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63―04

引言

南国农教授曾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教育技术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专业224个,硕士点83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这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门槛,考试内容对人才的选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初试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需要按照教育学的招生考试方案,但是教育技术学具有不同与教育学的学科特色,因此在招生考试科目方案设置上,出现了分歧。[1]部分高校改变此前的自主命题方式,采用了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教育学综合考卷,学科门类为教育学(代码04),另外一部分高校仍然沿用自主命题方案,按理学(代码07)招生。从2007年至2009年,这种新的考试方案已经实施了三年,那么这两种方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育学综合的考试方案是否适应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1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部主管)公布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2007―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全国内地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共有85个(同一个学校不同院系的硕士点按不同单位计),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招生单位有40个,占总数的47.06%,自主命题的有45个,占总数的52.94%。2008年招生单位是84个,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6个,占总数的42.86%,自主命题的有48个,占总数的57.14%。2009年招生单位数量与2008年相同,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4个,占总数的40.48%,自主命题的单位有50个,占总数的59.52%,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与自主命题单位数量之比约为3:5。整体趋势如图1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减少,而自主命题单位的数量则在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学综合考试方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笔者统计了西北地区七所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高校2007-2009年的招生情况。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是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从招生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2007-2009年间,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实际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没有满足招生计划,个别学校只能通过调剂争取一部分生源,有的学校实际招生人数甚至为零。而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这三年间实际招生人数较为理想,有些学校甚至爆满,单从数据上看,实行自主命题的学校实际招生结果比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学校普遍要好,这与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改革前各高校基本都能招满计划,录取余地相对较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诚然,招生数量受学校知名度、学科实力、导师团队能力、地理位置、就业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招生考试科目是筛选优秀学生的过滤器,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这两种考试方案产生的不同招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

二 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原因分析

1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轨

教育技术学虽然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的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八门主干课程,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同时允许根据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本科培养方案。[3]而教育学综合所考察的四个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技术学本科主干课程差异明显,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仅在一些师范院校作为公共课开设,而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这两方面内容一般不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综合中基本没有体现教育技术本科的主干课程,与本科教学严重脱轨。

2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不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

由于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节,导致考生备考时,基本放弃了教育技术本科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了取得成功,从大三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育学知识,这无疑是削弱了考生对本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加大考生的应试难度。[4]而通过初试的考生,也无法从成绩上体现对教育技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用说反映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了。因此,许多考生放弃考教育学综合,选择自主命题的硕士点报考,使生源在院校间出现了不均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教育学综合内容,直接放弃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深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本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十分不利。

3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制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通过对西北地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网络访谈,发现有一大部分该专业的研究生来源于教育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专业,这一大部分考生基本上是应试型,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更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一点技术背景,而这些研究生所在学校的培养方案偏向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也基本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从本科到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知识结构差异明显,思维习惯并不一致,出现了不能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现象,部分学生,一直存在学习困难,无力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显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要体现考生对本专业本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要体现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因此科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关系到研究生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从以上三个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教育学综合考卷难以选拔教育技术学优秀人才,迫切需要新的考试科目设置方案。

三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选择方案

笔者对2007-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AECT94定义中提出的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把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分为教育技术学本体理论研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艺术,教育信息管理与评价四个大方向,[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向。然后对自主命题的学校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四大方向的具有一些公共的考试科目,笔者对自主命题学校所有招生方向和考试科目进行统计了解的基础上,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原则,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的两种考试方案,即:教育技术学统考或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两种方案。

1教育技术学统考方案

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客观性,顺应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趋势,笔者认为部分交叉学科应该突破二级学科按照所属一级学科统考的试行模式,体现两个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采用部分交叉学科统一命题方式选拔人才。教育技术学可以按照本科主干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网络教育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六门初试必考科目,自主考察的科目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放入复试环节。这种统一命题方案使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具专业性,同时也能兼顾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使通过教育技术学统考选的优秀人才更符合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

2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

笔者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归纳为四大类,依据现有自主命题单位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设置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如图2所示,矩形框内的科目为必选科目,椭圆形内的科目为可选科目,招生学校可根据自己具体招生方向灵活选择初试科目。

其中教育技术本体理论研究方向,其必考科目包括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论则作为可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化教学应用方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web及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数学为必考科目,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和教育传播学则为可选科目;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方向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必选科目,而教育传播,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则为可选;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技术方向,电视编导,影视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则为必考科目,而普通物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三维建模三门则可作为选考科目;其它方向,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

小结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6],因此,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方案不仅要体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色,更应服务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教育技术专业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媛等.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 汤苗苗,王琴,王良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10-12.

[3]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谈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0.

[4] 张琪,陈琳.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5-68.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第2篇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出现了两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逐渐被历史学科教师接受并运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已经明显有别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如何学会如何会学作为课堂主要任务。教师尊重学生的意志,注重学生的内部需求,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批判者和重构者。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简单状态,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利用多媒体传输设备,把制作精美的课件、声情并茂的视频传播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之中,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仍然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的思考:首先是在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中避免不了形式化问题的出现。有很多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是为了用上多媒体教学而制作课件,忽视了课程内容才是课堂的重心。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滥用催生了教育信息化疲劳症。在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都在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于是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逐渐地被学生如同面对黑板一样习以为常,教育信息化疲劳症的出现不可避免。第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仍然停留在教师教学手段的变化上。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要求下,教师做的课件越来越精美,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所有这些都是以教师为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或者不接受,所以现代教育技术没有通过教师的手转化为学生的现代学习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一个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应该与历史学科有更为深入的整合。如何在历史的教学中把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化为学生的现代学习手段,使现代教育技术对历史学科的影响从有限性转变为无限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历史学科中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为这种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小课题式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将学习、设计、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基本模式是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评价,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一切手段,包括资源的搜集与提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角度地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现代技术下的一切条件,自主选择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素材,按自己的理解用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得出结果。在这种学习模式中,现代教育技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学生主动选择和运用的,能够相应地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研发

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并不是侧重于学生的研究创新,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所以它能够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发确立不同程度的探究小课题。在此类问题的研发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根据学生的现有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制定选题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

在选题方面,根据现有中学教材的内容和信息,大致可从三个方面给予指导:历史专题式选题、情景再现式选题和历史评价性选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组建小组,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训练学生制作展示成果;在对小课题的评价上要贯穿活动全程,要评价选题的价值、信息搜集处理的得失、小组合作的程度、探究成果的形式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等。

在小课题的探究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不再完全按教师的理解选定,而是教师指导给学生,建议学生在某个环节可以选取某些资源或采用某个手段可以完成,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资源。

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通过使用小课题式的学习模式,学生充分享有自主选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实践、进行探究学习等权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效率有显著地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一般的历史课堂上,学生只是忙于接受教师通过书本或课件设置给他们的学习内容,做着长时间的记忆、理解的活动,久而久之学习成了繁重的负担。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结合后,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实践,既体会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乐趣,又发现了历史学科的内在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能够使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影响在历史学科中趋向于极限

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只有在不同的学生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才能体现其自身的全部价值。教育信息资源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学生利用这种资源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在小课题式学习模式的实践中,二者的结合能够达到彼此的功能最大化的效果。历史小课题式学习模式使现代教育信息资源不再有任何闲置。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

[2]罗锋.浅谈历史学科中信息化手段的运用[J].新校园,2010(5).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题;灾区;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65-02

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2013年又发生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宝兴紧邻芦山,受到严重波及,再次成为重灾县。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包括教育信息化设施在地震中遭受巨大损失。面对两次严重震灾,近年来宝兴县在灾后重建中,按照“课题引领、研建结合”的方针,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重建。

1 “课题研究”探索灾区教育信息化

有效、务实推进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宝兴县成立课题组,拟定《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课题申报并被立项为2013年度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课题组按照研究方案,通过客观地调查调研、收集整理、学习研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与纲要、标准规范与要求、规划(计划),结合灾区实际,探索适合灾区教育信息化办法、措施、策略。

明确灾区教育信息化重建应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多方互动;应用主导、培训先行;注重特色、手段多样;分步实施、注重效益;实用先进、安全可靠”为原则,重点是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基本掌握现状基础上,按不同类型、规模学校与标准要求,统一编制信息化装备建设项目内容,规划软硬件,制订实施方案。要求系统平台要具有可持续性、扩展性,技术标准统一、校际均衡。系统构成、技术选择先进成熟、安全可靠、与时俱进。

实施中,一要健全组织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二要合理引导社会各界捐赠、援助;三要补充更新、改造完善捐助设备系统;四是部份设备系统纳入灾后校舍房屋重(新)建项目;五是结合灾后重建,使用重建资金有序、规范按规划或分期装备建设;六是同步实施精细化管理;七是开展必要活动促进教学应用。

基础环境建设同时,强化教育信息化发展队伍建设与师资培训,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利用。

2 课题研究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灾后重建面临范围广、系统内容多,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情况。结合灾后重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进度要求,宝兴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应用研究成果或边研究边建设,研建结合推进教育信息化。

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推进信息化责任主体。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宝兴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宝兴县教育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宝兴县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各学校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室”,下设信息技术组或信息化推进组,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主体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

其次,查阅文献资料、多次到各级各类学校调研,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掌握教育基本情况和现状、需求。

再次,收集整理、学习研究了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与纲要、标准规范与要求、规划(计划)。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目标、内容、任务要求。

第四,结合宝兴县实际,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拟定并由宝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宝兴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5)》。

第五,结合灾后重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编制《宝兴县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的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聘请了省教育厅、川大、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所专家、教授进行了评审。按照评审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第六,按规划项目与实施方案,依据项目的基础、关键性,合理引导捐赠援建(助)、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期信息化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有22所中小学校26间、学生计算机950台,间数达到标准要求,台数满足最大班额学生人均1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县38所中小学(含教学点,下同)、1所幼儿园225个教学班级、75间功能教室的数字化教室建设,其中30所中小学、1所幼儿园143个教学班级装备交互智能一体机,占到全县教学班级的63.56%;在试点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22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全千兆、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系统;出口带宽暂行500 M,实名注册,5所中小学1000 M接入,17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100 M接入,16所教学点或条件具备后50 M接入已试运行的宝兴县教育城域网(含管理资源平台);全县38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中小学教师人均1台,师机比1:1的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用计算机;2所中学、3所小学通过灾后重建等资金分别组建1套共计5套自动录播系统;22所校园22套数字图书馆设备组建22个数字图书馆等。

推进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装备建设同时,加强了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拟定下发了《宝兴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对包括信息化项目系统设备在内的教育技术装备同步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举办或配合开展相关活动,促进教学应用;逐步思考并准备创建具有宝兴特色教育管理和数字教育资源。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第4篇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1.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

2.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①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②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

2.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2.3.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2.3.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秦炜炜.《国际教育技术学家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与看法》.[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08—04.

[2]包训成.《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讨》.[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37-0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范文第5篇

*县电教中心2009年度工作要点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工作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工作目标以提升全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水平、优化教学手段为基础,以加强教育资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导向,以教育技术队伍发展为前提,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目标,全面提高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能力和水平,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工作任务一、全面加强对全县远程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本着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科学管理、突出重点,健全制度、发展队伍,培植典型、全面推进的原则,加强对全县远程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强化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应用促进教师队伍发展、促进新课程资源建设,有效支持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1、2月份全面完成2009年新增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及县级验收工作以全优的标准接收省市验收。2、继续坚持“一标三册一栏”管理制度,开展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百校行”活动。每两周下乡一次每次检查5所学校,全年最少检查100所学校。采取突击检查、现场指导、编发简讯、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介亮点,推动全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工作。3、修订完善远程教育管理应用考核办法,拟于6月份、12月份进行专项考核两次,6月份考核完毕后对2009—200年度远程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专项表彰奖励。建议教育局加大远程教育在校区综合工作评估中的权重。4、依托校区综合工作评估和初中毕业生测试,加强对实验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等教学设施的管理使用。二、加快网络中心建设步伐,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中小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2009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电教中心工作重中之重,力争年内初步建成满足教学需求的互动、开放、动态、实用的新课程资源库框架,积极培育资源建设的内生长机制,初步建立起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系统。1、1至2月完成设备调试及试运行。2、加强人员培训。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网站管理人员使他们尽快掌握技术保证网络运行正常;二是3月份对各校区通讯员及股室联络员进行集中培训。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资源上传、审核、系统;突出一线教师和学校的主体地位,树立资源使用

者同时是资源建设者的观念,骨干带头,全员参与资源创建、搜集、整理、加工、上传工作;加强资源应用研讨,加大优质、特色资源推广应用力度。3、发挥网站电子政务功能,围绕县教育局中心工作,努力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上传下发*县教育的新发展、新举措,展示校园风采,对外树立形象,对内上传下达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4、资源建设一是突出课堂教学实用资源建设,提供与教材配套的教案、课堂实录、网络资源链接、课件、试题、学习成果、教学后记等针对性强的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资源;每两周下乡一次,实现年内制作优秀课堂实录30节,并于网上;评选优秀课件40个,整合于资源库。二是主要栏目信息80篇;教学研究、论文篇数总计达到80篇;三、组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以赛促用。1、3-4月份开展一次以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制作为重点的评选活动;9-10月份开展一次以优秀教案、论文、和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案例评选活动。将优秀作品在网站上,实现获奖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推选全县获奖作品参加全国、省市相应赛事,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前三名水平,个别项目走到全省前列。2、五月份安排一次全县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比赛活动,以促进校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水平。四、强化人员培训,为应用工作奠定基础。1、加强电教中心自身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管理服务队伍、网络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使内部人员掌握网站(栏目)管理技能和三种模式应用指导、技术服务能力。2、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3、继续推广“四级培训”模式,指导各校区扎实认真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整合应用能力。拟于3月份对各校区报送的四级人员考核颁证。4、4月份组织各乡镇技术骨干技能比赛培训活动,提高服务能力。5、积极推进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成效和质量,培养更多教师在网上学习、工作和交流的习惯与能力。五、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题的研究

组织开展市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规划、申报和实施管理工作,指导学校申报咸阳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培育典型学校,促进骨干队伍成长,积极探索信息化支持教育跨越发展的途径。六、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1、抓好全县中小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积极倡导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实践。组织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评选、网络主题探究学习的案例评选等活动。3、抓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七、加强电教中心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1、加快电教中心标准化建设步伐,力争上半年通过省市评估验收。2、强化服务意识,完善三级服务体系,保障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八、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为资源应用提供基础1、前季投资5万元购买网站信息平台,完善网站建设。2、各校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改造修缮原有设备,保障正常使用。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小学李嘉诚项目校,没有刻录机的,必须购买安装,以保证接收资源能刻录保存。九、完成县局各项中心工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一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