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融合当前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4-0030-09
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022号,以下简称22号文]以及2011年4月《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让我们深感我国体育产业正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但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5个方面:第一,对中国体育产业结构当前现状的研判有不妥之处,导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理论上缺乏有效解释;第二,体育产业发展所依赖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导致产业发展受到较大的体制障碍和运行机制不畅;第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定位不清晰、管理不到位,导致产业发展示范作用不明显;第四,体育产业政策缺乏有效性实施与绩效评估,并缺乏后续具体配套政策,导致产业政策的权威性和效能不突出;第五,体育产业统计工作还未形成高效的产业信息机制,以及存在统计漏洞,导致产业数据缺乏准确量度。如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些问题将制约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22号文件以及《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深入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当前存在上述5个方面的问题,并立足中央对体育产业顶层规划的战略背景,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此为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产业结构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无论是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提高效益,还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产业结构的优化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今后二三十年,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也势在必行,《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在“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都给予了重点阐述。但当前体育产业主流理论界在有关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主导产业研判上,还存在认识上的一些问题,这关系到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理论上能否提出正确的路径和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的问题。
1.1 我国当前体育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问题,无论是学界研究还是政府文件,都一致认定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内部本体产业产值和相关产业产值比例不合理。有学者认为,中国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相当畸形状态,这种畸形主要表现在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占了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9.1%,①在美国这个数字只有不到30%,但作为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为核心的体育本体产业的增加值比例只有15.43%,②因此他们认为中国的体育产业结构出现了错位现象。
笔者认为,这样一种中美体育产业产值构成的比较,在研究方法上显然是有问题的,即拿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直接与美国体育产业现状进行比较,忽视了中美体育产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刘扶民?1?指出,我国体育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内同类产业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就是说,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美国体育产业早已进入发达阶段,把中美两个处于完全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育产业进行产值结构比较所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合理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产值占美国当年体育生产总值的61.3%?2?,那么美国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或70年代初期的比重肯定要更高。因此,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当前的体育产业结构比例仅相当于美国30年前的体育产业结构,这完全符合中国当前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因此,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是合理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占整个体育产业产值70%的比重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个数据,这与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是一致的,也与中国当前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新兴工业国地位是完全吻合的。
1.2 “本体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是将科技转变成为农业生产力,将社会资金引入到农业结构中,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这不但需要政府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一、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意义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就是为扩大再生产而投入农业生产领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会比表现,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使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动力,能够不断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是农业的生产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投资的多样化表现。此外,推广农业技术,对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以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从目前来看,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部分限制因素,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传统思想影响过大,创新不积极,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速度较慢。
二、农业技术投资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技术投资推广以政府投资为主。我国当前的农产业结构依然是以农民个体户为主体结构,以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主要模式,由于受到相关农业相关技术成本过高、国内农产业的相关经济效益差、相关企业虽然是以农产业为核心而建立的,但他们的发展潜力有限以及,对农业技术投资推广的观念陈旧与认识不做足,从而造成了我国农业科技广泛推广困难,推广投资仍然由政府来承担等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产业的发展。2.投资缺乏带动力。我国已经逐步的重视对农业产业链的投入,为了可以促进我国农产业的良好持续发展,国家也相继的出台了一些帮扶政策,对农产业技术的投资也逐年增加。但是,就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非常的大,我国推广投资力度不足,造成了预期效果的实现较为困难的局面。另外,在当前我国的农业财政支出中,农业财政支出所占比例较低,由此可以充分体现出国内对农业技术投资与推广的力度小、资金数额不大,造成了国内农业产业增长困难,很难从根本上取得实际进展。3教育、科研和推广严重脱节。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必须要实现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由于受到当今管理上诸多矛盾的限制,当前各自为政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投资推广过程中,只有农业科研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积极的响应共同参与其其中,但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农业科研成果有效推广的核心部门,却被忽略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参与其中,从而造成了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率低下的状况发生。与此同时,在此种背景下,一些前沿的农业科技技术难以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第一时间获取,其推广部门不能及时的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由此导致了其不能充分的满足当前的农业生产经营需求。
三、农业技术投资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策略
1.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当前我国农业产业要想实现彻底的改变与发展,国家可以通过出台一系类相关的倾斜政策,强化与完善当前的农业技术投资推广发展机制,增强我国农业技术投资推广的力度,对其的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合理的运用。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系统,加强增大对农业技术投资推广的监督工作,对投入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控,做到“专款专用”,合理使用过投资推广资金,提升其的使用率。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要依据实际的情况,来对以往经费使用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要做到项目与事业费比例的科学、合理化,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奠定良好的基础,促使其可以有效的进行开展。相关数据表明,在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80%以上的资金费用都用于工资的发放,严重的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资金流动与使用,在此种背景下,事业费用的拨款比重政府应该进行加大,有效控制在25%以上。2.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自上而下”的农业推广形式只是注重于应用推广,过于单一,对现实市场的实际需求没有起到充分的考虑。所以,必须要进行技术推广形式的改变,实现“由下至上”的技术推广模式的建立,做到农村科研机构、科研所等相关部门协力发展,以此来将政府投资的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同时,通过对多元化的金融投资机制进行有效的建立,相关金融企放宽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贷款门槛,以此来对民间资本的作用进行充分的、积极的发挥。此外,对非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科学分流,对基层推广人员的相应的工资待遇进行提高,以此来保障他们可以享有到应得的利益,大力兴办经济实体,有效推动非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全心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对推广机构的影响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并将经营与推广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此来实现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3.加强农科教结合工作。实现农业经济的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丰富化,以多元化、核心化等方式并存的模式来推动农业支柱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加大对农业推广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与培养,实现农业支柱产业链的结构在源头上进行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一方面,建立校企、政校合作机制。为是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有效性,通过对政府各个职能单位、科研单位、企业三者之间的协作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以此来促进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提高各职能部门参与积极性,以此来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最大功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的转换率。另一方面,做好示范带头工作,通过结合当地农业技术现状,积极开展品种、科技示范等相关活动,以此来促进形象品牌的良好推广,实现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从而促使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生产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这就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工作。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投资渠道单一、产学研脱节、投资缺乏带动力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工作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策略,希望给我国农业产业改革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董洁,王洪勇,王海燕.农业技术投资推广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探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15):45-46.
[2]冉莉.探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4,(11):8.
关键词:产业链 制造业 升级转型
1 引言
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1世纪以来,制造业资源整合和利用的方式基本实现了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源配置方式,这也给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参与世界经济链条的机会。然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参与条件往往是具备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生产资源等,这就造成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劣势地位。
尽管我国制造业产能跃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总体来说,在国际制造产业链中,我国处于低端环节,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制成品为主。如今,我国以低廉劳动力和粗放资源利用为特征的制造业逐渐呈现出疲软之势,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而,传统制造业升级与转型一直是近些年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我国传统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的现状
2008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加工贸易顺差在缩小之后迅速正大,而非加工贸易逆差呈现出持续增大的趋势,因而,2008年以来的贸易顺差总额持续减小。2009年,由于受到国外市场疲软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非加工贸易出口下降20%,而国内需求一直旺盛,非加工贸易进口仅缩减6.8%。到2010年,全球经济环境逐步回归,非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长36%,进口同比增长44%。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的贡献,加工贸易的顺差覆盖了非加工贸易逆差,加工贸易与非加工贸易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失衡。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对贸易顺差贡献大的部分,主要是依靠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形成的,很少涉及到较高的技术因素。
此外,基于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本身的数据统计分析,存在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整体水平偏低,且增加值率增长缓慢;二是增加值率增长不稳定,200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一方面难以带动制造业整体水平上升;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增长压力巨大,难以实现突破。因而,我国制造业多年升级转型的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寻求新的突破方向是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3我国传统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的阻碍因素
3.1国际阻碍因素
第一,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跨国公司一般倚靠其先进的技术后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有利于自身的分工。从表面上看,国际化分工体系将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价值链构成,实质上,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分工体系更多的是基于其对先进技术的垄断诉求,从而达到占据市场主导的目的。
第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体系。当前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在相关条款和法则的制定上,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中国等国家相对处于国际贸易体系的从属地位。
第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趋势。在20世纪末,发达工业化国家出现了一种“去工业化”潮流,大多数发达国家把金融业、服务业作为主要支柱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逐步意识到金融业、服务业等只是制造业的延伸,这些行业缺乏制造业作为实体支撑,其他行业都是空中楼阁,因而,又重新开始重视制造业。如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国家出口计划”、日本的“制造基础白皮书”、欧盟的“新产业政策”等。
3.2国内阻碍因素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当前我国技术创新底子薄、根基浅的现状,主要是由于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引进,缺乏自主消化和吸收,从而造成自我创新动力严重不足。中国企业联合会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占中产出的比例不足2.5%,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5%以上的比例。这也就使我国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尴尬境地,始终无法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第二,产业政策缺陷明显。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更加优化配置,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当前的产业政策明显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计划经济特点较为明显,政府干预的范畴较大;二是政府以自身对产业的判断取代市场的导向作用;三是政府过多重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关注程度太低。市场作用的弱化,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不均,严重阻碍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转型。
第三,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制造业的自筹资金比例很高,虽然高技术产业的自筹资金比重偏低,但也超过50%。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证券化程度低,融资渠道少。一方面,由于银行业的更加市场化和规范化,银行贷款比重降低;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发行债券的进程缓慢,规模受限。金融支持力度的疲软,也是难以实现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障碍之一。
4我国传统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的对策建议
4.1完善政府产业政策
(1)财政与税收政策
在财政政策上,要考虑加大对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支持力度。第一,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的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488.22亿元,占GDP比例为4.30%。第二,丰富科研资金获取渠道。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主要动力,完全依靠企业自身进行技术创新投入,是存在很大压力的,政府要帮助积极完善融资渠道,适时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为企业科研形成良好的资金供给。
在税收政策上,要通过税收政策,对制造业升级转型行为进行扶植。第一,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对制造业中的重点和难点项目,通过予以所得税优惠等形式,变相鼓励其升级转型。第二,发挥出口退税的调节作用。我国制造业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强,今后要逐步提高对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的补助力度,逐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带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2)产业保护政策
产业保护政策的实质是国家为了帮助本国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抵制或打压外国产业竞争的措施。就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采取必要的产业保护措施还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一直以来对外资企业给予“超国民待遇”,这种做法虽然并不违反国际贸易准则中的给予不同国家企业“国民待遇”的规定,但对我国产业来说,本土引入国外竞争者,对自身还是具有一定的冲击。所以完善当前的产业保护政策,是很必要的。
4.2发挥市场潜力
(1)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机制,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助推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有效路径。第一,增加市场的深度与广度,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破除生产要素市场二元结构,建立多层次、多品种的要素供给体系。第二,完善市场竞争法则,均衡各方利益关系。要努力打破市场分割和行政垄断,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也要规范政府职能,构建各层级市场的反垄断和监管体系。第三,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各市场主体的信用登记和信用信息共享,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用市场市场化。
(2)扩大内需
第一,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按劳分配为主体,意味着还要逐步探索按生产要素、资本、管理等多重要素的贡献分配的形式,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进行利益分配时,要注重效率和公平,避免收入和贡献不一致的现象。第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是内需难以扩大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普遍秉承谨慎的消费态度。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从而释放更大空间的购买力。
4.3提升技术能力
(1)促进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融合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我国当前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的效果已被日本、韩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在具体技术引进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对配套技术发展的带动效应,这样既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层面,又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基础。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改进和完善其工艺流程与关键技术,在技术引进基础上,努力实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最终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
(2)选择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随着不少国际产业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在规模上和发展速度上得到了空前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承接的产业大多是相对落后的产业,在承接产业中所得的“红利”越来越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仍然需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但是,在承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技术等多维因素,尽可能少引进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要求较高的低附加值产业,做好产业承接的成本收益分析,而对我国目前已存的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鸡肋”产业,也要考虑转移出去。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制造业要实现升级转型,人才支撑是基础。我国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体力劳动者,职业素质相对偏低,工程技术人员较为缺乏,创新动力严重不足。因而,建立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是实现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基石。第一,加大基础教育的覆盖面,普及高中(职高)以上教育,提升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第二,强化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逐步形成“学校―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强化企业内部培训,建立员工技能培训中心,完善相关员工技能考评体系和奖惩机制。第四,积极鼓励员工技术创新,为员工技术创新一共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5 结语
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是一项系统过程,涉及到政策、技术、环境、企业、科研机构、市场机制等多个要素,一方面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做好技术的吸收和转化,实现技术引进的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拓展海外市场,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不可否认的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助推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关键要素。因而,只有从我国制造业现状出发,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优势,努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逐步缩短同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
参考文献
[1]Altenburg,T.Governance patterns in value chain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mpact.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2006,18(4).
[2]郭熙保,赵光南.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应实现四个转变[N].光明日报,2011-9-30(11).
[3]宾建成.欧美“再工业化”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11,(2).
[4]陈友骏.国际贸易体系改革与中国的积极参与[J].国际贸易,2011,(5).
[5]郭炳南,黄太洋.比较优势演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关键词:经济结构优化;金融服务贸易;战略价值分析
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的多元化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完整,能够提供的服务日益繁多,而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就是服务类经济,基于与全球经济发展接轨的考虑,我国应当重点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并将之提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里程碑加以重视,发展金融服务贸易不仅仅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路径,更是我国从一般服务经济转向金融服务经济的战略性大计,纵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相比较之于之前的经济增长保八的增长率而言,当前经济增长速率已不能继续维持在如此高的增长率上,这说明,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在新常态的经济状态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我国现阶段可以采取的相对理性的经济措施,而发展金融服务外贸首先可以加速我国金融外贸产业的结构升级优化,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优化,最终将积极作用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之后的经济贸易带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具体而言,经济结构优化中金融服务贸易的战略价值有一下四点: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逐渐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化发展,一系列新兴行业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新生并且扩张,一些服务性活动也被赋予了可贸易性,于是,金融服务贸易业务应运而生,世界贸易相较于过去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自然禀赋的服务型贸易逐渐转向了以知识技术型为基础的新兴服务贸易,尤其是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国际上这类趋势愈加明显,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当顺应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趋势,加快本国金融服务贸易行业发展,在这样的国际大潮流面前,跟上世界经济的脚步,是我国当前金融服务贸易行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在当前国际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机构应该借助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产业转移,开拓创新,力争使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全面走在当今世界的前列。但是,不大乐观的是,就我国目前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的现状(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子进行说明)来看,正在经济发展期的中国,与世界其余各国相比较,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行业在国民经济体中所占据的比重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纵观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存在着产业结构落后甚至有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是我国目前面临的艰巨挑战,在此艰巨挑战之下,我国要做到国民经济产业链的升级优化,就应大力扶持第三产业(譬如金融业)的发展,而金融服务外贸就是手段之一,所以,发展该项产业的确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认为,我国要借助金融服务贸易行业实现国民经济的优化升级,第一个要做到的是学习和借鉴,在发达国家,相关行业发展已经拥有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外贸行业方面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加以借鉴,从而带动我国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为了提升在国际中的经济影响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新的关注点。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而言,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并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以达到使得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最终目的。加快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不但能够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了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国家战略分析及结论。关键词:经济结构优化;金融服务贸易;战略价值分析的金融服务外贸产业的发展。理论上讲,加快金融业与国际贸易产业的融合与互动,能够有效降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交易成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将形成服务产业链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第二,当今社会世界各国贸易发展十分迅猛,金融贸易化在各国的服务性新型贸易中所占的部分也越来越重,毋庸置疑的是,一国贸易水平在现阶段都集中在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中。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应当尽快发展该产业,因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外贸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这种战略价值的一点重要体现就是能够极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我国处于经济型常态下的区域经济新型发展。
二、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代表性体现。金融服务外包有很多定义:根据服务内容可以分为金融服务业务流程外包和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最常见的是金融信息技术外包,金融性外包服务占据着全球该项服务市场份额的60%以上;按照服务供应商的地理分布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内服务外包和离岸外包服务。由于该项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企业竞争力由此得以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各发达国家的该项服务已经成为金融企业参与国际化金融服务业的主要手段。直到现在,各国通过金融服务外包形式实现的金融服务贸易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对于我国而言,同别的行业相比,金融贸易对GDP的贡献要远远高得多。从成本上来考虑,金融服务外包在各方面(乃至环境保护方面)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金融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我国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能力,以赢得我国在国际化竞争中的优势领先地位。
三、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基于宁波市金融服务贸易现状
1.我国现代服务业总体状况综述当今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的金科玉律是:第一产业(主要为农业)表现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不断下降,然后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表现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率持续上升。在世界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其中大量劳动力先是从农业等产业转移到工业等产业,再从第二产业转移到服务业领域(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现在已然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核心国民经济增长点的经济局面。从我国的经济实践中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能力取决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资源开始朝着一体化的配置方向发展,众多发达国家其国内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在本国市场开始持续下降,随之而来的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金融服务业发展尤为迅速。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行业,是我国服务业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的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通过金融服务贸易可以有效推动形成我国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交易,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一种新思路,一种新途径。2.宁波市金融服务贸易业现状从2001到2015年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宁波市金融服务贸易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规模整体偏小、服务水平整体偏低,这种现状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较为微弱。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宁波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的主导产业长时间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宁波市的生产结构有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但是金融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宁波市现阶段在这方面发展的动力相对不足。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国内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就自然有了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作为全国市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宁波市,由于第三产业的不发达,会相应影响到服务贸易的发展。(1)宁波的港口优势在发展金融贸易服务业中还未充分发挥。宁波市拥有巨大的天然港口优势,但是这一优势在宁波市发展金融服务外贸行业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宁波市政府主要将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运用于港口沿岸发展,并未将外贸理念与港口发展相结合,所以说,宁波的港口优势在发展金融贸易服务业中还未充分发挥。这一点应该引起宁波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且予以建设,使之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关键点,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港口经济优势,切勿使宁波市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闲置浪费。(2)目前宁波市政府也存在缺乏金融与外贸结合的意识形态局限,从部分运作机制上看,宁波市政府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与完善机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而这些组织在金融服务贸易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又是必须存在的,此外,宁波市政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十分缺乏,导致部门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存在徇私现象,以至于难以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没有统一的市政部门内部协调机构,则会导致行政体制不顺,部门工作力度小,协调。从立法层面上分析: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服务贸易全口径统计与监测体系是我国现阶段所缺乏的,有关外贸部门缺乏相关立法。
四、加大人力资源转型力度,形成我国人力资本的新型格局
当今中国社会,由于人才市场上劳动力趋于饱和,市场并不缺少一般的劳动力资源,所以,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金融服务贸易产业的主要招募人士主要集中在以金融人才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和服务技术密集型人才。在我国积极发展金融服务贸易行业,为我国金融业注入国际化的发展活力,将我国高端的劳动力变为最具创造力、竞争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创新性高端人才,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我国人力资源类型。这一点也是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战略意义所在,笔者认为,从这一点上来讲,对金融服务贸易产业的大力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国推行的国策是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有利于我国金融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国策的全面推行,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全面转变,试想,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高端技术型金融人才,必将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21世纪最为可贵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我国目前最为缺乏的也是人力资本,所以,本文认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行业有利于转变人力资源类型,形成我国独有的智慧人力资本,众所周知,金融服务贸易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外贸将使得我国金融外贸产业乃至其他产业的人力资源将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政策建议
如何深化推动金融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是政府和企业面对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无论是与金融有关的贸易政策还是与贸易有关的金融政策,都应该充分考虑我国金融业的行业特性与发展需要。1.政府角度金融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和严格推行需要政府做到以金融支持为核心。政府在制定相关金融外贸政策或产业政策时,需要重点关注资金的支持。例如,鼓励金融市场降低门槛,提供新能源的发展,技术研究和发展需要的相关企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规范和引导外商投资的流动,鼓励资本流动,积极鼓励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国内大型企业等等。2.企业角度在目前世界范围内金融服务外贸产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加的大背景下,国内金融服务外贸企业应该以创新性产品的研发为切人点,重视企业非价格竞争力的发展。在今后,生产外贸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的企业将成为国际市场的宠儿,对产品的不断深化发展,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
六、结语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为了提升在国际中的经济影响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新的关注点。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而言,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并促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以达到使得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最终目的。加快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不但能够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的现代服务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形成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了我国现阶段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贸易国家战略分析及结论。总之,在经济结构优化中金融服务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随着我国金融外贸相关产业的逐步完善,与国际标准逐步接近,严格的金融规制已经在我国很好的实施,到那时,我国的金融服务外贸产品在国际上将有很强的国际环境竞争力,而不是由国际市场中的贸易壁垒所阻挡,进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因此,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逐步建立严格的金融规制政策体系,而且还需要相关企业的创新意识,方能使得中国的金融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充满创新的生机与活力,方能使得我国金融服务外贸在真正意义上为我国的经济增添一抹亮色。
作者:朱李娜 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政华.当代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
【关键词】广播电视 有线网络 建设管理
在“三网融合”建设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成效显著,有线电视及数字电视在我国范围内的覆盖率明显提升,但是在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工作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与“三网融合”趋势相适应,我国相关部门积极推广广播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升级的实现,不断推动电子信息等文化、信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1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当今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革,为了紧跟科技与时展的脚步,满足人们对数据信息的需求,1997年我国政府开始提出,在当前的情况下向数字电视网、宽带通信网以及互联网推进过程中,促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及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斩六部署。在该战略背景之下,广播电视应该以有线网络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建设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力度,不断完善建设体系,进一步推进三网的融合发展,最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现状
我国电视从1958年开始诞生,至今电视的发展经历了从无线广播电视到有线数字电视的历程,尤其是2000年以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尤为迅速,到了2009年底,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已经高达1.75亿,但是数字化用户的数量仍然比较少,仅有6500万,在其中占1/3的比例,截至2015年底,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1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7%。有线电视用户2.39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02亿户,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的整体进程得到了加快,当今数字电视广播、宽带上网及交互数字电视开始成为广播电视网络的三大主营业务。
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点,例如,制定了特许经营权制度,在广播电视行业中体现了垄断性特征,形成了收费立法,此外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还体现了技术上的特性,高效数字调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及网络设计光缆网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对这些信息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
在当前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中,建设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过程中明显还存在大量不足,例如,在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广播电视数字化时代提出的要求很难得到满足;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服务内容较少,业务比较单一,整体服务水平比较低。
3如何加强我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
3.1大力发展双向化技术
当前我国正处于同步示范有线电视网络及广播电视的重要时期,虽然当前各地均参加到了网络双向化改造的阶段中,全国双向网络覆盖用户也在5700万户以上,但是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双向化发展方面的技术问题始终制约着双向化发展及实现。双向化是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三网融合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双向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系统软件平台的标准型、双向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技术开发的实用性等问题。
3.2进一步推动网络整合
从多方面分析,加快对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整合速度,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体系。制定国家级的有线电视网络整合计划,政府应为网络整体提供必要的资金、行政及法律方面的支持,同时努力营造出利于整合网络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动对有线网络的发展及整合。在建设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过程中,应加快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建设,在市场中形成统一的主体,由“龙头”企业引领后续发展[3],在建设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过程中,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市场主体应充分起到带领的作用。同时,还应形成统一的规划,以更好的克服当前我国地方广播电视企业凭借自己意志做事的局面,促进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实现,加大对制度推行及实施的力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行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3.3有效提升整体水务水平
当前各种电视信息、网络信息泛滥,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将信息的新颖性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同时这也正是广播电视行业是否可以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管理工作应该充分重视全面业务体系建设,对文化产业及相关内容产业进行积极发展。一方面充分重视网络互动电视业务,积极发展高清电视和视频点播,并巩固这方面的业务,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展新的服务型业务,促进内容及业务的创新,建设起集信息服务业务、公共政务信息传播以及各种 休闲文化娱乐信息于一身的信息化平台,利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平台建设,来实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交换和共享。
3.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当前三网融合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在已有的设施,不断推进网络升级,利用多样化的形式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大力发展广播有线电视产业。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备,很多乡镇及农村地区还非常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增加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覆盖的面积,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由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带来的服务。
结语:总之,从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应该在建设工作中不断革新、完善,不断与社会体系相适应,促进行业执行力度的提升,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润宗,杨京,赵泽发,韦恒,贺锋,黄勇林.广西有线数字 电视城域网络建设和改造的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 2009,01:29-33.
[2]张红.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质量现状及质量与服务的监 督管理[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06:80+82-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