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于上述原因,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亟待进一步理顺该专业与原来的铸、锻、焊等相关老专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内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1998年通过专业调整后増设的新专业,涵盖了调整前的“塑性成型工艺与设备专业”“铸造专业”(部分)“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部分)“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部分)。在培养目标上,要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热加工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所涵盖的铸、锻、焊等相关老专业是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这些专业适应了当时各个行业生产的全国计划性、所需技术人才的计划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计划性,以及工业企业产品品种和型号的单一和多年稳定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就业领域宽化,科学与技术正呈现加速发展及综合化态势,工业企业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原来按行业、加工工序和产品设置的专业,其专业面过窄,适应性较差。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多样性,宽口径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运而生。从专业内涵上看,新的宽口径专业不应该是原来老专业的简单重复、合并和叠加,但新专业应该赋予什么内涵,新专业如何办,也是当时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1999年,原华中理工大学曾邀请了国内26所高校的代表与会,专门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研讨,一致认为:新专业比过去较单一的老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更合理,面更宽,适应性更强。
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确立以来,国内已先后有一百多所高校建立了该专业。由于各高校原来的基础不尽相同,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许多院校还没有完全摆脱老专业的框框,而只是在老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改。由于这种调整和修改往往缺乏对专业内涵及发展前瞻性的准确把握,尽管表面上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实际上却是一种低层次、不完善的临时措施,与原来的老专业对比,有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这种情况是由于专业内涵不够明晰造成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与铸、锻、焊等相关老专业具有天然的联系,铸、锻、焊等相关老专业是办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但老专业设置过窄,人文素质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偏死,培养模式单一,等,这些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快速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而变得日益突出。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原来需要较单一的技术人才转变为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产业部门的多层次、多规格的综合型人才。从现行的中国工业格局来看,庞大的机械、冶金、汽车、电器、电子等行业是国家的重点支柱产业,而上述行业的现代企业已经从原来需要铸、锻、焊等单一专业的技术人才转变为更迫切的需要从事材料加工、成型工艺、成型设备、自动控制及具备与此相关的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综合人才。认清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与铸、锻、焊等相关老专业的联系与区别,对明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真正含义,对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坚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宽口径培养目标
中原工学院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设立于1999年,是在原“热加工工艺与设备”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99年,学校批准立项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与实践”的教育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作为研究成果,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对原铸、锻、焊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较大幅度整合,加大了课程的整合力度,提高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在实践环节上,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单独开设出38个学时的设计综合性实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动手设计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以増强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上述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确立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具有材料加工学科典型特征,同时还具有浓厚机械学科色彩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这极大地推动了专业的课程建设,加强了学生主动性、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了专业教师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认识。
在随后的几年里,由于众多企业仍沿用原铸、锻、焊专业招聘毕业生,以及学校自身的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上一度设置了几个并行的专业方向。这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上难以取舍,二是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分散给教学组织带来了难于克服的困难。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教育,更多是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素质,培养社会适应性、创新能力,以及继续学习、探索的能力。科学技术更新的节奏加快,也使得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不再单纯追求掌握新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学习。在厚基础的教育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比例増大,专业课的比例则相对压缩,对于面面俱到的专业知识,对于加速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实际上依据原来老专业中的课程设置模式,依靠在校的专业学习也是学不过来的。因此,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培养也应适应这种变化形势:着重基础,拓宽口径。
三、注重特色培养,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社会需求这一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其人才定位自然应满足这种要求。然而,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万能人才既不现实,也难以达到。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其专业设置既不完全是按照行业特点设立,也不是按照学科特征设立,发展具有其特殊性。根据行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各院校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选准专业的服务面向和专业定位,办出自身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中原工学院地处河南。河南有色金属、轻金属新材料的开发和轻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拓宽相关知识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经过认真探索,反复论证,依据现有条件和师资,并考虑长远发展趋势,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逐步确立了“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要求为根本,以金属液态成型为主线,以连接成型技术为重点,以黑色金属加工成型拓宽至有色金属成型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以成型技术为手段,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以材料为加工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材料科学也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交叉,本专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依赖诸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及现代化管理等各门学科及其最新成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应具有材料科学、机械自动化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范围比较宽广。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强化基本理论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适应各类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学有专精。为解决好这两方面的矛盾,需要统筹考虑。为此,先后收集了国内十多所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并对这些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确定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即通用原则、先进原则和特色原则。所谓通用原则,即学生的知识结构应满足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基本要求;所谓先进原则,即专业课程设置应反映本学科的前沿;所谓特色原则,即充分体现学校专业特色建设。经过反复研究、实践,针对原专业限选课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课程内容,由原涵盖铸、锻、焊3部分内容,调整为仅涉及铸、焊,并进一步加强。在专业基础课中,保持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求与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基本一致,且学生的机械学基础在专业课程设计及后来的专业任选课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逐步由黑色金属基础向有色金属加工成型技术拓宽,实行“横向变窄、纵向加宽”。
在学校1999年立项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改研究中,对于专业实验教学已提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实验不再将其视为理论教学课的附属,单独开设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这是在专业教学体系上的一次飞跃。但在专业培养上尚未摆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的开设等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借鉴国外高校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采取“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模式。在专业低年级开设材料基础实验课程,通过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材料基础实验、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保持了实验教学不断线。由于基础实验在这些课程中已经开设,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的实验课从内容上就必须是高层次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毕业设计是工科教育中综合能力训练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毕业生的人才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本专业的服务和面向,结合专业特色建设,提出了“侧重连接技术,突出有色金属,综合训练,有所创新”的毕业设计指导方针,并积极实践3项工作。第一,提高认识,尽早安排。结合低年级专业导师制,使学生早期介入科研课题。第二,选题侧重专业特色建设。选题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选题将决定毕业设计的方向和目标,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在选题上提出侧重专业特色建设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相结合,并且要求尽量减少“纯软件类”“纯综述性”和“纯理论性”题目。第三,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遵照学校毕业设计指导的相关规定外,对于选做相近方向课题的学生定期召开题目进展报告会,督促进度,广泛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科教育不是单纯的专业教育,尽管不可能不包括专业教育,但其内涵比专业教育更深刻,外延比专业教育更宽泛。此外,还应当区别本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本质区别。虽然不可能把本科教育与职业需要之间的联系割断,本科教育可以也应当为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提供一定的准备,但这不是其主要使命。其主要使命是为学生奠定发展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有新的、更大的发展。因此,本科教育应当淡化职业倾向性,在实验实践内容安排上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四、结语
I值,指行业内贸易指数,I=1-|出口量-进口量|/|出口量+进口量|,其中出口量和进口量为特定时期内一国的出口量和同一时期内一国的进口量。行业内贸易指数衡量的是一国进口和出口的比重。如果进口量和出口量偏差很大的话,I值将趋向1;如果一国的进出口量相等的话,I值将等于0。
本文的所有数据都来自comtrade数据库内中国1985―2005年采运业的贸易量数据。选取这个行业的原因是数据比较容易获得,并且这个行业比较好地反应了我国整体贸易形势的变化。
二、对于SITC2――采运业的分析
(一)总体分析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为采选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采选业的发展受众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不同的产业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但总体上产业内贸易程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I值由1985―1987年的接近1 的历史最高点,逐年下跌至2005年的约0.2。其中以金属矿采选业的下跌程度最为严重,1988年之后产业内贸易指数由0.9的高点飞速下跌并一直维持在0.05左右。而非金属矿采选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相对得到了发展,产业内贸易指数由1986年的0.1上升到2005年的约0.8。采选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化说明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采选业还是存在比较优势。
(二) 对于SITC27――非金属矿采选业的分析
中国非金属矿采选业主要包括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硫、磷、钾、硼等)和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水泥原料、玻璃原料、陶瓷原料、石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非金属矿采选业发展迅速,到1994年,共有独立核算企业11561个,总产值3.5亿元。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和制品中,水泥产量3.6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31.1%;玻璃产品、陶瓷产品、石墨等均有大量出口,钾盐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中国非金属开发潜力很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近年来非金属矿采选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得到提高,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经济的增长,对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同时,对建筑保温、防水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蛭石、石棉、珍珠岩、硅藻土等一系列非金属矿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二是机电工业和汽车工业是非金属矿产品应用最多的领域,随着我国机电工业和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上述这些矿物材料的大发展。
三是在石油化工方面,优质的催化剂载体、吸附剂、耐酸、耐碱材料等非金属矿产品,以其不可替代的性能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在国际市场上,对非金属矿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发达国家的非金属矿原料产值已达到金属矿产值的2―3倍,消费速率的增长比金属矿产品高出1倍以上。
(三)对于SITC28――金属采选业的分析
金属采选业的大趋势与整个采选业大致相同,I值从1986年到2004年大致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并在1996后大致稳定在极低的水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1986―1990年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动荡,金属矿采选业的I值先是迅速上升,然后就立即下跌。这和我国当时的外贸政策的改变和临时性国内需求有一定的关系。随着高端的金属矿采选业技术逐渐被我国企业掌握,我国对高质量的金属依赖减少,趋势又回归到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出口。
我国的金属矿采选业的出口在各个小分类上无论是规模还是贸易方式以及发展趋势都有很大的区别。例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85的I值趋势与整个金属矿采选业的趋势基本一致,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幅上升后又回落,并且回到稳定的低水平。然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84却与之截然不同,整个90年代都呈现不稳定的大起大落,在2002年后才转为主要行业间贸易。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81的趋势甚至与整个行业相反,拥有一个上升的I值曲线。其原因是行业内的各个细分行业存在差别,以及我国相应资源的充足程度,地域资金和气候等因素也不同。同时,各个产业的发展也并非同步,所以因为技术和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发展趋势的不同步。另外,国内外的需求也对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兴的产业造就了新兴的需求,同时也改变了各个行业的利润和进出口利益,从而较大程度地影响其发展曲线。但是对于整个行业的进出口,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一定时期是既定的,所以符合总的趋势。
三、总结
从采选业的分析结果来看,在1986―2005年间,其进出口额都有很大提高,并且在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仍然保持了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小额货币;改革;硬币化
中图分类号:F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5-0083-03
当前,我国货币流通现状和国外一样,呈现“硬币加纸币”双重形式流通的格局,但国外是由纸币统领主币市场,硬币则是辅币市场的绝对主力军,而我国主辅币市场都由纸币充当主力军,且存在纸币驱逐硬币现象。基于我国目前货币流通现状,建议推行小额货币“硬币化”改革,以改善货币流通结构,提高货币的现代化处理水平。
一、推行小额货币“硬币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1.硬币机读性强适合现代化处理
与纸币相比,硬币机读性能优良,为现代化机器处理货币创造了优越条件。硬币从制造、发行、计数、调拨、流通、清分、整点、拆把、打捆到回笼销毁都可以由机器替代人工完成,并且具备性能稳定、准确率高、清分容易、防伪剔残彻底、消毒保管成本低的优势,可以节约大量社会人工物力。因此硬币更适合大批量集散、频繁流通、重复使用、低成本储藏,是小额现金货币最佳流通形式。
2.硬币流通时间长成本低
一枚现代技术条件制造的标准机制硬币,流通次数可达3万次,流通时间平均30年,而一枚纸币平均流通300次,平均寿命3―6个月,仅是硬币寿命的1/10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货币流通量急剧增加,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费用相应逐年增加,特别是纸币的基材直接取材于森林,对森林和大气环境的压力也在增加。为此,各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小额货币“硬币化”改革,纸制辅币已退出流通领域,小额主币开始采取纸币、硬币双制式流通,并且逐步回收小额纸制主币,硬币将逐渐代替小额主币。
3.硬币防伪性能优良
目前纸币防伪技术已从钞纸水印凹凸印制工艺,发展到金属丝镶嵌、电脑扫描识别等现代技术,尽管投入如此多科技含量,耗费巨大防伪成本,但是仍然无法摆脱纸币被伪造、盗印的阴霾。与纸币相比,硬币基材为贱金属,包覆材料为通用有色金属,中间还有过渡材料、填充材料,因金属材料构成复杂,且每种材料又有品质、含量的差别,品种品质含量的不同又直接决定货币的外表色差,是最容易识别的防伪特征,具有独特优异的机读防伪性能。同时硬币制造过程中在外形尺寸、规格图案、边框印记等诸多方面也具有纸币无法比拟的立体防伪特征优势,因此硬币防伪性能优良。
二、当前影响我国硬币流通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我国硬币正常流通的因素很多,除了硬币本身固有的不利于流通的因素外,关键之处在于缺乏良好的外部流通环境。
1.硬币“本”身存在不利于流通的天然缺陷
(1)硬币偏重,不便于货币发行与运输。一枚现行标准1元硬币重量为6.03克,是现行100元面值纸币重量的6倍,6吨运钞汽车可以荷载100元纸币6亿元,而用来装运1元硬币只能装载100万元,使得发行与运输工作效率较低。[1]
(2)“机流”不顺畅,流通慢。当前我国流通中硬币的发行出入库、流通、回笼、清分、整点仍然停留在繁锁的手工处理阶段,1角、5角硬币主要用于找零,流通量少,发行量稳定,回笼慢,有被边缘化趋势,个别地方辅币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3)由于硬币体积小,存在携带、保管、清点不便及易丢失等方面的缺陷,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偏好。人们在进行经济交往时往往会优先选择携带方便的纸币,而不愿去使用硬币,使得大量投放市场的硬币“沉睡”在储蓄罐里,影响了硬币的流通和回笼。
(4)硬币制假技术越来越高,制假案件直线上升。近年来,一些不法犯罪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自己开设的仿古工艺厂和掌握的仿制工艺技术从事制假硬币犯罪活动,使假硬币的仿制形象逼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影响了真硬币的正常流通。
2.硬币流通缺乏良好的外部流通环境
(1)现行流通硬币结构不合理。我国现行流通硬币只有1角、5角、1元硬币,缺少2角、2元硬币,使得硬币流通结构不合理,出现找零难的问题。
(2)硬币使用自助机具尚未普及。近年来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虽然逐步推行了ATM机、自动售货机、自助电话、无人售票公交车等,但仍然仅仅停留在“机收”(机器收款)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小城镇、边远山区的店面门市仍然依赖于人工售货,硬币流通领域不广。
(3)硬币包装整点不规范,回笼交存难。目前,各银行使用的硬币包装清分机具规格不统一,机具型号五花八门,基层营业网点还是依靠最原始的手工操作,这样既达不到人民银行硬币回笼的规定和要求,又增大了网点临柜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了工作效率。
(4)银行回笼清分硬币成本高。目前银行使用的硬币清分机价格过高,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进口机需二十多万元,功能一般的也要几万到十多万元不等,高昂的清分处理成本、过大的人力、财力投人,使得银行对回笼清分硬币的积极性不高。
(5)五是对零辅币清点、兑换业务进行收费,使得一些以零辅币为主要业务收入来源的企业和零辅币需求大户以及家中存有大量零辅币的储户陷于尴尬境地。
三、推行小额货币“硬币化”改革的可行路径
为破解硬币流通难困局,建议从改革小额货币“硬币化”着手,改革硬币“本”身性能,使硬币本身硬起来,推广硬币流通设备,使硬币现代处理顺起来,优化硬币流通环境,使硬币流通畅起来。
1.调整拓展硬币面值结构
现金货币从面值上划分大约为三个层次:大面额现金,一般由纸币承担;小面额主币,一般采用纸币加硬币形式混合流通;辅币,一般只发行硬币,根据现金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建议调整拓展硬币面值结构。一是上调我国货币面值,增发500元和1000元纸币,由50元、100元、500元、1000元四种面值纸币充当我国第一层次货币;二是增发10元、5元硬币,首先实行硬币纸币混合流通,视我国自动售货、自助交易发展进程情况,逐步增大硬币发行量,减少该层次纸币发行量;三是停止发行纸制5角、1元货币,彻底改良或优化1角、5角、1元硬币,增加2元硬币、2角硬币,保证流通中货币“1、2、5”的结构对称性,完整性,使流通中小面额货币更能符合流通规律。[2]
2.改良硬币材质、规格,增加防伪功能
(1)继续选择贱金属作为硬币基材的包覆材料。目前我国人均持有硬币量维持在世界较低水平(不足100枚),若按目前欧洲中等水平人均600枚计算,将扩大6倍需求,对硬币耗材的需求也相应扩大。在当前资源相对紧张,有色金属价格持续增长,传统造币材料(金、银、铜、镍、铝、锌)早已不能满足硬币生产和流通需求的背景下,包覆材料成为造币材料最佳选项。包覆材料造币分为基材(芯部材料,一般为价格相对低廉的黑色金属),中间过渡填充材料(一般为渗透附着力强、密度小、物理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金属或半金属材料),外部包覆材料(一般由传统造币材料或合金充当),这样既达到降低材料成本目的,又保留了有色金属良好抗腐、耐磨、外观色泽美丽的优良特点。
(2)统一1元、5元、10元三种硬币外观规格,做到尺寸、厚薄一致,图案力求精美,紧跟时代步伐,各面值币之间色差要相对固定,经年不变,容易区别,盲文位置要固定,这样有利于自动售货机、自助交易机具卡口的统一和升级换代的兼容性,有利于提高货币处理现代化水平,为硬币“机流”创造良好使用环境。
(3)在制造工艺上提高硬币的机读性能和防伪性。硬币机读性能是硬币电磁综合性能的反映,它与硬币直径、边厚、材料的电磁特性相关,选择电镀包覆造币材料提高了材料机读防伪性能,彻底解决了硬币防伪特征不明显这一致命弱点,如我国现行流通的5角硬币就是采用典型的铜锡双金属电镀包覆材料。[3]因此根据硬币包覆材料的生产技术、优缺点,建议流通的1元硬币和将要流通的5元、10元硬币依次采用单金属、双金属和多金属合金镀包覆材料制造。
3.研发硬币自动处理设施,提高现代化处理水平,营造良好的硬币使用环境
(1)制定促进硬币流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修改人民币流通内容,增加硬币管理规定,并从硬币发行,流通、硬币处理机具、自动售货、自助交易等方面作出长远发展规划和指引,为硬币正常流通创造良好的环境。
(2)鼓励研发新型银行硬币处理机具。改进现有投币、自动收款机具,拓展机器的新型功能,使其在现有单一自动收款功能上增加鉴伪、清分、消毒、打捆功能,随着紫外线、变频调速传输、光触媒、热膜包覆等新型技术,引导皮件钱包商设计制造专用硬币钱包(袋),引导硬塑经营商开发设计找零专用、具备自动计数卡口的硬币储藏盒等一系列措施。
(3)大力拓展自助交易领域。将自动售货机,公交自助收款机,投币电话,将投币自助交易拓展至城市轻轨、飞机、火车、长途汽车票销售业务甚至更广领域,引导消费者大额支付使用电子货币,小额交易使用硬币,节省社会人力资源。
4.改革硬币发行体制,实行硬币业务商业化经营
从改革硬币发行机制入手,中央银行仅负责无偿发行回笼销毁硬币和跨地区之间调剂,各银行成立硬币经营公司,实行商业化运作,谁投资谁受益,有偿提供硬币调剂、兑换服务。
(1)改造发行库、设立专门硬币库。库内安装机械运输设备,实现硬币出入库、搬库倒库、移位挪堆、清点消毒等自动化,根据各地货币需求情况,无偿灵活调剂,保障货币流通结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改革硬币运钞方式,实行商业化经营。为各金融保安公司设计新型专用硬币自卸运钞汽车,实行商业化经营,按有偿调拨原则开展硬币运钞业务,降低硬币保管库、运钞车的安保级别,以节约硬币的安保成本,加快硬币的流通速度和次数。
(3)成立专业硬币经营公司,将流通中硬币的出入业务库、本地区的调剂、保管、清分、整理、消毒等大量工作交由各专业硬币经营公司实行有偿经营,由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和物价机构联合制定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小额货币硬币化节约社会成本,对保护国家生态,增加国土植被,净化生活环境都有好处。小额货币硬币化也是国际大趋势。我国小额货币流通难,问题的根本在“标”上,也就是流通环境问题,只要解决了硬币流通中“机流”(机器流通)问题,兼顾强化、改善硬币本身品质,及时导入吸收现代冶金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人们的硬币消费习惯,强制硬币流通,假以时日,硬币流通梗阻现象自然会遁形,并且会伴随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环境友好社会,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
参考文献:
[1]尹克双,徐海涛,赵昌宏.如何让硬币“硬”起来[J].金融研究,2007,(增刊).
[2]曾康霖.货币流通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
[3]何亚鲁,张武军.从硬币防伪与流通使用需求谈造币材料的发展[J].金融博览,2007,(8).
The Possibility of Promotion of Small-sum Currency into Coins-form
XIA Xiao-hong
(Changsha Provincial-center Branch,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hangsha 410005, China)
(一)模型方法
估算TFP常用的方法有Tornqvist指数、Fisher指数和Malmquist指数等,因Malmquist指数无需价格信息以及不需设定函数形式等优点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然而Malmquist指数不能估算环境规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Chung,etal[5]在测算瑞典纸浆厂的TFP时构建了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用来测度存在非期望产出时的TFP。
(二)数据处理
基于本研究的目的和数据的可获性,本文拟考察广东工业两位数行业考虑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所需产出和投入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历年广东统计年鉴和广东工业统计年鉴,考察期为2000~2010年。由于煤炭采掘业和其它采矿业在2004年以后年统计数据为0且此前这两个行业占广东省工业的比例也非常小,因此,这两个行业的研究意义不大。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003年后才成为新的统计行业,故我们把它合并归入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这样,本文实际采用的是广东省36个工业行业2000~2010年的数据。期望产出用2000年为基期的工业企业的实际工业增加值表示。非期望产出用行业CO2排放量表示,通过能耗数据和CO2排放参数计算各行业CO2排放量。投入变量,我们选择了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用分行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表示,资本投入用资本存量表示。这里采用最常用的永续盘存法来计算各行业的资本存量,首先确定2000年的资本存量,其次计算折旧率,折旧率等于当年折旧与上年固定资产原值的比值,再次计算每年实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按照永续盘存法估算资本存量的公式为:Kt=It+(1-δt)×Kt-1。其中,δ为折旧率;K为资本存量;I为实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t和t-1分别代表当期和前期。
(三)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和数据,使用Maxdea5.2软件估算了两种模型下的广东工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模型1表示不考虑CO2排放,模型2表示将CO2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下文将重点讨论模型2。1.考虑CO2排放的工业TFP与传统生产率的比较均速度,模型2的估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工业全行业考虑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4.62%,效率变化年均增长-0.57%,技术进步率年均增长5.22%。模型1不考虑CO2排放时效率变化年均增长4.11%,技术进步年均增长7%,生产率年均增长11.4%,两种模型生产率的增长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考虑CO2排放时效率变化由原来年均增长4.11%变为负增长,技术进步也略有下降,生产率增长的速度下降接近7%。可见,碳排放的约束大大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投入要素除了用于生产期望产出外还有一部分被用于减少非期望产出,因此生产率增长更慢。2.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表2为36个行业简单增长核算及基于模型1和2的估算结果,表中数据均为几何平均增长速度。可见,无论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还是生产率,绝大部分行业模型1的结果都比模型2大,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炼焦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模型1和2的估算结果相差10%以上。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科技行业以及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轻工业的估算结果则相差不大。可见,考虑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对高能耗、密集排放的行业冲击很大,而对高科技和一些轻工业则影响不大。模型2中,高投入和高排放的重化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的生产率增长率较低,实际工业增加值增长和技术进步缓慢。说明它们在低碳转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是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而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是基础性行业,因此不应简单地对这些行业限制或者取缔,而应该从设备更新换代、引进先进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下功夫。相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高新技术或轻工行业生产率增长高、实际工业增加值增长快、技术进步迅速。表2的最后一列是考虑CO2排放的TFP增长占实际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③。由表2可见,贡献率较高的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其中烟草制品业最高达57.4%,说明这些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依靠技术进步、集约发展的模式。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等高能耗、密集排放的行业贡献率较低,说明这些行业的发展仍然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尚未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生产率贡献率为负的行业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分别为-4%和-49.4%。可见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产业对整体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拖累作用,而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则对整体工业TFP的提高起到了的推动作用。图1考虑CO2排放广东工业全行业全要素生产率MLECH/MLTCH/MLPI变化趋势3.考虑CO2排放的广东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代表追赶效应的效率变化从2000年到2003年有逐年攀升的趋势,2003年以后有所回落而后趋于平稳。代表创新能力的技术进步在2002年达到最高值1.1469之后不断下降;技术进步均大于1表明技术持续创新,广东工业的TFP由技术进步主导增长。TFP在2003年达到峰值1.1077之后亦逐年下降,近年趋于相对平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与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密切相关,广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外贸经济大省,入世后高速增长的技术引进和FDI使其TFP在本世纪初逐年攀升,虽然技术进步有所下降但总的生产率还是保持上升趋势。2003以后追赶效应逐渐消失,效率变化下降趋于平稳;技术进步的下降直接导致了总的生产率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广东工业加速发展且再度出现重型化特征,加上环境规制不力,导致工业能耗和污染排放迅速上升,尤其是重化工等行业考虑碳排放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低,进而拖累了整体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四)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行业的识别
为了识别生产可能性边界真正移动的行业,下文参考Fre,etal[7]的方法,要求方向性距离函数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在给定的两期跨度,如果某行业满足:MLTECHt+1t>1;Dt0(xt+1,yt+1,bt+1;yt+1,-bt+1)<0;Dt+10(xt+1,yt+1,bt+1;yt+1,-bt+1)=0,则表明该行业从t期到t+1期技术前沿发生了移动。第一个条件MLTECHt+1t>1表明生产可能边界向着更多的期望产出和更少的非期望产出方向移动,即给定相同的投入向量,t+1期比t期生产出更多的实际工业增加值而更少的CO2排放量。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1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外全都大于1,而模型2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外全大于1;可见除了以上三个行业外,其它行业都满足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表示t+1期的生产集(xt+1,yt+1,bt+1;yt+1,-bt+1)是在t期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外;也就是说,t期的技术水平用t+1期的投入是生产不出t+1期的产出的。因此,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估算(xt+1,yt+1,bt+1;yt+1,-bt+1)的值相对于t期的参考技术小于0。第三个条件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的行业必须位于t+1期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只要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则表明该行业从t期到t+1期技术前沿发生移动。表3报告了模型1和2两年跨期的识别结果。由表3可见,在考察期内,模型1中生产可能边界发生移动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将CO2作为非期望产出的模型2中,只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发生了生产可能边界的移动。可见,如果不考虑CO2排放的约束,就会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当作“创新”行业;而考虑CO2排放的影响,有助于对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评估,从而识别真正的创新行业。考察期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每年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发生了移动,其工业增加值占广东工业的比例很大(约25%),而技术进步率和生产率指数增长在36个行业中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可见,该行业对广东省工业TFP增长的贡献最大,除此之外,烟草制品业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发生了移动,表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是推动广东工业前沿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关于TFP增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不少,其中Loko和Diouf[17]的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概括而言,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经济因素如通货膨胀水平、政府财政支出,经济开放度如外贸依存度和对外资的利用(FDI),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结构因素包括禀赋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政府的环境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分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各种因素。本文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影响工业行业TFP的因素并结合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数据的可得性,选取行业开放度(open)、外资的利用(capital)、能源消费结构(energy)、国有企业比重(structure)以及行业劳动者平均工资(salary)等五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回归方法检验并分析广东工业行业TFP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开放度高的国家可更大程度上受益于国际间的技术扩散,有利于促进本国生产率增长;这在Grossman&Helpman[18],Barro&Sala-i-Martin[19],Edwards[20]等的研究中均得到证实。鉴于我们考察的是工业行业的TFP增长,故选取行业开放度这一变量,用某行业出货值与其工业产值的比值表示。(2)FDI对生产率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FDI趋向于通过技术扩散、知识的溢出、先进流程和管理的引进等提高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增长[21];另一方面,“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环境规制较严厉的发达国家倾向于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向环境规制相对宽松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污染密集产业,该假说已被许多学者证明在中国成立[22]。本文拟检验FDI对广东工业行业TFP增长的“外溢效应”和“污染避难所”效应。外资的利用直接用工业行业FDI实际使用量表示。(3)在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能源消费结构是不可或缺的考察因素之一,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明显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正面影响。因为不同类型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差异很大,故各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结构直接影响到考虑碳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能源消费结构用某行业原煤消费占行业总能源消费比例表示。(4)现有研究表明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对我国现阶段的TFP有直接的影响,主流观点认为我国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低下,对生产率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选取国有企业比重这一变量,考察国有企业对广东工业行业TFP增长的关系;用行业国有控股工业产值与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表示。(5)劳动力质量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Loko和Diouf[17]认为劳动力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生产率的增长。由于劳动力质量和受教育程度的分行业数据缺失,本文拟用行业劳动者平均工资作为替代变量,考察劳动者激励对生产率的影响。因为某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意味着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就业,故该行业劳动者素质相对较高,对行业生产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1 王晞 兴业证券 医药生物 6.6 5.8 7.6 5.5 10 3.8 6.25
2 罗鶄 申银万国 医药生物 10 0 10 5.5 1.7 3.8 5.94
3 郭海燕 中金 商业贸易 6.6 8.3 3.9 5.5 1.1 3.8 5.88
4 尹沿技 民生证券 信息服务 4.9 8.3 3.3 5.25 1.8 3.8 5.22
5 周锐 中投证券 医药生物 4.9 4.2 9.7 5.5 2.5 3.1 5.08
6 谢刚 齐鲁证券 农林牧渔 3.7 10 0 5.25 2.1 5.4 4.97
7 童驯 申银万国 食品饮料 3.4 8.3 1.2 5.5 2.8 5.4 4.67
8 路颖 海通证券 商业贸易 4.6 5 7.6 5.5 2.9 0.8 4.53
9 李春波 中信证券 交运设备 6.1 0 8.8 5.5 6.4 2.3 4.4
10 魏兴耘 国泰君安 电子 2.4 4.2 3.3 5.5 2.1 10 4.27
11 韩其成 国泰君安 建筑建材 4.9 0 8.5 5.25 7.4 1.5 3.85
12 伍永刚 国泰君安 金融服务 6.1 0 7.6 5.5 2.1 0 3.65
13 董亚光 国金证券 机械设备 6.3 0 5.8 5.5 0.6 1.5 3.61
14 王立平 申银万国 纺织服装 5.4 0 5.8 4 2.4 3.1 3.54
15 唐亚韫 东北证券 金融服务 2 5.8 4.8 5.5 2.8 1.5 3.51
16 杨宝峰 东方证券 黑色金属 1.7 8.3 2.1 5.5 1.7 0.8 3.46
17 姜雪晴 东方证券 交运设备 2.2 5 2.7 5.5 0.7 2.3 3.08
18 曾光 国信证券 餐饮旅游 1.7 5 3.3 5.25 1.8 0.8 2.81
19 李淑花 东方证券 医药生物 0.5 3.3 5.8 5.25 1.3 3.8 2.78
20 张镭 中投证券 有色金属 1.7 0 4.2 5.5 9.4 5.4 2.78
排名 分析师 券商研究所 行业 综合预测准确度 评级可信赖度 前瞻性 研究员从业经验 勤勉度 发掘牛股数 加权总分
21 周励谦 光大证券 信息设备 3.2 0 1.5 5 2.2 6.9 2.74
22 田东红 中信建投 建筑建材 0.7 5 0 5 4.8 3.8 2.56
23 姚杰 中信证券 医药生物 3.9 0 3.6 5.5 2.2 1.5 2.52
24 皮舜 中信证券 信息服务 1.7 0 5.2 5 2.3 4.6 2.43
25 欧亚菲 广发证券 商业贸易 2.2 4.2 0 5.5 5 0 2.35
26 黄巍 中信证券 食品饮料 2.7 0 0 5.25 4.1 6.2 2.34
27 刘亮 兴业证券 电子 2.7 0 1.8 3 5.3 4.6 2.32
28 赵金厚 申银万国 纺织服装 3.4 0 1.8 5.5 2.1 3.1 2.3
29 胡春霞 国泰君安 食品饮料 2.2 0 0.6 5.25 4.8 6.2 2.29
30 邱波 国信证券 建筑建材 1.2 3.3 3.6 5 2.4 0.8 2.27
31 毛峥嵘 国金证券 餐饮旅游 2.9 0 2.1 5.5 1.6 3.8 2.26
32 赵宇杰 广发证券 信息服务 3.7 0 0.3 5 1.2 3.8 2.23
33 施红梅 东方证券 纺织服装 2.4 0 3.6 5.5 2.1 3.1 2.22
34 娄圣睿 申银万国 医药生物 2.7 0 2.7 4 1.3 3.8 2.19
35 贺平鸽 国信证券 医药生物 2.7 0.8 3 5.5 1.2 0.8 2.04
36 王晓莹 国金证券 家用电器 2.7 0 5.5 4 1.3 0 2.04
37 黄挺 国金证券 医药生物 2.9 0 3.3 5.5 0.2 1.5 2.03
38 万建军 申银万国 信息服务 1.7 0 3.6 5 1.2 3.8 2.02
39 罗泽兵 银河证券 建筑建材 1.7 1.7 3 5 0.5 1.5 1.97
40 姚宏光 华泰证券 交运设备 1.5 0.8 0.3 5.5 4.5 4.6 1.96
排名 分析师 券商研究所 行业 综合预测准确度 评级可信赖度 前瞻性 研究员从业经验 勤勉度 发掘牛股数 加权总分
41 朱卫华 招商证券 食品饮料 1 0.8 1.2 5.5 4.9 4.6 1.94
42 王薇 招商证券 纺织服装 2.2 0 0.9 5.25 3 3.8 1.9
43 余兵 平安证券 交运设备 2.2 0 3 5.25 2.8 1.5 1.85
44 侯利 安信证券 电子 0.2 0 0 5 2.2 9.2 1.82
45 邱志承 国信证券 金融服务 1.2 4.2 0 5.5 1.1 0 1.8
46 杨鑫 中金 交通运输 2.9 0 3.3 5.25 0.4 0 1.79
47 梁静 国泰君安 金融服务 1.7 0 4.8 5.5 3.4 0 1.76
48 李凡 中投证券 建筑建材 1.2 0 3.9 5.5 2.4 2.3 1.75
49 赵勇 海通证券 食品饮料 0.5 0 1.8 3 3.7 6.2 1.7
50 刘荣 招商证券 机械设备 1.5 0 2.1 5.5 4.5 2.3 1.69
11月19 日,福布斯首次中国最佳分析师排行榜,这也是首个推出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整合不同行业的分析师进行统一评价的体系。
福布斯联合金融数据开发与研究机构朝阳永续推出基于纯量化指标评价体系的排名,倡导核心价值回归,让研究回归研究本身,这是本次榜单区别于其他所有市场上已有主观排名的主要特点。
福布斯在6,000多名分析师当中遴选出的这50多位分析员,形成了福布斯中国最佳分析师50强榜、福布斯中国最佳预测能力榜和福布斯中国最佳价值发现榜。三份榜单都未强调行业划分,而是所有行业都用同一评价体系,旨在发现那些在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价值前瞻最优秀的分析师。
福布斯中国最佳分析师评价体系综合了财务分析与预测水平、投资时机把握、个人研究态度、实际价值创造等多维度,较为全面地评价了一个研究员的综合实力,也透露出行业轮替的脉络。我们看到,在50强当中,医药生物行业最为抢眼,来自医药生物行业共有8名分析师,比例接近20%,这和近两年医药生物行业的发展前景、整体公司的走强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其次是来自食品饮料和建筑建材行业各5名,依后是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交运设备和纺织家纺各4名,电子、商业贸易等各3名。行业的凸显位置与该行业在宏观经济发展当中短期所具有的对经济拉动作用的比重有很大关系,曾经是金融、高铁,现在是医药生物、电子信息服务,而透过各个行业在该榜单上所具有的地位和比重,我们会发现投资的未来趋势在何种领域。
突破跨行业排名的困境,这是福布斯最佳分析师排名榜单的创新之处,也是难点之处。
不同的行业导致预测的准确度的量级不同,传统产业预期的稳定性和精准性明显要优于新兴产业。在数据合作方的技术支持下,我们形成这样一种逻辑,首先分行业进行预测水平的度量,然后以行业平均预测水平作为基准,求得研究员对于该行业的预期水平的偏差率,绝对预测误差在跨行业的时候无可比性,但基于不同行业基准的预测偏差率却是可比的,从而实现了跨行业的预测水平比较。
从具体50强的榜单上,我们也看到,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服务资历和年限的重量级分析师,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
福布斯中国最佳预测能力榜单纯从预测能力上进行了评价,而预测精准度其实是实务投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精准的预期与市场一致预期的关系与转化过程,是我们判断市场是否超预期的重要依据,也已经形成了很多极为有效的投资策略。
福布斯中国最佳价值发现榜,则从实际的市场回报角度,呈现那些为市场真正创造价值的研究员。都说分析员研究的是公司而不是股票,但归根结底价值在股票上得以体现,发掘牛股数,这是我们考虑市场的实际价值创造而引入的务实评价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