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震结构设计重点

抗震结构设计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震结构设计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抗震结构设计重点

抗震结构设计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体系;抗震设计

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sign.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mitigate earthquake disaster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n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design is the primary premis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content.

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一、建筑抗震设计要求

1.对场地、地基和基础的要求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作出综合评价。选择对抗震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为避免建筑物发生“共振”破坏,应尽量使地震动卓越周期与待建建筑物的自振周期错开,减少地震能量输入。从地震的调查结果看,存在“共振”破坏,同一场地,地震会“有选择”的破坏某一类型建筑物而“放过”其它。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3)地基分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建筑抗震

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选择技术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要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的结构体系,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另外结构体系宜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二、抗震建筑的形式

1.基础抗震。在建筑物最下层的基础部位设抗震层和抗震装置, 是最基本的抗震结构形式,也是在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抗震形式。采用基础抗震设计上应注意:在建筑物周边,抗震层部分要比基础大一圈,因此场地要宽裕;抗震层的周围设挡土墙,其上部有墙外狭道等, 因此要确保地震时不因上部结构的移动而带来其它问题;方便检查和更换抗震装置;为使设备管线适应抗震层的位移和变形,常采用柔性连接或球型接点,但要考虑安放装置及检修的空间;抗震建筑物与其它建筑物之问的联系通道要适应相对变形,确保畅通无阻。

2.中间层抗震。在基础以上的中问楼层设置抗震层,下部结构同普通建筑物一样直接与地基接触,因此它不存在基础抗震建筑的底部体积和墙体数量问题,但抗震层以下的楼层需要做抗震处理。在市区场地不太宽裕时,可把抗震层设计在地面以上,在空中变形有利于节约用地,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地基的挖土量。采用中间层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为适应抗震层的移动变形,该部分的建筑外墙应设水平缝,要考虑防水、隔音、防火等,也要注意立面的协调美观;解决楼梯、电梯井、机器升降、设备管线等贯穿抗震层的问题,并考虑防火区问的划分;便于检查、更换抗震装置及耐火材料等。

3.人工抗震地基。在多栋建筑物的人工地基下方设置抗震层,可一次性、大范围解决多栋建筑物的抗震问题,在集合住宅下方设置作为人工地基的共同管沟可提高整个城市空间的耐震性。全国首栋抗震楼采用人工抗震地基,设计上应注意:人工地基作为基本建设项目属共同财产,为各建筑物共同使用应先明确所有权问题;人工地基上的建筑物不一定一次建成,应考虑部分竣工或增建改建等情况;人工地基设计时的标准掌握,建筑物的分摊份额及付款等法律上的问题,还有防火规范等,都应慎重考虑。

4.抗震改造。由于建筑物下方增设抗震层,改变了支撑系统,使得基础工程量大大增加。与新建建筑物相比,既有建筑物的改造受到更多的条件限制:有要求边营业边施工的可能;要保持内外装修的连续性、一致性;还要确保通往建筑内部的流线等。采用抗震改造时,设计上应注意:全面了解、把握建筑物现状,原有设计图纸,现场调查场地及建筑物耐震情况;确定建筑物在形态、材料等方面继续保留原样的程度和范围,在此基础上确定耐震加固及抗震层的位置等;考虑临时支撑或提升建筑物所需的空间和工作面;改造施工时采取措施,避免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而受到破坏;明确设计标准设定楼地面的强度,满足既有建筑物的承载力、变形能力、使用功能;考虑相应水平位移的对策,还要注意外观的连续性和亲和感,特别注意楼地面、墙等处伸缩连接的位置;增设中间抗震层时,应考虑贯穿抗震层电梯井与设备管线等的移动变形的改装和层高变更等竖向设计的问题。

三、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

1.建筑物地基采用特殊材料隔震建筑物基础隔震, 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进行特殊处理, 削弱地震时的地震波,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传统上是在建筑物的基础部交替铺上粘土和砂子, 或者直接设置粘土或砂子垫层。在中国建筑史上,曾经有人以糯米为原材料, 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设置垫层, 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沥青为原料研究出一种特殊材料, 以此设置隔震层效果更好。

2.建筑物基础设置隔震装置减震,这一种隔震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基础与上部建筑之间设置特殊装置, 减少地震向上传递, 最高可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传递能量的 2 /3 ,但是这种措施的缺陷是不适用于高层建筑, 因为在高层建筑设置这种装置会延长建筑结构自身的自振周期, 起不到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害的目的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摩擦滑移隔震、粘弹性隔震等几种, 设置的装置有橡胶垫、混合隔震装置等。

3.建筑物结构悬挂隔震,悬挂隔震是将建筑物的大部分或者整个结构悬挂起来,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悬挂结构, 这样当地震来临时, 地震的能量不会传递给悬挂起来的结构, 从而达到减小地震损害的目的。这种隔震方式最常见于大型钢结构, 大型钢结构总是采用钢结构悬挂体系以此隔震。大型钢结构一般分为主框架和子框架, 在悬挂体系中,子框架通过索链或者吊杆悬挂于主框架上, 当地震来临时主框架会随着地壳运动发生摇摆, 但是子框架和主框架之间是能够活动的索链和吊杆, 地震的能量到达这个部位的时候就会削弱,不至于传递到子结构产生惯性力。

4.层间隔震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旧房改建, 在施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与建筑物基础部分设置隔震装置的办法相比,层间隔震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减震的效果可以达到1/10~3/10的范围。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设置在建筑结构各层间隔的减震装置吸收或者削弱地震能量, 从而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 设置的装置基本与基础隔震的相同。

用于减小地震对建筑物损坏、保护建筑物安全的装置和元件很多,通常是各式各样的消能器和阻尼器, 我们把这些装置分为滞回型和粘滞型两种。这种技术的使用非常广泛,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 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建筑结构的减震、隔震设计越来越重视。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除了对建筑物的基础部分采用特殊处理之外, 还可以借助消能减震装置或者元件削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 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在对建筑物的地基或基础进行隔震设计时, 我们一定要在建筑物没有动工以前按照隔震设计的措施, 完成相应的工作。最迟也是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当中,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特殊的隔震装置。然而,建筑物建成以后,如果想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就要采用增加阻尼的办法, 在建筑物的结构上重新添加消能减震装置。这些消能减震装置更适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从适用的部位来说也是很广泛的,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也可用于建筑物的隔震夹层。

四、结束语

为了避免地震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灾难,在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环境,在经济与安全的综合考量下,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防震方案,保证建筑物在相应的防震标准下进行施工保证建筑的安全。

参考文献:

抗震结构设计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 STAWE PMSAP 弹性时程分析 构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海南雅居乐清水湾JW万豪酒店位于海南陵水县清水湾,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类别:二类,结构阻尼比为0.05,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78595平方米。酒店的主体部分设在基地的北部,酒店客房分别位于酒店大堂的上部和东西两翼,在基地的西南部和东南部设置了16幢海景别墅。主体建筑除了西翼楼及东翼楼南侧外,其底部一层或两层为酒店的公共区域,其上为酒店的客房部分,主体建筑主要划分为东、西翼楼、中部主楼和东北部裙楼四个区域,客房主体建筑为多、高层建筑,裙房部分为多层建筑,功能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宴会厅等。除此之外总体上还分布一些辅助建筑,如水疗区、风味餐厅、婚礼礼堂等。建筑效果图如下图:建筑效果图如下图:

本工程西翼客房、东翼楼南侧客房、东北部裙楼结构为平面及立面均比较规则的建筑,不属于超限高层建筑。东翼楼北侧客房、中部主楼由于存在转换层,竖向构件不连续、多塔、大底盘偏心等因素,不规则程度比较明显,本

报告仅针对该工程中部主楼及东翼楼北侧客房两个单体进行抗震超限专项审查。建筑单体分布图见下图所示:

二、中部主楼超限概况

本工程中部主楼地上八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转换层位于地上二层,根据建筑功能设计,建筑底部功能为公共区域要求设置为大空间,柱距较大,上部功能为酒店客房,为柱距较小的框架,上下结构需实行框架转换,转换形式为混凝土实腹大梁。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及设计软件SATWE》(2008版)进行结构分析,地震作用计算采用阵型分解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并考虑偶然扭转耦联,根据结构布置及计算分析,中部主楼存在以下超限情况:

扭转不规则:偶然偏心作用下位移比值大于1.2;

刚度突变:局部楼层由于上下层高差异较大,造成局部刚度发生突变,不满足相邻楼层刚度变化大于70%或连续三层变化大于80%的要求,产生薄弱层;

竖向构件不连续:底部为大空间,采用梁托柱结构形式,竖向构件不连续。

多塔:出裙房后分为两塔,

5、塔楼偏置:多塔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X 向)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1条及条文解释,中部主楼判定为超限高层建筑。

三、结构结构计算和分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6.6条及条文解释,复杂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合适的不同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STAWE和PMSAP进行结构计算及分析,

3.1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分析

根据层间位移角曲线图可以看出,两种程序在X向层间位移角计算中曲线形式基本吻合, 在X向层间位移角计算中,SATWE程序在转换层上层层间位移角结果大于PMSAP程序,说明SATWE程序计算具有更好的变形安全度计算,两种程序最大层间位移角及位移比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3.2地震剪力计算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两种程序的地震剪力分布图可以看出,PMSAP程序计算的地震剪力在转换层以下略大于SATWE程序的计算结果,在转换层以上基本相同。基底剪力与重力荷载之比均满足规范要求。

四、弹性动力时程分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2条的规定,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上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其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表5.1.2—2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设计中采用SATWE程序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模块对本工程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程分析选用的地震波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每条时程曲线计算的结构基底剪力不小于振型分解反映谱法计算结果的65%,其平均值不小于振型分解反映谱法计算结果的80%,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与反应谱法基本吻合。由于采用振型分解反映谱法计算的结构地震剪力均大于弹性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故按振型分解反映谱法计算地震作用及构件设计是充分的。弹性时程分析的各种计算曲线如下图:

五、中部主楼双塔及单塔振动模态分析对比

为对比说明双塔模型的振动形态,结构计算分析分别采用双塔模型与单塔模型进行对比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表:

说明:单塔模型取各塔相应下层投影面积范围内的结构构件。

由上表看出,单塔模型与双塔模型在振动形态上基本吻合,双塔模型可充分计算双塔振动相位差的影响,按双塔模型设计可以包络各种振动模态。

六、结构加强措施

1、设计中加大周边框架的截面尺寸,增大其抗扭刚度,提高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加强结构中薄弱点处的抗侧刚度使偶然偏心作用下位移比最大值小于

1.4;

2、加强转换层及其上一层的楼板厚度,通过加大楼板板厚及双层双向配筋提高楼板的刚度。从而达到提高相邻楼层的平面刚度,以期望较好的控制因偏心布置及凹凸不规则带来的不利影响;

3、针对薄弱层的地震力计算程序考虑了1.15倍的增大系数;

4、针对出裙房后分为二塔的结构布置加强裙房屋面及其上一层的楼板厚度,从而达到提高相邻楼层的平面刚度;

5、转换层及以下各层设计到转换的柱定义为框支柱同时相应提高一级抗震等级,托柱梁定义为转换梁,按转换梁柱的要求进行节点设计并全长进行箍筋加密设计,转换层的楼板厚为180(转角薄弱连接处板厚加强为200),提高楼层的平面刚度;

6、局部的穿层柱检查计算时的长细比符合实际情况,同时适当加强穿层柱的配筋,对于夹层部分的框架柱采取全高加密箍筋以提供其抗剪承载力;

7、严格控制转换柱的轴压比提高其抗震延性,本结构框架柱轴压比均不大于0.65。

六、结论:

1、二种分析软件(SATWE2008版、PMSAP2008版)均为考虑刚性楼板假定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均满足规范限值,而且结果相近。

2、根据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弹性时程分析结果与反映谱法结果较为吻合,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均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三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符合规范要求。

3、单塔模型与双塔模型在振动形态上基本吻合,双塔模型可充分计算双塔振动相位差的影响,按双塔模型设计可以包络各种振动模态

4、中部主楼为平面、竖向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通过采用不同程序的计算,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通过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提高结构抗侧、抗扭性能,确保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下保持不屈服,使整个结构满足抗震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 号)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4、 PKPM系列软件应用指导丛书

5、上海市某超限高层商住楼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 宣伟 朱杰江 工程建筑与设计 2003年第11期

6、兰州国芳大酒店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黄锐 金建民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

抗震结构设计重点范文第3篇

1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特点

高层建筑在本质上就是竖向的悬臂结构,其可以在垂直荷载的结构上产生轴向力,进而提高建筑物高大体积的线性垂直效率,在此过程中,高层建筑结构会在水平荷载的弯矩下能够成为一个受力点,其受力特征就是当垂直荷载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建筑物的增高而增加,并且水平荷载可以来自各个方向。当高层建筑受到均布荷载影响的时候,弯矩与建筑物之间就会出现第二次的变化,无论是侧移特点还是竖向荷载,都会出现较小的变化。当水平荷载在均布荷载情况下,侧移与高度会出现四次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出混凝土抗震结构特点。

2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的设计要求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对其要求加以全面的了解,保证能够提高设计效率[1]。首先,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发生严重地震时不倾倒的要求,在遭遇中级地震的之后,经过维护与检修可以再次使用,在遭遇微弱地震之后,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可以保持在整体结构稳定牢固的状态,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建筑抗震三水准。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对各方面影响因素加以考虑,保证能够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设计与规划方案,满足抗震设计需求,保证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的稳定性,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其次,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结构设计刚度满足相关要求,并且全面了解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设计物理学知识,或是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保证能够通过适当的调整与配合,不断提升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的抗震效果,使其波动力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而提高抗震结构设计质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最后,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某些连接点与结构构件的受力情况,保证能够采取有效的减震措施,避免在遭受地震灾害的时候,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连续损坏的现象,进而形成崩塌的后果。另外,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必须要对抗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改善,保证其强度与刚度符合相关需求,进而形成良好的结构体系,提高其抗震效果,促进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4]。

3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策略

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提高设计质量,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国民经济的提高。

3.1优化抗震结构功能

在设计人员对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抗震结构功能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提高其抗震质量。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功能造价与要求加以重视,保证能够结合相关设计原则对凹槽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的功能加以完善,在约束条件与目标的影响下,优化其使用功能[5]。

3.2抗震结构体系的优化

高层混凝土混凝土抗震结构体系的优化是利用悬挂、筒体与剪力墙等结构形式。不仅如此,以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设计同时要注意由于设置伸臂桁架和腰桁架加强层引起的相对薄弱层的出现,从而导致刚度和承载力的突变,这对高层结构抗震是不利的,通常应采用有限刚度设计理念,适当“削弱加强层”。另外,设计应结合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社会效应与美学效应,科学、合理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保证能够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抗震结构体系。

3.3科学、合理的选择建设位置

经过对地震灾害的分析,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的建设位置对于抗震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建设位置,并且全面考虑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地质条件,此时应该注意到,不可以选择在变电站、火电厂等附近,避免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避免在山坡与丘陵的附近选择建设位置,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4优化结构设计方案

在设计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设计方案加以优化,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布局,保证能够有效协调与控制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而达到受力均匀与平衡的目的。其次,设计人员要保证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的层次性,进而提高其抗震的稳定性。最后,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建设区域地质情况特点,严格处理重点关键抗震部位,进而提高其抗震质量。

3.5重视抗震扭转效力

在地震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扭转作用、竖向作用与水平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出现破裂甚至是倒塌的现象。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人员要对结构的扭转效力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提高其位移结构刚度,进而达到相关设计标准,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每一个部分都能达到相关设计标准,及时发现抗震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调整,最大程度上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的设计效率,使其设计质量得以提升,促进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结语

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的设计,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循设计原则,阶段性的学习新型抗震结构设计知识,充分考虑到设计工作影响因素,保证能够提高其设计质量,同时,在设计人员实施工作期间,必须要对抗震结构设计经济效益加以重视,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作者:浦心宇 单位: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罗联训.浅论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J].中华民居,2014(18):25.

[2]李鸥.浅议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J].价值工程,2015,34(9):175-176.

[3]孙小华,余军.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J].城市建筑,2013(10):52.

抗震结构设计重点范文第4篇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结构设计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对于这种结构的设计工作来说,安全性又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指标,本文就重点针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策略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在土木工程项目中表现的更是极为突出,这种要求的不断提升在安全性方面表现的更是极为突出,而安全性的保障又需要重点针对相应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设计,因此,针对土木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安全性进行充分的思考也就显得极为必要。但是就当前现阶段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需要优化和完善的内容同样比较多,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分析

1.1牢固性不够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问题来说,相对应的牢固性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如果这种结构的牢固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也就会产生相应的安全性问题,这一点在当前的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是比较常见的。基于这种牢固性不够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会因为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牢固性问题产生,还会因为这些材料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而产生相应的牢固性问题;而从这种牢固性不足问题所产生的危害性上进行分析,其后果是比较恶劣的,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导致土木工程项目出现塌陷问题,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1.2规范性不足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来说,要想促使其得到较好的保障,必须要重点针对相应的涉及规范性进行密切的关注,但是就当前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工作现状来看,这种规范性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很多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在执行相应的设计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标准化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进而也就很容易导致整个土木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就表现在土木工程项目结构的一些基本指标上,比如上述的牢固性就和这种涉及规范性不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另外,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力效果同样和这种土木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规范性不足存在着较为直接的联系,需要在今后的结构设计中予以高度的关注,切实提升结构设计的规范性,进而保障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1.3耐久性问题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所谓的安全性其实并不是单纯指在土木工程项目结构使用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安全性效果,在更大程度上还表现在土木工程项目的长久使用过程中,也就是耐久性问题,即土木工程项目的耐久性如果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或者是不足表现的话,势必会对于后期的使用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干扰,这一点在土木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中同样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土木工程项目来说,这种结构设计的耐久性更是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1.4抗震性能不足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来说,其安全性还会直接和相应的抗震性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这种抗震性能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也必然会对于最终的结构设计安全性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这种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不足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相应的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材料方面的问题和缺陷会影响到最终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对于这些材料的横截面积来说,如果其不能够满足相关需求的话,就会影响到最终的抗震效果,另外,更为主要的还是相应的整体结构设计不到位,整体设计的系统性不足,存在的差异比较突出,进而也就会对于相应的抗震性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这种土木工程项目遭遇相应的自然灾害问题的话,就很可能会诱发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加大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化的审核对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安全性问题来说,因为其主要都是由于具体的设计内容和方式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化要求来执行,因此,其首要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就是应该重点针对这种规范性设计要求进行审核,保障其相应的规范性得到较好的优化和提升,才能够为最终结构的安全性做出应有的贡献。基于这种规范性的审核来说,其实主要就是针对已经设计好的结构图纸来进行的,确保其相对应的设计图纸能够在各个方面都满足于相应的规范文件,才能够提升其相应的使用价值;而从导致这种规范性不足的原因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除了要首先针对相应的规范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之外,还应该重点针对具体的设计人员进行教育,促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规范和制度标准,进而才能够促使其得到相应的表达,如果连相应的规划和条款都不够熟悉的话,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设计效果,进而对于安全性也就会产生较大的干扰。

2.2加大对于设计人员的培训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出现来说,其主要就是和相应的设计人员存在着较为直接的联系,因此,针对这些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具体到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中来说,首先应该培训其基本的设计知识和内容,保障其能够较好的针对相应的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有一个较为详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才能够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另外,集中到这种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上来看,重点针对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不断提升这些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其能够在结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这种安全性问题也是极为关键的;最后,随着土木工程项目结构的不但发展和进步,各类新型的结构设计手段也不断出现,因此,针对这些新出现的结构设计手段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也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很多新型结构设计手段的使用还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其相应的安全性效果。

2.3重点针对结构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到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保障中国来看,其具体的措施还应该重点围绕着相应的设计指标来展开,这些设计指标其实主要就是指相对应的各项影响安全性的因素,比如:对于牢固性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各个方面入手,保障其相应的牢固性能够符合于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尤其是对于各个部位之间的连接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于耐久性进行严格的控制,土木工程项目结构的耐久性同样是提升其安全性的一个关键指标,必须要在具体的结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相应的耐久性问题,避免该方面出现任何的问题和故障;对于抗震性能进行充分的关注,采取相应的抗震性设计措施来不断提升其相应的抗震性能在当前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同样是极为关键的一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提升必须要充分把握好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不仅仅要关注到土木工程项目结构的各个指标,还应该重点针对相应的设计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充分的关注,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薛扬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建设科技,2012,16:75-76.

[2]李强.安全性前提下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策略初探[J].赤子(上中旬),2014,24:240.

[3]张敏.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及策略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2:119-120.

[4]王金红.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江西建材,2015,19:37+39.

[5]陈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分析及方法研究[J].建设科技,2015,14:92-93.

抗震结构设计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一、抗风结构设计

(一)高层建筑对风振十分敏感,因此抗风压成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任务之一。由于高层建筑本身楼层建筑较高,其对上层风的阻隔作用也就变得十分明显,风由于高层建筑的阻挡,其空气动力效应也将随之改变,会产生对高层建筑的动力荷载。因此,风压对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如若风压过大,也可能会直接导致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承受过大的动力荷载,而遭到损坏,甚至发生墙体裂缝、内外装饰物脱落等现象。

(二)解决方法

1.抗高压风设计

高层建筑面临的高风压问题一直是高层建筑抗风设计的难点,由于高风压的作用,风荷载将加大对高层建筑物的内部构件压力,如果此压力超出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范围,加之与水平力的相互叠加必然对高层建筑产生结构性破坏。因此,高层建筑承受高压分的部位一定要进行结构加固设计,根据建筑物具体所在区域的高压风作用特点,设计不同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增加高层建筑抗高压风部位的风荷载承受能力。

2.基础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抗风结构设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基础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主要在设计中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采用配比级别较高的沙石进行回填,且回填的要做到密实,切记不可留有空隙,防止风压的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威胁;二,在高层建筑基础持力层的底部一定要设置抗拔性锚杆,确保建筑整体具有足够的抗拔强度。

3.耗能减振抗风设计

耗能减震系统是高层建筑抗风优化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耗能减震系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的威胁,耗能减震系统主要就是由梁柱、楼板、支撑,以及剪力墙等构件共同组成,耗能减震系统就是各个部件采用合理的设计方式,采用具有高粘弹性的材料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综合性耗能减振的结果。

二、抗震结构设计

(一)高层建筑结构十分复杂,往往在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人员无法全面的将抗震原理融入建筑结构设计之中。同时地震具有非常发性,高层建筑往往在结构设计上抗震数据分析简便,抗震系数难以得到保障。如若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不能够将地区地震特点融入总体规划布局之中,并合理设计结构局部,建筑物必将难以抵御地震危害,这对建筑物使用者造成的伤害也是巨大和难以挽回的。

(二)解决方法

1.剪力墙抗震设计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要着重注意重点设计增加承重构件的抗侧力,必须要满足对建筑物承载的耗能能力和持续性,从而提高各构件的抗震能力。同时,剪力墙的截面设计也是抗震设计的重点所在:一方面,需要设计中确保剪力墙能够与连续梁组组成具有较强延续性的结构体系,从而确保楼板抗震刚度;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剪力墙结构侧面的强度,从而对建筑物水平位移进行控制,防止建筑为因地震导致移位现象的发生。

2.地基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主要来源与地基沉降,如果高层建筑地基出现沉降,其结构必然受到破坏。因此,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首先要对地基抗震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第一,要对建筑物得建筑平面进行简化设计,尽量减少在阴角部位的布局,将高度不同和形状不同的建筑物以栋为单位进行分割,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刚度;第二,要将桩箱合理埋置在一定的深度,保持建筑物上部结构和群桩受力的合理分布。

三、消防结构设计

(一)高层建筑必然建筑规模庞大,因此其内部结构必然十分复杂,而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结构施工,必然采用各种各样的功能性材料,其中高层建筑的大部分材料均具有可燃性,这就大大增加了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可能性,也加重了火灾发生后的灭火难度。同时由于上层空气对流性较强,高空中的风力也十分强劲,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可燃性的建筑材料必然借助风势越烧越大。此外,高层建筑的疏散线路必然处于垂直状态,很难以将大量人员及时疏散至地面。再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排烟也成为了一大难题,据相关统计显示,烟熏的致亡率比直接火烧高出许多。这也为高层建筑消防结构设计必须要严格把控,做到万无一失提出了硬性要求。

(二)解决方法

1.安全疏散设计

高层建筑物安全疏散结构的设计其主要困难,在于解决高层建筑的垂直疏散问题。由于高层建筑物的疏散属于垂直状态,而一旦发生火灾,电梯又会紧急断电而无法使用,因此楼梯也就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唯一安全疏散通道。所以楼梯必须要具有双重疏散功能,首先能够为楼内人群提供快捷的疏散通道,其次还应当具备防烟防火功能,避免在疏散途中对疏散人群造成二次伤害。另外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还应当充分考虑主要可燃物的性质和具体数量,从而推断出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火灾的最大蔓延速度,通过此速度在楼梯间合理设置火灾避难室,为无法及时撤离的人们提供避难场所。

2.防火间距设计

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设计,应当根据每栋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间距设计,从每栋建筑物最突出的可燃物边缘作为计算始点,但是由于各个建筑物必然存在位置、功能、火灾承受能力、可燃物多少等内在特点,计算方式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是防火间距设计中,必须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物防火安全要求,尤其是为建筑物排烟留出足够间距。

四、结语

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和消防结构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这三个方面也是高层建筑物设计的难点所在,如若存在O计隐患,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为了最大程度的消除高层建筑在抗震、抗风和消防结构中的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