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应从“技能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是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基石。教师应主动养成“核心素养思维”,从核心素养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基于核心素养评价学生和教学效果。
一、学习领域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以帮助学习者提高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满足不同专业学生个体发展基本需求。
如多媒体素材加工这一学习领域着重于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多媒体展示信息、交流思想和抒感,并拓展对数字化信息的理解和处理。多媒体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这部分内容围绕多媒体素材的获取、编辑、合成和信息这条主线展开,根据多媒体信息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素材并形成方案。学生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软件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综合运用多媒体软件对原有素材进行编辑加工。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教师首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选用Adobe公司的Audition与Premiere软件为学习对象,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色,以双语宣传片《向世界述说非遗》的制作为项目统领。
二、学习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能够应用办公软件,对多媒体软件有较强的求知欲。音视频编辑软件教学摘要:职业教育将传授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专业储备人才作为教育的第一任务。针对我国当前高职PLC教学课程的开展情况,创新地采用理实一体化全新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教学案例,将真实项目和真实模型引入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本文就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PLC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PLC教学理实一体化应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作为专门培养能够胜任工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技术人才的教育层级,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当不仅能够兼顾生产、管理、建设等多方面工作,还要有随机应变和临场反应的能力。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高职教育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以在实际操作中能灵活应用为第一标准。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上,高职教育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突发状况临场应变能力等。
当前PLC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有如下几点。首先,教学环节中理论讲授和实践应用是分开实现的,因此二者会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不好。其次,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情况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再次,理论和实践无法结合,导致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最后,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结果和成品,而忽略了操作的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去除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训练条件,积极完善相关设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理实一体化数学模式带来的益处。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统筹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便是理实一体化的概念内涵。将书本理论与现实实践有机统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实践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理实一体化模式时,必须从改变自身的观念做起,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再一味枯燥地传授知识,更加关注学生对教学的感悟及反馈状况,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积极探索适应现实状况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以此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从职业教育发展角度来说,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节省了教学中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了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融合实践经验,科学编写教材
结合长期的调查研究数据可知,绝大部分高职学校开办的PLC教学课程仍在使用老教材,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面对大量的知识时,无法将程序原理、操作技能、指令、梯形圖等内容融会贯通。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以某一中心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然后将中心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再将小项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编写教材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然后教师应该将这些实训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思维,开创多元教学模式
教师在展开PLC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作用。如多种液体混合自动化控制系统部分的内容属于PLC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幻灯片,先通过演示的方法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展示出来,再借助导向法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先标示出来,同时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提出问题,再交由小组讨论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拨。这种将不同教学方式混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除此之外,也要发挥多媒体直观、全面的优势,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示液体自动混合模型,让同学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液体自动混合的情况与流程,帮助学生了解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程序编写的方法。
(三)整合实训教学资源,合理划分实训小组
PLC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实训资源对教学效果影响十分显著。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对公平的教学资源,教师务必在开展实践教学前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训设备。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一组学生共用一台实训设备进行锻炼。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当中,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职PLC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利用小组模式进行授课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序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可以保证小组之间的教学进度基本相同,小组之间也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在完成组员分配后,教师应该在每个小组内任命一名组长,该组长负责监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记录每一阶段的学习进度,并负责传达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积极引导组员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目标。实训活动结束后,以小组形式集中汇报学习成果,凭借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对每个小组的实训结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开展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收集各组之间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实训效果。
(四)重视校企实践力量,加强与校企的合作交流
当前,众多高职学校与驻校企业建立了合作教学机制,成立了规模庞大、制度较为完备的实训教学基地,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训学习。在长期良好的运营管理环境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卓有成效,但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高职学校也在不断探索社会未来发展需求,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首先学校应当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或直接挂职锻炼。在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的同时,学校可以采取一定的考核机制,或在职称评定方面加以支持,鼓励学校教师进入实训基地学习。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整合校企合作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校都会选择与大型企业合作,因为大型企业的制度和设备更加健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环境。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同时与多所职业学校进行合作,可能会影响企業的正常运营,也阻碍了学生实训水平的提高。因此,合理选择合作企业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训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方案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它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进而全面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课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贯通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符合技工教育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分组互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工作的责任、获得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三、具体方案
1.实施理实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师只讲理论,而实习指导教师只管实习教学,这就势必造成理论与技能的脱节。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按企业的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使理论与实习教学穿行,强调知识的“实用、必须、够用”及“教、学、做”紧密结合。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分为若干个工作模块,每个模块由2名双师型教师指导,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生在某一工作站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即可进入下一个工作站进行下一个工作任务。
2.全面更新人社部一体化教材
根据人社部一体化教材发行情况,各专业将全面更新一体化教材。专业建设中心组可搜集与一体化教学相关的教材、习题册作为教辅材料。在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使用一年后,专业建设中心组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依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借鉴德国、英国、北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职业教育模式和一体化教材编写模式,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进行修订完善,教学模块增加校企合作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开发适合本校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校本教材及辅助教学材料,力争构建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更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高度结合。
3.严格按照分组互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
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教师策划、组织和引导下,以工作页为基础,以分组讨论、个人展示、集体评价和教师点评等形式组织教学。整个教学流程包括:提出任务分组讨论展示汇报点评归纳评价记录。
教师按照一体化教材工作页中的课程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提出典型工作任务。各学习小组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中的问题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组选出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或实施方案。教师对学生展示内容点评和指正、归纳总结,并对学生讨论结果做出评价,记录在课堂教学跟踪记录表上,该表作为学生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和该课程学分的参考。
4.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站
按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根据专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工作站。增加学习区、工作区、材料区、产品展示区、企业文化区以及效仿企业的加工设备、计算机网络信息查阅系统等设施,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集教学、实训、生产、鉴定于一体,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专业建设中心组在构建一体化教学工作站时需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特点、人社部一体化教材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
5.建立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既是教学行家,又是技术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加强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途径有:通过政策引导,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培训和学习;通过“请进来”的方法,聘请各类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或担任兼职教师;通过立标课、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广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认证考核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带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专业技能素养;通过产学研结合,在科研应用、课题开发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通过技能竞赛锻炼和提高教师操作技能。
6.创设一体化评价机制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强调过程性考核,特别是要加强核心技能的培养,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要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核心技能到行业通用技能之中,避免学习、考核两分离。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是灵活且个性化的。
7.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工作
及时总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用正确的教改理论来指导教改实践,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各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指南的要求,广泛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研究相关的课题研究,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经验与教训,形成相对系统的一体化教改理论体系,以进一步指导一体化教改实践。这样就保证了一体化教改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四、保障措施
关键词:微课 PLC技术 课程教学
一、概述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和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PLC编程水平以及综合应用能力。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好奇心强、热衷网络、乐于动手”的特点,将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具体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研究重点。
二、案例分析
PLC实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是:PLC应用技术中后续复杂程序设计的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的应用率低,学生在学习时摸不到头绪、程序设计没有思路、设计出程序后不会调试等。因此将该项目以电路移植法编程步骤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将知识碎片化,序化知识和技能,重构教学内容,设置控制电路分析、PLC硬件接线、设计梯形图和指令表程序仿真调试、考核评价五个教学任务。实现理实一体,教学与工作过程一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
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本项目的教学重点为电动机正反转硬件接线、PLC程序设计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教学难点为电动机正反转硬件接线、编程规则和基本逻辑指令的应用。
三、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并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下发教学任务单,共享该教学内容配套资源。如微课视频、动画、图片、课件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限时测验、问题解答、互动研讨,让学生巩固电气原理图的分析方法。教师可以检测倾听、问题引导、评价考核等实现课堂翻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课中实施
在一体化教室将学生按每组4人精心分组。
(1)分析。根据限时测验数据统计结果,有针对性地演示和分析双重互锁正反转电气原理图、I/O分配和接线图。
(2)接线。给出接线方法微课视频、工具、仪表等,对照I/O分配表和接线图自主练习,从而掌握PLC输入输出回路正确规范的接线方法,强化规范操作职业素养,破解硬件接线的难点。
(3)编程。利用视频、虚拟教学软件、PPT等教学资源演示梯形图设计过程和编程规则的应用,突出了教学过程中PLC程序设计的重点;利用虚拟教学软件进行基本指令应用练习和仿真演练,确定硬件接线和程序设计是否正确,教师进行个性化辅导。根据后台数据统计确定练习中的典型错误,教师进行共性讲解,破解了编程的难点。
(4)调试。利用视频、编程软件演示程序仿真和调试的方法,学生自主练习程序的输入、上传、下载、仿真和调试。
(5)评价。已经完成的组,学生间相互检验仿真调试结果,填写检验单。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讲解编程思路,调试方法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并填写考核评价表。
3.课后反馈
课后根据网络教学平台记录的各项学习成果,采用阶段性、全过程、师生共评的形式考核评价,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确定课后拓展训练活动,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训练任务,让学生列出I/O分配表、画接线图、绘制梯形图或指令表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远程互动平台,可以与教师、企业专家、往届优秀毕业生适时互动,拓宽学习面。
四、小结
一是在利用微课开展PLC实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将学习内容放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平台上,将实际操作等技能训练和考核内容放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上来完成,让学生可以不受教学场地和设备的限制达成教学目标,降低教学成本实现教学高效。
近几年来,我院的印刷技术专业先后获得院级重点专业、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骨干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称号,我们紧紧抓住建设的良好契机,在2011年,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平版印刷操作技术》获得省级精品课程荣誉,下面就谈谈对该课程进行课程设计的体会。
课程设计理念
以印刷行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平版印刷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平版印刷工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以平版印刷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结合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能力形成规律与课程系统化、学做一体化相结合,形成“产教结合的一体化车间式”工学结合课程模式。
课程设计思路
在上述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思路,展开本课程的具体设计。
对接平版印刷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目标
在对印刷企业进行深入的职业岗位调研后,通过与江西华奥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日报集团印务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务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杭州印务有限公司、顶新集团杭州分公司6家知名印刷、包装企业进行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分析平版印刷操作岗位典型工作过程,明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职业岗位任职标准。依据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结合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立课程目标。
平版印刷工岗位活动过程导向的“三融通、一系统”课程内容
“三融通”指的是:一是“课岗融通”。本课程内容以平版印刷工工作内容和职业活动过程为导向,高度对接平版印刷工职业岗位。二是“课证融通”。 本课程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内容标准为参照,有效对应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是“理实融通”。 本课程内容以平版印刷工操作技能为主线,融入支撑技能的关键知识点和职业素养要素,实现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深度融合。“一系统”指的是: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式知识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形成。
“产教结合、学做一体、印刷车间式“课程教学模式
我们依托印刷合作企业和校内印刷实训教室、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创建了“产教结合、学做一体化的印刷车间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综合采用引导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示范引导、案例实战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学做一体,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有机统一。
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互动式课程考核评价
为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监控课程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采用任务过程性考核、综合项目任务考核、期末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办法,注重任务过程性考核和综合项任务考核,任务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综合项任务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结果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中任务过程性考核又包括学生自评(20%)、组内互评(30%)、教师评定(50%),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学做一体化”五步教学法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根据平版印刷操作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注重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建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各项目按“任务导入教师示范学生实操任务检查与评价教师点评与总结”的五步完成项目任务过程。具体如下:
① 任务导入
利用“项目任务引导文”提出本次课的问题与任务,分析问题与提出思路,介绍相关知识与关键步骤,并对任务实施做出相应要求。学生从教师所提供的各种任务资料(设备)中获得任务信息。
在此教学步骤中,教师主要是准确介绍任务及相关知识与关键步骤,为学生准备好任务材料,与学生交流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任务疑问。
② 教师示范
在学生实操前,教师结合“项目任务书”进行项目任务操作示范,主要向学生展示项目所用设施仪器的使用,任务关键步骤及其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
③ 学生实操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为组,每组3~5人,每组设一名组长。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制订计划方案,并经教师审核后实施。
(2)学生按“引导文”的要求进行分组实训,各小组要经常进行交流,边工作边检查。
在此教学步骤中,老师作为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巡视学生实操情况,随时接受并正确处理学生任务执行的反馈。
④ 任务检查与评价
学生对实训结果进行自我检查,并做好记录,填写学生自评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检查并填写教师评价表,合格进入下一个工作任务,否则整改。
⑤ 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整个过程做全面的评价和补充,总结学习效果、小组合作成果的质量、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
2. 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教学形式
① 综合贯通:开展校内工厂生产性实境教学
课程教学情境综合性高、实践性强,安排在学院引进企业内进行。教学安排在引进企业的生产淡季或假期(3天集中授课),由学院2名教师和厂方1名技术骨干组成教学小组交替进行一体化车间式实境教学。
② 工进课堂:聘请印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或讲座
根据学院实际和课程教学需要,尤其是平版印刷操作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如墨色控制、印刷疑难故障各种技术前沿问题等,我们聘请了印刷企业生产管理者、技术骨干来校授课或进行专业技术讲座,使课程教学与企业及技术发展接轨。
③ 学在企业:组织学生赴印刷企业顶岗实习
利用业余时间,尤其是寒暑假,安排学生到印刷企业顶岗实习10―15天,使学生企业真实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中学习、工作,增强职业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3. 以赛促学:为学生展示专业技能创造广阔平台
开展每年一度的全校性印刷操作技能竞赛,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以赛导教,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为学生展示专业技能提供广阔平台。
4. 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互动式学业质量评价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 比较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技工教学课程改革的热点。一体化教学是借鉴了德国“二元制”、澳大利亚职教“培训包”、美国和加拿大“能力本位教育”教学及英国“现代学徒制”等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工教育现状,在职业教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技工教育新形式。
一、焊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由焊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焊接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三大部分内容组成。
焊接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是对焊接专业概况,焊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条件和培养质量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它可归纳为焊接技能人才标准、人才培养过程标准和人才评价标准三部分。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中明确规定,一体化教学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焊接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包含焊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在国家职业标准(焊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更能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焊接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是对焊接专业基本信息、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安排、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和考核与评价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实施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学习工作站(场地和设备等)和教学资料等内容。
二、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1.一体化课程来源于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体化课程是课程规范中的核心内容,需要经过本专业的实践专家访谈会来提取并加以转化。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焊接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焊工),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共提取金属火焰切割、低碳钢构件焊接等涵盖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四个层次的14个典型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14门一体化课程。
《焊工国家职业标准》(2009年修订)中气焊与气割、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和埋弧自动焊等常用熔化焊接与切割方法及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都在一体化课程各学习任务的专业能力要求上得到了体现。学习任务真实地体现了焊工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以焊接初、中级一体化课程为例,课程中涉及的技能要求完全满足2009版焊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焊工的工作要求。金属材料火焰切割、低碳钢构件焊接、常压管道焊接、梁柱焊接、常压容器焊接等初、中级一体化课程,包含的工作要求如下。
(1)低碳钢板的手工气割。
(2)低碳钢或低合金钢中厚板SMAW和GMAW角接头和T型接头角焊缝焊接。
(3)φ≥60mm管径SMAW管子转动焊和水平固定全位置焊及φ
(4)低碳钢板或低合金钢SMAW与GMAW板平、立对接焊(单面焊双面成型)和角焊缝焊接。
(5)低碳钢板或低合金钢SMAW、GMAW板立、横对接焊(单面焊双面成型)和管-板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和角焊缝焊接。
2.焊接一体化教学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传统技工教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技能练习基本采用单项技能模拟能训练的形式,侧重培养学生的焊接专业能力。对技能人才在职业活动中急需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及学习能力、与人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缺乏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焊接一体化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任务都要求以分组的形式开展学习,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借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3.焊接一体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过程评价
焊接一体化教学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中边教、边做、边学。学习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内容、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中心。学业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突出过程评价。以低碳钢构件焊接课程成绩评定为例,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为60%、40%,自评、组评和师评的比重为10%、40%和50%。
三、一体化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的区别
近些年来,一些职业学校在焊接专业的教学中也采用了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焊接一体化教学与之相比,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教学目的与组织形式
传统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目的侧重于掌握事实性知识和具体的专业技能,采用教师讲授和示范、学生模仿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业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项目教学与一体化教学均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上项目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小组学习,而一体化教学侧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强调过程评价。
2.课程内容和特点
传统教学分为焊接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练习两部分,学生在教室里系统地学习焊接原理、焊接方法、设备和工艺等理论知识;在实习车间模拟练习常用的熔化焊接方法,在板平、立、横和管子全位置焊接等单项操作技能。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焊接原理、焊接特性等专业理论知识仍采用单独讲授的方法,焊接方法、设备、工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糅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技能学习内容大都以传统教学的熔化焊不同位置单项焊接操作技能模拟练习为主。
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焊接专业理论和技能糅合在项目中进行教学,通常一个项目涵盖了一种或多种焊接方法的多个位置焊接操作技术。部分项目内容贴近焊接企业生产内容,但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一体化教学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课程中的学习任务涉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钣金冷作、制图、焊接专业理论、焊接操作技能等内容;所有课程来源于焊接企业、行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产生经过严谨的归纳和提炼,具有系统性和普遍适用性;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3.师资要求
在传统教学中,焊接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常由不同的教师担任,部分教师只教专业理论知识或焊接操作技能,知识结构存在较明显的缺陷。理实一体化教师及项目教学的教师融专业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但较少接触焊接专业基础知识。
一体化教学教师应熟悉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掌握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与要求,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焊接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焊接操作技能和企业生产经验;掌握焊接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冷作与钣金等)知识和技能,并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4.焊接学习场所
其他教学形式的焊接教学场所主要是教室与实习场地,配置黑板、课桌椅和焊接、切割设备设施即可;一体化教学场所(学习工作站)不同于传统的教室或实习车间,其设备资源配置比传统的教室或车间要复杂和多样,尤其是在资料查询方面增加电脑、网络等设备设施及专业书籍,配备焊接、气割设备设施。
5.教材与学材
工作页是依据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编写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主要工具,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工作。
传统教材是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介绍,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了解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焊接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学习资料是学习工作页,主要是引导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技能学习等活动,来完成工作页的各个引导问题,从而学习到与学习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并锻炼和提高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工作页内容具有很强的过程性和相关性,没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但在工作页使用时,学生需要借助传统的教材来查阅、学习专业知识。
四、焊接与其他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异同
不同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中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一体化课程规范和教学资源等框架结构基本相同,具体内容因专业不同而不同。
焊接专业属于第二产业,社会总体技能水平发展较慢,很多企业对焊工技能要求还停留在手工或半自动操作上,强调操作的熟练程度。在一体化课程规范中,它与广告策划、汽车维修等专业相比较有几个特点:一是课程数量较少;二是企业实际生产中产品体积较大,需要对课程中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当处理加工;三是课程中学生技能练习所占课时数较多;四是课程的考核评价中除了强调对学习任务的考核评价外,对学生个人操作技能的考核也极其需要。
在一体化教学资源方面,由于焊接作业中烟尘、弧光、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往往需要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学习区、技能练习与生产加工区两个区域,这与其他专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专业的学习工作站建设差异较大。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