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 分析化学 实验技能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ZCY102),项目负责人为董丽丹。2015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导学案在高职高专‘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GH150631),项目负责人为蔺首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0-01

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此前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与实验基础,此后衔接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课程。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分析化学实验在分析化学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实验中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分析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实习、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1.深化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实验现象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此前的实验多数是定性实验,对定量几乎没有要求,使用的实验仪器也多是精密度不高的烧杯、烧瓶、量筒等。因此学生在最初进入分析化学实验室时,往往定量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不清楚如何依照精密度选用仪器。同时,很多学生在大学仍延续高中应试化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重理论而轻实践,对实验缺乏主动性,忽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重要性的认识[1]。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重视理论课的特点,在理论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精密度和准确度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思考托盘天平和分析天平、量筒和移液管的选用区别;在讲解误差这部分内容时,罗列不规范实验操作对结果的影响等。教师也可以搜集相关案例,向学生强调规范实验操作对实验安全的重要作用。在实验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的趣味实验,先借助于学生熟悉又直观的变色、沉淀、仪器数值变化等定性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一步提出更高的定量要求,循序渐进,亩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2.夯实理论根基,规范实验操作

规范的实验操作并不是死记硬背、按方抓药,而是在夯实了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勤加练习的结果。分析化学的实验操作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做到准确、规范、熟练,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耐心、认真练习操作技能。教师在实验课堂中,应先讲解、演示规范实验操作,将每一个操作步骤拆分再组合,既要讲清如何操作,更要说明为什么如此操作,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酸式滴定管漏液应如何处理这个实验操作,要讲清楚如何涂擦凡士林,但为什么要涂凡士林,为什么涂凡士林之前要吸干活塞和活塞槽内的残留水、为什么涂擦凡士林的量不能太多,为什么要避开活塞的小孔等问题都要依据学生的基础适时适当地给出答案,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如此操作的原因,轻松地加强学生对此规范操作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实验课堂中加强巡回指导,言语上鼓励学生动手,行动上纠正错误操作,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严谨、规范。

3.改革评价方法,重视自我分析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可以将实验技能列入考核内容,在实验课和考试中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2]。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分析自己的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分析误差来源,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提高实验技能。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丽霞,廖小丽,方涛等. 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73-74,77.

[2]董丽丹,梁芳慧,蔺首睿.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培训,2016,20:62.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借鉴

近年来,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许多的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并在在教学改革中努力的改进与探索,尤其是在食品专业的领域,改革更是争奇斗艳,这些努力也促使了食品专业的教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同时这也促进了食品专业在教学与研究领域的改革[1-3]。食品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培养了许多的实践能力强、基本功扎实、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强及具有解决一定复杂工程能力的人才。食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前,都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所以化学作为食品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化学反应多样、且内在反应机理复杂,公式繁多等特点,食品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水平薄弱,在学习化学类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困难,理科生的基础尚好,但是一些对口及文科生,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化学基础,甚至一些学生化学基础从“零”开始,所以学好化学课程困难挺大。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又要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与食品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4-5],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类课程的教学工程中进行深刻的教学改革研究。化学类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点,所以如何按照各自的特点并根据食品专业学生对化学类课程的知识需求进行教学,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对食品专业学生就业的要求,必须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及解决一定复杂问题能力的学生,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改革措施及内容

1.1化学教学要结合食品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食品工程专业办学方向,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培养学生能做在食品领域具有生产管理、食品分析、食品检验以及食品生产技术研发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及具有解决一定复杂工程能力人才,所以,教学的改革必须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及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一些生产实际以及目前取得的一些成果。比如无机化学中热力学理论,应重点强调化学反应热的应用,对于食品发酵的影响等;反应速率理论中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应重点强调与食品中的腐败变质的快慢联系,建立无机化学与食品科学的联系应用,尤其是在食品的加工及储藏过程中的应用,如何延长保质期等等。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的更重要的使强调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对食品有机物性质的影响,比如油脂类物质的性质、农药类物质的性质以及蛋白质的性质,建立有机化学与食品科学间的联系;分析化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如何以及什么情况下进行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对于不同的样品在进行分析的时候采取的分析步骤是什么,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际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提出新问题,启发学生对于新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学科间的交叉性,包括化学检验分析、生物化学、仪器分析需要的化学知识点。另一方面,应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已经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或实验项目,实现协同育人的效果,加强学生的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

1.2化学教学要紧扣食品科学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为了让教学的知识点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每节课上课之前,应举例该节课程与目前最新的科研动态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化学知识点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节课程的在食品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以及学生本节课知识点对食品学科的作用,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快速冻结、冷冻干燥、超高温瞬时杀菌、新型食品包装技术、生物技术、食品速冻包装技术、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等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食品种类繁多,如昆虫食品、花卉食品、超微食品、纳米食品、高压加工食品、疫苗食品、防辐射食品、仿生食品、“气体”食品、“纸张”食品等等,呈现出丰富多采、争奇斗艳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食品方面的热点问题多多给与关注,比如一些食品添加剂的违规使用,乙基麦芽酚应用在一些食用油的添加中,三聚氰胺违规添加在奶制品当中以及农药的滥施,造成一些蔬菜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食品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要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比如乙基麦芽酚为什么不能添加在食用油中,而可以添加在一些食品中,三聚氰胺为什么添加在奶制品中可以使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增高,农药残留的检测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关注,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对食品的兴趣,注意对这些知识点的重点讲解,也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的丰富,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也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

1.3化学教学要与教学对象实际相结合

食品专业的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利用化学的知识点及一些化学结论来解决食品方面的一些问题,从而达到化学为食品服务的目的,而化学知识点的繁琐的理论公式推导甚至一些反应机理的识记,则显得异常的不重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大胆的给与抛弃,只需要让学生掌握其公式的使用条件就可以,这样可以适当的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减轻学生的学习的辅导,将学习的精力多多用到公式的使用方面,既可以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又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无机化学热力学的教学中,对于判断反应自发性的判断的盘踞———吉布斯自由能,则只需要记忆其使用条件,而判断自发的推导可以省略教学。又比如有机化学教学中,取代反应中的SN1和SN2反应机理,则只需要让学生记忆取代反应的结果,而对于二者的区别甚至机理反应过程,可以省略讲解,不要求学生记忆。所以食品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加入实际应用的知识点,尤其是在食品分析,食品加工,食品保藏等方面的知识,即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在从事相关的工作时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化学教学应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不但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6-7],同时要注意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开设一些饮料的抗氧化性的测定实验等实验,对于食品检测专业,开设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等实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可开设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食品中亚硝酸盐等的检测等具有综合性质的实验课程,在每次实验前,教师给与学生一些实验信息,并讲解相关实验要求,由学生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实验的目的、意义、原理及相关检测方法,老师根据学生对实验的了解情况适当给与引导及指导,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重点注意实验前处理好样品的预处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过程总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对于一些因实验设备限制无法开出的试验课程等,如液相检测等,可以利用开课学院与第三方良好的合作关系,请第三方检测单位的相关老师进行授课,这样更加的突出专业性,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适当建立无法开出检测的实验等。

1.5培养学生的高素质和道德水平

现代社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的一个重要衡量的标准就是其是否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加重视学生高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的内容,注重课程思政。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每节课程适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除了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以外,培养其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社会人才。比如在无机化学反应速率的讲解时,要注意引入让学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有机化学讲解农药的有机化合物时,注意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酚类化合物时,以一些商人为了牟利,“乙基麦芽酚”的违规添加为例,强调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违法做事等等。课程思政的引入,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学生,让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新课程特点

2.1理论内容特点

首先,重新调整课程体系,能够将化学学科紧密结合食品专业特色,使课程体系与化学学科的交叉性更加明显,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也更加扎实,而且也可以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分析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水平也得到提高,进而增强学生的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其次,新课程的教学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化和枯燥无味的一些公式知识点及机理的推导,课程知识点的讲授更加的有针对性,更加突出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同时新课程加强了讲课知识点与国内外的生产、科研最新创新成果的紧密结合,专业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让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的逻辑的思维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再次,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化学有关的思政教学,比如有机化学中具有污染性的有机化合物,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有机物给我们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也环境造成危害,应如何对待。同时一些对我们身体有害的有机物质应如何对待等等,这也是化学课程所要承担的任务,这样也可以改变单一的枯燥的教育方式,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生动,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2.2实践教学课程特点

(1)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目前主要是实验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学应结合食品具体专业开设针对性的实验课程,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教学学时,让实验课程的学时与理论课程的学时达到1∶2,既可以深化实验教学环节,又可以巩固理论教学环节的教学成果,使二者相辅相成。(2)化学教学与当地的食品工业现状相结合,提升协同育人程度。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充分利用与食品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中心已经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希望通过协商适当增加目前学生的实训或实验项目,提升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复合型人才。(3)在学校内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饮料的抗氧化性检验、食品中的乙基麦芽酚的测定等等,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化学类课程的改革的实施,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能够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打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同时又学到了很多有关食品专业的知识,使基础化学知识与食品科学领域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基本功,为以后学习食品专业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让学生在工作用解决复杂问题时(如食品保质、保藏中的反应速率、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帮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融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同时又可以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特色化专业建设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对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也能起到较好的启发、借鉴和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出一批符合“新工科”要求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景年华,史俊友.《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21,49(02):149-150,167.

[2]佀胜利.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食品界,2020(12):114-115.

[3]许东坡,张莉,殷铭.食品科学专业《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20(36):2,4.

[4]程金生,万维宏.新工科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建设[J].广州化工,2020,48(20):120-121.

[5]徐怀德,李梅,雷宏杰.基于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艺学”教材建设初探[J].农产品加工,2020(24):94-96.

[6]陈铭祥,何树华,陈御珍,等.改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素质[J].广州化工,2021,49(03):130-131,162.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药物化学;研究生;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5(c)-0161-02

药物化学学科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我国高等药学院校中肩负着中华民族药业发展的重任,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反映着高等药学院校的现实,在相当程度上预示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药业的未来。它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物化学两个学科,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在人类防病治病的生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天然药物化学既阐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性质,又研究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方法、结构鉴定及结构优化,以寻找新型先导结构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科,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及中药质量研究的重要手段;而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和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化学药物性质、探索药物小分子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两者均是以化学药物为研究对象,为药学领域尤其是新药研究领域中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重要学科。从学科的进展中,可以看出增强药物化学学科建设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生物医学背景下培养高质量药学人才的需要,我们应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特别是研究生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优秀药学人才。

1 药物化学学科的进展及其培养目标

药物化学学科在众多医药高校中被列为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内最早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之一。纵观药学学科的发展,自上世纪40年代末国内药学就形成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药剂学及药理学四个二级学科,与药学相关的化学更早就已经形成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二级学科。当时无论是药学的四个二级学科还是化学的四个二级学科,都只局限在本学科圈内完善各自的理论、方法及体系,形成早期药学学科经纬分明的学科群环境,这种学科群环境分离于医学和生物学之外。上世纪50年代,药学的四个二级学科及化学的四个二级学科,都积极关注医学和生物学进展,都希望利用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创造本学科的前沿,导致了药学学科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随后,医学和生物学的进步使病理、生理现象与药物分子的依赖关系明朗化,从药物分子的结构式既可以解读它的化学性质,又可以解读它的生物学性质,包括药物化学学科在内的药学四个二级学科形成的前沿方向存在广泛联系,这些联系最终表现为二级学科的前沿方向之间出现交叉点,药学二级学科的界线在医学和生物学层面上模糊化,药学二级学科的界线在医学和生物学层面上更加模糊、广泛交叉融合。上世纪60年代之后,医学和生物学进步同样引起化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出现了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和物理药学,生物学作为桥梁使化学学科之间的界线模糊化,特别是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在内源性标志物测定方向广泛交叉,并于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化学生物学时代。如今化学的四个二级学科针对相同的医学问题做着各自的事情,特别是在细胞化学领域广泛交叉下,学科界线更加模糊。

可见由于医学和生物学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生物化学、医学、计算机模拟设计及药代动力学的方法和技术向药物化学中渗透,使药物化学学科取得诸多方面的进展。这些进展深刻地影响着药物化学的自身行为,制约着药物化学专业的目标,现代药物化学已与大多数人熟悉的经典药物化学有本质区别,已由传统的“化学”向“化学+生物学”到“化学+生物学+医学”的模式转变并已经被同仁广泛认同且产生积极的影响,把握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增强药物化学学科建设,调整药物化学学科教育目标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可回避。

2 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进展及培养目标

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至今,天然药物化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19世纪初,化学家们对已确定的大量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按照生源、药理活性或结构进行分类,并不断地揭示出不同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如甲戊二羟的结构单元为萜类共有的生物合成材料,生物碱的前体是莽草酸和α-氨基酸等,即生活细胞合成天然化合物的奥秘被逐渐揭示。20世纪在“药味”浓郁的药学背景下,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以色谱技术如柱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谱学技术(如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用于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试验(如高通量筛选等)普遍开展为主要特点。有专家[1]预言,21世纪将是天然药物化学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有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传统药物实验化、定性和定量化再评价研究;研究生药基源化学成分以开发新的药用资源,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寻找创新药物研究的候选化合物、发展新的天然药物筛选模型及作用机制探讨;设计合理的活性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和仿生合成及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有效性/毒性;从分子水平探讨生物进化;充分利用天然手性化合物资源,大力开展手性药物研究。在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方面,成熟的药学院校中有相对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理念,并随着国内外大药学学科变化动态适当修正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研究生在这种随学科变化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的大药学学科理论熏陶下,对学科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动态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待开展科学研究时更敏锐的科研思路和更有能力开展相关性实验研究,这应归为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部分。但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新增专业普遍化、招生规模超常化、培养目标模糊化、课程设置随意化和经济利益主导化的办学行为给药学教育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2],致使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笔者认为药物化学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应加强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鉴于笔者主要从事天然活性成分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下面从偏向于天然药物化学方面的药物化学研究生理论教学方面,在原有教学成果基础上,提一些个人看法,便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优秀的高层次药学人才。

高等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天然药物化学方向研究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上好这一课程,对培养天然药化研究生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它囊括了多学科交叉内容。这门课是在天然药物化学基础上开设的,重点介绍天然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新动向,拓宽天然化合物类型,如海洋生物及低等植物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类型[3-4]等,更深入地阐明其结构的波谱及光谱特征,使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领域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除加强高等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外,还应丰富相关课程内容,如在高等仪器分析教学中增加如太赫兹时域光谱[5]之类的新方法、新技术;增加天然产物研究进展相关内容,如如生物转化技术[6]、药物动力学[7]、分子生药学[8]、转化医学[9]、基因工程、高通量筛选、中药复方研究方法、天然产物活性筛选新技术和中药质量控制等药学研究成果。

3 小结

药物化学学科是药学领域中的带头学科,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在人类防治疾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生物医学模式下的药学教学模式已在药学院校中被广泛认同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但是新增药学专业的师生对这种办学模式并不太熟悉,不能很好地在药物化学学科教学中发挥作用。充分认识药物化学学科在高等药学教育和民族药业发展的重要地位,调整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高水平药学专业人才,加强新增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等途径可以实现使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

[参考文献]

[1] 杨秀伟.天然药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性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1):9-11.

[2] 王威威,崔国辉,赵明,等.以医学进展为依托发展药学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J].药学教育,2005,21(3):1-4.

[3] 冯洁,杨秀伟.长松萝中新的二苯骈呋喃和蒽醌[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7):852-853.

[4] 冯洁,杨秀伟,苏思多,等.长松萝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6):708-711.

[5] 刘囡,徐开俊,周建平,等.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及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J].药学进展,2008,32(9):398-406.

[6] Li Fei,Yang Xiuwei. Biotransformation of myrislignan by rat liver microsomes in vitro [J]. Phytochemistry,2008,69:765-771.

[7] 杨秀伟,徐嵬.中药化学成分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9-26.

[8] 黄璐琦,肖培根,郭兰萍,等.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09,39(12):1101-1110.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范文第4篇

本文就找出那么几对看似是孪生的专业,让大家来辨别一下。

生物技术 vs 生物工程

这两个专业都属于生命科学学院,差别在于“技术”和“工程”,从字面上,基本无法很清晰地分析出区别。它们在学习的前两年的基础课程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但是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就开始走上不同的道路。

最大的区别在于,生物技术是理科,而生物工程是工科。前者偏理论,后者注应用。

生物技术学习的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内容偏于理论,从微生物到细胞到分子到基因,一切都是为了向更高端的生命科学发展而努力,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考研或是在研究机构做研究工作。

而生物工程相比生物技术来说,诞生的时间要晚一点。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应社会之需要而兴起的,所以更注重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对生物进行创造和设计,在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这些不同的层面上,对生命有机体进行新的改造,比如利用固定化菌体或固定化酶来大规模生产果糖浆来代替蔗糖。生物工程需要学习不少药学相关的课程,很多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了生物医药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工作。或者是进入政府的工商税务、海关、药检等部门从事监管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vs 材料科学与工程

想必大家已经发现这两个专业最大的差别了:“高分子”和“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橡胶和塑料都属于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材料”里并不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它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

虽然都是材料,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化学的关系紧密,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物理相伴。这一点看看它们的课程设置就明白了。前者要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基本涵盖了所有基础化学课程。后者则要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和材料物理等课程。在学习的内容上,它们就很不一样。

就业方面,高分子更注重新型材料的运用和研发,反而是一些和化学沾边的公司更需要这一专业的学生,比如著名的陶氏化学。当然,说到橡胶和塑料,化工、汽车、电子、航空等行业同样需要相关人才。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传统机械制造类行业更有优势,比如航天、船舶、重工业的相关企业。

环境科学 vs 环境工程

读到这里,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两个专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偏理论,后者重实践,理学vs工学。的确,前者更多地注重在科研方面,而后者则注重在工程上。

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比较宏观,比如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营造、环保的规划。学的是理学,对环境化学、环境毒理、环境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学习。

相比之下,环境工程属于工程类专业,它的应用性要强得多,很多课程都是实打实地去学如何控制污染,比如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理,以及环境的评测。

有人开玩笑地说,这两个专业的区别在于,环境科学是指认垃圾的,而环境工程则是处理垃圾了。这种说法或许不完全正确,但可以给我们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vs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vs 电子科学与技术 vs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首先,让我们镇定一下,千万别被这一连串的“科学与技术”给绕晕了。这四个专业,都和物理、计算机密不可分,但是细究起来,差别却不小。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计算机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应用系统的学习,学的是计算机。电子信息学的是如何获取、传输、处理和设计电子信息系统,偏重在电路和电子上,它的口径比较宽,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都有所涉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电信、广播、雷达、声呐和导航都是它的应用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学习的是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的设计、制造和相关的知识。最后一个光信息则是现代光学和信息科学紧密结合的专业,研究的是如何用光取代电信号对声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光纤通信。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区别范文第5篇

目前,催化原理的教学主要是采用“讲授知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总结”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催化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当然,催化原理教学内容中的反应动力学部分要靠数学推导,因此适当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不同催化剂体系的理论,要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些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案例教学法讲授催化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能明显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理论考试成绩和文献阅读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事实上,催化原理课程往往是在学生完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开设的。催化原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都与这四大基础化学课程密切相关。但是,学生们在学习催化原理过程中往往忘记联系已学知识,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死记硬背,教条地处理问题。而精心设计的案例,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基础课程的知识,分析和发现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让学生认识到催化原理是始于基础化学而又有别于基础化学的,这样就加深了他们对催化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了解不准确、案例库建设不足等原因,案例教学的实施常常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一)案例教学内涵理解存在误区

很多授课老师把案例教学法简单理解为举例子。实际上,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居于主要地位,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主体;而举例教学中授课教师是主动的,居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本身的分析、交流、讨论,做出相应的判断及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较深刻地把握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举例教学是在讲授完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例子理解和运用知识。值得指出的是,催化原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启发性和真实性。

(二)案例库建设不足

催化原理的教学往往是通过实例的归纳总结来阐述基本概念和理论。选用实际的催化剂或催化反应例子为素材,能够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是,教师不能把案例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对实际例子的归纳和总结,它应该是一种由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国内的催化原理案例教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关于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相关实例非常多,但是能够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提炼成为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案例数目仍很有限,特别是结合能源化工生产的案例。

(三)教学对象背景复杂

催化原理是多数化学工程学院开设的选修课程。由于选课学生的专业不同,而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差别,导致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理论基础差别较大。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调整理论讲授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在引入案例教学时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对化学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单一典型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