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第1篇

互联网电视产业的成长路径

在互联网宽带普及、网速提高以及智能联网设备大众化等客观技术要素的共同推动下,公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以及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作为家庭中观赏视频节目的主要媒体终端——电视机,正在不断呈现出与互联网内容及业务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趋势。于是互联网电视以及OTT(Over The Top)TV的概念应运而生,视频内容提供者无需再建物理网络,通过互联网络即可直接面向用户提供视频、游戏等信息内容服务,媒体终端主要以智能电视一体机、智能机顶盒等为主。就互联网电视而言,其产业成长期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互联网电视萌芽期:依附式发展阶段。部分国际电子制造商其实在20世纪末就已提出电视“智能化”的概念。微软早在1999年就已耗资数1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力推“维纳斯”机顶盒计划,期望能够借助便宜、高效的家庭数字信息网络终端解决方案,帮助大众早日融入网络化社会,但囿于当时互联网带宽以及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最终以失败告终。2005年间盛大推出的盛大“盒子”等机顶盒产品同样也相继夭折。苹果公司于2007年3月推出了Apple TV电视机顶盒产品,用户可以通过Apple TV在线收看电视节目,但也一直也未能形成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国内电视厂商于2008年-2009年期间,陆续推出了以创维酷开、海尔模卡、长虹乐教、TCL MiTV为代表的具有联网功能的电视机产品。2010年初,电视行业通过SoC系统级芯片技术方案,全面整合CNTV、华数、百视通等网络播控平台资源,运营范围开始逐渐向非视听业务领域渗透。这段期间的互联网电视产品基本依附于硬件生产厂商,他们牢牢把控着媒介内容,并通过采取“液晶电视+网络接口+固定视频网站内容”等封闭模式形成闭环控制。

互联网电视形成期:融合式发展阶段。2010年3月,谷歌、英特尔和索尼宣布联合开发Google TV技术平台,该技术通过嵌入电视或机顶盒,可以方便地将网络内容引入电视媒体。2010年5月,谷歌推出了与索尼、罗技共同研发的配置英特尔芯片、运行Google TV软件的全新电视机产品。2010年6月,TCL推出了中国首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电视。2011年4月,三星推出了首款32寸3D智能电视。2012年5月,作为一家PC厂商的联想集团推出了ideaTV智能电视。这段期间,互联网电视硬件厂商开始深度依赖互联网技术公司,双方之间的不断融合促使着互联网电视产品呈现出智能化发展趋势。但由于电视生产商还是未能跳出传统电视行业的思维定势,仅仅是将电视媒介与智能操作系统技术做了简单嫁接,对互联网用户的潜在需求缺乏了解,未能将网络内容资源与用户体验深度契合。因此,这段期间的互联网电视产品虽推出市场多年,但始终未能引爆用户需求。

互联网电视爆发成长期:独立式发展阶段。2013年3月5日,乐视网与富士康宣布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联合推出乐视TV超级电视与机顶盒等互联网电视产品。同年3月19日,小米“盒子”面向试点城市正式发售,首批1万台小米“盒子”在几分钟内全部售罄。2013年7月,乐视超级电视上市,其通过“高配低价”的高性价比优势以及全新的“电视机收入+内容收入+应用分成+终端广告”业务模式,迅速引爆了中国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热潮。随后,2013年9月,小米公司了首款47英寸3D智能电视;阿里巴巴阿里智能TV系统,联合华数传媒推出机顶盒产品,联合创维集团了家庭互联网电视——酷开电视;爱奇艺联手TCL推出了跨界合作互联网电视产品 “TCL爱奇艺电视——TV+”;百度推出了百度影棒……互联网公司在这段时期开始全面进入互联网电视行业领域,并逐渐形成主导力量。互联网电视行业也正逐渐摆脱与硬件生产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的依附关系,以OTT的方式跨越物理网络与硬件终端壁垒,呈现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具有开放、多元等特征的独立行业生态特征。

在差异化博弈中构建我国互联网电视产业生态圈

互联网电视产业目前虽已初步形成了多方共同参与的开放式产业生态圈,但由于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电信网络运营商、终端生产商还尚未找寻到各自的明确定位,导致互联网电视产业的自身形态依旧处于多方博弈期。就宏观产业环境而言,电信运营商主导的IPTV、广电运营商主导的数字互动电视、互联网企业主导的视频网站、广电内容生产商主导的网络视频播控平台等多股力量盘根错节,互联网电视在与他们的差异化发展博弈中,逐渐吸纳并融汇各方优势资源,在合纵连横中呈现出多元化的产品形态以及兼容并包的开放型产业气质。

我国互联网电视的自身产业生态系统主要由终端产品层、媒介内容层、平台服务层、网络运营层、产业管理层、消费用户层六部分构成

终端产品层。主要是由终端生产商以及硬件配套服务商组成,他们主要提供终端硬件以及相关技术服务支撑。目前互联网电视主要有智能一体机和机顶盒两种形态。智能一体机是将电视显示屏、CPU等计算硬件以及操作系统合而为一的产品形态。机顶盒则采用了“屏—机”分离模式,盒子内部集成了计算模块与操作系统,它可以轻易便捷地帮助传统电视转变成为互联网电视。二者与由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主导的数字互动电视、IPTV不同,他们接入的网络内容不是自家的封闭系统,而是以OTT方式直接连入开放互联网。

媒介内容层。主要由影视内容提供商以及软件应用开发商构成。在国内,由于受政策限制,目前互联网电视不能开展直播节目服务。影视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海量、优质的点播视频节目,则充分满足了当代电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由于互联网电视终端具有较强计算能力的硬件以及操作系统,使得第三方应用软件成为其媒介内容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拓展互联网电视的业务领域以及商业模式。

平台服务层。主要由如优酷、爱奇艺、PPTV等网络视频运营服务企业,以及拥有网络视频集成牌照的CNTV、百事通、华数等播控平台构成。平台服务层主要通过互联网电视为用户进行内容供应与分发。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我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机构所选择合作的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包括一体机和机顶盒),只能唯一连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 这使得集成牌照方事实上成为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的平台主导方,占据着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网络运营层。主要由电信行业掌控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宽带网络运营商以及歌华有线、天威视讯等由广电行业主导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构成。网络运营层主要为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网络基础建设,保证产业发展在良好的基础网络环境中运行。

产业管理层。分别由掌管电视节目生产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掌管应用软件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工信部,掌管互联网电视终端生产的工信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掌管广播电视网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掌管电信与互联网传输网络的工信部等共同组成。产业管理层在互联网电视产业生态圈中拥有影响产业格局、划定业务类型以及监管运营等强势力量。

消费用户层。主要是由互联网电视终端消费者以及内容服务消费者构成。由于互联网不断消除了消费信息不对称情况,产业链中由硬件生产商所主导的“品牌”重心正在向“消费者”重心转移。互联网电视用户不仅具有决定是否购买硬件终端与产品服务的生杀大权,用户集群数量更是成为互联网电视是否能够成为第三大网络入口,并最终实现广告价值与增值服务价值的核心要素。互联网电视用户正在成为产业生态中的核心决定力量。

互联网电视行业生态圈的各要素主体通过相互作用以及密切联动,逐渐将各个参与主体的资源整合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并不断拓展出崭新的业务模式与行业商业价值。在巨大商业价值的粘连下,互联网电视产业生态圈已初步形成,它在产业宏观层面正在进行的差异化博弈,其实都在以搭建共生共赢生态系统为核心。

从“硬件思维”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转基因”重构电视产业价值链

互联网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不断体现出其媒介属性,它不仅改变了媒介传播生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正在用“互联网基因”和“互联网思维”以或激进或渐进的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着全方位转基因改造。而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的“肌体”中,一旦被注入互联网“转基因”,其自身行业固有生态平衡体系就会被迅速打破,且不断衍生拓展出充满变数的新边界。在乐视、小米、爱奇艺等互联网公司还未“侵”入电视行业前,尽管已经出现了互联网电视的硬件产品,但整个产业圈依然是固守着“硬件制造思维”的理念,各厂家比拼的还是以视听体验为核心的电视硬件性能指标,未能将产业视角真正聚焦于用户,从而难以发现用户需求的真正“痛点”。当乐视、小米、爱奇艺通过将互联网的“躯壳”与“灵魂”全部植入互联网电视产品中时,这些完美融合了终端智能化与网络化、多元业务一体化的创新型互联网电视产品一经,便迅速引爆了用户需求。

电视行业产业价值链一般是由下游终端、配套硬件生产商,中游网络运营商与平台运营商以及上游电视内容提供商组成。经过互联网“转基因”改造的互联网电视,正在迅速搅动整个电视产业的价值链条体系。一方面,互联网电视围绕客厅大屏用户的潜在需求,除提供高清电视节目外,还为用户提供了区别于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使用体验的全新模式,使其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进入互联网的第三大终端入口。当互联网电视跨界成为网络流量的重要入口时,付费内容收入、广告收入、应用分成收入、会员服务收入、增值服务收入等互联网业务模式也同时被嫁接、移植进自身业务体系之中。这使得互联网电视有能力挣脱传统电视产业价值链的体系束缚,并伴随互联网不断强大的社会行业渗透力量,不断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与延伸性的全新价值链体系。

另一方面,当互联网电视将“互联网思维”注入电视行业之中时,原本弥漫在电视行业中的“硬件制造思维”正在被彻底颠覆。以用户中心、追求极致用户体验、追求简单形式、网络社会化、产品快速迭代更新、注重流量与平台、产品和服务有机结合、开放分享等互联网“基因”正源源不断地融入电视行业的血液之中。当玩惯了通过低价、免费策略获取平台入口与增值服务空间的互联网公司不断靠近电视行业主导权时,电视机的硬件价格与利润率被不断拉低,整个电视行业正在不断由销售硬件获利转为依靠后向的增值服务获取价值,产业价值链重心也随之不断向内容与服务资源方迁移。于是,在电视行业传统价值链条上拥有强大话语权的终端硬件生产商的权力正在被不断稀释,传统电视行业的利益壁垒正在不断地被穿透。

“当然,互联网厂商不是瞬间可以淹没传统电视厂商的洪水,与电视厂商需要寻找互联网时代新玩法需要学习时间和成本一样,互联网厂商也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稳定可靠的产能以及尽快找到广告内容运营收入与硬件成本之间的甜蜜点。最终胜利的也许不一定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互联网智能电视品牌,然而却一定是互联网模式的胜利,智能手机的今天也许就是智能电视的明天……”经过互联网基因重组以及在差异化博弈中构建而成的“互联网电视”产业生态,正是在内化吸收互联网模式的渐进式成长过程中不断实现着自我革新与超越。

当跳出电视行业生态圈,在宏观信息社会视域中全面审视互联网电视发展趋势时,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电视的爆发式成长其实是暗合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当代信息社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可穿戴智能设备、物联网等网络科学技术正不断将网络信息接收终端延伸至多个领域,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层变革。在终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三屏”(电视机屏、计算机屏、手机屏)是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其中经过互联网基因重组的计算机与手机早已迸发出惊人的产业价值以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而电视则是最后一个被智能化、网络化的媒介终端。但纵观“三屏”的发展历程,当下的互联网电视行业中还未出现与当年苹果手机与iPad平板电脑相类似的彻底革命性产品。互联网电视的成长将进一步分裂传统电视的生态体系,但其仍然只是社会网络化发展潮流之中的一小块领域。对未来而言, 互联网电视只有拿出更多的革命勇气,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坚持不懈地追求极致设计与产品创新,才有可能在这个声势巨大的网络社会进化浪潮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0603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需依托于互联网架构企业运营,实现工业思维向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互联网时代,敬畏并大胆拥抱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企业模式是传统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 互联网思维简述

研究视角的不同和语言表述的差异,导致一些企业家和学者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主流的观点是将互联网思维进行细分,如标签思维、简约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社会化思维等。而就本文研究对象而言,暂以百度百科定义为准,并是对传统工业化思维相较而言的,因而更加强调作为一种商业革命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不仅是一个商业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文化,是一种产业,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战略角度。”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强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因而,既是理念、价值、精神层面的世界观,也是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对于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要兼顾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力量。

2 传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持续,适应经济新常态,就是要企业保持略平常心态,通过变革和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而互联网产业作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引擎,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不论是从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或是互联网浪潮的致命冲击来看,运用互联网思维武装企业的运营管理,都是企业迎难而上、追求持久发展的法宝之一。我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耗能过大、服务业水平不高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国家也已意识到这一点,“互联网+”正逐步纳入国家战略行动计划,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产业等融合创新,是传统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2010年的4.5万亿元相比,翻了三倍多,发展态势十分强劲,并预测,2015年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61亿,占到总网名人数的55.7%。随着4G网络的普及,网络消费群将不断扩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话语权得到扭转,消费者的话语权将更加牢固。消费者需求更加个性化、具体化,而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逐渐受到挑战,因而,未来商业发展的盈利点将落在如何让用户定制产品和服务,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智能终端、云技术和宽带网络,这三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基础,加速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技术正被广泛应用和完善着,技术应用更加低成本、成熟、完备,将进一步全面渗透到传统企业,推动其改造升级,进而争取竞争优势。

3 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

3.1 重视互联网思维的技术基础:信息科技

新兴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和创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力量交织在一起,彼此交汇、相互影响,重塑着未来商业格局。互联网开始向产品研发和制造业等领域全方位渗透,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众筹模式的生产等”。

互联网平台、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是在不断挖掘数据思维、流量思维所发挥的巨大市场价值,这也要求传统企业喊出创新商业模式口号的同时,将基础的技术应用落到实处。重视技术应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套完备的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互联网技术,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以“大数据技术”为例,数据资产愈将被称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了大数据某种程度上掌握了用户资源。因而,传统企业中的管理者、员工都要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数据思维,提高对数据的应用、分析能力,将信息进行高效能运用和转化,发挥其经济价值。

3.2 坚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顾客导向

以顾客(用户)为导向是对重视顾客实际需求并提供超出产品本身优质服务的一种经营理念,强调无视竞争者的存在,因而是对竞争者导向的一种挑战和创新。以顾客导向为核心,要求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价值为企业出发点,尤其关注顾客的消费能力、消费行为等,重视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的创新,进而动态的适应顾客需求。顾客主权、顾客经营、以顾客为中心、重视顾客体验是顾客导向所包含的四层内涵。顾客导向也被称作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顾客主权的重构,赋予了消费者极大的主动性,要求传统企业改变以往因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而忽视消费者的居高心态,适应信息越来越对称的互联网时代,主动邀请顾客参与到产品的价值链创造中。经营顾客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和方法。学会经营顾客,同时将“顾客需要什么”放到首位,追求长期的顾客满意、客户关系。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阐述,体验经济将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制造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滞后的一种经济形态,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企业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传统企业的产品要转变思维,在质量保障的前提下,挖掘顾客体验,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增强双方互动,重视实际体验者的反馈并予以改进,拉近与顾客的距离,更好地获得顾客的认可。

3.3 领悟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原则:减法原则

有企业教练这样描述,“无限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你的公司就会破产,只需要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尽量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大而全,还是试图做到小而精,满足用户核心需求,这是需要传统企业慎重考虑的。互联网思维讲究专注思维,将产品做到极致,超出用户预期,而传统企业强调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因而,在看到利益诱惑的同时,传统企业要意识到产品线太多,缺乏聚焦点的弊端,重点发力将更加精准、优质。

未来的竞争忧虑意识应当是“快鱼吃慢鱼”,而非“大鱼吃小鱼”,速度与效率变得格外重要,而减法原则是增快速度、增强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企业要不断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外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之外所有欲望与冲动”因而,减法不只是做产品线的减法,也是渠道的减法,组织结构的减法。减法不但能降低产品成本,还能提高企业效率,占据速度优势。

减法原则同样适用于产品功能的减法,这也是简约思维的体现。不少传统传统企业为了迎合更多用户的需求,设计功能繁琐的产品,希望通过功能齐全的特性吸引客户。当然这不是对功能多、实用性强的产品的否定,而是要更加突出产品核心使用价值,使产品更加简约、明了。产品细分原则也是同样的道理,用户需求的差异性促使市场细分的出现,因而要充分考虑影响市场细分的各方面要素,有针对性、准确地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如果采用一刀切,集多种产品性能为一身,将产品堆到客户面前,任其选择,必将流失大量用户。

3.4 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路径:战略转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战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对于传统企业而言,重构固有的商业模式更像是一种企业变革,十分不愿轻易碰触,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变革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重构成为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成为突破口和当务之急。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商业模式,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增强竞争力,最终实现战略转型,从而夺取往昔的优势地位。

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模式变革是传统企业突破重围,开拓蓝海空间的一种战略,并且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要具备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根据变革程度分为微创新商业模式、完善性原有企业模式创新,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式商业模式创新、再次商业模式创业,五条路径要根据企业创新的风险和企业变革压力的大小而定。客户价值体现了企业对用户价值的选择,个性化服务逐渐受到重视,在快速反应用户变化的同时,还要能够为潜在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不同的企业盈利模式不尽相同,均建立在明确而清晰的定位基础上;企业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保障,可通过建立品牌、控制价值链等方法建立,有学者将业务系统的构建、自由现金流结构的构建纳入商业模式中。360董事长周鸿?t认为,再复杂的商业模式最后回归到基础,它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用的、为什么有用?能够将这几个问题回答清楚是成功的起点。也就是说,商业模式的基础是产品,核心是用户,而商业模式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等某些环节的竞争,而是系统的竞争。

有学者将目前比较普遍的商业模式做了归类:

“工具/内容+社区+电商模式”,这一模式是通过工具属性、社交功能吸引客户,进而建立社区,并逐步嫁接到电商业务,如微信的滴滴打车,妈妈帮等。“长尾型商业模式”,未来更加强调将更多商品卖出去,而非几样商品卖出很多,核心是“多样少量”,对于传统的零售业和出版业具有启发性。“平台型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平台快度汇聚资源,满足顾客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需求。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通过建立搜索、电商、社交建立了强大的产业生态,使企业竞争转向平台的竞争,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免费等行业模式”,被称作一种可以统摄未来市场,也可挤垮当前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是免费思维的具体应用。免费品尝、免费兑换物品等,既是一种营销方式,也正形成一种强悍的商业模式。“O2O模式”,一种突破线上和线下界限,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是基于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创建的模式,目前家居馆已经实现,图书市场正在探索中。另外还包括“跨界与融合模式”、教育产业掀起的“线下走向线上模式”等,不同的传统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摸索合适的发展模式,以上这些已经被实践了的模式也成为传统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战略转型路径。

不少传统企业进行变革中,会遇到重重阻力,不少企业转型失败,源于企业战略定位不准确,面对市场诱惑,大包大揽,缺乏聚焦重点,没能发挥资源优势;过分重视用户规模,忽视用户核心需要;急功近利,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盲目模仿,不去创新,丧失核心竞争力等。因而,传统企业不但要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还要根据自身企业特点进行定位,慎重规划,不可盲从。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第3篇

中国传统企业的转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开始的电商化。随着淘宝从C2C向B2C的发展,传统品牌进入了触网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部分品牌公司从抵制、打击电商渠道,到接受、学习、融入电商平台生态,传统企业完成了从传统的渠道思维向电商平台思维的转变,也经历了线上线下价格冲突、电商团队的筹建、线上流量规则与线下供应链体系的冲突矛盾、双十一大促的喜忧参半等阵痛,这一阶段持续到了2013年,传统企业完成了渠道、传播的互联网化。

第二阶段是2014年开始爆发的商业模式互联网转型。这次转型爆发的内因是传统企业内部组织、供应链体系制约了电商业务业绩的增长。线下业务受到整体宏观经济放缓、政治反腐等因素影响,业绩持续低迷,传统品牌的品牌红利彻底透支。与此同时,外部市场中,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快速崛起,对传统流通和品牌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迭代设计、粉丝经济和免费思维为典型的互联网策略,进入了传统产业最为擅长的产品和营销领域,因其有商业模式、服务体验和极致的思维,颠覆了传统产业价值链的服务体系。这些外在互联网企业不断的产业化,更进一步地加剧了传统产业的危机和紧迫感。移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驱动了新的产业需求和升级,新的技术应用到了产业深层次的产业价值链的改造上,极大的提升传统产业的流通、服务效率。这又为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互联网转型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应用环境。

以上这些因素推动着传统企业积极投身到这场互联网转型热潮中,整体来看,互联网转型呈现出了两大特点:第一、转型的必然性,即大部分企业家都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之前的品牌电商化周期约3年时间,如今的互联网转型窗口期缩短至1~2年;第二、转型的彻底性,即转型改造不仅涉及渠道,还包括了商业模式、运营体系、供应链模式、合作伙伴体系、IT架构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整体变革。

二、企业互联网化的四大误区与对策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本质上是一场商业、技术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传统企业对于互联网从“不信”到“相信”再到“迷信”,也出现了很多的误区。

误区之一:神化互联网思维。

平台思维、流量思维、跨界思维、简约极致、迭代思维、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和大数据思维等思维成为了2014年互联网学习最热门的词汇。不少企业邯郸学步,盲目学习互联网思维,神化淘宝的流量思维,不计成本盲目进军电商领域,其结果之惨痛可想而知。而当O2O、移动互联网、微商等新的概念不断涌入传统企业的视野,传统企业又深深陷入了新一轮迷惑。

传统企业对策之一: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进程中切忌神话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在不同的行业和产业中应有不同适用程度。互联网最核心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和“服务消费者”。因此,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学习理解新的互联网知识;另一方面,要立足传统企业自身的位置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误区之二:盲目的互联网平台化。

平台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之首,平台型企业快速崛起,在互联网、商业和大数据领域建立起了独特竞争优势。例如,安卓系统,通过整合设备制造、广告商、软件开发商和手机用户,建立了独特平台盈利模式;再如,阿里巴巴通过金融和平台交易整合买家、买卖、第三方服务(支付服务提供商、物流、代运营服务商、营销公司和独立软件提供商等),建立起了完整的电商交易生态系统……成为平台型企业需要拥有核心的数据、渠道、资金、政策等独特资源优势外,还要选择平台战略的目标市场。目前B2C领域的平台战争已基本结束,尚存平台搭建机会的领域包括:产业化程度较低的垂直B2C领域、服务本地化的区域化平台、提升产业流通效率的垂直B2B等。

传统企业对策之二:成本平台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平台机会,并且具备较大的资本、人才和系统运营团队支持。所以,大部分传统企业不具备成为平台型企业的条件,要发现能力提供独特价值的平台机会,尽快融入和找到平台的机会与优势,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误区之三:不清楚行业痛点和消费者是谁。

互联网思维要与传统产业更好地融合,最关键的是深刻理解所在行业的消费者需求,抓住原有行业价值链的痛点,寻找到能够彻底颠覆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互联网化比较成熟的行业领域,其互联网的模式是差异化的,而共同的是都准确地找到了消费者,把握住了行业的痛点。例如,服装的淘品牌成功归于依靠准确的理解线上消费者需求,快速地整合和改善产品创新与供应链变革。再如,生鲜电商的C2B预售模式,是抓住了生鲜产品损耗率高,通过预售机制锁定消费者需求,极大化地改善了整体产业的流通效率……

传统企业对策之三:找到行业的利基市场(Niche Market),把握住消费者服务和行业的痛点。找寻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客户是谁?哪些痛点?竞争对手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我们能够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产品整体要突出的卖点是什么?产品整体的价格和促销策略是什么?产品的配送和实现周期如何?

误区之四:互联网化是电商部门的工作。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英语泛读 泛读教学

一、互联网时代英语泛读教学的优越性

互联网时代的英语泛读教学得天独厚,优越性明显:(1)内容全面,类型多样。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等。它涵盖了教材所涉及的或是学生所关心的几乎所有话题,并可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材料鲜活,更新便捷。互联网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3)检索快捷,方便整合。主题或关键词搜索速度快捷大大方便了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整合后即可构建阅读资源库,实现区域性资源共享。

二、互联网英语泛读教学资源库的构建

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不听任学生漫无目的地浏览。先期构建适合学生需要的互联网阅读资源库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前提。建立互联网阅读资源库要有能连上互联网的教师用机及与校园网相连的一定量的学生机等基本配置。教师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后可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一般说来,构建过程可分三步:首先确定主题。泛读教学的选材应当尽量扣住使用的教材,其主题分布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然后进行搜索下载。较窄的主题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教师可给学生推荐常用的课文背景知识网站。最后对搜索下载的材料进行整组。网上的素材下载后,教师应初步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若干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如注解或替换部分生词、设计阅读任务等)再加工。接下来,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确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重新整组后的同一个相关主题的若干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常用的材料排序是按照背景资料、辅阅读与拓展性阅读进行的。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自主性,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三、互联网时代英语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为了突出语言的工具性,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应当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1.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内在动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应当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来明确每次阅读的目标,然后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做出构想,最后由学生给出汇报。同一语篇应用的任务应当是多时机、多层次的,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表性理解到综合性领会,可以形成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的阶梯式的任务链。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实现障碍突破,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理解与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阅读理解中的障碍突破是成功的关键。运用预测技能,边读边了解原文的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把握具体细节,依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引申,结合语境识别词语功能,巧推词义,领会作者的态度与意图。(1)整体阅读。整体阅读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学生在了解英语句子结构规律的基础上,阅读时可以大胆抛开某些结构词或冠词、系词、连词等,对于起辅助作用的形容词和副词等可以稍加领会,重点是要抓住一些关键实词,如动词、名词等。(2)抓主要环节。进行阅读理解时,应将细读、略读巧妙结合,恰当地调整阅读速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句和段落上。在阅读过程中只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段中的关键句、文中的重要段落,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3)活用阅读技巧。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应学会运用略读法,通篇浏览,了解大意,领会文章的主要精神。必要时采用寻读法快速寻找文章的重要信息。依文章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3.鼓励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实践

阅读活动实际是一种语言知识的实践和实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广泛实践,自主解决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发现新的阅读策略,迫使学生广泛运用已有的阅读策略,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后应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目的去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培养其阅读技能和策略,真正从广泛阅读实践中受益。另外,适时组织学生对所读内容分析、归纳和总结,或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其好处是: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实现智慧和策略的共享;另一方面,学生间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互联网环境泛读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进行泛读教学的组织者是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策划能力。除了业务能力、理论水平、人格魅力、情感态度等这些传统意义上评价教师的标准,互联网时代的泛读教学对英语教师要求更高。

1.善开拓创新,工作热情高

互联网时代给外语教育手段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各学科寻求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而优化教学过程的今天,仅仅满足于将教科书作为知识的载体显然是不够的。互联网环境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精力与耐心。技术的掌握、理论的钻研更需要大量辛勤的努力,离开努力开拓创新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2.学习互联网教学理论,扮演好多种角色

在互联网环境中,教师是互联网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丰富的阅读情境,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做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掌握一定的互联网开发水平,活学活用

互联网开发水平是创建与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基础。教师不但应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网页下载、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术,而且应具备互联网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的基本能力与动态网页后台系统的操作技术。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英语教材更新缓慢、阅读量不足、题材拓展的面也较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应大力提倡结合教材主题,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泛读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互联网思维的构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纸媒编辑;兼容方法

报纸编辑工作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经过选择分析、内容修改、标题制作及审读校对等处理,对新闻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总合成。随着移动互联产品在信息传播领域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纸媒编辑该坚守什么,又该兼容什么,是所有从业者都需思考的一道命题。

报纸编辑所担任的多重角色要求编辑具有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应是其基本知识构成。对编辑来说,基础的文史哲知识及驾驭文字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丰富的百科知识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保障;掌握报道领域的专业知识是提升报道品质的武器。因此,编辑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与强化。

作为新闻传播的执行者,报纸编辑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外,还应具有多种能力,如抽象概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新闻价值鉴别力、稿件加工能力和版面创新能力。对稿件中新闻信息的捕捉和概括是编辑的基本能力之一;获取信息后,能够主动地接受、处理和整合信息,是编辑传播活动的基础;准确地判断新闻事实的报道价值,鉴别新闻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量,是编辑基本修养和工作经验的综合体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工修改稿件、制作标题,是对编辑文字运用能力的考验;突破常规,强化视觉信息传递,让稿件和版面“活”起来,是编辑能动性的最好展现。

走进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时代,颠覆式创新的互联思考方式对传统媒体形成强大冲击,互联网思维平视、开放、共享、多元、便携、即时等特性,使我们不得不在思变中求生存。在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手段明显滞后的劣势下,与互联网拼时间、拼技术显然不现实,因此,纸媒应该更多地在传播态度和内容上下工夫。

平视受众,平等对话。在传统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习惯于灌输式传递。而新的传播语境下,受众被动接受的情况发生改变,用户不再依赖单一的信息传播工具,更会因个人喜好筛选过滤信息,甚至可能会成为一个新闻者。因此,用户平等对话,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是传统媒体对受众传播态度的重要改变。这就要求编辑在稿件角度的把握和标题的拟定上,要多以读者的视角考虑问题。

尊重多元,树立个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沟通方式得以改变,观点表达更自由、更多元。面对众口难调的受众,版面有限的传统媒体靠中庸的传播方式已很难立足。因此,树立自身独特形象,发出独家声音,做有个性的内容,才能形成品牌优势。做内容,是传统媒体的长项,但基于互联思维下的做内容,必须是兼顾多元表达、注重前后衔接、利于快速阅读的。这就要求编辑在新闻链接、版面制作等方面考虑周全,强化主题的同时,还要适度增加报道信息量,为读者提供相对完整、生动耐看的新闻内容。

近年来,互联网总会在年初或岁尾推出一年的“网络热词”,成为茶余饭后的公众话题之一。这些网络流行语丰富着大众的语言,也反映着大众的生活,为传统媒体语言表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模板。随着互联网思维日趋盛行,互联网式表达、互联网上的热词在当下纸媒新闻稿件中已屡见不鲜,适时适事恰当地运用网络流行语,会使新闻信息更加贴近亲和、丰富多彩,能够提升公众关注度,加速新闻传播进程。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纸媒从业者以娴熟的网络语言与读者一起“玩”,巧用网络流行语与读者沟通互动,强化新闻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