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管理与技术

实验室管理与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管理与技术

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措施;效果

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各学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日趋融合,以花都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计算机实验室除了承担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外,还承担着全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与计算机相关的教学任务,如会计、物流等,为培养中职各专业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条件,因此有效的机房管理措施对机房正常运作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本人根据多年维护管理机房的经历,分析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我校机房面积约900平方米,有11个机房、620台学生机。主要以HP(惠普)、联想机为主,各个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性能形成梯队化。计算机实验室都组成局域网,通过防火墙进行互联网访问限制。目前,除了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课外,无纸化考核的课程均需要使用机房进行实训操作,导致机房利用频率高,每天满负荷运作。由于机房内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可进行访问规则设定,服务器USB接口也允许使用,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对机房计算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常出现病毒感染导致计算机硬件损坏,致使系统感染木马病毒,造成整个机房机器感染和瘫痪,进而使服务器系统被破坏,增加了机器的故障率。另外机房管理人员要根据课程安排经常更新或增加应用软件,而配置低的机房有些应用软件不能运行或者由于内存和硬盘容量小而导致机子运行速度很慢,这些问题都给机房的维护和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和难度。

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计算机实验室高效安全运作的前提

1.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机房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完成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先后制定了“机房人员日常行为准则,学生上机守则,机房用电安全制度,机房消防安全制度,软件安全使用制度,硬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机房使用并登记制度,机房资料、文档和数据安全制度,机房财产登记和保护制度,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守则”等规范性制度。每学期开学时组织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师进行使用培训,并对学生做好上机的应知应会教育。每次实验室的使用都坚持做好上机情况登记表(表1),并将记录情况归档保存,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称赞。

2.加强计算机系统管理

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维护。硬件的维护首先要做好机房灰尘和静电的防护,做好防高温、防震动的工作;其次要经常检查排风扇的运转情况,经常检查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使其运转正常、排风通畅;再次要做好正常开机与关机;最后要坚持每周一次的机房系统维护并做好记录(表2)。

软件的维护方面:第一,使用网络版本的还原精灵,能够较好地控制多个操作系统间的数据还原与数据备份在教学和考试中发挥的作用。第二,要通过网络克隆的方式,加强对系统出现问题的计算机进行系统还原,提高维护的效率。第三,要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地进行更新。第四,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进行远程统一的更新和安装,提高维护的效率。第五,管理人员在设置IP地址时要熟练,避免发生IP冲突的现象。要设有便捷的开关机制,以便随时接通和断开外网。

3.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责任心

学校鼓励实验管理员积极参与各项技能的考证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学校定期组织管理员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并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各种培训和进修活动,增长实验管理员见识,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和责任心。目前,我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中有3位网络工程师,2位软件工程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能熟练维护计算机系统、处理计算机软件及硬件问题。

4.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为了更好地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行互动教学,组织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参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管理老师的带领下,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每周按时对各个机房进行维护检修。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带动其他同学在日常学习中互相监督,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目的

由于我校机房实验室建设起点高,重管理,讲实效,使机房计算机配备达到了省一类学校配备标准,机房教学条件良好,全部开放可满足我校7000人左右(包括业余班学生)需要,11个机房,有120个班,计算机课程52门,上机课时512学时/周,上机20480人次/周,除白天满负荷运行外,晚上、周末都全部排满,通过机房实验室人员的精心维护,机房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问题,机房使用率达96%以上。

互动的教学赢得了学生的赞扬。通过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现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单调的教学形式中感到疲惫的逆反心理,声像图文并现的多媒体技术,强化了感知效果,提高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电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全国统考通过率为80%,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竞赛获奖,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会计沙盘竞赛获一等奖。除承担学校正常教学任务外,机房还承担了各类计算机考试,如全国本科网络考试、人事局职称考试、省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考试,一年约4000人,并做到从无差错,考试秩序井然。

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作为一名机房教师或机房管理员,要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加强机房维护力度,提高机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机房管理的有效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虚拟化;云计算;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8-0047-03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使之具备与其专业相适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我国高校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现阶段按照传统方式建设和管理的计算机实验室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低。传统的模式下,每个实验室配置1-2台服务器,

一个服务器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应用,并且长期存在一部分实验室服务器满载,而另一部分服务器闲置,据统计实验室服务器的平均资源利用率只5~15%左右。

2)实验室建设、维护成本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硬件设备一

般只能满足3~5年的需求,软硬件的升级和更新需要大量的成本。在实验室日常的管理维护中,传统的方式缺少集中化的IT管理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集中监控、远程访问和管理实验室,维护效率低。此外,如遇到突况,服务器或者学生机系统崩溃死机,数据丢失,可靠性无法保障。

3)实验室管理分散,管理成本高。传统方式下,服务器、计算机设备都分开放置,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维护和管理,运维成本大。同时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繁琐的、重复性的劳动来进行教学、科研、考试、培训等各方面软件的安装和维护。

4)实验室利用率低、实验资源共享度低。传统方式下,硬件设备资源有限,计算机实验室的功能主要依据所服务的专业来划分,如网络技术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等,每个专业实验室均只安装其相关专业的软件,因此仅能完成有限的一些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存在实验室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此外传统实验资源往往只能在实验室里才能使用,实验资源受时间、场地限制,共享度低。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技术需要不断更新。

1.虚拟云技术介绍

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便利、按需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以简便和无人干预的方式获取和释放资源。云计算体系结构的主要由资源层(IaaS)、平台层(PaaS)与应用层(SaaS)组成。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是为某些对象创造的虚拟版本。它是表示计算机资源的抽象方法,通过虚拟化可以用与访问抽象前资源一致的方法访问抽象后的资源,可以为一组类似资源提供一个通用的抽象接口集,从而隐藏属性和操作之间的差异,并允许通过一种通用的方式来查看和维护资源,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平台虚拟化、桌面虚拟化。虚拟化技术是将各种计算及存储资源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

2.基于虚拟云技术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2.1搭建虚拟云计算平台,为学生提供先进的虚拟化实验平台

随着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虚拟化已用于各种生产环境,为此,实验室的建设采用搭建虚拟云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及研发环境,能够学习HA、DRS、VMotion等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桌面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2个部分。实验室建设所依托的完整云环境下虚拟实验室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图包含了实验平台的各种功能模块,表述了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2.2虚拟桌面的部署和实现

传统的实验室PC机位置分散,如果需要进行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安装,管理员需要逐个机房安装,遇到时间比较紧迫的考试,临时环境的安装更加困难,经常需要通宵加班。对于学生而言,上机的地点分散,机房的机器有还原卡,桌面的环境和数据不能跟着走,学习起来不方便,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虚拟桌面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现在主流的虚拟桌面技术有两种,瘦客户端和非瘦客户端。瘦客户端是指基于PC工业标准设计的小型行业专用商业PC,他的内部没有硬盘和软盘驱动器,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中心服务器上。非瘦客户端模式是保护卡管理的一种升级模式,服务器用于管理系统镜像、镜像更新等操作,实时更新用户终端系统。在非管理模式下,用户终端所有的操作都在本地执行,与单个的PC机没有任何区别。

2.2.1虚拟桌面的实现

桌面虚拟化技术将传统PC终端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安装在后台服务器虚拟机中,所有的运算都由服务器来完成,老师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客户端来访问虚拟机,如使用云终端、瘦客户机、传统PC或者笔记本电脑等。而云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技术,生成大量的虚拟桌面,并利用远程桌面显示协议,通过网络将桌面发送给终端设备。管理员可以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管理平台,对服务器集群和所有虚拟桌面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实现桌面环境集中管理、终端零维护和硬件资源的弹性分配。

2.2.2虚拟桌面的优点

使用桌面虚拟化技术后,具有如下优点:

1)实验室管理员只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创建一个桌面模块,再根据模板批量克隆具有相同配置的虚拟桌面,通过用户名或者终端名实现桌面的快速分配,极大的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

2)管理员还设置“虚拟个人桌面”,在这种环境下,虚拟机数据不还原,虚拟机登陆跟随账号走,在任何设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登陆属于自己的桌面,以满足老师和教学、科研、学生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上机实践的需求。

3)管理员还可以设置“虚拟教学桌面”自定义还原策略,用于上课培训等场景,并支持批量修改虚拟机的IP、计算机名以及系统登陆名,可以满足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环境需求。

4)虚拟桌面提供了多重安全保障。设备终端在使用“虚拟桌面”的同时,

也可以使用本地系统。当网络中断时,学生可以使用本地系统继续完成相关操作。

5)采用虚拟桌面,老旧PC也能登上云平台,在虚拟环境下计算机能力主要来自于服务器,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极低配置的PC,让十年前的PC使用Win7系统和新型的应用软件也十分流畅,极大的延长了实验室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时间,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2.3服务器虚拟化的实现

服务器虚拟化的实现需要有完整的虚拟化设备和管理软件,包含虚拟化的所有重要因素,如虚拟生命周期、迁移、备份和恢复、监控、高可用性和工作负载管理等。服务器虚拟化可以充分提升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服务器虚拟化主要包括2个组件:1)虚拟化计算节点:以内核虚拟机技术为基础,部署在实体服务器上,使得一台服务器上可以运行多个虚拟机,虚拟机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2)虚拟化控制节点:管理员可以查看和管理虚拟环境内所有组件,通过浏览控制节点,由单一的GUI接口实现对资源池、服务器、虚拟机、数据存储、镜像、网络、安全等功能组件进行管理,同时包可以对资源的全局实时性能检测和统计、在线迁移、应用负载均衡、时间跟踪查询等。

2.3.1服务器虚拟化的特点

服务器虚拟化之后,可以带来如下特性:

1)集中管理数据:使用虚拟服务器后,管理员可以采用集中的管理方式,

通过办公PC、移动终端、手机等访问管理平台,在信息中心远程就可以完成所有服务器、虚拟机的生命周期管理,资源动态调配均衡,业务部署和日常维护工作,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2)服务器可靠性高:当物理服务器发生故障,如硬件损坏、异常报错、无

法启动等状况,虚拟机可以在资源池内其他正常的服务器上重新启动,保证用户访问的连续性。

3)自动负载均衡,响应时间提高:服务器虚拟化之后,在业务访问的高峰

时段,利用服务器作为负载均衡设备,创建多个虚拟机共同承载,并根据虚拟机的优先级,让其访问获得计算资源,实现高负荷业务的负载均衡。

4)兼容性好,部署简单快速:服务器虚拟化平台能够虚拟出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以供实验或科研使用,如:WINDOWS、LINUX、UNIX等,并可以通过系统模板功能,在几分钟搭建几十台服务器的实验环境,为老师节约教学准备时间。同时,也可以通过系统模板功能,快速部署考试服务器等应用服务器所需要的应用环境。

5)易备份,易恢复:虚拟化服务器提供了备份接口,可通过存储自带的备

份软件,对虚拟机进行备份,当虚拟机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出现问题时,能快速恢复整个系统及相应应用。

2.3.2服务器虚拟化前后对比

对比发现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服务器整合成一个物理服务器,降低了硬件采购的成本,同时通过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也使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提高了60%左右,此外,实验室的管理维护更加便捷,部署的时间也从原来的小时级提高到了分钟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采用虚拟化技术和虚拟架构可以降低实验室建设成本,更好的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

3.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范文第3篇

1 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实验室几乎全天都有班级上课,机器运行时间长,使用频繁,超负荷运行下故障率高,机器维护任务重。

(2)学校的计算机都是成批采购。采购较早的计算机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机器的配置较低,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又安装了多种软件,导致机器运行速度更慢,影响学生上机实验。

(3)计算机实验室人流量大,学生对机器操作不熟练,好奇心重,不正确使用计算机,极易误删系统文件,更改配置,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整个机器的软件环境。

(4)学生私自将个人外部移动设备带人实验室,在硬盘上存储大量的个人文件,导致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甚至感染病毒。

(5)学生在互联网上浏览非法网页或下载文件时,也会造成系统或网络的瘫痪甚至崩溃。

(6)计算机设备折旧快,硬件寿命短,计算机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的管理还需加强。

2 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

规划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规划,是指从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出发,对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一个统筹兼顾的工作安排,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1)实验室发展规划。

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规划是全体实验人员的奋斗目标,是实验室的发展蓝图。有了明确的目标,实验室的工作才能向一个新的高度发展,发展规划要切合实际,具有超前意识。专业课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技术基础课实验是基本的实验项目,根据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建立相应的专业方向实验室。保证学生能够得到专业方向方面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尽早地掌握该专业方向中的专业性技术及调试手段。

(2)实验教学任务规划。

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出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实验教学大纲,大纲中既要包括基础性实验,又要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发挥,创造。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强调基础的理论、创意的思维,更注重实践,注重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所以要适当调整计算机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精讲多练。实验学时的增加给实验教学任务的规划提出了新的内容,要认真考虑设置哪些实验项目,如何进行实验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3)实验室人员规划。

实验室落实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说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实验室工作质量的优劣,与实验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要根据实验室的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实验人员的结构及岗位,分工明确,有职有责,坚持考核制度,注意岗位培训,尽快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技术力量强,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稳定的技术队伍。

(4)资金管理和设备规划。

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实验设备,还是实验内容、实验手段都应具备其先进性。针对学校学生人数,实验设备需求量,根据学校目前的资金情况,寻求一条合理使用资金、统筹规划购置设备的有效途径。设备计划要分析若干年内的实验教学任务,分析所购置设备的最低最高利用率,有主有次,统筹兼顾,阶段划分,合理利用。在学校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应多方筹资,开源节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鼓励实验人员在现有条件下,根据需要自制一些小型设备来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3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3.1计算机实验室硬件设备管理

计算机硬件属于贵重设备,必须加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管理,包括对现有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废旧设备的再利用等。

(1)将实验室设备做固定资产登记入账,由设备处逐件分配设备条码,便于及时核对、跟踪设备情况和流向。

(2)采取一定的物理措施,如机箱锁、机柜锁等,避免小的物件丢失,部分易损件,如鼠标、键盘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配件,以备急用。

(3)建立设备使用记录本和故障登记表,严格记录使用过程、故障性质和修复情况。

(4)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常用的硬件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设备等,必须明确制定日常管理、维修流程,做到定期检查维护,清理灰尘,保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

(5)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硬件设备淘234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lNFORMATlON汰、更新周期快。为充分利用旧设备,可利用一些较旧的计算机,尝试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课程,供金校学生公选。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贴近生活实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颇受学生欢迎。

3.2计算机实验室环境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防火、防盗、防水、防静电、防雷电等措施,这些措施一般应在实验室建设初期就要考虑到,新建一个实验室时,也相对容易实施。但实际上由于学校的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实验用房可能随时调整,加之实验室扩建等因素,不一定所有措施都能满足行业技术要求。但是,必须考虑到计算机实验室的特殊情况,在防火、防盗、防雷电等基本措施上予以加强。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室内烟雾报警器,防雷器、温湿度报警器、红外报警器等实施检查,测试其灵敏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繁杂,处在计算机实验的第一线,担负着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又承担着指导学生上机的任务。他们的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对学生上机的质量关系极大,他们不但要热爱实验室管理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和指导学生上机的能力。为此,要重视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要充分认识他们在机房管理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比如,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或跟班听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多参加科研课题,在实践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

1、综合管理实验室对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综合管理实验室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执行力来保证校准检测和证书报告的质量,这不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需求,更是难以达到实验室评审的要求。对证书报告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各部门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与职责划分,每个岗位都严格按照自己的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并对证书报告实施层层把关、多级审核,除此之外,还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查,对各个部门进行质量评审等等。总之,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最终目的还是要最大化的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使其既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又符合实验室的评审标准。

2、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

在综合管理实验室内,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器具样品、器具设备、证书报告、标准规程等。在这个问题上,对实验室的业务规程进行一番分析,很有必要。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流”:

2.1物品。所有的器具样品作为综合管理实验室测量的对象,都有一个收发测量返回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收存交测接存发。具体来说,在从客户手里接收到器具样品之后,将其赋码入库,接着将随样品送检单出库的器具样品转交给专业部门,然后由专业部门根据指定的标准规程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在这一系列的任务完成之后,再由专业部门将器具样品及证书报告交回到收发存库,最后通知客户取件。

2.2单据。一般来说,在业务流程中单据很多,比如下厂单、完工单、收费单、交接单、对账单、抽样单、报价单、任务单、委托单等等。典型的单据流程应该是:填单录单审单任务下达测量过程费用产值单打印收费。

2.3测量数据。测量数据的过程如下:测量采集分析处理记录存档。对数据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下出结论,这是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的核心。一般来说,如果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测量设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简化。

2.4证书报告。证书报告的流程应该如下:任务下达任务分配测量审批打印盖章(印)发放领取。证书报告从收样任务下达开始一直到客户领取结束,一般测量过程比较严格。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效的设备,然后依据特定的标准规程进行测量,经过一层一层的严格审核之后才能产生具有特定类型格式的证书报告。

2.5收款。收款的流程应该是:报价(预付款/转账)产值分配费用单(定期)结算开票。作为产值的一种真实体现,账款还只是体现了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绩水平,而单位的实际收益最终还要靠收费产值才能得以体现。

2.6监控。监控是确保证书报告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在测量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审单开始一直到完成证书报告之后甚至是以后的更长时间。监控的流程为:审单任务下达任务分配进度限制质量记录审核审批(投诉)抽查质量评审。

3、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与市场,一般表现为监督(强检)业务或者是委托业务,这两种业务对校准检测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只是会使其在类别形式,证书报告类型以及某些栏目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在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两种模型,即业务模型与系统模型。

3.1业务模型。业务模型的整个业务链可以划分为客户、收发部室、专业检测部室、财务部室、管理部室以及其它(如网站、Call Center)等几个部分。首先,收发部室、证书报告与客户的关系较为密切,工作也比较繁杂,比如签订委托协议、收取器具样品、退还器具样品、证书报告等等。委托单的来源也比较多元,有报价单、网上委托单、抽样单等,在收取器具样品时,还需要对器具样品进行赋码管理;其次,检测部室会把任务和完成期限一并交给具有检测资质的技术人员,由其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之后制作出证书报告,审核员会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由审批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审批;其三,财务部室专门负责处理检测部室送交的委托单,并收款销单。收款的形式很多,有转账、现场缴费、定期结算等等;最后,管理部室主要进行证书报告质量的定期抽查、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存档以及对客户的投诉进行跟踪处理,以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符合各种要求。

3.2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是对业务模型的反向操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拓宽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语音查询、短信查询、网上查询等,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业务流程与进展,全天候的与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实时互动。该系统模型还支持分步退单操作,能够更加方便的解决客户在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修改或者是撤单需要。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采用的是三层的结构模式,即数据层、逻辑应用中间层、客户端。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将这一系统模型划分为两种平台,即以证书报告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以办公、CRM、ERP等为代表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这两个平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主要是通过接口套件或中间层来进行协同工作。

4、结语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抽象的概念,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工作别是检校准检测过程中的很多步骤和难题,实现自动化,对其中负责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解脱。对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样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迫切要求,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本文从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出发,探讨了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其系统模型设计。合理的模型设计可以降低项目风险,使证书报告的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的业务运作更好的协调发展。本文的阐述还不够全面,可能还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希望会有更多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炳旺,李翔,朱崇全,华敏刚.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14(2):32-33.

[2]蒙硕.用Word宏和制作计量证书报告[J].中国计量,2010,9(4):102-103.

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实验设备; RFID;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381-03

1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特点及问题

1.1 特点

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投入,各个高校的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加,实验设备资产也日益增多,几千万甚至上亿实验设备资产的高校不在少数。这样高速的发展给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直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手工统计、纸质文件记录存档这样主要依靠人力来进行管理的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实验设备管理的需求。如何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管理实验设备成为很多高校急需改善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问题a

1.2.1 实验设备管理相对独立,难以做到资源共享

各院系的实验设备多以供本院师生使用为主,使用和管理上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也难以了解设备详细情况。这就可能造成各院系之间的实验室资源分配不平衡,使得有的院系设备使用率较低甚至闲置而有的院系的设备资源却极为短缺。校级职能部门也因无法实时掌握各院系的实验设备状态,从而无法及时进行宏观的把握和调配。

1.2.2 实验设备使用情况难以统计

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多以手工登记为主,统计方式简陋而繁琐,可能存在疏漏甚至造假,不利于准确全面的反映设备使用情况。

1.2.3 实验室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且缺编情况严重[1]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在实验室人员变动时没有及时做好相关材料的移交,则有可能造成设备管理上的混乱甚至造成设备的遗失。同时新上岗的设备管理人员,在管理岗位上因得不到相关培训,所以工作能力有限且缺乏规范性。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的管理的思路,也容易造成短期的工作上的混乱。

2 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简介

现在物联网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也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 。

2.2 关键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经过多年的发展,RFID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它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图书管理、门禁系统等行业领域。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到实验设备管理中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对于设备的清点、定位以及外借等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RFID系统主要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有关数据处理[3]。因此管理者只要持有一台小巧的标签读写器即可对实验室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带RFID标签的设备进行快速清点和定位工作。在几部分组件中,标签是数量最大的部分,标签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性能。常用的标签有低频、高频、超高频等多种技术。在几种不同频段的标签中,超高频标签最为适合大量设备的管理。因为它阅读距离大、作用范围广、数据传送速度快、数据保存时间长,且可单次批量读取多个电子标签。

实验室的环境监控对于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一些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比较敏感的实验室或库房需要此类的传感器进行监控,实时掌握室内的温湿度情况,并通过相应设备的联动来进行微调。以此来保证实验设备能在良好适宜的工作环境中长期运作或存储。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3.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可采用以JAVA为核心的系统,支持跨平台的应用,整个系统的建设要符合数据层、应用层和Web层分开的系统三层架构体系。可以在任何一层进行更方便的应用扩展,应用的开发采用组件的技术,通过组件快速实现个性化和灵活的应用。

在应用层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实验室,并向其中添加实验设备。因数据层开放了与固定资产系统的数据接口,所以也可从其他系统导入设备信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租借主要依靠设备查询、租借管理、保修管理和环境监控模块来完成。数据统计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对设备不同信息的统计报表,便于对工作做出总结和思考。

用户在终端可通过WEB层使用浏览器便捷的对实验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访问;应用层支持标准的J2EE中间件,可以选择企业级中间件WebSphere或WebLogic等;底层数据层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的事物处理能力和检索能力,在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网关实现信息交互和索引的创建,对底层数据的访问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提供了与其他系统数据库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的对接可能。对用户来说没有多种不同数据需要分别处理,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

3.2 网络拓扑组成

根据实验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需求,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采用如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主要作为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部署平台,必要时可通过服务器集群的方式做冗余及负载均衡。管理者通过采用手持RFID读写器扫描,可定期实时的匹配实验设备的电子台帐,并且在客户端还配备了RFID标签打印机,根据用户定义好的编码规则,为实验设备等其他资产打印RFID标签,实行电子化管理和电子化盘查。实验室整体环境则由环境参数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安检门禁是整个实验室的安全边界控制,通过对进出实验室的设备进行RFID标签扫描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4 总结和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是个具有长远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物联网的特性和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特点及需求,主要分析研究了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案。但总体研究偏理论化,实践不够。不过却表达了作者做为实验工作第一线上的实验人员,迫切的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系统将实验室相关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的心愿。相信随着我国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需求会变得更加强烈,这种应用会变得越加广泛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尹立苹,刘雁红.大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1):63-64.

[2] 高常水.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12(4):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