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管理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学校教学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性保障。为适应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尝试建立以促进各年段和各教研组间形成竞争机制为核心的新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校长负责、年段主管”的教育教学内部管理体制。增大各年段管理自,分解全校性教学管理的压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年级组的老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年段之间的竞争机制,发挥集体协作的效能。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管理机制适应了新课程对高中教学管理的要求。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两个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年段和教研组的管理。建立年段和教研组的竞争机制,必须加强年段和教研组的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对年段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明确其工作职责。同时进一步明确教研组及组长工作职责,把课程开发、研究、建设的任务及对教师评价、考核的部分权利下放到年段和教研组,使年段和教研组逐步成为责、权、利统一的研究实体,并能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教学全过程的民主管理。课程改革打破旧的教学体制。使教学教研方式在本质上发生很大的改变,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教学管理模式也要随之而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学体制的发展。课改的推进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实验期间,教学科研部门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经常性深入一线,认真调研,掌握实情,跟踪指导,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好课改中的困难,变“领导”为“服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领导与教师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教研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师与领导一道,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创新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
多年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说明,我国传统的高中课程迫使不同特长、个性,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统一的课程,造成学校课程管理单一。这种现状对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这次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破除了传统的课程管理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新的课程管理制度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课改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创新性尝试。一是尝试建立分层次课程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依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考改革的情况,开足开好一切国家规定的课程。在这一前提下,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每学年开设多种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修,以适应和培养学生不同的潜质、特长。二是尝试建立“与实践结合,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起“问题――反思”的学习模式,教师本人建立“引导学生亲历实践、发现,探索解决,反思深化”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必须探究“研究性学习”路径,每人每学年至少开一节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公开课。并注意将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标准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对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研究者。这就要求学校应为新课程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使学习和研究成为整个学校的基本状态和行为准则,成为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建立“立体科研”的教研模式,形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保证课改质量的重要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库和数据库,创建起教学研究的信息平台,满足了教师教学研究的需要;我们组织开展多层次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课前备课组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大力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师在课后要撰写教学笔记、教学反思,每学期要撰写教学总结、教学论文;每学年要有一个实验研究课题;每次测试都要层层进行质量分析,提出具体的整改提高措施。我们特别注重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教改、教研、科研都应围绕课程和教学过程进行。这些校本教研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适应课改、参与课改的能力。
创新教学评价制度
一、鼓励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管理能力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展开工作,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当今社会中,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一再发生变化,已经从原有的单方面能力逐渐演变为个性、知识、技能、健康、持续性等多方面、多维度的复合型发展。我们知道,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伴随学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完善自我的一种强烈愿望。作为院校管理者,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不但是被管理者,而且也是参与者,是参与院校管理工作的主体之一。因此在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适当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团体和组织更加了解学生,更懂得采用哪种手段能够吸引学生、凝聚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适当放权可以为管理者提升自我素养腾出时间,参与更多的管理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而提供保障。
二、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教育管理效果
要想打造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天地,就离不开现代管理手段的支持。而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学生管理的重要现代手段之一,也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补充,具有其他教育管理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教育管理手段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教育管理。例如,开发利用好院校校园网络系统,通过校园网络让学生们及时掌握学校的动态,同时通过校园网络让学生们了解当前社会对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形势,这样可以及时让学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此外,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指导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们做好充分准备;最后,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有些学生碍于自己的面子问题,当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去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但是学生确能接收网络形式的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心理教师的网络诊断和咨询,为学生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们健康的在院校里学习和成长。
三、充分利用活动载体,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
中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这就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新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特点,在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教师要改变数学教学方式,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树立新时期教育观和教学观,创建为“创新性而教”的理念;在向中学生讲解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创新潜能挖掘,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重要任务。
一、更新理念,科学认识与评价学生
创造性是大多数人都具备的创新潜能,创新能力并不是某些专家所特有的。创造过程是指在新事物产生中具有个人独特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以个人的独特性为显著特征,肯定了大多数人都具有创新能力,广大中学生也具有创造性,只是在创新层次和水平上各有不同罢了,这种教学理念对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都能创新,都能成才,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创新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下练习,常常都有创新的火花闪现;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处处都有他们创新行为的表现,这就需要广大数学教师积极发现、有效引导、科学培养。
二、科学、全面地认识中学生
把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思维特征,是落实创新教育的首要前提。近几年来,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具备创新潜能的学生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个性特征和良好行为。
1.创新性学习的个性特征。第一表现为好奇心强和好动手;第二是兴趣广泛,对多种形式的学习充满兴趣;第三是有时学习行为会逾越常规,甚至会被认为“不可思议”;第四是积极发言提问,敢于质疑,有一些“牛角尖”,还常想把我们问住难倒;第五是充满自信心,但不偏执;第六是充满乐观主义精神,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怕失败和挫折;第七是虚心好学,充满想象力和联想力。
2.创新性思维特征。①细心观察事物,积极展开想象和联想;②对问题反应快,启发性较强;③勤于动脑,对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满足于一种解答,喜欢从多种角度积极思考,深入探究;④善于假设推理,能运用推理的办法,开拓思维,寻求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⑤不拘泥与思维定势,勇于创新;有主见,但不偏执,乐于积极动脑和动手;⑥喜欢用创新性的方法解答问题,理解问题有创新,乐于自主学习;善于主动探讨问题,能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⑦学习思维敏捷和开阔。
3.创新性学习实践行为表现。①学习踏实,努力认真,能够有效利用时间;②在数学学习中效率较高,实效明显;③积极实践,不断创新;④对解答数学问题不仅满足于“会”,更追求“熟”和“巧”,能够有效贯通,灵活运用;⑤在数学学习中,喜欢一鼓作气,不成功绝不罢休的劲头;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对学习认认真真,同时自理能力较强,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探究创新相结合
知识技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制约中学生创新成就的重要因素,它们虽然在创新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但缺一不可。现在,广大数学教师对知识技能、智因素是认同的,并有一定研究,但对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因此,我们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力,重视知识技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探究创新相结合。
培养创新能力,就要求中学生学会勤于思考,勤于思考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中学生勤于立思考,大胆质疑,细心论证,标新立异,勇于探究。只要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就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勤于思考,及时给予指导。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接受学生具有创新性的思考和行为的重要性。
四、重视中学生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以实践应用为基础的学科,其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观察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运用教学,尤其要加大学生应用,提高应用的探索性;鼓励中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实践,积极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高中学生的实践意识,让中学生通过组织实践,不断探究创新,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数学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合作能力;同时,我们在组织和指导实践时,尽量不要规定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指导中学生学会自己观察,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究性和创新性。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可多可少,只要他们积极参与,就应该多多鼓励和支持,重视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培养他们创造能力的最重要途径。
五、积极挖掘教科书中的创新教育内容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89-01
1.充分发挥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评价执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方案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和想法,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和领悟知识。那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使其不但具备设计的一般性质,同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智慧。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2.课堂创设情境,设疑引趣,在愉快中学习
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不可缺少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上使用的教法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尤其是在新知识点引入时,若能联系学生实际,提出合适的问题,营造或悬、或疑、或喜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内驱力,那么,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课堂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认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看谁能发现最多的秘密。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被激活发,有的说:球是圆圆的,可以随意滚动;有的说:圆柱有2个平平的面,上下大小粗细一样,也可滚动;有的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尖尖的角,6个平平的面,但不好辨别。这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两种图形,小组合作交流,大胆猜想,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又有什么地方不相同。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有的说它们都有6个面,但正方体的6个面相同,而长方体的6个面就有些不同(对面相同);有的说它们都有12条棱,但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则有不同。这时要及时引导激发学习兴趣:"你们能证明吗?"学生便异常活跃,积极开动脑筋,有的说用橡皮泥"印";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笔"画";有的说用剪刀"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教学中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入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有不可小觑的创造潜力和智能优势,有人甚至说,小学生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特别爱动手,爱操作,爱提问,爱探索。因此,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最佳时期应该在小学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起始教师,我们要把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知识的发展规律进行有机的结合,重视儿童的亲身体验和自我发展,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应该看到一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只是处于一种萌芽状态,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正确引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 新校区 教学管理 创新
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就是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高等院校的目标要转向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对教学理念、管理机制以及教学方式提出改革的要求,希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校新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能够保障高校能够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新校区教学管理的改革能够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
1.新校区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高校新校区的教学管理理念还是很陈旧,管理理念能够决定管理方法和质量,所以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很重要。教学管理理念是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高校的新校区要使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逐渐发展,最终被管理者接受。由于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也在影响现在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行政和经验管理处于主导的地位,还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学校不够重视教学管理,所以对教学管理的资金投入就会严重不足,一些学校认为教学管理就是安排教学课程和考试等等,所以很多领导就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申报硕博点的工作上面,没有把经费投入到新校区的教学管理上面。而且,新校区领导的压力很多,包括学科建设、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以及科研的任务,这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精力来做好教学管理。
高校新校区的教学管理模式重点就是行政管理,有效学校很严重。在教学管理当中,一般都是领导参与,师生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来参与的,管理者是教学管理的主体,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工作,实施过程当中包括设计教学计划和监督教学过程,教师仅仅是客体。教学方法很统一,而且管理制度比较简单,没有体现出任何的创新性,这降低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的过程当中,管理者仅仅重视监督,很少有激励的措施,对师生进行约束,引起了师生的反感,影响了教学水平。
2.高校新校区教学管理的创新措施
2.1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
高校新校区的教学管理要不断创新,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教学理念,之后再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传统的教学管理强调统一性,强调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素质;强调的是约束以及监督,忽视了激励以及引导;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对实践和实习方面很欠缺;管理制度太单调,缺少激励的机制,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制度化,实行教学管理制度,要不断加强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当中重要的规范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与考试管理。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完善和执行基本文件,通过加强高校新校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来保证有关的法律来严格执行,还可以加强教师的课堂意识,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开展各类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也要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认识到执行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性。教学管理的制度要能够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制度的管理要渗透激励政策,要管理教师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要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加强教学效果。
2.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是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建设也只能是一句口号。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素质现代化,具有现代化的观念、知识和能力。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教学管理工作同时又是一项任务繁杂,事务性工作较多,长年处于紧张状态的一项工作。因此必须根据其工作特点建立稳定的、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将德才兼备的人员充实到各级教学管理岗位,这是搞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必要保障。高校领导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一方面教师实行“双肩挑”,既从事教学,又从事教学管理;另一方面要根据需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其业务学习,并进行认真的考核。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学管理人员进修提高,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思想,使管理人员紧紧把握现代教学管理的脉搏,自觉按教育规范办事。另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参加正常的职称晋升。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为搞好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校、院(系)管理人员和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只有所有的师生和领导来关心教学管理,并且要求所有人都参与到教学管理当中去,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贺祖斌、杨树、何茂勋、欧阳常青、廖明岚、黄万华.地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4(04)
[2]周雄文、姚曙明.论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与平衡[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3]王新华、李炎婷.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05)
[4]陈炜、刘心红、于惠舒.浅析高校学生评教对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7)
[5]徐增鎏.浅谈艺术院校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