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业新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本文从产业融合的理论视角对当前旅游业多业态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旅游业正在与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进行产业融合,产业价值链不断被解构和重组,并表现出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特征。本文不仅对这种产业融合动因进行了具有旅游特质性的剖析,对融合情况进行分类,还指出其本质是一种创新。融合产生的效应反映在多方面: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演变,出现系统集成商和具有双边特征的平台企业,非物质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出现模块化迹象,跨行业人才成为稀缺资源等。
关键词:产业融合;现代服务业;模块化;旅游服务外包
一、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步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业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这一革命性的产业创新推进了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发展,并导致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许多演化经济学家就此提出了产业融合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这种产业现象,即新型业态是产业融合的结果。对于产业融合的定义,理论界没有统一认识,不同的学者给予不同的答案。美国学者格里斯坦和卡恩指出:“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1]。根据欧洲委员会绿皮书的定义,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三个角度的融合”。日本学者植草益在《产业组织论》一书中认为产业融合是这样一种现象,即原本属于不同产业或市场的产品,由于技术创新而导致具有相互替代关系,使两个产业或市场中的企业转为处在竞争关系中的一种现象[2]。而我国学者厉无畏的认识得到普遍认可,他指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3]。产业融合最先出现在信息产业,此后蔓延至金融业、物流业、传媒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服务业不仅进行着内部各行业的融合,而且与农业和制造业也进行着融合。服务业在第一、二产业增值中的作用凸显,形成了跨行业、高知识密度、高投入、高回报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在这个浪潮的带动下,已经显露出了“跨界”发展的迹象: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新型产业功能逐步显现,如旅游景区兼具影视文化基地,养老、医疗方式借助旅游框架产业得到升级;新型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演进,如旅行社集会议组织、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展览策划于一身,旅游系统集成商逐步出现,双边性质的旅游组织不断诞生……种种迹象表明,旅游业悄悄地对其他产业进行着“渗透”,在各个层面与其他产业进行对接,在产业边缘地带激发出各种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以行业实践丰富着产业融合的内容。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过程,最初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分立,由于产业是生产同类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当两个不同产业分立时,各自存在退出壁垒、相互之间则存在着进入壁垒,这时产业之间存在各自的边界。此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同特性或功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他们之间的可替代性非常小,企业的竞争行为建立在边界清晰的特定产业范围之内。随着信息技术和体验经济的兴起,社会经济状况的相似性、消费者旅游偏好不同形成的跨产业需求、多种产品联合使用的互补性、政府经济性规制的放松等因素,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由分立走向融合。同时产业的单元化和模块化方便了旅游单元嵌入其他产业体系,赋予了该产业以旅游功能,“使原先传统的边界模糊起来,彼此共生共赢”[4]。
目前的旅游业跨界融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另一种是旅游业与非服务业的融合(见表1)。第一种类型属于第三产业的内部融合,是出现兼具多个行业特征的新型服务业业态的过程。这种融合表现在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使得融和后的产业兼具旅游业的特征,与原有的旅游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其中最典型的是由信息服务商、旅行社、航空公司、银行业等融合而成的在线旅行社,它兼有各方的业务特征,又为客户带来了新的价值,对传统业务进行了补充和升级。第二种类型属于服务业的产业外融合,旅游与工业和农业的边界模糊化,出现兼具农业和旅游业或工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业态,工业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是典型的代表。旅游业与农业、制造业的融合使原本各自独立的旅游服务产品和农产品,通过共同的标准束或集合后渗透结为一体[5]。观光型农业由于旅游的渗透改变了原有农业生产模式,要具备知识性、观赏性和参与性,其生产目的、产品价值、顾客定位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尽管与农业有关,却不能用农业生产观念来发展观光农业,观光农业中的服务增值功能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同样,工业旅游的产生使制造业企业进行着各方面的改造,比如增加参观和学习的场所,改进企业的一些工艺流程等等。融合后的新产业与原有产业之间或是替代、或是互补、或是结合。
产业融合是产业演化的高级表现形式,孕育着新产业的诞生,因此旅游产业融合的本质特质是创新。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过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创造新的结构的产业突变。从产品角度来看,旅游产业融合是一种创新,反映在旅游动机和旅游线路以及附加服务上的创新。旅游不再仅仅是求知、休闲、健康、审美、娱乐,而是更多地具有咨询、人力培训、美容(不同于健康)、辅助销售(房地产旅游)、传播理念等作用;旅游的线路也不再局限于风景区和人造景观的组合形式,而是多产业模块的集成。从市场开发角度来看,会展参与者、企业内需要培训的员工、力图改变容貌的爱美之人、晚年享乐的老年人、寻找廉价优质医疗服务的患者……都在进入旅游企业的视野,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市场。参与融合的企业,无论是旅游企业、其他服务业企业还是农业和制造业企业都在业务和流程方面相互磨合,实现一种新的组织格局,这又是另一层面的创新。因此,产业融合是一个多角度、多方位的对旧有的突破和创新,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
1. 旅游的体验性
旅游体验是旅游世界中的硬核[6]。因此旅游经济是典型的体验经济。所谓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某一事件中,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于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的策划者不再仅仅提供商品或服务,而要提供最终的体验,充满了感性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忘的愉悦记忆[7]。体验经济是终极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济形式,它具有终端性、差异性、知识性、延伸性、参与性和补偿性。这就要求旅游业具备开放性,是一个按主题化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价值的复合体。由于产业间分工的细化,多样化价值的提供不能依赖于单一产业,而要靠跨产业的重组与融合,所以,旅游的体验性特征要求旅游产业进行融合。
2. 闲暇的二重性
查理斯・布莱特比尔认为,闲暇是去掉生理必需时间和维持生计所必需的时间之后,自己可以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8]。马克思把闲暇进行了二分:从事休息、娱乐等普通活动的时间,称为第一闲暇;劳动者利用一部分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与专业技术的培训,不断增长知识与提高生产技能,通过社交等有关活动丰富社会经验与了解社会关系,通过文化活动,在精神上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是精神、智力、交往等高级活动时间,称之为第二闲暇[9]。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闲暇时间中的大部分不再用于消费物质资料,而是用于消费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为创造财富做着实质性的要素投入,因此,闲暇具有经济二重性:消费性和生产性,而且生产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休闲视野下的“旅游”强调旅游是人类的一种休闲行为,是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第一和第二闲暇的复合载体,自然也具有二重性。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其生产性的表达,在产业传统边界内不能圆满完成,需要各分立的产业联动形成融合载体,如体育旅游、教育旅游、医疗旅游等融合产物,都是对旅游这一内生特质的呼应。
3. 经营者对经济性回报的追求
企业对经济性的追求客观上推动了产业融合的发生,主要表现在范围经济方面。范围经济最初是指“同一家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小于两家专业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联合成本”[10]。后来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地扩展,不仅仅指成本节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有可能是受益范围增加所带来的效益,如业务的协同效应、市场范围扩大等。为此,钱德勒将范围经济定义为“联合生产或联合销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11]。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旅游趋于无边界发展,多业务组合分散了风险,多元化产生协同效应,多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强了可持续性,经营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企业对利益的追求,是融合发生的经济性动因。
四、旅游产业融合引发的思考
1. 对旅游业的再认识
“综合性产业”代表了以往对旅游业的认识,简单而缺少理论思辨,使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始终不能在一个成熟的范式指导下进行,因此避免不了美妙而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的境遇。借助产业融合的视角,旅游业的扩张轨迹似乎就清晰了许多:旅游业是以旅游需求为驱动力的产业,产业链是围绕旅游需求构建的。由于旅游需求的动态性和多元性,使旅游业成为其他产业产出的组合,因而形成了广泛的价值网,建立了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边界是随机的、动态的,具体表现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在功能、形态上的融合。旅游产业的外延得到了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得到结构性认知,拓展了以往的认识框架。在传统的“六要素”基本架构上,以横向和发散性的思维去拓展业务和创造增值空间,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融入到更多相关产业价值的分配体系中,突破行业业务范围窄和收益低的尴尬境遇。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旅游业发生着一系列深刻而富有深远意义的巨大变化。知识经济提高了旅游需求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提高了旅游供给的质量,知识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推动着旅游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对其他产业的增值贡献加大,使旅游业步入了现代服务业的行列。知识性、创新性成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知识是融合的媒介物,是融合创新的源泉,知识性使旅游产品具有了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征,这大大突破了原来对旅游业简单的认识。旅游业正追逐着那些有跨行业思维的创新型人才,他们将给旅游业注入更多的创意,更密集的信息量,引领行业发展。
2. 产业竞争格局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产业融合以后,市场结构会发生更复杂的变化,竞争合作关系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跨界”发展使企业进入到更广阔多样的竞争空间,同时树立了来自不同产业的竞争敌手。比如,在融合后的金融服务市场上,金融企业不但面临原有的竞争,还要面对保险业跨业经营的竞争,还可能受到来自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挑战。现代物流业的融合把运输、邮政、快递、仓储、通信并行入一个轨道,结果是重组并购不断上演。至于旅游业,携程旅行网这个融合产物正威胁已经运转多年的酒店预订系统和传统旅行社,跨国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也在与旅行社争抢修学游和医疗旅游的新兴市场……产业融合在带来市场范围空前扩大的同时,也使旅游企业面临的竞争空前激烈。
一些新锐的旅游企业,其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在产业融合中呈现出新的变化,他们试图构建整个价值创造系统。在模块化、链条式、集聚式的运作模式之外,很可能使产业组织进入一种结构更为复杂,包含多个产业的价值星系模式,把市场从一个价值交换场所蜕变成价值星系中各交互往来的对话论坛,开拓出企业源源不断的创造性与活力[12]。在体验诉求下,让生产商、供应商、合伙人、顾客组成的联盟共同合作、创造价值,提供一次完美的旅行过程。
3.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仅导致了企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而且引发了企业组织内部结构的创新。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开始由纵向一体化逐渐向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虚拟一体化转变。企业为了达到快速响应,往往通过横向联合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时机,抓住最核心的东西进行更大范围的业务整合,从而有利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和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的结构更趋于柔性化和扁平化,具有以最短时间进入相关或非相关的业务市场,进行跨行业专业经营的能力。就奖励旅游而言,旅游企业的产品设计过程实质上已经融入到了客户方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要跨越市场的最基本接触,进行深入的沟通、联盟式的合作,才能开发出具有激励效果的旅游方案。
另外,一般在融合地带会产生具有组织信息交换功能的平台性的垄断性企业组织。例如在银行卡业中,每个银行卡组织与相连的发卡银行的收单银行构成一个平台企业;在媒体产业中电视网络、报纸和互联网站等都是平台企业。携程旅行网正在逐渐显现出类似的地位特征,市场份额2007年占据电子旅行社行业56.8%,将排位第二名的“e龙”远远甩在后面。这种企业可以牵制双边市场,一方是酒店,一方是游客。由于交叉网络的外部性,所谓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要吸引更多的双边市场顾客进入并使用它的平台,而不是在每个单边市场追逐利润最大化。可见,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定价策略都要在产业融合中发生改变。
4. 旅游功能的模块化
旅游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带来的另一个突破性的认识就是,旅游功能的模块化,由于产业边界的模糊,旅游成为一个价值模块并嵌入到其他产业的价值链当中,成为产业链上的增值点。业态的混合型增长及旅游服务外包业务的开展,都是对这种效应的诠释。以差旅管理为例,针对各类企业的出差旅行、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商务考察的需要,提供专业化咨询、系统化管理与全程化服务,即事前计划控制、事中过程控制和事后做报表分析。将以往的旅行社业务融入到其他公司的整体运作当中,成为一个模块,被分包出来。模块化的发展模式意味着经济资源的升级,组织、网络、信誉和社会资本等高级资源成为了主导因素,超越了以往旅游业发展的推动要素(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存在),加快了旅游业与网络社会的紧密联系,达到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5. 对旅游教育的启示
对旅游教育界来说,一直存在着“旅游人力资源高要求,高素质人员低进入”[13]的就业悖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设想的培养对象的就业范围限在传统资源型的风景区和接待业。若以产业融合的范式去理解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我们不难看出,具有融合战略观、跨行业驾驭能力、多业务水平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要,不管是寻求新市场定位的大公司还是在特殊领域生存的小企业都强烈需要这种创造性的人才[14]。因此,要以大旅游的思维,不囿于已有的学科体系,跟随产业动态进行旅游教育体系的调整,既要培养提供行业基础服务的技能型人才,还要培养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Greenstein S,Khanna 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J].Boston,1997:201-226.
[2] 植草益. 产业组织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 厉无畏,王振.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6):50.
[5] 李美云.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5-60.
[6]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05(6):25.
[7] 张承耀.体验经济的六大特征[J].t望,2005(4):35.
[8] 李仲广.闲暇经济论[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5:24-25.
[9] 同上.
[10] 小艾尔弗莱德・钱德勒.范围与规模[M].华夏出版社,2006.
[11] 同上.
[12] 厉无畏.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机制与产业组织模式[J].学术月刊,2007(8):68.
[13]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4] 谷惠芬.中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5(12):23.
[15] 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6] 何建民.世界饭店百年发展的启示[J].饭店现代化,2004(8):22.
[17] 施金亮,周德力.产业融合与旅游房地产发展策略[J].上海地产,2007(9):39.
[18] 芮明杰,刘明宇,任江波.论产业链整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2-54.
Industry Convergence:A New Perspectiv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rends
YANG Y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anghai 200439,China)
关键词:新三峡;三峡工程;旅游格局;旅游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63-03
1 新时期影响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几方面因素
1.1 三峡工程对三峡地区旅游开发的深远影响
(1)部分景点在库区蓄水后被淹没或失去原有的游览价值。受三峡工程的影响,库区蓄水水位达到175米时,受淹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有的景点被淹没,永远地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据测,受影响景点合计39处,约占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13%,对三峡的整体面貌有很大影响,旧三峡留给人们的印象正慢慢淡去。
(2)三峡工程催生了一些新的景观、景点,改善了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蓄水完成后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公里的大面积连片人工湖泊以及峡谷、岛屿、溶洞等新景观,据测,新增添的旅游景点有37个峡谷,11个湖泊群和14个岛屿及半岛,共同构成了“高峡平湖”的新三峡美景。
另外由于水位的提高大大改善了沿江及其他一些景区的开发条件,长江主航线和乌江、大宁河等其他支流的通航条件得到改善,部分旅游景区的进出更加方便、畅通,更有利于这些景区的开发。
(3)三峡大坝已然成为新三峡旅游的特色资源。三峡坝区总面积为15.28平方公里,作为独一无二,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对游客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每年参观坝区的游客人数超过200万,并且连续5年平均保持20%的游客增速,从而使原来流水线状旅游带变成以大坝为中心的驻地旅游区,游客的停留时间更长,住宿率大为提高,三峡大坝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又一增长点,给库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2 三峡库区移民的影响
规模空前的三峡移民工程为三峡库区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万移民的安置问题让世界的眼光又一次聚焦到了中国的三峡,这个世界级难题在2009年库区蓄水达到175米时得到了初步解决,“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三步走战略已成功的实现了它的第一步。
百万移民曾今给三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现在的三峡却因为这个举世瞩目的难题得到了全世界更多的关注,引来了更多的国际游客,为三峡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于1993年正式实施,到2009年基本完成,移民人数总计113万,它不仅仅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专属于中国三峡的移民文化也随之产生。古老三峡的十年巨变,向世人证明:中国人不仅能修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还能够完成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水利移民工程。
另外,主体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的三峡移民纪念馆已在万州建成,年接待游客量在30万人次以上。它作为国内一流、库区惟一的移民专业性纪念馆,主要展现破解百万移民世界级难题的艰辛历程、库区人民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全国对口支援库区建设的辉煌成就,同时为三峡旅游增添了新的看点。
1.3 库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峡重庆库区能源、交通、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国各大省市的大力支持。仅“十五”期间,就有渝万高速公路、万州机场、达万铁路、渝怀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相继投入使用。
广东省为改善巫山县的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辽宁省从省财政资金中挤出2000多万元,帮助改造渝巴公路奉节段。河北省和接受对口支援任务的10多个地市,两级财政共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援助丰都县完成学校、医院等单位及贫困居民搬迁。四川省为解决开县至重庆公路中一段“瓶颈”,优先安排计划并补助建设资金600万元。云南省支援石柱县石沱镇淹没公路复建,山东省支援忠县长江大桥建设等。1992年至2005年,重庆库区共实施对口支援基础设施类项目305个,到位资金40亿元。其中重点建设了万州长江大桥、涪陵长江大桥、奉节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万州港红溪沟码头、达万铁路、万州五桥机场、渝万高速公路、双通水利等项目。大坝全部建成后,长江中上游的险滩将永远消失,水流流速减缓,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年单向航运能力将比目前增加5倍多,航运成本降低约35%。
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给三峡旅游市场扩大客源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给库区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为新三峡旅游格局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畅的三峡将是吸引游客和商机的另一个“工具”。
2 “新三峡”时代旅游格局的转变
2.1 三峡库区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旅游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旅游产品的变化
(1)传统的“一轴”空间模式向“双核”空间模式转变。传统的“一轴”模式主要是依托长江水道,在重庆与宜昌之间形成“一轴”线性旅游空间。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宜昌作为三峡旅游重要的结点城市拥有了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吸引物,且旅游景观分布密集,将发展成为库区东侧新的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重庆仍然依靠其作为西部中心特大城市的地位,以重庆都市区及其都市区周边环带为旅游地而形成库区西部另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库区旅游活动从而形成以重庆、宜昌为中心的“双核”分布模式。在宜昌,将是以从奉节至夷陵的三峡峡谷和三峡大坝为核心的线性水上组织模式;在重庆则是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性陆上组织模式。
(2)三峡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呈现出集聚化、圈层分布的局势。除资源密集分布的“双核”将形成旅游活动中心外,随着三峡腹地水陆交通状况的改善,将大大提升库区其中数量庞大的原有景点和新增景点的营销和开发的和可行性,逐步形成以大城市和重要旅游吸引物为中心的集聚化、高密度旅游景点空间分布。
(3)旅游产品由单一游船观光转变为水陆并举的多功能复合产品系列。传统的三峡旅游产品主要是三峡峡谷和沿岸的游船观光旅游。三峡大坝建成后,水位的上升使旅游者从水路直达某些景点,也可以通过区域旅游道路观赏大量新增的优质景观,旅游产品通过水陆结合的交通网络进行空间组织。在进出口岸和方式上,万州机场和达万铁路的开通,沿江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使三峡旅游多口进出的格局开始显现,国内游客可在重庆、涪陵、万州、宜昌等多个口岸进出、多方式游览三峡。在游览方式和旅游功能上,三峡旅游将由单一的游船观光游向水陆结合游、观光与度假结合游等复合旅游形式转变。三峡旅游将形成以游船环湖观光为主,专项旅游为辅,集休闲度假、水上运动、会议商务、科考探险、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
2.2 游客旅游方式的转变
(1)以游船为载体的观光游将变为“观光+休闲”模式。对于当今城市人来说,随着收入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旅游已经不再是一个奢侈的选项,每年都可能有多次的出行机会,各个景点对他们的吸引度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大了,视觉上的享受也许已经成了每次旅行的例行公事,现在他们会越来越关注周边的娱乐休闲配套,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了很多人出门找乐子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对于三峡旅游而言,过去传统单一的游船观光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游客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休闲娱乐成为了游客关注的焦点,他们更愿意为“观光+休闲”的旅游模式买单,这种更有效率的模式正在成为三峡旅游的主流趋势。
(2)自驾游模式日益火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增多和库区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近年来自驾游的潮流日益风靡,三峡库区周边城市的游客往往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出行,进行一到两天的短途旅游。这种方式灵活自由,不仅开辟了三峡旅游新的客源通道,还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丰富了三峡地区旅游的元素。
(3)自助游的兴起。现代的年轻人喜欢追求新颖、刺激的元素,崇尚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旅行方式,邀约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背上背包,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完成旅程。三峡雄伟的自然景观对这些喜欢徒步探险的“背包族”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助游也逐步成为了三峡旅游的热门方式。
旅游方式的转变能够反映出游客的需求在日益个性化、多元化,他们不再局限于单调的自然观光,而是希望从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业内人士分析,旅游需求将在经历了初期的探险、观光旅游后,慢慢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而最终走向专题性、参与性、个性化和生态化等的特色旅游。而随着这个进程的发展,就会使旅游方式的多元化,和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3 新时期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3.1 突出“新三峡”的旅游资源特色,构筑并完善“大三峡旅游圈”
新三峡旅游是三峡工程的延伸,也是国家三峡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大三峡旅游经济圈作出了新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突出‘新三峡’,立足‘大三峡’,针对三峡工程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对未来旅游发展的影响,整体推进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的三峡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这些新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了“高峡”、“平湖”和“大坝”这三个方面上,这三点已然成为了新三峡旅游的核心特色资源,如何将其效用最大化是新三峡旅游发展的关键。首先应将“高峡出平湖”作为新三峡的形象定位,通过各大媒体的良好宣传,扩大其影响力;其次就要整体创新,运用科技手段给游客以强大震撼力;最后必须强化大坝的正面效益,弱化其负面效益,对坝区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其起到游客集散、中转的作用。
三峡是中国的三峡,更是世界的三峡,它不单属于宜昌或者重庆,为了实现整体的发展,作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两个重要极点城市的宜昌和重庆必须联合起来,对三峡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两市均应将三峡作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资源,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布局要相互协调,科学论证,统筹安排,发挥整体优势,兼顾双方、地区乃至国家的共同利益。此外,两市还应该大力支援三峡周边地区,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配套升级,共同构建起区域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大三峡旅游经济结构圈,树立“大三峡”国际旅游品牌。
3.2 确保库区移民稳定致富,提高移民综合素质
旅游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催生的产物,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对旅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库区移民不仅是三峡旅游业重要的参与者,更是三峡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三峡旅游是借助其特有的景区及配套设施向游客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总和,其品质不仅取决于景区及相关设施的质量,还取决于旅游服务质量和社区居民态度。无论是作为旅游从业人员还是作为社区居民,库区移民对旅游业的支持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三峡旅游的品牌和质量。同时,移民稳定致富不仅有财力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去,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还能为三峡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移民致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三峡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关键:
(1) 把库区移民致富与三峡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开拓移民参与库区旅游经济建设并逐步致富的有效渠道;(2) 结合库区新农村建设推进旅游移民示范区试点工作,开展三峡移民旅游就业培训,鼓励、支持发展移民乡村旅游,引导游客深入三峡移民社区,从而增加移民就业渠道,促进库区脱贫致富;(3) 大力开展对口支援,促进库区经济全面发展,使移民从中获益;(4) 将旅游业作为库区富民产业,在政策上给与大力扶持,并建立重大工程反哺库区发展的机制。
3.3 跟上游客需求的变化,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
三峡旅游格局的转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给予了游客更多的选择,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逐步体现了出来。“以人为本”的思想仍然是指导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纲领,着眼于游客,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本质。本着这样的精神,新三峡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传统产品――自然观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它们仍然是新三峡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自然景观,旧景翻新和新景拓展是产品开发的重点;文物古迹则要做到精心的维护和统筹的管理,它们是华夏文化的传承;对于当地的民俗风情,在做到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大型的民俗风情村来展现三峡的人文气息。
其次要看到娱乐休闲产品的重要性。娱乐休闲已经成为游客不可或缺的需求,是三峡地区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大力发展如度假村、避暑山庄等娱乐休闲产品以及升级配套设施是新时期三峡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另外还可以开发的旅游产品有: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大型博览会,高档酒店等商务旅游产品,攀岩、漂流,科考探险等体育旅游产品以及影视旅游产品等。
当然,在强调产品多元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品位的提升。三峡是中国旅游的品牌,产品一定要从高端定位,突出文化艺术性,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和娱乐休闲性,把三峡建设成全国最大的风景区和世界最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3.4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把三峡库区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首先,要大力开发库区生态观光、森林生态养生、游船休闲度假等生态旅游产品,鼓励和引导建设一批生态旅游景区,探索库区旅游循环经济,提高旅游业开发的生态内涵。其次,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要从以往的工程拉动型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旅游管理创新上来,积极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旅游商品加工业、现代旅游服务业,增强旅游业对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最后,要积极倡导绿色旅游生产和消费,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村镇建设,鼓励创建一批绿色饭店、绿色景区、绿色游船和绿色旅行社,引导旅游者进行绿色旅游消费,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旅游行业的具体行动中去。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三峡必须站在世界的前沿,扬长避短,打造全球最大且最富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参考文献
[1]蒋克美.三峡库区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8,28(1).
[2]阚如良.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旅游业战略转型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2).
关键词: 高端旅游; 酒店;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The trends of high-end tourism brings new ideas of hotel design
Haijing Yin
Shanghai Vast Architecture Design Co.,Ltd. Shanghai,200082
Abstract:
The lifestyle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during the 21st century: the emerging globalization trend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tourists, 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luxurious lifestyle and the modern technology are requiring progress and changes in the accommodation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 in the same way the hotel design is adapting itself to the new scenario.
This study is giving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end hotel and resort design of the future, analyzing all the aspects through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high-end tourism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High-end tourism; Hotel; Design
正文:
一、高端旅游的概念:
什么是高端旅游?尚未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但也许网站上的一句话可以对高端旅游的概念有个抽象的提炼:“高端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财政状况,也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而是一种最进步的了解世界的方式,以完美的计划;善良的目的;文明的行为以及良好的品味,由此可见高端旅游往往由高素质的旅游者、高品味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高质量和特色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高资质和高素质服务的旅行社、投资商及管理部门共同构成一种高端产业。
二、高端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相较上个世纪,人们的旅游愿望正在发生改变,新奢侈品的表现不再是6星级酒店或者精致的温泉,高端消费者从炫耀性的消费转向包含环境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的更加真实,简单的经验。“个人体验”可以说成为了未来在旅游市场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关键产品之一。而这些“个人体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体验当地生活
地区的真实体验正在发展成一种比泛全球奢侈更具有价值的产品。面对高端旅游者日益增长的对新事物的需求,许多著名的度假村及酒店现在都开始提供顾客除了5星级的室内陈设之外的与当地文化真实碰撞的可能性,如学习当地的部落舞蹈;加入观察海龟的短途旅行等,并且事实证明这种环境氛围正是吸引游客逗留的关键所在。地方风味和地方精神也正在酒店构成的各种元素中被深切的感受到,例如通过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引用以及本土艺术家和工匠作品的运用。
(二)美食之旅
真正体验一个地方你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做些什么,而不是仅仅去看,换而言之,你得去品味它。美食旅游的增长激励了许多的奢华度假村酒店的出现,许多区域性的烹饪传统被重新发现并被带到了世界级的厨房中去。通过烹饪学校;品酒会和集市旅游,游客能加入到美食的盛宴中,另外米其林星级;明星大厨与知名品牌酒店的强强合作则往往又能打造出一个满足游客味觉的美食新中心。
(三)冒险之旅
一场时髦的旅行不应该阻碍你体会肾上腺素上升的滋味,也不应该妨碍你遭遇一次独一无二的邂逅。越来越多的奢侈度假村正在迎合他们客户冒险精神的需求,在不降低酒店精致品质的前提下开发一些未知的版图,以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难以忘却的经验之旅。
(四)简单的愉悦
高端的旅行者知道真正豪华的度假体验没有定义身份的象征,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身体和情感上的健康。越来越多的度假村针对客户的这些愿望设置了比如一套更完善的水疗设施抑或是一座拥有很多藏书的图书馆,借此让客人放松欣赏生活中那些小事情。另外,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安静的陪伴亲人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奢侈品。许多酒店扩大他们的免费活动项目,以及提供更多种类的住宿和餐饮选择,以确保家庭可以在非常舒适的环境下享受他们的私人时间。
(五)科技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酒店将往智慧型的方向发展。例如智能空调控制系统;整合了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智能电视;配备声纹技术的智能门锁;无处不在的wifi系统等都将为客人提供无拘无束的移动服务,同时也对酒店的空间使用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三. 高端旅游业的发展对酒店设计的影响
由于高端旅游的概念发生了戏剧化的变化,因此对高度酒店及度假村的设计也产生了各个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总体设计
1.酒店规模
当今的超级高端的旅行者尤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旅客开始倾向于寻找一种更具私密感的相对较小尺度的奢华,类似个人定制型的产品,以提供他们获得更尊贵的体验。
这些旅客不喜欢在拥挤的柜台上办理酒店入住及退房,也不喜欢随身携带许多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专属的私人空间。这就要求了酒店的尺度和容量不能太大。例如索菲特波拉波拉岛Motu私人岛屿,游客到达机场后需要乘坐20分钟的蓝色水域航游才能踏上这座葱翠的小岛,整个小岛只有31间小屋可预定,在这里旅游者可以享受到360度的无垠海景, 体验毕生难忘的蜜月或者假期。
2.酒店地理位置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旅客不再欣赏以豪华酒店作为他们度假的焦点。相反,这些旅行者期待在一个特别的场所体验最少见、最纯粹的假期。
正因为如此,我们正在看到更多的酒店度假村的建筑被尽可能的设计得不那么引入注目的,通过含蓄的消隐的方式将酒店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特殊性烘托出来,鼓励游客更多的享受和加入到周边环境中去。比如在云南省就坐落着国内首家高端帐篷酒店――格拉丹帐篷营地,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帐篷营地,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乌托邦式的纯净和安宁,体验生态环保之旅的愉悦。酒店的东西面是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在营地的高处可以饱览玉龙雪山十三峰的全景;而它的西南面则是拥有令人震撼丹霞地貌的诺玛地大峡谷;在酒店的背面还可以遥望美丽的香格里拉和矗立在滇藏边界的梅里雪山。
3. 酒店的艺术体验
越来越多的酒店业主开始意识到如果在他们的设计概念里注入当地的本土艺术会快速的提高旅行者对当地文化的感性认识以及为酒店营造出一个更真实的具有体验性的环境。
关注本土艺术,从小型的雕塑;摄影作品到大比例的装置作品,将艺术项目植入到酒店设计的总体概念中去,这将使得客人对酒店存有更深刻的记忆。英迪格酒店就在其网站上公布作为洲际酒店集团旗下以融汇本土文化为特色的时尚精品酒店品牌,英迪格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寻求个性与真实体验的高端客户,为他们提供融合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元素的下榻体验。例如上海外滩英迪格酒店在设计上就采用了像美术馆博物馆般的艺术手法,与本地艺术家合作通过一些具有上海城市特色的雕塑、壁画以及摄影作品的布置为游客还原了一段老上海的生活场景。
4. 酒店水疗
随着全球水疗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全球各地消费者养生意识的增强, SPAFINDER在其的“全球10大水疗及养生趋势”中提到超过80%的游客会选择在旅行期间做水疗或者按摩,从而享受养生和放松的体验。
首先,以养生为主的水疗项目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以前人们去SPA的头号理由是去 “放松和解除压力”,而未来则会增加物理治疗、康复、疗养、旧痛缓解等目的。许多SPA正开始邀请关注关节、疼痛缓解等方面的运动生理学家、脊椎医生、骨科医生和自然医疗者加盟SPA,力求为客户提供一种长期疗效而不仅仅是一种短暂的放松。譬如位于巴厘岛的全世界以水疗而闻名的阿雅娜度假村,拥有世界上最大海水疗养池,共含700,000,000升直接来自印度洋深处的海水,通过加热到最佳温度来治疗矿物质缺乏症。由于海水的浮力,客人可以利用水池中60多个治疗射流轻松地在12个水力按摩点之间来回走动,借此来帮助受损肌肉的康复。
其次,调查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水疗的过程中进行社交活动,而且热水澡开始复兴,因此加入现代科技对温度湿度的高度精准控制化了的传统土耳其浴在未来将会变得更流行。
(二)酒店设计
1. 酒店公共区设计――开启美好体验的第一站
首先体现在对科技的体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帮助酒店服务人员脱离固定柜台的束缚,游客能在移动状态、在任意场所实现入住登记、离店结账等多种服务。客户将体验到科技给人带来的便捷灵活和舒适。其次,大堂将被预期成为一个环境体验、文化体验、多功能的动态空间,是展示所处区域特征的“展厅“同时也是展现酒店品质和理念的场所。也正因为如此,大堂入口的重要性将会变得越发的重要。比如开放式的室内外绿化互通的大堂可以出现在东南亚优美的环境中, 而充满波斯风格的纹样或者阿拉伯的木雕的大堂则给人异域风情。
2. 酒店客房设计――奢华的私人定制空间体验
酒店业者已经看到,客人愿意为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生活体验的客房设计支付更多的费用,因此未来在酒店的客房设计方面会强化体验空间的安排。
(1)酒店客房的面积将会变得更大以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
首先,当客户在用他们的笔记本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想只看到一面孤零零的墙,而是希望看到景观和CNN频道。他们还希望有足够的空间做瑜伽或者普拉提。未来客房内会配备带轮子的桌子,由客人按照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来决定如何使用桌子,可以拉到床边作为早餐桌使用,也可以移动到一边来得到更大的开放空间。
其次,室内外的界限将被进一步模糊,不仅通过大露台和大甲板来延伸酒店客房空间,自然景观也被尽可能的带入到室内。
(2)面积大且设施像水疗一样的卫生间是酒店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前的卫生间是房间的附属产品,为了得到更大的起居空间,卫生间的面积往往被最小化。现如今旅游者期待的是在他们的旅程中能得到和在家不一样的经验。事实上,未来的酒店客房卫生间会有两个并列的发展,一个是标准客房将会配备两个标准化的卫生间,以满足同一房间的一对旅客对私密性的要求。二是超大面积的卫生间带有热带雨林花洒淋雨,超大尺寸的浴缸,两个台盆,大尺寸的毛巾,精致的沐浴物品。
3.酒店的餐厅设计――一场穿梭于文化、环境和味蕾之间的体验之旅
酒店餐厅再也不能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提供一日三餐和自助餐的地方,而应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通过饮食文化帮助游客体验当地文脉的手段。
烹饪是一门艺术,而餐厅则应该成为一个展示艺术的空间,越来越多的餐厅将会通过独特的设计使之成为值得记忆的场所,从而使得酒店餐厅成为客人为之而来的旅游目的地。比如位于巴厘岛南部金巴兰湾崖顶之上的阿雅娜岩石巴就是全世界所以旅游者膜拜的目的地,客户可以在俯瞰神秘的海湾和蔚蓝的海水,它居高临下、远离尘嚣,在享受独特的用餐体验的同时人的心灵同时也抵达了另一重非凡的风景。
另外酒店餐厅还会向社区化的方向发展,酒店餐厅与酒店所在街区内的其他餐厅的距离感会被缩小,酒店客人有机会与周边当地居民在同一个餐厅内共享时光,酒店餐厅成为了一种生态群落,一个社区化了的餐厅。
(三)酒店的可持续概念
有生态意识的高端旅游者希望寻找一种更有责任心的住宿体验。
首先,更多的酒店和度假村将会致力于自给自足的服务系统,比如自己投资农场,从种植养殖再到把食物端上酒店餐桌的一条龙服务,在倡导绿色生态的同时也满足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对有机健康饮食的需求。
另外,可持续理念在建筑设计中也会有多方面的体现,比如为引入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而设置更大尺寸的窗户; 对当地的建筑材料的使用; 越来越多的绿墙和绿色屋面的出现;废水的回收再利用是绿色酒店趋势中的几项根本内容。例如新加坡的PARKROYAL on Pickering就拥有着15,000平方米的葱郁空中花园、带室外游泳池的专用健康楼层、健身房以及高悬于街道上空的300米花园步道,成为绿色城市倡导的实践者。
由此我们可以对高端旅游的发展趋势有这样一种预期,未来的高端酒店和度假村无论是在经营上还是设计上寻找的不仅仅是舒适和奢侈, 而是提供一个纯粹而真实的“个人体验”。无论是在充满活力的城市抑或是在安静的乡村;不管是喜欢冒险的还是乐于享受宁静的旅行者,为游客创造一个独特的经验,一个强大元素的惊喜是酒店业者的目标,未来的酒店空间将被个性化到从来未有过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佚名. 2014.carrier.co.uk/collections/luxury-travel-trends-2014/
[20 May 2014.]
[2] Lavinia /2013/08/20/the-11-fastest-growing-trends-in-hotel-interior-design/
[20 May 2014.]
>> 创意旅游: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新趋势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黔东南地区苗族建筑元素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风水学说中的科学理念对黔东南民族古村寨的审视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黔东南要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 增权理论在民族村寨生态资源扶贫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讨 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预警原则:民族村寨旅游预开发的实证研究 基于社区参与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黔东南民族山区耕地闲置问题研究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导游问题系统研究 基于黔东南地区“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石饰艺术元素在传统村寨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巴泽尔产权模型在少数民族村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re=sph.
[2] 邬贺铨.信息化与城市建设和管理[J].信息化建设,2010(6):12-13.
[3] 张凌云,慧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
[4] 吴平,吴文清. 侗歌大歌之乡――黎平中罗村[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旅游产业;无线旅游;发展;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与商机。各种旅游资源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尤其是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结合,创造出新的产品形态、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消费模式,成为带动科技创新和旅游创意的动力,加速了产业融合的进程,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日益增多的旅游者青睐于使用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设备来获取航班、景点、酒店等旅游信息,并对相应满意的旅游产品直接采取在线支付的方式进行预订与选购。在旅游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随心地通过手机微博、微信等方式分享个人的旅游经历与感受。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1.信息便利服务精确到位。当前,众多旅游企业纷纷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开展旅游业务,尤其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或无线客户终端设备以实现游客更加快捷、便利地获知相关的旅游信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受众媒体接收行为习惯发生变化,移动化、位置化、个性化、自服务成为用户消费需求新趋势。旅游者可以在旅行的过程中或者旅行之后,利用智能手机等客户终端软件将旅游景点等行程的图文信息与好友等分享。通过对移动终端的定位,运营商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如导航服务为旅游者和外地车辆提供基于地图的导航;当旅游者在城市观光游览时,为其提供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选择;基于位置的信息和基于位置的各种旅游产品(如餐厅、KTV、景点等)的推荐服务。通过基于位置的服务,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交友平台和安全救援服务。
2.为传统旅游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机遇。日益增多的智能手机使用率与占有量昭示着整个无线旅游业市场的发展潜力。旅游企业从传统的有线网络网站预订纷纷涉足移动互联网,全球酒店业也寄希望通过移动营销来增加客源,为用户提供更加移动化、自主化、互动化、实时化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利用高速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云计算、物联网为支撑的智慧旅游目前已成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满足旅游管理中的管理智能化、服务主动化、旅游个性化和信息对等化发展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
3.为旅游产品的交易提供了平台。由于传统旅游业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等因素的约束,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预定与支付往往大费周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旅游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可在智能手机上利用APP客户终端直接查询和在线支付旅游产品,可以解决旅游交易在时间和空间上诸多不便的问题。
二、移动互联网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旅游者个人隐私安全的制约。智能手机软件日益丰富,但是一些恶意软件,软件病毒,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调取用户通讯录、获知用户具置信息等。如果用户下载安装了存在安全隐患的移动APP旅游软件终端,一切个人隐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览无遗,这无疑给无线旅游的快速发展致以重重一击,给习惯于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的心里安全底限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用户在享受无线旅游快捷方便的同时,又不得不担忧个人隐私的泄露。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移动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需要相关技术标准的规范,才能赢得旅游消费者的信赖与青睐。
2.对于旅游企业拓展转型的制约。无线旅游的快速发展得力于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旅游互联网企业纷纷转战移动互联网,同时却面临着一些明显的制约:首先,移动互联网有别于互联网,移动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在需求及行为习惯上大相径庭,而旅游互联网企业比专业移动互联网公司对这方面的认识和把握显得尤为欠缺;其次,在线旅游的不成熟限制了无线旅游的发展,目前,在线旅游的渗透率低,覆盖面小。移动终端有限的屏幕面积,用户操作界面都和互联网有很大区别,对这些技术的熟练掌握也是旅游互联网企业所欠缺的。
3.无线旅游发展的“支付瓶颈”。研究发现,目前,旅游消费者在旅行的前、中、后期关于航班、酒店、景点等搜索、查询、分享较多,而使用移动终端完成旅游产品的在线支付却相对较少。无线旅游业发展中的“支付瓶颈”越发明显。同时,日益严峻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让用户对手机支付望而却步。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1.旅游业务不断转型融合。旅伴随着无线旅游业的发展深入,由于其无线移动自身的技术难点,无线旅游开发经营商将会选择主流网络技术公司、手机厂商等进行合作来拓展无线旅游业务。这势必促进着无线旅游产业不断转型与融合。新的预订方式和渠道会出现,促进航空业、旅行社、酒店业等行业的业务转型与融合,挖掘更多的辅助收入机会。
2.新行业标准不断确立规范。移动互联网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细分领域都处于探索阶段,竞争处于无序状态。未来各领域相关行业标准将会进一步确立,为竞争者提供统一的标准,使得竞争有序化,提高安全性,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政策法规上抑制打击一些运营商与广告公司利益捆绑、营销机构跟踪用户并投放广告和移动客户端软件窃取用户隐私信息等不端行为。
3.无线旅游垂直化和平台化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搜索方式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信息覆盖面、开放性、用户体验等几个关键维度上难以兼顾,而从行业趋势看,最好的解决方案便是通过行业综合性垂直搜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整合和呈现,并借助智能终端平台和综合性APP应用投向市场。从信息入口的角度,需要保证旅游所有节点信息的全面性和开放性,使得供应端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展示给用户,将服务的重点由资质更多的转到服务上。而在用户体验方面,只有通过垂直搜索的信息多维度整合和挖掘,才能更为自如的应对用户体验所提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四、结语
无线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给旅游企业的转型带来了机遇,也给整个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无线旅游几乎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明确的流量模式和收益模式。尤其无线旅游度假产品的移动客户端还只是布局而已,相对不成熟。其发展问题还需要不断解决与完善。我们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3G数据流量的迅速提升、移动终端设备的日趋普及以及手机支付安全等问题的不断解决,无线旅游在其自身完善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促进整个旅游业的无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