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转型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昆明园林本科专业教学形式现状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52-04园林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及独立工作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通过对我省昆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师大文理学院)共4所院校园林本科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见表1),总结其优势与不足,以期增进校际交流,推动各院校基本技能课程实验教学建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本情况
1.在西南林业大学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花卉学》共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8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园林施工与管理》共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8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城市生态学》、《三大构成》、《城市规划原理》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1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3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14%。
2. 在云南农业大学课程实验教学设置中,专业基本技能必修课程实验教学占相应课程课时总数的比例均在20%至90%之间。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0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3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15%。
3. 在昆明理工大学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设计初步》共64学时,教学计划中对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没有明确规定。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2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有15门,占开设课程总门数的68%。
4. 在云南师大文理学院必修课实验教学设置中,《花卉学》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5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5%;《园林树木学》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植物造景》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2%;《园林设计初步》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共72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2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7%;《工程制图》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管理》共54学时,其中实验教学6学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另外,在本校开设的25门专业基本技能选修课中,其中实验教学比重低于20%的课程共15门,占开出课程总门数的60%。(见表1)
二、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整体上,4所院校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课时量都比较大,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充分反映了各院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其中西南林业大学单门课程实验教学课时占本门课程课时比例低于20%的有8门,占课程门数的19%,在21%至40%之间的课程有12门,占课程门数的28%,在41%以上的课程有23门,占课程门数的53%;同种情况下,云南农业大学低于20%的课程有6门,占课程门数的21%,在21%至40%之间的课程有12门,占课程门数的43%,在41%以上的课程10门,占课程门数的36%。两所院校建校时间早,传统基础学科资源丰富,尤其是生物学、林学、农学等教学资源建设比较完善,因此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昆明理工大学在建筑、规划、设计、工程类基本技能实验、实践教学资源优势也较其他院校突出;云南师大文理学院是云南省创建最早的“独立学院”,办学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在其他院校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不足
尽管4所院校的教学形式设置虽展现不同优势,但整体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在实验教学设置比例低于20%的课程中,技能性较强的基础性课程偏多,如云南师大文理学院的《园林设计初步》、《工程制图》、《植物造景》、《园林工程》等课程实验教学均占该门课程课时的11%左右。另外,西南林业大学的《城市生态学》、《三大构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云南农业大学的《园林建筑概论》、《测量学》、《城市规划原理》,昆明理工大学的《设计初步》、《建筑力学》、《工程概预算》、《苗圃学》的实验教学设置模糊,课时不明确等。
三、改革建议
1. 设置相对固定的教室作为专业教室,并按课程模块集中在一个区域为各学科带头人配备相应的工作室,基本技能课程实验教学以工作室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教学、实验服务场所。
2. 设定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项目,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法,使学生高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企业、由基础训练到创新的转变,缩短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周期。
3. 构建校内外实习基地。教学实习中应做到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实习基地的构建应根据专业方向进行拓展。
四、结语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已成为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而教学形式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园林专业的学科特点及园林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园林本科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应适当削减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延长课程教学实习时间,有效实现实验、实习、实训交叉、融合与互通,调动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启发性”和“创造性”,[2]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自该名词提出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它的定义不一。此处选择牛文元(2009)、贺庆棠(2009)等国内学者的定义,他们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就是寻求一种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有利影响。1.推动外贸企业的技术革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模式。目前实现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碳关税、碳足迹、碳信用等正逐渐成为新的贸易壁垒,登上国际舞台。要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企业必须要改变原有产品生产模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此来避免出口过程中被征收昂贵的碳关税的情况。2.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使得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产业兴起。随着低碳经济施行,与此相关的低碳产业也如雨后般春笋产生。由于碳关税以及低碳壁垒的出现,使得中国外贸企业不得不大量生产低碳产品来获取相应的利润,同时许多企业把低碳经济的改革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契机,在短时间内进行技术革新,推出新型低碳产品。与此同时,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碳交易无形中成了各国争相争夺的热点,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最有潜力的碳交易资源供给国,因此丰富了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国内生态经济的建设。
(二)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1.降低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中外贸依存度一直很高,国外市场的需求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和动力,此外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所占比例较高,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大多数是凭借出口传统高碳商品获得利润。如今实施低碳经济后部分发达国家实施低碳准入的制度导致中国外贸企业产品成本增加,市面产品价格随之就会增加,因此中国物美价廉的出口优势随之消失。另外,由于很多从事外贸的中小型企业技术落后,资金不足,无法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导致企业倒闭,进而影响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降低了国内外贸企业的竞争力。2.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影响中国的贸易地位。碳产业最初起源于英国,中国则是近年来才开始关注并朝着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低碳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远远不如西方国家,在国际低碳经济市场中处于劣势。同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浪潮还未完全退去,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低碳经济成为众多发达国家大力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契机。反观中国,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由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传统外贸企业难以进行产品、产业创新,“碳关税”等新的国际贸易壁垒将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产生巨大冲击。
二、江苏省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较,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097.5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贸易总额为9850.0亿元,下降1.3%;进口贸易总额为6247.5亿元,下降7.8%。虽然各项数据均有所下降,但是江苏省在全国范围内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外贸大省,截至2015年3月,江苏省对外贸易类企业有99,402家,其中中小型外贸企业占90%左右,可以说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因此,在低碳经济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中小型外贸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对江苏省建设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局限等问题,阻碍了其低碳转型之路。
(一)自有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中小型企业通常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人员规模、资金规模和经营规模相较于国有企业等都较小。然而在贸易过程中,其自有资金无法进行高风险、高盈利的项目,为了得到足够的流转资金,它们不得不选择融资。但由于规模较小,不少中小型企业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存在问题,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信息缺失,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使银行无法仅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是否进行融资。同时,中国还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管理机构,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无法扩大经营规模。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企业定位目标不明。由于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小,实力较弱,企业的经营管理简单,主要由企业的所有者制定市场目标,存在着极大的“个人主义”。同时,这也造成了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而这些人里面有大部分人并没有接受系统的企业治理或是贸易相关的培训,缺少专业知识,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进行经济活动,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质量以及转型之路。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下。江苏省进出口商品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中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仍较低,出口商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代表要素禀赋升级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仍然偏低。同时,由海外转移来的大量的、低附加值、高消耗、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造成省内的能源浪费、紧张,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截至2014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总量高达426,000万吨标准煤,并仍有上涨趋势。传统企业的能源消耗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无形之中也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表1为2008~2013年江苏省综合能源平衡表,由表可看出,江苏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性还在增长,随着大范围的能源消耗,加重了环境压力以及企业的生产压力,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处于产业链低端,缺少技术革新以及高新技术人才。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转型,而实现转型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江苏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降低碳排放的技术开发和新能源生产利用等技术领域相较于大型企业仍处于落后地位,很大程度限制了企业的低碳转型的进程。同时,由于中小型企业一直处在产业链底层,难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生力量打破落后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并且,中小型外贸企业获取信息的速度慢于走在前沿的大型企业,无法及时紧随大的经济潮流,导致企业难以短时间内正确制定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这些无法成功进行低碳转型的企业最终将会消失在低碳经济的潮流中。
三、低碳经济下江苏省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转型策略
(一)加强企业信用制度,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无论是技术变革还是人才引进,都与企业的规模和资金状况有关。为了加强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内部有必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加强企业资信,以便于更好地获得融资,扩展产业链。同时,江苏省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规范融资制度,简化融资手续,鼓励银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设立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风险专项资金,弱化融资过程中的信贷风险,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低碳转型制定成首要的政府经济工作目标之一。
(二)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升级产业结构,不断创新。江苏省中小型外贸企业一直按照传统的贸易经营方式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为主经营公司,而当今低碳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再容许这样的经营方式存在,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繁荣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是中小型外贸企业要做的事是管理升级,科学把握企业成长周期,掌握正确的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方法,积极构建企业管理战略体系;二是要积极进行科技、制度、文化方面的创新;三是要全面统筹生态、社会发展和产业。将科学技术融入企业发展生产中,实现多产业、多产品、多功能的组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实现企业的集约化和利润的最大化。
(三)促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跟随绿色经济的潮流。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同时还存在着能源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现状。就江苏省中小型企业而言,首先任务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建立高效低碳的能源产业体系。江苏碳汇、清洁资源较丰富,拥有着发展新能源的先天条件,因此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建设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自然提供的资源进行发电等工作,将其灵活运用到企业生产上。在未来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中,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是江苏省优化能源结构的重中之重,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变革供能方式,创新节能技术逐步引领江苏省中小型外贸企业中融入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
(四)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企业现有人才队伍状况与公司建设不相符合、不匹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小型外贸企业应通过多渠道引进所需人次,除了直接从高校招聘,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适用人才,还可以通过制定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科学分析,横向联合,巧借外力因素。与此同时更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投入必要的物资,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企业的发展铺设更好的道路。在企业内可适当实施人才考核制度,加快人才梯队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竞争氛围,例如企业可采取绩效制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四、结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世界能源与资源的逐渐减少,实现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各国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对于中国而言,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也正是江苏省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低碳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加快企业内部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人才创新机制,并辅之以政府和银行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转型之路,实现经济系统从“高碳”走向“低碳”的进程,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1
[2]单胜道,毕晓航,王志荣等.长三角地区能源与低碳转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雷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王鑫.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深层分析与对策思考[D].吉林大学,2008
关键词:工业能源;利用状况;节能对策;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34
1 引言
我国虽然工业能源的储藏量大,但是从中长期看来,依然处于工业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合理地分析我国目前的工业能源利用状况,有效地节约工业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保证。
2 我国的工业能源利用现状如何
2.1 好的方面
(1)工业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迫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国在能源结构的调整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而且取得较为满意的进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由2011年的4.6%升至2014年的9.2%[1],而其所占的比重也会随着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加,以及清洁能源开发技术的进展而进一步得到提高。
(2)工业能源自给自足能力强: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充足,工业能源也相当丰富。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相关文件,以及对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进行对比后发现,我国在工业能源的生产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生产产量与生产速度;在一次能源的使用方面上保持着近9成的自给率,而且随着能源探测技术和开发技术的进步,我国在工业能源的产量增长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压力。
2.2 仍存在的问题
(1)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浪费现象严重:1)因工业生产中的设备和技术落后造成的能源浪费。2)工业生产过程不够科学造成的余能和热能的浪费。3)工业能源转化效率低造成的能源浪费。
(2)工业能源利用和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有很多工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比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电力行业等。有的工业企业不顾有关规定,不对这些工业垃圾的排放和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造成工业废物的排放量超标,对企业周边的土地、水源、空气等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到周边地区居民的生命健康。
3 我国工业能源利用问题出现的原因
(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有缺陷。虽然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高耗能的工业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工业生产所使用的能源依然以一次能源以及污染较大的能源为主。
(2)电源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在电力产业的发展中,火力发电依然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风能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清洁方式发电占据的比重非常小。而火力发电属于高耗能行业[3],在加上火力发电时不注重对多于热能的回收使用,以及对燃烧能源后的垃圾的及时处理,就使得工业能源浪费的现象以及环境污染现象越演越烈。
(3)缺少相应的规模效应。如果想要改善我国的工业能源结构,就必须有相当大规模的以使用清洁能源,或者使用先进生产技术为主的工业企业,来对整个工业行业的发展起带头和引领的作用。但事实上我国这类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很少,并不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就难以带动整个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
4 设计节能对策时的关注点
节省工业能源意味着需要借助于经济、技术以及社会上的帮助,用不同的手段,对工业能源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降低消耗,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1)以实现科学用能促进节能。那么在思考节能对策时,就要将科学用能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而科学用能指的是,借助于不同的科学技术,以及多样的方式手段,利用化学能和物理能,提高对公工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安装和配置相应的设备,对工业能源使用时散发出的热能和余能进行及时的回收使用,降低额外能源的消耗;借助相应的设备,或者设计相应的防护与处理措施,及时控制和处理工业能源消耗后产生的废弃物,降低废弃物产生的量,减轻因使用工业能源造成的环境的对环境的污染。(2)以发展生态工业促进节能。在设计节能对策时,还可以考虑发展生态工业[4],重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并将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作为节能对策的关注点,注重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促使工业能源的充分转化;尽可能地降低工业能源转化时产生污染物的可能性等。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散失、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热能和余能等,作为设计节能对策的目的。节约工业能源,降低生态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工业。
5 解决我国工业能源利用问题的节能对策
(1)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推动工业能源结构的调整。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将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与工业能源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利用小型设备向工业生产时的不同设备提供能源,实现工业能源的灵活、节约、安全以及高效应用,降低工业生产时带来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和减排的目的。
(2)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应该充分发挥出科技进步对节能的推动作用,加大对清洁能源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工业企业中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和相关个人在污染控制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清洁能源和新能源[5]等不同技术方面的研发和使用,并及时将取得的优秀节能技术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基部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
(3)规范能源管理体系,促进工业能源的合理使用。建立并规范相关的能源管理体系,将工业能源使用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纳入到管理体系范围之内,有计划,有标准地对工业能源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和管理,避免能源浪费现象的出现,节约工业能源。
6 结语
鼓励相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工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并加强对工业能源利用的规范管理,以此提高工业能源的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程怀志.能源利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制造, 2015(15):172-174.
[2]贺炳辉.程怀志.能源利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制造,2015(15):172-174.[J].数字化用户,2013(27):68.
[3]赵志军,唐艳芬.北京工业能源利用状况及节能对策[J].节能与环保,2006(11):24-25.
关键词:煤炭资源枯竭城市 现状和经济转型 政策与战略
所谓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面、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尤其在近十年随采煤技术的高速发展、先进采煤机械的引进,煤矿的年产量迅速增加,现已建成近十个千万吨矿井,百万吨更是数不胜数,以此下去我国的煤炭资源将迅速枯竭,将出现更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这将带来诸多问题。
一、面临煤炭枯竭的威胁
行业专家已经开始预测中国的煤炭储量何时枯竭,这对中国来说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中国70%的能源依赖煤炭。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预期,中国当前的煤炭产量将只能维持38年,此后煤炭储量将会枯竭。而美国可以持续245年,印度可以持续105年。这个数据可能有出入,但从这我们也可看出中国煤炭资源所面临的危机。
二、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煤矿采空区面积日益扩大,造成地面塌陷,农民土地无法耕种,村民房屋裂缝,道路河床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水资源的危机,因开采对地下水的破坏,加上煤炭对水质的污染,特别是采煤排水中的酚类,亚硝酸盐类等成分时数指标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造成人口饮水困难。
三、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单一化
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城市对煤炭产业的依赖性很大,造成经济发展极不稳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缺乏自主运营的空间,其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落后。
四、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很大
城市的安定,甚至国家的安定,主要取决于人民生活是否能够得以保障。据对大同煤业有限公司的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煤炭行业下岗失业人员已达4.6万人,占全市失业人员的54.1%,同煤集团本部工亡家属7000多户,病亡家属8000多户,集体企业长期放假的职工1.6万人。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政府必须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同时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因此,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为了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改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困扰,进行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以下对经济转型措施的几点建议:
五、国家为资源枯竭城市的补血政策
近几年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设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贷款正式启动。国家发改委13日透露,国家开发银行近日与黄石市等8个资源枯竭城市签署了《开发性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备忘录》,其中6个城市已与开发银行签订的融资总额达到320亿元。二、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转型措施
1.转变观念
当前,在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举措中,总是把落实科学发展观放在首要位置。至于科学发展观怎么落实,对于不少党政干部仍然是个模糊概念,尤其是基层干部,他们对于科学发展观更多的是停留于文件和报告中,只有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一点的全新认识,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好。观念变了,工作重心就调整了,正如“火车跑的快,全凭机头带”,这样经济转型就有希望。
2.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实现经济多元化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首先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以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和非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正确发挥城市政策对需求结构的引导作用,坚持资源条件的可行性、产销双方的一致性、经济效益的择优性,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辽宁省阜新市经济转型为例:2001年,国务院确立辽宁省阜新市为我国的第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转型之际,阜新确立了“稳煤强电”的战略,目标是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目前,美国LKG生物能源公司、深圳博林化工公司开始在阜新谋划开发10万吨甜高粱秸秆燃料乙醇项目;阜新矿区有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总投资320亿元的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香港华鼎LNG项目已落户。
截至7月份,阜新市风电并网已达到162.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居辽宁省各市首位。按照阜新市提出的风电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将达360万千瓦。
整体来说,阜新的经济转型比较成功的,根据自己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经济战略,把城市从单一的煤炭经济转变到了煤电、煤化工及其它产业共同发展上来,城市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六、结语
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在国家支持政策的下,当地政府要行动起来,要准确把握当地的优势,把当地的产业做大做强,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引进外资来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引进的高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当地经济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同时不要惧怕转型初期的困难,向已经成功的转型的城市交流,学习经验,要坚信正一步步走向成功,我们的城市日趋繁荣。
参考文献
[1]张良文,一帆.煤都产业现状,中国煤炭新闻网,2008.
[2]姜惠萍,李国津.对阜新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考.资源与产业,2007.
关键词:新能源行业;资本结构;企业绩效;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近年来,我国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于企业绩效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比较常规的一个研究视角是选择不同行业,如钢铁行业、汽车行业、电子行业等,选取行业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得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循着一般的研究视角,选择一个新的行业新能源行业来简要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新能源行业的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的现状。为进一步做新能源行业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做一个铺垫。
一、新能源行业的界定
新能源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在这个整个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的时代也是我们人类的福音。新能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科技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加之,目前我国提出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化的方针,并大力规划、发展新能源产业,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分类,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分为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分为常规能源,如:水能、核能。新能源,如:生物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按属性分类分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非可再生能源,如:核能。新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2)二次能源,如:沼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二、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
为了开发新能源,随之蓬勃发展的是新能源产业园区,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点如下:
1.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这说明国家政策支持为新能源上市公司提供较便利的负债融资,同样也说明新能源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便利的融资渠道使得新能源行业在飞速发展阶段第一时间得到资金来扩充资产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资产负债率在较高的水平下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说明负债融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应该防止出现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出现,避免重蹈无锡尚德的覆辙。
2.年度负债融资政策变化不大。新能源行业发展历史比较短,有的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大部分又是其他行业转型转过来的。年度负债融资政策变化都不大。
3.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比较平衡。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结构比较均衡,新能源上市公司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不强;但是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负债率较低,长期负债占长期资本的比重偏小,说明长期负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作为低碳经济的典范,表明上市公司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资金不足,这是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出现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瓶颈因素的原因。
4.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结构中,外部融资所占比重较高,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借贷资金压力处于较高的位置,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的资金压力非常明显,庞大的银行贷款正在成为拖累新能源资产负债状况的因素。
三、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公司绩效的特点
1.盈利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新能源上市公司各盈利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每股收益均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盈利势头才初见成效。新能源市场恶性竞争以及核心技术的欠缺以及新能源行业关键技术人才的紧缺是导致的利润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2.整体营运能力较强。新能源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指标表明其整体营运能力较强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并且营运能力指标该指标有增长的趋势,说明在新能源上市公司中流动资本被大量的占用,经营性现金流需要改善。
3.资产负债近几年内变化不大。包括所有者权益比率和每股净资产在内的偿债能力指标表明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政策比较稳定。
4.总资产增长率有不断降低。对于处于初创期的新能源产业来讲,其发展能力应该是不断增长的,而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发展能力指标下降,两者相违背,究其原因是我国的新能源企业中存在部分企业从其他类型的公司中转型而成,也由此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一个明确的划分,新能源的定义方面有很多无法衡量的东西,加之新能源处于一个火热发展的行业,部分上市公司甚至是发展能力处于衰退期的公司将业务靠近新能源以求得新的发展。
5.现金流基本充足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虽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现金流基本充足。
参考文献:
[1]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