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供应链管理流程

供应链管理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供应链管理流程

供应链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视角;物流管理流程

引言

与物流链相关的流程与在其他领域实现的流程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一方面,这些过程是灵活的,特别是由于在运输过程中的任何时刻都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例如意外事故或不利事件,天气状况。另一方面,物流过程往往是复杂的,因为不同的运输方式和/或不同的各方被移交,以及大量的信息在不同的各方之间进行交换。

1.供应链视角下信息化对物流领域业务流程生命周期

信息化对物流领域业务流程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完成都有影响。(I)表示建模符号支持异常处理功能;(I)结果过程可能很大,难以读取。因此,为了对物流过程的实施进行集成和监控,所使用的过程引擎和监控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性主要涉及监测资源之间的协作和处理来自不同资源的复杂事件和预期事件,因此需要将复杂事件处理(CEP)引擎的功能集成到BusinessProcess管理系统(BPM)中。本文以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作为过程执行的机制,研究了复杂物流链的监控问题,假设已经解决了复杂物流链的全生命周期问题。此外,能够捕获和处理在运输链中发生的事件,以监视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换。基于FP7GET服务项目中发现的实际流程,描述了复杂物流过程监控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监测,即对进程状况的监测、基于事件的活动监测以及对物流运输中货物运输的监测。针对每一个挑战,提供了问题的定义和概念描述,以及相关的工作描述了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建议的解决类似的问题。[1]

2.供应链视角下的信息交换

涉及许多缔约方的复杂物流供应链要求不同参与方之间进行大量信息交换,并要求每一运输段准时交货。其目标是实现所谓的完整和按时完成(COTD),即将全部货物从原产地运输到目的地,满足客户和计划者在SLO中商定的条件。为此目的,许多系统MST在需要时可以使用,例如先进计划系统(APSS)、运输管理系统(TMS)和智能运输系统(ITSS)。在目前的情况下,RIS就是其中之一,GPS、应答器和类似的设备也是必要的。因此,实现可靠的信息交流取决于当事方和有关系统之间的联系和联系。因此,在物流系统中产生的事件(例如··定位信息)必须被处理,并在参与者之间得到适当的分配。此外,当检测到干扰时,必须建立起适当的反应机制,以应对预期中断。总之,可靠的通信和对物流链中断的反应取决于事件的识别和分布,以及事件与相应物流流程中的活动的关联和聚合。物流链的业务流程已在BusinessProcess和表示法(BPMN)2.0中建模,产生代表的参与者之间的协作,总共有30多个活动和大量信息交换。[2]

3.供应链视角下物流过程监控

传统的BPM允许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执行和分析。每个系统都需要一个明确的业务流程,例如,通过BPMN建模,以强制由正确的人执行任务。时间使用所有必要的非人力资源。物流链需要在多个当事方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因为交流是跨企业边界执行的,而这又涉及到需要有几个不同的系统直接连接到BPMS以控制和监视整个物流链。BPM强大地协调和跟踪业务流程的离散状态变化。然而,一些逻辑活动是以一种连续的方式展开的,例如涉及到不断变化的位置的运输。包括组织间物流链的管理、控制和监控。来自不同系统的事件的检测和处理可以由所谓的CEP引擎来处理。当BPMS基于业务流程运行时,CEP基于事件模式来启动过程事件。事件模式描述通过事件处理语言(EPL)形式化的事件的结构、因果关系、时间、数据参数。CEPenginecan消耗、处理.然后来自不同系统的事件,并将事件发送到不同的系统,而不需要控制或监视完整的逻辑schain的执行。对于物流,BPMS必须扩展CEP功能,允许执行物流步骤,通过集成来自不同系统的信息来管理不同方之间的协作。[3]

4.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笔者建议,供应链视角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和物流管理企业专家共同按照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供应链视角下物流市场为切入点,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融入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理念,以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构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可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阶段。将其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习阶段,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奠定未来职业发展拓展学习基础。[4]

供应链管理流程范文第2篇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 110122)

摘要: 本文就财务流程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思路,并给出了基于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玛技术的流程优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 : 供应链;财务流程;精益六西格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21-02

作者简介:刘莹(1987-),女,辽宁沈阳人,实验室主任,助教,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0 引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由多个企业形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把企业战略管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其对企业管理的理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审视,把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了企业间的长期战略性合作,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整体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一次飞跃。供应链环节下的财务流程是是供应链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管理研究的中心。而针对供应链管理的财务流程优化是对供应链核心资金流重新梳理,能够以另一个角度提升绩效,降低工作成本。

1 供应链管理下财务流程的描述

在理论中,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设计以企业的可持续为基础,注重事中实时控制。此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拓展财务业务的外延范围,还有助于丰富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上,供应链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供应链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从而有益于企业形成与成功实施战略决策。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包括前期采购、中期制造和后期销售这三大部分组成。优化设计供应链管理时,应兼顾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内外部产品、信息订单和对应的资金流,最后降低库存、运输等浪费环节,以此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 供应链管理下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思路

财务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基于市场规律,结合经营规划,在供应链管理下构建科学的财务流程,并从以顾客为中心、流程化管理和风险控制三方面角度出发,对财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2.1 以顾客为中心 在客户需求的驱动下,供应链获得长远发展。客户满意度是对供应链当中所有运作环节的最合理的评价。第一,财务流程的设计要以创造客户价值为前提,基于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视角,为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与传统的财务流程相比,在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要以完善的顾客服务体系为基础要素,更多地关注顾客关系维护和顾客服务质量提升。第二,财务流程的设计要完全面向顾客,通过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来保持企业财务活动的质量。使供应链中的企业整体资金流能够很好地为顾客服务,帮助其提升业务绩效,降低成本,提升价值增值。第三,供应链环境下的财务流程应该能介入并控制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以确保通过关系的维护实现经营目标。

2.2 流程整体化管理 将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财务流程进行整体化管理,而不在是传统的每个企业单独进行割裂式、片段式的管理。

首先,利用精益思想,对财务流程进行价值分析。一是掌握整条供应链的业务内容、运作情况。二是基于经济性、柔性、运行绩效及实现难度等指标分析评价各项业务的运作流程,从中遴选出最佳方案。三是针对所选财务流程所包含的细部环节进行整体性分析。其次,对业务流程实行精益化价值分析时,借助六西格玛方法技术综合分析财务流中每一个小环节,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进行双目标优化。第一,最大化满足顾客;第二,满足供应链的运营需求。前一种能力以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增值空间为主要目的,后一种能力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打造流程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以此来拓展更多客户群。

2.3 注重事中质量风险控制 当前,对财务流程的设计多强调评价及反馈。这种事后控制方式无法防止由于市场及顾客需求的改变或战略失误导致的危机。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的优化设计要突出事中的财务服务质量及风险控制,制定财务流程控制方案,以保障财务流程的高效运转。在实施中,加强对全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的有效控制。采用链条式思路综合管理服务质量相关的管理措施及控制技术,调整业务流程,基于客户要求提高时效,降低价格,对商业模式进行优化,构建高效的测试评价体系。

3 供应链管理下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方法

构建供应链管理下的新型财务流程能够有效地将供应链的各个企业的财务运转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加高效。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的财务流程能够很好地为顾客服务,需要建立面向顾客的财务流程机制,并且能够让顾客参与流程的运作及优化设计过程,促进顾客及全流程的价值增值。企业可以在六西格玛管理技术中融入精益化管理思想,以顾客满意为己任,不断创新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理念。精益强调暴露问题,通过对价值流的考察,发现非增值活动及资源浪费;六西格玛则是借助管理技术或管理方法,基于数据分析锁定问题根源,采取科学的办法加以改进。基于上述优化设计理念,构建精益六西格玛流程设计方法—DFSS-SM(Design For Six Sigma-Service Manufacturing)。该方法涵盖了定义、测量、分析、设计、验证五大阶段。

3.1 定义阶段 明确现有资源及财务流程的内容和范围。基于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定义价值增值方向及须改进项:①定义顾客需求,锁定变异项或浪费情况,寻找改进机会;②分析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情况及现有资源;③明确财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定义每个环节的业务范畴、关键输出及所用资源。

3.2 测量阶段 第一,分析和识别与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有关的顾客,并明确其需求和需求内容的多项关键质量特性。其中,包括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第二,进行数据采集,对影响财务流程各个环节相对于顾客增值大小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3.3 分析阶段 明确财务流程所包含的细部环节,深度查找问题,保证各环节无缝链接。控制变异项,维护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是财务流程运作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此外,从顾客价值增值的角度上去分析流程浪费的原因,提升增值空间。

3.4 设计阶段 基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情况进行财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充分体现以顾客需求和供应链运营需求为双层目标的设计要求,并满足之。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环节功能设计,并进行简单测试。

3.5 验证阶段 对财务流程进行测试,检验是否能够在供应链环境下满足顾客需求与企业运营需求,并进行试运行。

4 总结

供应链环境下对财务流程的运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流程的优化设计中,要更多地考虑供应链所处的整体环境、顾客需求等因素。本文在描述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基础上,提出了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思路,并给出了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玛技术相融合的方法,这不仅为供应链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业务流程管理的理论。

参考文献:

[1]郭占海.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财会研究,2014(7).

供应链管理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基本思想

供应链管理是在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物流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物流企业针对运输、保管、包装和装卸等基本物流环节,以物流功能和成本为主要管理对象,以提高物流部门的短期效率为主要目的,以物流部门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为主要方法的管理方法。而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企业的整个生产、物流、销售过程为主要管理对象,着重于企业内部业务的管理,以提高提高企业短期与中期的物流效率为目的,以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为主要方法的管理方法。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供应链管理兴起并逐渐取代了单一的物流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着眼于整个业务链所涉及的各个企业,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追求整个供应链上的长期的整体效率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思想主要基于如下三点:一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佳化。部分最佳不能带来整体最佳的重要原因,在于一系列的业务流程中会出现瓶颈问题,供应链的业务衔接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制约关系,如果不能考虑到中心制约因素,把握瓶颈之所在、并加大力度解决,就不会得到整体上的最佳效果;二是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要想实现供应链业务的最佳化,需要配套企业与供应链中从事核心业务的企业共同努力,如沃尔玛与宝洁、帝拉都百货与理兹.库雷邦公司、佳世客与花王都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这种合作把原来的企业间交易关系变成了一种联盟关系;三是供应链管理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基于消费者的视角考虑系统的优化。供应链上的各相关企业越来越需要以消费者作为判断的基准,不仅零售商如此,对于供应商和制造商同样如此。其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活用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和各关联企业的内部信息,削减库存和供货周期,缩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充分利用信息有利于为消费者创造更多附加价值。

二、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中物流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利润的实现方式发生变化,生产领域成本降低的潜力已逐步削弱,物流领域被看作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物流已开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部门,专门经营全社会的物流活动和相关服务,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发达的立体运输网为桥梁、以众多中心仓库为枢纽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

在物流过程中,只有物流各环节间有机的衔接和协调才能使总体物流功能优化,因此对于物流的管理必须依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建构完善、畅通的物流系统,使企业能以最低的实体分配成本提供最佳的销售服务。而信息和知识作为重要的创新资源和经济资源逐渐融入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仓储运输中被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仓库、运输、装卸、包装各环节从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从而使物流从总体上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仓储运输管理阶段,延伸到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了专业生产的细化和优化。商品运输条件、物流设备和通讯技术的不断改善和创新,也为流通市场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三、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将管理的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外部供应链,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金流、物流、信息流是供应链系统中相互并存又相互联系的三种运动形式,如果将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引入供应链,必然会带来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规则和新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成为供应链发展和物流效率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应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有助于企业同重要的顾客和合作伙伴共同创建“延伸”的运行环境,而这个运行环境是鼓励创新、知识共享和价值创造的。虽然一些公司在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直到目前为止关注的重点主要还是存货、交易过程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延伸的知识管理,企业创建涵盖顾客、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的基于知识的网络,才可能完成最大的收获――在创新、产品开发和商业交易过程中取得领先地位。下文将详细探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1.积累、保存企业内外部知识

传统的供应商与企业的关系只是单纯的产品购买和销售关系,供应商无法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应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之后,供应商可以适时地向企业供货,并及时反映市场的动态情况,对企业产品的款式、外观和包装等方面提出建议,企业可根据供应商的意见调整生产。通过企业内外信息与知识的互动交流,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企业外部知识内溶化。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知识是进行信息共享的基础,将这些知识存入企业的知识库,可避免因人员频繁流动而造成损失。

2.挖掘、共享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

在强调供应链管理的时代,必须分享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信息分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协调和满足各种需求。要做到信息分享,管理层必须清楚知道顾客及供应商想知道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是否已经准备好且能有效管理,还要知道如何将这些资料、信息或知识,排出优先级,并且在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中被共享。

条形码技术是最核心的可以共享的物流数据,货物的条码化是建立整合供应链的最基本条件。条形码作为商品信息的载体,不仅为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建立了联系的纽带,而且为电子信息交换提供了通用的“语言”。

3.日常物流知识化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同时传统的物资供应过程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运用,客户任何一个需求、供应、配送的信息都会通过企业信息与知识网络选择最快的路径,企业可以实现敏捷供应和科学决策。例如每一规格的商品都将编码,不但编入品种、规格、材质及技术要求等信息,而且可根据企业的隐性知识提供近期货物送达时间、路径、路况等。

4.供应链变通与知识创新

由于供应链上各组成部分的需求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的要素之一是变通,并进行知识创新。供应商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提高应急能力,不使系统中断。同时基于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的企业强调员工的知识更新,定期进行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学习,不断深化企业的知识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由于不断的吸收新信息和新知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站在时代的前端,随时调整其发展方向和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企业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5.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传统的物流企业大多需要置备大规模的仓库设施,往往出现很多组织松散、机构庞大、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问题。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需求者,需要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应用信息技术与知识网络,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特点与供应特点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资源通过虚拟企业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的最大化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物流效率和服务功能。

6.建立供应链的协作网络

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企业一般的业务信息和企业知识进行集成与共享,在完善的供应链知识网络环境下,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效益最优。当所有供应链参与方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那么它们对最终市场的影响会达到最大,而较大的影响会导致较大的收益,所有的供应链参与方都可以通过合作而不仅仅是竞争得益。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在共同的供应链目标指引下,也会使得物流管理变得更加简洁和高效起来。

作者单位:张永军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王文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德禄等著.朴素的知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89-95.

[2]李玉勇.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供应链管理[J].物流管理,2007,2:34.

供应链管理流程范文第4篇

一、供应链的概念与作用

供应链的概念是由美国管理学者,在二十世纪年代末期提出。在早期的研究过程当中,人们普遍认为供应链只是管理制造企业的一个内部过程,这种传统的想法的影响下,和不全面的认识供应链,使得当时的供应链管理仅仅以企业内部的操作层次为主要的对象,而不是去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供应链采购和供应练管理之间的联系。在二十一世纪年代初期,有美国学者开始重新研究供应链,同时关注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但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依旧是停留在企业组织内部的制造环节,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物流管理等职能操作的相对初级的层次上面,虽然相比较以往的定义有了一个大的进步,但是还是没有能够把供应链管理提升到战略层次。最后到了二十世纪年代中后期,通过研究学家们的不懈的努力,使得我们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全面的具体的认知。在供应链新的要求中,着重强调了物资配送渠道以及物流过程整合的重要性。最新的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相关环节的物流管理等职能操作的低级层次,而且还开始注重供应链中所有环节之间的集成整合。近几年来,随着大家对时间竞争的兴起,市场竞争的新态势也凸显出新一代制造模式的兴起之路。

二、供应链物流能力优化研究

参考对大数据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供应链的认识,我们对供应链物流能力优化的研究,概述的可以分为供应链物流要素能力优化和供应链物流运作两个方面。对供应链物流要素能力的优化研究可以分为物流设备,物流设施,以及以劳动力等为代表的物流要素,物流要素的能力广泛分布在整个供应链上,例如前一段时间京东公布的一段视频,大致的意识就是告诉我们大家,在未来的物流供应链当中,全部实现智能化,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整个流程,从买家进入网页的那一刻起,先是利用大数据的特长,自动向浏览者提供最新的,他可能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此举不仅减少了浏览者自己寻找的时间,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时间的利用效率,然后买家开始下订单,从接到订单的那一刻起,供应链就开始不停的运转,先是确认买家购买的产品,然后确定这件产品在库房的那个位置,紧接着有机器自动去取,加上必要的人工包装,填写收获信息,一切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再由机器把产品运输到发货车间,对收货地址进行自动扫描,不同的车辆,上面装载的物品的最终地址也不一样,这样通过利用供应链的物流能力,不仅能够大大的减少人工的工作量,减少货物发错误的几率,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网上购物的效率,跟传统物流能力相比较,供应链物流供应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这也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供应链物流将会完全取代传统的物流。供应链当中流通各环节,物流要素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及物流网络的结构共同决定了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效率,并且最终会影响对物流需求的响应速度,主要体现在静态需求和动态需求,下面让我们对需求静态环境和动态需求环境下的,单一或多个物流能力要素数量的优化进行一点分析。首先是在动态环境下,相关的研究人员,需要结合产品供应链系统的实际特点,对各物流环节的物流能力要素进行需求需求,并且针对供应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数量配置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多级供应链的物流能力动态规划模型,给出一个现阶段物流能力要素的最优配置方案。同时应该针对物流的运输能力对需求分析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供应链当中企业物流能力所能带来的价值,给出一种物流能力投资过程中,计算那些不确定性投资收益的具体办法,建立一个多段随机规划的模型,以及一个实物期限的物流能力柔性价值模型。其次是在静态环境下,对供应链的最大流量进行了研究,有关专家借鉴矢量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传统的供应链物流模型,通过整体流通量,整体响应时间等数据给出确定的计算方法。供应链物流系统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匹配,节点与连线之间的匹配,以及连线与连线之间物流能力的匹配,它们是对网络物流能力进行优化的关键所在。

三、总结

在供应链物流运作的过程当中,除了物流环节享有固有的物流能力要素,人们普遍认为对供应链进行的整合,以及它的组织模式,都是不重要的,很容易把那些忽略掉,其实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集成,以及整合和供应链协同的决策问题上面,进行探讨供应链整合,供应链的主要成员之间的协同,实现利用机制和技术的方法对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未来,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会发展成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将会更加注重每个供应链节点之间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信息技术面朝全球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前提下,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研究就非常的有必要了,能提高效率,带来最大的利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一个企业来对顾客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是不现实的同时也不经济的,从而就需要相关企业结合起来以供应链形式来满足顧客的需求,进而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红琴.供应链运作环境下物流服务集成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物流技术,2014,(8):423-425,443.

[2]申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计划模型与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罗建锋.动态物流服务供应链构建与运作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5.

供应链管理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130-03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物流功能要素、熟悉物流职能、掌握物流战略规划、物流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供应链管理原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更有利于发挥该课程的作用。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拟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应用过程

(一)合理选择教材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内涵,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选用黄云碧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作为教材。此书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最新的理论与方法重新序化为9个学习模块,分别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熟悉物流职能、认识物流系统、物流战略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流程、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供应链绩效评价、物流管理的新发展。每一个学习模块在开始前都阐明技能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关键概念及分期任务目录,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模块学习。同时,每个学习模块都设置了分组案例讨论、项目实训及过程考核等教学环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相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应用性,非常适合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和实施。

(二)设计教学项目

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项目必须符合实际工作真实情境的要求,并能适用于教学,而且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前应先明确项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再根据学生的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结合物流企业的真实需要,提出一个来自物流行业的实际问题作为开展项目教学的主要驱动性问题,并围绕问题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中,还要考虑到项目开展所需要的环境及各种设备并做好合理配置,保证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合作、调研、分析、总结等形式开展真实的工作任务。在设计教学项目时还要做好项目小组成员的安排。一般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4至5人的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考虑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每个成员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也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式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有效的项目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分析能力为目标,以综合能力鉴定为评价标准。因此,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既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又应制定教、学、做、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在项目中穿插创设供应链管理情境、沙盘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供应链管理实践的环境与心态,将所学尽最大可能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另一方面,注重根据项目的要点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并及时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核过程中对发现的各个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要作出解释,以督促学生进行改进,使学生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对出色完成项目任务的小组要适时进行表扬和激励,以促使其他小组借鉴学习,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的习惯。

(四)具体实施

本文以“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这一模块教学为案例,对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进行阐述。在“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这一模块的学习中,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技能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分析供应链运转的不确定因素,提出“牛鞭效应”治理的几种方法。对此,可进行如下教学项目设计:

1.明确项目教学目的。项目教学目的主要包括:加深学生对供应链的理解和认识;认识供应链中需求异常放大现象即“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分析“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找出消除“牛鞭效应”的方法;分析策略改进后“牛鞭效应”的变化。

2.准备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场地及各种设备。所需场地及设备包括:专用实训室或只有桌椅的普通教室;角色分组卡;角色资料卡;零售商订货单;零售商、批发商订发货统计情况表;零售商、批发商与生产商情况汇总表;计算器和笔等文具(学生自带)。

3.实施项目教学的步骤。主要步骤有:由教师介绍啤酒游戏的背景及游戏运营规则(相关规则事先下发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教师以传送员和讲解员角色控制整个游戏流程;学生分别对啤酒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角色进行模拟;按照游戏规则开始啤酒游戏;教师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讲解;根据任务要点适时对学生的完成过程进行考核评价;表现优秀的小组汇报游戏心得。

4.收集项目教学成果。要求学生根据游戏过程写出游戏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游戏进程、游戏中的策略、每一次游戏的收获和最后的总结等。

二、应用效果与经验总结

(一)应用效果

项目教学法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主要取得了如下显著效果:

1.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大部分高职生由于基础薄弱,存在较严重的厌学心理,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他们难以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上课开小差、玩手机、睡觉的现象较普遍。教师往往是单方面地讲授,最后从学生的作业中得到的反馈情况是他们并没有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更不用说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学生害怕做作业、缺交作业、抄作业的现象不足为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而运用了项目教学法后,由于一般都是采取小组的方式进行,小组长起到带动的作用,各成员之间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每一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避免了课堂上学生无事可做的状态。同时由于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比较和竞争,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克服困难,主动投入学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项目教学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通过项目环节的执行和完成,能直接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探索理论的运用,最后在完成项目报告或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根据自身的体验和理解很好地完成任务。由此,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明显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项目教学法贯彻的思想是“从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因此都是以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依据,精心安排项目内容,细化项目任务设计,创设模拟的工作情境,体现企业规章制度及规范要求,把课堂与企业合一、把学生与员工合一,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比较全面地接触企业、认识企业和了解企业,获得对社会经营活动过程的理解认识及模拟经历,树立起正确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3.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更客观全面。与传统教学不同,项目教学的评价不能简单采用考试成绩来评定。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做与教师的教、评是同步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几个层面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的参与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外请专家、同组其他学生和其他组的学生,避免了将任课教师的片面评价作为学生的最终评定,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同时,评价体系中所制定的各项评价指标是以物流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的,与学生考取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要求相一致,为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奠定了基础。

(二)经验总结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以往学生厌学的状况,让学生学有所得,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提高了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项目教学中,除要合理地选择项目、精心设计内容、制定有激励机制的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以避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项目教学”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首先,项目教学要避免“虎头蛇尾”的情况。项目教学过程的实施是经过教师精心安排和设计的,往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预期的效果。项目教学过程完成后,进行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在内的项目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其次,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知识底蕴,提高专业水平。要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成功开展项目教学法,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更要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扎实的专业知识、爱岗敬业的精神,始终做到终身学习。因此,一方面,教师在平时要多开展物流专业调查,多到物流企业进行相关岗位的挂职锻炼,熟知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趋势、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以便在项目教学中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让教学更贴近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实际;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物流企业的生产、管理岗位上进行学习,使教师获得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或者通过学校邀请物流企业相关专业岗位的一线人员到校进行指导,使教师获得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和翔实有力的数据资料,促进教师更好地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培养出更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一方面,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既增强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项目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所学供应链理论知识置于实践中进行检验,在检验中发现新问题,拓展新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又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结果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了其综合能力,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的创造性和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既要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同时还要突破一成不变和按部就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监控。供应链管理项目活动的设计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物流工作岗位情况和物流行业新动向来把握项目选取方向,而且要求项目所设的驱动性问题与课程的主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紧密相连,同时项目活动开展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时间和过程,根据学生的进展及时作出调整和安排。因此,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更新教学思维,着眼整体教学,从而积极推动教研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杨文明.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黄云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老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3)

[4]程有娥.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