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第1篇

一、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如果把教材看作一头原生态的牛,那么剖析教材如同庖丁解牛。只有经历解剖的过程,才能准确地把握牛的内在机理,内在建构,掌握骨头之间、骨头和肉的连接点与镶嵌处。同理,只有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而剖析教材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点,二是厘析知识点的各自特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

1.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透过教材的表面现象,脱去教材的漂亮外衣,从情境、例题、习题等方面抽取出数学的本质,解剖出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它将经历从零碎、无序地罗列,到根据一定的标准,深入各知识点的内部表征,有序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分类的过程。《四则运算》一课,从知识编排纵向体系来看,蕴含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两大块并列性知识,从知识范畴横向体系来看,蕴含了“算”、“用”两方面知识。

2.厘析知识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教学重难点。在厘析知识外部、内部的各种关系时,要以一种整体、开放、联系的视角,着眼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与学生的认知线索,立足于知识的发展脉络,理清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要把握所学知识在外部,即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乃至中学阶段等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现学内容的学生认知基础与后续的知识发展,并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修改、调换和删减。要从哲学的角度,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厘析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如逻辑关系,根据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系,从经纬立体层面对知识进行分析;如主次关系,明确哪些是主要知识,哪些是次要知识,还要深入剖析主要知识内部各个层次表征的主次关系。再根据知识的新旧关系、主次关系、逻辑等关系分析,从学科课程论角度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从学科学习论角度,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确定本课教学的难点;从学科教学论的角度,确定教学关键点,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

基于《四则运算》一课知识间的各种关系,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用解题思路阐释算式的计算次序,理解、归纳并掌握同级混合运算顺序,形成计算技能。教学难点用解题思路解释算式的计算顺序,其中更侧重于乘除混合运算的破解。教学的关键点是让学生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渗透思想、建构框架,有效破解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重难点确定之后,要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概率思想、不变量思想、组合思想等小学阶段可以向学生渗透的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数学的本质、灵魂所在。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逐步领悟到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意识的提炼和归纳。反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不断推进学生认知体系向更高层次建构,将有效地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过程体验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教学重难点是一节课教学的着力点所在,要根据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建构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框架,在立体层面形成知识之间的横向与纵向的相互咬合,相互牵制,知识间的无缝链接与整合,突显每一个知识点在此课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它对建构教学重难点的力量。从而通过教学框架的建构,在力学上将破解重难点的总力分解到各根支柱,各个知识点,实现从单点支撑变成了多点支撑,发挥知识揉合的力量,从而有力的推进知识的数学化进程,有效地破解教学重难点。

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第2篇

政治是一门抽象的知识,其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知识难以突破,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一般包含两种形态,即静态教学重难点和动态教学重难点。静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所规定的内容,侧重于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来确定,突出重难点在本章节知识体系框架中的重要性。而动态重难点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的教学内容,它因班而异,因人而异。

如何快速有效地定位重难点呢?对于常规教学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新课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整合起来,科学定位每节课的静态重难点。

从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1)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基础或者相关知识经验、基础很薄弱;(2)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错误的;(3)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灵活地进行思维视角的转化(如从宏观到微观);(4)对于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内容掌握不到位等。

从哲学角度讲,难与易因人而异,同时,受到时空等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形成的重点、难点又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难与易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又具有可转化性的特点。为此,教师需经常更新重难点知识库。

二、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众多,笔者在教学和参与“一课两讲”教研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反思和对比,归纳了几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精心设计板书,揭示逻辑关系,凸显重难点

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多,授课时间短,学生课余时间少等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充分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在广泛运用多媒体的今天,课堂板书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板书不仅有认知作用,能帮助他们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还能以其直观性,通过知识的再现促进其理解。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按照知识发生发展的轨迹,借助直线、箭头等符号确定行进路线,排列知识要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勾勒知识的来龙去脉,准确揭示教材间的外显和内隐逻辑联系,巧妙推理。板书的文字不要求多,但要显示纲目之间的从属、包容、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显示教师科学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多层次、广角度地把握知识信息。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补充相关知识,走出思维盲区,化解重难点

古语有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对于一些结论性难点,可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化解难点。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及时补充,巧设实例。尤其是在教学《经济生活》与《哲学生活》时,这一点更显重要。通过举实例,以达到化未知为有知,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化繁难为平易,增强教学的通俗性;化枯燥为生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讲解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时,我们一般形容它们就像“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除了补充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外,还补充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汇率政策以及经常听到的热钱、基尼系数等。

3.保证教学时间,提升思维能力,理解重难点

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教师不要吝惜课堂时间,要化整为零,把大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知识点,化难为易,小坡度地层层递进,给学生提升思维的机会和时间。

例如,在讲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难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思考1】这里的“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什么?【思考2】这里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思考3】B与D各生产一匹布,哪个的价值量大?为什么?【思考4】有人说,既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个别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来说,就不是很重要了。你是怎么认为的?【思考5】那么上述事例中谁能赢利?【思考6】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是什么?通过这种梯度设问,有效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4.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习惯,把握重难点

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理新课程 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26-02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记住了公式,却不懂得应用于解题,另一些学生能够将部分题目顺利解答出来,面对同类型的其他题目时却惘然了。这说明,传统教学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虽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优势未必能转化成胜势。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更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引入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来辅助、丰富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引入至关重要。鲁科版教材中,大部分章节都以彩图的形式开始谈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以往教科书更注重感官上的刺激,有一定的新颖性。课堂上若能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文、图、声并举的多感官刺激,直观明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斜抛运动》一节的开头,列举了铅球、链球、铁饼、标枪等体育项目中的斜抛运动,学生很容易就把握到了学习的重点,配上一副节日夜空的礼花图片,增加了接受概念的可能。然而,几张静态图片都未能给出斜抛的运动轨迹,不利于头脑中感性认识的重温。在此,通过剪接播放几段小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自然地形成斜抛运动的曲线,方便接下来的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景时,应讲究艺术性、关联性,不能只重绚丽多彩的画面来哗众取宠、取悦学生,应注意其实效性。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每一节动画都要体现其附着的知识信息,这样才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学生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难懂,这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物理的障碍。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方法、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我们教学中突破难点提供了又一种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分解教学难点,模拟动画,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远古为眼前,最终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例如,在上《向心力的实例分析》这一节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摩托车转弯、火车转弯、汽车过凸形桥、过山车等例子一一演示给学生看,更清晰、更直观。不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例,还能在众多例子中提取相似点进行教学,以便领悟向心力就是物体运动的合外力的规律。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来处理教材中的重难点,这为物理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当重视与推广这种手段。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建模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遍及整个物理世界,大至天体,小至基本粒子,面对复杂具体的物体,研究它的形形的运动,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形形的运动,建立起物理模型,并能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中学物理教学重点。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建模”,就是将我们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形成物理模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建模能力。

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第4篇

一是重备课本轻备课标。许多教师备课时只顾钻研课本,他们对课本的内容非常熟悉,对知识要点掌握得较透,对教学重难点把握得较好。但对课程标准的钻研却较少,对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以及教材的体系、性质、地位和作用等不够了解。个别教师连学科课程标准见都没见过,还停留在教学大纲的概念上,根本谈不上以课标来指导教学工作。

二是重备内容轻备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时首要考虑的问题。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很重视,他们会认真备好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详写一节课的知识要点,但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不加深思熟虑。很少有教师能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半是采用讲授法,教师“一言堂”现象随时可见;不少教师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而对学生学法进行指导的教师却很少,改革创新教法的教师则更少。

三是重备优生轻备差生。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是教师备课时不可忽缺的一环。但多数教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情况熟悉,对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困难的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很少关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优生的接受能力和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常常照顾优生,提问的对象多是他们。而对一般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关注很少,备课时极少考虑采取什么措施帮助他们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堂上难得提问学困生。有些教师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来,提问时乱点鸳鸯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四是重备主科轻备副科。当前中小学校开设的科目较多,在这些学科中,本无主副之分,只有考试科目与考察科目之别。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把考试科目看成是主科,而把考察科目看成是副科,以至于造成了教师备课时重主科轻副科的现象出现。多数学校教师对考试科目的备课较认真,花时多,但对兼任的考察科目备得很少,有的教师上考察科目的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无教案上课的现象随堂可见。即便有的教师备了课,也是草率简单、马虎应付。

五是重备数量轻备质量。教师备课如何,关键要看质量。但有些学校在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时往往只从教案编写的篇幅长短来衡量。他们认为教案写得多、篇幅长、字工整,就认定教师备课认真,备课质量高。而很少以教师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程序安排等内在要素为标准来评判教师的备课质量。只重备课数量(篇幅),不重备课质量(实效)的现象较为普遍。

以上误区或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备课效益和质量。怎样走出误区,全面提高教师备课效益和质量呢?

一、三个到位备教材

备教材,是指教师备课时要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及资料等,做到熟悉课标,掌握课本,利用教辅书及资料等。教师备课应该做到备课标、备课本、备教辅书三到位。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备课标即要求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认识清晰,对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所了解,对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材体系及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明确,并将其渗透到教案中;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内容、知识结构及各章节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等,并达到理解透彻、把握正确;教辅用书及资料等是教师备课的参谋,教师也要认真阅读,并合理借鉴和利用。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全依赖于教辅用书,不善于利用其他教学资源,且受教师教学指导用书的摆布,这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有所进步。

二、面向全体备学生

所谓备学生,指的是教师在备课时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他们在学习当前对所讲知识内容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确定如何针对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研究对优生和差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将如何照顾,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教师备课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实情,分析学情。要了解、熟悉、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考虑优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要知晓成绩一般和学习较困难学生的学情。要对好中差各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有所预知,只有掌握学情,才能对症下药。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备好教案。教师在了解、熟悉、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采取不同的措施,筹备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要兼顾优劣两方面的学生,特别要多考虑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巩固已有的成绩。在课堂提问、练习训练、能力培养等方面多向学困生倾斜,多给他们关照、鼓励、指导。

三、突出重点备策略

教师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策略等。备课是否有成效,只能通过课堂教学效果来验证。而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与教师教学策略紧密相关。因此,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应突出重点备策略,对教学措施如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讲授训练,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设置师生互动,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哪些地方由教师讲,哪些问题由学生答,怎样进行启发与归纳,板书与讲解怎样结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使用什么教具,运用何种教学手段等方面多费心思,多用精力,多花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备课有成效、质量高。在备策略中,备教法又显得较为重要。备教法,指的是教师针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特点等,把已经掌握的教材知识,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教师备教法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原则,彰显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之理念。

如何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难点处理;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随着各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角色,激发出数学独特的魅力,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把握课堂,准确处理课堂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心备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整个教学系统都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必须提高备课的质量,实施有效备课。首先,作为教师应该明确角色转变意识。教师不再去唱独角戏,而是如何做一名指导师、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教学计划,这个计划要反映教学大纲要求、要体现进度安排,更要突出重难点,同时还要关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并做好相关课件、实验、教辅资料的准备。当然,备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备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个性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及学习习惯、方法等,尽量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重点和难点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技巧更为突出。举例,在学习抛物线一节中,教学重点是图像的认识和处理,尤其是做二次函数y=x2的图像时,因为通过图像可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性质。但识图和作图更是初中生的难点,所以教师要把握几点,一是根据图像,看自变量x和函数y的取值是否对应,二是找准自变量x的范围,三是通过给x和y赋值,进行描点、连线,最后得出图形样式和规律。如此的教师处理,不但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到突破,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另外,具体内容固然是教学中常见的难点,但是难点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不能只把难度定格在数学知识上,更不能忽视了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处理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在平衡心理位置和思维水平方面上为学生着想,分析学生,将学生具体情况和重点难点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

三、特殊教学方式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已经流传很久,但魅力无穷,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一些专门的教学方式,挖掘教材中的有效成分,才能让课堂科学有效,让学生兴趣盎然。比如,变式教学就突出显现特殊教学法的独特作用,变式法可以让题目一题多解,也可以多题同解,举例,在一次函数的定义中,形如y=kx+b(k不能为零,且k,b为常数)叫做一次函数,但我们要突破固有模式,深层考虑,假如k等于零呢?又假如b等于零呢?定义是不是变了?情形又该如何?这样的变式让学生打开思路,并激发学好数学的动力。再如,生成性教法,即教师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成新的知识经验,这要求教师对生成性资源有科学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并着手开发和利用,比如,一些公式的延展利用、图示的再加深等。这种教法能让学生深入学习,层层递进,有效培育数学人才。

四、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数学学科比较枯燥,而且大家的兴趣度不尽相同,因此,关注学生,分析学生,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积极评价学生

中学生已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希望教师能把他们看做独立的,有自己思考的成人。在数学课堂上,很可能遇到学生反应不到位等现象,如采用批评态度会引起学生逆反,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怎么激励呢?除了及时表扬,还要适时启发,比如三角函数的理解有难度,学生对公式比较麻木,教师可以对真实的三角形实物进行测算,当学生有了兴趣后,趁势牢固公式,效果会很好。

2.采用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一定不能一刀切,那样会将大部分学生关在数学的大门外,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一是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按短时摸底情况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然后从学习成绩、课堂表现、数学能力、潜力程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动态跟踪。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要在课堂设问中体现层次性,既包括提问的内容要分层次,找同学回答时也分层次,通过不同层次回答,做不同点评和总结。

五、设计练习,强化巩固效果

数学的练习环节非常重要,所以,教师为学生设计练习非常讲究。一是作业的设计,基本要分达标、拔高两个档次,另外量也要科学合理,作业的评改也体现层次性。二是课外练习,教师最好根据本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这样的效果会非常好。

总之,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挖掘科学方式处理数学中的关键环节是初中数学教师不能放松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凡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技巧.河南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