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院150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但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3.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3.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3.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2.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6.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6.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2)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如在周末适量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
[关键词]:外语学习 情感因素 策略
一、概述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在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作用下,研究者们对于影响外语学习者的因素的研究从外部转向了内部。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的提出成为了研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情感因素中的焦虑成为了研究外语学习者学习重点。大量丰富的相关研究都针对了解研究学习者的焦虑因素和综合的外语学习水平。对于外语学习中的四项基本技能的分别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策略的研究得知,策略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学习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展目标于中的语言和社会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于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的大一的学习者进行的问卷和访谈调查来探究写作焦虑对于学习者成绩和策略的相关性,来探讨如何降低写作焦虑,提高写作水平。
二、测试方法
本次研究中目的在于研究写作焦虑对于写作成绩和写作策略使用的影响,因此包含三个变量。通过使用翻译和改编Horwitz的FLCAS焦虑量表来测试学习者的写作焦虑状况,该量表包含25个选项,采用5分制的李克特量表计分。第二个变量是参考Oxford的策略分类和王俊菊的编写英语写作策略量表,包含38个选项。第三个变量是测试者们的写作成绩,抽取CET-4的作文题目三篇,按照其评分标准由资深的批改CET-4作文的五名老师批改,总分为15分,三次平均分作为测试写作水平的依据。102名测试者被随机抽取,来自陕西中医学院大一的三个不同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影像专业,平均年龄18岁,男42名,女60名。通过对上述两个量表的前测,其Cronbach’s Alpha分别为.75和.71,说明可信度较高。所收集的数据全部用SPSS13.0进行统计。调查问卷进行收集统计。
三、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得出,性别因素(P=.001
1.写作焦虑的基本状况及来源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大部分学习者普遍存在焦虑状况的,平均值M=84.15634,焦虑量表分数值在56~73的是低焦虑(Low)组,共11人,比例为10.7%。74~88为中焦虑(Moderate)组,43人,比例为42.2%。而89-105分为高焦虑(High)组,共46人占到了45.1%,通过访谈可以得知,75%的人认为写英语作文很困难,不知道些什么,不知道如何写。访谈内容反映出大部分学习者焦虑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足够的词汇积累和语法知识(85.3%);第二,没有自信,担心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负评价(90.1%);第三,缺乏平时的写作练习(88%)。
2.写作成绩和写作策略使用的关系
102名测试者的作文成绩按平均值可以分为三组,高分组10人10~13分,中等分组7~9分32人,低分组4~6分60人。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r=.521,p
3.焦虑水平和策略使用的关系
低焦虑组在使用写作策略时,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使用最多(M=3.562),其次是认知策略里的翻译策略(M=3.541),社会情感策略里的交流策略也使用较好(M=3.389)。高焦虑组。高焦虑组的元认知策略中的修改策略使用最频繁(M=3.497)说明学习者担心紧张,所以反复修改来试图写出好文章。其次是回避策略(M=3.475),说明学习者在遇到困难是愿意用其他方式回避困难来解决问题。
四、启示
学习者们焦虑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缺乏自信,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克服写作的心理障碍。同时,由于作文都是教师进行批阅的,所以学习者们担心来自于老师的负面评价,也是焦虑的一大来源。所以改变作文评估方式,使用教师评估和同学反馈的评估方式结合进行,既能从部分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促进写作成绩的提高。总的来说,在策略使用方面,各水平阶段的学习者们能够很好地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所以在策略训练方面,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写作前的讨论,头脑风暴,教师的鼓励和正面评价来训练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和补偿策略的使用,使其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来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写作难题。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廖淑梅.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焦虑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3]王俊菊.英语写作认知的心理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体育消费不仅是指人们买票去观看各种体育比赛或体育演出,而更主要的是指人们为了取得身心健康、陶冶高尚情操、获得美的享受、欢度余暇时间,促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而花钱去从事各种各样与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体育消费是预测体育产业发展的晴雨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以及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亦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已成为人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过经济支付的方式参与体育相关活动已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他们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大。从体育市场的角度讲,他们既是巨大的消费群体,又是体育市场的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
因此,研究和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的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征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以实用消费为主,即为满足参加体育活动最基本的需要且以耐用品为主。如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运动饮料等。同时这些消费品的品牌,款式、线条、色彩、时代感和个性感,自然会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这类体育消费兼有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效用,运动服装的名牌效应也决不亚于世界时装潮流。另外还有一些小型体育用品及体育报刊杂志,如中国体育报、足球报、围棋天地、健与美、新体育等体育刊物,这些刊物制作精美,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丰富,使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能全面了解国内外的体育动态,体育运动发展趋势和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
体育消费产品呈现多元化,拓展性强的特点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饰、体育用品及器材、办理体育锻炼卡等的费用。此外诸多体育消费均属于互补性商品或者关联性商品,一种体育消费或者一次体育消费将引发种类更为繁多、活动更为频繁的体育消费。如对于篮球爱好者而言,其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篮球的购买,同时还包括运动服、运动鞋、篮球俱乐部、篮球比赛等。同样,对于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消费活动必须建立在团体活动的基础上,因此一旦该类体育消费热潮形成将引发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消费。
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多元化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也不例外,具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可以分为:健身要求、娱乐休闲要求、学习健身方法和技能要求、了解体育信息、课时要求等。
调查表明,强身健体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价值取向。体育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一种社交手段,运动项目是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因为交流需要双方能有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不论是独自运动项目还是集体运动项目,都能从共同的媒体中获得彼此的信息,达到互相了解的作用。大学生非常愿意通过体育锻炼扩大自己的社交面,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体育锻炼对人体心理的影响是积极的,能有效地改善与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性别差异较大
男性大学生在体育实物消费水平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上都比女性大学生高,且以体育实物消费水平上的差异程度更大。女性大学生由于受生理上差异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使得她们对体育消费需求的程度不及男性高校学生强。女生比男生更注重体型健美的锻炼及自我形象、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即女生追求的锻炼效果是苗条的身材、卓越的气质,男生选择非收费性体育项目锻炼的比例比女生多,更多追求的是健美的身材。男性比较关心体育信息,观看体育比赛,参加的多是篮球、足球等项目,愿意为此付出时间与金钱。消费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使得他们对参于体育活动的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体育消费的投入不同。
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收入相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受他们的经济水平而定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的支持,另外一部分是学校发的奖、助学金和打工所得。而且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从整体上也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很正常,花钱买健康是值得的”,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体现,是一种时尚”,总体上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是持一种积极态度的。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
我国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仍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劳务型体育消费的比例正在提高众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大学生的实物型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大学生体育消费在体育服装及运动营养两项上的支出是主要的,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体育实物消费与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劳务、信息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必将成为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总趋势如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和书刊、观赏班级比赛等。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锻炼习惯相关体育锻炼习惯是制约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必然要为体育锻炼置备一些锻炼工具,如球拍,篮球,足球及运动鞋等,而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就没有这部分消费需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对健身需要和转化为体育消费行为的纽带,体育锻炼习惯的好与坏,与学生对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有着趋同关系,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体育消费水平有显著的影响。有良好锻炼习惯的同学在体育消费水平方面要远比没有良好锻炼习惯的同学高。 大学生体育消费与学校及周围的体育设施有关体育休闲娱乐项目的多少、活动场地紧张等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数量与学校设置的体育设施相比是明显供不应求的,比如学校的篮球场上,经常都是人满为患,很多同学跃跃欲试却无奈场地有限。体育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一样,是学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发展需求但由于学生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普遍向教育、卫生等领域倾斜,对体育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体育发展缓慢明显落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作为影响开展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兴趣爱好层面上升到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需求的紧迫性和普遍性迅速上升,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受到学习压力的制约体育消费时间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增大,真正用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就相对地减少,体育消费水平相应就低了。
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充分条件,所以在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态度的转变与引导上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多视角,从整体上改变其对体育消费的看法。向大学生宣传“健康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强壮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体育锻炼的生理功效和心理功效恰恰能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投资”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劳务消费水平,缓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的现象。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大学生就学期间,教会他们科学锻炼的方法,灌输“健康第一”和为健康投资的理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除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及课外活动外,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器材,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和主观能动力,对学生较感兴趣,时下较为流行的体育健身休闲内容,进行专项技术辅导,一来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与个性;二来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体育消费习惯。
关键词 许昌学院 大学生 体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体育消费是人们在体育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体育消费可分为狭义和广义。把握他们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健康理性的体育消费,对体育市场的开发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把握了解许昌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观念、消费方式,便于对广大中部平原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理性的体育消费理念。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许昌学院在校大学生167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他大学生为辅助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我国体育消费总体情况及消费理念。结合许昌本地情况,了解认识许昌本地的消费水平及消费潮流发展情况。
2.问卷调查法:在许昌学院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总共2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88.8%。问卷中涉及了体育消费额、体育消费结构以及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
3.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实物消费为主,属实物型消费。因此个人体育消费也是处于发展之中。大学生没有个人经济收入,大多还是依靠家庭。由表1可以看出,许昌学院生的生源又大多来自农村,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也给来自农村的学生带来了影响:消费方式比较单一,消费观念比较陈旧。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从表2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总体水平不高。男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高于女生,且消费水平相对比较合理,女生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大多年消费额(74.2%)在100元以下,而且分布不均衡。
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消费还都是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帽、运动器材等实物型体育消费。
通过表4、表5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总体上呈多样性。有部分经济能力较好的学生的消费用于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但还只是少数学生,虽然只是少数学生但这将是以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方向。由表5可以看出购买体育彩票是大学生体育消费中的新兴消费理念,在许昌学院大学生中悄然兴起。目前还处于相当弱势,值得给予关注。
(三)影响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影响制约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个人支付能力及合理的消费价格,其次是缺乏专业人士指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再次是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场所设施及足够选择的消费项目。经济状况是制约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个人支付能力和消费价格占41.4%)。大学生一般都还是纯消费者,本身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多数靠父母家庭提供生活费用,只有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用于他们认为合理的体育消费[2]。因此商品价格和个人支付能力成为他们体育消费的首要制约因素。不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支付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商品价格会逐渐趋向合理化,体育消费也将越来越兴旺。
三、结论
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个人实际经济状况成正比,总体上男生体育消费能力高于女生,但是整体上男女生体育消费能力都不高。商品价格和个人支付能力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首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朱家新.福建省沿海地区农民体育消费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34-35.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陕西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探讨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时的消费特征及规律,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的对策,为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提出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消费指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竞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体育观念的更新及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体育消费正逐步走向大学生成为大学生消费内容的主流之一。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进行调查,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还能掌握体育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对于开发和完善适合大学生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五所高校的3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查阅。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依据体育经济学有关理论及方法拟定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包括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特征、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等。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的调查内容制定调查问卷。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特将问卷初稿呈8位专家和教授进行了效度检验。之后,依据专家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以确保问卷的效度符合研究要求。调查中,共发出问卷300份,实际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9%。
3 数据统计法。
将所有调查数据分类和整理后,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陕西省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表1)
体育消费分为三类,即: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及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体育保健品、体育邮票,体育彩票等;体育信息消费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门票,还包括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会费、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的学费、前往体育健身场馆的门票费用等。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陕西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
(二)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表2),男女大学生在体育实物消费方面差别不大,而在其他体育消费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器材以及体育运动服装方面的消费水平稍高于男大学生,在购买体育保健品和参加体育培训班的消费方面明显高于男生。调查表明(表3),很多女大学生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她们喜欢小球和韵律操项目并且非常愿意为此付出力所能及的费用。而男生在订阅体育报刊杂志书籍和购买体育彩票方面远高于女生,男生运动兴趣相对广泛,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比女生要高,男生经常参与足球、篮球等项目,而体育报刊杂志所涉及的内容多部分是有关这些项目的,因此,男大学生在这两项消费上明显高于女大学生。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家庭提供,消费承受能力随着家庭的供给变化而变化。只有部分大学生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所得费用来维持个人日常开销。日常生活中,他们除了支付必要的生活费用以外,所剩很少,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体育消费品价格较高,体育服装器材等以及经营性体育比赛的门票太贵,因此,大学生自身的经济能力还无法承受这些消费,这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2 社会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调查发现(表4),影响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缺乏场地器材、经济条件不允、没有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体育场地设施和经济条件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物质条件,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则是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力源泉。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整体偏低的主要原因正在于此。既缺乏基本物质条件,又缺乏动力源泉,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步伐,积极宣传科学体育健身的方法和重要性,逐渐吸引大学生树立体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
3 环境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环境方面主要是体育设施和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的价格、服务的环境、服务的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因而造成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下降。有些高校只是单纯地向大学生开放了体育场地和设施,但是没有向大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者,缺少教练员的引导和培训,学生不懂得体育健身的方法,因此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盲目性较大,科学化水平很低,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力,致使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 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从而造成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竞争的难度。为了获取更大的就业优势,多部分大学生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学习上,他们争分夺秒力争掌握更多的知识。即使有时问,大学生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和广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以及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他们已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和进行体有消费。更何况参加体育锻炼是需要毅力和恒心的,大学生既没有体育锻炼的时间。又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和认知水平,磐然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受到很大的制约,就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所以,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
5 体育兴趣方面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导向。当大学生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从而促使其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大的关心和重视,具体可表现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订阅体育报刊和杂志书籍以及购买体育彩票等等。另外,还可以表现为喜欢收听或收看体育比赛节目,对各种赛事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且参与意识极强。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存在着两种极端:一方面是体育兴趣浓厚的大学生,其人均体育消费金额远远超过其他大学生;另一方面是体育兴趣不高的大学生,其人均 体育消费金额几乎为零。因此,体育兴趣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 陕西大学生的消费仍以服装和饮食为主,其次是上网、旅游,体育消费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2 陕西大学生具有体育消费的愿望,但参与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男生比女生更加明显。
3 陕西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有一定的变化,体育消费水平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体育消费内容以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为主。
4 激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力主要是强身健体和个人兴趣。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基础、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和体育兴趣等。大部分学生选择去免费场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场地。很少有学生选择收费的体育场地参加锻炼。
5 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因而制约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整体水平。缺乏锻炼时间、缺乏体育场地设施以及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等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
1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消费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改变观念,采取积极和理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
2 高校应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他们开展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努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推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活动场所,进而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消费水平。
3 加大体育消费的引导力度。陕西省高校的大学生有80%来自农村和普通工人家庭,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体育消费应以经济和实惠为主,尽量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到体育消费中来,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
4 高校应加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尽快解决现有场馆不足的现状。体育设施是体育锻炼的场所,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直接制约大学生的体育健身习惯和体育消费水平。对于学校场馆的建设也可以应用市场机制,联合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以合理的价位和优质的服务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
5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学生平时学习比较繁忙,学校应根据这实际情况,在每天下午或周末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敏学,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3(12):8
[2]夏洪涛+王志超,杜坤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9):23
[3]莫再美,何卫东,伍广津,南宁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科技信息,2006(10)
[4]李宇明,郑伟,金晓明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与特征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
[5]阎西萍,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信息,2006(7)
[6]赵江红,刘志强,史斌,孙青山西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0)
[7]刘高福,卢英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综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20
[8]林少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12)
[9]李风新,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2(6)
[10]庞兰霞,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