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管理背景

供应链管理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管理背景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供应链 管理 企业 应收账款融资 采纳

供应链是指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供应链条稳固及畅顺的目的,通过金融资金与实业经济协作的形式,实现企业与商品供应链之间的持续发展。利用外资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政策。在本公司进行的太阳能逆变器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中,通过与外资银行开展应收账款的形式进行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出口,但其存在一定的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分析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的交易结构,通过管理供应链中企业的物流、信息流等方式控制每一笔具体业务授信所面临的风险,已为企业提供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广泛复杂,其包括企业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网络,也包括下游商及分销商,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新业务。它能够将核心企业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相结合,实现针对性的融资、结算、账款管理、风险参与等组合服务,为企业赢得资金流动,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企业的命运受企业资金流的影响巨大。若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时间不统一会引起企业资金缺口的产生。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资金缺口会出现在销售、经营、采购等阶段。在采购阶段,资金缺口由供应商产品的价格波动以及供应商对下游企业的付款要求造成;在运营阶段,库存的滞留会积压大量资金,造成企业资金的断流,从而产生资金缺口;在销售阶段,受买方具有议价能力以及买方强势的影响而产生资金缺口。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全过程相对应可分为主要的三个阶段:第一个为采购阶段的预付款融资。第二个为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第三个则为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为获取经营资本,与签订真实的交易合同,以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卖方提供的,以合同中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就是应收账款融资。这种融资模式的类型非常多,常见的有应收账款保理类、应收账款质押等。在这种融资模式下,还款来源是应收账款回收产生的现金流,根据借款人的信用度,银行对担保性资产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整个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在其中起到反担保作用,当小企业出现违背融资条款时,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将承担弥补金融机构损失的责任,这就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二、供应链管理背景下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采纳的风险分析

目前,国内不少银行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的管理服务,但大部分国内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意识,认为供应链潜在风险太大,且企业信息技术相对滞后,企业管理者积极性并不高。一国政府若想在不同时期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根据形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而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融资活动,必将受到国家外贸政策、金融变化的影响。

(一)信用风险

应收账款融资采纳模式有效转移和分散了风险,使得银行无须被动承担较大风险。从信用角度来说,应收账款融资的信用风险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多方参与、共同承担风险。应收账款融资采纳模式中,债务企业在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当融资企业出现问题时,债务企业能弥补银行的部分损失。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核心企业承担着隐性担保的责任,能显著降低融资企业违约的风险。第二,良好的合同管理限定风险。在应收账款融资中,融资企业要与下游企业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融资企业与银行签订质押合同,债务企业与银行签订付款承诺书,融资企业与银行签订融资合同……通过这些合同的约束,有效限定信用风险的承担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第三,限定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施行条件,比如说限定融资企业、债务企业的准入条件,降低融资风险。

(二)操作风险

应收账款融资采纳模式最大的风险是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买卖双方的账务不一致。当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许多漏洞时,二定期的财务考核工作量巨大,买卖双方的对账就可能出现不一致现象。对银行来说,买卖双方账务的不一致将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因此,必须在融资前后进行详细的账务核对,制定严谨的账务核对制度,防范风险。第二,间接付款风险。虽然说在应收账款债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银行会将新的付款路径通知付款人,但当企业面临成千上万个供应商时,此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够细致,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付款错误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只有对付款路径进行事前回款验证,才能有效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第三,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若没有非常全面、严谨、细致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可能出现付款人不及时付款,但银行却未能及时发觉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付款人将资金付到约定账户后,在网银管理等漏洞的影响下,款项又被借款人挪用等现象,这些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其他风险源

除了上述风险点外,应收账款融资采纳模式的风险还存在于应收账款的真实性、转让手续、通知程序等。在应收账款业务中,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或是否是基于真实贸易活动而产生的,是应收账款融资采纳中的重点。在办理应收账款转让业务时,必须仔细审核应收账款是否有相应的法律约定等,确认转让事实,以免出现后期扯皮现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收账款的通知必须是应收账款转让生效的必要条件,银行和卖方都必须通知买方关于应收账款的转让事实,取得买方的书面确认,在买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应收账款的转让以及融资。总而言之,要掌握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基本流程以及风险点,合理进行风险控制。

三、结束语

供应链有三种基本融资模式,应付账款融资便是其中一种。应收账款融资的主要任务是为处于下游的制造商提高信用保障从而获得银行融资,以解决企业资金的缺口问题。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能够为下游的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并能够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资金难题,为银行及客户赢得收入,为供应商解决原材料的库存堆积问题等。正确应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实现各方的双赢,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无锡上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郑斌.基于供应链管理下有色金属流通企业铝锭采购风险研究[D]. 2006.

[2] 彭微.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防范中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 2012(2).

[3] 王苗雯.供应链金融中企业组合信用风险度量问题研究[D]. 2012.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物流行业随之诞生并实现了迅速发展。而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足,就需要积极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针对物流管理现有单一纵向供应链格局实现转变,立足于供应链一体化这一发展背景下,通过物流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来降低成本投入并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而以稳定的供应链格局的搭建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应链一体化的作用以及对物流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1.作用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实现商品及时、高效且安全的运转是保证自身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而从物流企业的发展经验看,要想具备这一发展基础,则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供应链一体化理念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物流企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当前行业发展的实际趋势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实现自身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以实现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需求的准确定位,进而优化战略目标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同时,还需要强化对行业间的联系,积极的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验,并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以促使自身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2.影响

第一,实现供应链一体化成为当前物流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当前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的现状,要想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就需要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实现对货物、资金、人才以及技术等全面管理,并通过合作来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进而才能够以科学经营决策的制定来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第二,为促进物流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实现自身的高效运转,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来实现经营战略的科学调整,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就需要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供应链一体化格局的构建来强化自身的竞争力并适应外部竞争发展环境,进而确保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

三、基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

1.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强化合作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工作而言,要想实现全新管理模式的搭建来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就需要立足于当前行业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明确行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而实现对物流运行情况的优化调整。在此过程中,需要将产品整个生产销售环节进行有效的衔接与贯穿,以在最大程度减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通过高质量管理来获得价格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要加强行业间的合作,以科学化分工的实现来确保整个商品流通环节的高效落实,进而通过稳定的合作关系来促进物流企业的稳健发展。

2.实现第三方物流的构建

在物流企业搭建基于供应链一体化下相应经营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第三方物流的构建,通过与相应服务商的合作,为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与经济利润奠定基础。通过第三方物流的融入,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能够及时且准确的把握物流市场发展的动向,并以这一外包形式来节约自身人力与物力成本的投入,同时这也为物流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的优化调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此外,第三方物流的融入也能够为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提供保证,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为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提供了保障。

3.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实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能够为促使物流企业更好的实现沟通与合作提供了保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能够打破当前物流企业信息孤岛的现状,强化信息的流通与共享,为企业实现对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有效管理与控制,确保实现各环节的高效运行并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物流运输这一关键环节而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以GPS、射频扫码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运输状态的动态监管,确保运输的安全性并实现对运输成本的有效控制。此外,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物流企业能够实现对同行业间的有效交流,进而更加全面的获取行业市场发展信息,为企业赢得合作机会、实现经营战略的科学定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总结

综上,基于供应链一体化这一背景下,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物流管理理念的更新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之需,进而才能够把握住行业市场发展需求与动向,通过强化合作、构建第三方物流并实现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进而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以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斌.基于供应链一体化时代下的物流管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136.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 供应链管理 优化 技术改革

供应链管理的完备性,是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重要保障,强调依托物流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推动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与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分显著,一方面,物流信息技术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为企业更好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的获取途径;另一方面,物流信息技术促使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改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构建良好的顾客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立足于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整合供应链管理改革需求,以EDI技术为例,阐述了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物流信息技术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基础

信息技术的创造力,为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首先,依托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改变供应链上的企业组织结构,在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有助于企业实现全自动化的事物处理能力;其次,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革命性改变,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的“合三为一”,不仅实现了企业运作模式的重新构建,而且形成了以“流程”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其次,企业营销模式的优化与调整,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显著效果。依托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双向信息交流模式,供应链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双向性,为企业更好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的获取途径。

(二)物流信息技术促使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管理模式的改革

首先,信息共享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供应量上的各个环节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从制造生产商,到销售商、再到消费者,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强化了信息沟通的流畅性;其次,物流信息技术优化了供应链库存管理,通过建立零售商订货、库存系统,与零售商形成更加紧密相连的关系;再次,在企业间价值链的构建中,物流信息技术的作用也十分显著。通过业务外包,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更好地发展核心能力。供应链上的生产上、零售商和物流服务商,形成了良性活动的价值链;最后,以市场、客户为主体的生产营销模式,更加强调新型顾客关系的建立。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让顾客关系建立在双向的信息交流之中,为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构建良好的顾客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一)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引入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EDI技术的引入,契合了电商发展的现实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价值。EDI电子数据交换作为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的重要工具,能够为供应链节点上的各方形成集成化的供应链。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之下,构建以“Internet/Intranet”为工具的信息组织,强化了供应链企业在信息共享、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构建。如图2-1所示,是物流EDI的框架结构图。从中可以知道,在EDI技术的支撑之下,实现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共享,也进一步优化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

(二)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ED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体现了EDI技术作为集成工具,能够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对信息交互优化的技术作用,扮演有效技术手段的角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EDI 技术为集团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一方面,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中,EDI能够形成各节点企业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进而有助于供应链节点信息的快速传输与获取,对于优化服务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运作模式的改善、客户关系的建立、减低订货周期等,都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与改革,是新时期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内在需求,强调依托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当前,在物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依托物流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助力供应链管理改革,都是推进企业战略性发展,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潘旭华,石艳红.信息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3,(03).

[2]董超,张杰.物流信息技术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10).

[3]廖燕.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集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04).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第4篇

供应链源自企业“扩大的生产”这一概念,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内涵与外延的引申。实践中,人们将企业进行采购、加工、销售这一过程视为相互衔接的链条,并把这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与过程称作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具有系统性、战略性、竞争性、合作性的特点,能够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创新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强化战略合作,因此该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青睐。

2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与企业盈利之间存在重要关联。传统的采购管理正是建立在谈价基础上的,其立足于企业的采购需求,注重对供应商与资源市场的管理,以期实现以最优价格获得最好物资的采购目标。在供应链背景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模式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基于供应链理论进行采购管理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更具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企业的采购目的转变为订单采购,与传统的为补充库存而采购的目的不同,供应链管理背景下,采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订单并围绕订单展开的。“这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其次,传统的采购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开始交换信息、沟通联动,构建了一种友好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供需模式。这些优势特征促使现代企业转变思路,尝试建立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采购管理新策略。

3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策略的创新途径

3.1从物料采购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在制定物料采购策略时,应充分衡量物料的重要性,准确评估物料供应市场的具体情况,并与诚实守信、质优价美的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以期节省开支,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现代企业还应通过物料分类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物料的特点,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实现物料库存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优化物料采购管理策略。

3.2从采购方式管理角度

首先,实行准时制采购模式,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从采购这一事后控制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式的事中控制,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也是企业实行精细化、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其次,以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采购管理的“指挥棒”,严格挑选并审核现代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在合作条款、采购流程、应急措施、物料质量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以此创新采购方式,简化采购流程,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成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信息部门,强化企业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革新现有采购方式,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统筹现代企业与供应商、批发商、经销商乃至物流单位、消费者之间的多方关系,将关键数据及时有效地反馈给企业的信息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以此降低物料库存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绩效管理。

3.3从供应商管理角度

在供应链理论背景下,选择恰当合适的供应商已成为现代企业采购管理的关键所在。为提高竞争力,现代企业往往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对物料等必需的生产资源则通过供应链,从供应商手中购买。传统的企业在物料采购方面更倾向于选择多个供应商,以应对物料供应不足等突发事件。而供应链下的现代企业采购管理倾向于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精简采购流程,完善运输管理,通过批量采购以期获取优惠的供货价格,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此,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谨慎选择供应商,对其注重应从物料质量、价格、服务水平及供应商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选择其中的少数优质供货商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供应链的优势。具体而言,现代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从供应链采购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供应商管理。例如,打造企业与供应商共享的物料信息系统,搭建双方能够顺利沟通协作的平台;关注供应商的未来发展,适当时候可以为其提供包括技术、资金以及管理在内的关键性的帮助;树立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形成具有一体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共同愿景激励供应商、企业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从而实现与供应商共享成功的最终目标。

3.4从采购人员管理角度

采购员是现代企业采购管理中的实际操作者,再好的采购管理模式如果缺乏采购员的有效配合也只能变成摆设。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规范采购员的管理,强化其采购技能,确保其能圆满完成采购任务。具体来讲,首先,现代企业应结合采购员的素质要求,选择优秀采购员;其次,企业应对采购员进行定时定期的业务培训。培训是企业员工能够紧跟时展、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工作,对采购员的培训应主要围绕采购岗位需求、沟通技巧、业务知识、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再次,企业应完善对采购员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构建合理的采购员绩效考核体系来激发其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提高其薪资报酬与福利待遇,注重对其的思想引导与精神激励。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采购员的约束机制建设,使其明确采购员采购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建立规范的采购管理规定,杜绝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

3.5充分利用电商便利,构建现代企业的网上采购平台

供应链管理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应用链

电子商务通过建立起一个信息交易的平台,并且能够在企业之间传输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拉动客户消费,来保证物流的有效通畅,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来解决信息滞后和失真的问题。产业链管理通过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方式,来按照准确的时间将正确数量生产的产品配送到正确的地方,以满足利用最小成本实现供应链各层需要的情况。为了在众多的供应链中胜出,企业需要加入到电子商务平台中,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电子商务化供应链。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劳动效率分工和资源最优化配置所实现的管理思维和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的矛盾,并且能够通过内部的配置来实现互惠互利,让上下游的产业能够形成一个战略合作,通过对内部流程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整合来实现整体协作,这也是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新的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领域的推广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并且成为了很多企业发展的战略部分,并且以此展开了关于业务和流程的匹配调整,更好地让成员之间进行整体写作,并且在企业内部促进了供应链和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并且提高资源利用程度,让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管理优势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高客户服务水平和系统成本间实现的谋求平衡,目的是通过优化相关过程的速度,提高准确性,让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能够实现最大化,并且能够有组织、有效率地提高生产效益。供应链的管理是将供应链、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有组织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基于供应链网络上的各组织和部门都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并通过这个战略目标来实现系统管理的思想。

二、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模式是突破传统的计划、生产和分销等模式,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节点看作是一个整体,通过有效的协调对供应链中的信息、物流和自己进行有机集成,以不断适应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生产和管理。首先,电子商务为供应链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通过内部协调合作关系来实现信息共享,建设不必要的波动,并且能够保证各个阶段的决策基础实现等量一致。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一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使业务实现有效集成,同时还改变了传统的影响范围,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上游供应网。其次,电子商务还促进了供应链模式从推式转变为拉式,消费者可以对所需商品提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要求,按照组成成的虚拟联合体来依据消费者的要求,共同设计产品,并进行组织生产,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电子商务还消除了供应链上的不必要环节,生产商可以通过分销商或零售商来直接进行交易,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并且节约了运输和销售的费用,同时还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库存和营业费用。电子商务还对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内部网络,使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形成了一个整体,各种电子技术的交换技术也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目前已经受到了我国企业的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覆盖领域也越来越大,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电子商务供应链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的。首先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来讲缺乏严格的审视和关注,也没有确定为企业战略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地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巩固,难以长时间维持资源的投入,并且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相关领域的支持改造系统也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从横向对比来看还是远低于国外同期水平的。电子商务对于企业其他基本流程的整合力度也不够,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法及有效手段,导致企业内部核心的共享程度低,成本高。同时,企业电子商务对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不够,企业明显缺乏对市场变化需求的敏捷程度和反应应对能力,并且根据不同成员的的调查状况,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链管理对于企业业务流程价值创造能力不强,难以真正发挥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作用,价值创造和增值能力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四、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就新时期我国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首先,企业需要从长远角度进行出发,关注企业电子商务供应管理平台,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依据企业的业务流程来重新定义企业的职能和权责关系,在匹配度支持的基础上来实现整体运作的协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客观上要求将其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能够从体制上保证将其作为长效发展的推动力,避免短期利益而出现有损实际实施的行为。其次,企业应当从内部对基本供应链流程进行改造和整合,并且通过核心的机制和运转来促进供应链的整体实施和运用,让企业的主要职能和活动能让能够不断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并且不断打破传统职能领域,促进信息化背景下的相互链接关系。同时企业要在内部供应链整合的基础上对八个核心供应流程进行细分,以不断实现对市场需求的低成本反应,不断赢得现代市场竞争的优势,并且对市场作出准确快速的反应,与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无缝融合。五、总结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对电子商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供应链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对供应链进行管理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重点,企业应当以高度的战略发展角度去关注这个问题,寻求电子商务和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整合的最好途径。企业需要对供应链主体间加强产品需求和供应链业务的覆盖范围,帮助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作者:井晖 李格格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辛钢,陈义辉.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1,(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