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

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

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地理教学论 开发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新教学技术带来的学法与教法改革,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最大的功能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播,它是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技术进步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基础。精品课程要展示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必须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精品课程只有上网才能实现课程资源跨时空不间断的交流,没有计算机网络平台,没有可资利用的课程网络资源。就没有真正的精品课程。因此,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一、开发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必要性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某门学科优质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体现精品课程示范性

精品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有鲜明特色,并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是能体现高校当前倡导的新教育理念的示范性载体,能对全校教学乃至全国的相关学科起到示范、引导作用的课程。可以说,精品课程是―个“平台”和教学资源。因此应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作用,使课程内容和相关信息及时、快捷地展现在网站上并随时进行内容更新维护。共享教育资源。精品课程如果不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是很难充分发挥出来的,网络化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精品课程成败的关键。

2 加强师生之间互动性

互动性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最大优势,可以使广大师生突破时空界限,方便灵活地获取信息,共享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因此,应为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使用其中的内容,有利于打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打破因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而造成的教学互动障碍,并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实现课程教学的跨时空性和资源共享性,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

3 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

在网络课程资源中。学习者的学习可以不再受课时和教学进度的限制,他们可以根据目前的学习状况及进度进行自主学习,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学习者能与教师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可以在网络上就某一教学内容向教师请教,展开讨论,得到个别指导,实现个性化学习;也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测试阅读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补充内容,深化理解、扩展知识,满足学生探究式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创造性。

4 展现教学环境多元化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可以使师生的教学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教室,网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资源提供的BBs论坛、专题讨论区和QQ群等进行实时交流,也可以通过公共邮箱、博客等留言。任何人都可以将他的想法和建议及时展示出来,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二、《地理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开发内容

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必须通过网络向所有使用者免费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就要求精品课程建设者要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和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教学要求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疾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精品课程还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学辅导网站,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资料等上传到网上,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重庆师范大学在建市级精品课程《地理教学论》构建了如下网络课程资源。

《地理教学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结构图

1 网络课堂

在网络上开设的课堂。网络课堂是精品课程资源体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库的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课堂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授课录相等,由它们所构成的“网络课堂”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涵,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弥补学生课堂听课的不足。

2 辅助资源

辅助师生“教”与“学”的资源。为了更好地辅助学习者进行学习,《地理教学论》精品课程构建了理论视窗、实践探索、第二课堂、教研平台、高考聚焦等几个模块,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考,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理论视窗包括的是与地理教学理论相关的新知识、新观念、新研究;实践探索包括的是师生的实践、实验及其体会;第二课堂展示了课堂外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视野;教研平台主要是中学一线地理教师教学和研究的体会、感悟;高考聚焦则精选了高考模拟试题、高考试题解析、高考趋势预测等内容。辅助资源中的资料都是与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的,具有一定针对性。

3 互动系统

即师生的相互交流体系,如辅导答疑、在线讨论、网上考试、作业评阅、交流讨论等。《地理教学论》精品课程根据师生及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了在线学习、师生园地(教学观摩、实习风采、课堂研讨)几个模块。互动系统的构建使那些只能借助师生面对面单一形式才能实现的环节以一种更加便捷及有效的方式来实现。网络课程资源注重发挥网络的互动性,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打破因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而造成的教学互动障碍。

4 评价反馈系统

即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在线练习、测试、评价体系。《地理教学论》精品课程根据师生及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了实践指导、作业习题、自测评价、问卷调查等几个模块,利于学生课后的练习、自评。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及问卷调查了解并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对课程的建议和希望,及时对其教学进行调整,实现课程教学的跨时空性和资源共享,真正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加大资源共享力度

网络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等特点,使精品课程资源得到广泛共享。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共享,不仅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更是通过网络,让更多的教师了解该课程的建设思路和成就,发挥其对相关学科课程的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另外,

通过开放式的网络共享平台,可以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相关信息,如课程概况、师资队伍、课程简介、授课教案、参作业习题、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等,并通过相关网站观看教师课堂教学录像、下载电子教案和实验指导书、进行课后自测、与讨论答疑,使课程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应加大资源共享的力度,让校内外师生都能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随时随地点击,尤其使大量教学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通过网络享受到最优的教学资源,使更多的师生受益。

2 增强课程资源实用性

很多教师平时不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等的积累,不考虑具体课程的特性,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胡乱堆砌资源,误以为精品课程评审就是比拼资源数量,很多资源内容的选择并没有经过仔细的斟酌、精心地考虑,大量类似甚至重复的资源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而对教学效果毫无益处。其实,网络课程资源重在利用,不是摆设,更不是为“评”而建,因此,只有选择对师生教学有用的、可利用的资源,才可能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添砖加瓦,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3 丰富精品课程资源内容

教学实践中的课程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师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调整,精品课程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更应走在时代前列。而课程的内容不能随时更改,这就需要精品课程资源的大力支持,只有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增加与时代相符合的内容,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要求,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应做好精品课程资源的动态更新,形成良好的动态资源建设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内容,确保精品课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 促进学生参与建设和应用力度

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范文第2篇

互动式教学平台 精品课程 网络教学平台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精品课程网站使用率不高,网站交互性不强。因此如何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构建“互动型”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最大限度地建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联系,使之符合学习规律,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一、当前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精品课程的建设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和利用,代表了网络教育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由于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以及网络课程的认识不足,在网络教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①网站设计缺少学生参与,重“助教”而轻“助学”。②资源较陈旧或堆砌,实用性不强,利用率低下。③资源建设缺乏教学设计理论指导。④项目设置缺乏交互性与协作性。⑤缺少传统教学的监督性和共同学习的气氛,很可能会使个体学习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无法坚持下去。

针对这些不足,建设“互动型”网络精品课程,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必须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第一,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强调资源的个性化、适用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课程特色,使网站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二,教学与互动并重。精品课程网站要使学习主体动起来,提高能动性,促使学习的主体能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之能在网络的协助下自主纵深学习。第三,加强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引领作用,避免发生学习主线不清的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

基于前文分析,笔者采取了以下思路对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构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出发点

一切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个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联系此二者的媒介,它必须是在遵循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上进行开发,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进行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之前,有必要了解学生需求。调查学生对课程(课题组选取的是“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网站的使用情况,对现有网站资源量、项目设置是否满意等。然后根据课程特点,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同时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拟定详细的网络教学资源设计方案。

(二)完善的学习资料是构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

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内容是其核心。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技术手段,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是必备条件,而且资料尽可能完善和能起到实效作用。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以下相应的措施:

①将组织胚胎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章节内容,设计为CAI课件。现有电子教案为PPT课件,PPT较适合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但交互性差,而CAI课件因其界面友好,交互性强更适合学生在课后自学使用,有利于降低课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②建立配套图库:组织学和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现有网站上已有学纲、电子教案,授课录像、习题集、历年试卷等资源而图片较少,拟将科室长年拍摄的切片实物图片和一些细胞电镜照片收集制作精美图片库,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信息,更有助于实验教学。

③开设在线考试(自测)系统:此系统可帮助学生及时得知在学习后,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不足或还有盲区,做出自我判断,温故知新;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帮助其纵深学习。

(三)完善的网站功能是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价值体现

一个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是否方便用户操作与管理,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相应的功能,是否能实现其建设的目标,这就是其价值的存在。本文课题组在实践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构架如下图所示:

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结构图

①增设管理模块:实现用户注册、角色定义、权限分配和用户信息维护等功能,并且管理系统基础性信息。

②增加学习互动系统,开设在线讨论社区、留言板。网络课程不应只是将学习内容简单的传输给学生,而是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化的功能,为师生间、学生间同步与异步的交互提供平台,达到学习交流与互动。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间有限,开设在线讨论和留言板,可让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上未完全理解的知识,并可激发学生间相互学习的热情,增加自主学习的动力。

③增加学习评价系统: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对考试与作业的评价、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旨在搜集学习者对课程网站的版块设计、学习感受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可以通过评价手段体现出来,也为今后的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④增加在线人数和访问人数统计程序:精品课程的建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广泛使用、参与。此程序虽小,却可帮助网站建设者直观了解到网站的使用率,根据数据的增减,及时改进不足之处,让互动的精品课程网站更受学生喜爱。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制作高质量CAI课件,完成交互式图片库和考试题库的构建;完善组织胚胎学精品课程网站;打造“互动、互助”的网络教学平台,实践证明实现了以下效果:

1.学生通过网站容易获取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通过交互板块,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对话。

2.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可(通过导航条、按钮等)多层次参与,能获得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难度的认知,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了学生进行有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

3.最终实现了让精品课程网站成为学生在课堂外的自学指导和课外训练体系;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参考文献:

[1]刘勇,邹霞.基于WEB2.0的师生互动平台的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09,(12).

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精品课程;688门

精品课程是各高校精选出来的指导课程,在我国已经有八年的历史,精品课程的推广不仅有益于学术资源的共享,更加有利于偏远地区教育资源优化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相关教育部门也开发了许多网络精品课程,这些网络精品课程也成为教育研究者重点关注对象。郭立婷认为,建立精品课程成功的关键在于立项、评估监控、验收等环节;盛正发认为,课程的评价应注重现实与网络课程双向并重。此外,更多的学者认为当代的精品课程更需要一些外在的刺激性因素,如“可汗学院”和国外的MOOC,这些创新的课程方式都可以为探索网络精品课程的改进方法提供思路。

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精品课程资源以高校导师和大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为主体,其主旨在于推动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新时代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曾计划运用五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的精品课程,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手段全面开放,使课程能够在网络上无须注册就可以使用,从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然而这些国家级别的精品课程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688门课程研究的表明,许多精品课程指导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杂乱堆砌一些资料供学习者浏览,并没有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指导,许多教学内容久不更新。在目前的高校中,对于精品课程的普及推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率极低。从688门已建成的精品课程情况来看,现阶段精品课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专业性设计差

很少有高校在课堂上推广网络精品课程,也不清楚其中有多少精品课程值得学生学习,精品课程的传播性差。教师讲课时只讲完自己查找过的资料与课件,网络精品课程不能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师自己也很少能做到上网查询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资源的共享。甚至有些高校校园网的主页里没有网络精品课程的链接。

此外,网络教学的精品课程大多死板缺乏设计感,导致学生使用兴趣降低。且各类精品课程没有统一模板,内容模式差异过大,求学者无法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学习。在所研究的688门精品课程中,其中教学方式最为普遍的是在线播放模式,其中422门精品课程就是采用了在线播放模式,占61.34%。其次下载模式和PPT模,分别占总数的12.65%和2.61%。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精品课程欠缺的不仅仅是宣传推广问题,同样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完善问题。

2.弄虚作假,内容老化

许多课题内容与题目不符,有很多课题在申报之后就开始随意改动。课后习题也不尽人意,习题的分布情况也分在线与下载两大部分,其中在线形式占课程总数量的65.12%;其次是下载的形式,占19.65%;另外,还有15.26%的课程并没有提供习题。除了习题部分,更多的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由于网站缺乏日常的跟进和管理,很多弄虚作假的课题也不能被及时删除,这给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的途中增加了很多阻碍。近年来,题目和内容不符使网络精品课程的应用率直线下降,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缓慢。

许多申报下来的课题内容逐渐陈旧,使得精品课程中出现了“不精品现象”。其原因一部分来自于网站的管理不够完善,另一部分来自于专业学者的投入过少,课题申请下来后内容迟迟得不到完善和提升,无法实现网络精品课程的立项目标。

3.资源不能共享

据统计,80%以上的网络精品课程并没有做到完全开放,有些资源的使用仍需要登录和注册,甚至付费。在一些年度排名靠前的网络课程中,高达38.02%的课程找不到链接页面,而且研究中的688门课程里面仅有少数存在交互平台,交互平台的缺失也减少了资源共享的可能性。

知识产权问题也使内容质量大幅度降低。实际上,教育部已经连续三年相关文件,要求网络精品课程登录要取消密码、口令,然而仍有许多精品课程网站无法自由访问,其中也包括国家资源精品课程中心的精品课程,这使资源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共享,非常不利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发展和推广。

我们需要参照国外的一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如2008年由萨尔曼・可汗所创建的可汗学院,采取非盈利网络教育视频的方式授课,课程利用触控板彩笔技术手段教学,没有精良的画面,也看不到主讲人的样子,仅仅一支彩笔带领着学习者思考和学习。在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教育奖章,其教学课程广受欢迎。比尔・盖茨认为可汗学院是一个借助技术手段教学的先锋,甚至他和他的孩子们也经常使用“可汗学院”,并且他们夫妇与许多著名的风险投资家都对萨尔曼・可汗进行过资助,通过这些资助把可汗学院的视频翻译成了十余种国家的语言,使全世界的许多求学者受益。目前,“可汗模式”已经普及到全球十余个国家。

反观国内的精品课程,实现双语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多种语言了。在所研究的688门精品课程中,只有2.26%实现了双语版本。可汗学院的出现使网络精品课程有了一个参照学习目标,网络教学在于怎样教学生“学”,而不仅仅在于教师怎样去“教”。吸取这些好的经验可以更好地推进国内精品课程的发展。

二、MOOC模式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从2000年英国开展线上教育到2008年可汗学院的成立,MOOC的雏形就逐步展现了出来,正是有MOOC这个平台给予了国内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许多灵感,我们也从中寻找到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启示。

1.重点提炼课程内容

MOOC采用视频教学形式,短小精悍,每个教程一般分为4-5个部分,这样使课程更加细分、简洁,能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学习者随时上线就可以进行学习,无须为了跟进一门课程而等很久。并且MOOC的视频教学后面都自带检测题,学者在学习完知识后还可以马上进行自测,这样有助于巩固学习知识,并且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这些知识。

2.形式丰富

国内网络精品课程的形式过于简单,大部分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MOOC却不同,它的每一门课程教学视频教师和学生都会参与设计,课程形式多样化,设计新颖,适合网络学习。MOOC并不是为课程做网络版本,而是精心设计一门适用于网络的课程,这非常重要。

3.各类网络软件的应用

与MOOC相比,国内的网络精品课程的视频画质大部分参差不齐,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像素要求,从素描架构来看也很不美观。在这一方面MOOC就非常值得学习,对课程视频的每一个角度和结构,设计者都用心进行设计,使求学者的网络学习环境更加美好。

三、网络精品课程改进目标

从MOOC和可汗学院的经验来看,我国网络精品课程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网络精品课程线上展现出高校教学水准的同时,在线下也应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结合上述分析,对当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1.提高网络教学普及率

高校应当大力宣传本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做到让学生课下能够自主学习,每个学校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络精品课程网页,并且对全社会开放。对校园网进行相关调整,给予精品课程学习者建立一个交流的互动平台,能够让学习者针对难以理解的问题相互交流讨论,提高网络教学的普及率。

2.加强精品课的建设

在内容和题目不符这个问题上,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观念。在此问题上,精品课程申报之后还应该定时定点地进行复查,跟进课程的内容发展。对申报下来的课题及时与主讲教师进行沟通,吸收已有的精湛教学经验,整合相应的知识内容,让内容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使精品课程的质量得以提升。

3.加大技术和专业人员的双向投入

精品课程的关键在于内容的“精品”。在申报过程中,就要加大投入力度,把握好申报标准。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双向投入要加强,专业人员需要把好内容关,每一个课题在申报之初都要做好相关的备注,包括课题日后的发展方向、内容更新时间、结课时间等。技术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对申报系统进行优化,指导专业人员掌握如何查询相关后台,以利于后期课题的跟进以及专业人员对课题的追踪。

4. 优化教学设计

如何能够让求知者最大限度吸收知识也是精品课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精品课程内容提升之后专业性将会加强,此时内容过于死板就会不利于学习。如果专业人员在列出教学顺序和课题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习界面,使每一科教学界面能够模式统一,求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更加习惯于这种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

5.增强内容的开放共享

共享教学资源是精品课程成立的初衷,要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让人人都能够学习到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开放性就成为首要问题。各高校的网站的精品课程页面应全面对外开放,使精品课程更加普及,加快精品课程的发展速度。

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048―03

一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

1 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割的部分

自2003年教育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0年3月,教育部已经公布精品课程2921门。[1]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我国逐步建立了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和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课程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资源是寻求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及在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的可资利用的资源。精品课程资源除了符合一般课程资源的定义外,同时还具有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共享和示范推广这个特点。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保证精品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的基础。

2 精品课程申报和评审均对网络资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及评审时都对网络资源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2]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对网络资源建设的要求也逐年提高,2010评审时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求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此外,教育部还要求各精品课程资源及时更新,每年的更新率要达到10%。

3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应该从建设逐步过渡到共享和应用上来。这就要求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追求效率、规模和利润,而要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网络资源包括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时效性,要求注重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要把本学科课程最前沿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实现资源的动态发展。二是互动性,互动性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最大优势,精品课程要构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打破因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而造成的教学互动障碍,并通过在线测试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实现课程教学的跨时空性,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共享性,精品课程借助于信息技术,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习者,并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共享。

二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最广泛的共享,实现这个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必须优质,二是资源达到最大程度的共享。然而,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这个目标还远没有达到,主要问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网络技术方面

课程网站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精品课程资源主要是依托精品课程网站来和共享的。然而,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仍是单门课程形成独立的课程网站,或者有些高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但是存在不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差、开放平台技术实现难度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成为影响课程资源共享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

许多精品课程网站为评审而制作,缺乏有效持续的维护与更新,依托网站而实现共享的课程资源自然也就无法有效获取。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的课程资源网站地址,对2003到2008年所有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链接访问[3],发现2003年度13.2%、2004年度15.1%、2005年度16.8%、2006年度21.8%、2007年年度17.4%、2008年度13.2%的精品课程网站访问失败。即使是能正常运行的课程,其资源的查看和下载也会受到诸多的限制。

课程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仍未完全解决。目前,教育部只针对精品课程的录像制定了统一的技术规范,没有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形式、格式做出具体的规范,开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资源进行分类、定义并以各种不同的格式,导致不同精品课程平台、不同高校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自成体系,在客观上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大范围有效共享和交流。

2 资源建设方面

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点来说,各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开发显性课程资源,如课程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资料、教学录像等;但对课程负责人或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经验与体会、师生教学交流心得等一些重要的隐形课程资源却视而不见。[4]此外,课程网络资源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许多资源就是书本内容或者文字的搬家,忽视情境的创设,没有与内容相关的图像、动画、视频、音频,难以吸引使用者的学习兴趣。

从资源的交互性上来看,大部分精品课程都只重视知识的单向传输,忽视教学的交互性。精品课程项目仅仅是向社会提供了一批可以免费获取的优质资源,而没有为使用者提供相互交流、讨论和共享共建的支持系统。即便有些精品课程也设立有BBS论坛、在线答疑、QQ互动等,但它们仅仅用来信息如布置作业、习题等,缺乏教师和资源使用者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这不但使教师或课程开发者不易了解使用者掌握知识的程度及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其他需求,而且也会打击使用者学习的积极性。

从课程资源更新情况看,多数精品课程资源在申报和评审时一次性形成,但在后续建设投入极少,更新率低。在课程的申报和评审阶段,各个高校都极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而一旦评上精品课程,不但极少对资源进行更新,甚至有的课程还将其中某些原创性的课程资源卸载。刘川川等人对2006-2008年度的1571门精品课程的调查显示[5],2006年度56.98%、2007年度63.29%、2008年度70.61%的课程资源从未更新,从申报到调查时,经常更新和使用的课程只占该年度课程的10%左右,远远没有达到精品课程年度更新不得低于10%的明确要求。时效性不能够保证,优质性自然就大打折扣。

3 管理制度方面

目前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以立项形式进行的,建设周期短,资金一次性投入,建成之后没有相应的检查与监督机制,导致许多课程缺乏维护,更缺乏继续建设的平台。而课程资源建设仅仅作为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一部分,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现行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也存在缺陷。现有的指标虽然对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丰富”“共享”“有效共享”等要求,但并无相应的检查制度或方案来评价和督促这一目标的实现,缺少约束和考评机制,不利于共享的实现。

网络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尚没有得到好的解决。许多精品课程资源都是教师们多年辛苦积累和研究的劳动成果,如果都上网实现共享,就会轻而易举被他人下载、使用,甚至据为己有,成果的产权得不到保护,极大打击了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的积极性。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精品课程被看作是学校的荣誉,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争取和占有教学资源,强化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树立学校的形象,对课程资源宁肯重复建设也不愿与其它高校共享。许多课程往往将一些核心的、重要的课程资源保留起来,而只将部分价值不高的资源共享,导致资源只能实现部分共享,大大影响了共享的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建设还缺乏在不同高校、不同省市等更大范围内推进和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共享的机制。

三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1 以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推广和应用,为课程网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大力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对所有精品课程的统一管理和维护。构建专门的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专用平台,集中管理和各年度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并提供各级精品课程资源的链接。如北京市教委专门构建了“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网”,不仅提供了与课程申报和建设有关的丰富资料,还提供了各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的列表及搜索功能,为学习者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课程资源网址如果发生变更要及时上报和更新,确保网站的连通。

网络技术为精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但是缺乏保证教学资源自由交换的标准,妨碍了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与交流。由于教育部只是针对精品课程的录像制定了统一的技术规范,没有出台针对精品课程相关网络教学资源的技术规范。因此必须统一精品课程资源信息的技术标准,标准包括课程网络资源的设计流程、模块设置、课程资源格式,并要求提供课程资源的搜索、导航、公告、讨论、访问统计等基本功能模块。

借鉴美国开放课件运动中引入学习支持系统的经验,建立我国精品课程资源应用互动支持系统,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提供课程论坛或者类似网络学习社区的讨论区,搭建起建设者、使用者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写作的桥梁,建立起“建设―应用―反馈―建设”的循环机制,保证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

2 以内容建设为核心,注重教学的交互性,为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构筑活力

要加强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资源如课程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资源、教学录像等,还应该包括师生通过网络交流的各类心得体会或经验、学生基于网络学习的体会或经验、基于网络协同学习的体会或经验等隐性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学生协同学习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把教师和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共享;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协同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探索经历和一些非预期的体验,不断充实到课程资源库中去,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借助Blog或知识可视化工具等信息技术,将优秀教师或优秀团队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人格等这些非数字化隐性课程资源显性化。

重视和加强课程资源的交互性。要从应用的角度考虑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仅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要加强教学与科研实践、教材建设等方面的互动,从多个方面了解使用者对课程资源建设的需求,从而更好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及时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真正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是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并随着教学和科研的深入而不断更新。精品课程建设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最恰当的呈现方式最大程度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保持课程网络资源的时效性,为课程资源建设不断构筑活力。

3 以机制创新建设为动力,为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引导和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更新。在职称评定、利益分配、精神激励等多方面鼓励广大教师投身精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目前许多学校也都设立了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教学改革项目支持、评优评奖优先考虑等针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激励措施,但这些措施大多停留在精品课程申报层面,而对于获得精品课程称号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激励措施不足。学校可以设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基金、专门设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等方式,保证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评价机制的建立,在精品课程评选中,对共享提出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将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情况纳入精品课程考评指标体系。各参评课程除提供现有参评材料外,还必须提供网站运行、课程连通、基本维护及网上资源的点击率、访问的IP地址数、PV流量、资源更新、学生对课程的应用状况及具体效果的反馈等,将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应用作为课程推荐申报及评审的重要依据,作为课程验收和检查的主要参考,实行动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助于监督课程不断加强资源建设,从政策上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完善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授权机制,允许访问者在非商业条件下使用和传播网上课程资源。加强对课程资源版权的研究和探索,既能保证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保护,又能实现社会公众对资源的便捷获取。

以政府政策为导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高校间共同建设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建和共享。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提出: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共同成立了“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中心”;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的西南地区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总之,要把共享和应用作为重要指标,并把技术支持、过程建设与和质量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使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产生内在的持续的动力,并有效推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EB/OL].

[2]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3]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EB/OL].

在线精品课程应用效果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站建设;精品课程;总体设计

1.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增强学生和学校的互动性,加强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交流、共享资源的平台。

2.精品课程网站的总体设计

本系统的开发是基于B/S结构,采用JAVA程序设计语言及MySQL数据库进行开发,是符合当今教学模式的高效合理地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实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实时考试监督学习效果,并进行合理地评分,将评分结果随时反映给学生,做到有效地监督,借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网络教学的正常高效的运行。通过论坛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提出有效地意见并加以改进,来完善学习评估系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实时沟通,帮助老师掌握学生动态。

2.1 系统的性能要求

2.1.1 磁盘容量要求

本系统属于B/S模式构架,因此存储容量较小,数据库系统也不是很大,系统文件估计占30M的磁盘空间,数据库文件占用空间也不是很大。不过该教学网站的在线教学模块会占很大的空间。一些教师的教学视频在文件中将会占有很大的空间。

2.1.2 安全性要求

本系统有着权限的设置,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权限,普通游客不可以进行学生的操作,学生也不能操作老师的页面,同时老师也不能进行管理员的操作。同时对于非法用户,不能够根据用户的相对网址来访问网站,和对网站进行任何操作。必须进行登录才可以访问操作。

2.1.3 适应性要求

网站界面友好,菜单清楚,学生和老师都能很快熟悉网站。对于信息、课件的要求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可以作为一般学校的网络学堂;也可以作为教学网站来完成一些课程的学习任务。

2.2.1 功能划分

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分层情况,将整个系统划分为6个模块,它们分别是:

(1)登陆:1)自动记录用户名,无需每次都输入。2)不同用户登陆后权限不同,登陆界面不同。3)用户注册账号的功能。4)用户忘记密码,密码找回功能。

(2)课程信息:其中包含精品课程设计队伍的具体信息和精品课程的具体材料。

(3)课程指南:如何学习课程。

(4)在线学习:视频学习、视频下载、查看资料、下载资料等。

(5)在线考试:实现在网上学生考试,教师判卷,学生查询成绩的功能;包含题库,成绩系统。

(6)网上交流、论坛:显示当前帖子总数、帖子点击总数。帖子功能:1)显示帖子发表日期,点击数,回复帖子数。2)设定帖子内容最大允许的字节数。3)管理员功能:管理员登录之后可以进入管理菜单,管理论坛版面、精华区域,帖子查询,编辑版面说明等功能。4)查询功能:论坛系统具有帖子查询功能,可以快速获得信息。

其中在线考试功能模块包括三部分,分别是:

(1)教师部分

上传题库模块,考试评分模块,成绩录入查询模块。

(2)学生部分

在线考试模块,成绩查询模块。

(3)题库部分

选择题模块,判断题模块,填空题模块,简答题模块,程序题模块。

2.2.2 权限划分

系统分为三类权限:管理员,普通用户(教师用户,学生用户),游客。

管理员:对普通用户信息的增删改查,修改课程信息、课程指南,添加删除项目案例、学生实训、在线学习。对论坛的管理权限。对普通用户中教师用户的申请有审核的权限。

教师用户:修改密码,找回密码,对课程信息、项目案例、学生实训、在线学习有上传的权限。对论坛有上传,留言的权限。可以上传题库,评分,在线考试。

学生用户:具备独有的考试权限(仅学生才可以考试),同时可以浏览网页、下载课件、视频材料,登陆后可以考试、查询成绩、论坛回复等权限。

游客:只具有浏览的权限。

2.2.3 数据库中表的设计

数据库的内容以及表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开发的系统的质量,好的设计可以达到方便易用的功能。根据系统的要求,本系统应用的是MySQL数据库,数据库中建有10个表,具体信息如下:

管理员表jp_gl,存有管理员的信息,包括ID号,姓名,密码,有效证件号。

教师表jp_tea,存有教师的信息,包括ID号,姓名,密码,教师号,班级,有效证件号。

学生表jp_stu,存有学生的信息,包括ID号,姓名,密码,学号,班级有效证件号。

题库表jp_tk,存有题库的信息,包括ID号,题目编号,题目类型,答案。

题库补充表jp_tcon,存有补充题库的信息,包括ID号,部分编号,题目内容,部分内容。

考生答案表jp_answer,存有考生的答案信息。

资料表jp_ziliao,视频表jp_shipin,存有上传的一些文件。

帖子jp_tz,回复表jp_hf,存有关于论坛的信息。

3.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平台设计时,采用的是Myeclipse为开发工具,利用JSP技术,MySql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以WEB服务采用TOMCAT实现。系统页面主要采用动态页面,利用JSP与数据库结合的技术建立数据库查询管理系统,采用交互式的动态的web画面来实现课件、文章、用户等远程浏览及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资源管理,以便有效地管理用户们上传的资源,构建适合的课程资源库。系统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上。客户机无需安装软件,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简单的设置,数据的请求和返回结果均以网页形式完成,方便系统的管理,适合管理员的使用习惯。

采用上述思路,设计出的精品课程网站基本可满足不同课程申报、评审和教学的需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图3.1是实现上述功能的数据结构课程网站首页截图。图3.2是实现在线考试功能首页截图。

4.结束语

学校作为一个以传播知识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建立一个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是十分必要的事情,这不仅能使更多的人享用宝贵的教育资料源,同时对于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精品课程的评审、验收过程中,精品课程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勇,魏红.高校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

[2]卜炟.21天学通JavaWeb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王占中,崔志刚.java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4]沈中林.基于B/S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5).

[5]范次猛.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廊坊师范学报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B/S模式的高校精品课程通用型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项目编号:吉教合字2012第438号)。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