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建筑划分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优化对策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工程不断的发展,高层建筑抗震问题也日益严峻。制定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案能够维持高层建筑工程自身发展的需要。分析抗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优化对策,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更好的优化建筑结构,保障高层住户安全,推动高层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1 高层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
在我国对于抗震等级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6个大类,从三级到八级分别为小地震、有感地震、中强地震、强烈地震和大地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区,抗震等级的设计和标准是不尽相同。一般所采用的抗震标准是能够抵抗六级地震。结构设计、房屋的高度等是抗震等级设计的标准。建筑材料的好坏也会影响到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
2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材料问题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通常所采用的材料是砂石混泥土,这种材料虽然有着比较高的强度级别,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水泥的比例过高的话,就会导致主梁结构和墙体出现缝隙。虽然这些缝隙不会给建筑整体结构带来什么严重的影响,如果这个楼盘楼层较高,并且都出现这种现象的话,那么就会使得整个高层建筑的抗震性低于实际的标准值,从而产生相应的安全隐患。
2.2 建筑施工问题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不仅要对建筑设计方案的执行落实,还要注重高层建筑施工流程的评估和监督。当前高层建筑评估还不够完善,对于施工管理只是停留在制度的管理上,没有对现场施工管理过多的关注,对管理制度的落实,相关的监督机制和监督部门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上不能体现出管理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使得高层建筑施工不能有效的配合,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性不够紧密。在现场施工管理的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对施工人员监督和施工标准还不够规范,这就使得抗震设计方案不能有效的落实。
2.3 抗震设计人员问题
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和建筑物所处环境考虑相对比较繁琐、结构比较复杂。在我们,设计人员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对设计方案的考虑不够全面,相关的技术知识不够全面,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抗震设计中,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制约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抗震方案中,没有结合当地的地震发生情况,设计人员和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意识不高,这些都使得抗震设计方案难以开展和落实。
3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优化对策
3.1 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根据目前设计人员综合性人才缺乏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设计人员在抗震设计中的需要。加强抗震设计工作模式的完善,更应该对现有的设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抗震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重要性。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树立工作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信息技术,对设计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学习先进的抗震设计技术,保障抗震设计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有效进行,同时满足抗震设计对人才的需求,确保高层建筑抗震等级。
3.2 完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体系
当前一些建筑单位所采用的管理制度,对于管理主体还不太明确,没有特定的控制主体,造成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落实到实处,管理标准不够规范。对高层建筑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对施工的工作流程和抗震方案的落实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详细记录检查结果,确定好抗震设计方案,从而为高层建筑施工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对于抗震设计图纸应该做好审核工作,保证图纸的整体质量。成立管理部门,构建完善的控制体系,并且构建多元化的管理结构。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沟通,减少部门之间的内部矛盾。确定控制体系主体,采用分级负责的方式,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核,从而提升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抗震设计方案有效实施。
3.3 确保高层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关注是很重要的。在高层建筑施工之前,结合抗震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所需要的材料严格进行选购和配置工作,从而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对建筑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工作,确保建筑材料各项参数能够符合抗震设计的施工标准。加强材料数据的统计工作,从而让施工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材料可以选用。建立专项部门,对建筑材料进行专项管理,保证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
结合抗震方案施工所需的建筑钢材、混凝土等材料,应该严格对出厂合格证和材料质量进行核算。将所需的施工材料送到专业的检验机构中进行试验配给,从而确保所采购的材料能够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需求。根据试验结果,注意保管试验材料,在材料的购买中根据试验的标准和数据。例如在混凝土的配给上,结合水泥的标准、含水量的高低、砂量的配给比例,来确保混泥土的整体施工质量,把握好材料的施工标准,必要情况下,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最终确定施工比例和材料的质量,确保高层建筑抗震能力。
3.4 加强抗震设计技术的运用
在高层建筑中,严格的对抗震结构进行设计。采用抗震墙设计和地基结构设计等综合考虑,来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如在处理一道截面较长的抗震墙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其洞口用来构成弱连梁,对每个墙段高宽比设置应该>2.5,对墙体可以设计成单肢墙或者多肢强,进而提升墙体的抗变形水平。对地基可以采用单独的承重柱和承重墙来提升抗震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问题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确保高层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加强抗震设计技术的运用,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等级,更好的优化建筑结构,保障高层住户安全,推动高层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旭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科技传播,2013,17(11).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我国人口数目庞大,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传统建筑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在缓解了住房压力的同时,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旦发生火灾,高层建筑将会比普通建筑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更多,因此,设计、施工人员也加强了对消防工程的深入研究,力求通过有效措施提升建筑的火灾防御功能。
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问题
1.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图纸不全
一些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人员对防火工程的设计缺乏重视,设计经验较少,相对设施不全,再加上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有限,因此,经常会出现消防工程设计图纸不全的情况,导致工程难以满足实际要求,质量严重不合格。
1.2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水平不足
目前高层建筑建设工程多为私人建筑队承包施工。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流动性较大,而高层建筑消防工程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工程很难符合规定标准。甚至一些施工队伍为了减少施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给消防工程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2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及施工措施探讨
2.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措施
为保证高层建筑的火灾防御功能能够真正实现,负责人员必须选择具有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工作,并要求消防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相应的消防法规,保证设计图纸符合消防设计标准。在设计文件审核阶段,需要按照相应细则,将文件交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审核,在工程师签字后,才能通过审核。在设计过程中,应着重注意防火分区的划分。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内部空间十分宽阔,范围较大,因此消防重点部位较多,一旦发生火灾,灾情极易蔓延。因此,为了阻止火势蔓延,需要对建筑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设计。按照相关规定,我国高层建筑防火分区在划分过程中,需要按照种类不同分成不同的面积,一类高层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在1000m2以内,二类面积在1500m2以内,地下室面积在500m2以内。若建筑中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则可以在分区时较原面积增加一倍。对于不同功能的建筑需要采用不同的防火分区划分方法,例如办公楼可以利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并可以通过喷头的运用,增加阻火时间。对于高层建筑消防重点部位,如竖向管井,在进行防火分隔时设计时,应保证竖井所用材料具有较强的耐火、密封性能,检查门使用丙级防火门。同时,尽量避免楼内管道穿过防火墙,以免火灾通过管道和缝隙蔓延,若是必须要穿过防火墙,则需要在缝隙处用防火材料堵实。同时,应加强对消防给水方面的设计。高层建筑仅靠消防车的器材是无法进行全面扑救的,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消火栓、消防水池等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且具有明显标注。消防水池用水应与高层建筑生活用水分离,可以与喷泉用水相连,以提升建筑的美观度。
2.2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施工措施
在施工单位开展施工时,监理部门必须严格监督其全过程。要求施工单位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加强对施工安全、消防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提升施工人员对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出现工程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阻止施工人员继续施工,有效避免施工单位不审核等违规行为。政府部门还应对施工单位和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了解自身责任的重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负责人员应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人员,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并在施工前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的作业规范进行监督指导,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予以处理。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要求采购人员严格按照图纸所要求的材料进行采购,尽量选择质量最优,价格最经济的材料,并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式入库,避免不合格材料被投入使用。要求管理人员对出入库的材料详细记录,以免材料遗失、损坏,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另外,还需加强对投入使用后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检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消防设施情况进行检测,以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并提升物业管理人员、建筑消防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以便更好的发挥消防工程价值。
3结语
消防工程是高层建筑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目前,在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提升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加强对施工环节的管理,提升工程质量,以保证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叶静东.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与施工的漫谈[J].门窗,2013,2(02):218-221.
[2]赵娜.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3,6(06):52-54.
【关键词】建筑; 性能化; 防火设计; 消防问题
引言:
新版工程建筑建设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版最新标准,已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于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的实施,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障建筑消防安全,服务于国家各类经济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大限度的杜绝高层火灾事故的发生以及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的安全。新版GB50016―2014标准章程是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06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本)进行的整合与修订,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建筑防火规范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像一些智能化的建筑相继建设起来,许多高新技术科技的普及与推广,使得我国建筑工程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建筑在防火及其规范设计领域还不够完善、科学,许多基本的建设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图1所显示的内容资料信息主要来源于《中国消防年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火灾是我国最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不仅是在2011年之前,在最近三年间,我国各地也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火灾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害,对人们的身心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就如何完善建筑防火设计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共同研究的课题。
当前全国各地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①较多的忽略了防火排烟与电气防火的设计
在国家2014年安全死亡事故的数据统计中,在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事故方面,其中死亡人数中有超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是死于烟气,所以说,像一些高层的居民建筑、办公大厦、商业建筑等,在防火排烟消防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②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标准不够规范、严格
这是当前全国范围内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系列不良现象,国家在2014年出台颁布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并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二、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及其消防问题对策
(一)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其主要是将原来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本)合二为一。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根据当前的实际问题与矛盾做出的方案改革,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助于解决当前高层建筑的安全尺度问题;二是有助于解决当前建筑防火设计的适用性问题。在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主要内容共包括12个章节和3个重要的附录部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但是总体上还是做了许多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大致内容可分为①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高层建筑的分类要求;②居民住宅建筑及厂房、仓库和公共工程建筑的耐火分级、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间距、消防基本配套设施的设置等等。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居民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关于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的分隔方法,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中,其中的几条规定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对于居民楼中的防火分区划分,不仅仅是指控制住火灾,防止火灾进一步扩散,同时还要求着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的组织并开展火灾抢救及其人员安全疏散的一个区域。也就是说,要明确职责,具体分工,这样才能在火灾发生时让居民迅速的有序的逃离出去,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像一些防火墙、防火门、防火阀等方面的防火设计与消防机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在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居民住宅建筑这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防火要求标准,就是将2006版规定的按层数来划分高层,改为2014年新版的按建筑实际高度来划分高层,其中规定,居民住宅建筑凡是超过了27米的楼房,均属于高层建筑,27米――54米之间的属于二类级别的高层建筑,54米以上的属于一类高层建筑。
(二)建筑防火设计在现代商业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商业建筑也是人群集聚密度比较大的建筑场合,近些年来我国各地许多的商业建筑都出现了火灾事故,所以当下,现代商业建筑大厦应该是重点规划的对象之一。在其具体设计应用上,主要分为性能化的防火设计和人群安全疏散这两个方面。根据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标准要求,现代商业建筑要重点在防火消防设计与人员疏散设计方面进行创新。
所以,在现代商业建筑的性能化防火设计领域,要根据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具体要求遵循以下步骤: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周勇.浅析高层建筑电气防火设计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1,30(3):104-104.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性能目标;稳定性
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是将钢材通过工艺手段制造成建筑构件,高层钢结构应用到高层建筑物中,会使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为建筑物的使用提供极大的安全保障。高层钢结构的性能要保证在受到地震危害时,实现有效的减震功能,避免建筑物受到过大的破坏,所以高层钢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抗震性能达到标准。根据现有的地震灾害案例以及钢结构模型,对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建立起完善的钢结构性能目标。
一、高层钢结构的抗破坏性能和抗震性能
我国钢结构的设计发展比较晚,已经建立完成的高层建筑钢结构还没有经历过大型地震灾害的破坏。所以钢结构模型主要选取国外的钢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地震灾害后钢结构的整体破坏,对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破坏进行总结。
地震灾害会对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造成稳定性丧失、节点破坏的问题,但是不会导致建筑物的整体倒塌。节点破坏是因为钢结构的节点受到地震反复荷载的影响,出现脆性断裂的现象。钢结构的节点是力量传输的关键部位,所以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钢结构的节点应力就会集中起来,对节点造成破坏,钢结构在受到地震灾害时还会出现连接板的损坏。钢结构在受到强震影响时,主体构件和节点都会进入到屈服状态,使钢结构主体受到保护,避免主体结构的破坏程度过高,导致建筑倒塌。但是总体来看,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性能还是比较好的,具体的抗震能力还是和构件、节点的连接相关。
二、高层钢结构性能目标设计和建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
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钢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在性能目标设计和建立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节点和构件连接的测算,控制钢结构的荷载、抗震和抗破坏参数,避免钢结构设计完成后引发稳定性问题。
(二)保证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经济性
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是一种比较新的观念,钢结构的应用会导致高层建筑的设计建造成本得到一定比例的提升,所以在保证钢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控制好钢结构设计和建立的经济性,对钢结构的设计和建立的材料性能进行控制,避免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过高。
(三)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防火性
高层钢结构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出现结构变形的情况,所以在钢结构性能目标建立时要注意钢结构的防火性,在设计过程中,降低结构的膨胀系数,并对钢结构建立的材料进行筛选,避免高热环境中,结构膨胀爆裂的现象发生,而且钢结构中的电路要与构件保证一定的距离,避免电路碰到钢结构上出现放电现象,影响钢结构的防火性。
(四)高层钢结构的环保性
高层钢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新型结构,所以该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要保证其环保性,这样才能促进高层钢结构的应用。确保高层钢结构可以与周围环境有效的融合,促进钢结构的开发和利用。
三、高层钢结构性能水准的划分和量化
(一)高层钢结构性能水准的划分
高层钢结构的性能水准包括结构的抗震性、抗破坏性等等,而钢结构的性能水准受到结构强度、节点裂缝、结构变形的影响,所以把钢结构的性能水准划分为几个级别,分别是性能良好、性能微损、性能损伤、性能破坏和性能丧失。在性能良好和微损级别,主要是个别的构件出现了轻微的变形现象,在这种性能水准内,钢结构的整体结构功能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也不用对结构进行修补;在性能损伤的级别时,结构整体功能受到了影响,但损伤部位是可以修复的,在修理之后钢结构还是可以继续应用;在结构破坏级别,钢结构会出现较大的变形,而且在节点出会出现大量的裂缝,影响了整体结构的性能,建筑中的人员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性能丧失级别整个钢结构已经没有修复的可能,需要及时对此钢结构进行拆除,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高层钢结构性能的量化
在对钢结构的性能进行量化时,需要结合钢结构的强度、变形情况、承重负载以及疲劳周期等进行综合量化,量化过程不能由单一的参数来决定,要结合多个参数对性能目标进行量化,保证钢结构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
在性能水准为良好和微损级别时,整个结构基本没有受到破坏,所以可以选择变形极限来作为该级别的性能目标量化标准。
在性能水准为损坏时,钢结构在遇到中等破坏或者中震情况时,是可以修复的,所以可以选择结构的弹性塑性来对性能目标进行量化。
在性能水准处于破坏或者丧失级别时,主体结构已经受到了比较大的损伤,而且部分结构已经不能使用,所以量化时可以按照结构的变形位移来进行量化。
(三)高层钢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
高层钢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要以建筑物的抗震防范水准为基础,在小震过后,高层钢结构大部分要保持在性能完好的状态,不需要对钢结构进行修复和补充;在中震的情况下,可以有微损和损害的情况发生,但是不能出现钢结构性能丧失的现象,在短期的修补之后,建筑物可以继续投入使用;在大震情况下,建筑结构的性能可以遭到破坏,但是不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结论:
高层建筑钢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可以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更加明确,避免了性能目标不清晰使建筑物在受到地震灾害时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对钢结构在各个性能水准下的破坏程度进行描述,并对性能目标进行量化。利用钢结构的性能水准进行性能目标的建立,可以反映出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同的抗震级别,实现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超.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247.
[2] 王涛. 浅论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节点设计原理与实践[J]. 门窗,2012,10:271+274.
[3] 姜春宝.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 科学中国人,2015,17:16.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疏散设计
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人员集中,起火因素多,而人的安全疏散及扑救灭火的困难都较大。为了保证安全,防灾于未然,要特别重视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我国的高层建筑设计必须遵守我国现有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一、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要点
做好防火设计,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高层建筑火灾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保障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火设计中应把楼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立足于以防为主,防火与灭火相结合。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总体布局要保证通畅安全。处理好主体和附体部分的关系,保持与其它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合理安排广场、空地和绿化,并提供消防车顺利接近高层建筑的良好条件。
(2)合理进行防火分区。采取每层作水平的分区(以防火墙划分)和垂直的分区(以耐火的楼板划分),力争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防止火灾扩散。
(3)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墙、柱、梁、楼板、防火门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
(4)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捷。在靠近防火单元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控制最远房间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做好疏散楼梯的防火封闭和排烟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险区。
(5)尽量作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陈设的不燃化或难燃化,控制可燃物的贮放数量,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6)做好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还应设旨消防控制室,控制和指挥报管、灭火、排烟、疏散等。
二、耐火构造设计与防火设计
为了争取高层建筑主体在火灾后基本保持完整,减少损失、高层建筑应有一定的耐火能力。耐火构造设计要按结构方案选取各种材料和做法,确保构造厚度及保护层厚度。高层建筑的主要构件基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可以我国规范为主要依据,根据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的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玻璃幕墙的窗间墙、窗槛墙等填充墙的材料应用非燃烧材料。如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低于80cm高的实体裙墙,或在玻璃墙内侧每层设自动喷水保护其喷头间距不宜大于2m。另外,高层建筑内的装修往往采用各种可燃材料,一旦火灾发生,这些内装修可能成为火势的助燃物而扩大灾情。所以,内装修的不燃、难燃与阻燃是关于防火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
预防失火或减少火灾损失的具体目标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发出警报,不待火灾扩大即早期扑灭,同时,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地段、消防车能迅速靠拢,消防队员能迅速到达火灾现场救火。为达到上述目标,防火、灭火的每一个步骤必须充分重视,任何一点疏忽,都会贻误时机,扩大灾情。
1、总平面布局中的消防问题
选址应在交通便捷处。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高层建筑位置应有方便的道路通达。要求既宣靠近干道,便于高层建筑中大量人流的集散,又便于消防时的交通组织与疏散。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高层民用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高层主体建筑的底部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周边长度不应布置与其相连的高度在5m,进深在4m以上的附属建筑,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建筑物周围应设环形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如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物的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保持建筑间的防火间距。为了保让登高消防灭火操作的要求,及防止火势蔓延,高居建筑总体设计应保持建筑间的防火间距。
2、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高层建筑的体量大,有的标准层面积也很大,为了将火势控制在发生的单元,阻止向各处蔓延,一般都规定防火分区。防火单元是由防火墙和耐火楼板、防火门窗划分的。在设置有困难的开门部位,也可采用水幕保护的防火卷帘,在火警时,由消防中心指挥防火卷帘自动降下,执行防火分区的功能。
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水平划分,应在满足防火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建筑物平面特征进行,力求协调使用功能合理分区、疏散方便、便于自救、扑救和火灾蔓延。当建筑物内部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面积之和不应超过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卷帘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则可按分层计算防火分区面积。在防火分区设计中,还需注意水平管道的耐火构造和垂直防火分区。穿过防火单元及防火墙的水平管道应由不燃材料制作,其中,为防止风管窜烟窜火,不宜穿过防火墙,必须穿过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
三、疏散设计
发生火灾时,人员往往还在远离地面的高层,将他们全部迅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是防灾的重要环节。安全疏散设计是高层建筑交通设计中不对忽视的组成部分。疏散设计的原则是路线简单明了,便于人们在紧急时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
平面布局中的安全疏散问题,即表现为水平面合理疏散线路组织。火灾发生时,人流通过精心组织的水平通道顺畅到达疏散楼梯、电梯口,如旅馆中要求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经过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当人们向一个方向疏散(如常用,熟悉的出口等)遇到烟火阻碍时,将会掉头寻找另一条出路,设计上提供另一方向的疏散口成为必要。保证水平面有两个以上的安全疏散,它将贯穿在任何楼层平面设计中。一般,水平通道组织即是围绕两个疏散口(或逃生口)布置来进行。
消防电梯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供运送消防人员相消防器材以及抢救受伤人员。火灾时,普通客梯应立即降到首层停驶。但为了消防队员能迅速进入火场,及时运送消防器材和救护伤员等,必需设置一定数量的在失火能保证安全运转的消防电梯。
目前,许多建筑物中,消防电梯是单独设置的,但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情况:①位置上与其他电梯分开;②位置上虽与其他电梯并排,但层门不朝向公用的候梯厅,有单独的消防前室,并且操作是独立的。此外,人们在紧急避难时具有“归巢”本能,即首先选择最熟悉的。设计时可以使平时交通流线与紧急避难流线完全结合起来,从而使乘客电梯在火灾时变成快速高效的安全疏散工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