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天津市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儒家的教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艺”中已经包含了音乐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乐”,主要指音乐,诗歌以及舞蹈等方面的教育,古人常言“有礼则必有乐”,可见当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后的新式学堂教育亦必有乐(学堂乐歌)。建国以后,我国对音乐教育也很重视,音乐一直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主要是以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为核心,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感悟,表现以及创作的教学过程中,以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提高。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各方面发展更加均衡。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在我国北方经济和文化都占有重要一席。作为直辖市之一,天津市对教育各方面工作的重视就从未放松过。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我国在现阶段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副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与被纳入文化考试范围的科目相比,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现状

项目成员对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河北区,南开区,红桥区,河西区这六个市内区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校的音乐教师对学校音乐教育各个领域总共64个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主要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访谈,现场听课,开座谈会等。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现状如下:

1.师资结构方面,南开区和西河区的音乐师资力量最强,其中以南开区音乐教师资源最为丰富,可以看的出来,这两个区对音乐教育更加重视。在教师性别方面,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119个调查人员中,男性音乐教师仅占了8个。教师年龄阶段多为中老年教师,20-29岁的年轻教师很少,音乐教龄大多在11-20年以及21年以上。与市区周边学校以及农村地区音乐师资相比,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算是比较丰富,但各区音乐教师性别比例相差太大,呈现畸形发展。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教师工作性质等方面的限制,女性比男性更偏向于教育领域,所以,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男女比例一直都存在失调现象。另一个现象是音乐教育的中坚力量都处在中年阶段,经验相当丰富。比较来说,年轻教师则比例很小,亦显示出了义务教育音乐教育后劲不足的一面。

2.教学资源方面,天津市在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上一直属于领先地位,在现阶段义务教育音乐教育方面教学资源也比较丰富。调查结果表明,除了一所学校以外,其他的学校都已经配备了专门的音乐教师,甚至其中有52名教师所在的学校在音乐教师配备上超过3名以上。在学校音乐类课程上课频率的问题上,有70名教师投票表示所在学校每周开设一次音乐课程,47张投票表示每周开设2次,只有1所学校达到了每周3次,另外,还有1所学校音乐课程频率少于每月一次。这些数据表明,很多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够。但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对音乐设备的配备方面基本能满足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学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大多数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电脑和多媒体。但也有11名教师所在的学校配备的是CD以及VCD机,还有24名教师所在学校配备的只有录音机。

3.学校重视度方面,从调查中显示,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能够按照教学目标和进度进行,教学热情,但很多学校对音乐教育仍然不够重视。在所有问卷中,只有一半的学校为其音乐教师订阅音乐教育类专业期刊,大部分的学校没有定期补充学校图书馆音乐类书籍以及音响和音响等音乐资料。开展的与音乐有关的兴趣的小组或者社团数量大多在2个,甚至有一个学校一个也没有,每年开展与音乐教育有关的课外音乐活动以1-2次的学校最多,有19名教师所在的学校开展活动为0次。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音乐教育研究活动每周多次的为0票,每周一次的为39票,每月一次的则占了58票,极少与没有的占8票。学校每年对音乐学科科研投入在两万元以上的只有一所学校,有25名教师所在的学校对音乐科研的投入资金为0元。

二、天津市中小学义务教育中音乐教育现状问题的解决策略

1.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要加快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和学校的重视程度。要对青少年的艺术素养进行提高,就要深化教育改革措施。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加入加强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对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法规进行完善和改进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切实依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地位的要求走。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中小学以及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把对音乐艺术的教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吧音乐教育列入教育发展规划蓝图之中,对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进行符合当前实际的改革,逐步建设音乐教育制度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把学生的合格率和学校的升学率分开来,保证学生真正朝着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走。针对学生和家长不重视音乐教育的问题,可以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制定出能够进行量化的考核指标,把音乐教育考核也纳入教育考核的整个体系之中。其次,学校要积极转变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对传统的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进行改良,学校要鼓励教师多开展音乐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

2.在做好各种基础工作的同时,对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要加强。虽然天津市几个区中有些区师资队伍很丰富,但与其他区相比则出现了很大的不协调性。因此,师资力量的协调发展和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仍然表现出不足的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进一步对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进行优化工作,加大其中音乐教育的比重,为各中小学小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输送打下基础。其次学校要对现有的在岗音乐教师加强各种音乐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学历和

学位水平,从而提升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给义务阶段的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促使其全面健康的发展。此外,学校和社会要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的作用,留住现有音乐教师师资。在职称评定,岗位晋级,评优评先以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音乐教师应该受到与其他教师平等的对待。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面对音乐教师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学校在进行教师选拔时应注意男女教师比例的协调,采取各种手段多吸引年轻师资力量,以使师资构成能有序交接和发展。

3.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加快对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在教学资源中加大投资的同时,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在校园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以及音乐文化环境,唤起学生和老师们对音乐艺术课程的了解和学习兴趣。主要的音乐图书生产部门和单位要对青少年和社会负责的态度,给学生们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和向上的音乐学习作品。其次要不断创作并推出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演唱的歌曲,让积极向上的歌曲每天在校园各个角落回荡,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欣赏水平,也是学生们课余学习放松的一种方式。音乐教师们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和改进课时内容与标准,各个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和邀请一些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内部,让学生在其优秀的表演中欣赏和感受音乐这种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增加他们对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

天津市义务教育音乐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中国绝大部门城市音乐教育的现状,对其的研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只有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要加快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在做好各种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强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为学生们的学习营造良好的音乐艺术氛围,音乐教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孙昱.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2,7:504.

[2] 梅胧文.浅析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青年文学家,2012,1:92-99.

[3] 刘巍.天津市内六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项目支持: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义务教育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青年专项)。

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审美体验;音乐实践;审美品位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19-01

引文: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应该把音乐课程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审美发现、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他们终生学习的愿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成了音乐教师面临的首要课题。本人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和建议。

1.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所以针对于培养兴趣这一方面来说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培养兴趣要注意多鼓励多肯定,在初次接触就能深深得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自发的去模仿、学习。教师上课的精神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所以尤其是在课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亮点,有吸引力诸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音乐老师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2.强化音乐实践,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音乐创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让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造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音乐教育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同样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在音乐中寻找、探索、创新,从而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一定音乐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挖掘新意,创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把趣味性贯穿音乐课堂始终,使音乐课教学始终富有生机,才有可能培养出新时期拥有丰富音乐素养的学生。

3.融合世界元素,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审美品位

音乐教学承担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以及世界性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有的放矢地介绍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因为在音乐的背后,蕴藏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是音乐发展的源泉, 是创作的基础,作品个性的发展要根植于民族的文化中。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音乐教学是美化学生心灵的桥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互动中来,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学会音乐的基本技能,成为音乐的主人。并从音乐中感悟生活,理解中华文明,从广博的世界文明中汲取营养。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说,音乐教育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形成健康的人格,努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转变观念,不断创新。作为音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最终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理论应用

一、新课标对音乐课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氛围3个学段,小学低段是指1、2年级。[1]小学低段的音乐课教学任务主要是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辩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重点任务有四项,即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有爱精神。

(一)课程性质要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了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还能够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

(二)新课标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求教学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课堂的教学要转变为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学低段学生中,如果过于强调利用多样的形式,例如看音乐剧(电影)、做游戏等方式,虽然能够使课堂气氛足够活跃,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收效甚微,教学化会造成学生的“虚假兴趣”,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气氛的度变得非常重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音乐创造方面,小学低段学生也需要纠正和引导,避免出现歌唱基本功不扎实,却努力追求与年龄不符的演唱方式。掌握歌唱基本功,熟悉不同曲种、编曲方式是进行音乐创造的基石,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就是对音乐创造最好的准备。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小学低段学生刚刚接触音乐,教师的引导方向和选曲非常重要。学生不断重复演唱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歌曲代表的风格、年代感、价值观等抽象概念的感受,对学生未来成长起来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新课标要求将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起来,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等,为音乐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作为初次接触美育的学生,接触更多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有助于为其拓展眼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新课标明确了要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我校歌唱教学过程中,重点对民族歌曲、爱国歌曲,以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歌曲进行教授,培养出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的优秀学生,充分展现出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接触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尊重不同文化,开阔学习视野,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都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从义务教育中受益。音乐课也不例外,尤其在国内外各类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歌唱教学也逐渐摆脱了传授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慢慢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兼顾整体的同时,发现歌唱有天赋或者技巧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二、小学低段歌唱教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新课标对歌唱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音乐课程的新课标中,融合了音乐欣赏、音乐编创、音乐表现等内容,组建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块,要求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借用游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低段学生在歌唱方面选择符合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歌曲,并且以爱国歌曲、儿歌、民族歌曲等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活泼向上的歌曲,[2]联系方式采用齐唱为主,选拔优秀学生领唱等方式,穿插合唱、轮唱,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演唱方式。

(二)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低段的歌唱教学遇到的问题比较集中,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关键。这其中,解决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不准的问题至关重要,二者是歌唱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的不够到位。小学低段学生的歌唱教育大多来自幼儿园时期,受限于幼儿园教育的课时短、游戏性强等特点,由于幼儿园儿童年龄较小,很难接受枯燥的歌唱理论教育,因此该阶段学生歌唱专业基础非常薄弱。义务教育阶段普及性。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入学学生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歌唱教学大班额成为了教学的常态,齐唱、合唱是主要的演唱方法,因此教师很难去掌握学生具体的节奏感和音准感,也就无法对其进行纠正。商业音乐传播的不良影响。小学低段学生受专业歌唱训练很少,能够听到唱到标准音准、节奏感强的音乐较少,相比之下,广场舞、流行音乐、手机小视频背景音乐等大量泛滥的音乐不绝于耳,这种耳濡目染时间久了会导致学生认为这种歌唱方式才比较“酷”,从而忽略正确的发声方式,无法学会正确把握节奏感。

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市中小学美育特别是戏剧教育工作,提升学校美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我市“戏剧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试点,再推广,三普及”的目标,20xx年9月启动全市“戏剧进校园”工作,20xx年秋季学期-2017年春季学期戏剧课程纳入示范校试点实施阶段,力争2018年底全市全面覆盖。

通过持续开展“戏剧进校园”工作,形成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施内容

(一)组织优秀剧目演出。

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由省、市、县(市、区)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各级各类学校演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邀请组织国家级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央戏剧学院、省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市县艺术院团等有计划的赴县市区中小学校演出秦腔、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邀请戏剧艺术专家开展艺术教育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走进剧院、走进美术馆等参加欣赏音乐会、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

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开展赴辖区学校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活动。

(二)列入课程计划。

遵循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剧教学进课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要分别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各中小学校要按照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普通高中新增地方课程课时学分安排的通知》要求,在地方课程中开设好“陕西地方戏曲”和“电影艺术与欣赏”等课程。

(三)开展教师培训。

加强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业专家,采取市、县、校三级培训,对辖区有特长的教师、音乐舞蹈教师进行戏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戏曲、话剧、歌舞剧等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全市音乐舞蹈之类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戏剧专业知识和组织戏剧类课堂教学的能力。

要选派市级优秀骨干教师,为县、校艺术类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力争让每个艺术教师都能接受到戏剧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组建戏剧社团。

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所在地区戏剧种类现状和学生戏剧爱好、专长实际,建立不同剧种的学生戏剧兴趣小组或戏剧社团组织,为校园戏剧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

鼓励中小学校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剧知识讲座,传授戏剧艺术精粹,进行戏剧文化知识普及,推动校园戏剧兴趣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

(五)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剧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幅射带动等内容建设,努力创建戏剧工作特色学校和工作基地。

结合我市目前已开展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创建学校文化示范校”等创建情况,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戏剧特色教育,培育戏剧特色学校。

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次戏剧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确定一批戏剧工作特色学校,纳入文明校园考评指标体系。

(六)举办戏剧成果展示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校园、校际戏剧表演活动。

在各县校集中展演的基础上,全市隔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戏剧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剧新人新作,繁荣校园戏剧艺术,要将优秀人才纳入“艺术小人才”、“艺术特长生”选拔范围,全面展示全市学校戏剧教育教学成果。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20xx年9月开始,在试点学校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试点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

将戏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时间:20xx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

课程安排:每学期xx次课,每周一次、每次一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1-5课时,教授基本功训练;第6-xx课时,教授半个剧目的排演。

课程形式:互联网+特色教育戏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参内容为基础部分+剧目。

至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

(二)分级管理、分类实施。

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进行属地管理,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组织好戏剧进校园活动。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可采取课堂教学、戏剧演出、专家讲座等方式,全面普及戏剧进校园活动。

(三)系统连贯、规范有序。

在普通高别是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学校艺术类教学中,适当增加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建立知识系统、能力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鼓励有经验、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宜的校本教材,规范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开展。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

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督导。

各级各类学校要细化“戏剧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把“戏剧进校园”列为学校年度综合考评的内容。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活动评估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3、协同配合。

要积极配合好当地宣传部门,加强与文化、财政、演出院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对演出剧目严格把关,妥善细致做好演出组织工作。

4、保障到位。

义务教育音乐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一、要加强自身思想素质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

尽管是一名普通的中学音乐教师,可是,人们赞美你是音乐的传播的使者,是美好的化身。还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多么的伟大、职业是多么的崇高啊!与此同时,这也是对我们教师道德行为的最高要求。试想一下,人们为什么这样敬重教师呢?就是因为教师能做到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格作风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从而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他们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二、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升个人文化内涵

诚然,文化素养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文化素质的提升也来自艺术修养的积累。做一个好老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博采众长,以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面广的学科,它不仅具有审美体验价值,还有社会发展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所以,要做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民俗、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去描绘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丰富的内涵和作品所涉及的各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