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范文第1篇

制造业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链模式,涵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销分销、客户服务等多个环节。因此,制造业供应链除了受传统的“长鞭效应”影响外,短板效应也非常突出。

智慧、协同与共赢是未来企业的必备企业元素,包括供应链在内的企业生态各环节之间的弱链接、松耦合的关系将转变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生共赢的关系。对于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而言, 它所参与的供应链的规模越大、越完整,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因此,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攻坚战在于实时高效供应链打造上。

从产品到用户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这也意味着供应链应该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如何营造和满足客户需求则将成为整个供应链中的重点。”2017 SAP物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峰会上,安徽合力集团董事兼CIO张孟青与记者交流时表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供应链的‘快,准,精’都是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坦白地讲,以前我们是有心无力,苦于手段有限,供应链的实时响应与协同基本上无法实现。现在不一样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相关应用也很普及,打造实时供应链已经不是一句空话。”

2017 SAP物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峰会旨在探讨制造企业应如何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数字化的供应链,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业务互联,实现响应和预测能力,从而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简单快捷的实时生产、交付与运营个性化产品的能力。

“物联网已经从前沿科技变成了普遍存在的现实,但是万物互联不是重点所在,真正的价值所在市万物互联催生的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将会彻底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创造价值的方式。”SAP中国区总经理李强在作主题演讲时指出,“在传统中,企业会依据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以及某种数据分析模型,基于有限结构化数据,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预测、制定和执行。未来所有企业经营活动都会先基于万物互联的数据产生洞察,通过对这些数据,通过对万物,这些万物包括产品、设备、交通工具,以及作为客户个体,对他们分析形成洞察,来发现机会和风险所在。基于洞察我们采取行动,推动企业业务流程前进。以此来影响我们的经营活动,并产生新的商业价值,以及形成新的生态体系。”而在SAP物联网及数字化供应链全球高级副总裁Hans Thalbauer看来,企业商业模式的改变必将带来供应链的变化。他说:“之前企业往往把客户参与排除在供应链管理之外,但实际上两者是密不可分的,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给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促进与客户互动从而带来可观的价值。企业一直在努力追求高效的物流和精细化的库存,要做到这些的前提是深刻洞察客户的需求。”

告e“长鞭效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社会的力量在发生反转。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的确需要把客户当作上帝,而不是一句写在墙上的标语。以前制造企业在深刻洞察客户需求方面也许存在捉襟见肘的情况,而现在有了物联网和大数据,深刻洞察用户是可以做到的。进一步,围绕客户需求打造实时供应链也成为可能。

2017 SAP物联网与数字化供应链峰会的一个重头戏便是SAP公司全面、详细地解析了他们投入巨资打造的里程碑式解决方案――SAP Leonardo。

简单的理解,SAP Leonardo是一个物联网产品组合,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连接产品――让产品中心的运营实现端到端的可视化,优化服务质量;连接资产――将生产系统和资产与制造和维护的业务流程连接在一起,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资产的正常运转;连接车队――无论身处哪里,都能跟踪,监控,分析和维护所有的移动资产;连接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操作业务智能的交付新形式能够改变物理的基础设施系统,推动经济增长,实现更有效更具有成本效益的运营,增加基础设施的合规,降低风险;连接市场――促进当地市场,城市,农村地区自然资源和资产的利用,减少排放,拥塞和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连接人――通过连接人与社区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通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企业将从中开拓全新的商业模式。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范文第2篇

据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介绍,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智慧城市”已受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巨大的融资及配套金融服务需求,是金融机构崭新的蓝海。作为浦发银行五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的投资银行业务,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有助于抢占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先机,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推动自身转型发展,以及品牌和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覆盖十大重点领域,为“智慧城市”融资融智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新模式,是智慧的建设城市、智慧的管理和服务城市、智慧的推进城市可持续运行。

作为国内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领先银行,浦发银行一直密切关注智慧城市政策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开展配套的融资服务方案研究。本次在业内首推主题为“智慧城市,智绘未来”的“智慧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及其典型项目,整合了传统金融产品和浦发银行的特色产品与服务,从项目运行模式和项目操作流程等角度,梳理了浦发银行对项目参与各方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依托在绿色金融领域广泛的合作伙伴和渠道,浦发银行可向政府推介国内外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总承包商/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为业主/项目公司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服务,针对“智慧城市”项目的特点,提供有利于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的外国政府转贷款和特色能效融资产品,以及利用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优势,提供包括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服务;为总承包商/集成商(含节能服务公司)增信,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特色融资,通过1+N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下游供应商提供各类融资产品;为相关软硬件及设备供应商提供买方信贷、订单融资、1+N供应链保理等特色融资服务。

此外,浦发银行还能为政府下属投融资平台提供债务融资服务;为政府及下属项目公司或业主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服务,推介引入融资租赁,设计有助于后续融资的最优融资租赁方案;为政府成立的“智慧城市”发展基金从设立到退出提供全流程综合金融服务等。

02

智慧城市前景广阔,浦发投行业务新机遇

“十”提出通过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国家住建部于2012年底开展了“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国务院2013年8月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指导意见》。目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等8部委已研究提出《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

2012、2013年,住建部已经确定了两批共193个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物联网、宽带和无线等数字化通讯网络的建设、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供水、供热)的数字化,业内人士估计,按照中国2050年实现70%城市化率的目标,以平安城市、数字城管、数字社区、智慧医疗等内容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在万亿以上,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配套融资支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范文第3篇

目前,两江新区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要着力点包括信息资源整合,智慧新城、智慧公租房、智慧物流等特色项目建设。在国家大力倡导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的大背景下,两江新区也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民生项目建设,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的城市问题”为建设目标,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根据规划,2020年前两江新区将完成投资约160亿元,建成智慧新城、智慧物流、智慧保障房、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规划、智慧建设等七大应用系统,全面提升两江新区发展水平。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享受低碳幸福的“智慧新城”生活

作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太平洋电信、中国联通、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云计算大数据战略性产业体系。根据规划,两江新区智慧新城将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高新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深度互联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网络体系,依托龙兴总部基地建成低碳、智慧、幸福的新城。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城市就变成了“堵城”,这着实让上下班的居民变得无比焦虑。居民们向往这样的智慧城市:在准备外出前,能用手机实时查询公交车到站信息、出租车位置信息、所在位置附近的车位信息以及实时路况等综合交通信息,从而提前规划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线,跟“堵城”说再见。两江新区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建立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停车信息系统、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紧急事件安全管理,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保障交通安全通畅,将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其中,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类别的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和相关增值信息,并对车辆进行诱导,实现城市路网的最优交通流分布;停车信息系统可以运用先进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时引导驾车者更方便、迅速地寻找车位。

如果不想自驾车,不超过5分钟步行就能找到电瓶车、轨道等清洁能源公共交通车站点;出门只需要带一张卡就可乘坐公交并缴纳生活、医疗、保险费用,甚至可以像U盘一样储存各类信息。两江新区智慧新城考虑建立一个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电瓶车)和轨道交通在内的绿色交通体系。公共交通全部采用清洁能源车,区域内实现500米范围内交通站点100%全覆盖,轨道与公交无缝隙接驳,为实现以低碳、生态交通为主导的生活方式提供可能。

新城还运用智能景观喷滴系统对土壤水分进行了实施监测,自动感知植物水分需求,进行科学浇灌;绿色建筑节能降耗、通风隔热、合理布局的设计,促进了自然通风。合理利用能源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先决条件之一,智慧新城还对城市的工业能耗、建筑能耗、空间开发、资源利用进行全面监测,并通过深层次数据挖掘和分析,专门针对路灯节能、供排水管线传感检测、场地开发、水资源规划利用、区域自然环境等量身打造相应的管理方案,为政府节能减排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城市能源结构优化。

以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提升“智慧公租房”管理水平

“产城一体化”是两江新区发展的方向,是“产业园”和“家园”结合的新模式。由于两江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及跟随产业吸引而来的高端人才增多,公租房成为两江新区吸引产业人才的亮点工程。

规划提出,通过建立智慧公租房数据库、智慧公租房配租管理系统,实现公租房规划、申报、配租、缴租走向信息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租户对象的基本信息、租住时间、房源情况都将被录入智慧公租房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住户工作、收入、税收关联,避免虚报乱报的现象。

在人员众多的公租房,如何防止不法分子混入混出是关系公租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公租房家居安防系统可以让居民放宽心。住户室内都装有红外探测器,一旦发现非法进入者,将发出报警信号,之后控制中心的电子棘突会立刻显示哪一栋哪一户哪个房间发生哪种类型的危险情形,并立刻通知保安员到现场处理。不仅如此,公租房还安装了煤气泄漏探测器、消防烟感探头,为公租房居民构筑起一道坚强的安全屏障。

面向多式联运和产业集群,建设“智慧物流”五大系统

两江新区拥有复合型枢纽机场江北国际航空港、内陆开放口岸寸滩港及果园港、渝新欧铁路大通道。规划显示,智慧物流系统将立足两江新区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平台优势,重点实现以下功能:在机场、港口、保税港区建设电子通关系统,打造内陆开放的智慧门户;围绕渝新欧及铁路货运体系,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跟踪,促进物流全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两江现代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融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在交易前,采购商、制造商、供应商可以通过现代供应链管理平台共享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场变化;智能仓储管理技术则可以根据配送地需求,对库存进行实时、动态控制。物流过程中,手持终端设备可全程跟踪运输状态。将这些市场、交易进行整合,使之高度专业化、规模化,才是所谓的现代智慧物流服务。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范文第4篇

上哲咨询合伙人&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商业媒体专栏作者;新零售咨询和研究者;龙商网、今日零售杂志特约评论员。

3月9日,阿里研究院在上海举办的“2017中国电商与零售创新国际峰会”上,了《新零售研究报告》,对新零售概念和方法论进行解读。报告一出来,引起了行业内巨大反响,有人高度赞扬阿里巴巴的高瞻远瞩,不仅完整描绘了未来新零售的形态,而且已经主动为未来布局。也有人不以为然,指出阿里用更多新名词来解释“新零售”这个新名词,逻辑更加混乱,明显是闭门造车。

抛开零售是否有新旧之分的争议,笔者一直认为新消费时代要回归零售的本质: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这与阿里研究院提出的“零售的本质是无时无刻地始终为消费者提供超出期望的内容”的观点不谋而合。零售业发展至今,商品在不断丰富,渠道在不断推陈出新,消费需求在不断改变,但是零售的本质不会变。然而,零售只是将商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的最后环节,要高效、要超出预期,则必须依赖于整个供应链的有效支持,在所谓的新零售时代,供应链又将如何转型BJ27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失控:供应链4.0时代到来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节点连接组成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的网络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中国的供应链模式持续变迁,供应链的主导者从后端的生产制造商演变到前端的零售商,从1.0时代演化到4.0时代。

1.供应链1.0――以生产商主导的直线型供应链。(见图1)

供应链1.0是计划供应链,在产品稀缺的计划经济时代,需求远远大于社会的生产能力,供应链“以产定销”,由国家计委来统一调控所有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供应、采购、结算、物流等。组织单位都是先确定生产指标,然后再根据生产指标编制销售计划。供应链的运作基于“指标”,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并通过供销社的渠道送到消费者手中,基本没有中间商,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都是低效单一。供应链结构是简单的直线式拓扑结构,呈单链状(如图所示)。在那个时代,由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风靡一时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是典型的计划供应链的产物。

2.供应链2.0――以中间商为主导的网链型供应链。(见图2)

供应链2.0是产品供应链,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力提升等因素让企业产能持续提升,市场不断活跃,商品交易更加自由和频繁。在供应链中承上启下的中间商开始主导交易,通过有效匹配上游(生产商/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的供需结合成相互协作、互补互惠、共享资源的集成体。供应链运作基于“产品”,供应链结构呈现网链状,其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呈多源单链状,具备了链状和网状的―些特点,典型的主导企业有中国烟草和香港利丰集团等。

3.供应链3.0――以零售为主导的放射型供应链。(见图3)

供应链3.0是信息供应链,社会进入了丰饶经济,商品不断丰富,供给开始大于需求,消费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物质文明生活的极大丰富,使人们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更加追求消费的品质,注重服务与体验。专卖店、会员店、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大量出现,满足多样化的品质消费诉求。供应链运作基于“信息”,按照需求来“以销定产”,即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组织生产,一方面对商品的数量、规格、质量、包装等要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另―方面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敏捷生产方式转变。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物流的快速发展,大量中间商开始被取代。供应链结构呈现由需求驱动的放射状,典型的企业有沃尔玛、永辉超市等。

4.供应链4.0――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平台型供应链。(见图4)

供应链4.0是价值供应链,以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构建生产、零售、物流等高效协同,资源共享的互利共赢生态体系。消费升级让需求变得无限多元、快速迭代,个性化和订制化消费崛起,形成无数细分的利基市场组成的“长尾模式”。供应链开始极度整合,其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融合更加紧密,借助商业逻辑连接在一起,形成高频次交换能量数据的平台经济体。数据实现“热备份”,实时上传至云端,并通过云计算在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主体之间准确发送“指令”,进行高效的资源分配,就好像每―个主体上面都有一朵“云”,消费按需生产,资源按需分配。供应链运作基于“大数据”,实现“以需定产”,供应链结构呈现由大数据驱动的平台型,目前拥有海量交易数据和强大云计算能力的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有打造平台型供应链的基础。供应链4.0时代将来临!

二、颠覆:新零售时代呼唤新型供应链

供应链的变革归根结底还是决定于商业的变化,消费、零售和技术的发展都是供应链转型的重要决定因素。

1.消费的拉动――新长尾模型

经济学上说消费者有两种倾向,一种叫做“巡游花车(bandwogan)”,就是大众需求;另一种叫做“自命不几(snob)”,就是小众需求。基于如此的倾向,在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通常呈现长尾效应,即大众化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如图所示)。

在新消费时代,新型消费群体崛起,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和极致化,小众需求被进一步切割,市场细分越来越精细,“长尾”被无限拉长,从而形成“新长尾模型”。此时,需求满足要求精准到每一小撮用户,甚至每一个用户,实现充分个性化和订制化。为了满足消费,就要求设计、生产、制造、分销和物流等共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柔性”和灵活,传统的冗长、固定的供应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消M的变化,实现大规模订制才是未来的方向,转型势在必行。

2.零售的倒逼――零售渠道云转型。

在新零售时代,零售渠道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数据的翅膀,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生态。零售业最终会变成人人零售,就是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景,任何条件下,跟任何一个业态融合。“人-货-场”将会重构,零售渠道将发生云转型,由大数据驱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OAO(Online And Offine)模式,即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双店”经营模式,可将线上消费者引导至线下实体店消费,也可将线下实体店的消费者吸引至线上消费,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信息互联、相互增值。

在工业经济的商业体系里,实际上划分了两个市场,一个流通、批发和零售市场,另一个是生产制造经营市场。但是,互联网平台出来以后,是全链打通的生产、销售和消费。零售已经不是只看销售,要看批发、要看制造、要看设计。供应链的前端零售成为了消费数据的采集触点和用户体验中心后,需要向供应链的上游延伸,需要通过买手、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创意,来完善面向消费者的服务能力。仅停留在零售端这个单点上已经无法找到出路,供应链的后端则需要转变为服务于终端的集成大平台。中间商、生产商和供应商将逐渐被整合,实现“产销一体化”,即以经营联营形式把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组成垂直型销售系统。如此以来,供应链不断变短,从而变轻,进而变快,才能充分响应消费的迭代。

3.技术的推动――新工业革命。

新技术为供应链赋能!移动互联网、二维码、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新型技术快速发展,让新的商业基础设施逐步产生和完善,推动信息革命的爆发,也推动着供应链的持续进步。一方面,射频识别(RFID)、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对消费者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能力飞速提升,使准确地对消费者进行全息画像成为可能,可以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最终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做到阿里所说的“以心为本”。可以说,如果没有数据化的、云计算的、人工智能等商业基础设施,新零售是不存在的。同时,消费者的数字化后,拿一部手机进入零售场景,由于被数字化掉,对于零售,对于设计和生产,对于制造和物流,都会发生重大改变。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3D/4D打印、物联网等技术产生和日臻成熟,让C2B的订制化生产和运输成为可能,柔性生产、敏捷制造和大规模订制等制造模式变成现实。消费的拉动和零售的倒逼让供应链转型具有必要性,技术的进步则让供应链转型具有可行眭,同时也主动地推动着它的持续变革。

三、重构:云供应链将主导未来

新零售时代,供应链4.0的转型方向将是云化,数据和资源集成在云端,由HUB通过云计算来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供应链结构的终极演化形态将主要由零售端、生产端和云端三部分构成,链接的媒介是数据,核心的驱动就是云计算,“三位一体”服务于消费,打造超预期的体验,用户为体验买单。供应链将进化为云供应链(Cloud Supply Chain,CSC),零售端和生产端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云端下发指令至生产端,生产端按需定产并交付产品。

在新零售时代,云供应链的三个主体都会有新的内涵:零售端――场景革命;生产端――私人订制;云端――数据控制中心(data control center,DCC)。

1.零售端:场景革命。

云供应链的零售端将带来无处不在的消费场景,无论是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大卖场、便利店,还是线上的网店、各种文娱活动、网络直播,以及各种移动设备、智能终端、VR设备等,都将成为消费的绝佳场景。消费者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数字化技术打通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各个碎片化场景和各个消费环节,实现深度融合。消费者将不受区域、时段、店面的限制,商品不受内容形式、种类和数量的限制,消费者体验和商品交付形式不受物理形态制约,真正做到无孔不入无所不能。

场景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数据收集的超链接,消费者每一个行为数据和消费数据都会记录下来并实时上传,让消费者可以几乎随时“在线”;二是与消费者嬉戏的体验终端,能够有效地吸引消费者驻足、入店、体验以及购买。数据的本质,在于还原用户的真实需求;场景运营,则能让数据的本质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国美推进的“场景革命”和“全零售生态圈”将以国美电器作为核心和入口,通过全渠道,为消费者营造不同的消费场景,再以不同的渠道、场景、服务、体验等因素与消费者建立强链接。未来的门店,将混合融入电竞、网咖、影院等跨界业态,构建多业态结合的休闲娱乐场景,以适应客群年轻化趋势。比如通过构建生活美食结合的餐饮场景,如烘焙课堂、餐厅等形式,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2.生产端:私人订制。

在过去传统零售条件下,对消费者画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各种调研只能完成模糊的画像。而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可以对消费者诉求的深入挖掘,消费者实时“在线”,包括其性别、年龄、收入、特征等都可以进行素描,直至完成全息清晰度画像,消费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商品生产可以完全订制化。新技术的全面进步以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也使生产商从“批量生产”到“私人订制”成为可能。

红领集团旗下的酷特智能开始尝试在服装领域做私人订制,经过13年的时间,以3000人的工厂为实验,建立了有上百万亿个版型的数据库,可以满足99%人类的体型,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做到“一人一款、一人一版”。个性化定制最关键的就是每一件衣服,每个人都要根据这个人的体型打造一个个性化定制的版,这个版是可以掩盖这个人身体的不足,将这个人人体的优势发挥。

3.云端:数据控制中心(DCC)。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范文第5篇

我很荣幸受邀撰写专栏。我开始的想法是从企业智能化作为切入点,和读者分享智慧商务、智慧银行、智慧城市等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智能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如SMAC (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及M2M。但鉴于这方面的讨论已风起云涌,而大部分的探讨都集中在服务业,我决定不做锦上添花,而是转向新的焦点,探讨工业互联网(智慧制造)及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安全。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起步。我打算每个题目以4~5篇专栏展开。我的看法可能不尽完全,欢迎各位指教。

迈出工业互联网第一步

关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制造),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真正的制造强国是德国。

我从八十年代在德国读博开始,研究的方向就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及自动化,职业生涯的头五年,也是在德国制造业先进企业蒂森克虏伯及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公司(EADS)从事这方面工作,直到1992年加入SAP才转向进入商业软件领域,但对于制造业的信息化仍然持续关注。

目前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德国及美国为代表,正在利用SMAC及M2M全面智能化他们的制造业。美国人称之为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而德国人甚至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Industry 4.0),不论如何叫法,其目的都是加强实体经济的领先优势。

无人管理的智能工厂,从互联网接受个性化订单,自主选择原料和组件,自动排程进入可适性生产线,完成生产、包装并自动发送至客户手中,而“工人”只需在电脑前完成设计、监控运行,这样的智能化生产体系正在德国的实验工厂运行。

另一方面,产品的设计依托于产业链云平台,为客户提供灵活定制设计,为供应链参与者提供互联互通,而交付的智能化产品本身则不断反馈分析着应用数据,为客户和生产商适时做出预测和建议。

借助于SMAC和M2M,建立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工业和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成为现实。

世界已见证了三次工业革命,工业互联网支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业已铺开。充分的人与机器的互联互通、灵活可适的智能化生产、规模高效的分析预测、分散协同的企业管理系统等不断发展,最终工业互联网将实体工业与虚拟网络结合,在未来必将以革命性的方式极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将推动SMAC和M2M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目前饱受冲击,艰难度日的中国制造业,我希望能利用这个专栏,探讨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长远的旅程,甚至连德国都计划到2020年才能大面积实施,但现在就要开始第一步。接下来几期,我将就工业互联网中所涉及的PLM2.0、M2M、MES等技术及发展与大家进一步探讨。

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安全及挑战

关于数字化时代的信息安全,我是颇有焦虑感。

在中国,不论是政府,企业,学术机构 及一般大众过去对于信息安全一直比较忽视,甚至认为是杞人忧天,所以总是虚应故事,在资源上投入不够。造成中国过去在信息安全上,一直采取拿来主义,鲜少有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密算法,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硬件及软件,遑论复杂信息系统(比如基于云平台的移动商业智能)的整体规划设计的能力,以至于在国际舞台上也没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