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形象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形象;形象传播;城市名片;价值评估
Title:
Study on the City Name Card’s value in the City Image Communication
Author:
Xu Ming, Hou Lei
1Department of Socialism Science, CPC School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22,China;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ina; 2Yanglun Township Government, Xuancheng City of Anhui Province
Abstract: City business card, as an important cultural symbol of a city,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ity, improve the visibility of the city, upgrade the rank of city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bject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ity card value is the correct use of city card according to the effective city image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e research value of city domestic business card is mostly limited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qualitative, but often there is a certain literary exaggeration and one-sided, in science is not accurate. How to measure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card of a city is not a complete indicator system,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of city image,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city card is its dissemination effect displa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aesthetic valu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emotional value four aspect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city image of city name car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s a city card set,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reference.
Keywords: the city image; image communication; city name card; value evaluation
一个城市,不论是金碧辉煌的大都市,还是古色古香的小县城,如果想拥有自己独特的城市形象,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对城市拥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这一目标的达成则依赖于城市形象传播过程的实现。有效的形象传播一方面可以强化人们对于城市已有的积极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弱化其消极认识,改善原有观念,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名片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名称,更是凝聚着城市的灵魂,具有不可替代的内涵和不可更改的独特意义的标志,它集中了一座城市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历史风貌和经济水平等等方面的精华,是一个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总和。
一、城市名片概述
城市名片,是指能够代表城市形象或者说代表城市标志的东西。从传播理论的角度来说,传播是团体或者个人通过符号向其他团体或者个人传递信急、观念、态度或情感。因此,可以将城市名片理解为作为城市形象的一个符号实现外界传播。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自然文化和社会文化浓缩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为具体、最为直接同时也是最为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城市名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它既能反映这个城市的自然、历史、人文、现实,同样能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品格和气质,能引领这个城市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更能体现出这个城市的追求、内涵、精神和灵魂,进而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1]。每一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而城市名片就是要把这种差异化的特质浓缩出来。城市名片能否在个性化方面凝聚出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散发独特的魅力,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竞争力。城市名片对一个城市来说就像一个人的名片,集中体现了它的特点[2]。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名片,很容易被世人接受,甚至可以起到使城市远扬海内外的目的,如义乌的“小商品城”、寿光的“蔬菜之乡”,让人一看就想到了他们的城市,这就是成功的城市名片。在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城市名片是最具影响力的宣传内容,借城市名片传播城市品牌形象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方法之一。由此,研究城市名片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价值成为不可避免的主要课题。
二、城市名片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要素
城市名片,是城市从古至今,从历史到现实的发展缩影,也是城市方方面面文化,包括自然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集成的张扬,城市名片的形成,是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演变而被社会承认、被世人认可的,它并不是凭任何人的喜好吹捧和杜撰出来的,城市名片具有独占性、永久性和不可复制性。在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笔者认为城市名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四个方面。
1.美学价值
美学价值是从人们对城市名片的审美关系出发,评价其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美”本身就是人的一种主观上的感觉,不同的人对美有着不同的感受。城市名片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的美学价值主要从城市形象所展示的艺术性、观赏性以及环境性三方面表现。
2.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是一个城市千百年来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积累和沉淀的结果。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历史文化在城市形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也正成为一个城市打造良好城市形象的支柱和灵魂,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城市名片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展示与城市名片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城市名片的悠久性和稀缺性的历史特性以及城市名片作为城市文化符号以及城市文化区域的文化特征。
3.经济价值
城市名片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就是以货币价值来衡量其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后带来的影响,城市名片的经济价值依赖于“支付意愿”,即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通过城市名片的宣传,一个人愿意前往城市消费所支付的最大费用值。人们通过在城市实现消费活动,支付意愿就是该消费者对城市名片经济价值所作出的评价。与此同时,由于文化产业的相关联带动作用,文化产业的兴起还与带动城市地产价值的提升以及吸引招商引资等等一系列经济效益表现。间接价值则主要表现为城市名片通过城市形象传播过程的实现,推广城市品牌、带动城形象的提升、扩大城市宣传等方面,这些也都是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提。
4.情感价值
情感价值是通过城市名片的展示使城市文化消费者对城市形象产生愉悦等积极情感,情感累积在一定程度必将能提升为价值。并且,这种价值能更加能经得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城市名片的最大作用在于能够激发人们对城市的体验性行动,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以及提高对城市品牌忠诚度等方面。
基于以上表述,本研究涉及的评估体系共四层,即目标层A、综合评价层B(4项指标)、因素评价层C(10项指标)、因子评价层D(26项指标) (如下图2-1所示)。
图1. 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城市名片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图
(二)四个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以后,采用AHP 法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首先制定问卷内容,然后采用专家调查法,即德尔菲法进行权重值的调查。笔者于2013年4月邀请安徽省旅游专业人士50人,向其发出征询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层次总排序,得到各因素权重值(保留四位)(表1.所示)。经一致性检验,CR≤0.1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中,各因素的权重计算方法为:
首先,将矩阵的元素按列归一化计算,公式为:
其次,将按列归一化后的元素按行相加计算,公式为:
再将所得的行和向量归一化,即的权重,公式为:
根据表1.得出城市化,影响城市名片综合价值的B层因子其权重从大到小依次是经济价值(0.608115)、历史文化价值(0.198584)、美学价值(0.120207)、情感价值(0.073094)。
再通过层次总排序(表2.)可以得到城市名片综合价值的D层因子(前10名)依次是:城市名片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0.290692)、城市名片促进招商引资项目(0.14516)、城市名片将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存在(0.124115)、城市名片有利于提升城市地产价值(0.07091)、城市名片有助于城市品牌建立(0.058139)、城市名片增强城市吸引力(0.043672)、城市名片激发大众旅游动机(0.038577)、城市名片促进城市形象宣传(0.029032)、城市名片增强城市与历史事件的关联度(0.027266)、城市名片有助于城市形象区的综合建设(0.024823)。
(三)综合价值评估分析
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城市名片在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最明显的即为体现了城市文化和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从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看,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助推器,城市文化渗透在城市经济的各个领域,而经济的发展又可形成其文化特色,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不可完全分离的。
城市名片的经济与文化效应也是如此。城市名片对城市文化的提质增效,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扩大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城市名片包装城市的形象,进行招商引资宣传,也可以把城市名片作为媒介载体进行宣传和报道,让本城市的人更加热爱这个城市,让更多人来了解和关心这个城市。当然,相关部门一定要有利用城市名片的意识,发挥城市名片的扩散效应,进而打造城市品牌,树立城市形象。
城市名片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符号,对扩大城市的影响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重大意义。城市名片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的灵魂,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城市名片能否在个性化方面凝聚出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散发自身独特的魅力,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竞争力。
三、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的城市名片构建途径
(一)创新经营城市理念,打亮城市形象名片
经营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和人力资本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等进行市场运作,最终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建设投资新体制。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必须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城市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在经营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从城市名片的价值分析来看,其经济价值是最为直接的表现,远高于其他三个方面。伴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确立,城市名片的打造将成为城市建设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新亮点,城市形象传播目的是发展城市相关产业,而作为传播内容之一的城市名片在促进城市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其延伸的经济价值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更加巨大的推动力。
(二)整合城市优势资源,注入城市名片文化元素
城市形象是城市资源整合抽象的缩影,城市名片即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城市名片,就要给城市名片注入先进的文化元素,先进的文化元素能吸引眼球,促进社会的发展。城市名片在表现强劲的经济价值同时,历史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高附加值生产力的实现,它与经济力并驾齐驱,推动城市综合实力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上述研究来看,城市名片作为城市的一种文化符号价值表现明显。由此,打造城市名片不仅仅是建设城市标志性的建筑,更重要的建立城市文化,特别是城市的标志性文化。文化标志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更容易吸引人们对城市的关注。
内容摘要:本文以服务广州2010年亚运会为目的,通过数据客观地分析了各种群体对广州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建议,以期为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负责亚运会筹办工作的相关部门制定亚运会服务筹备、形象推广策略提供实证和理论的支持。
关键词:城市形象 感知 亚运会
广州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广东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千年名城,南国明珠”的美誉。改革开放30年,广州GDP增长45倍,成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城市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
2010年亚运会是推进广州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绝佳机遇,也是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推动力(陈建华,2004)。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对广州城市形象进行了研究,如徐君亮(2000)通过旅游产品的界定模式研究了广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和建设;余国杨(1999)提出广州城市形象建设体系包括旅游形象定位、形象项目确定、形象项目建设三个组成部分;陈建华(2004)分析了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彭高峰(2005)提出广州城市发展将借亚运契机,整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筑“亚运城市”的形象和空间格局。但大多数学者依赖于广州城市形象的定性分析,缺乏对市民、游客感知的城市形象调查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广州市居民、国内游客、国外游客三个群体在重大体育赛事期间对城市服务项目的感知和预期,深入细致的研究城市形象认知主体的感知和需求。
基于市民、游客感知的城市形象研究方法
为了解广州市民和游客对广州城市形象感知情况,笔者在广州北京路、天河城、陈家祠、火车东站、地铁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80份,回收1490份,其中有效问卷1469份,有效回收率达92.97%,其中包括国外问卷144份。问卷包含八个部分(包括整体印象、服务项目、改善措施等),50道问题,本文针对服务项目15道问题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被访者对问卷15个服务项目的满意程度逐项评价,评价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各项目Cronbach'sAlpha值为0.92,各项信度较好,说明问卷设计科学。通过SPSS统计分析得出被访者对广州服务体系的一些感知情况,并就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给予建议。
基于市民、游客感知的城市形象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结构
本次研究收回的1469份有效问卷中广州居民占23.5%,国内游客占61.5%,国外游客占15%。国内被访者从事的职业最多的是公司员工占37.2%,其次是学生占29.2%;除没有收入的学生外,被访者中月收入在2000元~5000元的占43%,月收入5000以上的占11.4%。被访者中年龄在18~25岁的占47.18%,25~45岁的占35.14%。受教育程度上看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最多,分别占30.8%和33.6%。
国外被访者主要从事的职业有:公司管理人员占56.9%、学生占20.8%、公司普通员工占13.2%。被访者月收入超过10000美元的占42.36%。被访者中年龄在18~25岁的占22.92%,25~45岁的占45.83%,45岁以上的占25%。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7.5%。
(二)被调查者对广州服务项目的整体感知
通过描述性分析结果可知国内被访者与国外被访者的15个变量的均值都较高(界于3.35~4.56之间)。这表明国内外被访者对问卷考察的项目服务满意度都较高。表1分别列出国内、外游客对城市服务项目满意度均值排在前三名和后三名的变量。其中,国内游客对购物服务的满意度最高,国外游客满意度最高的是金融服务。国内、外游客满意度最低的都是治安服务,治安问题已成为广州多年整顿的首要问题,也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的产生了负面影响。医疗服务、交通服务、环保服务是国内外被访者满意度较低的后三名中的几项服务,仍需不断提升,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三)国内外游客重点关注的服务项目
笔者分别对国内外问卷的15个项目进行正交旋转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因子负载值大于0.5作为确定因子的条件,结果见表2、表3所示。表2中剔除了因子负载值低于0.5的实况转播、网络服务、电子商务3个项目,共抽取出四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是61.752%,四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生活质量因素、教育培训因素、消费服务因素、文化广告因素。表3中剔除了因子负载值低于0.5的实况转播、购物服务、金融服务、治安服务4个项目,共抽取出四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是73.242%。四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综合服务因素、生活质量因素、广告因素、教育培训因素。
通过分析表2和表3,得出国内受访者与国外受访者关注的服务因素大致是相同的,稍有不同的是国内受访者关注的是消费服务这方面,而国外受访者关注的是综合服务。笔者认为国内的市民平时对服务业接触最多的就是消费服务,自然重视消费服务,而大部分国外游客到中国只是短暂停留,接触消费服务的机会不多,他们更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因素,如包括医疗、网络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因此国内市民与国外游客关注的因素有不同的侧重点。
(四)被调查者对服务项目评价结果的差异性
1.国内被访者对服务项目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国内数据表明,国内不同收入人群中,没有收入的学生与年收入高于5万元的两组人群对因子生活质量因素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对其它的3个因子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属于没有收入的消费群体,消费承受力较低,生活方面以节俭为主,与高收入被访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差距。同时,省内游客与省外游客对因子生活质量因素的态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消费指数不同,生活指数不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有差异。
2.国外被访者对服务项目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国外数据得出,国外不同收入人群对4个因子的态度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国内外,广州居民与国外游客对生活质量因素、教育培训因素、消费服务因素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国内游客与国外游客对教育培训因素、消费服务因素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了国外游客与国内被访者对大部分的服务项目的需求不同,不同国家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同。
广州城市形象改进的建议
(一)广州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首先,治安服务需加大改进力度,提高这方面的整体水平,应全面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城中村社区治安管理,普及公民的法制教育等措施。其次,交通服务也是广州需要改进的一项重要服务。在大力加强广州市内道路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应普及交通知识来倡导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坚决执行各项交通法规,全面整治广州交通。再次,医疗服务近年来得到不断改进,包括医疗改革,杜绝高价医疗和医生收“红包”等现象。但是调研数据结果表明还需要继续改进这方面的服务,市民对医疗保险的认可度仍需提升,各社区居委会应深入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广泛宣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让市民们对医疗保险有信心。
(二)广州消费服务改善策略
在人们收入不同消费不同的情况下,应提高这十五个服务项目的整体服务水平,不论是高消费还是大众消费的场所都提供优质服务,给游客们宾至如归的感受。在住宿服务方面,应重点提高中低档次宾馆和招待所的服务质量,适当降低高档酒店的入住价格,加强中低档住宅楼的社区建设,改善人们居住地的卫生条件,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完善广州住宿整体服务质量。在购物服务方面,笔者认为应加大广州购物方面介绍的宣传力度,如发行广州购物指南、购物地图的手册,在地铁公交车上利用海报、画册、数码电视等工具向游客介绍购物小知识,杜绝旅行社限制游客购物区域或向游客强行推销的现象。在文化娱乐方面,广州做得较为出色,但仍需要加强宣传,特别是对境外的游客,制作一些英文的宣传栏、广告、广播等,同时导游们的介绍也尤为重要。
(三)提高国外游客满意度的策略
针对国外游客,本文提出一些建议。首先,语言方面,对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定期提供专业的英语培训,并设立薪酬激励制度,治安、交通服务是为国外游客提供便利居住环境的前提条件,从事这两项服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其次,服务礼仪方面,国外游客来自不同的国家,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较大,对服务礼仪有着不同的需求,应加强服务人员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服务礼仪方面培训,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最后,卫生方面,国外游客对广州的卫生环境的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公共厕所、街道、车站等公共场所。呼吁政府加大公务场所的建设投入,提高公共场所的美观条件,更重要的是树立市民们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持广州城市的美丽形象。
参考文献:
1.陈建华.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J].规划师,2004(12)
2.徐君亮.广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和建设研究[J].热带地理,2000(3)
3.余国杨.广州旅游形象定位[J].广州师院学报,1999
4.彭高峰,黎云.探索重大节事与城市形象设计――亚运广州:2005广州城市设计论坛综述[J].广州城市设计论坛,2005(8)
作者简介:
【关键词】 金华市;城市形象;微电影传播;条件
一、“城市形象”概述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城市形象主要包括:精神、行为、视觉、风情等感受系统。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城市形象”的传播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并且已经从传统领域延伸至高科技领域,简单的说是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更甚至衍生出了“城市网络形象”的概念。随着微信、微博、微电影、博客主页等普及,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只需几秒钟在互联网更或者是人手一只移动互联网终端上的点击,一个城市的网络形象便会全方位地呈现在人们的视觉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自身良好的形象曰益成为城市参与竞争,谋求更多发展的重要手段。金华市政府早在两年前就提出 “精品城市”的建设目标,引起了全市上下的强烈反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发表建设“精品城市”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城市品位的呼声非常高。2012年9月20日,金华市委宣传部设置5万元奖励,面向全社会征集城市形象广告语。此次征集的目的是充分挖掘金华城市特点,体现金华城市精髓,展示城市形象,提升金华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金华城市形象片拍摄做好前期准备。由此,金华城市形象营销兴起,所谓城市形象营销就是向公众推介城市形象信息的传播活动,“是把城市形象作为一种产品来营销传播。和一般产品相比较,城市形象产品的内涵呈现出丰富、多层面的特征,其包含的物质实体信息和精神文化信息比一般产品或企业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良好的城市形象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以及由内向外的辐射力和由外向内的吸引力。”打造城市形象对内可以激发城市的自信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微电影传播的优势
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开放和社交网络的壮大,使过去不被重视的内容如微小说、 微博、微电影等日益崛起,“微内容”的崛起必将带来注意力的“碎片化”,现代人们已很难抽出一大块时间,安静地做一件事情,反而上下班途中、无数等待的时间、特定的封闭时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时间。注意力的“碎片化”造成媒介使用方式的“碎片化”,这种“微媒体”正是“微电影”诞生的沃土。
所谓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最早诞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多是在地下室、咖啡厅等休闲场所放映,主要群体只是小范围人群。时至今日,“微电影”概念已在全球广泛流行。在我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一触即发》、《11度青春》等系列剧的热播使微电影呈现井喷状态。微电影和传统影视相比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微电影的互动性是传统影视作品无法触及的。微电影也更适合这个全民娱乐体验的互联网时代。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互联网延升到了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更是“微电影”的最佳展示平台,更是将“微”特征发挥到极致!
1、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改变传统传播形式
微时长是微电影最核心的特征,这就要求微电影必须有创意且高度凝练。微周期是指制作周期比较短,一般在几天到数周内完成。微投资是指制作成本在几千到几万元每部。这三个因素就让原本遥不可及的电影艺术有了接地气的可能。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的学生用延时摄影的方式拍摄了《印象金华》系列微电影。这部完全由几位学生自行策划拍摄制作完成的微电影通过镜头语言生动真实地展示了金华这座城市从清晨到深夜的风光和生活,呈现了一个具有别样风情的美丽金华。这种改变简单堆砌画面,展示城市风光的传统形象传播,通过延时拍摄这种特殊技术巧妙的凸显金华这座城市的个性,挖掘金华城市文化内涵;加上年轻人新颖的视角和故事内容,让金华城市形象在观众心目中建立起了有效记忆。
2、新媒体传播成主要途径
《印象金华》系列微电影在拍摄制作完成之后,作者就把短片上传到了土豆网、优酷网等视频网站。然后依靠网民之间的分享推荐一时成为金华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视频点击播放更是超过几万次。这样一部由几位在校大学生拍摄的金华城市微电影居然可以得到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这就是新媒体传播时代最好的范例。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该看到只需深入研究城市内涵,做好精准的城市定位以及宣传片的策划制作,微电影这一新颖、时尚的营销方式必将为城市形象营销开拓出不可想象的发展空间。因为在当下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多数人会在上下班途中、无数等待的时间中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观看各类影视作品。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及终端的轻巧便捷,让传播突破了传统时空的限制,开创了一个更具个性、更贴身的新媒体传播时代。
3、故事性强,观赏性高
在这个快速节奏、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部微电影想要在第一瞬间抓住观众的心,取得好印象,那就必须在前期策划时注重短片的故事性。传统的城市形象宣传片缺乏真正的创新创意,广告模式乏味且缺乏新意,导致难以被区分认知与理解,无法发挥出城市形象广告的功效。如我们常常在国内某城市宣传片中可以看到套路式的大航拍城市景观街道、建筑设施等等;拍摄手法还停留在传统城市风光片层面上,会让观众产生“似曾相识”的感受。这类城市宣传片拍摄主题剧本缺乏创新创意,故事性弱;结果必然导致观赏性不足,传播力薄弱。
在故事性、观赏性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是苏州首部城市形象微电影《苏州・情书》。全片采用两个交错的情感故事,结合苏州人文风景,来展示城市的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魅力。《苏州・情书》通过唯美清新的镜头画面、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着眼人性细节表现城市精神。此片的编剧用人的情感来展现城市的微电影,让观众耳目一新。因为这样有故事有情调有内涵的城市形象微电影,更能深入人心。
4、大众参与,互动性强
传统的城市形象传播很大程度上都是当地政府或者宣传部门的行政职责。城市普通居民几乎无法主动参与城市形象传播内容及产品的创意表达过程;更不可能参与到城市形象传播内容的创造过程。在传统的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普通社会民众无法在传播过程中参与互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的良性传播。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让微电影逐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日常生活的碎片化时间正因微电影的应用,被重新赋予前所未有的价值。微电影借助网络平台彻底摆脱了传统电影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极具开放性和互动性。受众可以自由点播、 暂停、回放自己喜欢的城市形象宣传片,还可以主动下载、分享、传阅,寻找讨论主题并在微信、微博等社区网站进行口碑宣传,甚至可以参与到微电影的制作当中,只要受众有兴趣、有想法,就能与专业团队起进行剧本的修改与创作,将自己对城市的理解和情感表达出来。
三、金华城市形象微电影传播具备的条件
金华在城市形象微电影传播开发中具有独特的先天条件:第一,历史条件:金华人文底蕴深厚。纵观其历史文化脉络,金华传统文化既体现了婺州文化“经世致用、兼容并蓄、多元并存、内敛稳重”,又融入了吴越文化“精致和谐、开放大气”的特征。第二,地理优势:金华山川秀丽,极目金华,北山和南山葱郁对峙,婺江水穿城而过,五佰滩、燕尾洲静卧江心,是一幅集山、水、洲、城于一体的独特的秀美风景画,传统文化中的婺江情怀又特别浓厚。第三,产学研结合:金华地区拥有中国唯一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东阳横店影视城。还有以“打造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等本地高校的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影视动画专业,对微电影人才具有一定的培养能力。第四,“非遗”丰富:金华拥有婺剧、黄大仙传说、浦江迎会等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金华城市形象微电影创作打下了厚实基础。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微电影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断扩张,微电影行业正在成为新的传播利器。金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若能搭上城市形象微电影这趟新媒体传播快车,必将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南阳,城市形象,对策
一、南阳市概况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邻桐柏山,西依秦岭,是一个三面环山,中南部平坦开阔的盆地,素称“南阳盆地”。地处中州南阳盆地的南阳中心城市是联结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桥头堡,介于武汉、郑州、西安三大城市之间的中心位置。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实施,南阳将成为全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融合交汇的重要结节点和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如图1)
南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悠久灿烂的历史给今天留下了极为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春秋时期的楚墓群,东汉“科圣”张衡的墓园和故里、"医圣"张仲景的墓地和祠堂、诸葛亮当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国规模最大的南阳汉画馆等为主的汉文化系列;以武侯祠、火烧博望遗址、汉桑城、刘备和诸葛亮在新野议事的议事台、太子阁、关羽拴马遗迹、后主刘禅出生地等为主的三国文化系列;以全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官府衙门中的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建筑规模和雕绘艺术堪称一流的社旗山陕会馆、基本保存清代建筑风貌的淅川荆紫关古街道、以地宫内发现“金棺”和“银椁”而引起哄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千年古刹菩提棺寺、香严寺、丹霞寺等为主的古建筑系列。
二、南阳本土文化分析
(一)特色文化
1、楚汉文化
南阳是中国楚文化的摇篮,《诗经》描绘过这里的楚地风雅,记录过周天子为申伯筑城池的历史,西汉时“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李白吟咏汉时繁华,“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汉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座巍峨的山峰,而南阳汉文化在汉代文化史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顶峰和代表。南阳汉画像石和汉画砖是南阳汉文化的又一座丰碑,是汉代生活画卷的记录,更是南阳汉代文化繁荣的铭石,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纯粹的本土艺术”、“敦煌前的敦煌”;被理论界称为“中国第一个艺术热情时代”。
2、“两衙”文化
南阳知府衙门、内乡县衙,是中国官署文化的两块活化石,对研究中国官署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被世人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享有“―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南阳知府衙门,始建于元朝。作为封建时代惟一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与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保定道台衙门、霍州知州衙门、内乡知县衙门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官署衙门旅游线。
(二)特色资源
1、玉文化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是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光泽透明、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紫、红、黄、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经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是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里有作坊80多家,大多都是前面开店,后设作坊,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画卉、山水、神像、鸟兽、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镇平县每年举办大型国际玉雕节,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南阳玉雕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2、中医药文化
“南阳山清水秀,原生态资源保存得较好,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适宜栽培药用植物,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俨然是一个‘天然药库’。正是这个天然药库才孕育了积淀深厚的仲景文化。”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南阳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十分明显。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光大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产业注入灵魂,一直是南阳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三)名人文化
从古到今,南阳名人辈出,代不绝书,著名的有“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哲学家冯友兰、“甲骨四堂”之一董作宾、著名作家姚雪垠、建筑学家杨廷宝、王码五笔字型的发明人王永民等等。三是知名度高、规模大、关联性强,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南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汉画馆、荆紫关清代古街、内乡县衙、楚长城、社旗山陕会馆、南水北调渠首工程等,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知名度,有极高的市场化价值。
三、南阳城市建形象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南阳城市形象建设现状
从南阳主城区的空间功能布局来看,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白河、独山为主要风景名胜旅游区,以武侯祠和汉画馆为主体的卧龙岗景观区,以大统、中心广场为中心的商贸旅游区,以梅溪路、广场南街、工农路等为商业街,以汉宛城、明清古城周边内河河段为主的历史名城景观区,以太阳岛、月亮岛、莲花岛旅游度假区为城市闲旅游区,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独山大道以东、白河以南(简称河南)为科技、商住文教区,以焦柳铁路以西为工业园区,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交通带的区域格局。
最能被感知的也最能体现出城市景观地域文化性的区域是卧龙岗景观区,白河、独山风景名胜区,大统、中心广场的商贸旅游区以及汉宛城明清古城及周边内河河段为主的历史名城景观区。
另外,南阳三国文化、汉文化、传统历史城区、医药文化、玉文化等人文精粹,综合展现出了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风貌;宛城遗址、高河头遗址、十里庙遗址、城墙遗址、张小凹遗址、疙瘩王营汉墓、中原技校画像石墓、汝南太守宗资墓、丁奉店汉墓、申国贵族墓、汉冢、马武冢等深埋于地下的文化遗址、古墓文化、古道石碑,都能够强烈的反映出城市历史文化的痕迹,成为南阳城市景观地方性最为重要的表达。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南阳城市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建设,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由此南阳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但是在城市景观建设和城市特色塑造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地域性景观特征不明显
对城市的历史景观价值认识和重视不够,缺少精心的规划设计体现南阳丰厚的历史脉络。南阳市位于南阳盆地,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但目前的城市景观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山、水、林、城”的特色。城北的独山森林公园的林区绿化不足,景观不完善,城市森林区效果不明显,且没能和城区完美的衔接;而白河湿地公园滨河岸线功能混杂,布局零乱,亲水空间不足,河岸边坡生硬单调,白河上桥梁景观不突出,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六个主要入市口的景观设计中没能很好的融入南阳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理念,景观呈现于国内其他城市相似现象,未实现自然景观要素与人工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城市的整体形象特色不显著。
2、建筑景观混乱
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存在盲目追求国际化的趋势,总是试图与国际接轨,因此,牺牲了南阳城市自身的传统特色。老城区的建设密度高、强度大、建筑景观较混乱,不同性格和不同时代特征的建筑风貌混杂存在,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统一;不同风貌特色区域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过渡与衔接,如商业街区与历史街区的过渡等等。城市上空混乱,城市天际线因为高大建筑的无序出现而显得混乱;街道上空各种管线纵横交错,形成城市半空的蜘蛛网;建筑外立面上各种广告为了争夺话语权而在体量和色彩上显得个体十足。缺乏统一、有特色的城市标识系统,各种公益设施告示牌和路标等的设置不规范、体量过大,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严重。
3、城市传统风貌不鲜明
城市整体环境和市区古迹周围环境的历史特征不够鲜明,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南阳府衙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城市建设杂乱、高层建筑林立,影响了文物的整体景观效果;城区还有很多文物古迹尚未得到相应的妥善管理和维护,有的文物建筑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甚至被毁,致使传统的南阳城市风貌表达不鲜明。
4、公共活动绿地空间小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态绿地建设投入不够,公园、小游园不足,道路绿化与其他景观建设有待改善。虽已在市区设置了一些绿地广场,但南阳人口多,现有的公共绿地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绿地分布不均衡,街头绿地不足,供市民游憩休闲的绿地和广场等开放空间较少。现有的公园设施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新建和改造的道路沿线绿化比重较低,道路景观较单调,植物配置单一。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雕塑等数量较少,震撼力较差,对于城市精神的诠释不够。 5、景观的生态度不够重视
在城郊结合部没有形成稳定的景观生态单元,有脏、乱、差的混乱趋势和生态脆弱的迹象;城市周边缺乏足够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之间形成了严格的隔离,无法完成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在城市水源的保护和恢复中,形成了生态孤岛,阻隔了水生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信息和能量交换。
四、南阳城市形象提升建议
(一)珍惜历史文化遗存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但是城市文化延续的标志,也是城市环境特色的灵魂[2]。杭州的西湖,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无不是这些城市的文化与特色所在。南阳作为有着丰富历史及文化的城市,在发展建设的过一定要走保护与发展并重的道路,把我们的历史文化融入城市的建设当中去。一方面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让生活在老建筑中的百姓享受现代文明。在城市规划方面,巧妙布局,妥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者设法寻找新老建筑的共同语言如让新建筑采用与传统建筑类似的尺度、形式和比例关系,重复传统建筑的线条、色彩、外部装饰等建筑要素。
(二)注重人工环境的个性特点
白河景区是体现南阳城市景观地方性最重要的区域,对于这个区域,应该遵循“城景交融,城河合璧”的景观特色。规划以独山与卧龙岗为东西端点,―沿白河北岸横贯中心城区,呈带状连贯散落分布的南阳三国文化、汉文化、传统历史城区、医药文化、新城市中心区、玉文化等南阳的人文精粹,综合展现历史文化之城与新时代建设之城的景观风貌。与此同时,南阳的文化因素将随着城市的拓展,跨河向东南方向渗透,清晰的演绎出南阳在城市生长过程中历史人文脉搏随之不断蔓延流动的趋势。文化脉延续新城南北向发展轴线,由白河北岸向南延伸,把城市的文化气息与思想脉搏注入白河南岸,塑造两岸同样浓郁而丰富的城市文化景观。此外,注意沿白河区域的茶叶、玉器、药材、艺术等生活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体现南阳城市人文景观的特色。
(三)充分展示城市的文化情趣和活动
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城市的文化情趣活动。南阳的“作家群”几乎在南阳家喻户晓,现金的二月河等著名作家南阳人更是引以为豪。在南阳的大街小巷,有很多民间的书画社,书画俱乐部,还有著名的民间非企业单位―南阳书画研究院。南阳出产独山玉,玉器厂、玉文化研究中心及古玩鉴赏店也遍布卧龙路两侧。南阳整个城市的性格充满艺术气息,南阳人对文学的热爱也是南阳的一大特色。
不仅如此,南阳人民安居乐业,本区之内,不仅有当地形成的宛梆、越调、曲剧、鼓儿哼等地方剧种,也有流行于北方的豫剧、京剧等。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可以看到民间艺人自娱自乐的戏曲表演。
(四)巧用自然环境,创造山水城市
南阳山清水秀,中心城区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陈秉钊先生指出“最能创造城市特色的是巧于利用上天赋予的大自然”。而如今的现状是南阳“小山水”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西北部岗地城市建设密集,独山西南山脚也被村庄等建设所占据。在建设中应以山体岗地景观为背景,白河景观带为主线,城区各道路为景观绿带,城中公园为绿点,做到点线面相结合,把南阳建设成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山水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李广良. 城市景观的地方性研究[D].2007,6.
[2]卢世主.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研究[D].2002,7(40)
[关 键 词]:生态文明;苏州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细节塑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从接受外来冲击以后开始真正起步,苏州因其交通条件便利,成为了重要的货物集散交易地和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因此在清末民初时,苏州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就相对较高,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现代性特征体现得更为显著。在这样的基础上,早在1994年苏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上便提出了“到本世纪末把苏州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地区”的目标,这也是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环境问题和文化趋同现象的凸现,现代化发展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基本目标后,开始了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
一、生态文明转型的现实困境
生态文明可以看作是现代性发展的深化与进阶,解读生态文明依然需要深刻理解现代性这一核心概念。舍勒认为现代性是对深层次“价值秩序”的位移和重构,因此对现代性的理解不能仅从经济结构方面来把握,也必须通过人的体验结构来把握。[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第16页。]因此,现代性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形态、法律制度、经济结构)和精神气质(体验机构)的结构转变。[ 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第182页。]社会制度层的现代化推进一直是执政部门与各界关注的热点,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一直先行。相对而言,精神气质的结构转变却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从“物质精神文明两手抓”到近期提出的“文化强国”,虽然口号甚多,但是国家财政支出中文化教育所占的比例依然是小部分。笔者认为生态文明真正得以实现还是在于不断提升人的素质,从观念上实现由外转内,“人”从不停的对外索取转化为对内在力量的开发,因此实现生态文明的真正困难还是在于如何有效地转变人的旧有观念,正如罗马俱乐部博特金等人在《学无止境》的报告中曾指出的,面临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应当看到“人类依然拥有没有束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动员来帮助人类摆脱他的困境”。
个体的人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与周围环境不停地交换着能量和信息,因此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所居城市的文化特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他,利希滕伯尔认为“人的素质都相同,只是环境产生差异而已”,沙利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们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对于在经济建设和制度完善方面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苏州来说,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是解决生态文明现实困境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显在表现
从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到W﹒M﹒惠勒(W﹒M﹒Wheeler)的一系列学者都认为:“社会是一种‘积累的活动’,而城市正是这一活动过程中的基本器官。”城市业已存在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幻化为一个最终的“城市形象”。广义的城市形象包含三个系统:城市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和城市视觉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形象系统影响发展而来;狭义的城市形象设计则是指从文化与形象的意义上,对城市的“总体设计艺术”进行思考。[ 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第8-9页。] 形而上的思想最终还是会通过形而下的物质载体得以体现,当城市的共同记忆、精神气质融入到了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不仅仅能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对城市居民起到了“境教”的作用。
俗语有云:“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能够对人起到真正教化作用的,正是始终包围着人们的城市形象。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结构具有整体性概念、转换性概念和自我调节性概念,以此而论,城市形象的整体结构与城市社会的发展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形象结构具有社会系统工程性和结构特征,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有生命力的结构体。在这个结构体中,人的理念、行为——姿态、视觉——感知等都被纳入其中,随着结构体的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又反作用于人本身,不断强化城市形象指向的理念与行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城市环境让人觉得干净整洁的时候,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会比较容易得到控制,相反在一个嘈杂脏乱的城市环境中,则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三、苏州城市形象塑造应注重细节的表达
苏州作为中国早期的商业城市,在清中叶便形成了以府城为中心、周围以众多市镇作为卫星城市的现代城市格局。经济的发达与相对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使得苏州城市形象中的自然人文景观系统、城市布局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市民行为系统、语言文化表现系统已经颇具典型性,城市主体文化的特征明显,这些特征在2011年12月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大屏上滚动放映的苏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中体现得非常充分。本文选取苏州保护街区平江路和高新区的塔园路局部进行了样本分析,选择这两个区域是因为两者的建成时间和现有特征差异较大,但是两者都同时存在着细节处理不够完美的问题
针对细节设计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设计对策。
1、在细节塑造中体现人本情怀。
2000年1月10日,苏州市第二个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城区面积由1986年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131平方公里扩展为2014平方公里;2007年出炉的第三个城市总体规划,又把这个数字修改为2597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新华网, 《姑苏新韵――苏州城市规划给我们的启示》.2008.8.]。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发展的需要,建筑的巨型化和街道尺度的扩张是功能需要,但是人们在面对超常尺度和人工材料组成的城市森林总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症,因此城市细节中如何强调人本情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更需要用“民本”的视角去分配资源,去解决民生。当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时时处处充满着让人感动甚至激动的“城市细节”的时候,无论是市民还是过客,必将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令人幸福的灵魂,进而衍生出对她的认同和热爱。小区房屋外的门牌号字的大小,喧闹的商业街头左翼的数量,火车进出口的引导系统,公共卫生间设置的位置,甚至公交车厢里的行车路线能不能让乘客一目了然,这种种细节不仅仅关系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居民评判一个城市幸福指数的重要参数。
2、在细节塑造中体现“境教”功能。
“一管窥全豹,一叶可知秋”,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细节的魅力往往在于以其精致之美、个性之美、周详之美、人文之美,让人领略到城市的整体风貌、建设风格及个性特色,通过塑造美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实现城市的教育功能。美好的生活环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起到教育的目的,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先生早就提出过“美育救国”的思想,他所说的“美育”包含了现今所说的美术与设计两个方面,希望通过实用艺术在社会美育和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从物质和精神上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藉以真正的完成人们的生活”。博拉尔特在评论哈夫勒的作品时,提出“哪种艺术好?是你要买票和花时间去大城市中的大博物馆里看到的巨幅绘画,还是每时每刻你都可以触摸和摆弄的盘子、杯子、茶托和器皿?”所谓“润物细无声”,日常生活中细节的美才能真正地开启人们的智慧与心灵,实现对人内在能力的开发。国外有许多方法可资借鉴,纽约大学的Natalie Jeremijenko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名为“消防栓公园”试验,她在城市的消防拴周围挖开一部分硬质铺地,种上本土植物,借助城市供水系统完成周围绿地的日常灌溉,在降雨量骤增的时候,本土植物能够过滤进入下水道的雨水,如果平时有车碾压到绿地,本土植物也能够成本较低的进行补植与更换。从消防栓周围生长出来的小小绿地,不仅仅增加了城市环境中的趣味性空间,更重要的是向城市中的人传播了生态理念。
除去物质层面的细节美化,城市管理中到位的程序、文明的举止、优美的语言、温和的态度等等,城市行为系统中的细节优化既能够进一步强化城市形象,也是让城市文明行为内化为居民自身需求的良方。
3、在细节塑造中体现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09年,苏州市政府投资35亿元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基本完成,苏州城以“超级园林”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近几年编制的《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文物古迹比较集中、传统街道和水巷空间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内外,划定了五个历史街区、五十多个历史地段,对每一个“老街坊”都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而且政府也有意对老城区进行微观保护,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使苏州的文化生态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但是在保护规划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城市居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对旧民居的不当改良,比如旧建筑的管线改造、空调外机外显、民用改为商用时对建筑立面的违规改造等现象。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在制定规范条例、资金投入等方面需要继续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舆论引导,媒体要进一步关注市民行为、社会文明风尚的话题,强调苏州城市建筑文化的特色,从细节处入手深化舆论监督,从城市理念系统层面强化居民的自豪感,强调其主体作用,营造城市良好的文明行为风尚。
四、结语
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马克斯·韦伯的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的第二次转型,“人”的发展依然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创造出能够濡软和提升人内在潜力的城市文化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议题。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始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苏州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应该更多的关注细节,通过对城市理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多维角度把握来实现城市对居民的人本关怀与教育功能,同时也塑造出苏州古城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著:《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郑芸著:《现代化视野中的早期市民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卢世主编著:《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研究》,成都: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 孟建,何伟,张秉礼主编:《城市形象与软实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 马钦忠主编:《公共艺术的制度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