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现状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金融这个热门行业,竞争相当激烈。独立学院的兴起使得大学生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受金融危机、社会偏见、学生自身就业意识弱、就业准备不充分和就业期望过高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海归积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如何才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就好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现状

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独立学院金融毕业生开始大量走向人才市场。独立学院学生因投资成本高、家庭条件优越、社会认可度不高等众多因素影响下,在求职过程中有时候期望值偏高,盲目追求高薪岗位、福利待遇好企业,使理想与现实脱节,从而影响就业。

(一)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压力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毕业生供给远远超出社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寻找工作,然而僧多粥少,越来越多的人将面对“毕业等于失业”的状况。

(二)职业规划不明确,专业知识薄弱

独立学院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对自身能力、爱好兴趣的明确了解,不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生活和学习目标,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及择业标准,未能为求职做好积极的就业准备。

(三)大学生就业方向、单位、地点偏好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家庭一般比较富裕,因此在经济上看来,独立学院学生选择考研或者出国可能性较大。多数大学金融专业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并不盲从,面对近几年的就业高峰,考研读博成为最好的选择,有的人做了就业、考研双手准备,出国的也大有人在。部分学生目标太高,就业集中在工作比较轻松的商业银行和国家政策性银行,而证券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等竞争压力大的工作单位则不为金融专业学生所青睐。多数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希望能够在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工作,造成扎堆就业。

(四)金融行业门槛高,工作压力大

正规的金融业门槛很高,需要真才实学的数学分析等十分专业的知识。在正式的工作中,工作能力是影响升迁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学历水平。以银行为例,银行从业人员的学历相对于其他行业普遍偏高,金融行业门槛高,很多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烈,进去以后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以免被更优秀的金融人才挤掉。在工作市场中,毕业生面临严峻的挑战,大浪淘金,能进去且被留下来的是少数。

二、提升独立学院金融毕业生竞争力的探索与建议

(一)增强自身素质,打造扎实的专业素质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已由“学历型社会”转向了“能力型社会”,知识和能力越来越成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社会认同感较低的现实,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可以获得各种技能性证书反映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尤其是金融专业的学生,考证尤为重要,如会计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行、证券从业资格证等,几乎成为金融行业必备的上岗证。此外,在工作中也要不断学习,要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丰富社会实践,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应加强自我锻炼、自我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与社会广泛接触,学会适应新环境,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关能力。而金融行业属于服务业,优质的服务水平是金融企业员工的必备条件,作为准从业者就应积极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在寒暑假期间,通过自己或父母的社会资本争取进入金融企业中实习,学习行业知识和各种经验,提高应变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转变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

金融行业属于高收入领域,国内金融专业毕业生和广大海归对独立院校金融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继续深造或出国,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除此以外,金融学生应通过兼职和实习等方式增强对社会现实和自身条件的理性认识,克服在择业中的误区和对家庭的依赖心理,找准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就业观,实现社会需求和个人理想的和谐持续发展。

(四)独立院校为学生提供职业化培养和就业指导

对于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院专业建设应对学生进行金融行业相关知识介绍,使学生了解到金融行业的内部体制、作用等,帮助其尽早地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使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始终。同时,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形成课程教学、教育培训、实践训练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开设创业常识等课程,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并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还可以增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建立校企合作。

项目基金编号:2013039YP

参考文献:

[1]彭兴菊.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2012(09)

[2]霍中华,张百惠.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调查报告,2011(24)

[3]赵波.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2010(04)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的观念也在不断加强。投资理财的需求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简单到专业,因而对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内金融行业。据分析,在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前沿城市,随着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金融行业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同时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合资基金公司逐渐增加,银行和基金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加快,金融行业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

所以,在经济学考研中金融学是非常热门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货币银行学

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跟银行及国家货币政策相关的问题,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

热门分析:如今,许多银行都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原本就倍受关注的银行业持续加温,成为热门的报考专业方向。

人才培养:货币银行学培养能在银行系统及其他金融机构、学校和研究单位从事金融经济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在银行系统、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学、研究领域就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这些也是理想的就业方向。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

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

热门分析: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460.30亿美元,全年增加4178亿美元,增长27.34%。许多新兴的名词如外汇储备增速、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国有银行股改、股票印花税都涉及到重要的金融经济理论问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的具有较宽厚的经济理论知识、扎实的金融学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国际金融投融资等业务技能,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工作的应用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该方向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与其他各个方向都有交叉的地方。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外向型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中资金融机构的涉外部门、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投资学

热门分析:中国股市经历牛市后,人们对投资学的兴趣也随之高涨,其实投资不仅仅是证券投资,范围极其广泛。国家发展、企业赢利、个人获利也都离不开投资。近年来家庭理财及投资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具有金融、证券、期货、保险、营销、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一般来说,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第一,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第二,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第三,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一线的操作员,因为没有任何单位会让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进入管理层,即使是基层管理岗位。

推荐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保险学

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保险法学与保险数学,保险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运行规律,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业的关系等全方位的保险理论与实务。保监会对于保险专业的教学模式分为“西南模式”、“武汉模式”和“南开模式”,其对应的大学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南开大学。

热门分析: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l世纪的朝阳产业。首先,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有利于保险业市场的扩张;其次,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再次,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险业市场扩大规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人才培养:保险学专业主要是为适应我国保险业的需求而开设的,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习金融、会计、投资等经济课程,构架一个宽泛的经济知识背景。有的学校还补充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诸如保险营销、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与国际商法等。

就业方向:许多人误以为保险专业的就业去向就是卖保险,实际上保险营销只是保险业中一部分工作,其他工作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毕业生主要到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社会保险部门及保险监管机构从事保险实务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外,中介企业、社会保障机构、政府监管机构、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等也需要该方向的毕业生。比较热门的职业有保险人、保险核保、保险理赔、保险精算师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又称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等,是金融学的分支学科,用于考察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形成合适的资本结构;还包括企业投资、利润分配、运营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等方面,也涉及到现代公司制度中一些诸如“委托-”结构的金融安排等深层次的问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毕业生在掌握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后,可为企业进行金融市场的融资、投资与风险管理服务。具备创新、管理和应用能力后,可努力成为现代公司金融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选择各类公司从事融资、投资工作,也可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务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金融工程专业。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类别里,金融学和金融工程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但是有些院校由于专业设置并不齐全,金融工程下属于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小方向,如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工程学与金融学研究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因此各自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金融工程更大意义上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更重视数理技术,是属于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实力型学科;而金融学则注重经济知识。国内金融工程学是最近兴起的,实力强劲的院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工科强校。此外,报考金融工程学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理科生报考更为适合。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金融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广东省金融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而广州市也表示将以落实《规划纲要》为契机,围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创新,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广州特色,在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推动广州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5-10年的努力,把金融产业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进而辐射带动珠三角地区金融业全面协调发展。

这表明未来几年内广东省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迅速上升。根据最近广东省金融企业的公开招聘信息,金融岗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客户服务类、业务操作类以及管理研发类。其中,客户服务类的人才与业务操作类岗位已成为两大基层岗位类型和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群。从招聘信息中不难发现,大部分金融企业对客户服务及业务操作岗位这类一线人员的招聘已将重心调整到动手能力强、掌握业务基本技能的应聘者身上,这说明兼具金融业务知识和营销技巧的高技能人才是广东省金融行业急需的人才类型。

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并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广东省金融综合竞争力,满足金融行业发展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最迫切的就是要加大金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金融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技能人才主要来源于三大渠道:一是各类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培养的高级工;二是各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三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从金融英才网的招聘要求可以看到,对客户服务以及业务操作岗位这类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招聘对象大多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这也是近几年金融企业招收高职院校或大专院校学生比例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由此也可看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承担着培养高技能金融人才的责任,是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基地,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普遍却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节

高职最大的特点应该是根据行业的需求来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但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基本沿袭普通高等教育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本科压缩型,更有一些院校把主要精力花在“专升本”上,没有突出金融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从广东省金融类专业大学生的社会供需现状来看,高等金融教育与金融业之间已出现较为严重的“产品”供需脱节现象。学生在高职院校接受了2-3年的系统的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而用人单位却觉得这些受过专业职业教育的大学生并不能胜任实际的金融工作。这不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

2.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课程体系设计应该根据金融行业发展的规律,结合本院校自身办学优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科学制定。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院校既没有根据市场要求选择并确定相应的金融专业课程,也没有深入研究金融行业特点来设计、确定主干课程,而是照搬其他本科高校的做法。另外,一些高职院校是由成人院校或者中职学校升级而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无法避免地沿用以前的蓝本。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方面,某些院校的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办学需求,实训场地和设备与教学脱节,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档次也不高;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联合得并不紧密。

三、高职金融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高职金融教育应主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以能力为本位来组织教学,即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金融人才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1.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目前国内众多著名高校招收和培养的金融人才都是所谓“高端”类型的,但金融企业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永远小于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本来就是要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优势所在。另外,金融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需要社会多方面力量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但金融企业内部培训和机构培训一般侧重于专项性,属于继续教育系列。基础性和系统性教育工作还须靠院校来进行,而在院校中最有条件担当起金融高技能人才教育这一角色的就是高职金融专业。就现有的实力和条件而言,高职院校还是应当实事求是地把重点放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2.按社会和行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现“一专多能”

在金融课程体系设置上,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能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在考察各类金融企业对员工理论、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后确定课程开设内容。目前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企业都在尝试突破分业经营的约束,但“三业”之间主营业务的差别仍然明显。从银行、保险、证券的主营业务角度来培养人才,则有必要将国际金融专业分为几个更细的就业方向,以就业方向为主导设置专业包,分别按照银行、保险、证券就业方向的核心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使培养的目标更具有侧重性,同时以其他两个行业的从业核心能力作为拓展能力。比如:商业银行从业方向的核心能力课程可设置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营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商业银行会计等,而拓展能力课程则为证券、保险业相关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到金融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专注于某一从业方向的从业能力和技巧,使其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还应需要充分考虑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证书的要求,在教学上加大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开设力度。例如:金融实务与管理专业可以立足于证券投资,把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所列的专业课程之中,在开设《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和《投资分析两门课》的专业课同时,以专业选修课的方式继续开设《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发行与承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金融理财师生的考试,这样做不仅能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而且学生在掌握紧缺实用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校期间就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根据岗位需要调整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岗位能力培养

首先,针对目前金融企业客户服务类岗位的大增与营销型人才的紧缺,金融专业应增加营销类课程的比重,重点结合银行业、证券基金业、保险业的行业特征、产品特征、客户特征培养学生掌握具体行业的营销技巧。其次,课程设置顺序应结合金融企业员工岗位轮换的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单一技能到复杂技能”的转变顺序,以防出现课程顺序的倒置。例如,某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商业银行会计”与“商业银行信贷”是在同一学期开设的,但这两门课程所对应的目标能力之间的培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因为银行员工的从业顺序通常是“会计结算岗”早于“信贷管理岗”,信贷管理能力的产生可能要以会计结算能力的具备作为基础。因此,课程设置顺序上要体现课程的前导和后续关系。最后,在教学内容上依据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注重对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具备金融行业最基本的能力基础上,还初步具有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业务工作能力,如处理柜面业务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

4.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狠抓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证。高职学院校内应建设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银行信贷业务实训室、证券业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等实训设施,配置与工作场所业务场景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使用与实际工作相同的软件,按照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建设能够开展真实金融业务的项目中心,把金融企业真实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引进学校,并以项目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高职学院应主动联系金融企业,稳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以上措施都将有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必须拥有一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但这也是广东省所有高职院校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学院应改变唯学历是从的招聘教师观念,从金融企业引进业务骨干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将专业教师定期派往金融行业进行学习和锻炼。从招聘和培养两个途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 贺修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

[2] 沈慧霞.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

[3] 李晓健.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

[4] 张铭.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探讨[J].创新科技导报,2009,(28).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90-02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产生巨大需求的背景下,独立学院也开始纷纷设立与发展金融学专业。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无论是办学历史、师资队伍,还是学科支撑等,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还存在着明显劣势和诸多问题,独立学院亟需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分析当前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思路。

一、创新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发展状况,因此,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特色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对人才需要的现实要求,制定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这不仅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金融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自我成长。因此,创新高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具有一定金融学知识和技能,能在银行、理财、证券等行业,以及其他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业务及管理工作的专门应用型金融人才。这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我成长,也有利于满足县域地方经济对金融人才的需求[1]。

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案与一本院校趋同现象。从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培训的目标来看,大都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业务及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人才。这几乎与一般院校对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没有显著差别,因而,出现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现象。独立学院跟随主流主张为“大金融”培养学生,强调金融学国际化发展,而忽视独立学院自身在培养金融学学生方面的特色。从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的客观实际出发,我们不可能培养出大金融的“高、精、尖”人才,只需要根据农林院校独立学院的特色,以农村金融为专业特色,多层次培养社会亟需的金融学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

2.专业方向偏重“通才”培养。一本院校金融学专业一般是以院为单位,大都设立了独立金融学院,并且下设各个系,比如保险系、银行系等。不同方向的课程设置除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外,还增设与其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这有利于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然而,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大都属于某某学部,比如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金融学专业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部,没有细分专业方向。独立学院没有找准专业方向定位,导致其课程内容没有很好地反映其特色,因此培养出的学生与一本院校金融学专业学生没有竞争优势。通过实地调研来看,有50.93%的学生期望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

3.学生实践教学与实习流于形式。当前独立学院虽然也建立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证券投资分析等金融实验模块业务的实验设施,但学院在金融学的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还是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硬件上普遍存在服务器落后、数量不足等现象[2]。如果几个实验室同时上机操作,经常会出现卡住、死机等现象。二是,当前独立学院金融分析软件更新速度普遍较慢,这使得金融学学生没有学到最新的操作技能。另外,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保密性比较强,实习单位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接收也不会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操作的培训,更不会让学生亲自上岗操作。比如,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虽然与某商业银行、某证券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签订实习协议,但学生真正参与业务操作实习的机会还是很少,实习更多会流于形式。

4.学生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当前金融学属于热门专业,其学生数量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现在金融学每年的毕业生较多,导致其就业压力大,尤其是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状况更令人堪忧。比如,各大银行招聘的时候,第一关是在网上筛选简历,然而银行还是偏向于“985”、“211”等重点学校以及一本院校金融学专业的毕业学生。因此,很多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关筛选简历的时候就被淘汰了,在就业时容易被歧视。根据2012级湖南农大东方科技学院金融学毕业生的调查,有57.4%的金融学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在选择或录用毕业生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有歧视现象;有46.29%的金融学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三、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1.根据独立学院特色修改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要区别于一本院校的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一般更注重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而针对高等农林院校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广大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金融技术与管理人才。依据特色培养目标,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详细论证,确定合理的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比例,同时增加对金融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人才培养模式更为科学。建议高等农林院校独立学院增设农村金融方向,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经济发展等培养应用型的农村金融人才。

2.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独立学院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学院可以考虑建立设施完备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利用专业实验室资源和先进的模拟教学应用软件,建成模拟银行、证券等多功能的综合实验室,为金融学学生提供系统操作性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金融业务与工作中,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程度,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3]。独立学院还可以考虑将部分实验室改造为银行营业大厅、企业等沙盘模拟实训,让学生分角色体验职业分工。另外,独立学院与金融部门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岗位实习,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中的作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好地解决各种经济金融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金融活动或金融比赛来进行实习考核,比如让学生参加各银行举办的产品创意大赛等[4]。

3.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加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力度、引导学生积极考取资格证等方式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这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成长。对于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不仅要进行专业性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应该考虑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独立学院可以邀请成功人士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以自身经历感染学生;还可以引导那些对农村金融感兴趣的学生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以此实现自我价值。此外,独立学院引导学生通过考取各种资格证来增加就业砝码,可以考虑开办资格证考试讲座,介绍各职业资格证考试难易程度、考试内容等。

参考文献:

[1]邱晖,许淑琴.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2,(8).

[2]高蓉蓉.金融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

[3]谢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4]陶琳瑶,刘颖.金融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对外经贸,2014,(6).

Research on Independent College Financ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novativon

LUO He-huaa,b,LI Ming-xianb

(a.Orient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College of Busines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金融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经济管理学专业主要课程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策、投资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策、投资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基层岗位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入改革,加入WTO后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及组织所认识,企业决策者开始认识到运用经济管理知识来管理公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经济管理的人才无疑成为了许多企业追逐的对象。在今后20年中,中国所需要各类管理人才,而其中经济管理类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扎实专业知识,可以前往金融机构、各大企业、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从事相关的职位,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话,相信也是可以在经济学领域发展的很不错的。毕业生们需要好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才有可能觅得理想的工作。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证券、基金、信托、银行、市场营销、经济预测和分析、对外贸易、管理类等等。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合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这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比较吃香。

经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经济学专业类的应届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房地产;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金融/投资/证券;

4 新能源;

5 建筑/建材/工程;

6 其他行业;

7 计算机软件;

8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推广专员、文案策划、财务总监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网络推广专员;

2 文案策划;

3 财务总监;

4 财务经理;

5 销售经理;

6 会计;

7 出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