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 课改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若想将这一理念更好的贯穿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过平日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有必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一、 学生的数感差异决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每个人的数感发展程度及数学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小学最基本的计算速度与准确性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决定了教师上课的教学进度。在教授有理数加减法时,计算基础好的学生往往用一半的课堂时间就能完成基本的新授知识,剩余的课堂时间可以进行拓展训练,而对于计算基础不理想的学生而言,本课的重点应在于归纳法则之后,反复的对基本计算进行训练。如果在同一课堂上出现这样前者与后者的学生各一半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产生尴尬,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考虑后者,进行基础的巩固训练,而长此以往,尖子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消失,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一定的挑战性,反复的机械训练,对成绩的提高不会有更多的帮助。尽管平日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在基础过关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拓展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任务。如果能够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二、 学生的思维差异决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每个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是有所不同的,数学对于人的发展作用历来以“促进人的逻辑思维,理性精神”为首,或许在几何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个体差异会体现的更加明显。课堂教学中,对于同一道几何证明题,部分学生会很快从图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有些学生也许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还是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往往会考虑到这一点,为后者设计一些引导问题,在进行《三角形》习题课教学设计时,对于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会这样设计习题的呈现过程:如图, ∠ACD是ABC的外角,BE平分∠ABC,CE平分∠ACD,且BE、CE交于点E .1)试猜想 ∠E与∠A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2)若 “CE平分∠ACD ”的条件改为 “CE平分∠ACB ”, ∠E与∠A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3)若BE与CE 分别是三角形的两外角平分线, 直接写出∠E与∠A的数量关系。若考虑学生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教师进行此题呈现过程会进行这样的铺垫:如图, ∠ACD是ABC的外角,BE平分∠ABC,CE平分∠ACD,且BE、CE交于点E .1)∠A=70度,求∠E的度数;若∠A=80度,求∠E的度数, 2)由问题(1),猜想∠E与∠A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同样的一道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起点不同,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成功感,基础好的学生有成就感,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优点。

三、 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有明显帮助

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任教的两个平行班级里,进行过这样的比较,一个班级以以中等或中下等学生为主要教学设计对象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实施分层教学,当然,在实施所有分层设计的同时首要的是学生的分层,依据班级学生的多次课堂教学评价,月质量评价及期中,期末质量评价,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学思维好的同学,另一部分是数学学习还存在一定困难的同学。

其次教学目标需要分层设计,每一节数学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等方面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的,而对于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思维程度不同的学生理解程度及应用程度是不一样的。

最后分层教学采取这样的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分层设计;比如在教授不等式概念时,对于引入问题的两种设计:①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②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两个没有平衡的天平,天平一里两个托盘所放砝码数量不等,左盘里有3a个砝码,右盘里有2a个砝码,你会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两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出不等式概念,在实施过程中,方法一设计的分析列式需要有快的数学思维,如果在新课引入时,用过多的时间来分析如何列式,就会顾此失彼,淡化重点,问题引入目的只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知道学习本部分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概括出不等式的概念。对于方法二达到了让学生了解学习本部分知识的必要性,又不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制造一定难度,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二)例题分析方法分层设计;教师通过例题来为学生示范讲解习题的解决方法,及解题格式。对于强调解题格式的例题没有必要分层训练,但是对于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例题,需要教师进行不同的设计方法,在教授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新授课时,对于教材里的探究二:据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2.现要把一块长200m、宽100m的长方形土地,分为两块小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本题的分析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数学思维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去分析,另一部分同学可以做一些铺垫:例1:将”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2”.改为”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10kg/m2,20kg/m2” 将”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改为”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相等” 例2:只改变一个条件将”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改为”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相等” ,完成两个例题在进行探究二.(三)习题配备分层设计;习题设计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习题形式如前面学生的思维差异决定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中提到,学生可自己进行选题,然后以小组形式分析。(四)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以教材为主要参考对象,注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选做题以拓展训练为目的教师可自行设计选题。

这样的分层教学实践,短时间内成绩差异不会很大,但是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在期末考试中两个班级的及格率差异不大,平均分和优秀率有了很大的差异,所以分层教学长期坚持下去,对于中考的数学成绩必然会有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必能适应新课改理念,达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效课堂;初中数学;三类学生

初中数学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从初一就开始分化,一些学生的数学学习越来越困难,以至于兴趣减退甚至厌学.然而现在我们都在追求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课堂质量,我觉得我们可以大胆尝试分层教学,为此,本文结合自己和同事们这几年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上的探索,提出分层教学理念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当前,我们各校都在致力于探索高效课堂建设途径,各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实践,有的已经奏效.但是初中数学课面临着这样一个窘境: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能力差距较大,学生之间学习数学的能力差距也较大.而且,从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F,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走低,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在初中孩子年龄偏小,智力发展与数学课标要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有就是没有注意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对学数学兴趣很低,甚至因为屡考屡败失去兴趣.尽管有教师实施个别辅导、开小灶,但是效果还是不甚理想.基于此种情况,结合这几年实施高效课堂的经验总结,我们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

二、分层教学的含义

百度给出的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分层的学习对象,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这一点,教师方能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不至于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因此,我们要真正践行这一教学思想,就必须分层教学.而且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吃饱吃好,也能使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从而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因为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首先摸清学情,弄清学习数学的三类学生.也就是要知道学生的接受水平差异,这点也不难,现在我们都实行餐桌式小组学习,班主任已经将学生按照A(优秀)、B(中等)、C(学困)每组6~8人分组,教师一定要弄清学生的层次,这是分层教学的前提.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笔者认为一要课堂观察.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反应较快、发言积极、主动表现的多数是A类;相反可能是B类,如果完全不在状态,很可能就是C类.二要通过测验卷.开学初或者定期组织小测验,结合试卷答题情况就可发现端倪.三要与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多交流,一般学习好的学生,各科学习都较好.四要与家长联系.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比较熟悉.当然,三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是会转化的.作为数学教师也要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和掌握三类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转变.

其次,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上课提问时,注意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不同类学生,如容易简单题目让C类学生回答,如果回答正确,及时鼓励,激发他们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分层布置作业,分别标注出三类学生该做的题,不一刀切,让三类学生自主选择各自题目.如果发现C类做对了B类的题,或者B类做对了A类的题,要及时大力表扬,借机激发学生兴趣.

再次,注意作业和评价的层次性.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教师要心里明确三类学生的作业要求,哪些题目是哪类学生做的.如果学生超级完成题目,大家要表扬赞赏,以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积极性.阶段性检测评价中,根据试卷难易程度,对三类学生分别提出要求,特别是C类学生,只要有进步就要及时表彰奖励,保护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分层教学的误区

在分层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名存实亡、自欺欺人的做法.明明在教学目标设计和课堂提问上,没有根据三类学生和问题梯度提问,还抱怨学生不认真学习,不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在作业布置上,统一布置,只要没做完,不管什么理由,一大通批评,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给骂没了.其次,不要在公开场合严格区分三类学生,教师只要在心里清楚知道三类学生,提问和作业要求及质量评价中按照三类学生不同标准评价就行了,切忌动不动“你这个差生来回答”,或者“这个问题学习好的学生来作答”,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眼里学生也有等级差别.

五、分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新课程;方法探索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分层教学。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已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然而,对于农村初中学校,以中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一、农村初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因此,开展分层教学很有必要。

另外,农村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还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等),所以农村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能力有明显差异。既然存在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让所有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发展。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二)实施分层教学环节。

1.研究学情,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基础、智力等因素的不同,因此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层次的学生学习应该是在一个层次上的,这样层次高的学生也能带动层次低的学生的学习。应考虑到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及时加以肯定并调整其所在的层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得放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然后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帮扶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显然,这种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对于那些进步较大、积极向上的同学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迈进。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分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

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教师在对数学教材充分掌握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次备课,对学生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数学知识。

随堂小测验是检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测验中,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可以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而20分的选做题则是金牌层和银牌层的学生完成,对于金牌层的学生专设附加题一道10分,对于各个层次若在完成本层次的基础上也完成了部分高一层次题,则该部分得分加倍。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

一般分层评估测试卷都由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组成。具体又分两种:一种是第一部分必做题(基本题)占60%,由A、B、C各类学生都做。另一种是第一部分必做题(基础题)满分80分,全体学生都做,第二部分由同一知识点选编难度不同的题,组成题组题和一些综合性或灵活性较强的试题组成。安排顺序仍由易到难。各类学生可根据各自的能力水平,从中任选。分值以难易度不同而不同,满分为60分。

8.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估测试分层也是分层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一纸评语,平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C层次的学生,评价应该是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已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A、B层次的学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识自已存在的不足。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成效

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指在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它是“因材施教”这一重要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符合新课改理念。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层教学的实施,恰好为教师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如何调动学生的

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引入某节课,如何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研究的,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将学生数学能力素养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统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避免了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后无所事事。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信息素养都得到提升。

(四)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

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总之,在农村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使这一教学法更加完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学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 数学新课改 应用

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要点及体系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在学生知识发展、解题技能、数学思想等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数学问题有效解答的客体――学生,能力发展、生活环境、智力水平等有所不同,表现出个体差异特性。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如果教师注意分层教育,而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或重视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学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此结合实例谈一谈分层教学法在新课标下的应用。

一、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将分层教学法的理论运用于分层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学习目标、个体分析、作业、辅导、评价五方面来展开。

1、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2、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

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尽力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背景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层,并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

3、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4、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我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我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它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我对学生的分层辅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扎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分层辅导如果做的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忽视。

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严重的制约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生疏了课堂拉长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其实十分在意老师的评价。有人说,教师认为学生是魔鬼,学生就会变成魔鬼;教师认为学生是天使,学生就会变成天使。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帮助,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的一纸评语,平时教学中或课后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一个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学困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只要他确实尽力了,我觉得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作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三、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反思:

初中数学课分层教学范文第5篇

一、新课程下“分层次教学”的原因

新课程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特别表现在学生学习数学方面,尤其突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差异,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强调了教师的“教”适应了学生的学,发挥了学生的最大潜能.

二、新课程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免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融洽,因此实施分层次教学,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才能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为原则,为学生组建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平台,分配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和学习潜能等各方面,建立基本同等的数学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知识、技能,灵活运用等目标这几个等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分为三个等次(当然对学生不能讲他们分三个等次):下等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上等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中等是成绩居于中游的学生,既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练习,积极向上等学生请教;上等是拔尖的优等生,既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中等、下等的难点,与下等学生结成学生伙伴.这就为今后实施教学和展开,准备了条件,以便于今后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查找弱点,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对于全面提升全体同学业的素质大有益处.

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次方案的设计,讲明白分层次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教育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公布分组结果.使学生分到合适的组中.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使学生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教学内容安排要分层次设计.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当然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下进行的,设计多种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独立学习,学生间互动,部分师生互动及师生大联动等层次,而这每一个层次都要在有精心教学设计,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引导者、主导者来调动整个课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⑴课堂学习的任务主要在小组内学习完成.每一小组都有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开展学习,先是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和探索,对于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之间在疑难点上开始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对某一组或几个组作必要的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个小组完成大部分学习内容.

⑵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当小组内的交流问题比较困惑时,小组内的同学不能很好解决,这时可以由小组长或组长委派一名同学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活动,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样的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间交流的方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竞争好学的品质.

⑶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师点拨、归纳.在整个课堂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但当各小组都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或对问题都有疑问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引导,特别是最后对于当堂所学的数学知识作必要的小结与归纳时,教师要在学生小结与归纳的基础上,作必要的强调,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使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3.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学生的小组学习要分层次进行.

学生在小组内学习,分层次包括既分工又协作,既有互相帮助又有相互带动.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为了使课堂学习成为真正的优质高效,小组内学生要在教师主导下,在组长带领下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这里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究为例来说明.首先接到任务后,先有每人思考寻求导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方法,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长归纳汇总,之后确定发言人,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探究,对导出的平行四边形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得出结论和方法.

4.教师对学生的小结与归纳也要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进入最后小结与归纳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互助探究的方式完成了学习任务,最后整个班级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组内整理小结与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由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形成知识网络,此时教师对小结与归纳也应有不同小组,不同基础,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一块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最后由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点评,肯定和表扬突出的学生,对表现普通的学生或小组要指出学习的努力方向.

三、新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