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资本特点

金融资本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资本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资本特点

金融资本特点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程度横扫了全球。不同于以往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垄断金融资本的研究成果,分析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解释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必然性,可以为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程度横扫了全球。不同于以往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阶段,因此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在新阶段下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过程,避免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然后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研究,分析危机爆发的必然性,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一、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

垄断金融资本是对垄断资本的发展。根据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奇的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规律是剩余随着这个制度的发展而在绝对数上和相对数上增长。为了吸收这些日益增长的经济剩余需要开拓新的途径作为消费和投资的补充,比如销售努力、政府民用支出、军事主义和帝国主义等,然而这些途径都不能有效吸收经济剩余,持续的生产过剩导致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的产生。于是在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开始了由垄断资本向垄断金融资本的转变。垄断金融资本具有其鲜明的阶段特点。

(一)经济金融化

经济金融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的本性是不断追逐剩余价值,但随着机构成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这使得经济剩余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出路,而金融资本却可以完全摆脱物质形态的束缚,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权和灵活性,满足其获得价值增值的本性。于是,金融资本相对于实体经济资本迅速膨胀。

(二)金融虚拟化

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总值达到596万亿美元,是全球股市总值65万亿美元的9倍,是全球GDP总量54.5万亿美元的11倍。其中美国金融衍生产品总值占全球的50%以上,是美国GDP的25倍[1]。

(三)金融部门走向垄断并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金融部门正日益走向垄断,"1990年美国最大的10家金融机构只持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0%;今天它们拥有的是50%。前20位的金融机构现在持有金融资产的70%——这是从1990年的12%上涨起来的。"[2]这些巨型金融机构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组成"金融——工业联合体"后,金融部门的定价权力显著提高,金融的触角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微观层面的非金融企业通过融资获得资金,企业利润来源以金融业资本为主,和宏观层面的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利润总量比重上升,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以金融资本运动为主,各国间实物和服务贸易居于次要地位。

(四)新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

由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对滞胀问题解决乏力,新自由主义逐渐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居于主导地位,其核心主张是尽可能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关系的调控作用,实行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其中,关于金融自由化的政策要求各国开放金融市场,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取消对金融的监管,使金融运作自由化。

二、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在垄断资本阶段,垄断公司控制着市场运行和产品价格,这些巨型公司为了避免盲目的价格竞争损害各自利益,他们共谋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在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下,各个公司通过削减成本获得利润。在这种运行机制下,产品的价格竞争是禁止的,而生产要素的价格竞争,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竞争却明显加强了,压低工人工资成了削减成本的有效手段,于是利润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垄断公司手中,而工人面临的却是"工资崩溃",陷入"绝对贫困化"。这时的经济产生了一对极为严重的矛盾,一方面,资本家手中积聚了大量剩余,并且这些剩余仍日益增加,他们希望通过新投资使这些剩余创造更多的利润,即提供更多的供给;另一方面,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加深,身处"绝对贫困化"中的工人抑制需求,资本扩张的压力遇到有效需求不足,形成了保罗·斯威奇所说的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趋势","这种过度积累的趋势在成熟的、垄断的资本主义中日益显著,减少了增长率,并因此唤醒了经济长期滞胀的幽灵。"[2]

为了摆脱滞胀困境,一种新的吸收剩余、创造利润的方式迅速受到资本家的青睐——金融。金融本身具有高杠杆性,通过买卖金融产品,资本家可以在金融市场中迅速实现资本增值,轻松绕开实体经济受到有效需求不足而产生的增值障碍,并且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和不断推出新型金融衍生物的刺激,再加之新自由主义极力消除资本流动限制,主张减少金融监管,金融成为资本逐利的追捧对象,并日益在经济运行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时上文所述的矛盾似乎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资本对金融的狂热已经使整个经济建立在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基础之上,一旦借贷某一方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结果就是一系列连锁债务危机和支付危机。在这次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次级抵押贷款偿付不足成为导火索,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迅速传至全球,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三、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一)金融泡沫急剧膨胀

在《资本论》中,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G-W-G’-G’,其中G-W-G’部分是职能资本增值过程,可见生息资本与职能资本应是紧密联系的。然而,随着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创新,以及现代银行制度的不断成熟,金融资本几乎完全脱离了实际经济,通过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就可以迅速实现G-G’的价值增值,并且由于金融交易具有高杠杆性,资本回报率可以达到自身价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这使得金融衍生品所形成的虚假财富急剧膨胀。 转贴于

(二)新自由主义推波助澜

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实际是为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正如西方学者约翰·B.福斯特所说,"新自由主义根本不是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的复活,而是日益表现为全球规模的大资本、大政府和大金融的产物。"[2]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声称要取消对金融的监管,使金融运作自由化,但在面对金融损失时,他们则抛开了"市场化"、"自由化"的原则,积极救市,支持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并社会化这些损失,而在金融泡沫扩大时期,则恢复了不干预政策,放任金融泡沫无限膨胀,使企业充分获利;另一方面,"效率优先"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贫困化程度加深。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次级抵押贷款偿付不足,很大程度上也是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激化

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的自我调整,因此,生产关系内部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潜在动因。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它总是形成越来越多的剩余,可是它不能提供为吸收日益增长的剩余所需要的因而是为使这个制度和谐运转所需要的消费和投资出路。……所以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状态就是停滞。"[3]垄断金融资本虽然通过金融途径对垄断资本进行了部分修复,表面上解决了剩余的生产和吸收之间的矛盾,但从本质上分析,这种修复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消除爆发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事实上,在垄断金融资本阶段,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就会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而在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化带来的危机将是更深刻和更长期的,"这是当前危机的最大可能结果"[4]。

四、结论和启示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从垄断资本到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只不过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内部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金融资本脱离实体资本迅速膨胀,产生大量金融泡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逐利、寻找吸收剩余的途径的必然结果,因此仅从金融角度探索解决危机的做法只能起到暂时延缓下次危机到来的作用,并不能消除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引起其他形式的经济灾难。

不可否认金融部门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金融行业自由发展,甚至取消金融监管,繁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表面上可以分散风险,但从这次危机中可以看出,这些创新实际上加速了金融泡沫的膨胀,因此,在金融监管中应该更加重视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确保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另外,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发展,资本跨国界流动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影响一国乃至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抵御国际资本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应该是未来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自由主义政策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在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经济政策时,要特别注意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避免照搬照抄,尤其要重视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防止贫富差距拉大,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要重视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将促进内需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防止出现经济增长的泡沫,确保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0,(2):41.

[2]约翰·B.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垄断金融资本、积累悖论与新自由主义本质[J].武锡申,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1).

[3]保罗·巴兰,保罗·斯威奇.垄断资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7:105-106.

金融资本特点范文第2篇

一、企业金融资本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的金融资本主要以有价证券为表现方式,如股票、债券等,也可以是指企业所持有的可以用于交易的一些商品或其他种类的合约,如期货合约等。它是与企业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态。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就是指企业以金融资本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系列资本经营活动。它一般不涉及企业的厂房、原材料、设备等具体实物运作。企业在从事金融资本经营活动时,自身并没有直接参加生产经营活动,而只是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或者期货合约等来进行资本的运作。所以,企业金融资本经营活动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有价证券的价格波动以及其本身的固定报酬所形成的收获。企业金融资本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以金融资本的买卖活动为手段和途径,通过一定的运作方法和技巧,使自身所持有的各种类型的金融资本升值,从而达到资本增值。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与实业资本运营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经营所需的资本额较少

实业资本运营,尤其是项目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活动,往往都要求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而对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经营,只需企业购买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或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即可从事金融资本的经营活动。所需资金量相对实业资本来说较少,大多数企业都能够承受。所以,金融资本经营是一种适合于大多数企业进行的资本运作方式。

2.资本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

金融资本投资经营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所持有的各类有价证券上,而这些证券又都是可以随时变现、随时充当支付手段的媒介。由于企业的金融资本在经营活动中,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强,也就使企业在从事金融资本运作时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决策空间。换言之,一旦企业察觉到形势有变或者有了新的经营意图,它可以较方便地将资产变现或者转移出来,以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3.心理因素的影响巨大

社会心理因素对各种资本经营方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经营行为和经营效果的偏差,而这些影响一般都具有间歇性和偶性发的特点。但在金融资本经营中,心理因素却是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比如,当证券投资者预感到一种证券价格将要发生变动时,他就会依据自己的心理判断抢先做出行动。当这种意识为多数人所共有时,则会形成集体的“抢先”意识。这种共有的意识构成了证券市场每时每刻的心理潮流,并常常会由此引发价格的剧烈波动,而这种现象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心理动荡。

4.经营收益的不稳定性

金融资本经营是一项既涉及企业自身条件,又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干扰的活动。企业的自身条件有:企业的资金实力、决策人员的能力、企业所具有的金融资本经营的经验和技巧等;而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诸多,如国家的经济形势,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收入等。这样就使企业金融资本的经营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造成其收益的不稳定性。另外,金融资本经营的收益主要是通过有价证券价格的变动来获取的,由于证券交易市场上价格的频繁变化,企业收益发生波动也是必然的。

二、金融资本经营的技术操作原则

1.经营目标明确,制定投资计划

要使企业的金融资本经营取得成效,应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以避免投资经营的盲目性,保证预期投资效果的实现。企业在拟定投资经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资金的来源与稳定性。(2)投资收益的获取方式,是以股票投资经营为主,还是以债券投资经营为主。(3)处理好可获得的信息,把握机会。

2.组合投资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在金融资本经营过程中,收益和风险是紧密相连的。在风险已定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投资报酬最高,或在报酬已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使风险最小,这是金融资本经营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下,企业在金融资本经营进程中,要实行组合投资经营,即将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资本运作方式合理搭配起来,以分散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一般是将企业的金融资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安全性高的债券或优先股;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具有成长性的普通股;另一部分应作为准备金,以待更好的投资机会或用来弥补意外损失。

3.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原则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靠人来进行的,人的潜能最大,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本要素。金融资本运作是一项需要高度智慧性劳动的复杂工作。因而,投资决策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经营能力,能够把握住金融资本经营的有利时机,做出成熟的决策。

4.机会成本最小原则

在金融资本经营交易市场上,资本的经营方向是可变的。资本要不断地从那些盈利性低的部门退出,进入盈利性较高的领域,以使金融资本运营的机会成本最小。要做到这一点,投资者应该理智、慎重,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对各种类型的经营方式做认真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动作对象和方式。

三、如何选择金融资本经营对象

企业金融资本经营最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即股票交易、债券交易、期货和期权交易。金融资本经营对象的选择,主要是指企业选择何种金融资本经营方式的过程,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风险因素

在金融资本经营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在金融资本经营中,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风险适度的投资经营对象。风险与收益一般成正比例关系,即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但也不排除会有低风险高收益和高风险低收益的情况。企业在选择投资经营对象时,应注意各种不同经营对象的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保证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有相应的收益相匹配。

2.变现因素

由于证券构成企业金融资本的主体,所以金融资本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证券的变现能力上。在没有二级市场的情况下,证券的流动性取决于证券的偿还期限,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强;如果存在二级市场,证券的流动性则主要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某种证券的热度。

3.收益因素

追求高收益是大多数投资者的最终目的,但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价格、手续费、现金等因素,以期在成本——收益原则下,选择出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对象。

4.便利因素

金融资本特点范文第3篇

已有产融结合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深入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已有研究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对由民资主导型的产融结合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产融结合的有效形式以及规制系统的探讨还相对不足,结合现实问题对产融结合的实践以及对产融结合运行效率的监测也略显薄弱,尤其尚缺乏针对当前海洋产业发展的产融结合路径探索,因此,对处于攻坚阶段的海洋产业发展来说,如何在推动产融结合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融资渠道作为发展支撑,是当前的迫切问题,而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仍显不足。

一、借力民资实现产融结合的资本效能再造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源,增加产业发展的收益和资本积累速度,并加快金融资产的财富积聚的速度,从而能够产生一种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各项要素的效率释放,尤其实现资本效能再造,形成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一)产融结合面临资本需求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无缝对接,产融结合的过程是货币资本与实体资本转移到相关产业领域的过程。但是,在没有发展资金诉求的情况下,金融资本不会自发的流入到产业领域内。产融结合的实现往往是由于某一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以及可观的投资回报,而受制于有限的资金不能实现充分的发展。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短缺。如何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充分培育资本要素市场,是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可以创造性的开辟新的融资途径,建立海洋产业定投基金,实现产融结合,破解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二)民资具有逐利本性

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在资金闲置的情况下会使得资金的潜在价值流失,这就赋予了资金天然的逐利本性。尤其随着民间资本来源的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民营企业自有的可供投资资金,还包括大量的非企业主体和居民个体所拥有的资金。根据相关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33万亿元,其中很大的部分是通过民间金融途径积累形成的民间资本。大部分的民间资本以银行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在,表明民资的逐利本性有待释放。

(三)以产促融释放资本效能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资本的趋利本性往往促使资金流向极易产生泡沫的虚拟投资领域,背离实体经济的资金发展诉求。而产融结合过程中产业的发展面临资本需求,因此必须根据特定产业发展特点以产融结合来耦合民资的逐利本性。引导尽可能多的民资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进而以产促融释放资本效能,完成资本效能再造。另外,产融结合能加速资本的流动性,确保资本运行的稳定性,是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的创新平台。

产融结合释放资本效能的过程,是通过产业资本与借贷资本之间建立的信贷关系、股权关系,确立起联系与沟通的纽带,并直接作用于金融资本。而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借贷资本之间都通过紧密的人事关系来维系,确保金融资本完全服务于产业发展需要。另外,金融资本还在人事关系的基础上满足借贷资本的资金投放需求。

二、民资主导型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效应

民资主导型产融结合不同于一般性的产融结合,主要表现在它的金融资本源头是多元自发主体,这就决定了它对风险可控性的要求较高。因此,这就要求产融结合的产业资本端必须确保长期运行健康稳定。在这一产融机制的倒逼下,产业发展具有风险滤波效应,即长期风险较小的产业发展被强化,而短期风险波动较大的产业发展被弱化。民间资本能够通过风险认同主动推动或者淘汰相关产业,进而形成具有产融结合优势的主导产业。

(一)产融结合中的产业选择

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效应更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与分布在各个产业领域内的产业资本的融合情况,更多的体现为产融结合中的“板块效应”。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研究室课题组(2010年)的研究成果,高端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计算机、船舶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具有规模经济,这恰恰与产融结合较活跃的产业具有较为详尽的耦合。这表明,产融结合更适于在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领域。

(二)产融结合中的金融资产选择

在传统的海洋产业领域,比如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运输等产业一般具有较低的财务杠杆,对承担较高溢出风险的金融资产来说不具有太高的吸引力,而海洋科技、海洋船舶、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财务杠杆,投资回报率往往较高,更加容易能够聚拢股权金融资金。因此,产融结合的实现,必须在金融资产选择上满足股权投资较高的投资回报需求。

三、以定投基金为浙江海洋产业发展搭建产融平台

由于定投基金具有定期定额投资的特点,可以根据投资风险状况的改变,适时调整投资,一方面满足中小投资者的长期投资需求,另外也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可以结合浙江海洋产业发展对长期专项资金的需求,建立符合海洋产业资金需求特征以及投资周期长的定投基金。尤其要根据具体海洋产业发展项目,量身定制专项定投基金,统筹搭建定投基金与海洋产业相互促进的产融平台。

金融资本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决策

金融资本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这种本质性的特征也恰恰是我们用它来定义金融资本主义的原因。在我们的传统理解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要素之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它决定其它三者,但是,在金融资本主义之中,金融资本超越生产,占据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其到重要作用的商品输出也已经不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

金融资本主义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极强的流动性,以及基于这种流动性的投机性和破坏性。传统的商品贸易中,商品容易受到各国贸易保护的障碍,这种障碍直接影响了传统商品的流动性,但金融资本不一样,金融资本可以自由地流动,不像商品那样受贸易保护的阻碍,而遍布全球的金融网络为这种流动性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为它的流动性强,,超越国界,所以每时每刻都可以在商品、外汇、证券、黄金的各个市场上流窜,兴风作浪,影响市场稳定,破坏性极大。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为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金融资本会造成再分配的直接后果,也就是增大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原因是基于逐利本能而有的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往往脱节于实体生产,对经济的整体稳定性会造成很大的干扰,所以一旦有经济泡沫产生,那么不加限制的话,这泡沫总会不断放大,直至破裂,而泡沫破裂的时候,也是国民经济受重创的时候;经济和政治又紧密相连,经济动荡的情况下,社会发生动荡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所以,金融资本最终会使社会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确定预期之中,增大整个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目前的机遇有很多,政府部门的政策就是其中一个,在广泛推广创业的时代,中小企业如果能够在自身创新上花点功夫,可以说想要得到政府的扶持是不太难的。而且目前政府从税收、政府采购方面也开始向中小企业倾斜,政府采购一些招标,原来都向大企业倾斜,现在也开始逐步的规范化,所以给中小企业一定的机遇。

中小企业融资的挑战目前也不少,中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建设时间也不是很长,经济体制也不够完善,造成了整体信用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属于整个社会信贷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在江苏、浙江、上海,这些地方,包括农行和其他银行,这些地方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传统的中西部地区,包括东三省,这些地方相对来讲金融整体环境稍微弱一点。在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就会更大,下一步可能要关注这个区域性的差异问题。还有从整个社会的中介服务体系上来讲,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上相对比较滞后。

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由银行,民间资本和企业内部融资,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我国中小企业七成的资源来源于银行,两成是民间自筹,剩下的一成是企业内部和直接融资方式获得,但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放量不足银行总投放量的一成,这就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二)借贷期限和方式、数量的局限性

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但是银行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很多银行不愿意把资金投放到中小企业,再就是市县级银行没有足够的投放权限。银行放贷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很多银行只是把一些流动性资金放贷给中小企业,在资金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很多银行对放贷的条件非常苛刻,很多中小企业不能达到要求,只有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信誉获得银行的放贷资金。

(三)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很多中小规模偏小,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财务管理不完善,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再就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不长,这也是银行不愿意把过多资金投放到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

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高度依赖于自有资金或者内源性资金,银行对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的作用不是很大,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式下,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能完全依赖于银行来解决,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融资服务链不健全

当前我国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融资服务链条的不健全,当前在融资渠道方面国家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大型银行制定的统一标准,在很多中小企业看来根本是不可能达到的。再就是在我国很多中小融资金融机构不健全,同时国家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这就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健全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再融资服务链条方面比较奇缺。

(二)中小企业先天缺陷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比较短,很多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它们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很难达到金融机构对发放贷款的基本要求,同时,金融危机的发展,让金融机构在放贷方面更加谨慎,银行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变的更加恶劣,同时在银行的供给层面上的资金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可贷资金的减少,再加上央行的信贷规模控制,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大幅收窄。随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和信用风险的提高,信贷分配更加严峻,可贷资金可能发生绝对性的削减。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中小企业内练内功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定要加强自身融资的资本,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信用级别,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的经营风险,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尽力符合金融机构放贷的基本要求。

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充分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保证畅通的贷款渠道。企业与银行的战略伙伴关系应继续保持,畅通贷款渠道。我国商业银行的兴起于外资银行在我国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民币的注入,同时,不管是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是在我国的外资银行都在充分利用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与金融领域创新的优势,再结合国内客户需求的同时,依靠我国完善的营销市场及雄厚的资金实力,与优质的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努力在国内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政府投资的平台下,企业的投资在有一定收益的同时仍会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这些银行努力挖掘的优质客户的帮助,可以加强银行在信贷市场的竞争,同时也利于银行贷款体系多层次的构建。

(二)国家的扶持

对于国家来说,中小企业关系到国家的命脉,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特别是在融资方面的扶持,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健全融资服务链条。

(三)加大对市场资本的利用

对于市场资本的利用,我们可以通过股份公司进行上市来实现,股份是按股份公司的全部资本等额划分的,它的实物表现形式就是股票,由于每一股份都是等额的且金额很小,这就给中小企业来说具有可行性,通过股票可以加速资本的集中。在拓展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同时要对国外资本的利用,由于国外子市场资本方面比较成熟,上市程序相对简单,这就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融资渠道。对于国内快速成长、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特别是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去海外上市也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四)要继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根据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和我国当前市场的需求,需要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者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的融资机构,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这是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小金融机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同时,建立第三方的信用评价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文朝晖.中小企业创业期融资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 2005

[2]彭十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4

金融资本特点范文第5篇

在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同样伴随着技术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种资本形态和要素,与科技、产业发生交互作用,并不断融合。在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高度耦合的基本范式下,科技金融诞生,从内涵和外延上来说,科技金融的范畴更加复杂系统,更具创新性,包括了与技术创新发生交互作用(即能够促进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种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等资本形态、要素及其组合。以逐利性质为依据,科技金融可以分为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公共科技金融以技术创新的公共价值和资本的保值为目的,如科技财政投入、科技税收优惠、政府采购首购、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政府创新基金等各种政策性、制度性金融安排。市场科技金融主要以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以及资本增值为目的,主要包括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科技债券、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等)。当然,在实际中二者经常组合或联合,进而形成科技金融的第3种形态,即混合型科技金融,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并通过不同模式运作。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是技术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种资本形态和要素交互作用和融合的过程,更加系统复杂,且更具创新性。正如CarlotaPérez[18]关于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一样,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在新技术领域产生高度耦合,从而出现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从国际创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看,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的关系也可以称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两翼。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存在一种耦合互动关系。这种耦合互动关系基于技术创新和科技金融,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二者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3点:(1)价值创造和实现方面。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建立在科技金融资本之上,离不开公共科技金融的支持以及市场科技金融的滋养;而技术创新的科技成果、生产效率和科技产业是科技金融,尤其是市场型科技金融资本获取高回报的引擎,科技金融成长与市场空间拓展取决于科技创新的发展程度。(2)风险分担和分散方面。技术创新借助不同类型的科技金融实现风险分散,尤其是在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培育阶段,而在资本逐利过程中,科技金融同样可以通过不同参与主体、资本类型在技术创新的环节进行交叉组合,实现风险分担与分散。(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金融作为“第一推动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协同创新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双重驱动的两翼。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设计

依据科技金融的内涵,在各种资本形态(财政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组合与交互作用,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多样化的支持路径。但是,资本的逐利性质导致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主体还是公共科技金融,尤其是在产业研发期和成果转化期。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把科技金融的资金链、技术创新的价值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安排的政策引导作用、制度创新的利益驱动作用,使各种社会资本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通过市场科技金融—混合科技金融—公共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及其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和商业模式创新,使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研发期、成果转化期、市场导入期、产业化期)、不同科技成果形式(知识产权、创新团队、自主创新产品)和不同的科技金融产品(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债券、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实现交叉和互动,形成资金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立体化和开放式的科技金融支持网络和路径(如图2所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交叉型、立体化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关键要做好资金供给、政策安排、制度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和商业模式创新5个方面的工作:(1)资金供给。相对来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好,银行、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等资金较多,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也不断加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政策引导。这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的关键,不仅包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各种科技金融政策措施,还包括与科技金融服务配套的产业规划、中介服务、交易市场等政策措施。(3)制度创新。这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的保障。由于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风险、成果转化风险、市场培育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因此,要想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风险与利益的权衡成为影响市场科技金融资本主体决策的首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创新,包括投资模式、退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分散机制等。如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创司、基金公司等,必须创新现有金融制度,才可能通过多样化的组合模式和投资方式,完成科技金融转型,驱动其投资方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前移和多样化。(4)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要由政府引导,联合有关中介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孵化器、行业协会、各种金融主体等成立网络,是连接科技金融需求方、科技金融供给方的桥梁和纽带,提供科技金融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综合,包括资金供求信息、信用评级、无形资产评估、风险评估、技术咨询及交易、资本市场上市服务、担保服务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体与科技金融主体之间的资金流、知识流、信息流交互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5)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规律性使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必须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正是在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与交互作用下,商业模式有了创新空间。目前,广东省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联合推广的“EMC+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探索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过程中的产物。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