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课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在普及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学生共同的和比较迫切的心理发展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影响到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人格的完善及潜能的发挥,最终将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及其效果。
福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得比较晚,起步较低,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业务部门的引领下,在各校教师的努力下,该项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
一、福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尝试
我们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尝试与探讨主要从开设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入手,力争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1. 开设课程
在市属中学率先开设专业教师担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福建省教育厅在2009年的有关文件中提到按1000∶1的比例在中学配置心理健康教师。在福州市政府、福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2010年,福州市教育局人事处出台有关规定,要求福州市各市属中学必须配置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并且要求已配置心理健康教师的各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福州市教育局人事处还规定了心理健康教师的课程量,从政策层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至今,福州市市属中学全部开设了由专业教师担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10年9月,福州市新增十九位中学心理健康教师,超过前三年新增教师数的总和,专业教师队伍迅速扩大。2007年,福州教育学院成立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全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福州市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培训工作进入常规化和系统化的轨道。2007年12月至今,在两年多时间里,该研究室开展了六十多场全市性的、服务于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研训一体化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有力地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中包括二十多节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现场观摩研讨活动。通过系列培训,教师从 “不知道怎么上”到“开始琢磨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3. 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进行了一些探索。
(1)确立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具有导向作用,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必须确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第一,要侧重于发展性目标,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第二,目标要具体、可行。第三,目标要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他们希望从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磋商可能达到的目标。共同探讨得出的目标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认同,这样才更容易达成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
(2)优化课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同,它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服务”,它强调的不是治疗和重建,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的。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心理健康教材为参考,从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共性问题,做到让大部分学生在辅导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心理健康教师在顾及“普遍性”“全面性”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体需要和兴趣的差异,即“个别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的、无法重复的个体,他们拥有的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世界。差异性和独特性正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消除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是使他们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充分地展示出来。这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考虑辅导的系统性、全面性的同时,教育内容和辅导方式都要尽量丰富、灵活,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有的学校在开课前,事先调查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哪些内容感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采取了按兴趣分班的做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心理选修班:对人际交往感兴趣的学生可参加“人际交往训练班”,对学习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学习潜能开发班”,对提高自身修养感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增强人格魅力班”,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心理学爱好者班”。心理选修班以一学期为时间单位,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以决定是否上其他心理选修班。这样就做到了既有针对性,同时又兼顾全面性和系统性,每个选修班在完成主题内容的同时,还有机地渗透了一些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如青春期烦恼、情绪调节等。选修班机制避免了“一刀切”做法带来的后果——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而不感兴趣的学生无所事事,消极对待。选修班机制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辅导效果明显。
(3)优化课堂辅导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合作、民主式的协助过程。教师只能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能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来看,最好的帮助并不是给学生多少具体帮助,而是使学生自主自立,自己学会处理问题,在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中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这也是“助人自助”“教是为了不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在课堂中,教师不是主角,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性活动和心理拓展训练为主导,通过组织和设计课堂情境、通过活动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交流、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发现、自我体验,去思索与选择,从而实现“他助—互助—自助”的过程。
二、思考
1.领导的重视、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大大加快了心理健康课程乃至整个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
2. 要让心理教师在辅导中有方向、有目标、有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支持系统,包括效果评估体系亟待完善。
3.加强用人单位与高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保证。
4.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以课题带动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目标、辅导内容及过程,提高辅导效果,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Abstract: in 2004 central 16th document promulgation, the school acts according to university student's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laws of education, had determine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s content, the method, carry ou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counselling positively,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rais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good psychology quality, guides the student healthy development.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Key word: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在大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一所大学的和谐与稳定。经过长期实践,天津师范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即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以专家化队伍、专业化水平、职业化规范、多样化手段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在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中,我们得出一些体会,在此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打造专家化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校心理与行为研究院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科研、普及教育、心理辅导等工作。
2005年由天津师范大学主持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被教育部推荐作为全国高校新生入学心理测试使用。在资深教授沈德立先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梁宝勇先生的带动下,天津师范大学形成了一支在年龄结构、学科背景、职称等方面梯队合理,优势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目前,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兼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主任医师2名,讲师4名,助教2名,几年来,中心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项、委局级项目7项,出版著作29部,在核心期刊20余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持续发展。
二、完善制度,以职业化服务体现工作规范性
专业化水平需要通过职业化服务体现,才能让广大学生得到专业指导。因此,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时,处处以职业化标准规范工作程序。从咨询预约到填写意见反馈,从心理测量程序的严格到约谈信的送达,从咨询记录到心理档案,从危机干预到转介制度等,我们深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辅导工作,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其面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职业化标准是我们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更是我们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我们实现职业化标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进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教师,学校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学习素质等各方面进行考察,严格把关,已具备较好职业素质的教师才可以进入这支队伍。为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定期开展督导、研讨、培训、学访等活动,注重从人格素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水平。
三、采取多样化手段,扩大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中心着眼于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己,了解自己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促进人格的自我成长与完善。
学校坚持以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普遍测量与重点干预的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的结合、接受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结合的“四结合”模式,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校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覆盖。通过比较发现,较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群体在心理测试过程中的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系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群体,这也从一方面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的效果和作用。
天津师范大学每年举办两届心理健康宣传月,宣传月中的大型宣传活动、朋辈辅导、精品讲座、心理影片赏析、心翔运动会、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赛季龙虎榜、杂志《心之桥》的出版发行等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活动形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促进学生树立心理健康观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心理健康像空气、阳光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像一座桥梁建立了学生与学校间的相互信任,心理健康教育像阶梯辅助学生不断向上发展,我们希望尽己所能为学生输送心灵营养,让学生带着一颗健康心灵,在人生路上快乐远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程改革 心理素养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99-01
当前我国正在实行新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也要把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作为我们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意义,因为只有知识的教学是有缺陷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作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教师心理学知识贫乏
目前在教育的一线的骨干教师一般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根本没有学过心理学知识,即便是科班出身教师,在师范学校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也不系统,加之工作后,在长期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旧体制的环境下,这些教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也所剩无几。目前的师范学校对师范生还没有开设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也不扎实。而且师范院校开设的心理学课程还不能满足当前课改的需求。以升学率和优秀率为主导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使得教师将大量精力放在提升学生成绩上,很少去关注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是相辅相成,对心理学的学习和应用能极大地促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心理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利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的意识缺乏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方法的应用,都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学习特点、思维发展水平、思维特点、注意特点等等。在教学中对每节课的目标设定就有著名的“跳一跳摘桃子”理论作为依据。但是学生的基线如何确定,“桃子”设定多高才合适。这就需要对学生学习能力有一个较好的了解。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类型、注意广度,记忆特点。如学生处在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就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便是相同的教学方法在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施中也有不同的步骤。
三、教师对自我的心理健康没有良好的认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在我国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职业性质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水平对工作影响是较大的。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决定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发展水平。而心理素质也是现代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师教学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沉淀的为教学所必备的心理品质[1]。教师的心理健康,能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教师的职业也与他社会职业不同。从事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当然也需要心理健康,否则无法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但与教师相比这些职业的工作者如果存在心理不健康,其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局部的、个人的,而一个教师如果心理不健康,它的影响则是总体的、社会的、长远的。总之,由于教师不仅是社会活动者,而且是青少年的表率,他们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因此就需要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基于上述现象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强教师的心理素养:
一、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在师范学校师范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科是公修心理学,相当于简化的普通心理学。关于和教学相关的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却没有开设,但是近两年关于师范学校心理学科目的开设也正在改革当中。师范生需要较系统地掌握与未来教学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有助于指导教学的实践;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心理健康和自我心理的维护;有助于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的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2]。其意义在于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走进学生心理世界;有助于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并能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有助于给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环境。教育心理学是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教育心理学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其意义在于一是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二是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帮助教师解决实际课堂问题。因此教师学好这三门心理学无论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是益处多多。
二、学会对心理进行自我调节
近年研究表明, 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统计表明, 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有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8%的教师在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 甚至有过激行为[4]。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也要学会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学会日常的心理调节方法和策略。教师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压力。教师对压力要有正确的认识。在认识压力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运用积极认知,避免认知偏差;第二,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保持适中的期望和目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学会把压力变动力。
2.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当教师面临着心理压力时,要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减轻压力。
3.学会放松,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放松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深呼吸、想象放松法、渐进放松法。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还要注意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增进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合理调节情绪都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版:131-132
[2]桑标.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版,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综合素质;培养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74-04
江苏省自1984年率先进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以来,已经探索创新、艰苦努力了三十多年,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五年制高职发展道路。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较小,一般14~15岁,有效教学时间长,毕业时一般19~20岁。在校五年,学生要经历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在生理、心理、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分院根据学生的生源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变化,注重研究分析学生综合素质内涵,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思路和方法,打造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品牌。
一、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五年制高职以培养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新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4~15周岁,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学生五年制高职毕业时年龄在20周岁左右。五年制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综合素质的内涵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及技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它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渗透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科学文化、专业及技能、生理心理各方面之中,是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礼仪修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五年制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具体包括:关心政治,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敬业爱岗,团结协作,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主导着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五年制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具体包括: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需要的科学精神、科学水平、精神状态、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
(三)专业及技能素质
专业及技能素质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专业素质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适应社会工作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五年制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具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以及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四)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是提升五年制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保障,渗透于其他三种素质发展的各个环节。五年制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心理健康素质具体包括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自我完善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开朗的心境、乐观的人生态度、恰当的心理反应、正确的心理挫折反应、较好的心理平衡和自控能力等。
二、江苏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色
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学生。通过总结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江苏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以下特色。
(一)更加关注职业兴趣的养成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个体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但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兴趣与职业关系紧密。职业兴趣是个体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及向往的情感。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养成教育,通过职业体验、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咨询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兴趣的探索,使学生感性的职业认识变成理性的职业兴趣,发自内心地认可所学专业,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与“向阳生涯”合作,率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生涯教育体系,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探索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其英文表述是Individualiz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ed o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称为IPQ教育模式)。IPQ模式又可简称为“1+x”模式。“1”是指一个核心: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X”指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个性化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1”是目的,“X”是手段,通过“X”这种个性化的途径提升所有学生的职业素养。“X”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特长、强项,目前学校给“X”设计了六大选项: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创新发明、创业实践、艺体特长、升学深造。学生可从中自行选择一项或者多项,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
(二)更加关注职业道德的强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大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江苏五年制高职学生入校时的综合素质总体较好,但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讲诚信,有的学生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有的学生理想信念淡漠,有的学生在情感、道德上缺少理性的克制与约束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与引导。
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强化,将职业日常行为规范与实习、实验、实训相结合;将职业道德培养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养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此外,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各校也很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工作和敬业精神,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更加关注职业技能的训练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既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学习深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学生专业素养、职业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与中职学生、三年制高职学生相比,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职业技能素质养成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有专业实训教学、专业见习、顶岗实习、课外实践活动、专业技能竞赛、课余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等。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引领下,不少学校成立了专业技能协会,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通过技能节、技能月等活动开展校内技能比赛或技能展示活动。每年一届的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五年制高职学生展示技能的实践平台,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成绩喜人。
(四)更加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人文素养是人的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人文素养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塑造。对个体来说,人文素养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职业成就。
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很关注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等,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日积月累和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依托学校的“四个一”,即“一馆一会一团一套”(一馆,刘国钧纪念馆;一会,刘国钧研究会;一团,刘国钧精神讲演团;一套,校园文化系列丛书)来传承“刘国钧精神”,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助推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重视挖掘人文历史景观的德育功能,建有校史馆、李公朴事迹陈列馆、仁和广场、名人大道,以此增强师生对历史文化和学校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有些五年制高职学校还开设了礼仪类、口语类、形体类、音乐欣赏类、美术欣赏类、书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五)更加关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是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多年来,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倒逼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个不能持续创新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同样,一个不能持续创新的劳动者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江苏省一贯重视职业院校创新教育,自2006年开始,江苏省教育厅就联合科技、人社、知识产权等部门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省教育厅的推动下,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很重视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创新制作成果。有的学校还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订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情况。例如,泰州机电分院成立创新工作室,组建专家指导团,成立创新社团,健全创新教育管理激励机制,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学校系统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组织教师编写《快乐的发明家》《引你成为发明家》《创新思维与实践》《职业学生学创新》《专利法与专利申请》等创新教育校本教材,及时为学生的创新作品申请专利。目前学生共申报国家专利77项,居全省同类学校之首。
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早在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就印发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业行动计划》。经过多年实践,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基本构建起了集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政策倾斜、课程指导、技术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的创业行为、培植学生的创业能力。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开设课程。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编写了《就业与创业指导》,部分五年制高职学校还编写了创业教育校本教材。泰州市整体开展了NFTE创业教育,常州市整体开展了BCF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和GYB在校生免费创业意识培训。二是大赛引领。2015年起江苏省开始举办全省职业学校创业能力大赛。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实践锻炼。不少学校设立了学生创业风险基金或学生创业奖励基金,创立了学生创业园。学生通过学校提供的店面或网店进行创业实践。
(六)更加关注文明礼仪的养成
以礼相待、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行、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能够展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道德风貌和社会风气。习礼仪、讲文明是人生的必修课。知礼行礼、彬彬有礼,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和追求。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文明素养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文明礼仪缺失的现象,如不尊重别人(包括自己的长辈)、以自我为中心、师生间最基本的礼仪缺失、不拘小节等。江苏省已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在具体内容上,针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知礼仪、不用礼仪、不讲礼仪等突出问题,强调抓好“八礼四仪”。
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结合上级要求,江苏五年制高职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月、演讲比赛、征文活动、主题班会、文艺会演、社团活动、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少学校不仅开设了礼仪课程,还编写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辅助读本,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组织编写了《职业学校学生礼仪读本》,常州刘国钧分院组织编写了《成长礼仪手册》,无锡旅游商贸分院组织编写了《礼仪知识校园读本》,如东分院组织编写了《职校生礼仪规范教程》等。
(七)更加关注学生积极心理的培育
五年制高职学生中有不少是由于中考失意才选择职业院校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碜耘濉⒊鞘械闹械褪杖爰彝ァ<彝ケ尘啊⒀习成绩、成长经历等多种因素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他们渴望独立但身心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他人、社会容易产生极端和偏激心理。因此,要特别注重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健康、阳光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1二者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认可正确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和思想模式,并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开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和鼓励学生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从而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从长远来看,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品质、提升综合素质。
1.2二者教育内容与过程具有渗透性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理想、信念、品德和意志等为重要内容,就内容来说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支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先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成功地与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1.3二者教育工作者具有互补性
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应当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这样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从多角度多侧面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各种心理和问题进行立体的综合分析提供了理论可能,在其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其中。思想政治教师不能完全代替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两者可以互补。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对策的探究
2.1在教育队伍上的有机融合
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有机融合,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和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应是一个倾听者,态度一定要诚恳、温和、亲切,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性格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要形成积极的人生取向、热情的人生态度、丰富的生活积累、宽容的胸怀、善解人意的良好心理素质及善于共情、懂得倾听、待人真诚、表达清晰的专业心理技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应该掌握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合格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克服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在处理学生具体问题上采取的是价值中立的态度,没有明确价值导向的弱点。
2.2在师生关系上有机融
新课程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都要做到承认学生是主体性,教师应该学会“屈尊”“倾听”,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重视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行为特征,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亲密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使师生双方自尊自信,教和学成为一种乐趣,只有在师生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提升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升。
2.3在教育方法上的有机融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在教师创设情境的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中使生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自由的体验、展示、交流和合作,这种教育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以尊重学生内心需求为切入点,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心理老师采取的是价值中立的态度,没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和直接的评价、引导,因而教育的功能较弱。基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所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将其情境设置、尊重表达及重视学生个体的感悟优势与思想道德教育侧重“价值引导”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疏导、人格培养相融合,创设德育与心育的新模式,即构建“自主—合作”的情境教育模式,即“创设情境—角色体验—探究生成—价值澄清—思想升华”。这种融合模式,我们运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和心理活动课的模式,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核心,将两者有效的融为一体,既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特点,又符合思想道德教育遵循“前习俗水平—现有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规律;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又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情境教育模式遵循了“尊重生命—生命体验—激感—形成行为—价值引导—生命升华”的基本规律,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的发展。
2.4网络媒体技术与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教育体系。前面提到的构建起“自主—合作”的情境教育模式,这种情境的创设就离不开网络媒体技术,教师可根据教育内容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电影、电视及歌曲等影像、声音素材并进行相应处理,通过生动直观、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的视听体验,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中。此外,也可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并以之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扩大覆盖面,提高时效性。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实际,及时引导,沟通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