整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平台。对于协作建模任务支架来说,其设计过程中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以表单的形式准确记录各组员的关键数据信息,为学生顺利进行协作学习而设计的小组汇总表单,是协作建模任务支架的核心目的,该表单以引导学生汇集和整理组员信息为主要任务,以便总结出一系列数学规律。同时,协作建模任务支架表单需以组员人数为依据进行分栏,保证每位学生的发现均能够在该表单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二是具有明确的建模要求。明确的建模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归纳数学方法。

二、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通常情况下,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涉及到五大板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其中,教学过程又体现在五个方面:问题情境、协作学习、独立探究、应用拓展和建构模型。本文以最小公倍数为例,全面阐述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内容:最小公倍数。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学会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学习重点:全面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如何找出最小公倍数。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师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小学生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乐,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跳动着的音符。丰富而有表现力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课程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它凝结了教师的个性创造和审美情感,还营造出较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更加生动、有趣,教学语境更和谐,还能启迪学生的课堂语言,唤起学生课堂知识的兴趣。成熟的课堂教学语言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是情感与理智、情趣与睿智、技巧与创意的完美融合。语言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课堂语言要精确

“精”是少而有分量,“确”是恰切地表达内容。讲课效果的好坏,不取决于话讲得多少,而在于是否击中要害,句句打在学生的心坎上。实践证明,话讲得有分量,学生就愿意听;愈带关键性的话,学生愈认真听,生怕漏听一个字。反之,话的内容空洞,唆重复,学生就觉得听不听都可以,思想就溜号了。所以讲课要句句有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一层深入一层地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深处。

当然,“精”绝不意味着过分的浓缩,把语言弄得艰深难懂。讲课的语言应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做到精。对学生已知的东西,一言以蔽之,恰切简明;对学生不懂而又必须掌握的东西,就要讲得细致深刻。有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讲课时担心学生听不懂,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地讲,本来能一语道破的,结果解释来解释去,反而把问题讲糊涂了。

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这是我们首先必备的,语言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一定要规范正确,正确地使用标准普通话,改正自己的乡音和不标准的普通话读音。与此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各种口头禅。教师发音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语言要准确,句子结构要流畅完整,文理要通顺,语言要丰富多彩。在授课中要尽可能把话讲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二、课堂语言要明白易懂

明白易懂跟精确并不矛盾,讲课的语言既要有局面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顺口悦耳,便于说、听和记笔记,这应是讲课语言的风格。

有的教师上课时按讲课稿一字一句地念,学生忙着记笔记,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长长的句子,一大串的附加成分或一段话里许多解释,作为书面语言可能是严密的。因为附加成分多,可使句子细致严密;联合成分多,可把互相关联的事物连缀起来,气势畅达,这是长句的优点。但是,课堂教学的语言长句讲起来不易听明白,记笔记也不方便,常出现学生记了前句漏掉了后句,听了前半句模糊了后半句,影响了学习效果。

教师备课不能把书上的话照抄进讲稿就算完事,必须考虑语言明白易懂,考虑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效果。文词过雅,组织过严,概念过多,只抽象不具体,只深入不浅出等都会影响讲课语言的明白易懂。

三、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要素,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都是淡而无味的,食如嚼蜡,不会脍炙人口。要想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就应当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用词精妙有趣。

要使课堂语言精妙有趣,首先就要着眼于选词和用词,做到精选妙用。语言有趣味不是靠堆砌辞藻、玩弄词汇游戏可以达到的,而是由于用词精当巧妙,往往一个很平常的词由于用得妙而格外生动传神。

如:“休息”、“起床”这些词本身有什么“趣味性”而言?而同志在列举党八股的罪状时说:“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这样巧妙地一比拟,一个词,一个成语本身难说有没有趣味,只有当这些语言建筑材料被十分巧妙地安置在一个恰当上时,才会生动传神,饶有兴趣。

2.表达灵活、艺术。

艺术是指会运用清新活泼的口语,选取鲜明生动的事例,使用新颖有趣的比喻等,把话说得新鲜、灵活、艺术。

例一:1924年在安源工人夜校上课,讲到“工”时,说:“‘工’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就代表我们工人阶级是顶天立地的意思。我们是英雄好汉,社会的主人。”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他总是用生动活泼的口语,巧妙地设喻、类比、举例,把抽象的道理解释得具体、形象、深刻。既不呆板,又不枯燥,生动而风趣,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这样讲好像很轻松平易,毫不艰深费力,其实需有很好的语言修养才能做得到。

3.情感充沛,全神贯注。

这是指说话时情绪饱满,精神专注,情感真挚,讲得有味听得才有趣。

教师的讲述讲解是否吸引人注意听、乐意听,并不单是语言问题,还与教师说话时的情感、情绪、状态关系密切。如果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于所讲的内容中,讲起来辞恳情切,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这种形象和状态本身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诱人的魅力,激发起别人听他说下去的兴趣。

激发起别人听下去的兴趣,应当从说话的词句、语调、声音、神态、表情和目光中使人感到:你对于个人正在讲的一切多么感兴趣,多么有热情,而且非常熟悉和了解。使人感到:你是那么认真、恳切地跟他们讲解这一切,你非常喜欢和珍视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快乐学习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85-01

听,每个可爱的学生正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有的学生不由自主的手持鼠标、眼盯屏幕,眼睛里还不时的表现出疑惑和惊喜;有的学生还在相互请教与指点。这就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最真实、最快乐的学习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思维不断发散,这就要求教师探索如何育人。在我短暂的任教期间,一直探索“信息技术课堂中快乐的学习会更好的发展学生”,下面就谈谈我的探索经验。

一、信息技术课程接近生活,所以要为孩子们营造快乐的生活环境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信息技术在不断贴近生活,上网查资料、手机功能的智能化、上网购物,孩子们对这些已经非常熟悉。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就变成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营造快乐有益的学习环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快乐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有多难,都喜欢去探究,而对不喜欢的内容,不管老师说有多么重要,他们都“一概拒之”,因此突出趣味教学才能吸引学生快乐学习。根据教学需要,我们把课本灵活地进行裁剪和补充,使之符合学生的“口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了解学生,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聊天的QQ号,那么在讲到邮箱使用时,我们就可以不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去讲解,而是设计为《给你最好QQ好有发一封邮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相互交流,引导学生QQ邮箱的使用,最后说明使用特点并延伸电子邮件的理论知识。在这节课中学生是以围绕自己的生活、自己感兴趣的人在学习,而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

三、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快乐学习为主线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效讲授与探究,师生互动;有效提问与倾听,指导学习”。这是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精髓。

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而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目标方向,每节课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探究学习。

二是设计的驱动任务要强化策略,安排的任务要高效务实,与现实生活、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

三是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效果评价,要让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或通过小组或个人进行演示操作,或借助一定的工具展出优秀作品,或以回答问题、老师汇总等形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反馈评价,通过教师的“肯定”和全班同学的“追捧”,使学生获取满足感,进而产生成就感。

四是教师要每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竞争机制,具体可实行回答问题次数记录等形式,制定不同的奖励方案。学生会为了集体的利益,教师的赞赏,同学、朋友的尊重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快乐的学习。

四、教学设计多样性、创新性,吸引学生快乐学习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对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含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充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具体实施,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传统乏味: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多动,要想让小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全神贯注地投入数学学习,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要有相应的吸引力,而且教学方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来说,其教学大多都局限于数学教材,教师的授课计划仅仅是按照数学教材所体现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死的,教师仅仅是做了一次教材的搬运工的工作,对学生实施教材灌输。[1]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学习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没有更多有趣新鲜的知识。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数学教材信息的积压: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也就是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对要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优化,使数学知识能够更好地传播给学生,学生也能更好地接收数学知识。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将要教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堆积,将教学知识在一个时间段内全部向学生实施教学,从而导致了教学过程冗杂,知识点不清晰,学生对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模糊不清,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较为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的兴趣。

1.3疏忽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因为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2]然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其中,只是一味地将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为最终的教学目标,直接造成了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对应措施

2.1充分尊重和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多个方面共同进行。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让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掌握在学生的手中,而教师只是在一旁加以引导。比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的产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都要学生全程参与,从而让学生占据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置。

2.2丰富教学方式:死板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厌恶数学学习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和创新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多样化。比如,可以充分实施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竞赛、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3]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借助有效的教学工具,将抽象、生硬的重点难点数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吸收。

2.3将信息的积压转变为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本,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让教学具有层次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优化教学结构,避免数学信息的积压。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先不要将结论提前告知学生,而是要一点一点进行引导,通过对其他形状的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最终对圆形成认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保障,要想充分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就要充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转变教学观念,开拓创新,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永霞.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57.

[2]费岭峰.忽视“证伪”教学的原因及对策———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