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期的教育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人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智力素质如何,能达到多高水平,主要取决于幼儿期。所以,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幼儿期抓起,从幼儿教育入手。幼儿阶段素质教育跟不上,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人们提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小学,因为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它的对立面是应试教育。幼儿教育谈不到考试、升学,所以很多人不重视幼儿素质教育,致使素质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基础。从幼儿发展的特点来看,人的很多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幼儿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作用,也是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如在一项对超常儿童55人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超常儿童在素质上固然有一定优异之处,但主要是由于较好的早期教育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促使他们智力发展较好,并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没有教育和环境这个条件,超常是难以出现的。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超常儿童不只是天生的。遗传素质的优异只为超常儿童发展提供可能性,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和教育,即使遗传素质好,也不可能成长为超常儿童。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中等以上的智力,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如果注意充分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的个性特征,就有可能把他们培养成超常儿童。超常儿童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如果教育不当或缺乏进一步的开发与培养,早期发展超常的儿童也会丧失其优势,成为平平庸庸的人。古代的"伤仲永"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适合的教育对超常儿童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都是极端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就学校而言,我国教育处于世界前列,获得连续多年的中学生奥林匹克大奖就是见证。而我们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发明、创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家不是知识教育第一,而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第一。我们相反,知识教育第一。知识再多,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能力,它只是知识而已,不会再生。不会再生的知识是毫无意义的知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不能传授的,这是一种个性素质。这种素质当然要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丰富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但决不是知识越多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就越强,只要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与知识的多少不成比例。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智力是它的支撑点。
关键词:早教专业;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在中国,早期教育是一个迅速崛起的行业。脑科学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儿童的早期经验对其一生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早期教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国民人口素质的提高,早期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看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从幼儿期逐步培养孩子们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与观念,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成为家长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事业的空前发展,英语教学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予以两种语言的刺激,能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因此,幼儿期的英语训练对孩子是大有益处的。那么,做好幼儿期的英语语言初步教育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详细探讨了促进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便为早教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从事幼儿英语口语教育。
一、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外语学习对幼儿语言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英语学习,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早期英语培训是十分有利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孩子从小培养语感,并尽可能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并保持兴趣。幼儿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取决于幼师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幼师学生即是未来幼儿的老师。因此在大学的教学中对于幼师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至关重要,在具体章节的选择与排列上应与幼教专业紧密的联系,内容上要结合幼儿英语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建立适合幼师生的英语教学相关理论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师英语口语教学。
二、幼儿教师英语口语的教学改革方向
1.教育内容的改革
从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入手,结合科学、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的分类,把幼儿英语口语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根据早期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们在了解职业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符合学生的未来职业导向和职业要求。
2.改变教学方法
幼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无论哪门课程都应该关注这一终极目标,英语也不例外。教师应通过相关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为其日后能胜任幼儿园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3.改变评价的重点
对于幼师英语口语的评价,不仅仅是从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更应该从平时表现和学生个人的基础来进行形成性考核,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思想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正确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适当增加幼儿园实用性较强的内容,把评价与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放在评价的整体过程中,让英语的评价真正为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出贡献。
三、幼儿教师英语口语教学实施
1、布置课前、课后任务
在幼师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布置课前、课后任务,让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准备,然后有选择地挑选几位学生上台用英语表演,营造英语的视觉化、触觉化和听觉化,课前与课后的英语表演有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等。
2.英语课堂游戏教学
游戏作为一种学习形式,远远早于课堂教学制度。事实上,在许多文盲众多的国家里,儿童掌握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游戏获得的。游戏是儿童所喜爱的活动之一,也是生理发育的需要,交际的需要,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需要以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此,在幼师英语口语课堂中采用游戏式教学,可让学生们了解游戏的多种形式,掌握游戏教学的方法,为之后的幼儿英语教学打下基础。此外,教学游戏能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能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外语教学游戏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潜在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口语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使用,促进了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教学形式,它是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的功能进行教学的活动。多媒体的使用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和方法,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能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新的外语教学理念和优化外语教学手段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以其信息量大、信息传达准确生动、文图声并茂、人机交互、外语环境逼真等特点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多媒体外语教学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于一体,是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创新。传统的教学凭借黑板、挂图等静态情景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交流,而多媒体外语教学集中了影像、图形、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的技术,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素材和语言运用的动态情景,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易于接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人们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促进教师的主动教学创新,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应运而生。所以,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幼儿英语口语教学中是使学生更加了解幼儿,了解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育效果应有长久性,立足于未来教育好儿童”。总之,早期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那么无论哪门学科,都应该为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英语教学更是如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成为未来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新理念》,袁振国,2002.3,教育科学出版社,P17参考文献:
[2]方晓梅. 人才应用能力主导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3]常淑丽.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英语教学问题探讨[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1)
重新思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思考当前现段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点,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培养方向上,注重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调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专业方向的设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关键词】幼儿教学;习惯;幼儿行为;事半功倍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62-01
通常我们所说的习惯可以简单的分成两类,一种是好习惯,另外一种就是坏习惯。通过对习惯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不论是好习惯或者坏习惯,它都是可以通过行为来诱导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习惯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我国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马克吐温有句名言这样说到: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说明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作为老师要从自身的人格魅力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而作为父母更是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给幼儿起到示范作用。
既然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很受益,那我们要怎么样来培养幼儿的这些良好品质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的时期我们对于幼儿所要达到的行为要求是不同的,明白了这一点,在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们就不会急于求成而是更可以让原本看起来困难的习惯培养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把0—3岁的孩子归类到婴儿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主要培养的方面是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3-6岁的孩子处于幼儿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6-11岁的儿童是处于小学时期,这个时期的重点应该放在巩固和扩展婴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方面。我在这里重点要讲的是3-6岁的孩子,也就是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一些观点。
一、要求合理
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一、两个习惯。这跟我们之前对儿童的划分是有相似的作用,不同时期的孩子在身心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结合幼儿自身的条件设定目标。
比如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特别是入园初期,我们给出的目标就是能够做到入园时情绪稳定,参与简单的集体活动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尊敬日常接近的成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问“早”,问“好”,学会说“再见”;要别人帮助时,会说“请”;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会说“谢谢”;不怕生人,会在成人的提醒下热情而礼貌地欢迎客人;逐步养成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遵守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如按时入园、离园、按时吃饭、下课、参加游戏等;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成人周围活动,不离开成人独自乱跑。
有些人觉得这些要求太低了,可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小班朋友来说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刚入园那几周,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走进完全陌生的集体生活,孩子从内心到行为都会出现很多不适和慌张。记得我当时带小班的第一天,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幼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有的哭闹有的撕咬有的到处乱跑。
但是如果对于中班新学期入园的小朋友来说,稳定情绪通常最多只在开学第一天或者前几天比较注意,因为中班的孩子对于幼儿园生活已经很了解。所以我们对中班小朋友的要求比小班入园的幼儿要求就明显提高了,要求尽快回到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在小班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技能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等等,具体的一些要求是:对长辈会称呼“您”;能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打岔,能有礼貌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个人活动不影响别人。当别人碰撞了自己时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当自己碰撞了别人时会说“对不起”等;不说粗鲁话,不说谎话,做错了事能大胆承认,认真改正;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较自觉地遵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家的生活有规律;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场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乱跑、乱喊。过马路小心,听民警的话逐渐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这些目标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时习惯的培养和遵守。在培养习惯时,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培养,在一个习惯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在提出新的习惯要求。有一些富有经验的教育者曾提出习惯形成的时间,培养习惯关键是第一个月。如果能第一个月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可以了。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当相互配合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不断的加强。
二、榜样示范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儿童的行为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儿童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有时候家长会因为偷懒或者自身的不注意忽视了这个问题,反而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上做的比较好。有一次在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她告诉我,某天她跟孩子一起过马路,交通指示灯是红色,但是母亲看看周围没有过往的车辆于是准备拉着孩子过马路,但是这位幼儿却及时的跟她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行。听到孩子这样说,那位家长告诉我当时她感觉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而给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相信,幼儿在学校的行为习惯大部分还是比较好的,可是为什么总是有家长跟老师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在家一点都不如在幼儿园的表现。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让家长自己思考一下在家的行为有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力。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
三、家园配合
关键词绘本 幼儿 情感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心理感受,幼儿期正是儿童各种情感形成、发展的时期,他们可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也可能形成消极、不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推动幼儿形成自信、活泼、坚强的个性品质。情感教育能帮助幼儿更快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分享的乐趣,同时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而绘本阅读正是给人一种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在绘本阅读中挖掘健康愉悦的情感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种情感教育形式。
一、视觉愉悦,萌感
幼儿的情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美丽的事物能激发幼儿积极愉快的情感。绘本以精美的图画完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它在把幼儿带入美好故事情境之前,幼儿的视觉首先得到了愉悦,从他们看图画时脸上流露出兴奋的表情,期待的眼神,就能体会到幼儿内心的快乐情感。
二、角色唤醒,体验情感
绘本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其丰富的情感活动,如何挖掘其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幼儿,使他们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呢?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情感发展特点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绘本阅读,才能真切的体验其情感,从而提升积极健康的情感。
1.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行为上缺乏规则感,表现出不安、哭闹、争抢等消极情绪和行为。小熊系列绘本《小熊您好》《好朋友一起玩》《谁哭了》等,非常适合刚入园的幼儿阅读,一只可爱的胖嘟嘟的小熊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帮助他们很快喜欢上幼儿园,产生安定情绪。绘本《连在一起》通过幼儿肢体的碰触、连接,很快能把这些陌生幼儿的心连在一起,产生热爱同伴的良好情感,从而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铺下坚固基石。
2.对于中班幼儿要求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情感,初步体验合作中产生的成功快乐感。选择绘本如《坏脾气的格拉夫》《别再亲来亲去》《小老鼠漫长的一夜》《菲菲生气了》等,帮助幼儿认清各种情感,在没有任何说教训导的情况下使幼儿自觉改正不良情绪情感。
3.而大班幼儿要求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情感,有自信心,会主动关心他人,具有同情心、爱心等。可以选择绘本《生气汤》《可怕的怪兽》《猜猜我多爱你》《我爱你小猴子》,特别是《我的感觉》系列,它用简单和抚慰人心的语言,帮助幼儿了解与管理自己的感觉,并且让他们懂得以同情心对待别人。书中包含了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等七大情感主题,以儿童的口吻,细细描绘七种情绪发生的来由、感觉、如何自处等。
三、创编情景,迁移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每当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表现绘本中的主人公,常常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到情境中去,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引起情感共鸣。
幼儿在扮演其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大胆想象、换位思考把情感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我们在读完绘本《会飞的抱抱》后,开始扮演角色相互送“抱抱”的游戏,用肢体语言把温暖和爱传递给对方,情感的迁移内化为幼儿主动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幼儿通过肢体游戏、语言讲述的方法表达着自己爱的情感行为,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消极情感。表达自我情感,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使幼儿不受压力、扭曲情感。
四、合理提问,化解情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变成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情感问题,如你愿意救救快饿死的大灰狼吗?老虎真的就该死吗?你们愿意和妖怪做朋友吗?大家一致表示即使大灰狼、老虎、妖怪道歉了也不愿意原谅它们。于是我引导幼儿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会犯错,但是道歉后大家还是会原谅你的,小动物们也是一样可以原谅的,相信它们受到惩罚后会改正错误的,应该给它们一次机会。这才稍微平息了幼儿心中的仇恨。幼儿心灵稚嫩,容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教育是让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
我们在给幼儿传授反对邪恶、维护正义的思想情感的同时,教会幼儿具有同情心有爱心一样重要,特别是在我们独生子女的时代,孩子有情绪多变、性格急躁、情感冷漠、行为自私等特点,利用绘本阅读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也是情感教育的重点。
五、个别情感,注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