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对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予以优化和完善
教育改革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凸显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专业性,而并非进行信息化方式的简单组合。计算机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在坚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进行课堂的素质教育引导,并真正贯彻教学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宗旨。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要求教师从主导教学过程过渡到逐步地辅助、指导和点拨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提升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引导学生质疑,不断活跃和拓宽其思维
在中职计算机新课内容导入时,教师可将已完成制作的平面效果图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如下:卡片相机不仅机身十分小巧、单薄,而且操作起来也十分简单,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逐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一种有效数码产品。由此引出让学生为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厂商设计一个非常简单且有创意的相机模型,要求外观时尚、小巧,功能比较全面,操作简洁方便。对于此课题,为了给学生提供比较清晰的设计理念,在学生制作设计时,可为产品进行颜色的衬托,比如利用紫蓝色的背景对产品予以衬托,让学生能感受到优雅、简约、高级等。这样不仅传达了设计的理念,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促使其主动思考之后进行设计、制作。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制作的情况,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使其思维更为开阔,并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力,由此渗透“乐学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核心素养。
三、对计算机教学模式予以创新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其中,扭转过去传统计算机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也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长此以往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无法使其掌握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形式,课前让学生进入学习平台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展开自主学习过程;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提出各种关键性问题使其进行合作学习;课堂学习结束后,通过安排一定的项目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之后完成。在这样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发挥主导教学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样不仅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集体合作学习能力,而且还引导学生面对疑难问题勇于探究,培养了其坚忍的意志和学习能力。另外,还可以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采用项目化的教学引导,选择和确立项目主题。同样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模拟项目运作的流程。具体流程如下:确立项目任务,制订具体的计划,计划的具体实施,经过检查评估之后完成归档。通过这样的运作流程引导学生综合、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使其学会分工、协作、配合共同来完成作品。这个过程即是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一种考验和锻炼。
关键词:课外拓展;财政与金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引言
《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教电传〔2013〕332号)提到,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围绕如何深入研究与改进课堂教学,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教学方法应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其中,就重点提到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由此可见,作为课堂教学的衍生,课外拓展学习是提高高职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基于专业基础课开展课外拓展学习体系构建和考核方式探索的研究,是一项较有教改价值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基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课程改革实践,尝试着去构建一套符合学院实际的课外拓展学习任务和考核方式。预期通过本项目的探索和研究,能从制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拓展,能为各专业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提供参考。
一、专业与课程定位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技能,能够胜任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定位
资产评估员是该专业的核心岗位, 从专业技能和素养角度,学生应在财政、金融方面具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与财经思辨能力。具体体现在资产评估业务处理中对财政、金融等资讯和政策的把握与判读。基于以上的思路,结合调研,并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归纳出《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目标为:两大知识体系(财政,金融)、三项基本素质(交流、协作、思辨)、四种专业能力(获取信息,分析现象、判读政策、撰写报告)。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对财政与金融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财政和金融的运作框架与机制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R,能够对现实中财政和金融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对传统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
首先,课程内容选取方面,以教材为基础,在课程设计和授课中,穿插财税、银行、证券和保险等机构的实务案例,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为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比较真实的案例情景中,掌握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再则,在教学中改变原先的偏重理论教学,以案例为载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台等现代化教学仪器,有效地采取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和课外阅读拓展任务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
在考核评价上,推行“驾证式”考核评价方式,课程成绩包括理论考核成绩和阶段式岗位实践考核成绩。尤其是在技能考核方面,注重过程考核,针对性地设计了5次课内实践任务和2次阶段考核,突出了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改革实践
(一)目标与内容
教学改革内容是基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课程改革实践,尝试着去构建一套符合学院实际的课外拓展学习任务和考核方式。目标是预期通过本项目的探索和研究,能从制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拓展。
(二)课外拓展学习体系构建
课外拓展学习体系和考核方式的基本出发点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要求相匹配,能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拓展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客观,操作可行。通过课外拓展学习的有效评价,能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三)教学改革的实施
根据方案设计,本次课堂教学改革在2015级资产评估与管理1班中实施,为了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按下列节点分步骤落实:
1.学情分析
根据调研,学生现状为:财政与金融常识比较缺,课外很少会去主动拓展知识,财经问题讨论和交流很难开展,财经论述与写作能力很弱。
2.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
为达到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体现:“知识够用”原则,做到知识结构框架完整。“留足空间”原则,激励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去拓展。教材方面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配套的教辅习题。
3.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定位,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素养现状,本课程尝试突破传统的“课程边界”,打造成一个能够为学生“拓展财经知识”和“锻炼财经思辨”的 “综合平台”。
4.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把课堂活跃起来,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性。让学生带着兴趣,紧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具体方法有:1.案例讨论法;2.头脑风暴法;3.课堂辩论等。
5.第二课堂的拓展
作为专业基础课,仅仅靠课内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是拓展专业素养的最好场所。具体包括实践类课外拓展学习项目和理论类课外拓展学习项目。
(四)成效分析
通过实施教学改革,从学生的课外拓展作业、讨论交流效果和最后考核情况看,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1.学生学习兴趣渐浓
学生摆脱了“枯燥无味”的理论和概念,投入了较大的兴趣。尤其是在实践4(各类金融机构经营情况交流讨论)中,学生们分为8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调研,实地走访金融机构与网络信息调研相互结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认识。此外,还让学生做了课外阅读任务的考核,学生通过这项活动,也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体现了课内和课外学习的有效结合。
2.考核结果较为理想
从最后的考核效果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整体情况良好。技能考核通过5次课内实践和2次阶段考核,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一些热点财政与金融现象进行分析思考, 23位学生处在良好以上。理论考核采用“在线考试”模式,主要考核基础理论知识,题库的量和知识覆盖面比较全面,学生经过平时的有效复习和课外阅读拓展,有11位学生的在线考试成绩达到90分以上。
3.受到学生普遍认可
通过教学改革效果调研,学生普遍认为,在《财政与金融》课中,通过参与一系列的课外拓展学习,收获是多方面的:第一,让学习变得趣味更多,大家能够经常在课堂上就某个主题内容开展交流研讨,锻炼了思辨能力。第二,通过课外实践调研和专业书籍阅读,有效拓展了自己在财政与金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认识,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还在团队协作、沟通等各多方面得到了提升。
三、结语
近些年,高职教育领域中,在课堂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以专业核心课为代表,突出技能的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 范式,如基于真实项目、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就显得有些滞后,如何去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提高学生的专业素B,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本文就《财政与金融》课程的课外学习探索与实践,愿能为各专业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涛.高职生课外专业阅读“柔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2).
[2]翁芸.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
学习感知:在探索中前行
高度决定视野。在课堂教学研究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著述,让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开阔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数学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课堂活动表现,关注展示课主要环节落实情况,关注课堂教学语言设计及课堂教学组织等。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笔者明显感到课堂教学改革后,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体验提炼:在借鉴中提高
笔者在学习和借鉴中探索出了“五步自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确定目标、预习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提高。一是确定目标。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分类科学制订教学案。二是预习自学。只有预习得充分,展示才会更精彩。三是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代表性问题、共性问题分解到各小组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清晰脉络,必须依据教材知识顺序展开,做到系统化。五是反馈提高。此环节是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让学生在综合训练中提高。
锤炼完善:在反思中升华
语文教师是影响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素养提高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加强教师本身素养的习得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研究隐含的假设之一是“教学的转型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那么,教师如何转化角色?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从何而来?教师保持活力的源泉从何而来?
一、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教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积累历练过程,其关键在于教师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读书”,实际上是为了让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而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是为了让学校针对教师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提升出“办学理念”以及相关的“教育信念”。应该说,读书、再读书是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主要来源。教师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博览群书,深入地思考,在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参考国内国外丰富的教学经验;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实践、反思、积累,会运用自如地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整个人就会有质的飞跃。
二、兢兢业业地工作
一个教师在学习了充分的专业知识之后,还需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风格,在改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并灵活正确地运用它们。这种教育艺术的拥有靠的是教师自身的顽强拼搏劳动而来,付出个人的努力劳动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如果教师没有个人的努力和思考的奋斗,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态度,没有将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那么任何提高自身教法和技巧都是不可思议的。
三、提升教师的自制力
教师不能自制自己的情绪,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课堂损失会很大。常常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发生这种情况:学生稍有不规矩之处,教师就会大发雷霆,或者学生问题回答不上,教师就会“恨铁不成钢”,绷着脸,怒气冲天;学生则会产生畏惧心理,紧张,甚至于叛逆冲突。在课堂上,教师若能随时随地保持自己的情绪,心理经常暗示自己是老师的角色,课堂教学气氛就会是另一番天地。没有和谐的氛围,哪来的效益?“当演员不来到剧院的时候,他也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之外:在这里,在剧院里,他整个的人是属于艺术的。教师也应当这样:来到学校里,他整个的人就是属于儿童,属于儿童的教学和教育事业的。”这对教师的自控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四、从集体的思想源泉中吸收养分
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是关门造车,任何个人若脱离了集体这个大舞台,进步是很慢的。教师的自我提高工作要从集体思想宝库中吸取营养,学习观察同事们的经验,在教研组的活动中也要善于倾听与思考吸收,更要在自我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时时刻刻做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有心人,广纳意见,反思、批判地吸收,充实自己的头脑。概言之,要让教学有效,教师自己首先要充满热情和活力,不断地学习,并且要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语文教师也应当和学生一样,要进行必要的语言积累,当然这些不同于学生的学习内容。
人们容易将教学改革视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喜欢用新概念来定义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有些学校要求各学科按照新模式的统一步骤实施教学。这是课堂教学改革初期的“风景”。但我们很快就发现,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也不是课堂程序与组织方式的模仿与推广,形式背后的真义才是关键。这轮教学改革的核心特点可以概括为“以有效的先行学习,引导尊重学情且有思维质量的课堂”。其本质就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核心思想。但呈现在学校、在媒体的却是琳琅满目的模式。
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是否需要模式推进,前两年确实争论激烈。但这两年,大家更多地专注于实践的变式探索,而不再纠结于“模式之辩”。模式推进确实有利有弊。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主张。在教学改革的初期,学校确实需要一个鲜明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线。但刻板的模仿会将课堂教学引入困境。我们应在坚持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在“入模”的同时前瞻性地规划“出模”的策略,便可能更为灵动地前进。
如何借模式以变局,却又不因模式而困局,其间的原则与策略是深刻的。在萧山的实践中,正好有其许多的体现。
一、尊重课程性质
针对早期教学改革中的模式化倾向,我们主张在坚持“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尊重学习规律,改变学教策略,不以“模式注册”为骄傲。改进教学行为必须要从“形式学习”到“促进思维”。对学生来说,不同的课程各有不同的价值,除了具体知识各不相同外,更重要的它们分别要启迪体现课程特质的思维。
语文要激活学生面对丰富的语言与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辩证地思考;数学要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等基本数学素养,激活学生基于数学经验和思想的方法,通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数学建模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程式化的课堂结构中,我们很难同时兼顾这些丰富的学习意义。所以,在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大前提下,课堂结构应该尊重课程性质,变无视学科特点的、较为统一的听课加操练,为体现课程本质的学习方式。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一校多模”便是情理之中。于是,萧山区采用试点学校与重点学科“两线推进”的策略,教研室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支持觉醒的学校先行动,鼓励有想法的学科先探索。
二、尊重学习类型
对于每一门课程来说,应该有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即便在同一门课程中,学习内容也是多样的,学习目标的类型也十分丰富。这就要求教学活动有许多变式。萧山区的“一科多模”的思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有学者将科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不同的学习目标的学习设计肯定是不同的。也有教师将科学课分成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按照不同课型设计“学为中心”的教学。萧山区的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则采用了实用主义的分类,将课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两种。新授课又分为陈述型的课、以概念建立为主的探究型的课、以实验设计为主的探究型的课;复习课分为以程序知识为主和以试卷分析为主等两类。在学科教研员的带领下,教师们分别对这五类课进行研究,构建了五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思路很好地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定的操作建议。
从近年来浙江教学改革的进展看,体现课程性质,结合课型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探索已得到广泛认同,以发展的眼光理解模式已成共识。
三、尊重教师风格
教学改革的推进,必须尽可能地激发广大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课堂教学活动是很难按执行命令的逻辑来实施的。所以,学校推进教学改革,首先要让教师们认同改革的理念与操作要求,并理解行为变化背后的道理,然后再鼓励教师在尝试实践中改良与发展。
应该承认,教师之间也有能力差异与风格差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忽略教师个体的专业基础与风格特点的影响。
目前,一些地区或学校探索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中等程度的常态师资转变教学行为的操作支架。它体现了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体现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习过程更有意义的价值取向。这对于专业基础一般、尚无教学风格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底线的、导向的要求。但这对于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操作支架的意义可能不是关键,行为背后的道理,对有效学习的理解,学习过程的有意义化等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推广课堂教学新范式的过程中,面对有经验的教师和普通的教师,着力点应该不同。为什么不少地区的教学改革先从农村学校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理呢?这固然有“赤膊不怕穿衣服”的原因,但先从常态师资的学校切入,再来倒逼教师群体素质比较优秀的学校,大概也是一条推进策略。
当然,尊重教师风格并不是优秀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拒绝教学改革的理由。他们有从更本质的层面理解教学改革,带动教学改革的义务。
四、尊重学情基础
第56号教室的主人公,美国著名的平民教师雷夫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老师们,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学科。”面对今天学校教育的现实,雷夫先生的话很有针对性。由于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都呈现为一门门学科成绩的集合,教师们不知不觉地加强了“学科本位”意识。
但是,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通过学生来实现。对于学情基础的研究与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也要重视学情的适应,因学情而变式。而且学情不只是学生的水平基础,还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