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使得园林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行,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景观设计起到主导作用,城市园林景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人们居住水平的高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必须引起广泛关注。笔者就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应问题

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如某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

2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仅是单纯植树、种草、摆雕塑、设置座椅,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其更关系到城市居住舒适型、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3.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例如:在哈尔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丁香花作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植物,极大的提高了哈尔滨打造丁香之城的脚步,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3.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以此为园林进行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园林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这也使得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没计。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3.3 以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 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3.4 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由于现代城市土地的紧张,城市园林面积多为中小型园林。这也使得其绿化面积较小,其尽管设计应以中小型景观为主。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4 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展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遍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而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的条件,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增加了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有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以人为本生态环境

前言: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相对比所产生的矛盾,不仅导致了中国昂贵的地价和房价,还使一些软性需求被轻视或忽略。但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面积和居所周围景色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小区不仅要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及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还要创造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这给建筑师和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应对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很显著的成果。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分析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而言,除了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科学的种植密度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目的,并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这才是当前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要担负的责任。其更关系到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适性、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因此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我国人口素质和居住环境的提高及城市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指导的是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风格及给人的整体影响,它反映的是整个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国雄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及当下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多样性。比如黄庆就将中国哲学中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到了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营造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方法.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石朝林分析了居住区景观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适应基本国情的景观设计理念:生态可持续发展 ;人文关怀 ;历史文脉;地域特色;整体规划归属感 ;审美心理。韩玉梅提出应该遵循科学开发和利用资源,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植物配置以及经济性的设计原则。邓文华则提出了设计师应该遵循认识人性、阅读大地、体验生活、聆听故事的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虽然方向不同,但无疑都很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作用及效益

目前,中国房地产业逐步成熟,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提高商品房档次,使其便于营销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但在一定的投资标准下,土建方面已很难有更大的突破,唯一可能提高房屋卖点的只有外部环境的改善,所以房地产商都十分重视小区的环境建设,而环境建设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在住宅区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而成为那些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缓冲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心理和行为。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

3.2经济效益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

3.3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给住宅区以及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几年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不断涌现。“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4.景观绿化设计中集中存在的不足

4.1 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

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 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 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 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4.2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有所失衡

许多园林工作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 在相对狭窄和零碎的绿化空间里, 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而是硬生生的加上亭台楼阁, 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 使原本不平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片面追求硬质景观, 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居住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是不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园林景观的, 应该加以注意。

4.3景观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

很多居住区的设计师缺乏创造性,直接把其他地方一些经典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照搬到本地来应用。而不考虑地域的差别和文化特色的差异。因此设计建造出来的居住区很少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4园林树种、花卉品种、园林雕塑之间的协调性差

很多居住区在进行绿化时,盲目的引进树种和花种,没有考虑到这些树种和花种的生长环境,进行园林雕塑摆放时也没考虑整体布局,和相互之间的搭配,相互之间协调性差,无法达到相互点缀,丰富居住区内空间景观,营造舒适怡人、 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的效果。

5.针对景观规划设计不足的建议

从上可以看出,当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前文提到“以人为本”是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设计理念,但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这个设计理念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如果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不到运用,居住区中的园林景观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不仅不能给居民带来美感和愉悦情趣,反而会刺激他们产生排斥情绪和厌恶感,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园林景观设计者的足够重视。另外。景观设计中也存在抄袭、盲目追求效率等急于求成的问题。这不仅对景观设计师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会严重影响整个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进步。这不仅需要设计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需要整个行业的监督。

5.1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目前, 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 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 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 开始向重视住户的参与性回归,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 富有人情味 , 居住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 炎热的夏天能乘凉, 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 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 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 直到分户入口, 都要进行园林景观绿化.

5.2尽快制定“园林小区”标准、制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绿地率。

可以以评促建,营造景观优美的园林小区。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常常存在使用绿化覆盖率作为绿地率进行商业炒作和广告宣传的情况。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在住宅小区规划报批和施工验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绿地率。

5.3加大培养懂生态、建筑、园林、植物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园林工程人才。

以此培养和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才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水平,从而使其创造出的人居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富于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5.4加大培养生态园林工程监理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工程监理力度。

根据生态园林工程的生物学特点、要求,所培养的工程人员具备:生物学知识背景,应该懂得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土壤以及植物分类、植物栽培等学科的理论,能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品种的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有效地督促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快速健康的发展。

结语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够对居民的工作及生活影响重大,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的绿化质量和景观设计情况。但由于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所以设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实际要求灵活变通,不断创新, 不拘泥于前人的成见。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和建设出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居住环境,满足时展的需要。参 考 文 献:

(1)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 [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2)王华.居住社区中的邻里交往与空间环境分析[ J] .建筑知识, 2004 ,3 .

(3)张超逸.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技术.园林景观资讯2009.5

(4)张晓磊.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5) .

(5) 赵肖丹. 生态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11) .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各种条件不断提升,以及城镇化不断推进的需要。房产商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园林独特的艺术设计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进而提升商家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除了现代小区内外设施,交通,治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也在不断提高。

一、我国小区住宅园林景观的发展

我国的小区住宅景观环境设计,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住宅小区的绿化概念。到80年代末,学习国外的居民社区的绿地集中、规模型绿化的概念。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兴起,正日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小区住宅的档次,便于营销,已经成为各个房地产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设计师们纷纷开始着眼于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丰富性、和谐性,加强人性化设计,努力营造那种舒适、优美、内涵丰富的住宅环境。居住区景观的设计逐渐进入稳步的发展阶段。

二、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问题

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没有被很好采用。居住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时尚的设计风格、最好的建筑材料、最好的配套设备,而是它能够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给居民一个完全放松、完全舒适的家,可以为住户空间的舒适感觉的享受。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的生活方便。两分钟的旅程可能需要几分钟,这样的小区住宅景观设计便是忽视了功能性。

2、缺乏艺术性、观赏性、文化性

多数园林景观与建筑外立面相谐调,不重视多方向观赏效果,而注重其室外观赏效果。对于住户来讲,体验享受户外的风景的室内也很重要。一些住宅设计粗糙,只是为了满足规范或绿色的法规要求、缺乏情趣,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设计很少。一些住宅花园设计时甚至拒绝非小区人员进入,于是就设计草坪、花坛、绿色景观包围的铁栅栏来隔离。这样的绿化虽然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缺乏艺术性、观赏性、文化性。

三、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

1、以功能性为根本出发点

居住区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考虑是否会在物质层景观要求上以功能性作为出发点。辅助设施属于建筑的报告,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景观设计是人们生活方便和安全的最重要考虑因素。

2、立足生态循环、崇尚自然

根据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特点,花园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突出文化特征、文化品位,使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现代生活中,使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创造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气氛;全面了解居民的体育和休闲需求,做好沟通工作,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居民要求;基于生态,体现了自然,让居民们接触到更多的绿色,享受到了更丰富的景观。

3、渗透文化艺术

为了能够体现个体景观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之美,在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既要渗透文化艺术的构图原理,又应满足植物和环境在生态上的统一,深层次地发掘文化艺术内涵。通过各种植物的季相变化,对质地、形体、色彩、线条巧妙地进行运用,形成艺术构图。

4、通过小品进行点缀

住宅景观中,景观小品点缀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雕塑、灯具、水景、凳子、花架、楼梯扶手,它们给小区景观增添了生动性,富有情趣。

5、环境绿化

在住宅区的用地上种植花草、树木等继而形成绿地,构成了住宅区的环境绿化。小区住宅的绿地功能有:为各种休闲环境创造条件,构建户外的生活空间;通过小品景观等手段,为居民创造接近自然的环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小区住宅环境。

6、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的实施可以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它属于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色空间种植,使自然资源的范围大大增加。

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

“互惠共生”原理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这些都是小区住宅园林景观在生态设计中应当注意的。

2、道路景观的设计

道路景观设计在居住区,交通空间、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进入无关车辆停止,和街道、宽度、路面、草图都经过精心设计,降低了速度,达到了人车共存。以支链或环状路尽头进入该地区。在空间形态上,支链或环端的道路设计和住宅建筑入口、停车场、走廊做拓扑变形,不同形式的院落空间展开、结合绿色和对空间的划分,以满足居住公共场所的多种功能,如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儿童和老年人的场地,道路和道路也发挥了景观欣赏的作用。

3、水景景观设计

各种不同水面宽狭、不同缓坡,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可掘井,促深的地方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并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高低起伏,堆叠地形,既节省费用,又体现自然。采用自然水灌溉,在流域附近的绿地形成了水的生态良性循环和雨水的回收利用。同时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

4、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积不论大或是小,本身的功能也是环境来源的装饰。施工现场的艺术作品,如室外楼梯、走廊;户外项目实施艺术小品,如入口、挡土墙;公共设施,如垃圾、路灯、标志;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场地应特别注意,一是阳光明媚的、良好的通风排气口应远离主要交通道路、停车场和地下车库;二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地面最好铺设防滑橡胶垫,避免碰撞。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雕塑的绿色中部或在游泳池喷泉组合处是视觉的中心,现在的雕塑在形状、材料、颜色、设置位置将比以前有更大的发展。建模偏向于具体、真实,一些看似很随意的位置,如在休闲步道设置一组推着婴儿的母亲,丈夫和妻子手牵手走真人大小的雕塑,能够反应真实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的,在功能上烘托了气氛,增加了情趣。

结束语

纵观园林景观的建造历史,景观的发展始终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始终影响着景观的发展。因此,景观应该满足社会和人的需要。小区的园林景观,以其宁静、自然的环境成为钢筋水泥丛中的办公环境的缓冲空间,其规划和设计还有待于设计者的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张胜.住宅区景观设计初探[J].农业科技与息,2011(03).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principle.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时代的发展赋予园林设计者更重要的责任,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生态和谐、景观优美、方便活动、功能合理的住宅绿化空间。住宅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比例日益增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闪光点。随着住宅建设高速发展和扩大,市民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住宅区绿化不再是简单地种树植草,现代住宅绿化涵盖生态营建、景观塑造、人文关怀、文化精神、活动场所等诸多内容。

1 我国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我国住宅环境设计则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 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90 年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目前,房地产业正日益成熟,行业竞争愈加激烈,提高商品房档次,使其便于营销已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设计师们都开始注重于设计的丰富性与和谐性,突出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营造一个舒适与方便的居住环境之外,而且在环境中体现美的旋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居住区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2 住宅区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也是最主要的一项生活构成和行为内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室内空间的设计,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今,人们生活压力大,希望自己的居住空间能够很好的释放压力,然而小区的绿化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并承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3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原则

当前的景观设计,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装饰、形式一直备受关注,传统园林的价值也继续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可以被接受,其它学科的介入使其知识领域更为广阔,技术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又使得景观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学科背景和文化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者各有自己的侧重方面,但是一个景观设计作品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几个要素的平衡。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不具备与时代要求相符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盲目的追求文化、艺术性,却连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无法满足的设计,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其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代景观正变得富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使景观的内容不断发展,对景观设计概念的理解也应当不断发展,笔者认为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是要让园林绿化的主体舒适和惬意。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应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住宅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

3.2 立足生态、体现自然。根据人民日报社职工文化层次较高,高级记者和知识分子居多的特点,突出文化特色和文化品味,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交融,营造出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充分了解居民休闲、运动和交流需求,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要求,立足生态、体现自然,使居民尽量接触更多绿色,观赏更丰富的园林景观,随时随地享受新鲜空气、阳光雨露和鸟语花香。

3.3 功能为本。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

3.4 渗透文化、追求艺术。在设计中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个体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环境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深层次地挖掘文化内涵。巧妙利用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形成动态构图。

3.5 小品点缀、追求艺术。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3.6 绿化环境。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的设施。

3.7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的实施,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4 园林规划设计在小区中的运用

设计元素根据其不同特征分为功能类元素、园艺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这三大类元素与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等九类设计共同组成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小区园林景观以其自然、宁静的环境而成为那些钢筋水泥丛林的金融办公环境的一个缓冲空间。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感受。人们来想象一幅画面,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是否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如何才能利用好这些元素来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丰富性与和谐性,这就要靠设计者如何来匠心独运的合理安排,使其空间效果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现代住宅中高层住宅居多,使人类的居住远离了大地,所以,必须在居住区的高楼中间,为居民留出足够的运动场地和建造小区园林满足其需要。可供老人们锻炼身体,年轻朋友们健身,小孩们嬉戏。在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有一个标志性的设计,让人们有归属感,有一种到家的感觉。可以设置休闲广场,因为游憩空间使居民茶余饭后能就近休息、散步聊天。绿地围合的广场上设置精致的花坛,弧形坐凳供人们休息,植物选择时充分考虑环境的统一与变化,并以绿色为主导色调,达到主色调引领下的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植物配置效果:春季桃花盛开、连翘绽黄;夏季紫藤怒放、丁香溢彩;秋天槭树红叶、绣球开花展露风采;冬季则有白皮松、青桐、棣棠、红瑞木等点缀自然。结合周围其它植物的种植,共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以“再现自然,人景合一”的设计意图为原则,考虑人的亲水性,结合实际造景需求,来营造丰富多样的水体。小区内道路设计以方便、实用、自然和流畅为原则,美观也是不可缺少的。

5 结束语

住宅区绿化最贴近居民生活,其设计和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人居环境。现代住宅要求与之匹配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生态需求。

参考文献:

[1] 里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字:美学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具体应用

Abstract: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beauty and promote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development, must think about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eauty, aesthetic principles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s to use the various factors of the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art combined, and through the beautiful form of specific performance, the A variety of landscape use in the garden to get sufficient play, for people to create a kind of beauty to enjo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aesthetics from the start, pointed out its application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principles of aesthetics;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和美学艺术相结合,既突出视觉效应中的色彩美,又能够享受听觉中的音乐美,使得大众在欣赏园林景观时能够充分的调动多感官。要实现美学原理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就需要先对美学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论述美学原理的具体应用。

一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美学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的运用美学原理,将景观中的各要素和美结合,能够更好的突出形象,那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具体要遵循的美学原理有哪些呢?

首先表现为对比衬托手段的运用。对比衬托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美学规律,园林设计中,要在对比的基础上才能够凸显主题,才能够彰显丰富的色彩,才能够实现美的享受。美学中的对比不仅是色彩的对比,还有园林景观中外观的对比和形态的对比,在对比中能够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特点。

其次,园林规划中的美学原理还表现在组合美的呈现。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有景的配置来突出美,由于每个景物各不相同,形态各异,但是单独使用又略显单调,因此要展现美感就需要进行组合,美学原理中将之称为组合美原则。

最后需要实现意境美。园林要想让他人感受到美,首先需要具备美感,而意境美在美感营造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有创造性的营造意境,做到用景物创造美感,用意境营造美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设计者的真挚情感,要有创新的思维,才能够充分的将这种意境美呈现在园林规划设计中。

二 美学原理在园林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尽最大限度的凸显美感,为此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坚持美学原理,上文中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对这一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对该原理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对比衬托原理的具体应用

对比艺术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美学表现手法,园林中景物配置的疏密程度,景观色彩的变化、园林空间的弯曲和笔直等,以及景物的形态和大小、虚实明暗、刚柔程度等,都是对比衬托手法经常运用的。在园林规划设计应用中,首先可以利用该手法突出重点。在人们的观念里,对比主要是突出主次,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突出重点,这样更容易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其次可以运用动静对比的手法在园林规划中创造美。园林中具有很多固定不变的景物,而以此为背景,运动的队形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对比突出美感,即动态美的展现。相对于静止的景物来说,动态的景物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更能够展现外观形态,因此更能够彰显美感。例如水景,其能够在风的吹动下波浪起伏,变化多端,用动态的水景和周围的静态景物相结合,能够更加展现景物的情致和美感。最后,对比衬托原理的运用还体现在虚实对比上,古语曾用“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来形容疏密和虚实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这种手法也能够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景物在配置中可以运用疏密和虚实的对比给人一种变化多端的神秘感。在园林空间的处理上,开敞是虚,闭合是实,虚实对比之间更能够彰显美学艺术,同时虚实的对比中还能够增加景致的深度效果。

(二)组合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组合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园林组景的应用上。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用到框景、借景以及障景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园林的美感,对园林空间进行剪裁和分割,在变化中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效果。组合美的应用具体表现在景和景的组合中。景景组合设计中,可以采用借景的手法,园林借景,不仅能够借山水之景、植物之景以及建筑之景,还能够借助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景物,甚至是水声和风声都能够借助,这样能够在园林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种视听觉盛宴。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成功了借了清风和明月,为园林美的呈现更增添一丝风韵。

(三)意境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意境的营造能够给园林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最能够打动人并且传递美的园林设计是情景交融且充满意境的,那么意境美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是怎样应用的呢?首先设计者需要创新的思维,观赏者的素质需要提高,这样才能够发现意境美。意境美的创造需要依附于园林景观的创造上,意境美在具体应用是需要保证在景物配置的基础上实现立体布局,由景物来诠释意境美。由于意境不是像景物那样可以摸得到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到的,因此其是无形的、是无限的、是可以想象的,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获得的意境美也不同。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迎合大家的口味,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意境美的营造上之前需要先了解大众的需求这样大家才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园林的意境美。

结束语: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尤其是对美感的追求,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园林的规划是设计者对于风景的再创造,是在充分发挥景物用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展现其美感,并且使人们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欣赏陶冶情操。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充分应用美学原理,本文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美学原理在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本文对于美学原理和园林设计的应用对于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园林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展现美,最大限度的促进园林规划设计朝着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艳红 浅谈美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05期

[2] 鲁敏 李英杰 园林景观设计 科学出版社,2006-03

[3] 李广强 园林设计中美学原理的运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