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事业,2013年教育部对原“对外汉语”专业进行整合并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近年来,国内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继续发展壮大,众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增设了此专业,但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能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毕业生凤毛麟角。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知识转化,形成基本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在汉语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来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尽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式启用后有了新的专业内涵,部分高校对实践有所重视,但重视程度远不及理论学习。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该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1.1实践教学时间短,学分低
实践教学需要从时间上得到保证,没有充分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无法得到保障。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多安排在第七学期,约八周的时间,实习安排时间短且靠后,而且部分高校还会受实习条件限制,难以组织集中实习。整个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众比,多在20%以下。专业实践教学实际所占培养时间很少,这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多数高校基本上沿用原“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手段单一、专业见习开展不力等问题突出,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对实践教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3实践教学缺乏过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设计较为松散,缺乏系统连贯性。合理有效过程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通过给学生具体的量化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实践效果。因此,在实习教学中加入过程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1.4实践缺乏国际化环境,实习基地建设受限
尽管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开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众多高校也纷纷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但是这并不能有效解决国内学生的实习问题,能够到海外实习的学生不多。一些国内高校缺乏相应的留学生生源和资金支持,实习基地建设受限,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国际化环境,不少高校该专业的学生到毕业都没有接触过留学生,走进过真正的留学生课堂,专业发展严重受限。
2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而设置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实践体系直接影响到教育水平发展,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
2.1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新特点
汉语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呈现出综合性、多元化、国际化的新特点。(1)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汉语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具备相应跨文化交际能力。(2)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多元文化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的特点,以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3)在实践教学建设上要逐步实现教学对象、实践教学环境的国际化。
2.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结合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特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调实践。建立贯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年级实施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使国际汉语教师技能培养不再只从教育实习才开始,而是从学生专业学习的起点就起步。在四年的培养中全程设置专业实践,每个年级设立其相应的实践目标、实践要求、评价体系,使技能训练贯穿全程。
2.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成中强调系统系、持续性、实践性原则。(1)实践教学体系要具有系统性。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语言知识、文化常识、外语能力、教学技能等课程必须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改变实践教学过于零散的状况。(2)实践教学体系要具有持续性。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分阶段进行,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和渐进性。(3)实践教学体系要突出实践性。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实践性质的学科,要合理安排实习、实践类课程,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
3基于郑州航院办学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
郑州航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在45人左右。学校地处内陆地区,较沿海和发达城市,专业建设起步晚。学校于2013年在非洲坦桑尼亚建立了孔子学院,2016年9月开始招收留学生,但人数仅有5名,尚未没有实习基地,校内实习资源有限,学生接触留学生的机会不多,能直接走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实践教学的很少。因此,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我们围绕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和综合能力这一核心,建立贯穿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年级实施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根据理论学习的进度安排实践活动,在各个阶段有所侧重。这四个实践活动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能包含其他实践活动的一些内容。此外,在实践的全程实行学业导师制,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答疑、指导监督。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实践时长要求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调查、讲评等方式了解各项教学实践的效果。
3.1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主要集中在大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兴趣为实践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对汉语教学的感性认识。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汉语国际教育缺乏相应的了解,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环境、学习任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观摩有助于他们在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方面做好思想、心理上的准备。观察其他教师教学特别是优秀的教学,储备相关教学经验,对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见习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见习、课外活动见习等。课堂教学见习是主要部分,可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观摩、网络课堂观摩等途径实现;课外活动见习可通过游学观摩、与留学生进行联谊活动等途径实现。
3.2教育研习
教育研习集中在大二阶段,主要结合专业课开展相应的研习活动,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为实践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研习包括反思和研究。通过反思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整;通过研究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层次思考,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研习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对外汉语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能力标准的研习;代表性对外汉语教材的研习;课堂教学技能研习;科研方法研习。研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可以贯穿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分组进行研习,形成书面报告。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成立学习型社团或文化技能性社团、组织编写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实践教材等途径实现教学研习。研习是在“实践―反思―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集合的互动。
3.3教育演习
教育演习主要集中在大三阶段,以培养学生不同课型的教学技能为实践目标。尽管学生经历了大一见习、大二研习,但真正的汉语课堂还有诸多的不可控因素。对外汉语课按照教学技能划分课型,包括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以及综合课等,每种课型对老师的技能要求不同,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每种课型都能教授,因此在教育演习阶段需要给同学们提供全面的练习机会。
教育演习包括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或微格教学等形式。微格教学是其主要形式,它不等同于真正的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兴趣小组、一对一辅导等形式进行微格教学,录制教学视频,训练不同课型的教学技能。根据所要掌握的目标技能设定不同的教学时长,结束后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个人反思或集体讨论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
3.4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主要集中在大四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跨文化交际等综合能力为实践目标。教育实习需要走进留学生课堂,验证和应用所掌握的教育理论,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全面了解汉语教学环境、过程的现场实践。
教育实习包括备课、课前试讲、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实习的过程也是跨文化实践,特别是到国外实习的学生,跨文化性就更突出。教学实习通过校内留学生课堂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国外教学基地的实践等途径来实现。
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学校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与校外汉语培训机构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开辟国外教学基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交换生项目实现学生的文化交流;通过孔子学院夏令营、秋令营等活动志愿服务、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招募等使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实习。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外企、外事机构、广播电台等实习单位,通过为涉外文秘、涉外管理、外文编辑等岗位提供语言服务等来完成实习。
总之,在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从人才培养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实施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才能谋得长远,培养出真正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基金项目:郑州航院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zhjy16-22)。
参考文献
[1] 杨新新,刘晓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导向探索――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
目前,全国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已有300多所,每年培养该专业本科毕业生1万多名。但除少数重点大学外,该专业普遍呈现出招生火爆、就业困难的现象,毕业生大多不能实现对口就业,以致不少师生对这一专业怨声载道。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之一是不少院校跟风而行,仓促上马,没有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等各方面对该专业进行科学设计,没有成熟的师资队伍,没有优质的实践基地等。
财经类高校具有雄厚的财经专业实力,此类高校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须具备鲜明的财经特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喜的是,当前国际上对商务汉语教师的强烈需求为财经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世界各国都看到了中国的无限商机,这成为“汉语热”最重要的催化剂。在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推动下,“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人数急剧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球汉语学习者不足3000万人,到2014年3月已超过1亿人。世界各国对商务汉语的需求日益增强,国内外几乎每个汉语教学机构都开设了商务汉语课程,商务汉语教学成为最热门的汉语教学领域,商务汉语考试(简称BCT)成为多个国家跨国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
在我国,商务汉语市场潜力巨大。据国家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共有外商投资企业45.18万家,其中仅浙江省就超过3万家,杭州市有7000多家。这些在中国的外企必然需要大量商务汉语人才,与之相应,商务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
与此需求极不协调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培养商务汉语教师的学校。全国300多所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中没有一所以培养商务汉语教师为目标,社会上的汉语培训机构也普遍缺乏此类人才,对商务汉语教师可谓需求强烈,供应短缺。
这为财经类高校提供了大好机遇。笔者认为,财经类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最理想的特色就是培养国际商务汉语教师。为此,浙江财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2013年起进行教学改革,向培养国际商务汉语教师目标迈进,其中最重要的改革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二、商务汉语教师实践教学研究成果鲜见
国内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较多,但有关财经类大学此专业培养模式或商务汉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成果,以及商务汉语教师实践教学研究的成果目前尚未见到。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张黎(2006)分析了商务汉语的教学需求,认为商务汉语教学已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第一热点[1]。李业才、陆华(2009)提出要大力开拓商务汉语市场,优化商务汉语师资[2]。吴海新(2012)提出在商务汉语培训方面,高校应与培训机构深化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3]。韩沛玲(2012)对北京高校商务汉语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商务汉语教师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商务知识培训,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不太了解真实的商务情境,缺乏参与商务活动的经验[4]。
以上研究为财经类大学进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但具体操作仍需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进行探索。
三、商务汉语教师所需素质
要培养优秀的商务汉语教师,先要了解其教学对象及所需素质,主要为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是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
从教学对象分析,商务汉语教师的教学对象为成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留学生,在高校商务汉语专业学习或选修商务汉语课程,另一部分是外籍工商界职业人士,在社会上的汉语培训机构学习商务汉语。由于本科毕业生在高校任教的几率非常小,因此学校培养的商务汉语教师主要就业方向是社会开办的汉语培训机构。外籍工商界职业人士需要掌握的交际技能是以汉语为载体、结合商务专业知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的交际能力。与之相应,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体如下:
(一)知识结构
商务汉语教师不仅应具有一般汉语教师所需的汉语语言学、外语、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法、中外文化、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还必须有经济学、管理学、商务礼俗等方面的知识,具体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商务礼仪、商务活动习惯、商务谈判技巧等。
(二)能力结构
除一般汉语教师所需的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还需营造商务交际环境的能力,对商务词汇的形象表达能力及对商务知识和文化准确解释的能力等,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商务活动,积累商务实践经验,努力把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快速地提升学员的商务汉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特色:校企合作
为培养具有上述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商务汉语教师,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与此专业相关的企业主要是外企和国内汉语培训机构。
外企可提供实践场所,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商务活动中,将所学的商务类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外企工作者对商务汉语的需求。高校可为外企提供优质涉外文秘储备人才。
国内汉语培训机构与高校的关系更为密切,双方合作领域也更广。高校的优势在于软硬件各方面实力雄厚,在办学场地、教学设施、师资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招生与教学模式不够灵活,市场信息匮乏,生源不足,缺乏实践场所。这些正好与国内汉语培训机构形成互补。培训机构重在市场,它们配备大量的市场开发人员,掌握生源信息,而且教学模式也是根据学员随时调整,这利于大量招生,但培训机构场地、设施、师资等方面均有不足。通过合作,培训机构可帮助高校介绍自己接纳不了的生源,为高校实习生提供教学经验、实践基地,高校亦可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及教育理论支持;也可进行联合培养,一些留学生在培训机构与高校各学一个阶段,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实习等方式到培训机构参与教学。
笔者一年多来的教学改革证明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具体做法如下:
(一)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总体设计
邀请企业负责人参与教学总体设计。经双方讨论、市场调查,确定培养特色为培养优秀的商务汉语教师,并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
(二)聘请企业导师
从学生入校初始就适时邀请企业负责人前来讲学,让学生了解商务汉语广阔的前景、商务汉语教师所需素质,从而引起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树立对本专业的信心,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企业为其选派指导老师。
(三)高校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
适时派出教师前去讲学,进行理论指导。与其联合申报项目,进行科学研究。
五、建立实践基地
大部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的问题都是实践环节设置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高校该专业学生在四年时间内从未接触过留学生,或从未参加过汉语教学实习,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非常差。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最被认可的资格证书是国家汉办面向海内外各类汉语教师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2014年10月开始试考,不久将会大面积铺开。这项考试依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主要考察五个方面: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这五种能力,哪一项也离不开实习实践。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中跟实践直接相关的占到80%;面试包括说课、试讲和答问三个环节,都跟实践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实践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培养其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四年。
(一)通过校内实习基地深化知识,夯实基础
目前,即使在留学生较多的高校,由于考虑到教学质量,一般也不会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为留学生上课。因此,校内实践基地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与留学生交流、见习,从而深化所学知识,为将来教学实习打下基础。如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就在本校国际学院建起实践基地,主要做法如下:
1.课外辅导、“结对子”
这是行之有效的“双赢”策略。对留学生来说,课外的汉语学习对他们非常重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来说,这也是非常好的实习和进行跨文化交流实践的机会。从他们进校伊始就组织,对缓解他们刚入学时的不适应状况也有帮助。
2.吸引留学生加入学生社团,或开设兴趣班
可吸引留学生加入已有学生社团,如汉服社、昆曲社等。也可根据留学生需求和中国学生所长,由中国学生专门为其开设书法、国画、剪纸、音乐、烹饪班等,创造跨文化交流条件。
3.听课、见习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上“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课程期间到留学生班级听课、见习,使所学理论在见习中得到深化。由于留学生班级规模较小,所以每次听课人数需有所控制,避免其正常上课受到影响。
(二)到外企实习,参与商务实践,增加就业途径
商务实践经验是商务汉语教师必备条件。财经类大学应依托优势学科为学生开设商务类课程,建立外企实践基地。商务类课程应在大三结束之前学习完毕。在大三大四之间的暑假,组织学生到外企实习,一方面参与商务实践,增加商务活动经验,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毕业后不能成为汉语教师的学生,在外企实习也可增加其就业选择机会。毕竟该专业学生所具备的涉外性、商务性特点,也符合外企所需。
(三)到汉语培训机构实习,为就业铺设道路
学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实习任务在大四完成,此时的学生已具备商务汉语教师所需的基本条件,通过实习可进行实践、锻炼。实习基地主要为汉语培训机构,可分国内国外两类:
1.国内汉语培训机构
这是商务汉语教师最理想的实习基地。此类机构最主要的学员是外企员工,他们需要学习的正是商务汉语。且此类机构大都教师短缺,学员众多,能容纳的实习生数量较多。大部分实习生可不出国门,就近进行商务汉语教学实习。如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在上海某汉语培训学校设置的实习基地,有注册学员2000多名,其中超过300名为外企高级管理人员或普通员工。该基地还开办有“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简称ICA)培训班。实习生在该基地实习,可一举三得:一是进行商务汉语教学实习,包括写教案、做PPT、观看教学视频、上课等;二是旁听ICA课程,深化汉语语言学与教学知识,了解汉语教师培训师的情况;三是对汉语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后两点可为实习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铺设道路。
2.境外汉语教学机构
此类机构包括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境外各大学中文专业、境外汉语培训机构等,优势是学生在境外实习,可开阔视野,了解境外汉语教学情况,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得到极大提高;劣势是费用过高,每个机构可接受的实习生数量非常有限。
(四)实习新模式:网络实习
随着网络汉语教学的日益发展,网络实习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如我校一位实习生在实习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在网络孔子学院开设了部分初、中级汉语课程,其所做的在线教学课件深受网络学习者的喜爱,一度居于初级课程点击率排名榜榜首,全部课程点击率名列第三。这给笔者带来了启发,设计出网络实习模式。实习生从大二起便可开始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网络实习,制作课件,录制在线课堂,实践基地根据录制时长向实习生提供报酬。
网络实习简便易行,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在宿舍即可进行。当然,此类实习主要内容是制作课件、录制在线课堂,跟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替代课堂教学。这只是为正式的汉语教学实习做个铺垫,将来,当网络汉语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网络实习也许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实习方式。
六、组织实习过程
细节决定成败。为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力有较大提高,派出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必须精诚合作,做好每一个环节。本文以在国内汉语培训机构实习为例进行详述。
(一)实习前制订详细计划
在学生实习之前,派出院校需与实习基地订立详细的实习计划,具体到每个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听课几节、上课几节,实习基地老师如何对实习生进行辅导等等,为实习生争取尽量多的教学实践体验。
实习前,派出院校老师要指定专门的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实习生将要讲授的课程对其进行指导,使其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对实习基地的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二)实习中检查进展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接受实习基地老师的指导。期间,派出学校指导老师也应前往实习基地看望实习生,了解实习进展情况。若实习生与实习基地之间出现沟通不畅等问题,学校指导老师可及时帮助解决。
(三)实习后促成就业
派出院校指导老师应在学生实习之后及时跟进,了解实习基地用人需求,促成其择优录用实习生。实习生应及时做出实结,为下届实习提供建议。如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派到上海某汉语培训机构的实习生回来之后,写出了深刻的实结,除写出自己在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收获之外,还对上海乃至全国商务汉语培训的巨大需求、市场前景,上海汉语培训机构的运作模式,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为将来的实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七、结论
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根据目前全球乃至浙江省的商务汉语教师供需状况,笔者认为:培养国际商务汉语教师是财经类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理想路径。实践表明,应以校企联合培养为特色,引入企业优质资源,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进行校内见习、外企商务实习、网络实习、汉语培训机构教学实习四种不同层面的实习。在实习前后及实习过程中,派出院校应与实习基地精诚合作,做好每个细节,保证实习生大幅提高所需能力,提高就业率。
注释:
[1]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58-60.
[2]李业才,陆华.商务汉语供求分析与因应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9,(6):168-170.
[3]吴海新.广州商务汉语培训市场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5月下旬刊):51-52.
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攀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国界、跨文化的学科属性决定了高校必须不断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才能适应国际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所谓汉语国际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指的是具有汉语、外语、文化、经济、法律、教育等学科结构的跨语言、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其知识结构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中心,与其他相近的专业或有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作为网状链接,从而形成蜘蛛网状的知识结构谱系。2011年,广西教育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将广西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高地,使广西成为中国―东盟合作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向东盟国家输送汉语教师的输出基地、东盟国家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东盟国家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地之一,成为东盟问题研究、咨询、服务中心。因此,面向东盟的广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便具有宏观与微观的意义:它既是我区服务本地、对接东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的积极探索和继续深化,也是区内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在与东盟的合作得到持续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加强该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也符合我区乃至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一、广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对外汉语”学科中演变而来,但是直到2013年“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名称才得以正式确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该专业仍然是新兴学科。特别是将就业方向确定为“面向东盟”,就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方向。一定时期内,由于学科、师资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广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难免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复合型学科理论建设有待健全。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建设应该抓好学科理论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和学科人才培养三部分。其中,跨学科、复合型的学科理论建设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一环,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其丰沛度远远没有达到要求,该专业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理论建设仍然较为滞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
(二)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师资较为稀缺。大多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为文学院教师或外语学院教师,虽学有所长,但在文化教学经验上仍有所欠缺,兼具双语、多语能力,且具有一定涉外教学经验或国外教学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再加上其教学基本遵循“课本+粉笔+黑板+教室”的传统的“四位一体”模式,采用单一的教材、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设置较为欠缺,评价体系也未能体现该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因而不利于学生复合型知识及能力的培养。
(三)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广西与东盟各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的背景下,东盟各国人民掀起了学习汉语的新热潮,这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机遇,也是该专业所遭遇的时代挑战。机遇在于,市场需求端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持续走高,毕业生的就业面较为广阔;挑战在于,市场真正需要的是复合型知识人才,而不是具有单一知识的传统的教书匠。由于跨文化、跨语言环境的客观存在,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及相关能力,然而部分学生汉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双语或多语技能,对中国传统文化、东盟各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知识没有太多涉猎,动手能力较差,难以胜任日常教学工作。
二、面向东盟的广西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文化合作的“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区域经贸合作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市场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广西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明确培养目标,加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与速度,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就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性质而言,它的多学科性及文化跨度决定了其学科建设应该朝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建构,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科优势,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人才。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正是要注重这样的学科联系,并且把这些联系和人才培养挂钩,并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一)改革教学体系,完善学科建设,树立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先决条件,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模式下,“社会信息和用人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教学模式始终得不到有效改革,那么我国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将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1]人才培?B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对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以及方式、方法有所把握。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其教学模式必须用于突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注重大量的实践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实现教、学、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进步。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教学理论及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践教学环节前后衔接、层次分明且具有东盟地域文化色彩的跨文化和跨学科汉语国际教育复合型教学体系,推动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完善学科建设的过程,也必须树立学科建设的总体思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核心思想,是要把中华文化进行适当的海外传播。但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如何结合文化传播的要求,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融入文化传播的方法,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样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意义。有论者指出,“如何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推广、传播给汉语学习者,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这是一个永远没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也只有不断‘思考―探索―改进―实施―再思考’地循环往复,才能让文化教学在螺旋中不断上升,使文化教学永远在前进的路上。”[2]质言之,只有在教学与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汉语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有效传播中华文化的整体目标。
(二)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需要高校教师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因此,必须不断优化专业教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激励教师队伍不断更新自我、淘汰自我,从而实现教师队伍在质量上的不断提升。复合型的专业教师首先要通晓东盟某一国家的语言,同时还要有其他专业知识以及必备的国外教学经验。由此看来,培养一名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各个学校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以及培养方案,大力培养相关的教师以及从业人员,才能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力量、质量欠缺的问题。
另外,该专业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例如,对接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承接各种各样的外事任务和翻译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从而提升个人能力。
当然,解决该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仍然要放眼东盟,以多种方式聘请专业人员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从业培训,从而达到迅速提高专业教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目的。并且,各个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东盟留学生的资源,以特聘或者外聘的方式,聘请品学兼优的东盟国家留学生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上课,使他们能够零距离接触东盟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调整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突出才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性较强,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实践能力。因此,该专业应当注重课程设置的优化,开设“实验实训课课程”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不断优化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有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该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既要彰显区域性特色,又要夯实学生的汉语知识及文化基础,相较而言,后者才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因为面向东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肩负着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东盟各国的重任。而文化传播的课堂教学环节,生搬硬套和照本宣科,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够适当结合音乐知识和舞蹈动作,甚至是书法、国画等一些基本的中华文化才艺,对于提升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教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教’指导影响着学生的‘学’,并且是为了教会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也为了消除大学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和学生的逃课现象,把他们牢牢吸引在教室里认真听课的有效途径,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因此,广西各高校应当适当招录部分特长生,舞蹈、音乐、美术等专业均可,在此基础上进(下接第151页)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突出中华传统才艺的传授与习得,开设“中国茶艺课”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等课程,使学生在复合型的知识氛围中构建复合型的知识谱系,然后才能在具体的汉语教授的过程中,通过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知识的传授,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使中华文化得到传播。
(四)优化评价体系,普及科学竞赛。积极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以及相应的外事活动,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增强综合素质的目的。复合型的人才培养需要有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因此,必须建立和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在教学检查与考核中,广西各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当实行“2+1+1”的基础能力培养与实践考核并重的评价体系,即将两年的基础知识传授、一年的海外实践环节、一年的毕业论文撰写以及实践环节总结纳入考评体系,同时将学生的中华文化才艺课列为学分的来源课程,适当给予参加重大外事活动的学生以物质奖励和学分计入,使评价维度多元化,使每个维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契合,并将科学竞赛的活动也纳入考核体系,使之和时展相适应,以实现对学生评价的多样化及多元化。
>>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音乐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党委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浅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特色学科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财经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研究 河北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高等教育理念的演进: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 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分析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视界下的教材建设路径 高等教育哲学视域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质量观的转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文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6][7]吴剑平.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8]张东辉,董成武.从高深知识的视角解读19世纪后期的大学规模扩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关键词: 韩国语 外来语 教育现状 教育方案
引言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时代里,不断有新的文明产生,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飞机、电脑的产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小,地球村中各个地方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日趋频繁,作为传播文明和交流互动的媒介,语言自然也会随之不断更新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不仅促进了各国商品之间的交换,而且促进了各国语言的流动。因此,一个国家在接受外国文明的同时,也在接触外国文化,于是对于外来事物,相对应地就会产生新的词语,这个词语,有可能就是直接从其他语言里借用的新词语,也就是外来语。外来语成为一个国家丰富、深化、扩展国家语言的一种趋势。韩国语,作为一种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吸收其他语言中本国语言中没有的词汇,加以扩充。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中国学生在韩国语学习中外来语学习的难点,并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并找出更有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一、韩国外来语的概况
韩国语词汇按照语源分类一般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语()及混合词()四大类。其中固有词约占30%左右,汉字词约占60%左右,外来语约占7%左右,混合词约占3%左右。固有词和汉字词共占总词汇量的90%左右,1999年发行的《标准国语大字典中》收录的外来语已经达到40542个,占所有词汇的9.2%①。
随着朝鲜半岛战争的结束,韩国在恢复重建时得到了美国及欧洲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与恢复,同时大量的外来语也涌入韩国,其中主要是英语,还包括法语、俄语、荷兰语等。外来语的标记方法有多种,由于韩国语表音文字的特征,韩国语的外来语标记方法主要是音译。
二、韩语外来语的学习现状
在韩语教材方面,初级教材中会话的外来语基本在130个左右,中级韩国语中约60个,高级韩国语教材中约80个,可以发现,初级教材中的词汇最多,比例最高,而高级韩国语词汇中,比例是非常低的。调查显示,韩国语教材中收录的外来语的词汇相比较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数量来说,远远不足,还需要适当补充。在发音方面,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外来语的时候,不仅会受到母语发音的影响,还会受到之前所学的英语发音的影响,主要会出现首音错误、元音错误、收音错误和音节错误四种情况。
在外来语难易度的调查结果中,表示难的同学占87%,表示容易的只有9%,因此可见,外来语在韩语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直接影响学生对韩国语整体的掌握情况。在困难原因的调查中,55%的学生认为“因为和英语发音不同”,这成为错误标记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在“韩国语外来语标记原则认知与否”的调查中,回答“不清楚”的人占57%,“知道一些”的占43%,“非常清楚”的一名都没有,在不了解规则的情况下盲目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不科学的;而且多数人表示,熟知规则对于外来语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②。
三、外来语教育方案
1.改进教材
现有韩国语教材中外来语出现频度相对较少,与外来语的重要程度不相匹配。这就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升级,加大外来语在教材中的比重,扩充外来语的词汇量,将生活中出现较多的外来语加入教材,使学生更多地在教材中接触外来语,深化学生对外来语的认知。对外来语的解释,不仅是对词义的解释,应该进一步对单词的构成和演化进行说明,词义与语源有所变化的,应该比较语源的词义范围进行扩充说明。
2.讲授规则
韩国语和汉语对于外来语的标记法有很大不同,中国学习者在不了解韩国语外来语标记法的情况下,很难根据韩语发音推测其意义。一部分外来语的意思并不完全与语源的意思一致,存在语义迁移,还有一部分外来语在传入过程中,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同时,有表示同一语义的固有词和外来词同时存在的情况,作为非母语的外国人,对此很难把握③。让学生掌握外来语的标记规则,这样在外来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从中总结出一定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1)了解韩国语外来语标记法的几项基本原则。
(2)了解国际音标与韩国语辅音、元音的对应关系④。
3.扩大阅读
可以通过新闻、杂志、综艺节目等形式,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外来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包含外来语的语境,理解外来语的正确意思和使用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外来语。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科学有效的外来语教育不是单从一个方面入手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订系统科学的韩国语外来语的教育方案。首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进升级,增加常用外来语的数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外来语,从而自发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其次,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讲授外来语的标记规则,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规律,并且能运用,以有助于外来语的学习。最后,对教学法、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当然,要掌握外来语,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必不可少:需要学习并掌握外来语的标记法、构成方法及词汇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外,课本、报纸、网络等媒介对词汇学习也大有裨益。
注释:
①李恩英.以中国学生为中心的外国人外来语教育.韩国语学,2005.
②彭磊.韩语专业大学生外来语标记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硕士论文,2007.
③刘文涛.韩国语外来语教育方案的探讨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④刘文涛.韩国语外来语教育方案的探讨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参考文献:
[1]李恩英.以中国学生为中心的外国人外来语教育,韩国语学,2005.
[2]彭磊.韩语专业大学生外来语标记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硕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