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供应链体系

智慧供应链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供应链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供应链体系

智慧供应链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系统;椎间融合器;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症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77-01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原因为腰椎退行性变,体重肥胖及强体力劳动者更易患此病,常因腰腿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固定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26-72岁,平均48.5岁,病程6个月~30年。其中峡部裂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9例,退行性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25例;L4~5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21例,L5S1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8例,L3~4、L4~5同时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1例,L4~5、L5S1同时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4例;Ⅰ度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19例,Ⅱ度滑脱伴椎间盘突出者15例;植入1枚椎间融合器者29例,植入2枚椎间融合器者5例。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双斜位及屈伸动态侧位X线片,行腰椎CT及MRI检查。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备血,术前清晨清洁灌肠,放置导尿管。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疑虑及恐惧心理。

2.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以滑脱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腰背筋膜,剥开骶棘肌,显露患椎及上下各一个正常椎椎板、关节突及横突基部。以“十字”定位法(腰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中线水平线交点)结合“人字脊顶点”定位法确定进针点,椎弓根螺钉方向与中线成5°~10°夹角(上腰段)或与中线成10°~15°夹角(下腰段),螺钉长度应以椎弓根轴线长度的80%或稍长为佳,在相应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再切除滑脱椎体棘突、椎板及两侧小关节突,探查侧隐窝,彻底松解神经根管,清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组织,用铰刀将残留椎间盘及软骨终板刮除干净至骨性终板刚好渗血为止。以试模为准,在病变椎间隙植入大小合适的装满有碎骨粒的椎间融合器,恢复椎间隙高度。完成椎弓根螺钉系统上棒及加压。

2.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感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48小时内拔出负压引流,平卧6小时以减小渗血,积极行股四头肌功能及踝关节屈伸锻炼,3天后行直腿抬高锻炼,4~6d后开始行背肌功能锻炼。2周后用支具或腰围保护下床活动。3个月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1年左右或以上取出椎弓根螺钉系统。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本组患者均采用腰椎JOA评分系统评价。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0~9分),客观体征(0~6分),无症状者15分。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进行二次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判定: 改善率≥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中,0%~24%或JOA评分低于术前的为差。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34例病人中,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随访结果:优:29例;良: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4.1%。34例患者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满意率率91.2%。

4 讨论

4.1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疗效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腰背部、臀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或麻木,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保守治疗几乎无效,基本上都需要手术治疗。然而手术不满意率较高。主要原因:①减压松解不彻底:因顾及脊柱稳定性,术者常有意减小减压范围,使椎间盘髓核摘除不干净,椎板及小关节突咬除不充分,侧隐窝神经根管未充分扩大,骨性及软组织压迫未得到充分解除,导致术后患者症状缓解不佳甚至长期存在。②腰椎失稳持续存在:病灶清除的同时破坏腰椎的稳定性,由于只注重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而未复位固定滑脱的腰椎或固定不佳,致腰椎失稳加剧,远期腰椎滑脱加重,导致患者本阶段或邻近节段症状复发。③植骨融合率低:行单纯椎间植骨融合率无法让人满意;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单纯横突间植骨融合稳定性欠佳。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应用,能使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植骨融合率高,脊柱稳定性得到良好的保证。

4.2 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的优点

内固定器械和手术技术方面的进步,使带螺纹的椎间融合器(IFC)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应用更为广泛,但这些内置物均不宜单独使用,当采用后路植入椎间融合器时,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稳定性处理,最好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2]。其联合应用固定优点有:1、脊柱稳定性得到良好的保证,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有效地控制节段间伸屈旋转运动,在力学上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可获得前中后三柱生物学稳定性[3],保证了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及椎体高度,使生物应力获得界面负荷均分作用;2、植骨融合率高,避免假性关节形成及植骨不融合,促进脊柱稳定性;3、彻底改善患者症状,由于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使术者减压更彻底,可充分扩大减压范围,切除椎板、小关节突及扩大侧隐窝、松解神经根管;4、不良并发症少,可减少椎弓根系统断钉、断棒、松动,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及椎间融合器移位、脱落、塌陷等。单独在腰椎应用椎间融合器时可出现较高的并发症[4],主要为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融合器位置不佳、融合器后移、沉陷、不融合等。而椎弓根螺钉系统在使用中,对脊柱前中柱支撑稳定作用无明显改善,绝大部分轴向应力及剪力由内固定装置承载,易发生断钉、断棒,导致复位丢失、滑脱复发。5、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及负重,使患者尽快融入生活和工作,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克俭,侯树勋主编.骨科实用固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1750-1755

[2] 卡内尔,贝蒂原著.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M〕∥王岩,主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1801

[3] 郝定均,温世明,窦榆生.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3):145

[4] 罗 鸣,罗卓荆,李明全,等.椎间植骨对腰椎内固定棒应力分布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7):531

智慧供应链体系范文第2篇

早在三年前,中国的服装品牌们就因业绩踟蹰不前而开启了转型之路,其转型的方向更多集中在企业运营层面:发力电商渠道;向ZARA等国际大品牌学习,改造生产的供应链。

不过,在2015年,部分服装品牌们的转型方向,却在服装之外。

比如,报喜鸟成立了金融公司小鱼金服,将理财和贷款业务发展为第二主业。七匹狼成立了投资基金,入股多米音乐。百圆裤业走得更远,它在收购跨境电商后将公司的名字改为跨境通宝,做起了海淘。

鞋服独立评论员马岗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在2016年,服装品牌的多元化会越来越普遍。“行业瓶颈凸显,企业是不会在下滑的领域做投资的,他们会选择新兴的产业。”

对于那些没有跨界、想深耕服装的公司们来说,压力恐怕会更大。

休闲服饰品牌美特斯邦威继四年前推出互联网概念的店铺后,又在去年夏天推出了售卖潮牌的App。但激进的改革措施并没有成效,其201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美邦营收43.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8%;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7亿元,比上年同期暴跌178.12%。

2016年,美邦的突围手段依然是供应链。去年年中,公司了定增方案,准备投入重金构建“智造”产业链平台以及云数据中心。美邦的产业链改造计划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整合中国现有成衣、原辅材料供应商的资源面,另外一方面则是整合全球时尚品牌和个人消费者的C2M个性化订单需求,通过这个新平台提品转化的技术整合能力。

无独有偶。去年11月,红豆集团募集将近20亿元资金,用于智慧红豆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智慧设计、智慧产品、智慧供应链体系、智慧全渠道SPA体系以及智慧管理等五大体系。公司还计划对门店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服装零售店经营数据全面及时地采集。

“以往是偏向于期货制的供应,是对历史销售数据总结后,制定生产计划。这种供应链做不到快速反应,也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马岗认为,在当下消费驱动的大背景下,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增加了生产商的压力。近年来零售业涌现出O2O等创新方式,只是渠道领域的微创新,而供应链上游工厂的创新并不多见。制造业和服装零售业进行智能的结合,将是一个持续性的趋势。

除了智能生产,马岗认为,智能服装业也会成为大趋势。服装实现智能,主要是借助智能的纺织制造技术、材料以及可以编写代码的芯片。去年,谷歌在开发者大会上分享了一款内含电子元件的智能面料,它可以控制电脑等智能设备。牛仔服饰品牌Levi’s跟谷歌展开合作,准备推出相关的服饰。

不过,行业虽有颓势,但玛丝菲尔、欣贺股份、安正时尚等6家女装品牌则在排队IPO。马岗认为,随着公司上市,女装领域的明星公司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女装领域将迎来激烈的人才和营销竞争。

智慧供应链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慧物流;广东模式;产业联盟;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361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智慧物流概念综述

在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智慧物流,又称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了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目前,智能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物联网背景下,李书芳(2010)认为,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匹配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基础上,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发展状态。

章合杰(2011)从智慧物流的内涵、概念、功能、体系结构、价值及智慧物流的实施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对智慧物流的理解。

智慧物流一般定义是指将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运用于物流领域,实现物流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物流活动,使得物流系统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甚至达到“智慧”状态。

1.2 智慧物流内容体系

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划分,智慧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1.2.1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在企业层面,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智慧化和一体化。

1.2.2 区域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就是指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使得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1.2.3 国家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标准和规范、政策和制度等,鼓励及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1.3 研究目的

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是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智能物流是国家物联网重点投资的十大产业之一,也是宁波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智慧物流,有助于促进宁波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打造更为完善的物流辐射网络,实现物流业、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为广大企业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竞争力。而发展智慧物流,宁波又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人把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先进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宁波智慧物流尽微薄之力。

2 国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近年来,智能物流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标准上,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沃尔玛在1969年开始使用电脑管理跟踪库存,并在1979年率先采用24小时物流网络化监控,完成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的工作。美国联邦快递利用InterNetShip物流即时跟踪系统,让包裹准时送达率达到99%。美国UPS公司则是通过条码、扫描器、数控笔、全国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即时地跟踪、监控货物在全国各地的行进状况,并提供给顾客进行即时查询。美国Fisher公司在应用第三方物流公司Catepillar开发的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后,销售额、货物量、库存周转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英国电信也与Omnitrol Networks合作,部署基于RFID的零售库存解决方案,实现即时库存管理与追溯,创造更加智慧化、协作更紧密的供应链。日本AIS研究所研发的RalC系列三维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在多个行业的企业物流等都有应用,并且产生了相当好的效益。

3 国内“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3.1 电信引领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

中国电信在“智慧城市”大旗的引领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与当地政府、高校及企业合作建立信息平台,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电信成立了物流呼叫中心,组建全区域VPN网,提供天翼定位、全球眼及无线全球眼等服务,实现了对货物运送、存储全过程的调度和管控,让物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大大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3.2 “物流淘宝网”+“示范工程”的广东模式

广东林安物流园创建于2003年,是广东省、市、区重点扶持大型物流超市发展项目,是以网上信息交易平台()、网下物流信息交易市场(林安物流信息交易市场)、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总部、物流招投标中心、物流结算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园区。是国内目前唯一实行物流信息网上、网下实时交易的市场,会员单位或个人可以在交易所的网络平台上货物托运信息和车源信息,互相联络达成交易意向,组织网上竞价。为降低网上交易的风险,平台还建立起了一个3重保险的全方位验证体系:实名制,车险+林安物流首赔担保,车位通GPS全程监控定位系统(随时监控车、货去向,保证不会出现骗车、骗货及货损得不到赔偿的问题)。依托该信息服务交易平台,广州林安开张了全国首家的“物流超市”,形成了一个“物流淘宝网”。

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肇庆致美物流(城市快速配送中心)是工信部全国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此工程为广东物流企业向转型升级实现“智慧物流”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广东省物流协会在加入工程申请的审查、工程的中期检查和验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审查通过的企业,协会根据其所在行业的业态、行业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为其量身订做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是包括了物流装备改造、企业品牌培育、管理水平提升、行业自律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五位一体”的每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条款和标准,只要有一方面不符合就视为不合格。所以,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也不仅仅是对车辆等装备进行改造,而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3.3 南京以标准引领的智能物流产业联盟模式

在智能物流领域,南京市企业主导起草了20余项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以标准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催生了南京(江宁)智能物流产业联盟的成立。联盟是一个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旨在促进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开放性的政产学研多方面共同推动的工作平台。联盟的任务是统一产业链各环节的接口和标准,组织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集体攻关,出台技术标准,促进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实现技术研发、市场、技术标准、产业链等方面的全面联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全面提升南京市乃至全国智能物流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 宁波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宁波市一直在物流领域尝试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开发应用港口智能闸口系统、智能集卡系统、智能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推进了宁波电子口岸、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了数据中心。在宁波国家高新区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共建了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及“IBM智慧物流中心”。与中国联通携手建立了基于IBM物流行业解决方案的宁波智慧物流云平台,融合IBM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及移动等一系列全球顶级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物流及服务连成一体,为货主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提供供应链可视化、供应商门户网络、供应链网络优化、运输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未来五年,平台将吸引100家企业加入平台并实现在线交易,实现年线上物流业务交易额500亿元,建成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5 宁波智慧物流SWOT分析

5.1 优势

物流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及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为区域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基础。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智慧物流云平台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提升了宁波整个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5.2 劣势

缺少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跨行业和跨系统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共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高技术设备研发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物流技术设备缺乏,物联网技术、新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有待创新,与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5.3 机会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智能物流关键技术攻关。浙江省提出了建设“智慧浙江”的倡议,宁波市政府把智慧物流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先行试点工程,出台了《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了智慧物流建设步伐。智慧物流技术逐渐成熟。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宁波智慧物流建设洪流。这些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4 挑战

宁波智慧物流关键核心技术不足,采购成本过高,制约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物流产业与广东、江苏、上海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法规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6 宁波智慧物流发展对策

一般来讲,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和行业组织、最终用户等。当前,宁波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要走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发展之路,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

6.1 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智慧技术标准建设和平台整合,形成“四网融合”、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环境。通过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创造国内外合作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智慧物流建设中,引进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智慧及相关解决方案,引进和实施国内与智慧物流相关的机构和项目,集中各方力量对智能物流关键技术进行合作攻关,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6.2 行业

行业组织主要指物流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要以它为载体,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尽快制定和提出智慧物流相关标准争取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标准。由其组织提出智慧物流示范工程的立项、检查及验收标准,并为加入到工程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促进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管理模式创新。

6.3 企业

企业的职责是找准产业链的位置,全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智慧物流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发展物流商业智能,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并以此开拓市场。加大智慧物流的几个方面在企业中的应用,建立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及智慧企业供应链。

6.4 高校及研究机构

宁波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精力进行理论问题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开设与智慧物流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创办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促进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和智慧物流科技创新。

6.5 用户

用户主要是在应用中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7 结束语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智能物流代表了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方面,它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宁波市已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但智能物流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展既要跟随世界智慧技术、智慧国及智慧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也要以点带面,示范推进,逐步发展,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 张成海,张铎.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朱文和.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 物流技术,2010(7):172-173.

[3] 周立新,刘琨. 智能物流运输系统[J]. 同济大学学报,2002,30(7):829-832.

智慧供应链体系范文第4篇

浙江省财政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领导,首都经贸大学、浙江财经大学、重庆工业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财务与会计》、《中国会计报》、《中国总会计师》杂志、巨化集团等特邀企业嘉宾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明教授主持,浙江省财政厅会计处副处长周克俭和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俞乐平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致辞。

现场会主要交流内容有:一是由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王国荣作了“正泰电器基于集群式供应链价值提升的财务信息化实践”专题发言。正泰财务信息化以集群式供应链价值提升为目标,以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为主线,通过规范、集成、协同和创新的信息化实践,持续推进核算会计、业务会计、决策会计信息化建设,推动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实现财务工作由账务核算、业务监控职能向支持服务和价值管理职能转变。二是由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丹丕作了 “打造成本精细化管控能力的正泰电气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践”专题报告,指出两化融合不是简单的企业信息化,是与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信息化,更不局限于信息化,是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信息化工作。三是由正泰集团大数据部总经理孙钦辉作了“大数据引领我们走向数据智能时代”专题发言,向与会人员展示如何运用大数据工具,精准判断问题,提升管理效益和运营效率。四是由巨化集团公司CIO江永忠作了“巨化集团基于四链融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专题报告,介绍了巨化集团通过建立集约化的私有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信息化ERP、生产信息化系统,搭建中国化工云商网,形成智慧总部管控链、智慧营运产业链、智慧金融价值链、智慧物流供应链四链融合和四流合一的财务业务协同体系。

围绕会议主题,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明作了“以大目标的视野、大系统的理念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专题报告,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应紧紧把握住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建设中,根据自身的生产和经营特点及管理需求建立管理会计系统,各个企业要借“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推动本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大会专题交流后,与会嘉宾对正泰、巨化两家集团在管理会计、财务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作了点评,并对未来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智慧供应链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物联网 推动 金融产业 发展

物联网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互联网只是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网络,而物联网则能够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连接起来形成无所不包的庞大网络,实现信息无处不在和智慧地球的目标。

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其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物联网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可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具有智能属性,可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

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内每个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产品电子码,叫做EPC,通常EPC码被存入硅芯片做成的电子标签内,附在被标示产品上,被高层的信息处理软件是被、传递、查询。RFID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特别是电子标签技术与产品电子编码EPC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是当今后物联网应用的主要技术。

3 物联网技术在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3.1 保险业的应用。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保险标的状态,对保险机构厘清赔偿责任、减少保险赔偿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汽车保险方面,通过在车身安装传感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态,并进行记录保存,在发生车辆损坏之后,通过调阅记录,可以帮助判断具体责任方,厘清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防止各种骗保行为的发生。在医疗保险方面,可以为被保险人发放生命体征监测仪,定期将被保险人的血压、体温、脉搏、呼吸、脂肪占比等个人健康信息传输到服务器,进行智能管理和监测,对被保险人的健康问题进行预警,避免被保险人出现重大身体疾病,减少保险公司的赔偿损失。

3.2 提高金融安防。①利用物联网进行来访人员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来访人员实时跟踪,监控来访人员的活动区域,当进入核心安全区域时进行预警,避免偷窃、破坏等违法行为发生。可以将人员信息和行动记录以电子化的方式记录,事后结合监控录像为侦破违法行为提供线索和证据。②应用物联网监控重要资产和设备。通过在现金柜、重要IT设备机柜等物品上加装RFID电子标签,在库房、机房出入口安放RFID识别设备,结合软件平台,实现资产全面可视和信息实时更新,能够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对资产的可疑移动和非正常运行及时报警,确保资金、资产安全。③利用物联网提高ATM监控水平。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各个网点ATM机的插卡口状态,对发生各种异常情况及时主动上报,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银行和持卡人的利益。同时,基于物联网的人体活动监测器可以及时分析出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方便公安机关及时破案。

3.3 改善金融业务管理和服务。物联网通过对各个环节与流程的“可视跟踪”,可以起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的作用,这也必将改善金融业务管理和服务,对供应链金融的优化就是一个例子。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中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由于信息不对称,主要服务于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开发不足;同时服务项目单一,主要集中应收账款的保理和存货质押领域。应用物联网,通过对各家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实时跟踪,可以大大拓展供应链金融的客户范围和业务领域。一是可以提高核心企业下游客户销售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有效性,大大拓展核心企业下游客户利用存货融资的范围。二是除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外,还可以提供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应收账款清收、结算、资信调查和贷款承诺等中间业务服务。三是借助信息资源优势,还可以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它们合理安排应收账款账期结构与数量,分析供应链上不同环节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和偿债能力。

3.4 提高支付业务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金融IC卡、移动支付业务已成为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金融行业应用的重点和热点领域。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存储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同时,金融IC卡通过卡里的集成电路存储信息,复制难度高,保密性好,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另外,金融IC卡具备多应用加载平台,可丰富银行卡产品类别,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基于手机的移动支付,增加了点对点信息通道,有线与无线配合使用的双重验证提升了安全性,降低了黑客、不良商户、钓鱼网站等非法交易发生的频率,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不远的将来,智慧的ATM,POS机将通过指纹、虹膜等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来验证用户身份,提供支付服务,从而避免盗领、冒用等危害银行客户安全的事件。

4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型金融产业中的发展研究

物联网产品已应用到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在安防、联网收费、支付、内部管理等领域都能见到物联网的身影。最新的一项物联网便民技术应用,是电信智能卡与银行电子钱包功能整合后,推出的移动支付服务,通过手机支付给用户带来更好更新的体验,而手机支付只是物联网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迈出的一小步。物联网带来的手机支付具有四大优势:①远程支付功能更加强大;②复制服务更加全面;③商户受理环境不断完善;④技术支持安全可靠。由此可见,物联网作为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对智慧型金融产业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5 结语

总之,物联网作为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在金融业的规模化应用指日可待,金融业的安保业务模式也将随之改变,更为高效、经济、实用的金融业安防体系也将逐步形成。同时,也将对智慧型金融产业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项目名称:关于物联网将推动智慧型金融产业的研究;项目编号:12531092)

参考文献

1 侯赞慧等.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