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 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Guangxi rural tourists, the paper systematicly analyzes different motives of rural tourist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se motiv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relieving pressure","social intercourse","seeking knowledge" and "nostalgia".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rural tourism to identify the motives of rural tourists so as to explore rural tourism products and improve service system. 

中国乡村旅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产业板块中最为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在需求方面,亲近自然、崇尚郊野游憩日益成为市民休闲的主流方式,自驾车旅游者的攀升更进一步刺激了乡村旅游市场。伴随着中国乡村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乡村旅游迅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现有文献已广泛触及乡村旅游各个层面,但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又比较快,并受相关学科理论及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程度的影响,乡村旅游开发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旅游者作为乡村旅游活动中的构成主体,是乡村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乡村旅游者的动机可以更好的揭示其行为规律与特征,对乡村旅游区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

一、研究概述

心理学认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内部驱力和外部诱因都可以激发动机,旅游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方式,必然有其直接动机[2]。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对乡村旅游动机进行过研究,研究方法以传统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主。方贤寨等(2003)通过对长沙城郊乡村者的活动选择分析,依据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得票情况,将乡村旅游动机概括为休闲度假、释放工作压力、观光旅游、探亲访友、怀旧、商务考察、进修学习、猎奇等。张建国等(2007)从回归自然、求新求知、怀旧、休闲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宁波市民的乡村旅游需求,所采用的依据仍是旅游者对旅游活动选择的频数。黄洁(2003)从“乡土情结”角度指出乡村旅游者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下的“第一自然”的情结以及对同源性地域文化的认同。目前对旅游动机的研究,陈德广(2006)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其他非参数分析及检验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居民的国内旅游动机进行定量分析。张宏梅(2004)运用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一维方差对皖江城市居民旅游动机进行定量分析。乡村旅游动机是一种人类纯心理活动,旅游动机不是单纯的,根据旅游者活动选择来研究动机,能从侧面反映出现有旅游者动机的激况,而难以描述复合的旅游动机。因此凭借外部活动的诱导进行旅游动机研究,能否据此全面分析旅游动机的构成情况,以及如何分析主要动机和次要动机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分析。问卷的内容由“乡村旅游动机”、“调查对象相关信息”和“乡村旅游活动意愿”三大部分组成。“乡村旅游动机”部分在结合文献研究和旅游者的访谈后采用18项因子来评价,依据受访者对因子重要程度的认可情况,采用李科特尺度测评,其中1-5分别代表“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受访者信息主要了解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指标”、“乡村旅游时住宿地点选择倾向”、“旅游团形式”、“每年乡村旅游次数”等方面。乡村旅游活动意愿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让旅游者列举其最愿意参与的乡村旅游活动。在正式调研前,对预测问卷在广西南宁“美丽南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了试调查,对收集到的102份有效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18项因子的KMO和Alpha分别为0.666、0.848,删除“体验乡村生活”、“了解自然”“了解新奇的事物”3个变量后,KMO和Alpha分别为0.772、0.849,达到问卷的信效度要求,最后采用15项因子评价乡村旅游动机。

对被调查者的乡村旅游动机评价时采用同样的标准,结合自身的真实感受进行评价无疑可以获得更切合实际的效果,在乡村旅游景点进行调查,可以让旅游者处于乡村旅游氛围中能更好地回答问卷,同时为保证被调查者在评价中采用同样的标准,调查人员在发放问卷时都对调查问卷的填写进行指导。正式调研对象为正在进行乡村旅游的游客,调研地点选择在广西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分别为桂林阳朔高田乡、桂林龙胜县龙脊梯田景区(平安壮寨)和南宁扬美古镇。调研采用现场发放问卷,问卷填好后直接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高田、平安、扬美各发放200份、250份和150份,分别回收问卷194份、225份和139份,总共回收问卷558份,其中有效问卷547份,占回收问卷的96.2%。

笔者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除了常规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如均值、百分比等外,独立样本t检验和一维方差分析用于分析不相关的样本在同一变量上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另外采用因子分析法,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变量代替原有乡村旅游动机的绝大部分信息,为以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把握旅游者动机提供了简便的衡量方法。

三、数据分析

(一)研究对象结构分析

调查对象从性别构成看,女性比例达57.2%,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构成中18-24岁占57.2%,25-44岁占35.6%。职业构成中学生占35.6%,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军人这四类具有相对稳定职业的人员共计占41.4%。在学历构成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仅占10.6%,大专以上学历者比例高达73.2%%。排除学生个人月收入比较低的影响,在有固定收入的被调查者中,约有40%的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通过旅游者相关乡村旅游信息发现,旅游形式构成中独行者占24.8%,亲友同行者占61.9%,而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游客仅占13.3%。每年乡村旅游次数仅1次占35.9%,2次占26.5%,3次占20.0%,4次及以上者占17.6%,详细数据参见表1。

由此可见广西乡村旅游者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被调查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年龄层集中在18-44岁之间,以学生和具有相对稳定职业的人士为主,学历水平较高。其二,被调查者来源广泛,区内主要来自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区外主要来自广东、湖南等周边省份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其三,被调查者总体收入水平偏低,但考虑出游者往往与亲友同行,以家庭团居多,总体支付能力较强。其四,被调查者每年乡村旅游的频率不高。其五,被调查者每次乡村旅游停留时间普遍不长。

(二)乡村旅游动机分析

1.乡村旅游动机重要程度分析

在进行乡村旅游动机重要程度分析时,对存在缺失值的数据剔除后计算其有效百分比和平均值,并进行了排序,具体数据参见表2。值得注意的是“缓解工作、生活压力(M1)”、“享受自然(M9)”是两个最重要评价因子,平均值分别为4.07、4.02,其中持正面看法的旅游者分别占81.8%和72.2%,持负面看法的仅为3.4%和3.3%。“探亲访友(M14)”、“怀旧(M18)”是两个重要性认可程度最低的因子,平均值分别为2.91、2.98,其中持正面看法的旅游者分别仅占21.7%,30.1%,而持负面看法分别占28.3%,31.8%。总的来看,乡村旅游者希望在乡村环境中以旅游方式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同时增进与亲朋好友的感情,怀旧虽然也是乡村旅游动机之一,但其重要性远远低于其它动机。

2.乡村旅游动机差异性分析

就表1中反映被调查者个体差异的9个项目对15项乡村旅游动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一维方差分析。在对旅游者进行划分时,尽量遵循旅游市场细分的原则,使划分出的旅游者群体具有可识别的共同特性。在对上述旅游者背景信息进行适当的归类后,对细分后的旅游者群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一维方差分析,其中性别、常住地、旅游形式、停留时间在分析时采用原划分方法,而其它指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年龄,划分出15-24岁和25-44岁两个群体,根据学历划分出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三个群体,根据职业划分出学生、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具有稳定工作人士)两个群体、根据个人月收入划分出500-1499元(低消费)、1500-2999元(中消费)、3000元以上(高消费)共三个群体,根据住宿地点的选择划分出愿意住农家旅游和宾馆两个群体,根据停留时间划分为白天、一天一夜、两天两夜及以上共3个群体,根据乡村旅游次数/年划分为1-2次,3次及以上两个群体。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动机评价指标重要性均值没有因性别的差异而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乡村旅游者群体在“缓解工作、生活压力”、“欣赏田园风光”、“乡村采风”三个指标重要性方面具有一致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具体情况见表3,表中I、J表示就同一乡村旅游动机指标具有明显差异旅游者群体,平均差值表示I情况下平均值与J情况下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一”号表示I情况平均值小于J情况平均值。

不同乡村旅游者群体的旅游动机主要差异表现在:其一,中年旅游者比青年旅游者更看重通过乡村旅游增进同行亲朋好友的感情。其二,短程乡村旅游者更注重乡村旅游的精神放松功能。其三,文化层次高的乡村旅游者对文化、民俗风情等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更感兴趣。其四、收入水平较高的乡村旅游者对于探亲访友、怀旧兴趣较少。其四,学生群体及每年乡村旅游次数少的旅游者更在意乡村旅游的康体健身功能。其五、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愿意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探亲访友,但高档消费者和停留时间较短的乡村旅游者体现出较强的怀旧情结。其六,通过旅行社组织的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期望值不高。

3.乡村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

对乡村旅游动机评价因子进行抽样适当性(KMO)与巴特利(Bartlett)球度检验,得出检验KMO为0.783,Bartlett值为136,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01,说明数据阵是相关阵而不是单位阵,适合作因子分析。以16个乡村旅游动机评价因子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方差极大法作因子旋转,提取特征值超过1的因子。结果显示4个公共因子可以描述原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531%,具体情况参见表4。

基于因子变量的最大载荷,公共因子命名尽量反应其所包含因子内容。第一个公共因子变量,包括“了解乡村文化”、“感受乡村自然环境”、“了解乡村民俗风情”、“乡村采风”、“身体得到休息”,除“身体得到休息”外,其余因子反映了乡村旅游者对乡村文化、民风民俗等的了解需要,命名为“乡村求知需求”。第二个公共因子变量,包括“缓解工作、生活压力”、“休闲”、“精神放松”、“享受自然”、“欣赏田园风光”,主要反映了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缓解压力的需求,命名为“缓解压力需求”。第三个公共因子变量,“增进感情”、“体验户外情趣”、“康体健身”,命名为“交往需求”。第四个公共因子,包括“怀旧”、“探亲访友”,将其命名为“怀旧需求”。公共因子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缓解压力需求”、“交往需求”、“乡村求知需求”、“怀旧需求”,具体情况参见表5。

(三)乡村旅游者参与活动意向分析

对目前乡村旅游景区开设的旅游活动进行总结并让旅游者选择其最愿意参与的3-5项旅游活动。旅游者最愿意参与的乡村旅游活动见表6。

旅游者上述旅游行为产生的动机很难界定为某一种特定的旅游动机,如品尝农家美食,很难界定其是由怀旧引发的,还是因为想了解农村的饮食文化引发的,因此,凭借旅游活动很难找出旅游者真正的动机。

四、结语

乡村旅游动机是乡村旅游者行为产生的基础,其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握乡村旅游动机可以细化乡村旅游产品和完善其服务体系。整体上看,乡村旅游动机由主到次可归结为“缓解压力”、“交际”、“求知”和“怀旧”四大类,从长远来看,将来的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以“缓解压力类”为主导,融合旅游者交际和求知的需求,怀旧仅是乡村旅游者附带的一种需要。其次在结合地方特色的前提下,依据乡旅游者客源细分市场和乡村旅游者愿意参与的旅游活动情况来指导乡村旅游的规划与项目设计。另外,研究细分乡村旅游者群体在相同的旅游动机评价上的均值之间的差异,对于乡村旅游地把握旅游者多性化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以及开展市场营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孙延红.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11).

[2] 陈德广,苗长虹.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聚类研究-以河南省开封市居民的国内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2006(6).

[3] 方贤寨,粟路军,蒋术良.基于乡村旅游者调查的乡村旅游体验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广东省潮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少华有了一个新身份――黄金塘村乡贤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开始以为这只是个荣誉头衔,没想到一上任,村干部就上了门:村里搞村容整治,一户村民在自家屋前私搭乱建了一个竹棚,说什么也不肯拆,搞得村里新建农贸市场没法推进。之所以找到陈少华,是因为这个村民就是陈少华的堂侄。

“乡贤”一词是最近的高频词汇,但它可不是网络新兴词汇。究其本源,“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发展至今,其内容更加广泛,乡村里愿意为乡村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威望极高,能够得到大家认可与尊重的人都属“乡贤”之列。“乡村不平,天下难安”,由此可见基层治理的重要性,要“治好”基层,实现乡村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凤凰涅,乡贤或成关键。

“乡贤”是新潮文化立稳脚跟的“同声翻译”。农村之所以落后,源于年轻人不断向城市聚集,乡村“空心化”成为普遍现象,农村留下的只有老弱妇孺,因地域限制和历史局限性,传统落后的观念阻碍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价值观,这就让现代化建设中必要的新潮文化很难在农村立稳脚跟。“乡贤”的出现无疑为新潮文化与传统文化提供了“同声翻译”,他们出自农村,了解当地传统风俗文化,他们又来自城市,理解新潮文化的丰富内涵,就能给传统文化插上现代化的翅膀,让新潮文化立稳脚跟不再“吃力”。

“乡贤”是疑难杂症迎刃而解的“智多星”。基层治理难,为何难?难在想不到群众所想,急不到群众所急。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是基层干部不关心群众,而是实在难以事事想得周全。“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乡贤”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整天与群众打交道,自然知根知底更让人信服,很多基层干部感到棘手的问题,他们或许轻而易举就能化解。

“乡贤”是帮扶解困慷慨解囊的“钱袋子”。贡献“钱袋子”是乡贤通常为家乡排忧解难的方式之一,他们有威信、有公信力,又不拿村委工资,还倒贴“钱袋”帮扶解困,这样的“乡贤”群众自然服、自然信。这样的“能人”如果能重归故土建设家乡,使乡村拥有优质“造血因子”,脱贫攻坚将实现质的飞跃。

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摘要:作者针对广西乡村景观建设的思考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乡村景观建设呈现的问题,并对乡村景观建设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西 乡村景观 建设

乡村除了承担粮食生产的功能之外,也扮演着乡村游憩、资源保护、景观保护、人类文明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等诸多功能,乡村景观建设应是对乡村功能保护和形式美化统筹规划的过程,但是目前很多乡村景观建设盲目追求现代化,忽略乡村功能的首要性和乡村意境的归属感,以牺牲乡村优良景观资源为代价。在这种非理性的乡村景观建设势头下,对乡村景观建设呈现的问题及建设对策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1、广西乡村景观建设呈现的问题

目前广西乡村景观建设呈现三大问题:一是“乡村新圈地运动”大肆侵占乡村土地,威胁乡村生产功能:二是各地乡村政府非理性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模式吞噬着传统乡村景观:三是盲目的乡村旅游开发破坏了耕地、林地、水域等乡村景观资源。

1.1乡村新圈地运动

在“新圈地运动”原指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业大肆侵占城市土地的浪潮。如今“新圈地运动”向乡村迅速蔓延,呈现一种乡村新圈地运动趋势,我认为,乡村新圈地运动概念可定义为,以房地产业、工业为代表的非第一产业侵占乡村土地的现象。表面上乡村新圈地运动引领了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中国乡村众多的人口,有限的资源和几千年不断的开垦,致使中国土地生态异常脆弱,乡村新圈地运动更是加速突出人地关系矛盾、威胁乡村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未来乡村景观修复性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其侵略性和危害性甚于“新圈地运动”。

1.2逐渐丧失乡土景观本色

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乡村政府广泛提出“乡村城镇化”的指导思想,景观建设过程则大多按照城市建设模式拆平房建楼房:与此同时,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对乡村了解太少且深入调查研究不足,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套用城市建设模板的规划方案屡见不鲜。“大拆大建”“、城市特色”在乡村滋生、蔓延,乡村在羡慕并追求城市文明的同时,忽视了自身有价值的东西,造成传统乡土文化的消失,失去乡村可识别性。

1.3盲目开发乡村旅游

旅游开发是把双刃剑,为乡村注入建设资金、给村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渠道、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往往是以牺牲传统风土文化和空间为代价。就目前发展来看,盲目的乡村旅游开发造成了乡村旅游市场的紊乱和乡村景观的不可恢复性破坏,主要呈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由于对乡村景观资源不透彻的分析与对旅游市场错误定位造成的乡村旅游项目数量多、性质乱、质量差、过饱和的局面:二是随着旅游市场从过去的观光型向现在的休闲度假型转变,各地乡政府不惜置换出农田,在水边、或是林间大建度假区,破坏乡村耕作景观及乡村生产功能:三是追求过宽、过多的景观大道,使得乡村地块规则化,破坏景观斑块,影响乡村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和生态平衡,许多珍贵生物资源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急剧减少。

2、乡村景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强规划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传统,根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编制。规划的内容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延续原有乡村特色,保护整体景观:体现景观生态、景观资源化和景观美学原则,突出重点,明确时序、适当超前。

2.2推动跨文化理解

深刻理解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及相互间的关系、警惕“文化失语”现象,才能很好地整合“乡村文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要倡导多元宽容精神。坚守乡村文化、民族文化精神,承认差异、宽容差异,倡导个性。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而言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2.3发展产业支撑、形成部门联动、坚持农民自愿

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乡村景观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要根据乡村自然禀赋和区域特点,寻找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乡村景观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各个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形成下情上达、部门联动的支农局面。要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使农民自愿成为旧村改造的主体。

乡村景观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平凡的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建设,研究全球化进程中的景观“文化失语”现象以及乡村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十分有益。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极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艺术形象,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广西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2.4教育宣传

乡村居民大多缺乏正确的景观观念,更不清楚乡村景观潜在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加强对乡村居民进行景观价值的宣传和教育,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不仅仅是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激发他们支持乡村景观建设,才能自觉地投入到乡村景观建设中。一旦乡村居民意识到自己家园的重要性,开始组织动员起来,政府自然无需大费周折地推广与宣传,只要顺势而为,并给予适当的协助,则所有改善乡村景观的事务,皆可以顺利进行。因此通过教育宣传让乡村居民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就能发挥公众参与性,维护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

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 文化传承 乡村记忆

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和关键。如今,传统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新型产业已经体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乡村旅游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渠道,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既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所在,要使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使特色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让活的灵魂支撑乡村旅游发展。

一、传承民族文化与开发乡村旅游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古村落对于人们“记住乡愁、留住乡情”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命脉提供了有效载体,是做好乡村旅游宣传的一大举措。

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村落在中国的版图上日渐式微,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坚持保护和利用并举,开发旅游业是传承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不少传统村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二、李家疃村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

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的李家疃村,古建筑群在1801年开始逐渐形成规模,是山东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氏家族兴盛时期规划建设的王家大庄园。现存明清古建筑300余间,历史文化建筑主要包括“九门一庄”、亚元府、解元府等;传统街巷主要有南北大街、酒店胡同、盐店胡同、牌坊街等;另有为数不少的栓马桩、上马石、旗杆石、石雕、砖雕、古井等。李家疃古村落建筑布局严整、规模宏大、风貌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2010年,李家疃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2012年,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2013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为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古村落。

二、李家疃村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路和策略

(一)自觉保护,循序引导,筑实古建筑群基层基础守护防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家疃村经济发展迅速,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翻盖新房,同时村内道路也要进行整治,房屋和道路建设必然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古建筑是留还是拆搬上了议事议程。面对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李家疃村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祖先负责,对儿孙负责的坚定态度,决定实施古村落保护计划,将“任何人不准随意拆除、损毁古建筑,包括院的一切建筑物”纳入村规民约,研究制订了《李家疃村历史文物保护办法》,建立了文物保护档案,对历史建筑设立了保护标志,建立了保护公示牌,组建了专门的保护队伍,定期巡查。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号召村民自觉保护古建筑,村里每年还拿出专款,用于古建筑的修缮保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全村所有古建筑均得到原址保护,未发生任何拆建行为。

(二)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古建筑群落合理有序保护开发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古村风貌受到影响,古村内部基础设施落后,旧居新房交错,整体景观受到破坏。李家疃村意识到古村落保护仅仅靠依靠一个村庄的力量,不管从财力、物力,还是技术人才角度来说,都是极为有限的,加强古村落保护必须有全面系统的整体规划。因此,为有效保护李家疃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古村历史风貌景观,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聘请专业单位制定了新村建设与旧村保护方案。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乡村博物馆,与乡村记忆工程相结合,开发乡村旅游

“乡村记忆”工程是山东省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创新探索,其最终目的是在对乡村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利用,乡村旅游将成为乡村记忆工程后续利用的重要延伸层面。

“乡村记忆”工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包括乡土建筑、街区遗产、农业遗产、农业生产劳作工艺、服饰、民间风俗礼仪、节庆习俗等,在文化的原生地有效地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主要建设原则是“乡村(社区)自主、专家指导、政府扶持;引导、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居民是民俗生态博物馆的主要参与者、管理者和受益者”。

李家疃村在合理保护开发村内古建筑群落的基础上,已于2015年正式开工建设乡村博物馆,馆内由序厅、村落的记忆厅、家族的记忆厅、文化的记忆厅、人生的记忆厅、创业的记忆厅、尾厅以及院落景观组成,各厅根据主题布置不同的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实物藏品。这些主题厅及物品,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传统文化的的丰厚底蕴,记录了中国北方传统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凸现了李家疃村的历史和民俗。该馆预计于2016年年底建成开放,届时人们将可以借助博物馆与古建筑更好地了解李家疃“乡村记忆”中的岁月变迁,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遗产,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不光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更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渠道,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力量就在于景观的持续吸引力,而文化是持续吸引力的基石,能给游客更真切更深刻的体验。人类几千年文明所流传下来的灿烂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支撑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让乡村旅游从不同方面散发出古老气息和独特魅力。由此可见,保存文化风格和传承优秀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永恒课题。因此,李家疃村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其社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以及情感价值;延续和拓展文化传承功能,与文化、文物部门联合开展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挖掘经济价值,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旅游,将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打造成一项让群众受的益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了解乡村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医生;医疗文书书写;课程实践

医疗文书书写是临床医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让乡村医生学习医疗文书书写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加强乡村医生的医疗文书书写能力,也为了使乡村医生在今后能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我校在2012年的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的实践课程中开设了《医疗文书书写》课程,将其纳入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实践体系的研究当中,收到较好效果。

1乡村医生书写医疗文书的重要性

医疗文书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规范要求制作的反映医疗服务关系、患者健康状况和医疗措施、过程及其结果等方面信息资料的规范文件。医疗文书是医疗机构极其珍贵的财富,是病人的医疗档案,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及过程的客观记录与文字见证,是医患双方构成医疗契约的重要证据,也是医疗机构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水平的体现等等。乡村医生书写医疗文书是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规范了乡村医生的医疗行为。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增多,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更是乡村医生自我保护的主要依据。

2乡村医生医疗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乡村医生书写的医疗文书主要是门诊病历和处方,为了了解乡村医生医疗文书书写的情况,在培训之前我们对乡村医生平时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进行了一次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2.1缺门诊病历中缺主诉占18%,缺现病史占56%,缺过去史占79%,缺体格检查记录占8%,缺辅助检查记录占69%,缺诊断占15%,缺治疗意见记录占30%。处方书写中主要缺一般项目,缺皮试。

2.2漏主要为病史中的重要阳性或阴性症状、既往史中的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重要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等,体格检查中的主要脏器,首页填写、医生签名。

2.3简病史过于简单,诊断不明确,用药明显不合理,书写字迹潦草,个别门诊病历记录仅几个字或十几个字。处方中写错药名、用量、用法,中外文混写、中药西药混合开在一起。

3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开设《医疗文书书写》课程的实践探索

3.1课程开设

3.1.1课程设置和目标本门课程为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的实践课程,名称为《医疗文书书写》,学时数为10学时,讲习比4: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乡村医生全面掌握村级医疗机构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使用或记录的医疗文书。学习结束后,能熟练正规地书写门诊病历、各类门诊处方等。

3.1.2教学内容医疗文书书写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医疗文书书写的意义和作用,村级医疗机构医疗文书的种类、书写格式及具体内容;重点讲解村级医疗机构中门诊病历、门诊处方的书写格式、特点和示例。

3.1.3授课教师本课程由县中医院院长助理,原卫生局医政科科长郑国新同志担任授课教师,郑科长具有多年的医政科工作经历,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结合在多年的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临床生动形象的传授给学员,保证了课程的权威性、规范性、实用性和生动性。

3.1.4课程设置本课程开设后,本着学为实用,面向临床工作的需要为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门诊病历和门诊处方书写为主,全面掌握村级医疗机构医疗文书的内容。授课中授课教师着重将完整的门诊病历、门诊处方的书写等的意义、规定、格式讲深讲透。并且还精心制作课件,示例举例,使乡村医生在理论上充分了解医疗文书书写在医疗、科研、医院管理、防病和在法律上的重要地位,深入掌握门诊病历和门诊处方的书写。在上课之前要求每位乡村医生先自己书写一份门诊病历和处方,让学员带着问题听课。授课教师从问诊开始到查体、诊断最后写出完整门诊病历、处方和村级医疗机构的其他医疗文书,完成一个病人在门诊就诊的整个诊疗过程的医疗文书书写,教师在授课时还进行病历示例的分析、乡村医生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讨论。同时把亲身经历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乡村医生,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本次课程中的内容,又给乡村医生灌输了临床思维的方式、方法。

3.2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以阶段考核和课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在讲完主诉、现病史、过去史后进行随堂考试,要求乡村医生写出 3个不同的主诉,3 个不同的现病史、过去史,教师逐一批改、纠误、评分。课终进行实践考试,考试方式为老师出10个社区常见病种,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等,要求每位乡村医生自选一个病种,完成一份首次门诊病历,并开好门诊处方。

3.3实践效果本门课程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参加培训的136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践考核,以及对131份课程开设后乡村医生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与课程开设前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进行比较,对医疗文书书写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估。

3.3.2课程开设病历书写对比131份课程开设后乡村医生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与课程开设前书写的门诊病历和处方进行比较,根据临床病历书写质量评估与标准进行比较,经计学处理发现P值小于0.01明显差异,说明本课程开设后乡村医生的医疗文书书写水平有明显提高。

3.4分析与探讨现代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日新月异,病人对医生诊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文书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医疗质量的体现,更是司法证据之一。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临床医生日常的工作,也是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途径,医疗文书书写在临床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医生知识程度、分析能力、学术思想、医疗作风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乡村医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对医疗文书的书写不够重视,使得许多乡村医生不会写完整的门诊病历,甚至不会写门诊病历,开设本课程就是为了使乡村医生全面掌握医疗文书书写相关内容,规范医疗文书书写,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实践证明在乡村医生注册培训实践课中开设医疗文书书写课程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赖雁,曾俊,代吕霞,等.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疗文书书写》课程的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792-794.

[2]华春,赖瑞南.浅析农村个体医生如何应对医疗纠纷[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0):44-45.

[3]杨华,谭跃,黄姗姗,等.门诊病历书写质量的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2,2(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