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管理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模式 核心竞争力 战略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会诊;信息化管理;质量;指标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管理渗透面日益扩大,并且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护理进行管理的优势日渐体现,解决了传统管理上存在的部分问题。会诊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之一,做好会诊制度的管理切实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传统的会诊模式及管理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医疗服务新需求、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及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且基于信息化医疗的应用,出于医疗管理的需要更有必要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根据医疗质量管理数据统计2013年-2016年期间院内会诊的相关质量指标,如会诊完成率、及时率、会诊医师资质、会诊书写质量等。1.2改进会诊模式1.2.1传统院内会诊模式2013年使用传统的院内会诊模式,因患者诊疗过程中出现疑难重症或病情复杂或涉及其他专业且本科室无法完成的诊疗,由经治医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同意后经上级医师同意后书写会诊申请单及会诊工作量凭条,护士执行医嘱后统一将申请单及会诊工作量凭条通过健康助理员每天定时统一送达相应受邀科室,由受邀科室安排的医师拿会诊申请单到相应科室会诊。1.2.2利用信息化管理会诊2014年为解决传统会诊模式下的存在问题,对会诊流程进行改造。在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实时有效的监控下的会诊平台对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及医院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某院电子会诊平台下的会诊流程图,见图1.1.2.3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率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014、2015、2016年会诊的完成比率与2013年对比明显提高,2014年与2013年比较χ2=166.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5年与2013、2014年比较,P<0.01。会诊书写质量检查达标率有明显提高,2014年与2013年比较χ2=0.3307,P=0.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与2013年对比χ2=62.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传统院内会诊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仍执行传统的院内会诊模式,多家医院通过管理总结分析传统院内会诊模式存在许多共性或典型的问题:(1)会诊流程繁琐、环节多,每个环节出现脱节均会影响整个会诊流程;(2)会诊时效性问题,特别是常规会诊,由于会诊申请单为每天一次的定点人工传送,流通时间长经办人为多人,容易造成丢失或到达时间长,影响会诊时效;(3)会诊单手工填写,书写项目内容、格式不规范、字迹不易辨认可影响受邀科室会诊医师了解病情;(4)应邀科室会诊医师资质不够;(5)不利于监管:会诊的质量指标不易提取,难以统计会诊及时率、未会诊率等质量指标,主要靠环节、终末病案抽查的结果及各科室向职能部门反馈的信息,存在监管片面且信息反馈滞后,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较大[1-4]。某院除此之外仍存在其他问题:急会诊指征把握不够准确、申请会诊前准备不完善、会诊医师责任心不强会诊未能达到目的等问题。
3.2改进会诊管理策略
利用信息化对院内会诊制度进行精细化管理,改进了较多传统模式会诊中存在的问题,为医院管理会诊相关质量指标提供精准的数据、及时反馈,是重要的管理工具[5]。结合某院及其他综合性医院在信息化会诊管理的模式下存在问题,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持续改进:(1)加强会诊制度落实的管理,包括医师会诊资质、会诊时效、会诊有效率等指标监控,落实奖惩[2]。建议院内会诊专家库,科室人员通过自愿申报、科室推选管理部门审核聘任,提高会诊有效率、保障会诊医师资质符合,保证会诊质量、提高会诊满意度,同时对总住院医师制度灵活掌握,促进医师队伍的培养[5]。(2)推进信息化利用,会诊申请后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相应科室会诊医师,避免医师未及时登录导致会诊超时,引进医护考勤手环,记录医师到达科室查看患者的时间及查看记录。(3)实行院内会诊不良事件上报平台,将不及时会诊、会诊指征把握不严、会诊不到场查看患者、会诊意见无指导意义通过平台上报,管理部门定期汇总分析并结合双向会诊评价意见予以通报反馈,对情节严重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处罚[6]。(4)加强培训,每年统计申请会诊和受邀会诊前列的科室,归纳分析常见的基本疾病,开展针对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培训,加强三基的培训及考核,对新入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训轮岗,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5)健全会诊激励机制,在医院绩效考核中,增加会诊工作量的考核权重,对主治/副主任医师会诊质量考核纳入晋升的考核评价,增加会诊报酬,特别是院内大会诊的报酬应视为3个专家会诊工作量考核,充分调动会诊医师积极性和主动性[7]。利用电子会诊平台模式进行院内会诊,解决了许多传统会诊模式下的存在问题,填补了传统会诊模式中的管理缺陷,可以实时监控会诊的流程及执行情况,实现了会诊的动态管理,进一步落实院内会诊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其他医疗核心制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可借鉴范例。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合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巧妙将信息化与医院管理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远学,郭玉娟,韩丽珍.综合性医院多学科写作会诊精细化管理模式探讨[J].海南医学,2015,26(21):3250-3253.
[2]李小芳,徐道亮,潘云龙.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院内会诊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4):60-62.
[3]王秋卉,王东,姜素霞.院内科间会诊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38-39.
[4]成诚,曾凡,黄昊,等.院内会诊系统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5):92-94.
[5]冀冰心,仇叶龙,李小莹,等.强化会诊管理提高会诊质量与效率[J].中国病案,2016,17(12):9-10.
[6]李大江,钟彦,文强,等.院内科间会诊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0):42-43.
本文首先从高校统战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进行论述,强调了提高高校统战工作有效性对于国家发展以及高校进步等方面所具备的明显作用。随后结合了现实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高校统战人员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们探索更好地发展管理模式做出有效铺垫。最后,结合自身经验及观察与探索,对高校统战人员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强调了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观点,并且详细论述了信息化管理模式过程中的各个需要注意的节点问题。
【关键词】
高校 统战人员 档案 信息化
管理档案工作是学校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工作,在学校人才培养、知识贡献和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对此,结合我校发展实际,从我校统战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出发,以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为切入点,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和尝试。经过各方的努力和探索,统战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储备等,都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1高校统战人员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建档意识较为淡薄
建档意识较为淡薄,并未引起各方重视,这是导致高校统战人员档案建设工作发展较为迟缓的一个重要且直接的原因。在我国经济持续有效的发展推动下,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进步。然而,对于统战人员建立人事档案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如今我国许多重点高校已经成为该项目工作的表率,建立了专门的学校人物档案,但是对于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讲,与之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我们对于统战人物的档案管理工作却毫无经验和想法,这样当我们遇到领导审核、人员评测与考察之时,则缺乏足够的资料供给,缺少参考则会成为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大阻碍。
1.2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不到位
由于人物档案所包含的内容众多,大多还是人工管理。再加之学校内部的组织人事部门、统战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管理,各自以自身工作出发,缺乏综合布局与协调管理。比如,统战人物档案之内容大多数属于人事档案范畴,大部分人事档案有院校内所设的组织部或者是人事处进行管理,另外部分由各派区委和省市级统战部分进行存放管理。这样的就会导致统战人员档案被分散与多个部门,既缺乏完整性,也很难形成一个系统。另外也极容易形成各个部分档案内容之间的重复、重叠或者是矛盾的情况发生。这样,就会形成连锁反应,表现于人物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不到位。
2高校统战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基于上文所说,对于高校统战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实工作中我们又受限于相对较为闭塞、缺乏系统化管理的手段,从而成为阻碍我们进行高效统战人员档案建设以及高校发展的一个阻碍性因素。对此,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与普及,我们应该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高校统战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为全面管理电子档案资料,从电子档案的收集、入库、整理、、归档、查询、借阅、销毁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管理传输的自动化、档案资料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共享化。2.1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建立以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人际关系为管理基础;树立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知识、人才、推进党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之管理方法;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即提高人的文化水平、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为管理目的。为高校统战人员档案建设管理工作,选拔、任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大家建立与营造一个良好向上的发展空间。
2.2加快硬件设施建设,改进与提高管理观念
首先,实现统战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相关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扫描仪、互联网等这些现代办公设备。对此,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高校也应该进行相关经费划分,从而为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再者,我们要选拔和人任用适合从事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如今,我们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其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并且能够将这种技能有效地与档案管理工作相匹配。
2.3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首先,管理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信息时代数据的更新是非常快的,同样,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管理者要熟知相关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且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来进行相对应的软件升级工作。再者,提高档案管理系统成熟度,完善数据库。目前高校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自行研发的档案管理软件,但是在此过程中,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一是仅能够在人员基本信息、档案目录编辑、档案转递等几个日常管理中进行,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存储量小。对此,为了丰富我们的档案内容,使其形成系统化录入与管理,我们可以借助云存储,比如当下比较流行的360云盘、百度云等;二是我们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建库规模较小、缺乏整体性、标准化程度较低等,这样就导致我们的数据库所包含的资源利用率较低。所以我们不仅要完善数据库建设,建设全文数据库的同时,注重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从而满足不同的工作需要,实现资源的价值以及共享。另外,建立高校统战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平台,其中可以采用模块式设计,比如建立统战活跃度评价模块、基本信息模块、教学信息模块、统战活动模块、系统后台维护模块等。
3.总结
总之,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成员不断的增加,其中属于统战成员的数据也在不断增加,原来手工统计和分析统战成员的数据有时会出现错误和问题[2]。所以,结合时展特征,我们的高校统战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谋求与时俱进的发展。
作者:张霞 李旭峰 康素芬 刘琳 王林娟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管理系统根据各单位的不同职能,设置了行政管理、院长管理、工作、审核和系统管理等5大模块,以实现其职能。
1.1行政管理模块(卫生局)
1.1.1工作安排:工作项目、要求、完成时限通过网络方式按照单位分别进入院长模块和公共卫生人员操作模块,直接与院长、公共卫生人员见面,实现工作安排功能。
1.1.2数据统计:①工作评分,系统统计各单位工作完成率、及时率、审核合格率、院长和公共卫生人员浏览频率、现场工作考核分等,并自动记分排名;②任务总数、上传总数、上传率,分别统计各单位全年任务数、已开展数、工作开展百分率,反映各任务及工作开展情况;③应完成数、已完成数、完成率,反映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④未按时数、未按时率,反映各单位是否按时完成工作;⑤初审合格数、初审合格率,反映各单位每项工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⑥现场工作加扣分,反映各单位现场工作考核结果;⑦省、市检查加扣分,反映所做工作省、市检查结果;⑧院长浏览记录,反映院长对公共卫生工作重视程度;⑨公共卫生人员浏览记录;反映公共卫生人员对工作的投入程度;⑩扣分项目列表,提供扣分项目明细查询,体现评分公开透明。
1.1.3资料查询:按单位、项目、时间、工作阶段、数据指标等分项或组合查询及原始资料查询功能;方便了解掌握工作具体情况。
1.1.4未按期完成工作:分单位列出未按时完成工作项目表,方便督导管理。
1.1.5共享资料:提供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文件、工作用资料表格查询下载,方便工作。
1.2院长管理模块(医院院长)包括①工作排名:列出本单位工作在全县所有单位的实时名次及本单位扣分项目明细查询;②应完成工作:列出本单位全年工作任务项目及完成时限;③已完成工作:列出本单位已经完成并经上级业务人员审核通过的工作项目;④未按期完成工作:列出本单位未按时完成工作项目表,方便督导管理;⑤近期工作:列出本单位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项目及完成时限;⑥共享资料:提供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文件、工作用资料表格查询下载,方便工作。
1.3审核模块(疾控中心)包括:①资料审核:列出等待审核资料项目原始资料供审核人员审核,合格审核通过,不合格提出改进意见后返回原单位完善后上传,实现工作指导督导、实例培训功能;②资料查询:列出审核员所管理工作各单位完成情况及所有原始资料查阅。
1.4工作模块(公共卫生人员)包括:①近期工作:按最迟完成时间顺序列出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目录,方便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掌握工作轻重缓急;②全年工作:列出本岗位全年工作任务项目及完成时限,公共卫生人员对本岗位工作清清楚楚、一目了然;③待传资料:列出本岗位近期需要完成上传的工作项目、要求、时限;④已传待审:列出资料已经上传,等待上级审核的原始资料,在上级未审核前,对该可以修改重新上传;⑤审核未过:列出经上级审核未通过的原始资料、未通过原因、改进办法,供公共卫生人员改进完善后重新上传;⑥审核通过:列出上级审核通过的工作项目、原始资料,表示此项工作已经完成;⑦共享资料:提供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文件、工作用资料表格查询下载,方便工作。
1.5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员)包括:①机构设置:设置需要管理的工作单位;②人员设置:设置并分配相关人员的操作、查看、审核、管理权限;③项目设置:设置工作项目、具体要求、完成时限;④任务分解: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相关人员;⑤加扣分:提供现场考核、省市检查加扣分录入功能。
2实施效果
2.1工作安排传统方式工作安排主要是文件、会议逐级传达;不仅会议花费人力、物力成本高,传达时间长,而且逐级传达过程中易发生理解差异,工作内容和要求较粗,难以精细化。现通过网络工作安排:所有工作及具体要求与院长、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直接见面,不仅解决了文山会海问题,而且安排下去的工作更具体更清晰。
2.2进度管理传统方式主要是通过现场督导了解情况;车、人到现场花费人力、物力成本高,只能了解小部分工作,大量工作难以掌握,常常出现遇上级检查时,县、乡、村都忙于补资料。现通过网络管理进度后,公共卫生人员按照系统提示的时间安排完成,卫生局只需查看实时数据统计,工作进度就能够全面掌握,不用到现场,方便院长管理,节约了人力、物力。
2.3培训指导传统培训指导主要会议培训为主,指导现场进行,花费人力、物力成本高、针对性差,往往效果不理想,不仅指导工作面窄,大量工作难以指导,而且乏味的反复培训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培训效果差;网络管理后,通过对每项原始资料的审核,实现了每项工作实例指导,加强了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不用到现场,节约了人力、物力。
2.4质量控制传统方式现场督导,抽查部分资料,提出督导意见,经双方签字后完成督导。不仅花费人力、物力成本高,只能督查部分资料,而且对指出的问题改没有改,不清楚,难以全面质量控制。网络管理后,实现了每项工作质量把关,不用到现场,节约了人力、物力。
2.5考核评估传统考核主要是通过年底抽查部分资料结合平时掌握情况进行评分,缺点是年底考核一次,没有充分利用考核来推动工作的开展,且考核公开、公平、公正性不够,有时难以服众。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天天评比,所有扣分项目有据可查,各单位公平竟争,各单位都不愿意排名靠后,对工作推动作用非常明显。
3结论
【关键词】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与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更是影响到传统教育的改革,也是现代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环节中优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学校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体系,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并不断的发展学校教育理念,完善实践体系。同时,也有助于信息化技术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机制的高效运行起到指导的作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规范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行为,以科学的标准来制定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此外,也可以对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充分展示出信息的作用与特点,这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体现在人力资源与财务的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方式可以将教育的问题通过网络的方式来管理,教学中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状况直接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教师的监督力度,在管理上也可以对资源合理的调制,向着公开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同时,对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也从教育的观念、课程结构、教学评价等方面区域全面化与智能化。此外,也提高了教学资源共享的效果,有利于正确教育教学资源考法与管理工作的而进行,实现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
二、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队伍的建设,这也是完善教育信息化模式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步,应该完善校园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按照新课改的要去来对队伍进行调整,对现有的骨干师资力量进行优化配置,这也是为了加强校园教育技术工作的前提条件。可以成立相应的教育技术工作中心部门,由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一项工作进行负责。同时,还应该对领导工作人员给予重视,应该由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校长直接管理,相关的研训处、各个班级以及教研组等应该不断完善技术建设与管理网络的工作,以此来不断完善师资队伍,提高学校的信息化管理。
(二)不断完善硬件基础设施
加大对校园现代化技术与资金的投入,为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奠定硬件设施基础,校园网络是影响校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不断着手对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将校园网络完全覆盖到各个区域,形成规模化的校园局域网。同时,为了加强对校园网络的使用效率,应该不断提高学校整体信息化的运用水平,不仅要求教师可以对信息化设备进行高速的运用,对于学生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这种方式既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先进设备的运用,也可以丰富校园生活。此外,就现阶段部分市场上的校园软件来看,虽然品种比较繁琐,但由于软件技术的开发人员对教育的实际应应用状况了解程度有限,这也就造成软件的实用性较差,难以有效的对其进行操作,更是无法在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实际发展的基础上来自主开发相应的软件信息平台,并对师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与教育,从根本上推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加强自主开发软件,教师课堂教学在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应该构建适合师生发展的软件体系,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来对软件的脚本进行设计,在计算机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来研制开发新的软件,进而营造良好的氛围,还应该系统的培养学科教师,组织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并具有技术支持的教师来独立进行软件开发工作。
(三)在实际的基础上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随着教育中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可以加强业绩管理的集成度,校园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对校园的信息进行数字化与集成化的管理,其功能比较齐全,对校园工作的诸多方面都有涉及,例如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师任教状况等等。教师通过校园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方式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方便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在考试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便利,教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一模式来创建考试,并掌握相关考生的信息状况,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一录入,以此来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成绩变化曲线,通过系统自动分析的方式来讲考试状况及时反馈到相关教师处。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等因素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为学生性格多样化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再教育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一卡通等系统的运用也为广发校园师生的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便利。
(四)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
在现代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也会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用的效率,所以应该加大培训的力度,定期组织相关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也可以通过座谈会、竞赛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理念。还应该对校内教师进行相关及时的普及,例如电子表格的运用、校园网络系统的运用、课件制作等等。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所以学校的发展也应该围绕信息化进行,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善。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这就要求学校在立足于实际的基础上,应该不断的加强校园信息化水平的建设,在校园内部普及信息化,以此来保障学校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