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第1篇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

第一,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就是移动浏览技术。利用移动终端的WAP能力,移动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互联网的信息。第二,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对媒体对象进行的远程下载技术即为移动下载技术。第三,能够有效地展示互联网精确服务基本能力的体现就是获得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一组定位技术活动移动台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即为无线定位业务。第四,在移动互联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依然是短信、手机MSN以及手机QQ等时讯类,这些满足了用户即时交流的需求。第五,基于移动网络搜索技术的总称即为移动搜索。

2 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优势

教育培训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①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走进每家每户,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截至201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约达11.04亿户,其中3G用户数约2.2亿户。超11亿的手机终端用户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最大的发展基础和条件。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学习软件已经趋于成熟,“教育”类移动应用已经成为继“游戏”类应用的第二大应用,教育类移动应用数量众多,市场规模大。③G通信技术的出现,使无线接入带宽大大增加,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与下载、视频通话等。与此同时,Wi-Fi作为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也正在被迅速应用和普及之中。这也给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带来了方便。④远程教育培训的学员主要为已工作人群,该部分人群生活节奏较快,整段时间已经变得有限,更多的是零碎时间,而教育培训课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可以使学员更好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课程,同时增加产品粘性。

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几种教育应用

3.1 即时通信 第一,家校互动系统是通过短信以及互联网等形式,由学校组织搭建的,方便家长与教师之间围绕孩子问题进行实时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 第二,根据需要,通过飞信、QQ等即时工具建立群组,使得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及时沟通。第三,通过设立专家咨询服务,通过短信、彩信、互联网形式,教师、家长和学生能够及时咨询专家,答疑解惑。

3.2 通用路线 基于MM、校讯通等渠道,在服务端整合教育行业应用、“微课件”等;如:

“互动电子书”:类似电子杂志,图文+音视频+基于内容的评论;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

“互动练习册”:把现在的教辅书变成App,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做题,并自动、半自动判卷,记录个人学习记录。

“口语家教”:把电脑上已经成熟的人机交互训练口语的软件,搬到手机、平板电脑上,实现随身的口语训练(注:不是复读机,而是带有人机对话,语音识别的学习系统。)

类似的应用会很多,移动可以整合、扶持一批这些内容制作商,然后利用自己渠道提供给用户。

3.3 教育行业专业服务路线 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教育专业服务系统,不是简单利用MM、校讯通的销售渠道,而是为教育行业各种应用,提供一个“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与“3.2通用路线”的差异在于,从更高层面看待教育行业的应用。就拿上面提到“互动练习册”举个例子来说明差异。

不再是简单地提供一本本独立的“互动练习册”,而是关注学生所使用所有电子书、练习册之上的统一的学习管理,如:电子笔记本、错题本、学习轨迹等等。

上面所提“通用路线”方案的各种应用,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内容,但本方案侧重这个“容器”的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3.4 微博 ①微博增进了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沟通、互动。②通过微博这个学习交流平台,不但可以实现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随时交流,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③微博为锁定各种兴趣群提供了便利。④微博还可以用来管理班级。班主任通过创建微博,可以实现班级通知、班级投票以及添加班级通讯录建立班级信息档案等功能。⑤微博便于学校信息的。如:图书馆则可以新书信息、借阅提示以及图书检阅等服务;就业部门则可以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指导等信息。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发展新趋势 挑战 旅游教育改革

当前旅游发展新趋势

1.旅游产业价值链重组

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旅游服务商价值链模型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差异化和多元化战略即个性定制旅游模式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跨界”产业融合

未来旅游发展会出现一个庞大的跨界产业融合,不再是旅行社景区等的概念,而是出现以其他产业为主题的旅游,比如地产旅游、生态旅游、影视文化旅游、低碳旅游、乡村旅游、书法艺术旅游、登山旅游、宗教旅游等的主题旅游,实际是把旅游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文化、经济、艺术产业融合在一起,形成跨界产业的融合,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3.智慧旅游――网络信息时代的创新

智慧旅游是互联网+时代下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转变,是“互联网+”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面临的挑战

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格局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尽管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较快,仍然并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旅游技术发展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2.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发展

国内目前的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同质化严重,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与行业需求不对等,课程改进速度缓慢,教学方法陈旧,很大一部分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进入旅游系统工作。旅游教育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目前我国存在旅游企业需求与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供给不对等的矛盾。

3.多元化旅游教育模式冲击传统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远程在线教育、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等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授课方式,企业或者培训机构办学、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也不断增多,增加了个人受教育的选择机会。

4.教学内容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转型

网络信息化使旅游行业日新月异,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具有市场捕捉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需紧跟国际市场需求,根据行业最新动态和潮流,结合国际旅游发展新趋势,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快速更新,课程设置需要综合性和跨学科的交叉性,教学内容国际化。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教育改革

1.“互联网+”背景下旅游教育的战略定位

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人才将是旅游企业的核心人才,能直接引领旅游企业经营效益的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应根据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时代要求,重新确定战略定位目标,制订教育计划。

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互联网+”旅游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模式应结合旅游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方向,调整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旅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整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增加课外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去体验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运用网络营销手段推广旅游产品的过程以参与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使学校的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为与企业结合的“学徒制”教学。

3.改革旅游教育内容,符合“互联网+”旅游市场需求

结合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应用技术型院校在旅游教育过程中需要新增一些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跨专业方向课程,同时根据不同方向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跨境旅游贸易、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定位技术、智能终端服务等技术类专业交叉课程以及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网页设计等艺术类专业交叉课程。

4.采用基于互联网信息化的教学方法

目前,应用技术型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网络信息技术使用不当的现象,如多媒体教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只是照PPT宣科,使教学变得枯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因不想投入太多的精力,抵制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

5.构建“互联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改革用人机制是应用技术型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还有一定网络信息技能的双师型旅游师资队伍,以提升应用技术型院校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发展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云鹏:《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2]余扬:《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教育;移动教学;移动教育;android;lOS

0.引言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百度最近《2013年Q1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表明: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2012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越传统PC互联网用户数,并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3月,两者差距扩大到29%,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端迁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发展迅速,以android和iOS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迅猛,已经占据超过70%份额,并呈进一步发展的态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5月统计报告表明: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移动网络从3G向4G升级,移动设备用户数超越台式电脑数,移动应用数量成倍增长,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74.5%,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0%,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商业潜力巨大。根据调查,手机网民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124分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22.0%。手机网民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6.8%。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和终端的快速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的出现带来一种新的时尚学习体验,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愿望得以灵活实现。

1.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正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建设和业务发展中,由于国情、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较好的用户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凭借出色的业务和优惠的资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有研究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6月,日本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40%的份额,接近1/3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80%在3G终端上使用业务。除了数据接入费和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8万,占移动用户的87%。韩国也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韩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NIDA)的调查数据,2007年6月,韩国共有3.4亿瓦联网用户,其中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例为51.3%。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发展飞速,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从“人随网走”到“网随人走”的重大转变,互联网真正处于“无时无地不在”,移动使生活更美好。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智能终端旺销,“第三方开发”蓬勃兴起,移动应用精彩纷呈,移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微博移动应用成亮点,SoLoMo(社交+地理位置+移动)模式兴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在形成中。

移动改变生活,这些改变大部分集中于娱乐和日常生活中,在高校的应用比较少,目前仅有少数高校提出移动互联网教育应用,例如浙江大学的“智慧校园”。

2.移动瓦联网特点和优势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移动的随时随地随身优势,还具有传统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它是两者优势整合的“升级版”。移动互联网核心是使互联网应用能够真正实现“Anytime、Anywhere、Anyway”,是以“人”为中心。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2.1便携性

信息沟通和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快捷。移动互联网设备一般一天24小时在线,随身携带,远远高于PC在线时间。人们可以随时接入网络来获取资讯或进行业务应用。

2.2应用轻便

移动设备基本通话功能可以解决人们绝大部分沟通问题。除了长篇大论、休闲沟通外,其他沟通都可以语音通话解决。移动设备还提供肢体语言等生物特效的简便控制。

2.3隐私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个人专用,存储大量高度敏感的隐私资料,例如个人通讯录、照片、移动支付等。除非经自己特别允许,移动用户不允许他人获知这些隐私资料。

2.4智能感知

移动设备配置很多感知装置,可以随时定位自己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影像和声音信息,甚至有些高端设备像人一样,具有听觉、视觉、温度感应、嗅觉、触碰感等感觉。显然,移动没备具有更高的智能。

2.5个性化

个性化是指和使用者高度相关性。移动互联网的设备、通讯网络和应用都是以人为中心,与使用者高度相关。终端个性化表现为移动设备与使用者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其次,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混搭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进行直观的展示。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交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据《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10-29岁的年轻群体在总体移动用户中占比达到60%。10-29岁年龄段的用户,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对智能机高性能配置和应用软件丰富更为感兴趣,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体。这个年龄段中的大学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最活跃的用户群体。然而,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对教育机构的作用仅限于品牌和招生通路的工具,而远远不是教学服务通路。既然大学生具有如此高移动互联网活跃度,院校管理者应疏而导之,并以此作为契机,加快院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建设。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应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兼顾个体、部门和整体性业务。需要重点关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学校核心业务。

3.1建设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和运维系统

整合原先的硬件网络资源,规划和建设高速无线网热点,使之覆盖整个学校的各个公共场所和教学区域。高速无线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硬件基础,如果没有无线网络这个硬件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无从谈起。高速无线网络一般采用Wi-Fi技术进行搭建。Wi-Fi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对硬件网络等资源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移动互联网应用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统一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和专业运维服务团队来管理。

3.2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件基础和强有力的后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得以生根发芽和快速成长的“沃土”。这个“沃土”,按照IT流行语来说叫做“云”。建立统一公共服务支撑平台,首先要整合原来分散的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认证平台,实现单点登录。无论使用传统的信息服务,还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师生只需要一个账户,就可以访问和使用。其次,要建立统一校园卡服务器平台来实现统一识别,统一支付。再次,要建立统一的公共通讯平台,实现统一的即时通知和短信服务。最后,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统一存储和共享服务。有了上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硬件基础,就可以应用移动互联网了。

3.3移动教学

移动教学面向在校教师,提供集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于一体的综合移动应用服务,为教师营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教学环境。移动教学不仅包括“课程安排”“上课安排”“课程备注”“一周安排”等应用服务,还包含同步课堂、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辅助应用。

教师准备的课件除了要考虑传统教学模式,还要考虑适合移动互联网应用特点。相对传统PC来说,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连接速度较慢,运算能力相对有限,屏幕较小,电池续航能力弱,但是具有小巧便携、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精准定位和智能感知等优势。这决定了教师的课件要短小精湛、交互性强,要适合碎片时间使用。这些课件存储在服务支持平台的“云端”,学生只要想学习,有意愿有时间学习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通过移动终端访问教学移动互联网应用,就能够通过课件学习或者视频学习,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这些课件通过专门软件工具进行制作,上传到高校统一服务支持平台的“云端”。经过时间的积累,这些课件将会成为院校的重要知识财富。这些知识财富可以给全体师生共享学习,共同进步。

除了课件,还有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都具有高交互性,这些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HTML5或原生应用来实现。同步练习使得学生知道自己对课程掌握程度;同步测试使得教师知道学生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因人施教。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精准定位特点,教师可以精确知道哪些学生掌握得不好,从而发送专门的辅导信息和辅导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3.4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不同于移动教学,移动学习重于“学”,而不是“教”,其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以前我们要学习看书,必须有本物理存在的书,如果复习很多门课程,将要带很多本书。移动互联网改变学习,只需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完整的课程,而不需要带着沉重的书包。完整的课程应该包括课本、课件、作业、思考题、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这些都是教师已经开发好,并存储在院校统一支撑平台的“云端”。任何有时间有意愿的学生都可以自己主动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这也是由重教到重学、由被动灌输到主动获取的转变。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全面、系统地查阅收集大量的课程资料;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常规,开阔思路,敢于异想天开、大胆创新。

3.5移动办公

移动办公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来办公。它可以方便师生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移动办公系统,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办公和接收邮件,提高工作效率。移动办公主要面向校领导、业务处室,为各院系主要行政办公人员提供以公文事务为核心的行政事务协作。通过移动办公,无论领导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外出差途中,都可以签阅文件,审批流程。师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外,都可以查阅文件,查看通知和收发邮件,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和沟通成本。

3.6移动校园和移动社区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声乐教学

互联网技术同声乐教学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系统性声乐思维,更完整地呈现声乐教学过程。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教学能够完整地对教学过程进行保存。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再现功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修订,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其内部联系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声乐思维。

一、互联网与网络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提倡教师同学生由教学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教师同学生既存在着教学思维、学习思维上的互动,也存在着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上的互动,而多媒体技术恰恰可以作为实现互动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需要进行学习的知识点布置给学生,学生利用互联网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声乐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比较、分析,使声乐技能得到适时的启迪。

(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备课时,教师要以“备学生”为声乐教学的备课模式。利用Word、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课件的反馈栏中一一呈现。实践证明,采用计算机技术教学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力于强化备课、上课、教研三个环节。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以上三个环节。

(四)提高声乐大课的可行途径

传统声乐教学方式往往耗费的时间往往比较多。近年来随着音乐专业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部分学校开始实行多人同时上课的授课方法,使得每教师授课的内容也遭到压缩。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让多个学生同时接受教育,为学生多听、多看以及多练提供前提条件。

二、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合理地把握演唱技巧

1.演唱状态的修正。传统的声乐教学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帮助学生反复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教学生把握正确的音色。这时我们可选择地录下来后进行波形对比分析。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学生在对照录音后不容易丢失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的纠正。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在演唱时常会顾忌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收效也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音位置。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简单的动画课件,使学生从动画中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随着歌唱状态的深入,教师可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状态录下直至找到最好的状态,然后对照录音后可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

4.音乐视觉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往往不尽人意。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让抽象东西变得具体。在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部分学生的演唱不够规范,且教师多次指正均未能改善。利用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声乐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

(二)丰富教学资源

声乐教学系统的实施是为了更准确的指导具体的音乐实践,可以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利用Tonica给学生进行现场范唱,老师可以通过监听耳机,对每一位或某一位的同学进行辅导。另外,多功能型音乐教室带来了非常有利的课外学习环境,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学生也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问题、借阅国外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各种音响资料。

(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由于学生的专业水平不一,专业水平较好的学生通过网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练习。反之,专业水平较“差”的学生希望能进行刚才课上内容的再次练习。

(四)用于声乐欣赏反馈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录音带、录像带、VCD等现有的软件设施,对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更好地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总之,互联网技术必须真正地推进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达到改变声乐教学模式的目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首先应该在意识、观念的层面上加以澄清。目前的多媒体技术还不是一种成熟的的技术手段,我们应该在客观上不能夸大其作用甚至企图用其完全替代原有教学体系。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声乐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促进现代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鸥.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新探索――高科技音像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价值[J].齐鲁艺苑,2014,10(5):80-81.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第5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67

1引言

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而互联网的出现则使得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例如慕课平台、微课等教育平台逐渐开始出现,对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实现教育技术的创新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必须要结合互联网的时代使用全新的教育技术,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教育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对于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教育的过程当中都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强烈影响,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模式方面也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已经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但是大部分的数字化教育技术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多媒体领域当中,认为所谓的教育技术就是指多媒体技术。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许多高职院校都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提升速度相对较为缓慢。

2.2远程教育的使用范围相对较为狭窄

自从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之后,我国的教育技术就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代表就在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使用,而远程教育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技术。在远程教育技术诞生之后就迅速的被运用于成人教育、职后教育以及函授教育当中,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在职教育的基本状态,但是一直以来远程教育技术也仅仅只限于在职教育当中,而并没有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例如,在目前阶段的普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当中就没有大范围的使用远程教育,学生还是需要到课堂当中接受相关的教育,这就使教育教学的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

2.3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其对相关的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需要对应的计算机设施设备、系统平台等基础设施。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阶段在高职院校当中大都没有专业的互联网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制约。

2.4教??的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的出现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而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并不是从专业的信息专业毕业的,因此,在网络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必须要不断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而对于部分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来说,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此也无法满足教育技术的发展需求。

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3.1做好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

目前阶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时代的基本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阶段在网络当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但是大部分资源缺乏必要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如果让学生自己从这些内容当中选择出合适的教育资源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也是很不现实的,因此,这就要求当前阶段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职院校必须要做好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首先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就可以进行相关教育内容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平台当中定期的上传一些教育资源,此外,还需要

组建优质教育资源库,让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权限进

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习。

3.2扩大教育技术的使用范围

目前阶段互联网教育技术在高职元宵当中的使用范围还相对较为狭窄,为了推广教育技术可以不断扩大教育技术的使用范围,从而促进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使用这种技术进行教学与学习。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教学当中可以逐渐尝试远程教育进行教育技术运用的探索。例如,对于部分选修课可以允许学生不到课堂当中学习,只需要在相关的平台当中进行学习,并完成配套的作业就可以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使用。

3.3做好教育技术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技术对于配套的设施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相关的配套设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从而限制了教育技术的应用,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技术配套设施的重要性,在进行教育技术的建设过程当中,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配备足够的资金。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为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从而使得相关的配套设施都可以处于有效运用的状态当中。

3.4提高教师的素质

现阶段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阶段必须要通过提高教师素质的方式不断推进教育技术的发展。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让教师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教育技术的具体使用技能,从而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掌握了一定教育技术的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