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合同市场规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资产管理 资产托管 市场规模 增长趋势预测
一、资产管理及资产托管业务背景及发展概述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通过IDC的调查显示,未来五年,中国IT企业支出将增长近3倍之多,2012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可达420亿美元,企业投入在云计算服务的支出将占整体IT成本的25%,2013年甚至会提高到33%。而2010年下半年,预计软件公司的业绩增长比较乐观,主要原因是:1、大多数公司上半年合同增长好于业绩增长;2、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集中体现在上半年。3、软件行业进入合同签订与收入确认旺季,收入与净利润占全年比重普遍在60%以上。
2010年9月8日,中国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国家级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决定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这将给软件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光明的前景。这对于金融软件行业的从业者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喜讯。
在金融软件领域,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及资产托管软件系统两个细分市场尤为突出。金融行业是对信息化依赖性很强的行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了第一笔由计算机自动撮合的股票交易系统,自此揭开了电子化交易的序幕。随着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行,1998年前后,市场上出现了针对资产管理及托管业务基本业务单元的基础系统,如投资交易管理系统、财务核算与资产估值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等等。
经过几年的积累,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的基本业务系统已经发展成熟,单个业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显著提高。市场上针对金融行业资产管理及托管业务的信息化产品已经涵盖了研究、分析、投资、交易、风控、监督、清算、核算估值、绩效评估、存托管、数据整合等业务环节。以下分别讨论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业务领域。
二、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平台主要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投资决策分析、投资交易管理、资产清算、资产估值、会计核算、信息披露、报表管理、资产定价等产品和服务。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09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7417.12亿元,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26760.80亿元,前14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222.38亿元。据中国信托协会统计,2010年3季度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为29570.16亿元。以上资产都需要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服务。
2007年~2009年,我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4.10亿元、16.66亿元、19.49亿元。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国民财富将持续快速积累,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存在理财的需求。预计2010年~2013年我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22.83亿元、27.29亿元、33.06亿元、40.28亿元。
三、资产托管业务
资产托管平台主要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金融资产保管、会计核算、资产估值、资金清算、稽核监控、风险分析、绩效评估、信息披露等业务环节提品和服务。目前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为18家,所托管的资产类型涉及: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理财计划、信托计划、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QDII、股权基金、交易资金等十余种。
2007-2009年,我国资产托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系1.20亿元、1.47亿元、1.70亿元。随着托管资产规模的增加和托管需求的快速发展,需要持续投入较大的资金对资产托管平台进行建设及维护。预计2010年~2013年我国资产托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07亿元、2.56亿元、3.20亿元、4.03亿元。
关键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概述
中图分类号:F74;F7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708.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708-29-09
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逆市持续快速增长且世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整个产业的总体规模、业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据商务部的统计数字,2011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到了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高达238.3亿美元,同比增长65.0%。①预计到2015年,中国服务外包的内需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20亿美元,相比于2009年增长近5倍。②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市场份额约占世界市场总份额的1/4,其在软件、金融、电信、生物医药等多个服务外包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对的优势。不过,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仍然不能小觑。对此,必须从不断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科学合理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战略高度,进一步积极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努力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应当说,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势头比较良好、增势十分强劲,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软件服务外包行业持续快速成长
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一直是有效拉动和不断助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逆势上扬,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整个行业的优势资源整合进程不断推进,并已经形成了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些较大规模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正稳步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与此同时,一些附加值相对偏低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已经开始快速向二、三线城市实施转移。
目前,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主要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支点③,其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五大行业发展集群,整个行业的集聚效应及巨大优势正在逐步显现。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诸如东软、浙大网新等一大批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主要是得益于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逐年快速增长,整个行业的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企业收入持续增加、国际竞争力和经济贡献率显著增强。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力成本、业务开支等明显增加,从而使一些低附加值的软件接包业务被快速地转移到了二、三线城市。一些规模较大的软件服务外包集团通过在二、三线城市设立分支网络以及寻找、挖掘长期合作伙伴等多种方式,一方面,有效地带动了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快速成长,还进一步催动了中小型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联盟的出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了比较稳定和有效的产业链条,这些中小型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及其联盟在获取软件服务外包的转包或分包业务时,往往作为大型软件服务外包集团的中下游企业。这种良性的发展格局,有力地推动着一大批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踏上了以新技术寻求新发展和新突破的新道路。
按照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2012年中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会超过60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云计算的产业链规模将会高达0.75-1万亿元。④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娄勤俭预计2012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会超过300亿元。⑤另据第三方机构的预测数据,2010-2013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会高达91.5%。⑥可见,诸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其不断应用,将会使更多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持续放量增长
从承包领域来看,银行业外包服务与保险业外包服务是目前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主要业务领域,未来这两大业务领域仍将继续保持放量增长的良好势头且越来越成熟。而证券业外包服务在中国还是一个不断兴起且快速成长的新兴业务领域。目前,中国银行业外包服务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灾难备份、银行卡及客户服务等方面,保险业外包服务则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理赔勘查、营销业务等方面。这两大金融服务外包主业正逐步从以信息技术外包(ITO)领域为主,向业务流程外包(BPO)领域及知识流程外包(KPO)领域辐射和延伸。
从承包城市来看,既有金融机构更加集中且相对优势十分明显的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又有凭借着自身的相对地缘优势而不断承接中心城市金融服务转包或分包业务的诸如广州、天津、深圳、苏州、杭州、大连等区域性核心城市。另外,诸如重庆、武汉、成都、西安等素以人力成本低廉、业务开支较少而著称的一批大城市,正迅速成长为吸纳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新兴力量。
从承包模式来看,由于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的前台与后台、核心与非核心、标准流程与非标准流程等各项业务加速分离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国内一些大型金融集团已经开始着手加速利用分支网点运营后台业务。这无疑将有力地促进以金融业后台业务为载体的中国各类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进一步放量增长,⑦也将会促进各类金融业后台业务服务中心城市的不断出现及增多。
从承包方案来看,国外金融服务发包商一直热衷于提供一揽子综合性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他们大多是倾向于信息技术外包(ITO)与业务流程外包(BPO)相结合的方案设计。目前,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正加速与国际接轨步伐,致力于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世界潮流的金融服务外包供应链。这有助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摆脱以往的大多只是提供一般性的金融软件配套外包服务的尴尬角色,从而加速向金融服务运营操作过程外包发展。
从承包市场来看,与全球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相同步,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加速向更加细化、更加专业的市场化方向发展。比如:近年来中国中小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市场定位就是更加关注于特定领域的细分市场,他们大多是通过提供诸如数据管理、图像处理、ATM、E-banking等相对特殊化的服务,以满足发包商的细分化、特殊化的商业需求,从而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电信服务外包行业继续保持优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信运营商转型及重组步伐的不断提速,加之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与成功应用、各类新项目的不断推出及持续开发,这些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信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还使得中国电信服务外包行业的总体规模及世界市场份额都急剧地扩大。据统计,2003年以来中国电信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年均增幅接近15%,其中2009年中国电信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达到了451.4亿元,比2008年增长28.6%,这是近年来中国电信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增幅比例最大的一年。⑧
伴随着中国电信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及其相对优势地位的进一步突显,中国电信服务外包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规范化程度以及细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此,众多的中国电信服务外包企业与国外发包企业之间结成了战略协作关系。他们一方面不断地为国外电信运营商提供更加多元化、优质化的外包服务;另一方面凭借自身的强大研发能力,不断引领国外电信运营商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目前,数据中心外包服务和呼叫中心外包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电信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生物医药外包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十一五”期间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战略性关注及进一步扶持,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并且初步形成了集聚式发展的良好势头,这带动了中国生物医药外包行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还相继批复了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及10个生物产业领域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⑨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产值从0.6万亿元大幅度增长到了1.6万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产值将会达到4万亿元,其中仅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产值就会高达3.6万亿元。⑩预计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总产值将会超过10万亿元。11另有数据显示,全球生物医药外包市场正以每年20%—25%的高速度持续增长,12这与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外包市场的持续繁荣相一致。2010年中国生物医药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10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0%。由此,中国取代了印度一跃成为亚太地区生物医药外包的首选国家。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生物医药外包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对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中国生物医药外包服务的发包商都是来自于国外,这一领域的国内需求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推进,中国的生物医药研发市场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一段时间内,中国生物医药市场仍将是全球医药研发外包公司(CRO)的关注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身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的不强以及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目前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公司的总体规模还相对较小,他们大多是处于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的低端甚至是最低端,数量众多的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公司沦为了国外企业的加工厂或代工厂。另外,虽然中国在化学合成、提取及工艺领域当中一直保持着相对较大的研发优势,但是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公司在临床、动物试验等一些领域长期裹足不前,致使中国临床外包的市场规模始终偏小。其实,大多数的中国医药研发外包公司难以获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制药企业的认可及承认。
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新宠儿,其已经在多个服务外包领域取代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印度、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大、经济环境良好、经济增长迅速、市场规模庞大、基础设施完备和人力资源充沛,从而使中国成为了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对象国之一。归结起来,现阶段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主要具有六大特点。
(一)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偏小但发展势头强劲
以软件外包服务为例,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是328亿美元,而当时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只有6.33亿美元,其市场份额不足世界市场总份额的2%。2005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了9.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45.3%,其占世界市场总份额首次突破了2%。2006年,全球软件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惊人式地增长到了7000多亿美元,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占世界市场总份额也首次突破了5%。2010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了70.28亿美元,其占世界市场总份额首次突破了8%,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0.2%。
可以看出,虽然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十分迅猛,但是其始终存在着市场规模偏小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与世界公认的软件外包服务大国——印度相比较,其2005—2006财年整个软件产业的总产值就已经达到了296亿美元,其中以外包形式实现软件出口总额达到236亿美元。而当年度中国的软件出口总额只有35.9亿美元,其中以外包形式实现的软件出口总额只有9.2亿美元。目前,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与印度等全球知名的软件外包服务大国相比,无论是总体规模、研发实力还是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相对不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一直受困扰于整体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弱、缺少大型集团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以软件外包服务行业为例,目前诸如IBM、EDS等全球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顶级企业,其每单所承接的软件外包服务金额超过数亿美元的情况十分常见。另外,诸如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TCS)、萨蒂扬、Infosys、Wipro等印度的软件外包服务巨头,其每单所承接的软件外包服务金额大多也不少于500万美元,最多时每单所承接的软件外包服务金额可以高达数千万美元。TCS作为目前印度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其员工总数超过了25万人,在2011—2012财年的综合收入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软件外包服务的年产值超过了数十亿美元之多。13而目前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企业——东软,其员工数量不过2万人而已,该公司软件外包服务的年产值只有数亿美元。
另外,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与国际同行企业之间的距离都有待进一步的缩小,尤其是在外包服务质量、国际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必须尽快弥合。目前,大多数的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企业都通过了IS0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以及CMM质量认证体系,全球每4家拿到了SEICMM5级认证的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当中就有3家是印度籍企业。14虽然近年来中国软件外包服务企业越来越重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但是其与行业巨头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三)美日等发达国家是中国服务外包的主要市场
目前中国最重要的外包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以及欧洲。据统计,2004年中国从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以及欧洲获得的服务外包市场份额分别是63.5%、13.5%、10.3%和3.3%。15由于地缘相邻、文化相近等诸多原因,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获得了日本发包商的青睐,不过这些服务外包项目的业务金额始终偏小,其只占日本每年服务外包市场总份额的2%左右。那些业务金额较大、附加值更高的服务外包业务,基本上仍然是在日本本土完成的。随着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其在世界市场尤其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从而使对上述发达国家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逐步由间接式接包模式转向直接式接包模式。
(四)跨国公司控制着中国服务外包的中高端市场
据统计,截止2012年4月,中国大陆已经累计批准设立了大约74.5万家外商投资企业,16这些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当中的主体力量。随着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全球产业接续转移及服务外包模式更新升级的主要载体,其独特的双重身份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跨国公司既是潜在的服务外包市场的积极营造者,同时又是实力不可小觑的、重要的服务外包发包商。有数据显示,现阶段中国所承接的技术含量较高、合同金额较大、外包期限较长、外包合作稳定的所谓的“中高端服务外包业务”,基本上主要是由外资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完成的。比如:IBM就承接了宝洁(中国)有限公司的商业处理外包(BPO)合同以及百安居(中国)有限公司的SAP应用管理外包服务,其承包金额高达数亿美元之多。17
(五)一大批小型民营服务外包企业正迅速地崛起
诸如东软、华信、中讯、海辉、启民、亚星等大型软件外包服务集团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因此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不过,由于小型民营服务外包企业具有机制灵活性高、营运成本较低等一系列优点,因此近年来一大批小型民营服务外包企业正迅速地崛起和成长。比如:“赛迪呼叫”就是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呼叫外包服务业务做起,进而不断地向其他软件外包服务领域扩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又如:药明康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心专注于医药研发领域,其外包服务客户包括了当今世界前20位制药企业当中的18家和前10位生物化学制药企业当中的前8家,一跃成长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
(六)二线城市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亮点
尽可能地节约和压缩各种成本,这是促使各类服务外包企业不断地实施转移战略的最根本原因。伴随着中国的软件、金融、电信、生物医药等多个服务外包领域逐渐步入到高速成长的新阶段,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一线城市越来越难以满足整个服务外包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因此,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正在向天津、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实施快速转移,各个地区之间服务外包的市场结构更加的分散化。以大连、北京、上海为主要代表的一线城市的服务外包市场份额,占其所对应的东北、华北、华东三个地区的服务外包市场总份额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另外,为了更加有效地节约人力成本,进一步压缩商务开支,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品牌自主性较大、出口前景看好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正在加速推进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海外企业并购活动当中。他们除了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市场营销网点、外包服务机构之外,还积极地贴近发包商所在的市场区域,以便更好地实现客户满意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比如,用友、软通动力等一些颇具规模和实力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已经在东京、首尔等地分别设立了分公司或是离岸研发中心。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还在2007年初成功并购了Envisage Solutions公司,从而一举进入美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并购了日本伸和软件外包业务团队,从而为其更好地进入到日本嵌入式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总体规模逐年增大、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持续放宽、市场份额稳步增加、外包对象更加多元。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一些城市还形成了一大批颇具规模、实力和特色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从而使他们所在区域内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效应及相对优势进一步的突显。另外,伴随着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迅速地成长及崛起,由外资企业长期主导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尴尬格局正逐渐被打破。尽管如此,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对此不容小觑。
一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瓶颈效应不时发作。虽然我国拥有为数众多的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人力资源储备相对充沛,但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一直没有根治,这一点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上也体现得比较明显。以软件服务外包行业为例,目前全球软件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呈现金字塔形,而现阶段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结构呈现的是“橄榄型”,即处于软件产业顶层的诸如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等十分缺乏,同时处于整个产业底层的主要是从事基础性工作的软件程序员也非常缺少,处于整个产业中层的系统工程师则大量过剩。
二是外包产业布局不科学的阻碍作用不断显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一旦服务外包产业形成了集聚规模,就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及连动效果。虽然近年来我国一些一线城市初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集聚效应的服务外包产业园,但是这些园区的规模与容量同国外同类园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之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一直偏小,始终没有出现真正的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行业品牌。因此,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布局相对分散、不够科学合理的局面依然没有打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亟待进一步的整合及集聚。
三是相关扶持政策不到位的制约作用不容忽视。众所周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涉及到许多领域和许多部门。如果没有健全和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作为坚强的发展后盾,其后果难以想象。可见,始终缺少一套科学、有效、长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也就成为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大软肋。18目前,中国政府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大多是局限于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亟需形成覆盖服务外包产业整个流程的政策支持体系。比如,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工商登记优惠政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税收及财政优惠政策等。
四是中国外包市场不规范的制度困境亟待突破。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不断建立健全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实属正常。不过,对于这些不良现象不能听之任之,而是应当及时地予以妥善处理。尤其是对服务外包市场竞争不正当、服务外包流程及其质量监控不到位、服务外包行业标准不统一、服务外包合同文本不规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不严格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必须予以及时有效地综合治理。
四、当前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评估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新兴的服务外包中心,其正在快速成长为全球的信息技术外包(ITO)、商业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以及招聘流程外包(RPO)的重要竞争者。这就需要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必须进一步不断地提升市场竞争力,加速推进和不断实现“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起更多的全球服务外包中心或网络,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服务外包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的迫切需求,树立起中国服务外包品牌的世界信誉。
按照权威的科尔尼咨询公司(A.T. Kearney)的相关分析,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其将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新的主要接包商。不过,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综合竞争力还相对逊于印度和爱尔兰,其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上屈居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二位。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是各类成本相对低廉、人力资源相对充沛,但是在总体商业环境、地域吸引效应、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总体规模、竞争成本结构、客户互动技能等诸多方面,还落后于印度、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想跃升成为全球服务外包的重要接包国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不断地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从总体商业环境的角度分析
中国的总体商业环境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同时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全球商业环境以及发包商所在国家的商业习惯和规则,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身的行业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优势。随着众多的跨国公司将全球商业惯例及其规则引入了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开始致力于推进国际化战略。不过,很多的跨国公司为了便于在中国市场展开经营、最大化地赚取商业利润,其原有的西方主流商业惯例及全球通约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调整和改变,致使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总是带着一种“土洋结合”的习惯来审视当前及未来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这种既非完全意义的“本土化”又非通约意义的“国际化”,致使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一直未能与真正意义的全球商业惯例相接轨。对此,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通过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设立更多的全球服务外包中心等方式,以便真正地、全面的接触、了解和掌握西方商业惯例及其规则。
(二)从地域吸引效应的角度分析
地域吸引效应是一个国家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时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国身处于亚太地区的诸多便利条件,从而使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从中受益匪浅。加之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拥有数量较多的精通日、韩等国家语言的专业人才,这使得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一直颇受日、韩等国家发包商的青睐。目前,世界500强公司几乎都在中国境内设立了自己的亚太地区服务外包中心,中国的巨大地域吸引效应正逐渐显现。19不过,中国要想真正的成为全球的信息技术外包(ITO)、商业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以及招聘流程外包(RPO)的首选国家,还需要使相关政策更加的清晰透明并着力落到实处,继续推动和实现企业所有权的多元化、稳定化,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
(三)从企业经营理念的角度分析
通过不断地压低各类成本以赚取商业利润,这可以说是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头脑当中根深蒂固的经营理念。不过,从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过程及经验来看,一个真正成功的服务外包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不是来自于不断地压低成本以保持所谓的“低成本优势”,而是在于不断地提高服务外包的水平及质量。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地做大做强,真正地走向世界,就应当切实地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吸纳更多的更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健全企业管理体系,理顺行业业务流程,多渠道、多方面不断提高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链的应有价值。
(四)从企业总体规模的角度分析
尽管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其总体规模相对于国外服务外包巨头而言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有近万家之多,但是其中最大的10家企业的市场总份额也不过仅有20%而已。而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不足3000家,但是其中的前10家企业的市场总份额超过了一半以上,还有20多家企业的员工数量超过了2000人。经验表明,如果要提供持续的、大量的、高水平的软件外包服务,软件服务承包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总量。一举突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的瓶颈限制,既要依托于国家政策层面的积极促动和保障,即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活动,更要专注于服务外包企业本身,当务之急是不断建立健全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绩效激励机制。
(五)从竞争成本结构的角度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各类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最低廉的国家之一,加之中国十分庞大的市场规模,这些为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即相对低廉的价格竞争优势。据统计,目前中国在商业总成本方面要比印度低11%,具体参见表1。不过,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所谓“竞争成本结构优势”并不理想且作用越来越有限。长期凭借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只能是在一时助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期来看无益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民富国强”的政策目标相左。为此,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必须着眼于长远而非眼前,致力于打造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和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
数据来源:
⑨ 这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分别是:石家庄、深圳、长春、北京、上海、广州、长沙、重庆、青岛、成都、昆明、武汉;这10个生物产业领域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分别是:西安、天津、泰州、通化、德州、郑州、南宁、哈尔滨、杭州、南昌。
⑩ 生物医药产业:多重因素引发重大变革[N].科学时报,2013-1-5.
11 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最后冲刺 生物医药成赢家[N].华夏时报,2012-7-7.
12 王亚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2012,(07)7期。.
13
17 “宝洁人力资源BPO五亿美元包给IBM”,
【关键词】服务外包;现状;趋势
一、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一)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总体情况
我国服务外包从2006年起步到现在只有短短的5年左右的时间,比起印度我们的确落后了很多,但是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服务外包业在这5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导致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上半年国际订单的大幅下滑,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大,但是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扩展国内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素质等措施,整个2009年全国服务外包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共计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在2008年66.9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了138.4亿美元,达到205.3亿美元;其中离岸合同执行金额在2008年55.9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了100.9亿美元,达到156.8亿美元;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在2008年83.6万人的基础上增加了71.1万人,达到154.7万人;外包企业数量在2008年4775家的基础上增加了4175家,达到8950家,其中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在2008年898家的基础上增加了847家达到1745家。据加拿大研究和咨询公司XMG调查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外包业务预计将占全球外包业务的28.7%,与印度所占的43.7%份额仍有差距,但差距正在缩小。中国今年外包业务预计将增长30%,而印度预计为14%。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756家,新增从业人员78.1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48.6万人,占新增从业人员的62.2%。全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74.0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98.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0%和43.1%。截至2010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12706家,从业人员共232.8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65万人,占70.9%。
(二)我国服务外包细分市场现状
1.离岸服务外包市场。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企业的努力下,最近几年我国离岸市场增长迅速。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影响,2009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达147.7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153.9%,合同执行金额为100.9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152%。从细分市场来看,ITO市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总体比重略有下降。2009年总离岸外包合同签约金额中有88.9亿美元是ITO,占总金额60.2%的比重。2009年总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中63.9亿美元是ITO,占总金额的63.3%。离岸BPO和KPO市场比重略有上升,2009年BPO市场的离岸外包合同签约金额为34.6亿美元,占总金额的23.4%,KPO等市场的离岸外包合同签约金额为24.2亿美元,占总金额的16.4%。2009年总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中24.8亿美元是BPO,占总金额的24.6%,KPO等市场的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为12.2亿美元,占总金额的12.0%。据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98.3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4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和43.1%。
2.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在岸服务外包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将业务发包给境内客户来完成,又称为境内外包。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企业主要瞄准的是国际市场,主攻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出于节约成本、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始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出来――“在岸外包市场”在我国整个服务外包市场的份额与比重逐渐提高。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在岸合同执行金额的比重为18.4%,2009年上升到27.1%,当前我国在岸服务外包行业主要分布于金融、电信、医药等行业。(1)金融服务外包。银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金融服务等业务大幅增长。2009年我国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移动银行支付业务合计55.67亿笔,金额357.45万亿元,同比增长81.04%和24.85%,其中网上银行业务占据主体地位,共计49.83亿笔,351.0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21%和33.16%,分别占电子支付业务量的89.51%和98.21%。(2)电信服务外包。国家在电信服务业开展3G建设及其业务应用,大力推荐TD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加快通讯业的转型步伐,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来自2009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9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680.6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424.3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724.9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电信增加值5012.2亿元,同比增长7.0%。(3)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目前,我国医药服务外包行业开始由“产品驱动型”的阶段向“研发驱动型”阶段加速迈进。我国拥有大批高素质低成本的生物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临床测试病人样本及疾病资料,加之,我国新药临床试验的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我国在开展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的潜力巨大。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11年中国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入总额相对2010年将增长25.5%,达到153.4亿元,而2010年投入总额为122.3亿元。”
3.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现状。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具有增长快、数量多、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等突出特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与2010年全国分别新增服务外包企业4175家和3756家,截至2010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12706家。2010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78.1万人,截至2010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共232.8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65万人,占70.9%。服务外包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截止2009年底,服务外包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规模只有173人,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的大中型企业219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2.5%。企业规模的偏小决定了其在项目管理,人才管理、交付能力、服务水平等多方面都有较大不足,与国际同行之间差距较大,因此目前还没有产生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大公司。
二、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球经济普遍陷入衰退之中,但是中国经济却表现坚挺,2009年全年实现8.7%的GDP增速,2010年全年又实现了10.3%的GDP增速,成为稳定和带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笔者认为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国家宏观经济方针指引下,高耗能、低增加值的传统产业将逐渐丧失优势地位,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将迅速占领市场,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继续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就此提出了如下目标:“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兼具绿色、低碳和吸收就业能力强优势的服务外包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必将会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技术进步和吸收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促使“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型。据IDC的报告称,在中国政府宏观政策和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推动下,中国IT市场2011年的规模将超过109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4.5%。
2.政府政策推动力度加大,服务外包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从2006年我国政府正式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国家战略层面以来,5年多时间内,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府相继出台财政、金融、税收等多项扶持服务外包发展的产业政策。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研究和编制2011~2015年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将从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对我国服务外包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全局设计与规划,将针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新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将集中调配各种力量、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共同推进,使服务外包产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使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3.产业并购整合加快,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将涌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速了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回顾国内一些领先的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历程,都伴随着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并购事件超过60起,其中2009年就有22起并购事件。如:2009年3月,软通动力一举并购了四达荣合科技公司和环亚先锋公司两家企业;2009年4月浙大网新并购了海纳科技;2009年5月北京用友并购了重庆迈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月又并购了北京时空超越科技等5家公司。随着企业之间收购、兼并、重组等行为的频繁发生,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本土的一些服务外包企业必将成长为有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的国际领军企业。
4.内需市场广阔,在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金融危机对离岸服务外包的冲击使政府开始关注国内服务外包市场。2009年9月23日为了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第一条明确提出“把促进政府和企业发包作为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重点。”第二条更是也指出将来要:“积极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扩大内需市场,培育国内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这项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中国外包企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外包服务领域――政府外包市场,而且它标志着自2006年商务部“千百十工程”以来,我国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已经开始从“扶植离岸服务外包”向“鼓励在岸外包业务”的转移。这种政策导向的变化必将对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9[R].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6)
[2]曲玲年.服务外包产业与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前瞻[J].ChinaSourcing.2010(1)
关键词:新经济速度经济规模经济
“速度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提出,它的意思是“因迅速满足客户需求而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全球最大的网络数据传输公司——思科系统公司总裁约翰?坎博斯说,在新经济中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就是说:企业的发展速度将代替企业的规模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因为反映最快的企业总是能够占据最佳位置,从而能够最先获得市场。所以速度将代替规模而成为新经济自然淘汰的方式已成为必然。
一、传统“规模经济”之路将越走越窄
1.“反垄断法”的存在使企业将走向规模经济的误区。
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末,“新古典学振”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命题:社会经济发展可能要长期面临规模效益和竞争效益的两难选择。马歇尔提出:高效大型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必然导致规模扩大,而规模扩大可以带来单位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可以为生产者带来单纯要素追加以外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造就的生产集中又极易造成垄断,垄断又会使经济丧失活力。他认为:规模经济和垄断难以分割,社会要取得规模效益,就得失去竞争效益;要取得竞争效益,就得牺牲规模效益。但是,基于这种两难选择的情况下,西方国家还是更偏向于竞争效益。正如美国联邦司法部长雷诺所指出的“联邦司法部有责任为美国的企业制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消费者选择的权力。我们要的是竞争而不是超大规模的企业”。正因如此,才出现美国历史上利用《谢尔曼法》和《克莱顿法》棒打标准石油公司、分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以及目前的刀砍微软”。因此,如果企业一直沿着“规模经济”的路走下去,不免是个误区。
2.全球市场由于空间距离大,使规模经济”实现难度加大
规模经济的形成是同一类型产品在同一地区通过大规模的经营而产生的,但是,由同一类型产品在不同地区组成统一管理下的企业,是否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这就不一定,因为规模经济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采购的规模经济。固一次大批量采购而引起采购成本的下降。比如价格的数量折扣,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时间节约。但是,如果企业采用垒球化经营,每个子公司分布在全球上相距遥远的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如果由母公司实行全球统一采购,再把其分配到各地的子公司,这将会造成极大的运输成本,尤其是原材料体积大而重的产品,这种运输成本反过来把上述的成本节约进行了抵消这也是跨国公司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实行本地经营、地方采购为主的原因(2)生产的规模经济就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个产品上的厂房设备、经营管理等固定成本就会减少而现在大多数跨国公司生产都采用本地化政策,实行分地生产,生产的规模经济很难取得(3)储藏的规模经济即由于投入品采购后,产品出售前的集中存放固存放数量的增加而使单位储藏成本减少,这种规模经济也会固异地生产而使其无法实现以上面的情况看,对于一个面向全球实行跨国化经营的企业来说,因为全球市场空间距离相距遥远和本地化经营的要求,使规模经济之路很难走得通。
3.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和产品寿命周期的日益缩短.使“规模经济”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基础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比较明显的消费趋向就是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教育、宗教、审美习惯、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使标准化这个规模经济的基础不复存在。同时,从企业角度看,产品的寿命周期日益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使企业只有采取小批量、快生产的方式才能生存。在日本电子行业,每隔30分钟就有一个新产品出现,在瑞士的钟表行业,每隔2O天就有一个新产品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产品寿命周期变短的趋势还会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怎么能通过大规模生产经营来实现规模经济呢?
4.规模经济”实现的时滞使规模效益受到稀释
企业的生产规模是由其市场规模决定的,没有市场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必须造成产品过剩。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往往不象生产规模扩大那样,这个月我引进生产线买进原材料.下个月就有可能上规模市场规模的扩大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至少要以年计算一般来说,一项新产品的市场寿命会经过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新产品介绍期企业往往高收入和性格较为开放的消费者作为目标市场,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企业在此阶段可采用高价策略以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市场规模可能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竞争者也日益增多,产品的价格也就会不断下降,利润空间也不断受到“蒸发”。虽然企业的生产规模因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扩大,但留给企业的利润空间已被“压扁”。这样“规模经济”所实现的规模效益就受到时间的稀释如果企业想重新获得超额利润的话,只有采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垄断地位采用垄断高价。这样.企业叉步入了“规模经济”的误区,受到政府“反垄断法”的打压。
二、“速度经济”的路将越走越光明
1.时间在现代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速度经济”发展价值的根本所在。
时间的有限性正是这个世界为什么存在“价值”概念的根源。价值的本质是时间的有限性,按照经济学的说法,是作为一种最根本资源的时间的稀缺性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把时间作为价值的度量。如果想办法替顾客节省时问,“速度”便成为一个竞争力工具。换而言之,顾客会对重视他们时问的企业心生感激,并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价格。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副总裁伊斯凡是所谓“时间本位策略”的支持者。他说:“总有一天速度必将超过成本或品质,成为涵盖全体的首要经营目标。
2.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使“速度经济”成为企业赚取“超额利润的主要手段。
规模经济是通过经营成本的节省而获得的。对于消费需求变化快、时尚化和个性化特征的产品,则是创新的速度创造价值。因此,时间和适时在其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进入速度稍慢,就有可能面对一个步入衰退期的不断萎缩的低利润市场。正如《兵经百篇?速》中所讲:视而不见,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行发。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尔行之,速哉”。这说明时间、速度的重要意义。比如我国目前竞争激烈的彩电行业,洋彩电虽然市场份额不占优势,但它的新品迭出,即它们已进入一个“速度利润时代”。别人没有的它们有,“舍我其谁”,赚取的是超额垄断利润。一年前,索尼,东芝的纯平电视登陆中国,当时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几个月后等我国彩电企业跟进时,已吃饱喝足的洋电视迅速放水,价格打到5000—6000元,国内彩电企业的获利空问被压扁。等国内企业再一窝蜂进入争抢这桶清汤寡水时,洋彩电已整体战略性撤出,转而推出背投、等离子彩电和壁挂式高清晰度彩电,攀上新的市场制高点。洋彩电的制胜之道说明,以规模降低成本获得的利润是有限的,但通过自主创新以速度获得的垄断利润是巨大的彩电行业的前景应是看好的,但行业前景不等于每个企业的前景,企业制胜之道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先机。未来的商战是速度利润战胜规模利润的时代,速度利润的获得主要靠企业快速的自主创新能力。
3.网络和科技的发展使“速度经济”如虎添翼。
什么是动漫品牌授权?授权商(动漫企业)或商将自己所拥有或的动漫品牌,一般以合同的形式许可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通常是从事经营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的厂家或商家。同时,授权商应给予被授权者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与协助。
动漫品牌授权在全球品牌授权业中分量早已举足轻重。全球每年的授权销售额约为2000亿美元。全球授权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2008年授权销售额是1100亿美元,其中卡通形象和娱乐产业的授权占其授权产品销售额的44%,约484亿美元。
成功的动漫品牌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培育。迪士尼“米老鼠”有80多年的历史,哆啦A梦有60年的历史,HELLO KITTY有将近40年的历史。我国的动漫品牌形象相对国外成功的动漫品牌形象尚欠火候。因此,我国动漫品牌授权市场基本上由美国和日本等国外知名动漫企业所主导。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最大的授权商迪士尼在我国的品牌授权涵盖服饰、玩具、文具、食品、电子消费、家居用品等六大类十几个行业类别,主要授权厂商达200多家。
在我国,动漫品牌授权业起步不久,但发展势不可挡,前景看好。动漫产业70%~80%的收益来自于动漫衍生产品。整个动漫品牌授权链是品牌建立――品牌授权――衍生产品的产生。同时,我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授权产品市场,2005年授权产品总市值11亿美元,年均增长17%,并成为亚洲第二大授权市场。2007年,国内授权商品零售额14.5亿美元。2010年国内授权业务市场规模达20亿美元。我国巨大的消费品市场里单动漫衍生产品年产值估算过千亿元。可见动漫品牌授权的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目前,国内动漫品牌授权最大的瓶颈是授权模式混乱。许多动漫企业行业操作不规范,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无法形成明确的投资回报,让国内厂家或商家对国产动漫品牌持观望态度,不敢尝试。
但值得欣喜的是,国内有些优秀的动漫形象已稍显露锋芒,如喜羊羊和“派乐奇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