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机化学总结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一、目前无机化学面临的困难

为深入了解无机化学的教学现状,本研究以郑州某高校化学学院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298份,收回有效问卷285份,问卷回收率为95.6%。调查显示:学生基本采取高中的学习方式“上课仔细听讲做笔记,课下做练习题巩固”,说明学生没有了解大学无机化学的本质,没有养成大学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师生讨论等拓展知识面。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知识内容多、难度大、抽象,和高中的化学衔接不上”,反映了教师仅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没有有效组织学生。多数学生希望补充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化学知识,增强课堂的有趣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希望教师在授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对结论的掌握和应用,而忽视对内在规律的探索,一些知识点大学和高中所阐述的内涵和外延不一致,学生一直纠结于已有的知识,对颠覆已有知识的知识点不易接受;传统无机化学因为课时少,为赶进程,教学方式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发展,而学生沿袭高中的学习方式,没有真正独立思考,使得学得的知识是死知识,在实际的化学相关环境中不会进行知识迁移和灵活应用;学生没真正理解学科本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加强,不具备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调查,目前无机化学面临的困难较多主要在:①教学内容多但教学时数有限;和国外教材内容相比,教材内容古板灵活性差;教学内容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教学方法落后。②当前无机化学课堂教学多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不够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自主性、创新性、个体差异性关注不够。③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和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较低,是目前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学生体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科学探索精神,怕吃苦,不能吃苦,遇到问题有畏难情绪。④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限制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立足于该科目的教学目标,通过全面科学地分析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应用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价,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总的方针是精选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与当前科技水平接轨,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以科学的思维分析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解释、联系、寻找原因、总结规律、亲身体验、探究无机化学知识的规律和科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化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1.了解学情,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要求教师熟知高中教材,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把握学生对无机化学的认知程度,按照从易到难、从低到高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无机化学的教学,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实现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依据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是深入了解学情,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信息,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整合对比信息,并通过生生、师生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化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授课时无机化学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的具体内容,从中寻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使学生明确已有的知识点,了解高中阶段学习此知识点的局限性,知道大学阶段怎样利用大学化学的知识处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上课师生互动增加,课堂教学产生了良性循环,教学效果增强。教材比较相关知识点:化学1(必修)胶体、物理量、电解质、氧化还原、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以及各种元素和各种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2(必修)元素周期律、无机化学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核外电子排布的量子力学模型、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等。化学3(选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无机化学电子亲和能、范德华力、离子极化、过渡型晶体、配合物、金属键、配位键、电子云、元素周期表、价电子、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离子键、氢键、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化学4(选修)无机化学能量最低原理、化学平衡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式、酸碱中和滴定的PH突跃、反应焓变与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进行方向、同离子效应、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效应、络合平衡、电离度和水解度平面转化率、反应热、中和热、酸碱中和滴定、盖斯定律、原电池的负极(阳极)、电解、燃烧热、吸热反映、量热计、电镀。2.改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无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学以及思维导向教学方式,解决目前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方式。这一教学方法需要通过小组、集体的形式,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出解决难题的方式,最终对知识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一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探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策略是在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力,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实施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方式则是以科学命题的方式体现出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方面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知识的概括,再通过结构网的形式令学生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思维导图。学生可加深对知识点及其之间联系的了解,易于巩固旧知识,加深记忆,提高学习能力。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中作用重大。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教师要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开展以提问和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学生应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做好时间规划,利用好课堂内外时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要学会预习,抓住重难点,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善于归纳总结,利用各种资源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数据库等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如主动探究化合价与氧化数的区别,其在化学历史上的演变过程;现代元素周期表与维尔纳周期表分别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大学阶段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和高中阶段的“构、位、性”建立起关系;怎样在化学平衡原理的知识体系中理解高中阶段学过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通过学习,提升哲学思想与审美能力,如利用氧化还原、酸碱、化学键等理论的学习了解无机化学中的矛盾与对立,继而分析出这些矛盾和对立的转化方式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自然中物质的分析研究,了解无机物在运动组合定位中存在的某种平衡与节奏等,如C60的发现源于对称性的研究与欣赏。总体来说,无机化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依旧应该以最终结果为主,不过对结果的评价不仅局限于成绩、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上课出勤率等固定因素中,建议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添加欧美流行的paper、阅读作业等,尊重学生个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针对性地对学生安排作业任务,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对无机化学的态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常新红.高师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广州化工,2014

[2]周红波,朱国兴,沈小平,刘雅淑.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发展概况 教学改革与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对高等学校近化学类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近化学专业如生命科学、材料、环境、农学、医学及药学等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对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20世纪初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以化学为学科基础课程的学科体系,一直按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这一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完整、自成体系,划分过细、缺乏相互沟通,各课程间内容重复度大,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满足现代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不能满足我国21世纪高校培养的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这4个特点人才要求。因此,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1]各校在实施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摸索、研讨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发展概况

以化学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一些重点院校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合并为无机及分析化学一门课,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成果,并相继出版了多本教材。如华东理工大学也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1992年出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教材。1995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面向21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被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为首批教学立项课题。由陈荣三教授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一书在1975年南京大学自编讲义的基础上,于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全国高等学校生物系通用教材正式出版,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最初主要供生物系及农医等院校相近专业使用,它首次将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讲授。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数十所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高校任课教师成立了“全国高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2]历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实现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和教学体系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要完整地、系统地完成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共需120个学时(不包括实验教学),而我校自2000年来《无机化学》学时数减为56个学时,《分析化学》仅有40个学时,2007年课时进一步缩减,《无机化学》减为40学时,《分析化学》减为32学时,这使得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及基础学科学时不断下调的情况,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也在逐渐减少,学时数的减少不是对该课程的要求降低了,而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1999年以来,我校开展教育改革大讨论,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压缩理论课,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并将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办法,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新专业的增加,使得《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辐射能力增强,建设力度加大,教材也采用了教育部优秀教材,2002年以来,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的整体素质,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2003年获得了淮海工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资助,在2004年成为淮海工学院的第五批优秀课程之一,在2005年通过了淮海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验收与评估。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已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获得多项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发表相关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20余篇。

1.潜心研究,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学时,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

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6大部分。[3]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学内容。课堂讲授不能面面俱到,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原无机化学教学中包括四大化学平衡,即酸碱、沉淀、配位及氧化还原平衡,而在分析化学中也涉及相应的四大平衡体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感到枯燥。无机及分析化学,将原理和应用知识糅为一体。融会贯通地将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中内容联系最紧密和重叠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浓缩精简后的课程安排,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把握必须掌握的基础概念,同时,引入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了知识面的补充和延伸,满足现代无机及分析化学对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2.精选内容,把握关键,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深入浅出,突出中心,针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层次,改进教学方法。如在讲授的定量化学分析时,在四大滴定内容上先从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入手,使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紧紧抓住基本计算原则――量相等原则,重点讲解各类计算的解题思路、关键问题。既树立了“量”的概念,又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四大滴定分析法以酸碱滴定法为基础,重点讲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绘制、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滴定终点的判断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较好地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其它三种滴定分析法可采取对比的方法,找出各方法的异同点,重点讲解其它滴定法的难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国的教育现状是教材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材上只能反映一些相对固定的内容,难以展示这门学科的新貌。因此,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接触科学前沿,开扩视野,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分光光度法教学中,结合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将新方法、新成果融入教学相关部分,除去陈旧的知识,激发获取新知识、新成果的热情,既传输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又为日后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授业传道”定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第一,引入自学模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实际上,在学生中有一种希望能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的潜在强烈愿望,自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在全面授课前给出自学提纲,并注意自学的效果,将提纲中的相关部分以提问的方式予以检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指出要掌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方式逐步过渡。

第二,精选课堂讨论题目。课堂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正确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消除认识理解上的误区。

第三,引入对比教学方法。使学生前后知识连贯,融会贯通,注重每章后的小结,难点重点突出;注意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既增强了系统性,又拓宽了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我们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配以大量图片,一些较难的公式推导通过课件可以一目了然,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第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生长点”。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因此,通过知识“生长点”的构建,使学生将来能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知识的拓展。比如:强化基础知识的讲解,力求概念准确、结论明确;在每章结束后,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既避免了死记硬背概念,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正在处于快速发展的“热点”领域,适当补充一些发展动向和趋势,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引导。

5.开展预科教学。

由于全国各地的高中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我校大一新生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选修化学,因此,为我们无机及分析化学正常教学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我们开展了56学时的预科教学,大部分学时用于补习高中化学知识少部分学时用于学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芮光伟,蒋珍菊,岳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75-76.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组成结构 发散思维 归纳与总结

化学需要大量记背,而反应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特性等,相似相类,所以导致记背困难,应用时容易产生混乱的感觉,于是化学学不好。而化学学得好的同学,虽然经过多年的“填鸭式”教学,对化学的记背根本不在化学知识本身,而在于推导、衍生。但成绩差的同学,多在“判断、推导”上出现问题,这就立即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结果。下面笔者对学好化学基础的着手点和突击的方向谈看法。

1.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从组成――结构入手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应从组成――结构入手,抓住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关键,按类别复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制备等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最后形成知识网。对于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自己编制相互转化和联系的网络图,并清楚实现转换的化学方程式,便于加强记忆。同时善于利用归纳、对比等方法,找出物质性质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便记忆准确。比如:(1)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既可显负价又可显正价;但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2)硅和二氧化硅一般不溶于酸,但可溶于氢氟酸。(3)一般由强酸制弱酸,但氢硫酸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生成硫酸。(4)酸式盐一般可溶于水,但磷酸一氢盐只有钾、钠、铵盐可溶。(5)金属单质与酸反应一般生成氢气,但硝酸、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复习,可采用列表、对比和归纳总结规律要点的复习方法。

2.任何化学反应,从元素周期表角度考虑

无机化学的中心就是化合价,无机中,无论是氧化还原还是水解电离的知识点,都是化合价迁移的过程,所以整个中心点是化合价。而化合价的规律又来自周期表,所以学无机部分,必须以化合价为中心,坚持元素周期表、坚持特殊现象。物态的化合价基本符合元素周期律,只有少数多化合价的物质,要抄下牢记。做一个专门学化学的笔记本,这些都是高考化学考点与解题入手点,希望大家自己总结。如:通过复习反应方程式(按课本章节逐步复习出现的方程式),对照周期表思考,就能得出结论:参照最外电子层分布规律和同主族元素排列顺序,一切的氧化还原,水解,电离,都变得清晰明了。

3.复习教学要注重判断与推导,培养发散思维

无机化学重在判断,判断反应机理,反应原理,如化合价是否对等,能否参与反应,如何配平,都是基于周期表规律进行判断和推导的。而有机化学的判断,首先是官能团的判断,而后是碳链的推导。抓住官能团的反应特性,然后根据碳链分布规律(4个键位),就能把知识点吃透,把题拿下。要培养发展思维,思维方法要学会怎样想,其核心是思维方法。例如要学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学会将新情况下的问题还原成已知化学原理的思维方法,学会对实验进行假设、操作、设计的实验方法,学会寻找化学计算常规思路的解题方法等。要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作为典型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严格答题要求,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落实到位。

4.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能力立意已经是化学高考试卷的主要体现。高考中很多同学的失分与思维定势有关,只记住练过的解题套路,而遇到新的情景就不能独立思考。高考的考查是比较系统的,如果认识有偏差,恐怕解题时就会遇到困难。在复习中要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习过程的反思,不断总结规律、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如在解计算题中常用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叉法和估算法。另外,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要特别关注。

综上所述,不同学生各有侧重,化学水平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先拿一些题目自我检测,找出问题,然后进行知识的梳理。这样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等到一个章节结束,进行总结和提高。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教师应先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可以先找一些基础题目进行练习,等到比较基础的题目能够掌握的时候再逐步提高,才能提高应用能力。复习结束的时候可以弥补漏洞,使知识得到巩固。切忌急躁,如果教师一上来就做难题,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而且学生也无法得到实际提高。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943;G4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34―03

物理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应用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借助于数学作为工具来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及一般理论问题的学科。物理化学的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以及概念比较多,众多的公式推导、严密的逻辑推论和严格的应用条件,使教与学都枯燥无味,加上某些药物制剂的同学错误地认为这些抽象的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不上,学了也没有用,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培养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化学的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概念与公式变得易懂、易学和易记,这是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教师追求的目标。

1讲述名人伟大成就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针对物理化学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只要努力学习、认真思考、用心体会,就能把物理化学学好。物理化学的多数理论基本上由国外的化学家创立,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增加一些人文素质教育,比如说介绍一些成功的中国科学家的范例,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如著名的物理化学家黄子卿先生不仅测得了水的三相点温度,成为194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1948)选择基准点一水的三相点的参照数据之一,而且在溶液化学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是我国的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亲手创办福州大学和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卢嘉锡教授,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他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突出的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并对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还有屠呦呦、唐敖庆、徐光宪等化学家的伟大成就。通过介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在教学中,还向学生展现当代化学令人振奋的前景:化学研究不断向宏观和微观扩展。在实验室中,空间分辨率已可达10-10m(原子大小);时间分辨率已可达10-15s,这就意味可跟踪电子运动;分析试样的量可少至10-13g;体积小至10-12ml;还有计算机科学在化学中的应用,使得化学高速发展,化学理论期待着突破。这样无疑能激励起学生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旺盛的求知欲,并进而转化为强劲的学习动力。

2适当删除重复章节 理论联系科学研究

由于教学改革,我校药物制剂专业无机化学教材(主编:徐春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而现在用的物理化学教材(主编:濮良忠)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两本教材内容不统一,有许多章节内容重复,因此,适当删除与无机化学重复的内容,选择讲授,突出物理化学的重点,用较少的学时完成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是可行的。在教学实践中,在不影响知识系统性的情况下,将无机化学已讲授的部分内容略讲或不讲,必要时让学生自学,再用较少的课时加以总结,如气体的P、T、V性质、体系与环境、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等概念,以及标准平衡常数与浓度的计算、能斯特方程的应用等计算。两门课程基本相同,因此本课程的讲授应注重以上知识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理论的应用,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重点,在较少的课时内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节省出一部分教学课时,可以用于新知识介绍及教学方法改革。

另外,教学要与实际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化学动力学时,讲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内容时,联系当时正在进行的科研,利用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定量关系,解决了某些药品在常规保存时的保质期及半衰期,既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专业上的重要性。

3注重多种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的讲解与公式的推导课程中更是一般教师首选的教学方法。但如果教师仅照本宣科地满堂灌,往往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而若是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则会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习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结合G-H公式,让同学们既在感性上增强了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理解,也在理性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课堂讲授时要合理地进行举例。往往有些学生上课似乎听懂了,课后却不会做作业,这是由于对概念还没有真正理解,对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还不太明白。教师可以通过随堂习题或者课后作业了解到,并在教学后记中做记录,然后通过录制微课的形式,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视频的形式录制下来,并通过网络平台。这些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自我控制视频。从而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关键概念与相关公式。

在注意充分利用讲授法及课后补充教学难点视频的同时,要与其他教学法有机结合。

翻转课堂是现在一些课程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种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或其他地方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通过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部分章节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法,要求学生课前先在线学习课程,了解主要内容,而课堂上主要解决不懂的关键问题,学生是将学习的主体。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这样,才有利于其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和掌握技能。

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习题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归纳总结这一部分所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小结作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做一定量难度较大具有综合性的习题等几个方面。好的例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掌握公式,例题的巧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错例的讲解也可以解除学生的疑虑。

实验课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实验所对应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还可以掌握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跟误差分析能力。另外,还在课时外开设设计性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利用电脑辅助教学 争取进行双语教学

物理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普遍认为抽象难学,采用单一的传统讲授法教学,教学内容展示效果差,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率低。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目前高校教育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CAI是信息时代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它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自适应性等特点,教学效果好。虽然,现在有关物理化学的CAI课件很多,但是有些内容文字叙述过多,体现不出CAI课件的优势。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有些授课内容在展示的时候,就需要自己动手,搜集素材,做成flas。比如完全不互溶双液体系这段内容,在讲知识应用的时候,把水蒸气蒸馏做成flas,从仪器组装、热源提供、样品收集等步骤进行展示,使学生更明了实验室里进行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步骤,对水蒸气蒸馏的原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范文第5篇

一、成绩分化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的情况,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科学的学习习惯、方式方法。

(1)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只会机械地听课和做练习,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能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课后练习经常不能独立思考而依赖与同学讨论完成,也就不能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新技能的掌握。对课后小结更是从不重视甚至忽视,因此不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缺乏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方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突出思想方法。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反应方程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缺少基础的训练。

一些好高骛远的同学,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行了,而不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如我班有一位男同学,他分析问题时反应很快,思维比较敏捷,但是成绩并不突出,有时还会出现较大的起伏。后来经多次了解发现他就存在上述问题。

2.知识衔接能力的欠缺。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知识层次较低,题型少而简单,多强记性的题目,少理论分析、推理演算型的题目。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高中化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题的分析、有机化学等,客观上这些内容就是分化点。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与学生初中熟悉的无机化学完全不同,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就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3.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

进入高中后,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因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但如果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就可以赶上去。部分同学却不思改进,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中学习的重要条件。

二、避免分化的应对措施

高中学习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学法指导。

(1)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的个体化特征十分鲜明,一千个学生可能就会有一千种学习方法。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但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方法,也要注意养成自主学习的一般习惯:制订学习计划、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系统小结等。

制订学习计划要目的明确,协调各学科,合理安排时间。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预习使听课更专心高效,记笔记能做到详略得当。课堂学习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抓学习节奏。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敏捷的思维,而没有一定的速度和节奏就不能培养敏捷的思维。二抓问题暴露。老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会提出很多典型的或普遍性的问题,学生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会被暴露,这时应及时抓住问题、解决问题。三抓课堂练习、习题评讲。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老师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独立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理解掌握”到“熟练运用”。系统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灵活运用”到“举一反三”。

(2)戒急戒躁,循序渐进。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积极探究最佳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化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课本,又要能跳出课本。化学方程式要牢记,但不能死记。要做到了解反应发生的原因,理解反应过程中的原理。学会归纳同类反应的原理,掌握记住一个反应式就能推出一类反应式的方法。由了解元素的具有的化合价而知道含有该元素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

2.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也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并不一定自发产生,可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逐渐培养。通过预习培养学习的好奇心,听课时力求解决预习时的疑问,体验学习的成功。及时思考和回答老师的提问,培养学习思维与老师的同步性,把老师对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学会从点滴成功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如:解出一道题,掌握一种解题方法,老师的赞赏和鼓励,等等,都应该成为成功的体验。不断从成功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就能不断激发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初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这就要看他是否具备面对挫折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毅力,能否合理并迅速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针对学习焦虑、应试心理进行学习动机、成才道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应试技巧方面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如可采用“理智调试法”、“期望放松法”、“目标转移法”、“自我安慰法”、“松弛训练法”、“合理宣泄法”等,指导学生学会对可能产生的困惑和焦虑情绪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4.帮助学生克服分化点。

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及有机化学基础,这些内容都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分化点。帮助学生克服分化点需要老师具有很强的基本功和努力钻研的精神。吃透教材内容、分析研究教学内容,不断尝试用最易懂且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这样的化解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