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引言

新课改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致力于改革数学教学模式并优化教学结构。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教学结构存在的弊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推动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数学教学结构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做出贡献。

一、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学校的初中数学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阶段,即由教师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其次,偏向教材内容的讲解,不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最后,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发现、创造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学科,学生是数学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优化数学教学结构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应当以实践和应用为主,而不是仅仅传授理论知识。尤其是新课改推出以后,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们的兴趣和特点,制定出适应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体制。鉴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新课改理念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革数学教学模式并优化数学教学结构。

三、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优化数学教学结构的措施

(一)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新事物、新规律,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的教学模式。在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并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新知识。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实例与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在讲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案例时,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融入实际问题:一个村庄要修建一个蓄水池,村民们量得斜坡长为L,坡角为a,现在村民们要根据垂直高度来购买适合的抽水机。假设a=30度或45度时应该怎么求出垂直高度?若是不等于这两个特殊角度时又该怎么求解?这样贴近现实的案例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究新的课题。

(二)实行实用性教学模式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倾向于教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们死记硬背解题方法,采用题海战术加大学生的训练量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们的解题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他们的思维却没有拓宽,以至于他们不知道怎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形成“数学无用论”的观念,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实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去观察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三轮车、三角桌;在讲授了圆的知识后还可以让学生们比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是三角形的?做成三角形的车轮能滚吗?教师让学生分析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创造性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65-01

自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以来,我国一直提倡通过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初中数学就是基于此教育目标而不断为之努力奋斗,因此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和数学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按照数学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引导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求新求异,以便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科目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数学的思考模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对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善于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极大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施展自己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模式,从而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通过互动教学、分小组进行研究探讨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构建初中数学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为了满足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实际生活案例,那么丰富的素材就是教师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教学的有力保障。同时,收集素材是保障教师应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关键和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备课期间多收集一些情境材料,将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将其归整到自己的教学数据库中,这样通过慢慢的积累和收集材料,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数学教师也可以和其他科目的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互相交换教学经验,以便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等具体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选择一些合理恰当的素材或者是比较典型的素材,并通过一系列的比较、筛选以及整合,最终选择出适合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材料。将材料归整到数学教学内容中,使得材料能够应用于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课堂中,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2.1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不同的方式解答问题的方法被称之为一题多解,这样可以极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数学学习思维不是同一性的,对数学的学习要讲究灵活多变,一个数学问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解析,那么就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解答。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对数学题目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2.2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态度等,还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意识地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恰当的串联并深化。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3.鼓励学生能够求新求异

只有求新求异才能有效的杜绝一味的墨守常规,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想要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养成,就必须以学生思想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为前提条件。简而言之,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就是要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舍弃一些不重要、无意义的因素,能够直击问题的本质,从而使得思维能够向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跃进,这就是学生思考问题时求新求异的最直接表现。

同样的,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这一内容上,从数学教材的题型中我们就可以得知。比如,学生在学习关于圆与切点的数学问题中,有两条平行直线是圆 P的两条切线,还有一条直线也是该圆的切线,并且和两条平行直线相交,交点分别为 A、B, 证明∠APB 是直角。通常遇到这种类型的数学题目,一般的解题思路就是利用切线定理去证明。不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他方式来解题证明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点,而且也使得自身的解题思路得到了加强。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将创造性思维方式发展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时,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方式以及范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考方式指明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调整。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笔者系统地教过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课程,对于初、高中的数学教材非常熟悉,所以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深有感触。不少学生初中数学学习很好,而用同样的方法对待高中数学的学习则收效甚微。让学生能快速地适应高中数学的特点和教学难度,高一阶段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说明开展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脱节”问题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做了较大程度的压缩、整合和上调,所以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初中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教材知识内容上有的地方衔接不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初中数学教材对于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只限于了解水平,中考要求也不高。但是在高中阶段二次函数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对于二次函数的配方、画图像、求值域、求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可以说要想学好函数,学好二次函数是前提。

第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只要求会简单的常规题型与应用题型。但是高中阶段三个“二次”的相互转化是重要内容,韦达定理的应用是解决函数、不等式、圆锥曲线的有力工具。但是高中教材中没有专门的内容讲授。

第三,初中的因式分解只限于二次项系数是“1”的,对于不是“1”的涉及不多,对于“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教材上也没有专门的讲授,对于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做要求。但是高中阶段的化简求值经常用到,尤其是“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可以快速解方程或不等式。高中教材也没有本知识的讲授,都是默认为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的。

第四,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完全立方公式、三项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在初中都不讲,但是高中有的知识还要用到。

第五,几何方面有的概念如重心、垂心、内心,在初中要求很低,但高中的立体几何时常用到。重心定理、射影定理、定比分点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在初中阶段大都没有学习,但高中阶段都要涉及。

以上知识点是主要的初中、高中教材连接不上的地方,但是纵观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少了这些知识的衔接就如同少了重要的台阶,要想学好高中数学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必然影响进一步的学习。开展衔接课程,既能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又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高中数学的特点不同

首先,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表达定义和定理,使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模仿和应用。而高中数学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尤其是高一数学一开始就是集合Z言、集合逻辑运算语言,概念多且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再用初中时的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方法,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其次,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学好初中数学主要靠练,侧重于简单的记忆、模仿。而学好高中数学关键在于悟,只有深刻理解了定义、定理的来龙去脉才能灵活地应用定义、定理去解决问题。高中数学重点考查的就是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来说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单一、形象直观,而高中数学则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通过初中、高中数学的对比可见,要想让初中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高一阶段必须有一个过渡期或者说缓冲期引导学生来适应这种变化。

三、初中、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少,而且知识简单,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通过反复做题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学习没有主动性,自学能力差。但是高中课程科目多,负担重,加之高中数学难度大、容量高,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数学。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及时复习等。

总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大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进一步更好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在高一阶段初期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该衔接首先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只要教师充分了解了学情,正视存在的问题,一定能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创新性思维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性的思维一般是指学生能对某一事物产生独到的新颖的看法。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传统学习习惯,主动去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数学,就数学学科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培养的创新性思维模式

1.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从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主观个体对客体事物的直接性,猜想性的迅速的理解和判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数学现象凭直觉先进行猜想,也鼓励学生大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种猜想和联系都有利于为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1.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即将思维由点及线及面的进行全方位的扩散。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对待数学学习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由一个知识点进行多方位的知识联系和知识的迁移。在发散的思考的过程中,将一道题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予以解答,能够将知识面联系起来,又巩固了学习过的旧的知识。

1.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要求对事物进行反方向的思考,一般当我们遇到一道数学习题时的常规思维是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顺向的思考,然后推出所需要的结论。担当问题复杂繁复,感觉无从下手时,可以根据所要求得结论,进行反向的寻找已知的条件,这样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对一道题有不同的新思路。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2.1激发学生的数学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习最有力的动力。学生有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促使他更好的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和课下的辅导过程中,积极发现学生在研究数学时所发现的创作的火花,并为这种火花的奔涌创造条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幼苗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结合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假设的数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并对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创新性的探究与发现。让他们创造性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增强对创新新思维的兴趣。

2.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思维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型的习惯,首先从教师的课程设计来说,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提问,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的深层面的思考,在提问的过程中,即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性思考的习惯。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应该让学生自行根据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的知识进行认识和总结。最后,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敢于打破传统的进行思维。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对正确的想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有偏差的理解,教师也不应急着否定,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找出思维的偏差所在,真正理解问题的实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能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

2.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入观察的环节。让学生带着目的任务和要求进行观察。在观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意见和指导方向。最后,让学生总结观察出的结果和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总结。

2.4培养利于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和谐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对任何学生存在偏见,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权力。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畅所欲言的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的说出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克服自卑和紧张的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答。不管学生的回答对错与否,都不要急着否定学生们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充分的倾听,倾听那些异于常规的思维的想法,并给与认同和支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渐渐的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流露出来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

3.小结

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尤其是数学课堂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敢问、敢想、敢说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文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23-24.

初中数学教学常规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逆向思维 重要性 培养策略

引言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顺着事物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逆向思维恰恰相反,但是利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有时可以使得问题大大简化,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达到正向思维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逆向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的对立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于一些定义、定理、公式等进行反向运用,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算与逆运算、定理与逆定理等蕴含着双向思维的知识是非常多的,而在平时对于公式或者定理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从左向右利用公式,而教师也不大注重对学生逆向运用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利用公式或者是定理的时候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引导,往往就会给学生带来对于公式或者定理的新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多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两个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将反比例函数当做是正比例函数的一个逆向的运算来理解,同时要注重函数中自变量及常数值K的要求,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两个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克服思维的迟滞性。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利用正向思维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逆向思维的运用可能会使整个问题大大简化,从而使得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右到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

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对问题的简化,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逆向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蕴含着逆向思维的问题和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二者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在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充分的比较之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逆的关系这一结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因式分解的理解。学生在解决因式分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在其对立面也就是整式乘法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解题思路。

(二)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锻炼。

学生对于逆向思维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逆向思维加以利用,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优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下的作业或者是课堂的练习为学生设置一些蕴含着逆向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逆向思维加以利用,让其体会到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在教学环节中注重逆向思维的运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讲授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之间的互逆关系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逆向思维的渗透,将反面思考法、转换法、倒序思考法等一些渗透着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在课堂中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师进行各种方法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逆向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在问题解体的具体过程中进行逆向思维的应用,比如在教学一些几何证明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由所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要得出这个结论需要具备哪个条件,要具备这个条件需要各个线、角之前满足怎样的几何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进而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语

逆向思维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从反向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海超.初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方法邹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