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职业能力 任务

0 引言

由于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和需求上存在严重脱钩,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巨大就业压力两者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高职院校正在对原有的办学思路、教学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调整。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呢?本人从自己所带的《机械制图》课程入手,通过分析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主、次要岗位需求,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准确定位机械制图课程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修订课程标准,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1 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给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构思能力。以高中课程《画法几何》为基础,为后续《数控机床加工》、《机床电气控制》、《CAD/CAM应用》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 设计思路

课程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重点培养学生三个能力和一个态度,即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阅读图纸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课程内容的组织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来进行,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以绘制平面图形、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等任务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并融合企业对机械制图技能的要求,实现一体化教学。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需要,把握“必要”、“够用”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 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

①能绘制二维图形。

②能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能绘制组合体并标注尺寸。

④能识读组合体三视图。

⑤能根据机械零件特点正确选用合理的表达方法。

⑥能识读和绘制零件图。

⑦能识读和绘制装配图。

3.2 能力目标

①能熟练阅读图纸。

②能正确绘制机械图样。

③能构建良好的空间思维(贯穿于前两个能力中)。

3.3 素质目标

①养成良好的制图标准、规范意识。

②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③培养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 课程内容设计和任务分析

4.1 能力目标—手工绘图能力

学习情境:绘制机械图样

任务1:绘制平面图形。相关知识: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一般规定;常用几何作图方法;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

任务2:绘制几何体三视图。相关知识: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

任务3:绘制组合体。相关知识:平面立体的投影;曲面立体的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任务4:绘制轴测图。相关知识:轴测图的投影基础;正等轴测图画法。

任务5:绘制零件图。相关知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及其他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零件视图的选择;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任务6:绘制装配图。相关知识: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装配图的工艺结构。

4.2 能力目标——Autocad计算机绘图能力

学习情境: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

任务1:设定绘图环境。相关知识:图层、绘图单位、绘图界限、捕捉设置、文字样式和尺寸样式设置;图框和标题栏的绘制。

任务2:绘制二维图形。相关知识: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符号注写;文字标注。

任务3:绘制视图与剖视图。相关知识:构造线的运用;区域填充命令。

任务4:绘制装配图。相关知识:根据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4.3 能力目标—识图能力

学习情境:阅读机械图样

任务1:读组合体。相关知识:组合体的读图方法。

任务2:读零件图。相关知识:零件图的读图方法。

任务3:读装配图。相关知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5 教材编选

5.1 依据本课程标准编选教材。

5.2 教材应体现任务引领的设计思路,符合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需要。

5.3 文字表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4 符合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

6 教学方法

6.1 教学过程中,合理、充分运用多媒体、三维软件、网络技术等教学条件,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6.2 开展讨论课、制图课,强化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

①讨论课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设置有生生讨论,师生讨论、团队讨论、结果展示四个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组织形式;

②制图课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制图能力,安排在制图专用教室,配备有图板、丁字尺等制图工具,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制图能力。

6.3 采用小组教学,将学生5-8人分为一组,在课堂和课外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互助、协作,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7 教学评价

7.1 由传统单一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倾斜,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提问、讨论、协作中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

7.2 最终的综合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议结果和过程评价以3:7构建综合评价。

7.3 过程评价由学生自评、团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构建。

8 结束语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指导教材编写、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必须根据学生、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合理地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艾亮.浅谈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9.06:270.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械制图;实践教学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工程语言,是设计与制造之间的桥梁媒介。设计师通过绘制标准机械图样来表达设计意图;制造者通过对图样识读,加工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为了很好的适应技术交流的需求,不做行业的盲人和哑巴,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好这门技术语言。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要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合格技能人才,我们要认真考虑教学对象、分析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

一、学习目标

技工院校是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为适应行业的需求,机械专业的学生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必须掌握如下技能:1.掌握机械制图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具有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能识读机械图样。2.熟练地掌握基础的手工绘图和多种先进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并能够测绘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部件。3.熟悉并贯彻执行最新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培养学生查阅使用工具手册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岗位上既能识读图样进行加工、检验和装配,又能按照国家标准应用手工绘图或计算机绘图技能进行零件测绘和设计。使他们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教学现状

1、教学对象

生源总体素质的下降是目前技工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入学的新生除了个体差异较大外,还有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等缺点。抽象、枯燥的纯理论课堂使制图的教学效果不但达不到预期,还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抵触心理,完全散失了制图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

2、教学侧重

国内大多数技工院校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老师教(知识讲解——画图示范——总结提高),学生学(被动理解——完成作业)。仍然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输教学。观念的束缚、条件的限制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通过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机械零件的测绘和设计能力几乎为零,识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就说明学生只掌握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点,无法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应用。职业适应能力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制图老师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制图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对象整体素质随着生源大环境的影响而急剧下降,我们传统的制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为了培养企业合格的技能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如下:

1、设计项目课题

教师根据章节的内容设计新颖、趣味的项目课题。上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完成项目任务的具体要求。学生分成4-5人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分析——实施——总结。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担当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辅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就要够获取相关知识点。在任务实施成就感的驱动下小组协作、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这样学生不光能很好的掌握知识点还使制图综合应用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这样主动求知的氛围下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效果不言而喻。

2、重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提高。对于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制图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安排在制图教学结束之后,设计时间为二周,内容多为分组测绘机器零部件。学生的设计报告主要以图样的形式表达,主要目的通过对线型、字体、图幅、标题栏、比例和尺寸标注等制图知识点的巩固,来加强测绘方法、工具使用、图面布局、计算机绘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个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分阶段督察和引导。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机械制图的综合应用水平,成为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种“求索”,而不是一种“给予”,学生是知识探索的“主体”,而不是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我们今后的《机械制图》的教学中要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根据教学的对象和课程特点来设计新颖、典型的项目课题,让任务驱动求知,让知识贯穿实践。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针对机械类机械CAD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通过合理设置课程,配备专业对口的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学生学习管理和技能训练,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并用等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合理设置课程 师资培训 多种教学方法

机械CAD课程作为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对机械CAD课程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机械工程类的零件设计和机械图纸的绘制,使学生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中级绘图员的岗位能力。但在现实的机械CAD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剖析,提出改正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提高机械CAD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机械CAD课程教学效果的现状

1.机械CAD课程设置不合理,有效教学时间不足

机械专业在开设了机械基础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后,才开始进行机械CAD的课程教学和实训。虽然机械基础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为机械CAD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中职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较差,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在进行机械CAD课程的学习和实训时,已经把机械基础和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忘了。并且机械CAD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时间安排较短,不足10周。由于安排教学时间短,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必须加快教学速度,学生一时接受不了繁多的理论知识,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差。

2.任课教师专业不对口

担任机械类机械CAD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都不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而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这些教师虽然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对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在进行机械CAD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时,只是单纯地讲解书面的画图指令,不能结合机械制造的实例进行教学与实训,学生很难画出合格的图形,教学效果差。

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

担任机械CAD课程的教师都是依赖于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教室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甚至利用晚自修的时间给学生上课。经过白天一天紧张学习的学生,已经很疲倦了,听起课来效果差。教师习惯于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后,不再利用黑板进行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简单、可视化、灌输内容多、教学任务容易完成等优点,但也有“一闪即失”的不足。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多媒体这种快速的灌输方式很难接受。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公式及尺寸的推导过程还得靠黑板书写。此外,教师仍是采用一贯制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学与实习实训脱节,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对机械CAD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不了解学到的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作用,也就是不懂得“经济效益”,学习积极性不高。表现在课堂学习得过且过,不想学习,不愿付出应有的努力,课堂纪律差,上课打瞌睡、说话,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习效果差。

二、提高机械CAD课程教学效果的若干思考

1.合理设置CAD课程

根据刚入学的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学习方法少、难学易忘的特点,开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在开设机械基础和机械制图课程时,同步开设机械CAD课程,并把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课时的增加、知识链的不衔接。为了确保学生学到机械CAD课程相关的知识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必须保证机械CAD课程有效的教学时间,课程开设时间不能少于一个学期,总课时不能少于80节课。

2.配备专业对口的教师

机械CAD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工厂、企业培养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工程图形的中、高级机械绘图员。机械CAD课程的教师必须熟知机械设计和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必须由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担任。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担任普遍缺乏相关的机械类专业知识,教学最多只能停留在软件的指令使用上,一些制图的国家标准他们不了解,甚至出现操作上的错误。所以,担任机械CAD课程的教师必须选用机械类专业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担任。

3.加强师资培训

担任机械CAD课程的机械类高校毕业生都掌握一定的机械类专业的相关知识和较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高校读书时,也参加了一些工厂企业的生产实践。但是他们对工厂、企业的相关设计知识、绘图技巧都存在欠缺,教学方法缺乏。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培训。除了校本培训外,还必须分期、分批、多次安排他们到企业中去培训、学习、锻炼、顶岗、挂职等。从企业回来后,还必须对他们进行跟踪、考察、考核、建档、继续培养,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并在科室(或全校)全体教师面前作专题培训汇报,谈收获,谈体会,谈落实,观后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选派这些专业教师到区内外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还鼓励这些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等专业技能方面的考证,使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并且鼓励、支持这些教师参加学校、区内、区外、国家级的技能大赛,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提高他们的技能,使其成为一个机械CAD课程的高水平、高技能、深受学生欢迎的机械CAD课程教师。

4.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管理

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会学生要懂得做事必须先做人。强调说明学好机械CAD课程的重要性,讲清楚学好机械CAD与就业、创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联系,强调说明学好机械CAD课程能获得的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他们自觉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配合教师,共同把机械CAD课程教好和学好。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测量比较感兴趣的零件,结合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绘制图形,然后再到机房去画图。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同时也把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5.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并用

(1)黑板、投影仪并用。黑板教学板书清楚、工整、字体大小随时都能符合要求,画图方便,教学过程能自如地控制,重要的概念、原理、公式可以放在头版头条,且可以长时间保留,加深学生的记忆。但黑板教学对复杂零件的内部结构不易表达,或表达不直观,空间表达性较差,而多媒体投影仪教学刚好能弥补黑板教学的不足,且可以快速、简单、可视化地表达教学内容。但是这种快速的教学,学生难以记忆,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利。所以黑板、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要两者兼顾,两种教学手段并用,不能单一使用一种教学手段。

(2)理实一体化教学。笔者认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大层面,一个是小层面。所谓大层面,是指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时对机械CAD课程的安排,即前一周安排理论,后一周安排操作实践,或上半周安排理论,下半周安排实践,或第一节课安排理论,第二节课安排实践。而小层面,则是指每节课的安排,即在每节课内理论实践一体化,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边进行理论教学边进行实训实践,即:边学边做(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一点,用一点,记一点,提高教学效果。

(3)分组学习,先进带后进。小班教学固然很好,但师资力量、教室、实训室有限,只能进行分组教学,将6人分成一组,围绕着一个正六边形电脑台进行。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组挑选2位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有助人为乐精神的“小老师”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利用每周周六日的时间,对“小老师”们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教给他们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他们在小组中真正起到“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对本组的“后进生”传、帮、带,辅导“后进生”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收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教学效果。

(4)多带学生到企业实习。教师要经常带学生到企业去了解企业对CAD的使用情况,多带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并把企业的一些CAD图纸带回来给学生练习,让学生了解CAD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情况,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广开门路。

(5)合理地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机械CAD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模拟教学、场景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但必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所谓的因人制宜,即是根据学生的成长过程、接受知识的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时制宜,即机械CAD课程的教学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如前期教学就不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原因是此时的学生一点基础知识都没有,他们的头脑中是一张白纸,此时使用项目教学法收到的是事与愿违的结果。因地制宜,即教学场地的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如采用多媒体教室作为教学场地,普遍采用的就是讲授法,而采用实景教学,难度很大,因教室容量有限,实景很难搬到教室里面去。仿真教学须使用仿真软件,在仿真教室进行。在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多媒体教室采用理论教学为主,而在实训室则以实训为主,也可以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不要一味追崇“精讲精练”,宜采用“多讲多练”。精讲精练是知识点的高度浓缩和习题的高度浓缩,不利于基础差的中职生,而多讲多练能加深学生们的理解,使其知道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普遍采用机械CAD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工程图纸的绘制。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扩大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进行深造和培训,挖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迅速掌握现代教学方法,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机械CAD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机械制图教学体现出抽象性、技术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而言,机械制图的学习比较困难。而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CAD软件,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绘图能力。

一、机械制图与CAD的关系

一方面,传统的机械制图与CAD并非两种不同的制图方法,虽然CAD属于计算机制图,但是在机械制图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持下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CAD仅仅是机械制图的辅助工具,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机械制图基础,掌握基本的绘图知识、绘图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等,才能利用CAD设计出高质量的图样。因此机械制图的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在此基础上结合CAD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CAD具备强大的绘图设计及编辑修改图形的功能,与传统的手工制图相比,CAD可大大提高绘图效率及绘图质量,精度更高、更加美观。手工制图中尺寸漏标问题、漏画图线问题、机构几何关系与运动等问题均可利用CAD软件进行高效处理,使得机械制图更加简单。此外,CAD还具备三维图形变换功能,利用CAD中幻灯片功能将二维平面图形转换为三维立体图形。比如在讲解减速器装配图时,传统教学方法多使用图片进行讲解,学生理解则比较困难,而利用CAD三维图形变换功能进行讲解,将减速装配图的上、下、左、右各个方位的剖面图展示出来,还可以分解开减速装配图,使学生理解每个零件起到的作用,还可以在软件上更改其中一个参数,向学生展示参数变化后减速装配图模型会产生何种变化,学生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直观、具体的装配图,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二、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具体应用

1.零件图中CAD的应用

机械制图学习中零件图的识别是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并会对学生后续的职业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零件图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其主要知识内容包括标题栏、尺寸、视图、技术等。CAD标题栏中包含了多个可供参考的样板文件,可以利用CAD建立三维立体视图模型,利用CAD工具栏中相关工具设置零件尺寸,注意详细解释尺寸标注命令或相关样式设置方法;按照块的属性纳入技术要求解释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技术的结合,以提高授课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剖视图中CAD的应用

机械零部件中剖视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法,尤其是在绘制存在许多槽孔的零件时,剖视图的应用更加普遍。剖视图是采用假想剖切面将零部件剖开,因此剖视图中包含较多的虚线及复杂的形体;并且剖视图中的线条十分复杂,仅靠学生进行想象很难形成一个具体的实体形状,因此剖视图的教学中应用CAD,可在计算机中建立起各个零件的模型,再利用“绘图”菜单中“剖切”功能即可剖开零件,学生可直观地看到零件的内部结构及形状。此外,利用CAD还可以对不同的剖视方法进行比较,零件的各个部位均可以利用剖切面进行剖切,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剖视图与剖视图画法之间的关系。学生掌握了解剖视图的画法后,可逐渐使更多的槽孔顺利通过剖切面,利用三维视图对零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为其后续分析零件的实际结构及形状提供可靠参考。

3.组合体视图中CAD的应用

机械制图教学中组合体视图是重点内容,尤其是补缺线或第三视图的补充,更是教学难点。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将实物模型对照与线面分析法或形体分析法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了解线面及几何体的基本投影特征,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高职学校的学生恰恰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故难以通过大脑思维想象描绘出基本组合体的形状,也无法分析出零件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针对复杂的组合体视图就要利用CAD进行建模,学生先根据建立的模型画出三视图,再利用切割法或讲练结合法将二维视图转换为三维实体。当然,CAD建模有利有弊,其益处在于可以自由变换模型的整体或局部,学生可以通过软件清晰地看见模型细节,并在自由转动模型的过程中清晰的观察组合体中各个零件上下、左右、前后的衔接关系。学生通过数次操作可深入了解组合体中点面线的关系,再与三视图相结合,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模型形状,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对于机械制图课程而言,CAD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课堂教学中要在融入成熟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先进技术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一个全新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CAD中的各种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分析,可促进机械零件结构及形状的形成,全面掌握零件的度量、定位、轨迹等空间几何问题,相信未来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CAD技术可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设计与机械制造。

参考文献:

[1]谭玉萍.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零件测绘教学中的实施[J].职业,2015(06):47-48

[2]李芳丽.“双元制”下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 (06).

[3]CAD晓琪.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J].教学研究,2015(10):119-120.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

一、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精选内容,调整学时

骑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绘图的方式与方法不断增加,这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当精选和调整传统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在保证涉及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内容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对学生的空间思维想像能力培养益处不大的内容应当淡化,以突出正投影基础、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视图、剖视图、断面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

(二)引进新技术,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

在教学内容改革上,要注重引入新技术、新知识,以跟上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掌握现代的绘图方式、设计方式,以提高绘图效率、设计效率,应当强调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计算机三维绘图能力训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该课程与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如何体现技术测量与机加工工艺的关联时,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查手册将上述内容在机械图样上有所体现,同时还组织学生到车间现场参观,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建立良好的工程概念。

(三)加入测绘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制图的综合实际动手能力,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大量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使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门课程结束之前,应当安排一星期时间给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团体协作精神、观察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徒手作图能力以及公差检测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 改革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

(一)训练学生的轴测图和草图的绘制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用正投影法绘制的三视图,虽然也能准确表达物体的形状,但缺乏立体感。而轴测图具有直观性强,接近人视觉的效果,广泛应用到工程上,使机器零件的外观、内部结构或工作原理直观地表达出来。因此,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时,应当通过二维和三维相互交替互逆,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了适合工作需要,学生草图绘制能力也还要加强,让学生在不借助绘图仪器和工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己的目测形体各部分尺寸和比例,徒手画出的图称为草图。

(二)绘图教学中要紧扣家国标准

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贸易,我国我国机械制图标准化与跟国际标准相一致,遵循统一的制图标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机械图样传递着设计、加工和制造的各种信息已。面对着众多的计算机绘图标准,为保证图样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标准为支撑。作为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中。因此,在课堂上应当强化基础教育,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图标准。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让学生理解标准标化的原理理解标准化原理是自觉执行标准的必要条件,标准化工作必须遵循“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八字原则;第二,让学生认识标准的法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必须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第三,让学生了解采标程度符号相对成熟的先进技术才能制订为标准,采用先进的标准是无偿的技术引进。学生在绘图中使用、在读图时识别、在交流中熟悉规范;第四,

(三)加强形体的描述与构形,扩大知识面

由于形状是画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形状应该在图形前面。不同的绘图方式对应着不同的技术基础,采用着不同的描述方式。为了使形体的描述方法和画图、看图的思维方法分离,《机械制图》教材中融入了计算机实体造型的边界表示法、结构实体几何表示法和扫描表示法,提高了描述形体的严密性和先进性。《机械制图》教材的第一章就介绍形体的形状与形体的投影,用投影法表达形体形状的依是形体的边界表示法。在课堂上,通过介绍形体边界信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一解形体形状将随着它的几何信息或拓朴信息的改变而变化,然后再讲述形体边界的这些相关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工程图学思维方式,也可以让学校更严格按照形体边界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进行画图实践。

三、结束语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求内容要改革,还要求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改变课程结构,删去了难度大且今后很少应用的内容,尽量联系实际,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同时,笔者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文博,瞿元赏,唐庸康.高等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