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后勤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后勤管理需要创新管理理论,也就是创建一个全新的,能够有组织地整合已有资源的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贯穿了整个资源整合的所有过程中,也对即将面临的全新资源整合以及制定目标计划上得以细化。企业在分配内部资源的动态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在这个范围内既需要主体管理者,也需要客体被管理者。创新后勤管理,最主要的还在于管理者主体,以前的管理主体只包括管理阶层,但现代的管理不能仅仅把领导放在主置,也要让全部员工参与进来,共同作为主体,来优化后勤管理。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企业,真正最好的管理理论是不存在的。我们身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以管理也要随之改变。实际的后勤管理没有已有理论的指导,是不能发展下去的,但如果只停留在已有的理论上,而没有创新,那么后勤管理不仅不能发展,更会有被淘汰的危险。我们必须总结已有理论和在后勤管理的具体实施中获得的经验,在后勤管理上进行理论创新。为后勤管理的发展提出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并应用到接下来的具体操作中,使后勤管理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把改革创新的理论植入后勤管理中,科学地进行后勤管理,对后勤管理的接下来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因此,后勤管理在理论上必须进行创新,才能稳步前进。
2创新管理思想
要有创新意识,敢于跳出原有的思想束缚,发表独到的见解。行动必须有思想的指导,打破旧有的思想,敢于开发新的思想。我们在很多时候总是以固定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其实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方式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论。结合实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多做一些实验,以使自己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有所创造。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且敢于表达,打破原有的陈旧思想,走出以往观念的牢笼,构建新鲜的、开放的新时代的思想体系。创造性思想就是和传统思想相比较来谈的。之前的后勤工作人员都是使用原来旧有的思想来完成后勤工作任务。现代的后勤不能再延续以前的老套路,必须用崭新的、独到的思想来解决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虽然传统的思想并没有错,但时代在进步,它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状况。当后勤管理人员在后勤管理中遇到问题时,如果使用常规的思想,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解决问题,而利用创新思维正好相反,可以用另一种思想方法轻易地解决后勤管理中的问题。
3创新管理模式
由于长期以来后勤管理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使后勤部门形成那种被动应付、一线要什么给什么、无序采购不计成本、出现问题后突击抢险,事后补锅的被动局面。虽然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但不断地变化才能保持持续的不变,再好的管理模式也不能一直延续下去,都会出现新的管理模式将之取代,管理需要创新,创新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要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进行完善,改进管理模式,不能固守陈规,应紧紧关注当前管理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使管理模式得以修正。理论创新不是独立发展的,它也会引起管理模式上的变化。新的管理理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又支持和测试了新的理论。如果在工业时代的后勤管理是一个广泛的管理模式,那么在信息化时代,以现代化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后勤管理正在从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后勤管理模式转变。因此,要以新的后勤管理理论为依据,跟上创新理论的发展,不断对后勤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创造出新的管理模式来推动管理思想的进步,迎接以后即将面对的新挑战。
4创新管理方法
方法是一条可行之路,即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它是主客观的统一。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运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等的总称。后勤管理方法是实现后勤管理目标的方式。后勤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人员、物质、财务、事情等。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单位来说,对于不同对象的管理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到达罗马的道路千条万条,但道路的选择也是特别重要的,一旦路选错了,那么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会经历许多不必要的波折,使事情变的复杂,难以解决,所以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会节省很多的财力、物力。后勤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必须在管理理论的创新基础上,对管理的方法进行创新,少走弯路,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实现后勤管理的目标。
5创新管理环境
不管是企业还是各种组织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所有的活动都是在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管理也是一样的,我们把它所处的环境叫做管理环境。所有的管理活动都会或大或小地受管理环境影响,管理环境在变,那么管理的各种因素也会随之改变,要不断调整管理方法、形式和内容等,抓住遇到的机会,转危机为效益,让管理更好的实施。后勤管理也不例外,也受到了管理环境的影响,所以要重视管理环境的创新。管理环境可想而知,它不是独立个体的存在,而是以计提的形式存在,所以创新环境必须靠每个员工的努力,携手共建。后勤部门的环境创新受部门全体成员的影响,只要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共同创建良好的管理环境,那么后勤的整体水平便会提升,管理环境的创新也就不是问题了。个人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虽然你是人才,但环境也会制约你的发展,只有创新管理环境,人才才会不断地涌现,为单位造福。每个人都有为单位、为集体着想的热情,构建和谐的后勤环境,那么后勤的发展将大步向前。
6创新管理人才
加快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实现竞争向上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队伍。因此,近年来后勤部门大力抓好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开发。后勤部门的领导阶层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人力资源市场或者高校招聘具有后勤管理才能的管理人才,提高后勤管理整体素质。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使员工在思想上不断完善,业务上更加娴熟。将表现出众的管理人员,应重点培养,将他们送到名校或者专业的培训基地进行更深一步的培训,培养出能支撑企业大梁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形成一个具有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使用、人才晋升制度的现代化后勤管理系统。之前的人才竞争都看重理论性,而现在人才竞争的重心放在了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上。知识型管理人才就是具有汲取本领域知识、储存所获取的知识、共享已有的知识,通过知识进行创新的人才。知识管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创新型人才都是从知识型人才中来的,所以要大力吸收知识型人才,培养知识型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
7结语
【关键词】 医院;后勤管理;问题;原则;方法
医院后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后勤工作作为医院的保障和支持系统,但是,由于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与单纯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有很大的区别,后勤在整个在医院中所占比重很少,加之我国许多医院在经营模式上还不成熟,发展还不稳定,因此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便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医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 医院管理模式滞后
大多数医院的管理模式仍然过分依赖传统的经验管理,管理随意性强,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医院快速的发展,缺乏科学管理程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效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造成医院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医院具有现代化的诊疗环境和设施,来适应医疗卫生市场日益激励的竞争形势,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医疗后勤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和速度,弊端日益突出。
② 后勤改革不主动
医院后勤改革必然涉及到多方的切身利益,管理者在改革之初存有顾虑,怕改革,怕失败,更怕引起利益冲突,不能正确认识后勤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艰巨、曲折的过程,改革决心不足,行动滞缓。
③ 对医院后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忽略了后勤管理在医院整体管理中的重要性,随着医院管理体制发展的深入,医院后勤已经成为集管理型、技术型、知识型为一体的专门学科。后勤服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品牌及形象,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缺乏科学管理
靠行政手段,凭经验办事.不按医院运行规律办事.缺乏工作的预见性,甚至临时抱佛脚。
⑤后勤人员素质偏低
后勤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长期“铁饭碗、平均主义”的负面影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竞争意识不强。目前后勤设备的现代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人员已不能适应医院的现代化发展。
二、医院后勤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医院后勤管理是以医学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为内容的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取得良好的医院后勤管理之绩效.后勤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运转的原则。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是建立在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之上的.后勤部门所有工作均应以保障中心工作为首要任务。
二是统筹兼顾、合理配备资源的原则。医院后勤工作繁杂琐碎,涉及专业广、工作内容杂、服务对象多,人、财、物三项重头工作囊括其中。因此,医院后勤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和长远发展,对后勤整体工作要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组织、安排和实施,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医院重点工作合理配备组织起来.保证医院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三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原则。医院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在经济效益的获取上,受政策制约。卫生经费补偿机制不健全,医院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经费补贴,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和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后勤管理者应把“少花钱、多办事”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四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原则。由于后勤工作专业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繁杂性。每一个后勤管理者不可能精通各种专业的具体业务,所以必须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反之,会造成工作失误或重大损失。
三、医院后勤管理的方法
医院后勤管理要取得理想绩效,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医院后勤管理的方法应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管理方向转化,做到:注重现代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强调管理的系统化;重视人的因素;重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人际关系);重视信息工作;强调预见性和创新能力;注重用效率与效果的结合检验工作绩效;注重经济管理。
具体地说.医院后勤管理可采取如下基本方法。
一是行政管理方法,就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它包括: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对后勤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纪律;结合医院的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分清责任,严明纪律;充分运用激励机制.以奖为主.奖惩结合.奖惩分明。
二是经济管理方法,就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核心是把经济责任和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总务工作的工种经济性强,适合采用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许多医院的实践证明,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对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作用,报酬与劳绩挂钩,就能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节约开支的目的。
三是思想教育方法。通过一定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医院后勤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医院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遵循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探讨在医院特定条件下做好医院后勤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医院的中心工作是医疗。后勤部门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应把保证以医疗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立足点,在内容上要突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医、防、教、研服务的原则。在方法上要紧密联系后勤工作的实际,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后勤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后勤管理者和劳动者振奋精神。焕发青春.同心协力.搞好医院的后勤工作。
四、找准切入点。抓好后勤队伍建设
在一切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医院后勤管理要出成效,就必须抓好后勤队的建设。为此必须做到: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转变干部职工的观念,提高对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是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增强改革观念。只有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才能解决后勤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要顺应改革的历史潮流.克服“维持现状”、“不恩进取”、“求稳怕乱”等思想障碍。其次要增强市场观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集约化、社会化工作的特点,按照市场需求和服务对象有效地组织工作,建立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再次要增强效益观念。改变过去完全依赖财政和单位注入资金、上项目搞建设不讲成本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模式上。要由注重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上来。强化管理,合理使用非经营性资产,充分利用闲置和半闲置资产.搞好资产重组,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消耗.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建立后勤管理与服务职能相分离的管理运行体系。后勤工作应该由单纯行政管理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这是社会化生产的管理要求。后勤服务从单位后勤转变为社会后勤,后勤人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从医院办后勤转变为购买后勤服务;改革的主要内容为理顺后勤管理和服务职能.改革后勤管理机构和后勤服务机构.组建后勤服务实体。后勤维修实行有偿服务.企业化运作.后勤供应实行实体经营。后勤保障实行目标管理。后勤人员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全面深化后勤改革。逐步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后勤管理与服务队伍.将后勤工作从医院转化出来。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路子.提高后勤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使后勤工作走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之道。
完善管理机制、提升人文关怀。长期以来,不少人总认为后勤职工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与专业医护人员相比,后勤职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的确是低的,但后勤职工也是医院的一员,他们也有自己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对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同样应该给予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人们常常只重视对他们的物质利益的激励,工资加奖金成为固定的、唯一的激励模式。其实,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后勤职工的生活现实来讲。他们已经超越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层次.所以,注重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情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甚至是职务的提升.使他们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更有现实意义。
要坚持制度制约、经济手段、思想工作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四者不应孤立。而应相互渗透。实践证明,制度制约是前提。经济手段是杠杆,民主管理是基础,思想工作是保证。对后勤个别思想松懈、工作不投入的“老大难”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可以使其转变观念.跟上医院的发展形势。
五 结语
医院的后勤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管理体系,是医院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涉及医院内的方方面面,在医院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这几年我院的后勤管理工作通过院领导、管理干部及后勤职工的共同努力已经颇见成效,但是我院仍需继续努力地培养后勤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地发挥后勤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才能全面的提高后勤工作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医院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洋,韩克芬.浅谈医院后勤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197-199.
[2]金海,吴龙仁,金哲虎.浅谈医院后勤管理[J].吉林医学,2007,28(13):1533-1536.
[3]盖晓芳.浅谈医院后勤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3):58-59.
医院后勤工作是医院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医院后勤管理就是围绕医院的工作目标任务,实行计划、组织和调控的活动过程。当前,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医院后勤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效能,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探索。
1 强化创新意识,探索医院后勤科学管理方法
由因医院后勤工作的性质特殊,医院的后勤管理普遍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医院正常的运转,吃、喝、住、用都离不开后勤的保障,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摊子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另外,医院后勤部门不直接创收,后勤人员偏少,且综合素质较低,后勤投资不足,且工种繁杂。为此,如何提升医院后勤管理效能,须探索医院后勤科学管理方法。
1.1 因地制宜,充分论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论证是深化医院后勤管理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是因为各医院规模、环境和条件各异,组织结构、基础设施、人员素质也不尽相同。另外,医院后勤工作具有多种特性:一是后勤服务的社会性;二是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三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四是服务内容的事务性;五是服务计划的多变性;六是职工素质的差异性。鉴于以上各种特性,应遵循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环境,分步实施,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1.2 区分类型,归类管理。按照医院后勤工作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经营性管理服务、劳务、技术。一是医院后勤服务对象若是面向社会有直接经济收入的项目,可探索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的核算方式;二是为医院提供保障服务的工作,可参照企业化管理模式,按班组计时、计价、计量,实行成本核算,确定劳酬总额,班组自行分配的方式;三是医院消耗较大的水、电、气等,可采取总量控制、节约奖励的模式。
1.3 积极探索,面向社会。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医院办社会”的后勤管理模式,严重地束缚医院的发展,医院后勤管理效益难以提高。因此,要积极探索,把诸如医院卫生、被服洗涤等可承包给由社会承担,局部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2 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后勤管理激励竞争机制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医院后勤队伍庞大、人员过剩、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等状况,严重制约了后勤管理效能,须积极探索激励竞争机制加以改变。然而,医院后勤改革中,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要切实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后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改革,勇于改革,确保改革和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要深化人事改革,实行定编、定员、定责或以岗定薪,积极探索竞争上岗和竞聘下的待岗、转岗或内退制度,充分利用激励竞争机制,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提升后勤工作效率。
3 加强成本核算,探索医院后勤增收节支举措
医院后勤保障不仅项目多,且摊子大,稍不注意极易发生浪费。因此,必须强调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要克服只讲保障供给、不讲管理效能、忽视消耗成本、大手大脚等现象。作为医院后勤管理,在管理中,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加强成本核算,加大管理力度,注重增收节支,建立各种经营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重大设备、基本建设等重大投入风险评估、防控,保障医院经营安全。
关键词:人性化;职业院校;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对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和改革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有所完善,但仍有许多学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和观念落后,导致后勤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和部署,工作缺乏条理性,无法为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势必影响职业院校的发展。当前,职业院校后勤管理正朝着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人是后勤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因此,要构建和谐校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就必须增强人性化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切实考虑职业院校后勤员工及师生的需求,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
一、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一)职业院校后勤管理综合人性化管理的内涵
人性化管理主要指在管理过程中应切实关注人性要素,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其内容丰富,包括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尊重人、为人提供发展平台等。人性化管理不仅要求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才能,还要尊重被管理者的需求。
(二)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主要针对员工与师生,因此,必须以“教”为基本原则。其次,要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融合。职业院校后勤为广大师生服务,是基础性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起着重要作用。相较于企业管理,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应关注社会效益,即满足师生的需求。再次,要跨行业运作。职业院校后勤管理涉及医疗业、饮食业、物业等,具有较强的跨行业特点。最后,具有人性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特点。当前,大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广泛应用了全自动洗碗机、校园一卡通等,极大地提升了后勤管理的效率,能更好地满足师生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
二、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职业院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还处于转型期,教育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了准则、依据和方向。同时,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压力。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后勤管理,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以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秉持人性化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后勤作为职业院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教学、科研都有重要影响,它包括物资设备、总务基建能技术后勤和生活后勤。具有鲜明的保证性、基础性和先行性特点。若没有高质量的后勤服务,职业院校的科研与教学就无法有序开展。而若要提升后勤服务的效率,不仅需要硬件支持,还需要软件支撑。所谓的“软件”主要指员工的服务理念、管理观念、专业素养等。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创建和谐校园。
(三)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要求
后勤作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教学同样具有保障作用。后勤的任务不仅是为教学、师生、科研服务,还要做好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工作。若职业院校后勤人员能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崇高的思想修养、优良的品德作风做好后勤工作,就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力量。但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后勤多实行统管统分模式,在经验、人事、财务等方面过分依赖学校,同时,后勤员工也多为教工亲属、学校分流改革的部分员工,他们大多抵触行政管理。因此,只有采用人性化管理方法,才能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完成服务育人的任务。
三、人性化管理在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要约束后勤部门的行为,其次要约束学生的行为,最后要约束资源使用者的行为。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后勤自身的行为约束,主要表现为规范管理。近年来,职业院校后勤逐渐出现社会化趋势,大部分职业院校后勤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后勤部门要结合事业单位相关条例,以及职业院校的相关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条例。只有增强后勤工作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才能提升后勤工作效率。对后勤资源使用者的约束则是针对全体人员而言的,若要提升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约束师生和后勤相关部门的行为。职业院校后勤部门管理学校的餐厅、宿舍和教室,涉及到教育教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构建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管理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氛围。因此,后勤管理人员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各项后勤服务技能,以增强后勤服务的规范性和条理性。此外,后勤管理人员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与教师、学生、领导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据此调整管理计划和方案。同时,还应促使后勤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能,确保他们能熟练操作后勤管理中的各项智能设施,增强后勤服务和管理的时代性。
(三)加强员工培训
人性化管理还要求后勤部门加强员工培训。在新经济时代,职业院校后勤组织应当向着学习型组织发展。后勤部门应充分利用学校条件完善培训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再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比如,职业院校后勤部门可邀请优秀员工开办讲座,或组织员工到其他单位后勤部门参观、学习、交流。指导员工将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责任感,在培训中加强自我教育,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四)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后勤服务涉及面较广,因此,需要加强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沟通交流。在后勤服务中如果缺少沟通,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引发后勤人员与学生、教师、同事的矛盾。因此,一方面,后勤管理人员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困难,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减少其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后勤人员也要加强与职业院校师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据此调整工作计划,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进而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后勤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关心后勤员工,了解其需求,并给予帮助和指引,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着力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此外,还可邀请学生参加评选服务标兵、食堂采购、质量监督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后勤服务的内容,进而增强后勤管理人员与学生的沟通。同时,后勤管理还应根据时展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为后勤职工及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春阳,胡勇军,黄书诗.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研究[J].高教探索,2014(6):26-28.
[2]赵守政,苏衍萍.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做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164-165.
[3]侯敏,赵增弘.浅谈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9,5(1):31-32.
[4]张丹平.浅谈高校后勤在服务育人中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7):249-250.
[5]潘春波.以人性化的后勤服务构建和谐高校校园[J].高校后勤研究,2007(3):82-84.
[6]任云良.高校后勤队伍的“人本发展”与“人本服务”[J].高教论坛,2012(2):104-106.
关键词:煤矿 后勤管理 经济效益 关系
引言
近年以来,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系统紧密围绕着全矿整体的工作目标,以做好后勤工作、安全保障、共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着重突出对医疗卫生、环境整治、供热供暖、房改工作等加强管理,使全矿后勤整体面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也让全矿员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强调后勤管理工作应在做好保障的基础上,努力的提高经济效益,凸显重要性,明确目标,建立奖惩机制,并且同时要加强制度与队伍建设,真正实现煤矿后勤管理的科学发展。我们通过分析总结,不难发现,对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提高经济效益,为全矿谋得福利。
一、煤矿后勤管理与经济效益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管理效率,资金资本流动效率,企业高层结构运行效率所构成,也就是说,管理者应当有所建树,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企业如果要想赢得最大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管理,其中后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企业不仅仅拥有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存在着必不可少的管理资源。所以对于煤矿产业来说,将管理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强调并注重后勤管理,对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1 煤矿后勤管理的概况
长久以来,我国煤矿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生活方面、后勤服务上都面对较重负担,这都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发展,曾提倡“主副分离、主服分离”两分离的办法,其主要是为了划清后勤管理服务的界限,从而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至于怎样实施新体制、新方法,才能搞好后勤工作并创造经济效益,这就是每个煤矿企业的共同目标。
煤矿后勤管理服务,不单单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领域提供各种服务,而且还为满足全矿工人以及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更要为振奋全矿职工信心,鼓舞职工斗志,营造浓厚的和谐氛围,帮助企业在面临金融危机时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竭力为打赢经济增长保卫战鼓舞士气。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对于促进煤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让全矿职工吃的放心、吃的安心、吃的健康;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让员工住的舒心;要有专业的医护团队,保护全体员工的健康;对矿工作业的地点仔细勘测,保障其全体矿工在作业时的人身安全。
1.2 煤矿后勤管理的特点
我们常用特殊的战斗群体来形容煤矿工人,的确,煤矿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工人们不仅仅需要积年累月的在八百多米的地下进行工作,其中遭受着难以想象的辛苦、艰险以及自然灾害如水、火、粉尘等的侵蚀,而且还不得不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为人类的生活奉献其光和热。这就要求煤矿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妥善处理好相关工作,以保证煤矿工人可以做到安心工作、正常生活。
煤矿企业地处山区,远离城市,所以企业的后勤服务对象较为定向,服务内容也相对固定,服务形式也相当较为单一,因此,作为后勤管理者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并且应考虑到煤矿企业职工的自身特点和个性需求。煤矿后勤工作必须做到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煤矿企业后勤服务主要工作事实上就是把工人们洗澡、吃饭、住宿和休闲等搞好。这些貌似简单而且每天重复的服务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时刻为矿工着想,急矿工之所急,做矿工之所需,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我们要搞好每项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是营造好后勤工作周边的环境氛围以及相互的衔接,这样才能体现出后勤服务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提升整个煤矿企业的外在形象以及企业的潜在内涵。
1.3 透过煤矿后勤管理,分析其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后勤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直接关系到全体职工群众吃、穿、住、行等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只有保证落实完善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才可以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换言之,煤矿后勤管理即提供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
以塘村煤矿为例:唐村煤矿作为后勤管理改革的一个试点单位,自1999年下半年,立足于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实际,针对后勤工作杂、战线长及发展失衡等问题,积极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坚持体制创新,严格遵循“市场化服务,多元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三化管理”思路,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先易后难,多元化设计,分步骤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煤矿后勤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深远影响。
二、完善煤矿后勤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对当前我国煤矿后勤管理以及后勤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紧密联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做到落实完善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做到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并总结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创新煤矿后勤管理工作。
2.1 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
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推行国有民营机制,使后勤管理步入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内容具体为:每月向矿方交纳租赁费及水电费,体现了市场化运作;交纳租赁押金,体现了经营风险;由承包人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体现了有偿服务;自行招聘临时工,体现了自主经营;于承包期内,对承包范围内的所有设施负责维修、保证设施完好使用,体现了经济责任。通过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竞争意识也被唤醒,便于管理,使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大大提高,搞好后勤工作也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2.2重视并合理的进行煤矿安全投入
煤矿安全投入,是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正常进行的全部人力、物力、财力活动费用的总和。安全投入的增加,能够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以及防灾、救灾能力,从而奠定安全生产的基础,当然还可以改进劳动环境条件,实现本质安全化。煤矿安全投入属于隐性成本,通常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有时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好处。因此,许多小煤矿,甚至有些大煤矿都不愿意对安全保障方面给予足够投入。据调查,根据对少数煤矿企业事故经济损失资料的统计,我国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约为1: 10。近些年来,据各地对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不完全统计,每起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达20~150万元/人,并且呈逐年增长的势头。
由此可见,我们应对后勤煤矿安全保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并给予合理煤矿安全投入,这也间接的提高并维护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进行科学化有效管理,使创新机制有效实施
管理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企业的灵魂,所以一定要注重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使其踏上科学化、创新型的轨道。例如我们可以从这些基本工作做起:首先,明确每位后勤员工具体工作内容,责任到人,每个员工要按区域划分,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尽量做到岗位无重叠、无空白;后勤管理工作中,加大各项工作服务的透明度,自愿自觉的接受每位员工监督;职工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工作,严禁患传染病的人员进入食堂,进行严格操作管理,必须形成严格的卫生作业链;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好对居家防火、液化气防爆、电路防漏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安全保障;职工宿舍管理上可以出台一些类似承包摊点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工作标准等以便于宿舍管理工作;为了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应该接受岗前培训,学习相关制度,掌握相关技能,通过考试合格后才可以上岗。以上所述,均有效的保证了煤矿后勤管理的工作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管理现代化,加上煤矿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都将促进着当代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入完善,通过分析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特殊性,我们发现其正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只有通过对煤矿后勤管理部门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重视并合理的进行煤矿安全投入;进行科学化有效管理,使创新机制有效实施,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完善煤矿后勤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 文. 对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矿业,2008,17(6):109.
[2] 崔 皓,田野. 关于对唐村煤矿后勤服务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 煤炭企业管理,2001,(4):39.
[3] 彭昱. 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后勤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 煤炭经济研究,200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