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已经走到了时代的最前沿。如果说信息是新闻的灵魂的话,那么在网络普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正在被互联网淹没。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经说过,“网络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更进一步提出“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场革命,会改变整个社会”。把互联网的出现看做是一场革命,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新的传播工具,更在于网络的特性,它对社会的影响。
一、网络使普通公民自由表达看法
无论我们看那家的新闻网站的页面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有网友留言的版面,而在每条新闻的最后都有网友留言的论坛,在这里人们评论新闻,抒发民意、提出意见。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称之为“网络民意”。而这种特殊的意见信息传播形式的出现,对互联网的“革命”性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美国情报人员在向美国白宫报告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情报的时候,据说有一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上的大众论坛。虽然这是笑谈,但也不能不说现在“网络民意”受到了重视。在日本和韩国的新闻媒体报道中国人民民意的时候,大多也参照的是互联网上的网友留言。因为由于互联网的特性,人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说出自己的心声,这里的声音更真实,也更全面。
而如今,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十七大代表的提议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于网络,政府要做出某些决策之前也会在网上征求民意。如今“网络民意”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媒体已成为群众表达言论的工具。
二、网络使普通公民成为了新闻报道者
过去,传统新闻的采写主要是为政府服务的,其来源主要是政府活动,形式内容较为单一。有个别贴近民生的新闻和突发性新闻也是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收集的。无论从内容、时间、数量上都有局限性。
互联网的出现使单一走向了多元,并赋予了普通公民一个新的身份“新闻报道者”。以突发性新闻事件为代表,在新闻事件现场,任何一位公民,都有可能是“临时记者”,也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来源。打开互联网,我们看到很多新闻的第一人都是普通的公民。不仅如此,在BBS、个人博客、公民新闻网站等公民新闻载体上寻找新闻报道线索,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的常规作业,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得益于此。
公民记者扩大了信息来源,弥补了重要新闻专业记者不在现场这一缺陷的同时,也开创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因为公民记者的身份通常是多重的,他既可以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又同时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和采访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互联网的门槛较低,范围广,这样使新闻的来源、种类多种多样。难免有虚假新闻的出现,这就要看受众的辨别能力。但“华南虎事件”也告诉我们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的虚假新闻都禁不住反复的推敲。互联网的好处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表达看法。
总而言之“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从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转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
三、网络新闻传播使 “及时性”发展成为了“实时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新闻的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媒体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在发展趋势上,人们对及时性的要求总是越来越高。在今天,信息就是科技,信息就是生产力的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信息的传递速度往往就决定了一切。
网络媒体在传递速度上要更胜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快更便捷。网络媒体使及时性转向了实时性。
所谓实时性,就是指报道要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同步,满足受众获知新闻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直播。在受众对新闻的认知心理上,人们更愿意相信正在发生的事实。如今的网络新闻在实时直播方面比电视媒体更方便,也因此备受受众的青睐。
四、网络新闻的实用性
在网络媒体上,实用性信息也是越来越多。美国针对股市的网络新闻量超过政治、社会娱乐、体育等等。《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财富》、《富比世》等老媒体早已有不断更新的网址。雅虎财经每秒将财经消息收信分类列在有关工业及股票报价下,堪称便利。网络上针对股市的信息主要特点是:多、快、分类精细。财经新闻以秒为单位的速度呈现在互联网上。
有学者指出,在Internet环境下,新闻的概念更加具有应用性和延伸性,比如说我们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教育,以及在网上社交。至少在概念上,人们现在把通过网络所获取的日常生活信息。这并没有违反新闻的本意,在一定程度上它让新闻信息得到了更大的价值。
对于这类实用性新闻信息或泛信息化的新闻,判断它有无新闻价值,有多大的新闻价值,不能从传统的重要性标准出发,也不能从传统的趣味性标准出发,只能是看它对接受者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多少实用性。因此,在网络新闻中,实用性已经成为新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要素。
五、网络新闻使新闻价值发生转变
过去我们总说,宣传价值主导新闻价值,一条新闻播出总有它对社会的价值所在。但是,网络媒体在新闻选择上却对新闻价值有了转变,大量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新华社国际部网络新闻采编主任司久岳曾说,“因为网络媒体具有娱乐性,因此我们增加供稿量时的着重点是增加娱乐性、社会性的新闻,增加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新闻。”新浪网新闻总监陈彤曾经指出,“从统计数据来看,除了大事,天大的事情,比如说被宣布为非法之类的新闻之外,其实大家真正关注的还是社会性的娱乐性的新闻。王菲啊之类的访问量是很大的,如果拿总的访问量作一个百分比的话,可能一半以上都是这种新闻。”
(一)均是对新闻事件的详细分析
无论是什么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均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舆论监督及引导作用。在报纸的一些专栏新闻中,会对一些新闻事件发表一些看法,对舆论导向会起到一定的引导式作用。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一些社会公知对于某些新闻热点事件的看法也会对网民的新闻意识及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由此方面看,两种新闻传播均会对新闻事件进行较为详细分析解答。
(二)新闻娱乐化较为常见
在网络及报纸新闻传播中,均存在着新闻传播娱乐化的特点,也正是因为此特点,对于新闻传播的改革工作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曾在对两会进行报道时,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报纸媒介均在对基本的会议议程内容报道的同时,对于一些热点话题人物的提案也进行了采访。对于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会议提案,广大网民也进行了评论,且评论大多带有调侃色彩。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色彩使得在新闻传播中多样化热点得以突显。
二、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不同之处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内容性更强
在互联网刚开始兴起时,网络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便极为突显。在1999年的5月8日凌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坠落了3枚来自北约的导弹,最终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在42分钟后,网络媒体便将这些消息传播至互联网之上,我国人民也迅速得知此事。而当时大部分报纸对于此新闻消息的传播在次日,比网络传播晚了24小时。另外,与报纸媒体相比,网络传播新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化。例如,在对克林顿绯闻消息进行传播时,报纸无法将长达78页的反驳报告完全刊登出来,445页的调查报告自然也无法出现在报纸上。但是在互联网上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容纳此事件的内容。网络与传统新闻传播之间存在此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在报纸新闻传播时会受到其版面大小的限制。而在网络传播中,新闻者中有较大部分为网民个人,无需经过道道关卡,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完成新闻的。
(二)传统新闻更加注重专业性
与报纸新闻传播相比,网络新闻的专业性较低。由于在网络新闻者中,有较大一部分比例为网民,其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具有丰富的内涵修养,而有些是尚未成熟的学生。有些正直的网民乐于传播社会中的一些正能量新闻及揭发丑陋事件。而一些素质较低的网民,可能会为了提升自身微博的阅读量而去编写一些假新闻,欺骗民众。还有一些网民,在网络上肆意谩骂,污染了网络环境。与网络媒体相比,报纸在进行新闻传播时,虽然其时效性相对较弱。但是大部分的报纸编辑、记者作为新闻工作人员,其专业素养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民众在获取到网络上的一些新闻信息后,只有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得到认证后才会相信。就此点而言,报纸等传统新闻的专业性、权威性还是较强的。也正是因为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使得一些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新闻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案件,最开始是在网络上传播,随着其转发量的迅速增加,人民网进行了相关报道的转发,从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关注此事,并将其妥善解决。
(三)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特点存在不同
网络新闻在传播时的互动延伸性较强。在2011年底,方舟子对韩寒的作品原创性提出了质疑,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的浪潮。广大网民在网络平台上运用微博、论坛等渠道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且由此进一步延伸开始对韩寒其他作品进行挑错及韩寒反击行为的探讨。虽然事件的最终发展、结果尚且等待证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大网民在此事件上的互动及延伸化讨论对推动事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的。现今对于重大新闻的传播报道,只有充分展示出真实的场景,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才能够真正得到其关注及青睐。在现今这个网络、传统新闻传播并存的时代,报纸新闻传播还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的。在2011年的3月,日本突发9.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当地民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损伤。日本当地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均参与至新闻传播工作中。无论是海啸已蔓延至日本东部还是震后当地民众的自救,均是当时报纸、电视等媒介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三、结语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相互借鉴
众所周知,报纸、广播、电视是传统的三大媒体,然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作为传媒中的后起之秀,对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的链接诞生,互联网的诞生初期只是作为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工作和交流之用。当时计算机还只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并未普及到办公和家庭。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人机交流界面都是字符的,使用者必须掌握非常复杂的系统操作命令,才能使用计算机。1980年代初,美国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5150”,1990年代初,微软推出“windows”操作系统,1994年万维网的发明,2004年web2.0的诞生,这些事件在互联网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海量的资讯,而且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对信息实现互动的交流和即时评论。近几年出现的网络微博客,满足了人们在互联网上拥有私人空间的需求,人们通过微博客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方便与自己关注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虚拟社区和社交网络,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打破地域界限实现社交需求,轻易实现互动交流。连不经常接触电脑的大妈级人物都在街头巷尾热议,如何聊天、偷菜,如何在网上买东西。近两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的应用更加便捷,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割。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正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渠道,客观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受众面。
1 网络媒体的优缺点
概括来讲网络媒体存在时效性强、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等主要优势特点。同传统的新闻传媒相比,互联网在近20-30年来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其自身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点,笔者认为其最大特色为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地域空间的限制。互联网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可以把各类信息包括商业宣传不间断地传播到地球的任何角落。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几乎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传播。网络媒体有别于其他传统媒体另一个优势在于它的参与性,可以让每个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引导事件朝向公众期待的、好的方向发展,传统媒体虽然部分具备参与的功能,但是都不如网络互动、交流来的更加广泛、及时和便捷。互联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主要表现在传播的方式是双向和实时的,这就使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和作为网络媒体受众的客体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网友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阐明自己的看法,表达内心感受,媒体同时把受众的意见、建议和看法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处理,这有助于事件朝向有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方向发展。网络媒体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深入到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受众大都是具有很高教育程度、思维敏捷、活力充沛、学习和领悟能力强的年轻人,正因为这部分受众群体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理解、适应和接受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对某些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加以评价和发表感受。网络媒体作为广告的载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把商业活动的诉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很容易让不同兴趣偏好的受众产生亲近感,从而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并且能够很轻易地根据商业主体的经营策略改变传播方式和内容,还不必付出高额的宣传成本,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
正因为互联网媒体具有以上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使它具有了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同时,它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一是权威性不足。网络媒体在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平台的同时,因为其没有准入和身份验证的限制,其可信度和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从而缺乏权威性。每个网络使用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消息,交流信息,使网络成为新闻的“集散地”也成为了谣言的“ 传播源”。特别是近一年来,通过网络传播的谣言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影响。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全球性恐慌。由于这种恐慌导致人们过度关注可以消除这种恐慌的方法,网络谣言“吃碘盐可以预防核污染”得以迅速传播。形成全国性的碘盐抢购浪潮,给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回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公开辟谣,并普及相关防护知识,才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网络媒体因此日渐缺乏新闻媒体应有的公信力,人们往往习惯了通过传统媒体来印证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所以,媒体人只有充分了解了网络媒体的优势和不足,才能在日常新闻实践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实现新闻传播的最佳社会效果。
2 电视媒体如何保持多年积累的优势
[论文关键词]公信力;法院;为民
提高司法公信力,确立司法权威,这是新时期下法院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人民法院作为国家专门的审判机关,在确立法律权威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民法院只有具有权威性,才能做到司法独立,才能做到司法公正,成为维护社会的正义和法律的权威,完成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它的职责,在社会上提高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一、从根源上找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办法
地基深埋地下从不作声,但它无时无刻不在支撑着大厦。笔者认为要提高法院在人民心中地位,提高司法公信力,确立司法权威其核心问题,就是要牢固确立“执法为民”这个理念。 “执法为民”不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利益观此起彼伏,一些不良思想不断涌现,身处其中的法院工作者和法院队伍不能不受影响。在诸多现实影响面前,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动摇,都可能使自己的执法目标和方向发生错误,手中的执法权力被滥用。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抓住执法理念这个思想核心,从根本上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和认识问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保护人民的“执法为民”意识,才能有效地防止法院执法中的权力错位,以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行为抵御腐朽思想对法院干警的侵蚀。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正确的执法观,再好的制度规定在实践中也会被扭曲。只有执法为民这个地基打牢了,打深了。才能把司法公信力这座大厦建好。
二、网络舆论对司法工作及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解决了核心问题,我们再来谈谈周边环境对建立司法公信力的影响,现在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一个小消息不再像古代那样需要快马传递好几个月才能到达,如今你只用按按键盘全世界的新闻就跳出在你的面前,这是一个资讯爆炸的年代,2011年5月的数据表明,中国的网民超过了4.77亿这个数字,远远把美国甩到后头,中国的网络是世界上网民最多,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伴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网络的技术也不断提高,加上网民数量的迅速攀升,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一只重要的中坚力量,随之而生的网络舆论正在成为引导主流与论的主要途径。
“舆论”,考究其古汉语语源,缘于“舆人之论”,“舆”出现于春秋末期,本意指车轮,后引申为车子,“舆人”指的是造车之人,当时人分十等,舆人为第六等,“舆人之论”意为下层百姓的议论,“舆论”即是“舆人之论”的简称。1762年,卢梭将拉丁文中的“公众”和“意见”两个词语联在一起,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舆论”概念,就是“公众的意见”。相对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来说,舆论更多的是一种民间声音。
2003年8月16日,有关媒体报道了刘涌二审被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消息,即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网民纷纷撰文抨击,间接促使最高人民法院50年来第一次提审普通刑事案,并罕见地推翻沈阳高法的判决,改判死刑,立即执行。网络舆论对本案的最终结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还有2011年网络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云南男子李昌奎杀人,一审获死刑,二审改判获死缓的事情。两年前,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男子李昌奎奸杀了同村女孩王家飞,又将她3岁的弟弟摔死。一年前,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李昌奎死刑。李昌奎上诉后,2011年3月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因李昌奎有自首情节而改判其死刑缓期执行。这一次改判经过三个多月的发酵,终于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并最终将云南省高院推向了风口浪尖。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质疑云南省高院的判决结果,面对网络舆论的质询,2011年7月16日,云南省高院向李昌奎案件被害人家属送达了再审决定书,将对该案决定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无论这次再审结果如何,本次事件表明网络舆论又一次影响了司法工作的开展。
英国媒体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受众对媒介文化产品的解读,一般分为三种:优势解读、妥协式解读、对抗式解读。
“对抗式解读”,是指受众把编码者的意思抛到脑后,解读出来的意义与编码者相互对立。信息因此被误读、曲解的可能性时常发生,网络则加剧了这种可能。网络上的信息会迅速地变异、曲解,一旦网民非理性跟风后,网络舆论愈加偏离常轨。然而随着社会开放性和公平性的不断提升,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对抗式解读也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由此可见如果网络舆论是很容易被错误引导的。
霍尔指出:“根据这种一般看法,我们可以粗略地勾勒出电视传播过程的如下特点。广播的制度结构及其实践和生产网络、它们的构成的关系和技术基础结构,都是制作一个节目所必须的。这里,生产建构了信息。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流通就从这里开始。当然,生产过程并非没有其‘话语的’方面:它也完全是由意义和思想来架构的:即应用中的知识——这关乎生产和日常秩序、历史地界定了的技术技巧、职业观念、制度知识、定义和设想,有关观众的设想等等,所有这些都通过这种生产结构来架构节目的体例。进而言之,尽管电视节目的种种生产结构开创了电视话语,但并未构成一个封闭系统。”由于各种事物——世上的物、人、事——本身并没有任何固定的、最终的或真正的意义。是我们——在社会中,在人类文化中——使事物有意义,对其指意,因而从一个文化或时期到另一个文化或时期,意义常常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这个意义从来就不只是关于其自身的,而且是涉及到文化过程和文化关系的。每一个符号都加入了一个我们称之为文化的意义之网。关于斯图亚特·霍尔对于传统媒体的理论,其实和现在社会的网民对于网络媒体的信息接受方式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在这次的“我爸是李刚”这个事件里,因为关于法院审判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加上事件处理的跨度较长,网络上出现很多谣言,例如李启铭被判缓刑啦,家属没有得到赔偿啦,对法院审判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害,严重动摇了法院的公信力,其实事实上最后李启铭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而我们现在法院公众信息好比是一台蒸汽发动的汽车,怎么追也追不上。703804论坛是在温州本地有很大影响力的论坛,2010年在703804上出现一个贴名字是2010年温州最牛的警车,反映的是鹿城区人民法院警车闯红灯的事情,后来法院针对这个帖子在703804发表了公告,说明了当时警车押解犯人的情况,网络舆论的导向就站在了支持法院的这边。这件事情法院及时公开信息,解答了人民群众的疑虑,消除了不良后果。
我们放眼看看现在的互联网,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聚”到一起,所关注的主题也各种各样,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此也造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名字也是虚拟的,没有道德的束缚,不受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的审查,因此讨论时常常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也给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提供了绝好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
当然在网络社区中也存在着一批人,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新事物接受快,富有爱国主义和正义感,对我国现行法律熟悉,这批人也可称为网络中的精英分子,他们在网民中常常比较有威信,这群人的言行对网络中的舆论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他们常常能够解答平常人所不了解的问题,当时这批人对法院工作了解不够深入,常常只从浅处看到问题,只会单单按照法律规条来分析事情,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样发表的言论就会和事实相偏离,因为他们是权威,所以,普通网民就会被严重误导。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听到这样一些说法,例如,有人说,网上许多人都说法院判的有问题,我们看法院怎么办?看法院怎么改判?等等。某些人心理上存有一定的误区,以为网上的质疑都是有道理的,而法院判案肯定有问题,要不然怎么会有人对法院判案有异议呢?其实,法院和法官分别作为裁判机关和审判案件的裁决者总体上都是值得我们信赖的。
互联网信息化、便捷化的特点为网络新闻带来许多区别于电视新闻的优势和特色,同时也为电视新闻带来了挑战和威胁,其中包括传播方式的挑战、传播速度的挑战以及个性化服务的挑战等等。
(一)传播方式的挑战
互联网的信息化和传播速度决定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实时性和快捷性[2]。电视新闻还是局限于传统的采、编、播框架之中,传播速度有待提升,与电视新闻的新闻制作流程相比,网络新闻的制作流程更简单、传播更便捷。在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普及的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者,从而实现了新闻随时随地的传播。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是对传统的电视媒体的一大突破和挑战,为电视新闻带来了威胁。
(二)受众影响力的挑战
中国人口基数大,同时也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为网络新闻的滋生和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现今人们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例如上班族,往往只能通过早晨以及傍晚的间隙进行电视新闻的收看,其余的时间还是与网络资源的接触比较多[3]。这样一来,网络新闻的受众不断增多,往往会削弱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
(三)个性化服务的挑战
在网络新闻出现之前,电视媒介一直是新闻制作与播报中的优势媒介,声画合一的传播方式和快捷的传播速率赋予了电视媒介的优势地位。但是自从网络新闻衍生和发展之后,网络新闻的个性化服务为电视新闻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首先,网络新闻的订阅为受众的自主选择带来了便捷;其次,自媒体的普及使全民记者时代到来,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者。
二、电视新闻应对网络新闻挑战的策略
在网络新闻带来的冲击下,电视新闻只有发挥电视媒介这一传统媒介的权威优势,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新闻带来的挑战,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依靠权威优势,提升策划能力
电视新闻不论是资历还是权威性,相比还不够成熟的网络新闻来说都要高得多,在新闻制作方面,电视新闻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权威性和话语权。电视新闻的制作首先要善于抓住这一优势,对于新闻策划更加严谨和完善。例如,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虽然网络新闻在时效性上比电视新闻强,可以率先爆料以博取受众,但是就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来讲,电视新闻还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电视新闻制作人可以在就地取材、剪辑后,将事件制作成专题或者连续报道,保证新闻的质量和后续性。
(二)与网络舆论互动,提升灵活性
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快捷化为网民提供了表达意见和看法的空间。在网上,网民可以战队新闻实践畅所欲言,发表对于事件的看法或者意见与建议。在网络新闻后,网民的意见和看法往往能形成网络舆论,是民意的代表。对于这一现象,电视新闻制作要善于抓住受众心理,在电视新闻的制作中实现与网民的互动。例如,将网民在网上发表的意见显示于电视荧幕之上,在对此意见进行总结和讨论等,营造电视新闻与网民意见的良好氛围。(三)实现电视新闻网络化,拓展传播渠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只有紧跟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媒介优势,才能不被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淘汰。现今电视媒介创办网站以及微博认证号、微信公众号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电视新闻及时拓展传播渠道,实现电视新闻的网络化,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又保证自身竞争力的方式之一[5]。例如,现在中央电视台在微博上开通“央视新闻”这一微博认证号就是很好的例子,讲电视新闻实时在网上进行滚动播出,即保证了自身的权威地位,又竞争了受众市场。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