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影视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传媒十分发达的当下社会,影视文化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的一支,因其声像并茂、色彩斑斓,给人以极大的视觉满足,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加之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特别受中小学生的喜爱;影视文化,也成为中小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能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电影教学资源有效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1、利用电影教学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从教师方面:⑴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电影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资源要起到的教学作用有足够的认识,根据教学目标来决定电影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⑵教师要有广博的电影知识,对于电影的历史发展、电影的基本知识和现今电影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全面需求。要解决课堂中“教师热、学生冷”的局面,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可以用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等形式,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电影教学资源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最后,要明确电影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不能把电影教学资源仅仅作为另一种文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文本阅读的补充。
2、利用电影教学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联想和想象是文本阅读与创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效的电影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从而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3、电影教学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紧密围绕提升语文能力而展开。电影教学资源与课文资源。密切联系课文文本阅读,展开电影教学资源与课本资源的对比阅读,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影视作品在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1、梗概法。在放映影视片之前,任课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先把影视片的主要内容向学生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然后让大家观看。此法适于现看难度较大的影视片与专题片,另外也适用于不同年级学生一起观看同一部片子。这有助于学生排除影片中的故事情节障碍,利于他们完整地理解故事情节和系统地接受语言信息。
2、导引法。在看录像时,任课教师同学生边看、边就影视里的情景向学生作介绍。这种方法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语言技能训练。
3、归纳法。有一些影视片很具有特色:要么形式很新颖,情节曲折多变、扣人心弦;要么构思独特,思路新、观点新,反映时代信息的积极因素和进步作用比较突出……类似这样的影视片很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所以,当学生看完该片之后,就立即组织他们进行专题讨论,让大家共同寻找影片中的敏感点、火花点、争论点,并且进行集体讨论,以便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任课教师可以进行启发诱导。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这一类影视片题材要集中、敏感点要突出;既可以是猎奇传闻,又可以是激动不已的生动故事;既可以是与青年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也可以是与大家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等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还可以是反映人生价值等题材的人生哲理知识。
4、自悟法。如果有些影片故事情节比较突出、生活气息比较浓厚,而且理解难度并不太大,那么就由学生自己观看,让他们“自我理解、自我消化”。
三、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口语交际是人类活动最普遍、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这种活动方式与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培养,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口语交际教学与智力开发
口语交际在改革开放,经济占领市场的大背景下日趋重要,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成功人士,无不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他们都是从小学开始,又从社会大课堂中实践,才成为佼佼者。我们教师是社会奠基工程的工程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就是培养社会栋梁的引路人。我们把孩子引入知识的海洋,用心血把他们推向人生的辉煌,我们必须走出第一步,必须走好第一步!这就是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又与智力开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教育对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非常重视,在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训练内容,来达到口语交际与智力开发的目的。
例如,一年级的“春天在哪里?”二年级的“我们的成绩”,三年级的“小小新闻会”,四年级的“推荐一本好书”,五年级的“怎样过‘六一’”,六年级的“我们的理想”……这些口语交际内容,每个年级都有。通过这些训练内容,促进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并进行交流,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努力实施。现在介绍几种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以引导开发学生智力,展现他们的才华,释放他们的风采。
(1)看图想象式口语交际。例如,二年级教材中的“打电话”,让学生在桌子上画一部电话,这样就可以同老师、同学、父母、朋友打电话了。
(2)模仿式口语交际。例如,三年级的“小小新闻会”。可以模仿电视主持人进行新闻会,还可以模仿国际社团组织新闻发言人,召开国际新闻会,模仿动物世界召开新闻会……
(3)给定环境提要求口语交际。例如,一年级的“春天在哪里?”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去寻找春天,加上平时看到的,集中春天的所有美景尽情找。还可以举行续讲故事比赛等。
(4)开展活动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六年级的“我的理想”,充分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理想,为什么要有这个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理想?还有怎样过“六一”、举行辩论赛等。
一、有效教学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能否真正关爱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是真正的关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在每接手一个新班时,总是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内外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时时处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仅仅是师长,还是他们的好朋友。在课堂上,每当学生完成一项活动,教师都能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在评价学生时,可以把教师自己的喜悦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中,使学生从教师的表扬中获得巨大的激情,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英语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导语
课堂的导入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果,好的导入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讲一个幽默笑话,唱一首英文歌曲,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或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八年级下册Unit 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这一课时,我用前三分钟播放“改变自己”这首歌曲,学生对歌曲及其内容都很感兴趣,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接着让学生讨论How long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When did you start class today?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浓厚的英语气氛中,全心全意地准备学习。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wonderful,excellent,very good 等等,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当学生回答错误时,面带微笑鼓励他们,从不轻易批评学生,让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觉得自己还有希望,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三、有效的英语教学离不开兴趣的激发
以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刚上初中的学生对英语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外交需要,商贸往来的需要、出国旅游的需要等方面让他们明白英语的重要性,明确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可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就业、旅游等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他们引导到兴趣上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还要引导他们“会学”。在平时的课堂中鼓励学生多说英语,与同学、教师交流。课外也鼓励他们用英语交流、尽量形成一种说英语的气氛,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说英语,从而形成自觉运用英语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成功的外语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过的语言材料。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学到知识,让他们感觉到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同时,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巩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教购物的话题时,我会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让他们上讲台来表演。首先,引导他们作为售货员应该怎么说,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 ? 顾客又应该怎么说,经过引导,他们都能在既紧张而又愉快的参与中进行语言的训练,也充分满足了中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多说多练,由浅入深,使学生想学、乐学,真正的学到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出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参与。例如,在教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节时,我把学生分成4个人一组,前后或左右的同学为一组,首先我问“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问题刚提出,学生们的发言非常活跃,有的说I go to school by car;有的说I go to school by bike . I walk to school 等等,学生们真正运用学过的词汇、句型进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形成了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外,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英语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教材九年级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这个单元的阅读课文时,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学生能生动、形象地了解阅读课文里面的世界贸易中心被摧毁的情况。杨利伟的环绕地球飞行的场景,这样就把枯燥无味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记忆也深刻,同时,对过去进行时也进一步掌握。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其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对初中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有效的英语教学离不开学生对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能学得轻松愉快,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学生首先要多听。多听教师和同学的英语朗读和交谈,多听广播电台的英语节目和讲英文的电影、电视节目等。通过多听,学生的听力得到提高,发音会更准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其次,要多说,在课堂上多发言,只要有机会,朗读,编对话,回答问题等都举手,积极发言,课后和教师多用英语交流。平时,同学之间多用英语沟通,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可以用英语交谈。在日常生活中,看见什么或做什么都尝试着用英语讲。例如,看见电视就想起TV,正在看电视就想起I am watching TV或者看到喜剧马上想起comedy等等。还有,就是要多记忆一些课文里的句型并且运用于对话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歌曲,游戏等,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从而真正让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一、何为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所创,因而亦称“洛扎诺夫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大脑左右施加的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实验证明,此教学法在发掘人的学习潜力方面有着异常功效。
二、暗示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1. 环境暗示。暗示教学法认为,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倘若能达到“人──环境”之间的“共振”,人与环境间的不断交流就能达到最为和谐协调的境界。无论是优美惬意物化环境的陶冶,还是愉悦和谐心理环境的感化,都能使学生在无对抗的状态下,乐意、顺利地接受环境的暗示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学习园地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多给学生以“英语学习是有实用的、愉快的、不困难的”“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成功”等一类的积极暗示,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 体态暗示。“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的用意所在。体态暗示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特殊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有效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
3. 活动暗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深奥难懂,而是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动机障碍。小学生天性好玩,生性好动,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学习的内容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把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富有创造性的英语教师,总是善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表演唱、故事接龙、模拟交际活动等等,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结构。并在“前言”中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课时。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研究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善于选择一节课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内罗列过多的任务,结果只能使任务的完成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任务。这些做法都必然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就要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把班级授课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如日本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形式,实行“适应个性的教学”。德国也提倡分组教学,并注意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有调查表明,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同“优生”之间的交往明显多于同其它学生、尤其是同差生的交往。还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在10节课里,重点了解的5位优等生举手341次,发言67次;重点了解的5位差生举手17次,发言6次。10节课里差生平均每人得到的发言机会仅1.2次,不到优生的十分之一。(注:《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强化课堂(下)》张富林凤《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3期)这些材料表明,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也在探索怎样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运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根据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情况,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组,教师对不同组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练习等方面都区别对待。(注:《实施“双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张必中《中国教育报》1998年4月10日第3版)也有实验采取分组结对方法,即两张课桌四人为一组,四人又结成两对,优差搭配,以好带差。教师把任务下达到每组、每对,向学生提出双重任务,既当学生,又做先生,好学乐教,学教相长。(注:《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强化课堂(下)》张富林凤《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3期)通过这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注意到,有许多教师开始采用同位讨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等形式,但在应用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重形式,不注意实际效果。如,前后四人组大多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而随机组合而成;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不够充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往往是笼统地提出“同位(或前后四人)讨论一下”,很少对组内成员的合作、帮助等提出具体要求或建议。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有人对我国小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本身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小学生言语交往行为集中表现为回答教师的问题,此类行为的频度在学生课堂言语行为总频度中之比重高达93.8%,提问、异议及其它类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1.7%、2.7%与1.8%。(注:《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吴康宁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而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构成的师生言语交往行为过程都是由教师启动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处于非自主地位。可见当前我国大教学班的主要弊端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薄弱、机会有限。素质教育正是针对这些弊端,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可以说,对于每一个学习主体,没有活动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为此,教师要爱学生、爱数学,这是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媒介;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三是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系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四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必要的精神心理条件。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精神心理气氛中,能够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五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善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