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机化学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2-0080-0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事故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人体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人民财产的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平衡和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环境化学污染影响范围较广,它会影响到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即空气、水、土壤、食物,而这四大要素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因此,必须要根据环境化学污染的类型和特点,对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进行应急处理研究,及时、准确、高效地处理化学环境污染事故,争取通过应急处理把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1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类型
空气、水、土壤、食物是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根据环境要素划分,环境化学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以及食物污染。根据发生方式可以将事故类型划分为泄露、爆炸、火灾等类型,如核污染事故,溢油污染事故,有毒化学物质泄露、爆炸、扩散等污染事故,非正常大量排放污染物等。
2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特点
2.1 爆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通过世界范围内的种种突发性事件来看,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往往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突然发生并且来势凶猛,令人措手不及。如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在发生三个月后才用新的控油装置成功罩住漏油点,才使得原油不再流入墨西哥湾。这么长时间的漏油导致大面积的海水被石油覆盖,影响了多种生物的生存,同时也给当地的渔业以及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2 事故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因为是存在化学物质的,所以都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还会存在一些后继发生的爆炸事故等,更是大大地加剧了事故的危险性。在2011年的日本地震中造成的核泄漏事件,首先是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爆炸,而后造成了核泄漏,对周围生活的将近21万人都造成了威胁,事故必须及时地处理,否则其他机组都会相继爆炸或核泄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险,在后来的检查中发现福岛有部分人已经确认受到核辐射,危害了人体的健康。
2.3 事故的危害具有长期性
化学物质中有毒的污染物进入有机体后,会损害人体组织器官,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引起病变。这种伤害对人或其他物种来说都会具有长期的不良危害,如珍珠港事件之后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各种后遗症。
3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要做好监测工作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在处理这类事故时任务往往是比较艰巨和复杂的,难度较大,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要不断提高应急监测的能力,必须在发生环境化学事故的紧急状况下,检测人员通过自身携带的小型、简易的检测仪在短时间内对污染物进行鉴别分析,分析污染物的种类、污染范围、危害程度等,为处理好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奠定基础。
4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要做好应急预案
在突发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对事故的整个过程所要做的工作做出系统的、紧密的安排,做好事前监测、事中处理、事后回应,并要找出事发原因。对于预警、监测、终止及回复等几个环节要重点抓、重点做。
应急预案的制定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要职责明确、应急设备的利用、应急工作程序、应急技术保障、应急防护工作、应急后勤保障系统、应急处理制度、不同污染类型的不同应急措施及方案。
5 应急方法的选择
对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这种突发性的事故必须迅速查明造成该污染的化学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危害性以及事故的发展趋势。在环境化学事故应急处理中,首先要充分地利用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鉴别、确认的方法在短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结果。根据科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方法及思路。
5.1 检测管法
在毛玻璃管中放入试剂封口,然后组装在聚乙烯软塑料试管中。塞住试管口,排出管内空气插入水样中,吸入水,捏碎试管中的试剂,几分钟后,与标准色对比来确定污染物的浓度。
5.2 化学比色法
利用化学反应显色原理分析,这种方法反应比较快,操作简单,通过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污染物的特质。
5.3 便携式仪器分析法
这是近年来研发出的具有多组分监测能力的综合测试仪器,操作简单,测试结果准确。
5.4 实验室仪器法
对于大型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污染物成分比较复杂,污染范围较大,持续的时间长,就需要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进行全面的监测,这样做比较规范,准确度高,可以确定污染的范围和污染的程度。
6 对于常见问题采取方法的思路
对于空气污染事故,一般采取的是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的气相色谱法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空气监测站以及污染排气来获取相关处理信息。
对于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应该采取检测试纸法、水质检测管法、化学比色法等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水质监管部门以及污水检测系统来获取一些应急处理的信息。
对于有机污染物,及时采用气体或水质检测管法、便携式红外光谱仪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等收集信息。
对于无机污染物应该考虑检测水质法、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离子选择电极法及便携式离子色谱法等方法处理收集信息。
对于现场不能确定分析的污染物,应该及时采集样品,送达实验室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统一的方法
分析。
7 对于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应该在技术以及设备上有保障
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应急技术法规,在环境事故应急处理上应该有技术指导、技术保障,不断完善污染源数据库,对环境监测人员不断进行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设备是应急处理的重要保障,它包括检测仪器设备、现场防护设备、处理事故过程中不断利用到的各项设备。在事故现场检测仪器应该选择能快速鉴定和鉴别污染物种类的仪器,这些仪器要尽量使用上简单、方便,并且要便于携带,如检测污染物时用到的试管等仪器,到达现场的工作人员所需要的防火服、防化服、口罩、头盔、防毒面具、防毒手套等装备。
8 要对每一次的环境化学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进行思考
对于承担应急处理的机构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设备,给予硬件上的大力支持。另外,要不断加强应急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强化和提高应急能力。可以每年开展几次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反应和应对能力。
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和应急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9 结语
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威胁着人类及其他生物群的生存和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着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技术,提高应对环境化学事故的应变能力,对人类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生态环境的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把环境化学污染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进行预防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阮贞江.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管理
[J].能源与环境,2006,(4):58-59.
[2] 金杰,来勇.如何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能
力[J].世界环境,2008,(4):64-65.
[3] 宋宇清.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
[J].河南农业,2010,(19):246.
一、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
(1)地理纬度范围,主要为低纬度和中纬度。首先,在近地面,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一般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纬度越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就越多。其次,“烟雾”的形成与NO2的光分解有直接关系,而NO2光分解又必须有290―430nm波长的辐射作用才有可能。对于高纬度地区,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光线通过大气层时路程较长,受到大气的散射作用强,致使290―430nm波长的太阳辐射很难到达地面,所以不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2)季节条件。夏季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冬天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所以北半球主要为夏季;相反,南半球为冬季。
(3)气象条件。晴朗、高温(24-32℃)、低湿(湿度70%以下),有逆温和风力不大(22m/s以下),有利于大气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的聚积,易产生这种“光化学烟雾”。因此,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的夏季和早秋季节常成为“光化学烟雾”发生的有利条件。
2.污染源条件
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主要成分为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因此石油加工厂的排气和汽车的排气是主要污染源。
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原理
1.NO向NO2转化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关键
低层大气中的一般成分和一次污染物(NO、N2、O2、CO2、C3H6)都不吸收紫外线辐射,在污染空气中吸收紫外线辐射的只是NO2。空气中少量NO2来源于燃料燃烧。在低层大气中,一旦NO2出现,在光化学作用下,NO2会直接分解出O3,而NO和O2作用结果又产生NO2,所以只要有NO存在,就会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O3,且NO2、O3和NO之间的反应形成循环。
2.碳氢化合物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被污染的空气中有碳氢化合物出现时,氮氧化合物光分解的动态平衡就会被破坏。因为氮氧化合物光分解过程中产生氧原子O、O3和NO2均可与碳氢化合物反应,使得污染大气中的NO能快速地向NO2转化,NO2能快速地产生O3,O3的浓度大大增加,进而形成一系列带有氧化性、刺激性的中间和最终产物,从而导致“光化学烟雾”生成。
3.“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醛类、O3、PAN(过氧乙酰硝酸脂)、碳氢化合物、NOx、酮类。
三、“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光化学烟雾”具有强氧化性,能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引起眼病、喉头炎、头痛,能伤害植物叶子,能使橡胶开裂,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地有洛杉矶、东京、大阪、墨西哥城、伦敦以及澳大利亚、德国等地的大城市。
四、“光化学烟雾”的防治
1.加强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如现在已研制成功了三效催化剂,它能同时完成对CH、NO和NOx的净化,在严格控制空燃比的前提下,能达到较高的净化效率。
2.加强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实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
3.改变燃料结构,尽最大可能发展清洁能源和无污染的新能源。
4.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森林在净化大气方面具有显著效益,因此应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扩大绿化面积,从而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
【关键词】中国;学前教育改革;物质文化;现实背景;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2-0009-05
文化是教育的生态背景之一。教育的价值取向、目的、内容和方式无不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置身其中的、赖以存在的又是必须直面的地域文化进行分析与思考,可以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一般认为,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与精神文化相比,物质文化具有外显性、客观性、可观察性等特点。因此,笔者选取了几组能反映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物质文化背景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学前教育机构数、幼儿入园率、师幼比例、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和师资队伍构成等,以便看清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现实背景,在此基础上思考改革的前进方向。
一、对几组数据的分析
1 学前教育机构数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提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07年。我国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办学倾向日益明显。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的相关数据显示,教育部门、集体办学前教育机构占全国学前教育机构总数的36%。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已超过全国学前教育机构总数的60%。这一数据说明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社会力量的大举进入加速了学前教育的市场化趋势。
2 幼儿入园率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2007)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共有幼儿园(所)12.9万所。在园幼儿2348.83万人,3~6岁幼儿入园率为44.6%。《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2008)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在园幼儿2474.96万人,3~6岁幼儿入园率为47.3%。
表1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幼儿园平均在园幼儿数在180人左右,班级幼儿人数在30人左右。农村幼儿园的在园幼儿数和班级幼儿人数普遍少于城市和县镇幼儿园。
表2数据显示,在各类幼儿园中,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平均在园幼儿数在430人左右。而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则相对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前教育公共资源大多集中在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中。与民办幼儿园相比,因为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普遍软、硬件设施更好,对家长更有吸引力,更容易争取到生源。
3 师幼比例
如表3所示,城市幼儿园师幼比最高,县镇次之。农村最低,三者差别显著。这说明师幼比例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如表4所示,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的师幼比是1:35(教师包括园长、专任教师和保育员等)或1:49(仅指专任教师),而集体和民办幼儿园的师幼比相对要高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在招收人数上要远远多于集体和民办幼儿园。尽管集体和民办幼儿园数量很多,但由于受市场竞争的影响,生源不足,所以师幼比较高。
4 学前教育资源
如表5所示,幼儿人均享有学前教育资源较少。城市要好于县镇和农村。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5 师资队伍
如表6所示,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总体不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全国学前教育教师总数的8.9%。远远低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水平。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相对更低。另外,接受过正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教师只占全国学前教育教师总数的53.8%。可见,我国学前教育教师总体学历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水平城乡差距大。
二、改革的物质文化背景
上述几组数据揭示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由物质层面决定的现实地域文化特点。
1 学前教育成为准公共产品
上文数据显示,根据国家相关的宏观政策,我国学前教育正在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公办幼儿园转制或者鼓励开办民办幼儿园等措施,已经将公共学前教育机构推向市场,使得民办幼儿园在近几年内发展迅速,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公办幼儿园,业已占据了超过60%的学前教育份额。这意味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从公共产品变成为准公共产品。[2]
然而,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和扶持政策,单纯依靠市场优胜劣汰,使得大量民办幼儿园生存艰难,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一方面,民办幼儿园的规模比较小,平均每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数仅为112人,而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平均每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30人;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教师年轻,学历低,多数为中专毕业,教学经验较为缺乏,大多数是一年一聘的方式,甚至还有随来随走的方式”。由于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无法满足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期望,自然无法吸引家长,因此民办幼儿园的生源严重不足,在园幼儿只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的37%。
2 学前教育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只占世界经费总量的1%,但却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在这个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被用于学前教育。”目前我国虽然已有幼儿园(所)12.9万所,但因为人口基数庞大,幼儿入园率其实不高,2008年幼儿入园率只有47.3%。虽然入园率较低,但在园幼儿数依然不少,园均招收幼儿人数达到了180人左右。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不足造成了幼儿人均享有的学前教育资源非常少。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同时,现有资源在各种办学主体、各个区域的分配极不平衡,具体表现为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园之间政府资源支持的失衡、城乡分配不均衡等。
3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令人担忧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幼儿基数较大,农村幼儿园的数量虽然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47.5%,但与城镇、农村人口的比例相比较,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幼儿的需要。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极度缺乏,包括幼儿人均享有资源少,教师学历水平低,师幼比低等,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造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原因很多。一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导致对学前
教育投入不足。二是因为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缺少国家政策支持。与义务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收费较高。因此,对劳动力富余、就业率较低的农村地区来说,学前教育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三是农村地区教师的收入低,人数少,流动性大。限制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四是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为幼儿提供的文化资源少,导致农村幼儿处于教育弱势地位。
4 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
学前教育改革虽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目前在全国90多万学前教育教师中,接受过正规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仅占53.8%。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通过职业中学、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本科师范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然而,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文化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较少,师范生的知识面不够宽,比较偏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实践课时不足。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在很多地方没有被纳入各级政府实施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之中。所以说,要求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幼儿园教师“从事教学反思工作”“领悟和提升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是有难度的。
三、对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学前教育成为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令人担忧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笔者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 强调政府对教育公平的责任担当
学前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深受追求效率的市场逻辑的影响。政府通过公办幼儿园转制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学前教育,这在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使学前教育从公共产品变成了准公共产品,也导致了公共财政流向了少数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造成本应由全部幼儿均享的公共教育资源被少数幼儿享用。笔者认为,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强调政府的责任担当。
政府责任首先体现在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并使其合理化。我国学前教育可以挖掘社会民间资本潜力,但为确保教育公平,不能削减政府在财政经费上的投入。为了提高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益。政府应建立合理的幼儿教育投资和管理体制。在指导各类示范性幼儿园办园的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并资助城乡各类社会力量办园,并应根据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公共教育资源平等原则,建立对民办幼儿园、农村幼儿园的指导、扶持、教师培训与资助制度。
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市场运营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监督。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效规范学前教育市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术力量,鼓励研究者通过政策分析与咨询等方式帮助政府科学决策,以保证教育公平。
2 强调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
对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对最少受惠者给予补偿,通过进行弱势补偿来消除教育上的不公平。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开展相关实践。
在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处于发展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城市薄弱幼儿园的儿童、偏僻农村地区儿童、贫困地区儿童、部分女童、特殊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等。为保证这些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政府一方面应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弱势群体儿童倾斜,“首先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尽最大努力缩小不同背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应加强教育立法,建立弱势群体儿童教育的监督网络。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鼓励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弱势群体儿童的教育项目。
3 重新审视教育质量
我国很多地方采用的是源于西方的技术性指标对托幼机构进行教育质量评价。虽然它对监督和管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对处于不同境地的托幼机构采用统一的、标准的“去背景化”的评估标准和办法进行质量评价,事实上有失公平。因此,在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中更应该注重多元与公平,即允许不同处境的托幼机构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所有学前教育机构都应有权利申请被评价认证;质量评价应该被作为引导托幼机构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作为等级评定的唯一依据;质量评价不应过多关注硬件的标准化,而应强调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质量评价对教育过程的关注应考虑不同地区幼儿的特点和地域背景。等等。
一、组织化学兴趣小组
经过小学、中学阶段的全面教育,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如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反应迅速、领悟能力强,即通常所说的“聪明”;精力旺盛、勤奋好学、求知欲强、自尊自爱,善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见解。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我们认为具有一定的上述素质的高中学生就是我们参选的竞赛苗子。对于参加竞赛的学生,不但在学习上要满腔热情地指导他们,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有困难时给予可能性的解决,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使他们稳定地、全身心地投入初期培训活动中。
二、根据竞赛大纲,做好前期指导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
总得来说,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一是指要有本学科足够宽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我们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完高中化学的全部基础知识,并定时进行检查,发现遗漏问题及时补上。为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可以为他们每人配备一套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教材及相关的辅导书,在讲授中学某一专题时,适当地渗透大学知识。
第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知识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拓眼界的一种原动力。利用化学科的特点(思考性、直观性、实验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重视兴趣广阔性的培养与兴趣持久性的协调,提高兴趣的境界,诱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其钻研创新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结合培训辅导内容,贯穿化学史,讲杰出化学家的重大贡献;联系化学事实,展望化学前景,讲新材料、新能源、新发现;提供实验条件,创造动手机会,探索实验成因,开放实验室;开办化学专题讲座,写化学小论文;制作化学教具和进行其它科技小制作等。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由于参赛的学生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完高中化学学科的全部内容,所以竞赛试题的命题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于高一、高二学过的化学学科内容,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属于基础性较强、思维要求不是太高的试题,只是跟高考试题相比,许多知识来源于中学课本,又远远超出了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许多知识来源于大学各年级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我们辅导的一个主要目标。
第四,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竞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是层次高的竞赛,实验试题所占的份量越重,而且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其它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验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直接获得化学感性认识,巩固并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熟练规范化地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滴定管的正确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倾析、蒸发、萃取、分液、结晶);锻炼学生独立驾驭实验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应急措施和方法,做到处事不惊。
第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三、学校应定期组织校级竞赛
学校定期组织竞赛是为参加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做好充分准备,这一措施有利于学生在全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校制定的校级竞赛规则如下:
为充分满足部分同学学习上的高要求,并使我校的学科竞赛能广泛、有序、深入、持久地开展,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选拔人才,特拟定本规则。
竞赛时间:每学期期中考试后。
报名办法:以班级为单位,各科课代表负责报任课教师(每学科每班报名人数不得超过15人),由高一、高二化学备课组长汇总,定期考试,统一阅卷,按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各30名。
四、竞赛辅导教师要经常收集、整理和编写竞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