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景观设计,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道路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安全、舒适、快捷”功能外,人们还希望行驶在道路上时周围的自然环境景观、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等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同时还能起到缓解驾驶疲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功能,这就需要道路的景观设计和使用功能紧密结合。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对我国道路景观的现状做出评价与分析。

1国内外道路景观发展历程

1.1西方等发达国家发展历程

在道路景观设计领域,西方等发达国家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他们的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多为别国引入为自己所用。西方等发达国家的道路景观设计注重在满足道路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等完美结合,使驾驶者行走在道路上时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时还缓解了驾驶员的行车疲劳,可以有效地较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充分体现了其人性化的设计。

李昂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美国道路设计过程中,道路线形设计人员和景观绿化人员是分工协作的,这样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特征来营造景观现象,能够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这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体系,可以为别国借鉴。

在最初的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各国并没有重视景观的生态设计,生态景观的设计是新提出的理念,国际生态会议将为各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者提供交流协商的机会。

1.2 国内发展历程

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将道路的景观设计和其使用功能相结合比西方等发达国家要晚很多。我国的道路建设者逐渐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在随后的建设中不断提出,道路要和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还能保证安全、舒适等基本功能,并不断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已经重视了道路景观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只是刚起步,要弥补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我国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2.1 道路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差

自从我国的道路建设注重景观设计以来,已经取得可见的效果,但其中不乏道路的景观设计未能融入周围的自然生态景观中,使我国的景观设计效果显得生硬,效果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没有进行整体性的合理长远的规划,在分段施工的各个段落之间地域特性太明显,使得表现出来的景观效果显得矫揉造作,也没有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明显的感觉是对周围环境的刻意改造,与道路本身的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来的协调性相违背。

2.2 道路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差

主要是因为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初期,没有和当地的规划管理部门协作,对道路在以后的使用过程的发展状况不清楚,没有考虑到道路的改建、扩建等可能,只是根据眼前的使用要求和标准来进行设计,这就造成在进行道路翻修、扩建等的过程中,使得原来的景观显得突兀和格格不入,不得不重新进行设计,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这是我国景观设计中常见的现象,值得深思。

2.3 道路景观设计人本意识不足

人是道路是使用者,景观是道路的美化者,道路的使用功能应和景观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人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然而我国的景观设计有时候由于受到资金、工期等因素的制约,只是注重道路的使用功能,没有考虑到景观对周围行人、行车的影响。很多道路在进行交通附属设施建设的时候,只是求速度而不求质量,不乏看到在进行道旁植物种植的时候选择的树种已经明显阻碍了行人和行车的视线却无人管理,十字交叉口的红绿灯设置对老年人和儿童来说是一种不可跨越的障碍,还有形形的广告牌严重干扰了驾驶者的视线等,这都是人本意思不足的表现。

3道路景观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3.1 树种选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树种的选择也是以保证道路的基本使用功能为前提的,在进行树种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对交通安全的后期影响。在进行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有良好的本地适应性的低矮灌木,而且要易于管理;在行道旁植物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同时还要具备的必要的吸尘、吸收汽车尾气的功能。

3.2 植物色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合理的植物色彩搭配能有效地缓解驾驶人的视觉疲劳,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植物的色彩搭配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在进行植物色彩选择的时候要把本身有颜色的植物和开花的植物结合起来合理搭配,还要考虑到花色的冷暖色调的合理运用,要体现当地的特色。我国的思小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是在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它的设计者充分认识到色彩在道路使用中的重要性,能够巧妙地利用当地的植物色彩来为自己所用,使整个道路在一年中的色彩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

3.3 灯光照明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不管是道路的照明条件还是车辆发出的灯光都对道路的交通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路的照明灯光设计要做到灯光连续,照度要以人员舒适性为原则,不能过亮或过暗,也不能忽明忽暗。设计合理的灯光,在夜晚犹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指引着行车人。

车辆在夜晚发出的灯光,尤其是远光灯的刺激性强,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前车驾驶人的视觉盲区,这对交通安全是严重的隐患。近几年在夜晚发生的交通事故,其中不少原因就是因为驾驶人的驾驶陋习,不合理的灯光选择造成的,这方面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驾驶人的教育和管理,规范驾驶人的操作行为,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4结语

道路的景观设计对道路的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道路的环境,还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景观设计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道路规划、勘察、设计、管理等部门协同合作,只有道路景观设计真正地做到了因地制宜、天人合一,与大自然的良好协调,才是道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这也将是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人员今后努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一方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质严重污染,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量河流出现断流局面,湿地和湖泊面积大量消失,许多地方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已面临地下水资源枯竭的严重危机;另一方面,雨洪雨涝频繁发生,绿化用水、工业用水等与城市用水竞争频繁上演。如何留住雨水并回补地下水,强调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的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近两年,国家连续颁布了多项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从理论形成向实践应用的过渡。海绵城市建设如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海绵城市内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对海绵城市的概念下了明确的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转变排水防涝思路、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

二、国内发展现状及案例

国内发展状况及案例:我国的海绵城市起步相对较晚,随着国内雨水问题的日益加重,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才逐渐多起来:北京、大连、宁波、长沙、杭州、昆明等先后于2010年左右开始研究雨水收集、利用方案,涉及道路、绿地、湿地等多方面城市建设,内容涉猎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槽、雨水湿地、打孔立缘石、透水铺装等等。

2012年北京大学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同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至此,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三、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要点总结探讨

海绵城市”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是一系列具体雨洪管理技术的集成和提炼,是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1、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道路作为城市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廊道,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主要对道路中的硬质景观(铺装样式及铺装材料)和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绿化设计:在道路隔离带或路测绿化带设计中,设置植草沟、植物缓冲带和下沉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截留,当设施内雨水饱和时,可通过溢流口经过滤处理后排入雨水集水池中,干旱时可向周边绿地提供水资源。

硬质铺装:指通过改变地面铺装材料自身的透水性或扩大材料之间相互衔接的缝隙面积,使雨水下渗到场地内部。即一方面增加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促进水体渗入地下,另一方面,增加汀步、石材拼接间的绿化面积等,以至当有降水时,雨水可顺着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下渗留存;当没有降水时,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又可作为土壤通风换气的通道,减少城市干岛效应的发生。

2、广场景观设计要点

广场是城市中面积广阔的场地,是市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空间。这里指的是不含自然水体的平面型广场。

纪念性广场由于其政治思想性更强一些,可以采用大面积透水瓷砖或者透水混凝土铺装,通过不同色彩和样式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图案,提高广场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商业和游憩类的广场,基于其休息、娱乐、观赏等功能,结合运动、休闲设施和场地规划,合理设置下沉式广场、下沉式生物滞留带。

3、水景(湿地)景观设计要点

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重要场地,可以调节局域性的雨洪管理、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保育,甚至是局部微气候调节等等。水景(湿地)景观设计要点即构建“水质净化(水景营造)-蓄滞水湿地(水景)-地下水回补”多级水景景观。

由于景观设计者所处的设计阶段往往处在规划阶段的后期,因此这里不去研究宏观层面水生态安全格局及中观层面的“城镇海绵系统“,只研究微观层面的海绵体。设计要点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尽可能保护利用原有生态系统如河流、湿地、湖泊、坑塘,在其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景观设计;二是对遭到破坏的海绵体,采用生态方法进行景观的修复和恢复;三是在缺乏海绵体的场地内新建新的海绵体。

雨水花园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景(湿地)景观设计最小的海绵体之一。即在浅洼区域种植花草、灌木,甚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可以减少径流量、净化雨水、美化环境。

结语

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城市洪涝问题和一系列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这是改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重大契机。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海绵城市构建的框架下,通过对海绵城市的解读和国内外案例的分析总结,提出景观设计方面的相关要点。希望为景观工作者在海绵城市建设景观设计中提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城市规划》,2015年第6期.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园林设计师运用自身的智慧及设计理念,尊重自然,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建设。近年来,国内外现代城市的规划及建设中,有关部门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加强景观设计建设,逐步把园林景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高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城市独特的气候特点、自然风光以及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景观。

1.1 把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中,对于生态环境发展十分重视,希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布局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在城市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争取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能够和谐有效发展,获得更多的效益,避免其矛盾关系的形成。

1.2 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断完善

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时,不仅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考虑在内,还十分重视科学管理方式,并能将两方面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根据当前城市的发展实况,进而制定出更加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具有科学性、适用性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1.3 创造了一批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一些城市从实际情况出发,为了能够满足城市规划整体布局需求,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突出表现了该城市独具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内涵,园林绿地系统有了进一步完善,创造出了具有先进指标、良好质量、环境优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拥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作品。

1.4 促进节约园林建设的探索与推广

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会结合实际设计需要,主动地探索如何节约园林项目投入的浪费行为,在景观园林实际建设过程中,结合物种地域性选择使用本地树种,还充分考虑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以及再利用,并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源方面应用太阳能为照明系统等。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对于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一定会将环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做榛准,并结合众多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理论,找寻以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所具有的特点,景观组合的技术手段、实际施工、建设成本预算等内容作出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规划,促使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进而帮助城市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使城市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可以通过城市景观规划,使城市更加的美丽,而且还促进城市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增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不能够获得有效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合理应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师应注意符合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注意,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后续的改善及提高,将城市转变成一个生态化、休闲化的现代化都市。

2.2 具有长期目标的规划,并以现代城市的整体发展要求作为依据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应该将城市化生态环境、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以及发展总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合理布局,满足现代城市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景观建设,设计出一整套完善的城市化景观设计的方案,实现城市景观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进而发挥其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化建设的作用。

2.3 将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

专业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对生态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在设计中,要结合当地植物类型,进行园林植物的最佳配置,协调好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扩大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此外,还要坚持适地种植的原则,树种的选择需要当地树种,同时,也需要引入外来树种进行辅助。设计人员应贯彻生态理念,推动和谐生态环境发展,使城市建设可以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

2.4 处理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设计师需要明确,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小为主,兼顾中小组合。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需要注重空间绿化与绿地建设相协调,使绿化效果能够体现多层次。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根据城市规划理论和生态理论,选择适宜种植的树种。城市园林绿化需要考虑的内容很多,不仅要考虑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在城市生态社区的建设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还需要注重园林景观的应用,景观设计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地接触经济、生态、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不仅要考虑当前利益,对于园林绿化工程长远利益也需要考虑。

2.5 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将众多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它代表了城市景观设计的高度综合。包括建筑学、美学、城市规划、人文科学等诸多学科。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单单需要运用感性态度去考虑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理性化的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及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采用先进的技术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从而促进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员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要加入更多的创作理念,进而产生新的思路,采取一些优势,促进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结语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是地理学、生态环境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是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工程。未来的景观建设将会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以及呈现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投资环境,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立足于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管理的原则,建设成一项符合广大人民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范文第4篇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咸宁已经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城镇发展网络。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1平方公里,拥有城市人口96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7%。城市人口达到24万人。城市路网四通八达,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全市城区拥有城市道路总长531公里,人行道面积278万平方米。市区共有城市道路60余条,其中主干道9条,构成了“二纵七横”的道路网络,道路总长17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9.4平方米。淦河大道、银泉大道、咸宁大道、长安大道、文笔大道等一批城市主次干道的下水道、绿化带、人行道逐步配套,人行道面积115万平方米。但随着发展,城市又面临新的问题,如:城市道路设计美化、城市道路环境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咸宁城区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并且也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起着重大作用,城市人口的密集、机动车辆的增加,自然环境的污染,使自然失去原有的平衡,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负面影响。因此,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经济的同时,城市相关发展也得不断完善,城区的道路环境设计也需要不断改良。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道路景观有别与一般的园林艺术、观赏景观,它是为了城市交通的便利和城市风貌的美化而设置的。有独有的功能和结构特征。同时又要体现当地的文化、艺术、民俗等特征。道路景观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针对城市的需求的功能性、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等特性。

目前国内外相关专家研究表明,城市道路系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层次。但对于不同城市道路环境设计与安全问题采取的方法又不经相同。

关于城市道路环境的研究中,提出国内外大多采用先对道路系统的各个关键点布置检测设备或人工进行观测收集数据。来解决城市规划、交通供给需求、交通意识等社会、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城市道路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也便成了国内外专家不断研究的课题。

近些年来,许多设计者非常重视城市形象艺术元素研究来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针对以旅游为特色的咸宁道路环境来说,突出表现咸宁地方文化,在道路环境中设置合理的文化艺术元素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根据道路景观分类分别进行设计。因此根据道路景观设计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道路景观按大方向可分为:高速公路景观、城市内部道路景观、道路线形景观和道路景观构筑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可以向这些道路应用“香城泉都”艺术设计元素。

1.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在停车场和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内所看到的景观中加入相应的设计元素可以使行驶在道路上的司乘人员见到的路上的景观。高速公路沿线的为驾驶者和乘车人员提供便利的服务区和收费站都是进入城市对外的窗口,是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所以这些道路设施也需要针对城市的特征设计。特别市针对咸宁这样的旅游城市,这就变得更加有必要。道路设施如今汇集购物、休息、娱乐为一体。道路设施的景观设计要达到交通便利和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融合,突出地方特色,要体现地域性特点。

2.城市内部道路景观设计:在城市内部道路道路沿线的建筑街道景观中道路沿线绿化铺地给道路添上丰富自然的环境。道路沿线绿化铺地的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气候和植物生长特性,再加以有效的绿化设计,使得驾驶者和乘客感受到一个生态城市带来的美妙感受。道路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观赏性、艺术性,而不仅是作为功能性、实用性开展设计,要根据城市道路的整体性进行设计。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不仅缓解道路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也能维护城市中动植物的生态平衡,使整个城市充满活力。在咸宁的城市道路中可以以咸宁当地特色植物进行配置桂花树,竹等。虽然现阶段咸宁道路环境中已经配置了大量的桂花树,但有些地方配置任然不够合理,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植物的配置要根据实际功能需要进行设计。在城市道路两旁可种植6m宽的林带,能够降低噪音10―15dB,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dB。城市内部道路景观是环境景观的主要因素。但也不能盲目绿化,忽略道路的交通实用性。比如在人行道种植植树型高大的灌木,会影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两车道上的交通隔离带上种植大量的乔木盒灌木,就会阻挡机动车驾驶者的视线。

城市内部道路又可以把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1)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因此可以设置大量咸宁文化艺术的景观和广告立柱。(2)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但可以再交通管制路口附近加上艺术元素。(3)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并且设置城市形象艺术元素。(4)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可通过公共设施来体现咸宁艺术文化环境。

3.道路线形景观设计:道路边缘沿线的道路隔离带及植被等元素组成道路线形景观。汽车的数量和速度的提高,道路周围环境对驾驶者视线影响更加重要,于是道路沿线的环境就不能被忽视。道路的线形景观设计就需要根据道路交通需求加以完善。道路线形设计要满足汽车行驶安全要求,同时也要满足驾驶者和乘车人员视觉舒适要求。道路线形设计可以结合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线段加入合适的景观元素,安排线形科学,使得城市交通达到流畅、安全、美观的作用。也使道路具有良好的视觉引导和优美环境风光。再加入满足咸宁地方文化特色的广告立柱、户外艺术品、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使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同时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对道路线形景观的设计的方法,比如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对城市道路线形景观设计的研究经验丰富,通过学习和应用也可以提高咸宁道路景观设计的水准。

4.道路景观构筑物设计:在道路风光好,道路视觉中心处可以配置一些公共休息场所或城市集散广场及以咸宁千桥文化的桥梁作为道路景观的设计要素。沿线构造物也是城市内部道路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沿线景观构造物的设计需要以更加明确、美观的地域性元素融入设计中,从而达到突出咸宁城市风貌的特点。所以构造物进行景观设计时除了经济技术指标,更重要是突出咸宁的地域文化,并且与当地建筑物风格协调,使这些构造物融合于整个道路景观和城市风貌之中。

在咸宁城区道路环境设计上从多方入手,以解决交通地标突出、道路形象明确、降低道路资源需求、提高全民交通意识为重点,建成高效、优质、功能结构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交通体系,努力创造美观和安全的交通环境。在改善咸宁道路景观设计同时,还可以通过针对咸宁地方文化加入特色艺术元素进行创新,经过研究可实施以下四点措施:(1)项目以咸宁“香城泉都”的名片突出运用道路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法,使咸宁市的特点更加明确,形象也更深入人心。(2)道路环境艺术设计分析图文并茂,演示动画生动的表现改良后的效果。(3)以图表统计数据对比现状和拟定道路环境设计的各项元素应用的扩展指标。(4)运用道路的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使得咸宁与其他地域不同。打造鄂南地方特色的道路环境,让咸宁更加具有自己的形象特色。

景观设计国内外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养老院;景观设计;人性化

1 研究方面

1.1 研究的背景

(1)全球人口老龄化。1865年法国最早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10%,甚至有些超过了10%,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起源与发展。现今我国正处在生育率较低,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因为各方面原因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家庭到社会到政府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养老问题解决不好必定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干扰。

(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大概占到全亚洲老年人人口的1/2全世界老年人人口的1/5。第二,未富先老的现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的是:我国体现的是“未富先老”。而西方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的时候,他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一个水平,所体现的是“先富后老”,以充分的经济水平来解决老龄化面临的社会问题。第三,城乡颠倒、地区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第四,“空巢”老人增加速度加快。中国提倡两代一起居住或者多代居住,并且“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近年来日益凸显,这种类型的老年人人口还将会继续增加。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特点,对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大,以及各级政策的重视,出现了更多模式的养老社区和老年公寓,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也开始慢慢接受养老社区养老的方式。

1.2 研究的内容

首先从中国“养老”概念溯源探讨中国当下的养老模式。其次从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对环境景观的需求分析来了解老年人当下可依托的环境景观。在理论研究中根据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的要素,主要从硬质和软质的景观要素:道路交通、水景、植物配置、交往活动这四方面的环境要素来做具体分析。通过上述的研究得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模式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总结了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原则,主要是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保健性、沟通交流、价值体现等原则。并通过国内和国外的案例论证上述的理论,验证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的,得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研究总结,并对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的发展作出展望。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养老社区研究现状

老龄化已是全球化问题,我们可以依据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变化,深入地研究设计出适合他们生理需要的居住环境。随之而来,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研究应运而生,目前,对室内居住的研究已经非常完善。除了设计师和病理学的努力以外,社会各阶层的学者从私密性需求、尊严需求、社会属性等角度切入,研究老年人更深一层的心理需求。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美国老人法》对社区计划、养老福利、老年住所设施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在社会养老设施中,着重建设高龄老人迫切需要的护理院,优惠和鼓励私营企业经营。亚洲以日本为例,制定了东京住宅条例,明确指出了东京住宅政策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为“东京都应加强必要措施,以促进高龄化社会住宅的发展”,包括民间住宅、公共住宅。从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看,国外研究的基础点是针对本国老人的独立生活的习惯,只是向社会指出了如何帮助老年家庭解决安全和独立的生活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老年住宅环境对策的中心。对应于这种环境对策,在住宅形式上产生了老年人专用的住宅,在社区规划上形成了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社区。在老年居住体制上更多的是依赖民间机构和组织,政府只是给予相应的资助和鼓励。

2.2 国内养老社区研究现状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对比较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逼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根据联合国《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成立了“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提出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老龄事业道路行动的目标。

目前,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群体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例如,在养老院企业的经营方面,就逐渐兴起了家庭式养老、日托、整托等,很多地区也己引入了地方政府、红十字协会,并创造性地出现了将养老院的经营和房地产的经营结合在一起的产权养老院,这使得养老院产品多样化、功能细分化、服务延伸化。养老区(点)从经营的主体内容来说,都在追求民族化、地方化;从服务设施、服务体系形成的综合服务质量来说,是追求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但在这些创新之举背后,养老行业中的一系列问题仍没有解决,集中体现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理念陈旧、市场秩序混乱方面。

3 结语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情况以及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使我国社会养老压力加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得不由家庭转向社会的一些养老服务机构。

在我国,鼓励和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业行业是当前解决目前我国老年人个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使社会稳定,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当下的情况很难满足我国老年人人口快速增长,“空巢”、高龄和病残老年人的需求。根据本人先前对国内外现状的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养老模式更加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更愿意有子女的陪伴,而不像欧美国家的文化老年人更趋于单独居住,更加的自主性。所以在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上我们可以借鉴其绿化配置,亲近自然的理念但在空间布局上应当结合我国老年人心理特征来提供设计方案。然而这也是我国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的现状,虽然绿化容积率高但是使用率却十分的低。忽视对户外环境营造,景观设计中没有切实考虑老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设施设计不合理,植物配置没有考虑整体环境色彩不协调,使老人失去了与户外接触的机会。相对于一般的集体居住的地方,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要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便于管理,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老人必要的室外活动。最终打造一个适合当今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环境,让老年人可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有子女的陪伴和自身的体验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晓婷.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绿地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安丽.基于老年人日常出行特征的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 沈莉颖.城市居住区园林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4] 熊启明.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5]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