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雾霾的解决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一框是新教材修订后变化较大的部分。这一框理论性非常强,很多内容都是“十”的原文,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教师以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雾霾天气的成因和解决措施,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掌握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要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问题,掌握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解决雾霾的措施,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追求真理、热爱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环保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和要求。
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要求。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PPT展示北京和泰安被雾霾笼罩的图片)首先,请学生观看两幅图片,设置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一种什么天气现象?(学生:雾霾)。
原本只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盘踞的雾霾,现如今已经成了全国性的问题。据中央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打破了52年来的历史记录。
设置问题:雾霾这种天气对我们有什么不利影响呢?(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感受,简谈雾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教师:大家感受都很深啊!我们泰安前几日也陷入了“十面霾伏”的境地,因此有网友便调侃说:“泰安的雾霾状态是:遛狗不见狗,狗绳提在手,见绳不见手,狗叫我才走。”网上类似调侃、吐槽雾霾的段子现如今已经编成“几大卡车”了。说到这里可以问学生:“对于雾霾,我们除了以乐观的精神调侃、吐槽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来治理雾霾。
教师:关于怎样防治雾霾,我们国家也做出了深入思考,国家是怎样做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话题:第十课第二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即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教师:刚才,我们谈到了雾霾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感受,分析我们泰安市为何会频频出现雾霾天气。
【小组合作探究一】分析泰安市为何会频频出现雾霾天气。
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然后各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刚才同学们对我们泰安市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做了详细地分析,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原因(PPT展示):(1)汽车排放的尾气;(2)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3)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4)农村生产焚烧秸秆;等等。
教师:通过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大家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们在发展汽车产业和农业的过程中,能不能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呢?学生:不能!教师:因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耗费大量资源为代价所换来的GDP的增长,我们要不要?学生:不要!教师: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学生:科学发展观。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87页,在其中找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重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教材88页正文前四段的内容。然后结合下面的视频《大王村的幸福生活》,谈一谈大王村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生观看视频《大王村的幸福生活》,交流探讨大王村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过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师:应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我们还是以雾霾为例。刚才我们分析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下面就请大家针对这些原因为解决泰安市雾霾问题出谋划策。
【小组合作探究二】假如你是泰安市环保局局长,你打算怎样解决泰安市的雾霾问题?
PPT展示:请你为解决泰安市雾霾天气出谋划策。
第1组:解决汽车尾气问题。第2组:解决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问题。第3组:解决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问题。第4组: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焚烧问题。学生:按照划分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针对自己小组的问题,深入讨论分析,最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作为发言人。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师:在解决方案中,有同学提到了要开发新能源、工业生产要科技创新等,这些都体现了什么思想?学生:创新。教师: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家能否举例说明,我国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创新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学生举例。教师: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是一个世界大加工厂,但我们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最后与品牌国家相比,分得的利润很少,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来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如格力空调的广告所说:“中国人走向世界不能靠花拳绣腿,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出奇制胜。”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教师:刚才有同学提到要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型工业、服务业和旅游业,这就涉及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个措施――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PPT展示:思考下面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分别有何启示?
材料一: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1.7%,增加到2006年的40.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63.8%,下降到2006年的38.9%。由此可知,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费水平明显偏高。
材料二: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较大,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材料三: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东部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3.18%,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
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归纳:思路要求: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来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教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下面请大家结合视频《大王村的城镇化》,谈一谈什么是城镇化?怎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归纳。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教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后还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雾霾问题的方案中提到了很多的具体措施。总之,这需要国家、企业以及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作为国家就是要制定合理的方针政策,企业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产方式,个人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具体的措施要求请大家阅读教材90页的最后一段。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三)升华情感 回归生活
1.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呢?(可从知识、情感、能力上讨论),请尝试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学生代表展示。
2.学以致用,情感升华。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了,但是大家能否学以致用呢?下面就请大家结合我们泰安市的实际情况,为建设美丽泰安,促进泰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小组合作探究三】建设美丽泰安,我们在行动。
PPT展示:建设更加美丽的泰安,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请你为泰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可以从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环保等方面探讨)
学生热烈讨论,纷纷发表意见。教师对学生的建议点评并总结:在同学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泰安的希望!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泰安的明天会更好!(背景音乐《明天会更好》)
关键词:雾霾报道 健康传播 实践 反思
2013年,全国的雾霾天气严重指数和范围不断刷新纪录,天气预报也把对雾霾天气的监测作为一项新的空气指标来播报,一时间“雾霾”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雾霾”“PM2.5”成为热门词汇,媒体关于雾霾现象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和分析,对雾霾报道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雾霾报道的实践
1.满足受众知情权
在2013年年初北方雾霾危机发生后,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内容首先是近期各城市的空气质量、防护措施以及深入分析造威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采访后,媒体报道的重点转向雾霾天气的成因、防护措施等问题。
《人民日报》2013年1月14日刊发了《雾霾来袭,如何突围?》一文,报道分别采访了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医院、交通部门、气象专家等,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全面性。新华社、《经济日报》《新京报》等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雾霾现象进行报道,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通过开通专题报道的形式对雾霾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和传播。媒体对此次雾霾的严重性、政府的处理态度、民间的反应进行了报道。
2.事实报道与价值报道基本均衡
雾霾危机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与此相关的公众对雾霾的态度、对政府防控措施的评价、对健康观念的理解,以及涉及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议题都应该被报道,而且应该被广泛报道。在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环保和健康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进行环保和健康观念培养的一次良好契机。不管是从稳定社会心理还是保障公民健康的角度,都应该重视价值信息的输出。
在雾霾危机中,报纸和网站上纷纷开辟了健康专题,对雾霾的危害和预防进行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雾霾”的组成、成因和危害,以及在同常生活中预防雾霾引发疾病的种种举措,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值得称赞的是,本次雾霾危机虽然在2013年初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媒体并没有因为雾霾的减弱停止对事件的报道。《中国科学报》在2月雾霾逐渐消散以后连发多篇报道:《北京靠什么控制PM2.5》《雾霾走了,责任重了》《小锅炉成空气污染排放大户》《灰霾之过,油品之祸》《“问诊”雾霾:环境气象应合力出拳》。这一系列报道通过对民间的实地调查和权威专家的近距离采访,从专业角度讲述了如何科学破除“雾霾”这道难题。
同时,一些媒体也就雾霾危机对政府提出问责,新华时评《责任的沉默比雾霾更可怕》中,就雾霾前期官方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批评。
3.科学解读,破除谣言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媒体的解读不仅仅要快,更应该要科学,才能对民众起到有效的指导。在2013年发生的两次雾霾危机中,媒体基本发挥了科学解读的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在采访权威专家解读雾霾现象的基础上,都对涉及雾霾的科学常识进行了总结,分析到位。
在以往的多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有心之人会利用民众对危机的恐惧心理散布谣言,从而引发社会恐慌。从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来看,媒体开诚布公地向社会公布可靠的雾霾监测结果、危害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比如,民间传出了“防雾霾健身操”“吃黑木耳和猪血防雾霾”“N95口罩防雾霾”等等谣言,媒体迅速作出了反应,切断了这些谣言的传播。在网上对防雾霾措施进行搜索,会发现答案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谣言净化器”的工作。
对雾霾报道的反思和建议
1.引导民众科学应对“雾霾危机”
媒体对雾霾危机的报道,不能仅仅局限在对雾霾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还应该对雾霾的成因、预防进行报道,当然,报道的内容必须科学而准确。雾霾危机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切身可感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更能够被民众快速接受。
在雾霾危机中,民众首先最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雾霾”“雾霾发生后该怎么办”,对于此类疑问,媒体通过专家得到答案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让民众读懂报道中的专业术语。所以媒体在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的同时,要做到报道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比如对为什么雾霾损害人体健康,很多人因为身体素质比较好,处在雾霾环境下,体会不到雾霾的危害。《中国科学报》的报道中指出,“由于微颗粒通过呼吸道能够进入人体的肺部深处,有些甚至可能进入血液,因此如果人们暴露在大量微颗粒的环境中,肺和心脏将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一信息对于了解此次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有助于帮助公众认识到雾霾的严重性。
媒体在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应该客观严谨,专家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传达专家意见的同时,更加应该慎重。在雾霾危机发生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采访中回答“雾霾有何危害”这一问题时说:“对此(雾霾)我正在作一个认真的调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威胁,特别是会导致肺癌。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这里,钟南山院士说的是一个“初步的结论”,但是,一些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候使用“专家称雾霾导致肺癌”这一观点,非常不妥,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在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过度的渲染或者轻描淡写都是不可取的,媒体必须坚持报道客观事实和科学验证的结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2.通过健康传播唤醒民间“防霾”力量
环境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仅仅凭借官方的力量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如专家所指出的,目前我国雾霾之所以严重,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直接诱因;但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根本原因。公民参与能够使政府的政策能有效实施,同时也协助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形成公众压力。另外,公众生活、消费的模式也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民间组织在公众环境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媒体在进行雾霾报道的同时,不应仅局限于传达信息和问责政府,应该探讨雾霾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有意识地向受众传播思想,引导舆论。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的生产方式,归根到底,是国家的环保意识薄弱,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如何“唤醒”民众环保意识,需要媒体联合发力。而最能影响公众环保观念的就是这场危机已经切实危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对雾霾危机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不能让公众觉得自己是旁观者,而应该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不仅仅是“受害者”,也同时是“污染源”。
3.把雾霾报道纳入日常报道的框架中
中国新闻网2013年10月22日的题为《东北三省雾霾严重:红绿灯无法辨颜色》的文章称,PM2.5指数“爆表”,市区能见度不足30米。全市中小学停课,公交线路暂停运营。多条高速公路全线封闭……10月21日清晨,我国最北省会哈尔滨市被重度雾霾所“困”。当地居民惊呼,这是一场“史上最重雾霾”。雾霾不仅只盘踞于哈尔滨,东北三省均困于浓雾区,多地发生大雾或雾霾天气。
大江网2013年10月30日的文章《南昌入围今日“空气质量最差十大城市”,近12天9天空气污染》指出,今年入秋以来,南昌空气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截至10月30日早晨6时,环保部公布的74个PM2.5数据的城市中,南昌排名第六差。根据这一数据,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为武汉、呼和浩特、长沙、西安、保定、南昌、石家庄、唐山、肇庆、邢台。
新华社2013年11月8日的题为《江浙沪多地出现污染或重度污染天气》的文章提到,进入11月以来,全国各地均中了“霾”伏,长三角地区也不例外,8日江浙沪多地出现污染天气,部分地区出现重度污染。
《解放日报》2013年11月9日发表了题为《上海陷入雾霾困局,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首次启用》的文章。文章指出,从11月6日起,上海市陷入雾霾困局,6日、7日相继出现中度和重度空气污染。在空气质量指数(AQI)连续27个小时超出200后,上海于11月8日7时47分左右宣布已经启动空气重度污染应急方案。据悉,这是今年4月上海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方案以来的首次“实战”。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8日发表的文章《气候变化绿皮书详解雾霾天气》提到,雾和霾是两回事。水汽遇冷就结雾,雾本身并不是一种污染。霾是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的,颗粒基本在微米量级。通常意义上说的雾霾天气,既包括了雾天,也包括了霾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中东部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2013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52年来历史同期最多,频繁的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
中国新闻网2013年11月5日的文章《发改委: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通过5~10年改善》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5日召开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的有关情况。对于近期雾霾天气,解振华表示,现在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通过5-10年的时间,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霾”伏何来
《光明日报》2013年11月8日发表的文章《气候变化绿皮书详解雾霾天气》提到,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以及附近城市的输送,都会使雾霾情况频繁发生。除人为因素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但影响极其微弱。
《科技日报》2013年11月7日发表的题为《雾霾到底从哪来,院士认为大气污染成因有七方面》的文章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谈到我国大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时列举了7个方面:一是工业结构重型化,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增长速度过快;二是石化能源。尤其是煤炭长期在能源结构中占主体地位,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未得到充分重视;三是机动车数量剧增,燃料油质量低下;四是大兴土木,基本建设工程量大,速度快;五是厨房设备技术落后,煎炸爆炒烹饪习惯不科学:六是现行法律远远滞后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不健全,排放限值过于宽松:七是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污时有发生,违法成本过低,环境监管能力有限等。
《中国科学报》2013年10月16日发表的文章《莫让雾霾成因难辨》指出。今年以来北京持续的雾霾天并非完全受市区影响。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河北省拥有众多重工业基地。早有研究数据表明,如今的大气污染已经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如北京市的污染很大程度上受到河北、天津等邻近省市的影响。尤其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规模较大,还存在许多产能过剩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经济参考报》2013年1月15日发表的文章《雾霾凸显中国“生态赤字”》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2010年《全球生态足迹报告》表明,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工业化过程日益增长的资源能源需求,导致中国已经消耗的资源超过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中国正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生态赤字”。严重的“生态赤字”直观上就是污染,不仅侵害百姓身体健康,更严重侵蚀中国经济的健康。据相关监测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污染占22%,煤炭污染占16.7%,工业喷涂污染占16.3%,城市扬尘污染占16%。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生态足迹恰恰是污染的源头。
“霾”伏之解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9日发表的题为《治雾霾着力降耗增效》的文章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指出,工业是造成我国华北等地雾霾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完成工业化所需的能源资源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带来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相当严峻。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一是要把能源消耗量降下来:二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三是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排放。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已《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国10条”,已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一共35项具体措施,任务已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随着大气“国10条”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过5-10年的时间,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中国科学报》2013年10月16日发表的文章《莫让雾霾成因难辨》指出,欧美各国及我国奥运会期间空气治理等成功经验表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已成为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措施,应当建立自上而下的联防联控环境监管机制。不久前出台的大气“国十条”特别提出,要建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上周末的环保通气会上,环保部环境监察局也透露,从本月到明年4月,将根据大气“国十条”启动重点针对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专项执法检查,以地方普查和环保部抽查等形式结合,尽量减少秋冬季节的重污染天气。
中国天气网2013年11月4日的文章《气候变化绿皮书2013:雾霾天气呈霾增雾减趋势》称,对于中国未来治理雾霾和空气污染,绿皮书亦给出了政策建议。第一,要建立和加强多地区、多部门联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机制,减少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第二,完善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建立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预测预警系统:第三,防治雾霾和空气污染要加强法治,但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经济手段;第四,增强城市治污能力;第五,协同控制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包括多种污染物减排的一揽子计划;第六,逐步实现信息公开,形成全民参与的治理新局面。
光明网2013年11月8日的题为《如何治愈雾霾天里“会呼吸的痛”》的文章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认为,要彻底解决大气污染的相关问题,就要努力推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在能源生产上,推进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开采生产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加快煤制甲烷生产,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解决技术性和经济性问题。在能源消费上,大力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创新能源供应模式,推广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坚持节能减排优先,建立社会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点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高效发动机技术、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与推广。
他山之石
《红旗文稿》2013年2月25日的题为《国外治理雾霾有何招数》的文章提到。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伦敦地区工厂烟囱密密麻麻,昼夜不停地燃烧煤炭,带来了海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使得一年中有1/4的日子大雾笼罩,从而被称为“雾都”。1952年持续5天的“烟雾”竟然造成1万多人死亡。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方法。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治理污染的重点为治理汽车尾气。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控制私车流。同时,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加强绿化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今日的伦敦,大雾天气已经从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减少为不到10天。英国的治理污染经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欧洲国家的态度。比如自行车取代汽车出行,在荷兰、丹麦等国,也都得到了倡导与落实。
雾霾天里,如何运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2016年12月,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秦观营造的“诗意”的世界。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共23个城市,均已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能见度低于3公里,PM2.5浓度超过250微克/立方米,甚至500微克/立方米的地区也绝不在少数。最严重的时刻,17个省区市,142万平方公里――超过七分之一的国土被雾霾笼罩。
众所周知,雾霾中夹杂着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在雾霾天气下,近地层紫外线将减弱,而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将增强,从而使得细颗粒物携带更多病毒,对我们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破坏。
在这样的日子里,车辆限行,中小学停课,大量航班延误。市民纷纷戴上口罩,空气净化器卖到脱销。打开朋友圈,满目是一片片的灰色。这也意味着北方基本告别了户外运动,毕竟对于多数人来说,在这样的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意味着同运动最初的意义――追寻健康的生活背道而驰。而没有了健康,幸福又从何谈起呢?
针对这样的雾霾,也并非毫无解决方法。室外运动是不用想了,室内虽然也有污染,据了解,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健身房都配备了数量充足的空气净化器来进行空气循环系统改造,尽力提升运动的安全性。
对于数百平方米的健身房来说,这样一套设备造价在数万到十几万不等,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对于数千平方米的体育馆而言,空气净化和改造的成本太高,因此只好暂时搁置。
而另外一种解决方式则是近两年新兴的气膜馆。很早开始进行气膜馆业务的深圳博德维公司表示,他们起初真没想到,若干年后,更多的中国人选择气膜建筑是为了抵御雾霾。
原来,虽然气膜馆每平方米造价在1000元左右,但相对于砖石(4000-6000元)结构而言,这样的成本算是低的,且工期只要60天,建造时本身具备优势。北京的不少国际学校都配备了气膜体育馆,例如顺义国际学校斥资3000万元兴建了两座防霾体育馆,总面积在4300平方米。
目前,新三板公司约顿气膜就是从事的这个生意,从财报来看,约顿气膜2016年上半年营收2633万元,净赚163万元,在雾霾频发的情况下,下半年的财报应该会有更好的收益。
然而,对从事基层培训的公司而言,这样的成本还是很高的。一家棒球培训公司的负责人坦言,一个气膜场馆的造价在2-300万,他们是难以承担的。
另外,气膜馆的一大开支是维护成本。据了解,气膜馆的过滤系统的滤芯在糟糕的空气状况下,一个月甚至数周就要换一次,也带来了不小的开支。而整个行业标准的缺失,同样也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倒退半个世纪,曾经的伦敦=现在的北京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合辙押韵。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60多年前的英国。
1952年,同样是在12月,伦敦经历了最可怕的一场雾霾袭击,这场被称为“Great Smog”的雾霾,在日常生活、体育锻炼方面都对伦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对这个城市、这个国家,产生了磨灭不掉的后遗症。
与我们正在经历的雾霾相似,Great Smog从12月5日开始持续了4日。在那个没有空气净化器、防PM2.5口罩的年代,这场雾霾直接或间接夺走了1万2000人的生命。由于缺乏对雾霾的认知,在12月5、6日的时候,仍有不少伦敦市民顶着雾霾进行户外运动,而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此之后,人们意识到了在雾霾下运动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无论是职业体育赛事还是大众在户外的运动健身,都会避开雾霾天气。
在1956年颁布空气清洁法案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才逐渐得到改善。即便如此,伦敦时不时还会出现大雾天气。
在此之前,有英国学者专门对雾霾天气是否会影响足球运动员表现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近日,上海等5省市也展开了有关雾霾与健康因素的研究。虽然还没出现伦敦这样万人的灾难,但毫无疑问,雾霾会对人身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除了健康的因素外,英国学者研究发现,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球员的竞技表现有着相关性。当空气质量超过标准7%后,球员的表现平均则会下降15%。
但是,当年英国的雾霾,可不是靠着风治理好的。1956年、1968年、1974年,英国政府三度颁布了空气污染防治法案,通过将重工业强制搬迁到郊区等一系列法案,切实提高了空气质量。
后来随着汽车增多,空气又有了反复,但通过1993年一部有关新车必须安装减排催化器的《环境法》,以及2000年开始对私家车的限制,才真正帮助伦敦摘去了“雾都”的帽子。
运动,不仅仅是体育产业
在体育运动的全民推广过程中,除了体育文化价值观的传递与教育外,自然条件的改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惜的是,雾霾的问题绝非体育行业本身就能解决的。事实上,即使是政府再三强调要解决好这个关乎所有人健康的环境问题,但目前看来也是收效甚微。
此前,北京市政府和中央签订责任书,承诺到2017年实现大气污染得到改善。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安顺表示,为了到2017年能够天蓝、水清、地绿,投资一万亿元是值得的。
眼看着2017年就将来到,这一万亿元究竟有没有花,花在了哪里我们无从知晓,但截至目前,浓浓的雾霾仍未散去。这当然不是北京市市政府不作为的问题,毕竟当整个华北都被雾霾笼罩,单单一个北京市又能改变多少呢?
值得一提的是,当谈及解决思路时,王安顺曾表示:“这些民生问题靠政府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市场决定性的作用,综合推进投融资体制、市场准入、价格等各项改革,为民间资本进入创造条件。”
不难发现,雾霾的问题固然需要政府牵头来进行严格治理,但若想真正解决,恐怕离不开每个人自身的节制生活,以及经济体中各方的努力。抛开解决雾霾,光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规划与事物真正的发展进程恐怕也有着一定的出入。
所以回到体育产业中来,道理也是类似的。虽然政府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与总体计划,但如果离开市场的支持,那么五万亿的产值目标都可能沦为泛泛而谈。
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参考一下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先生在接受禹唐专访时所说的――“不光是乐视体育,包括腾讯体育、PPTV、阿里体育在内的众多数字体育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都承担了发达国家传统电视台的角色,他们为赛事、组织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没有他们的搅动,政府再发几个文件,恐怕也是悄无声息的。”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中东部地区连遭雾霾天气,PM2.5浓度多日上升,许多城市的PM2.5达到500微克上下,为中国标准规定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的7倍左右。PM2.5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讲到雾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化石能源中的煤炭和石油,这两种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要占90%左右,尤其是煤炭要占70%左右。而煤炭消费中,燃煤电厂的消费量占50%上下,于是想当然地把燃煤电厂归因为中国雾霾的罪魁祸首。
其实不然。正是燃煤电厂的清洁利用煤炭使中国勉强维持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中国能像欧洲国家那样,将80%-90%的煤炭用于发电,中国的雾霾天气就不至于那么严重。中国既讨厌煤炭,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离不开煤炭的情况下,惟一的办法是将工业原料用煤(钢铁、化工、水泥等工业用煤)用清洁能源替换掉,将更多的煤炭用于燃煤电厂发电,这样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缓解中国雾霾天气。
电力是最清洁利用煤炭的用户,电力部门在使用煤炭转化成电力的时候,可以基本消除燃煤产生的烟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换句话说,电力工业使用煤炭可以消除对雾霾的形成。“十一五”以来,中国在燃煤电厂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烟尘控制来看,新建电除尘器的效率一般高于99.5%,在“十一五”期间,年平均火电装机容量增长13.8%,烟尘排放由过去的350吨左右快速降到160万吨,每千瓦时烟尘排放由1.8克下降到0.5克。近年来国内专家对电厂细颗粒排放特性进行实例分析,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对细颗粒捕集效率都能达到95%以上,加上湿法脱硫装置的除尘效果,对PM2.5的平均综合除去率可达97%以上。
从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的治理来看,与2005年相比,2010年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74万吨(全国下降364万吨,证明燃煤电厂承担了全国二氧化硫的下降任务,而别的部门二氧化硫还有所上升)。中国火电单位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由2005年的6.4克下降到2.7克,好于美国2009年每千瓦时3.4克的水平。
在氮氧化物治理方面,与2005年相比,2010年只增加了210万吨,但火电单位千瓦时氮氧化物排放由3.62克下降到2.78克,减少0.82克。此外,由于燃煤电厂布局也发生重大变化,除热电厂外,新建燃煤电厂已离开城市。有的电厂已搬迁遥远的煤矿区,原有的老煤炭厂通过“以新代老”、“上大压子”、“替代供热小锅炉”等措施,对于减少PM2.5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近40亿吨煤炭消费中,仅有50%的煤炭用于电力,其余50%的燃煤消耗用于钢铁、冶金、化工、水泥等行业以及小锅炉、小窑洞、居民家用做饭和取暖等方面,相对于燃煤电厂的集中严格排放,高空排放,电力以外的50%这部分燃煤污染更严重,污染分散度大,低空污染很难控制,对城市污染的贡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