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产业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旅游产业从一开始的“事业接待型”到后来的“市场型”转变,最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国的地位,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在促进世界旅游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旅游产业基本理论
1.旅游产业的定义。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各种服务需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产业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它是由多种产业组成的产业群,我国旅游产业范围宽泛,具有跨行业的综合复杂性,通常来讲,旅游产业的相关行业一般可以划分游憩行业、接待行业、营销行业、交通行业、建设行业、生产行业、商业行业和旅游智业等八种。
2.旅游产业的特点。旅游产业从旅游需求方面来看,单一的就是游客,从旅游供给方来看,则涉及国民经济众多产业。首先,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它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其次,旅游业具有经济性。旅游业本身是以盈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各种经济组织构成,经济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实质;第三,旅游业具有服务性。旅游产业是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其为消费者提供的劳务是一种特殊商品,而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的过程就是服务。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高达57.7百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入境旅游收入500亿美元,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仅将于法国、美国,这说明我国旅游产业已具备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接待能力,但当前的市场需求和旧式管理之间还有矛盾。
1.营销理念比较陈旧。旅游产业总体营销的力度还不够,旅游企业自身知名度低,市场意识不强,管理理念显得保守陈旧,不懂得和不屑于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营销工具。企业负责人还缺乏对旅游产品营销的重视,没有看到营销工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2.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旅游作为服务产业,环境设施十分重要,但我国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交通出行难、停车场车位不足、基础服务设施少、旅游环境差、旅游标识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厕所数量少,旅游商品没特色,休闲娱乐设施缺乏,环境条件差,游客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尤其突出。这些问题直接拉低了我国旅游产业的档次。
3.服务观念还没转变。现代成熟的服务理念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而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休闲度假时间的增多,游客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客观上要求旅游景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入的开发更新,从而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提供的旅游服务还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只能满足游客参观、食宿的基本需求。
4.管理方式还不高效。旅游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旅游行业管理现在还停留在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层面,业内普遍存在办公自动化程度低,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还没有建立开放高效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还没有实现以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旅游服务,旅游企业的智慧化管理还在探索阶段。
三、旅游产业创新对策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技术正逐渐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耳熟能详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观念创新。每个旅游者希望得到的服务,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缺乏人性化服务,旅游将会显得空洞,无内涵,旅游产业将难于立足于世界旅游市场。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观念,它要求我们把游客个性化的需求转化为个性化的服务,把以生产定销售转变为以需求定销售的服务观念,真正树立起“以游客为中心,为游客着想”的服务理念。
2.管理创新。实行“智慧化”的旅游管理,积极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让游客与旅游服务单位通过网络实时互动,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新技术,通过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设备,帮助游客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积极打造数字化交通系统、旅游产品网络销售系统和游客自助服务系统于一体的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把现有的人工管理迅速转型至规范化、模式化、智能化的管理。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业的发展内涵,还可以推进科技的发展,从而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应当在旅游产业中广泛使用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在根源上调整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让旅游不仅具有文化和趣味的属性,还具有科学和教育属性,使游客在游览观赏的过程中自觉地参与到接受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来。
关键词: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加速发展;创新
自2008年河北省开展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以来,河北省各级政府逐渐认识到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的重要性,以各种方式推动产业带建设,在京津周围地市初步形成了以“红、黄、蓝、绿、白”为主线的七大休闲旅游产业项目聚集区雏形,2009年河北旅游业取得接待游客1.22亿人次、增长25%,旅游总收入710亿元、增长28%的好成绩。
虽然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形势喜人,但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从全国来看,已有云南、四川等27个省区市把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提出了旅游强省战略,海南省和河南省更是提出建立国际旅游岛和旅游立省战略。休闲经济发展面临激烈竞争,机遇稍纵即逝,谁能加快行动,谁就能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占领市场。我们必须加快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步伐,抢先占领京津及环渤海乃至全国全世界休闲旅游市场,才能实现我省经济顺利转型、科学发展。
一、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加速发展面临的困境
1.重视程度低,难以形成合力
河北省由于长期以来的结构失衡,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偏低,旅游收入占GDP比例更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大,见表1。
因此,很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认为靠休闲发展经济难以打开局面,不能取代第二产业,未形成全省上下都关心产业带、了解产业带、宣传产业带、为产业带做贡献的局面,造成我省一直以来经济建设重点难以转移,第三产业增长缓慢,休闲经济未放在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多头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彼此争夺利益、推诿扯皮、互相掣肘的现象不可避免。这种情况必然导致政策制定不统一、策略执行不坚决、行业管理不规范、支持服务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及时等问题。
2.资金需求缺口大,投入来源少
环京津休闲产业带建设资金需求巨大,仅今年就需要投入150亿,“十二五”的5年内要累计完成上千亿的投资。尽管在今年的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陈全国省长表示,我省今年发展旅游业的政府投入将由2000万增加到2个亿,应该说力度之大不仅在我省尚属首次,即使在全国也比较罕见。但由于我省休闲经济建设以前基础差,自我壮大能力也较差,尽管2009年我省旅游收入达到710亿元,但仅为江苏的18.7%,靠行业自我投入、自我壮大速度缓慢、步履艰难。加之我省休闲旅游行业没有上市公司,不能从资本市场获得支持,项目融资难度增加,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畅等原因,致使产业资本聚集缓慢,建设资金短缺严重。
3.市场开拓困难,休闲经济需要突破口
经济强省应该也是旅游大省,而河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六位,但接待游客人数为1.2亿,仅居全国第14位。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
(1)省内人民收入水平低,休闲消费支出能力有限。我省城调队2010年4月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2009年河北省文化、娱乐、教育三项消费人均支出529元,居全国第19位,其中文化娱乐消费仅高于。居民主动休闲、科学休闲的理念有待引导。
(2)河北省休闲旅游项目在省外知名度低。据《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网络调查,周边省市对河北省旅游项目认知度最高的只有34.63%,最低的不足1%,平均不足10%,不能成为人们出游的首选。
4.项目文化含量低,产业发展水平低
(1)项目文化含量低。河北虽然是文明发源地,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典故、灿烂的文化、众多的传说、有趣的民间风情,其中有很多世界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文化很少得到深度发掘并应用到休闲项目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产业发展水平低。据全国部分省市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为:北京20.57%,辽宁14.76%,天津13.74%,山西12.12%,浙江11.58%,河北4.17%。可以看出,河北旅游业发展水平比全国先进省市低了很多(休闲业没有统计指标,没办法比较),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5.休闲服务支持体系不到位
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信息不畅通,衔接不紧密,发展水平低,缺乏协调,各行其是,造成休闲服务支持体系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形成一条龙服务。如:城建规划主要为居住设计,为休闲旅游发展考虑较少;产业集中度低,预留空间小;道路不顺畅、路况差、费用高;河北旅游网站内容陈旧,虚拟体验的情境不动人,在线咨询、互动缺乏;金融设施密度小,现代结算手段运用少,人身保障产品匮乏;快速反应机制没有体现。
6.人才缺乏制约休闲产业升级
我国休闲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质量不过关、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学用不衔接、职业发展通道不畅、薪酬机制不顺、人才市场不健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弱等问题。我省本科院校相关专业开办时间都很短,相关人才培养多以导游、旅游管理为重点,基本没有涉及其他休闲主题,旅游休闲产业内部教育多以短期培训为主,与行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二、加速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的思考
1.创新建设机制,确立休闲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
要加快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发展,必须要让全省上下都认识到休闲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休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休闲经济发展是关系到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大事,是经济持续发展的要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要把休闲经济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明确指标、任务狠抓落实。为此,除做好规划外,还要推动与休闲产业配套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主要包括行业准入制度、行业发展激励制度、行业管理制度、行业监控制度等;促进机制的创新,包括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地区协调配合机制,行政审批、干预机制等,调整部门与地区之间的责权利配比机制。
改变多头管理状况,理顺产业管理体制。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由省主要领导挂帅,以旅游部门为主,宣传、文化、文物、财政、工商、交通、林业、农业、商业、水利、宗教等相关部门领导参与,成立有人、财、物管理、使用调配权的休闲经济管理委员会,将与休闲经济建设相关的行业建设管理职能都转由此委员会行使,重要的是赋予委员会优先权职能,在协商基础上,优先满足休闲经济建设需要。
2.创新投融资体制,推动建设资本聚集
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所需的庞大建设资金可通过投融资体制的创新来实现,主要措施如下:
(1)以政府投入带动融资。政府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拿出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保障本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的建设需要。还应探索以土地做投资的机制,建立休闲旅游用地转让收入使用及资源使用补偿管理办法。探索以特许经营、共同开发做投资,采用委托经营或买断一定时限的经营权等方式,盘活旅游资源。建立休闲旅游收入再投资机制,一段时间内减免休闲旅游所得税及上缴利润,作为该行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启动资金。
(2)以行业资本运作扩充实力。本省休闲旅游产业自身要建立资本经营的观念,积极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优势企业要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优化资本结构,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以上市、收购、联合、控股等方式扩充自身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有实力的休闲旅游企业还要成为孵化器,利用企业自身政策、资源、资金、管理、经验、信息等优势,通过联合、加盟、股权托管、质押、担保、典当等方式以最小投入培植新兴小企业,用自我造血方式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3)以优质项目吸引多方投资。要吸引更多资金加盟,优质项目是硬支撑,效益是主动力,多种所有制并存是主渠道。各地要认真培植、筛选有前途的优质项目作为招商重点,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引进BOT、TOT等国际通用手段,开辟投资、融资新渠道,重点引进外商、京津央企等实力雄厚的大型战略投资者,实现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成片开发、整体开发。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目前民间资本十分充裕,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搭建民间资本投资平台,畅通投资渠道。
3.创新休闲内涵,开发休闲市场潜力,拉动休闲需求
市场是生存的基础,要让河北的休闲经济杀出重围、脱颖而出、打开市场、带来效益,应做好以下几点:
(1)准确定位。运用河北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规划优势,实施差别化策略,以吸引不同目标人群。河北特有的精品优势项目要做大、做精、做全;一般项目要质优价廉;分散项目要集中联动,彼此呼应,让休闲者能各得其所。
(2)更新理念。理念决定行为,要让人们明白休闲能够增强幸福感,让人们意识到休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逐步树立会休息才能会工作的理念,要运用各种渠道引导人们认识到积极休闲可以拓展眼界、充实阅历、增长知识、增加收入、实现自我价值,引导人们由不会休闲转向享受休闲、被动休闲转向主动休闲。
(3)创新类型。河北省休闲旅游业要进行超前的市场变化管理,掌握市场动向,了解游客需求,以发现、满足新需求,开发新产品来占领市场。针对京津会议众多、公务密集的状况,开发参观、交流等商务休闲项目;针对高收入人群竞争激烈、劳动强度大状况,开发放松休闲项目;针对青少年求知欲强的特点,开发训练、探索性休闲项目;针对我国老龄化社会趋势,开发老年人休闲项目等类型。
(4)创新促销。要坚持“统一策划、分别实施、循序渐进”的方针,结合市场变化,及时发现、选准市场兴奋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内外促销。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是常规手段;创造性地利用公益活动、招募活动、选拔活动、比赛活动等契机促销是强化手段;多项打折优惠是最终手段,对多地游、多项游、多次游、多人游等都予以打折优惠,以提高河北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增加休闲旅游项目文化内涵,带动全方位休闲
增添休闲项目的文化内涵,除在“红黄蓝绿白”特色旅游项目上继续做大做强外,还要充分挖掘河北历史文化、名人古迹、地方戏曲、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歌舞等传统特色项目,引导居民休闲向高层次、高参与、高娱乐性发展,可着重发展的项目有:
(1)养生休闲游。运用河北中医药市场与资源,顺应人们对养生的需求,建立人体生命科学模拟运行系统,传播科学养生理念、方法,发掘、研究、推广养生产品,形成特色健康保健指导治疗体系,形成养生大市场。
(2)益智休闲游。开发各种适合不同层次年龄人群的体验项目,如角色体验、职业体验、过程体验、感觉体验、制作体验等。
(3)特色产品购物游。在休闲景区,将河北特色的工艺品、绿色农副产品汇聚成特色卖场,如瓷器、苇编、剪纸、年画、砚台,以及绿色水果、蔬菜、干果、药材、杂粮等,集休闲、购物于一体。
(4)趣味休闲游。开办主题类项目,如陶艺吧、雕刻吧、编织吧、书画制作吧、动漫体验吧等,以吸引人们兴趣、发掘人身潜力、丰富人生阅历。
(5)运动休闲游。以环京津地区主要景点为中心,设计、建设各种体育教学、比赛项目,特别是特色项目如乒乓球、杂技、游泳、跳水、武术、跳伞等,突出技巧讲解和知识传授。
(6)欢乐节庆游。设计各种主题的节庆日,倡导家庭团圆和睦、诚实守信、科学养生等先进文化,寓生产于休闲,寓休闲于文化,寓文化于享受。
5.创新休闲产业发展机制,壮大自身实力
(1)创新休闲管理机制。产业带建设要坚持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化投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之路。要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统一标准,为产业发展提供公平交易环境;整合产业资源,减少重复投资,着力构建和谐的区域经济关系。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改革企业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创新精简企业组织模式。
(2)创新休闲产业科技支撑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休闲设施建设,把文化发展与休闲项目开发紧密结合;强化科技支撑,实现旅游设施现代化、产品设计智能化、旅游管理网络化、信息反馈自动化、旅游交易电子化。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引导、项目指导、评审奖励等方法,搭起实际需要单位、研究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科技成果转化部门的桥梁,促进休闲产业带建设难题的解决。
(3)创新休闲旅游产业自我发展机制。要完善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发展产业集团,围绕“红黄蓝绿白”几大主题,创新休闲项目,将旅游变度假,观赏变参与,参观变学习,购买变制作,一日游变多日游,一次来变反复来,吸引顾客,留住顾客。
(4)创新休闲旅游服务支持体系。打造立体交通网,在有条件的地区开通地铁,拉近城市空间距离;推行“河北休闲旅游优惠卡”,扩大用卡企业的覆盖面。要建立河北省休闲旅游官方统一网站,明确标识,丰富内容;加强在线互动,快速反应;下大力建设安全、诚信、友好、和谐的旅游环境,以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和心情舒畅。
6.创新休闲人才培养,实现产业持续发展
(1)以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根据环京津休闲产业带七大产业集群特点,以急需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如文化创意人才、旅游与节庆策划人才、会展设计专业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拓展营销人才、个人休闲规划设计指导人才等。要做好人才需求的前瞻预测工作,根据休闲、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2)以实用为导向培养人才。无论是研究、设计、管理、服务人员,其人才培养都要向实用化、综合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内涵,提高综合素质。不仅要懂旅游业务,还要具有一定观察、理解、判断、表达、交流、应变、协调能力,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以推动休闲旅游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焕发无穷生命力。
(3)以正确使用促进培养人才。建立员工合理流动机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岗位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此来招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人才成长。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用人机制,根据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者上,庸者下。优化激励处罚机制,用评比、奖励等多种方式实现分配合理化,从而促进员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改进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扩张旅游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内信任半径。信任半径(Radius of Trust)指组织成员企业自愿将其对其他成员企业的信任度扩张到的边界值。日本学者福山认为,网络组织的优势在于通过组织内分享其他组织创业企业的核心资产的方式来实现组织信任度提升,进而增强旅游企业通过构建网络组织的方式来促进旅游产业技术创新。但由于旅游产业组织内部的成员企业内部商业信息具有不透明性,由此导致该类企业的商业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网络组织成员企业为了防范其他企业利用网络组织渠道来侵害本企业的合法利益,通常采取限制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核心资源交付旅游产业网络组织的规模和数量的方式来有效遏制网络组织成员企业的道德风险的蔓延。通常而言,扩大组织内部信任半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组织成员进行分级授信的方式来将不同的组织成员进行分级管理,并对不同的可信任等级的组织成员企业给予差异化的信任度和不同档次的技术创新知识分享权限。随着旅游产业组织成员企业间的持续性业务往来,组织成员间的信息交互水平日渐提升,之前的旅游技术知识共享行为会强化成员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水平,由此扩大了旅游产业网络组织成员企业间的信任半径。
提升旅游产业网络组织成员间的核,资产分享力度。网络组织制度是维系旅游产业组织规范执行力的标准,是统一旅游产业组织成员企业行为的守则。若要在特定的旅游产业网络组织中提升组织信任机制建设水平,应当引导旅游物流网络组织成员企业积极将其核心旅游物流资源贡献到组织平台上,并强化旅游物流组织成员积极利用其他成员企业的核心资产来巩固本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旅游物流企业集群核心资产的相互利用水平,使各物流企业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从而有利于各企业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来建立新型旅游物流联盟,提升其联盟成员间的信任度。
(二)构建旅游物流产业网络运营平台
【关键词】创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
一、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问题
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主要有:校企教师互聘、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和实习、社会培训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产学研结合比较肤浅,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校企教师互聘在旅游企业方普遍积极性不高,无论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出谋划策还是学校课堂的参与都很难到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很多是流于形式,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依附于旅游企业资产和指导,而旅游企业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经营而不是校企合作的教育功能;校内实训基地由于缺乏企业真实实践环境和企业专家指导,很多耗费巨大却成了摆设。有些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原本希望赋予其更多的教育功能,但由于校企之间存在目标的差异、管理的混乱和机制的失调等诸多原因而举步维艰,破产的例子不在少数。企业实训和实习可能是产学研结合最常见的形式,但效果往往不理想。旅游企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于其他工科专业和行业来说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技术和技能更多是体现的服务技巧和管理技巧上。旅游企业需要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从事相对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现阶段旅游企业与高职旅游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最大动力是节约劳动力成本,因为高职院校可以提供低价劳动的实习学生。旅游企业很少有动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服务和管理技能。
二、创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
1.树立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本位思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及科研机构比较起来其学术理论研究往往缺乏优势;与中职技工学校比较虽然有一定的人才智力优势,但由于方向性的偏离导致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去深入产学研的研究与实践,缺乏产业行业一线的实践技能经验,加上高职院校教师真正“双师”的缺乏,使得高职院校处于学术不如本科院校、实践不如中职技工学校的两难境地。如果高职院校的办学不接地气,不树立实践导向价值观念,一味走学术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道路是不科学的,特色也就无从谈起,发展也就成了问题。旅游职业教育是要培养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核心的素质和技能可以也只能从实践过程中习得,因此产学研结合是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有别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偏重学术理论的教育,通俗地理解高职教育不是培养学术研究者而是实践操作者。但目前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认识不清,开设的课程还是照搬本科学科体系,讲求“大而全”和“小而全”,理论课时偏重偏多的现象还经常存在。这是不科学的,这样做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好,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也不利于培养高技能实践人才。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应该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课程设置应该突出实践核心能力培养,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
2.建立产学研结合保障体系。(1)完善产学研法律法规。产学研结合涉及到高职院校、产业部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多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产学研结合往往不能通过市场行为自发解决,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安排,确立必要的准则,规范和约束合作行为,界定各类合作主体的职责和权益,建立共同投入、成果分享,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分担的机制,从而促进和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产学研相关法律法规比较缺乏,还没有一部关于“产学研”的基本法律法规。旅游产学研可以由各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相关主体的行为,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分别加强产学研的制度建设。(2)建立产学研服务机构。建立独立主体的产学研服务机构。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瞄准需求,注重统筹协调。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要各级政府的旅游管理部门联合高职院校、旅游协会、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组成产学研服务协调班子。通过有力有效的沟通协调,消除障碍,理顺各个主体关系,调动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实现产学研的“无缝链接”。产学研服务机构可以是科研加公益性质的,班子成员应该由旅游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构成,既懂教育又洞悉旅游产业和行业,其工作是专业把握旅游产业及行业动态和人才需求,制订制度和措施实施高效的产学研合作。长期以来,影响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旅游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产学研服务机构可以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服务平台,解决产学研结合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3)设立专项资金。各级政府要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引导资金。高职院校及旅游企业要联合筹备用于产学研的专项资金。加强政府财政及高职院校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产学研与金融结合的新路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产学研结合投入体系。旅游产学研专项资金的投入不仅使高职旅游专业教育获益,而且使旅游企业获得更多的旅游科研成果和人才供应。
3.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1)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互动机制。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不能单从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去考虑产学研,教育应该围绕市场和企业的生产行为去实行,而不是相反。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固守传统的思想,高职教育的实施采取“拿来主义”,一味地要求企业为学校提供场所和情景等各种条件来满足教育功能,而忽视了旅游企业运作的整体性、盈利性和市场导向性,结果是影响了旅游企业的生产效益,也影响了旅游企业和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积极性,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流产和破产的重要原因。(2)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长期以来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本科院校的管理办法来管理高职院校,在教职员工的业绩考核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片面地强调学术研究成果而轻视实际技能和产学研业绩成果,从而脱离了职业院校实践价值取向。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要把学术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高度结合,从实践中探索规律和培养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工作和业绩评价体系必须大力改革。虽然实践操作成果的考核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尺度而存在难度,但高职院校的本性以及社会发展需求要求学校必须作出改革和建设,这种改革和建设一定要适应产学研的发展要求。评价考核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对高职院校内部产学研的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二是对旅游企业指导教师以及旅游企业本身的考核评价;三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对学校内部产学研指导教师的业绩和晋升可以用指导产学研的学生数量、业务管理、项目业绩、社会影响(或第三方评价)等指标来衡量。对旅游企业指导教师的劳动和培养也可以制订合理的量化指标来加以考评,可以用部分产学研专项资金给企业指导教师以合理的奖励。对学生的产学研考评可以从出勤、作业、工作表现(实施三方评价,即同事、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项目业绩和创意等指标考核。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加以奖惩。
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走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主动积极参与的道路。这种结合要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产学研服务机构和保障资金的基础上,兼顾各方的关系和利益,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进而促进旅游人才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1]王建华.创新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2]崔燕鸣,谷学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保障机制问题与对策[J].群言堂.2010(4)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传导机制;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1)01-0105-05
一、引 言
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外很多学者未把旅游产业和旅游产业集群严格区分,如Williams(2004)分析了区域酒店业集群和旅游集群的互动问题,认为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的相互补充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The Cluster Consortium(1999)用“集群图”(Cluster map)对南非旅游产业集群的整体构架进行描述,还论及集群内的联系及旅游产品整合。Sara Nordin(2003)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旅游业产业集群的创新研究作了深入分析。Donald等(2004)认为旅游集群是由有效的旅游供应链而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其目的是旅游目的地所有单位协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竞争力。在国内,尹贻梅(2004)、庄军、赖华东(2004)、龚绍方(2007)等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不难看出,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离不开地理空间的“集中”及产业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两大核心要素,旅游资源聚集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成长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因此,可将旅游产业集群定义为围绕一定地域的旅游核心吸引物的一切行为主体相互结网和互动组成的一个以企业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其通过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协同行动与工作,创新旅游服务,开展旅游合作营销,对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和所处地域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集群企业具有很强的地域联系、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是集群内最有价值的资源。Riley(2000)研究了波兰北部高山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和产业创新的关系。Hawkins(2004)引入集群理念分析了印度尼西亚的世界遗产旅游景点,提出了打造网络化的世界遗产景点集群的合作性战略,进一步总结了旅游产业集群链接方式:交通链接和营销链接。创新的集群环境是提升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创新体现在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等多个方面,Nordin(2003)指出旅游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运用新的技术和组织结构来提供新的产品,或者创造新的提品服务的方式。而旅游产业集群正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相关组织之间交互作用基础上的,营造创新氛围有利于促进集群创新和产业升级。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将立足旅游集群的特点,研究其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传导机制与途径。
二、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作用
相对于制造业集群而言,旅游产业集群具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旅游产业主要以资源聚集为主形成的集群,既接近消费市场又接近资源产地,如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旅游产业集群靠近消费市场,湘西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托当地异质性、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其次,旅游业集群虽然存在着较大的关联度,而旅游目的地企业并不是位于上下游明显的价值链上,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业相互之间并不是投入产出关系;最后,旅游集群创新的无形性使其创新行为不能获得专利的保护,导致大量的对新投资和新策略的“搭便车”现象,其成功的发展战略容易被竞争者轻易模仿,从而失去竞争优势,如新的旅游线路的开辟。旅游集群依靠其独特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这种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所形成的创新效应是核心,集群规模效应所形成的市场和品牌效应是属于内部作用,集群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以及产业政策和制度是辅助作用,如图1所示。
1 产业技术创新作用。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是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核心,这种机制主要是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来实现,集群为合作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产业的集群化实际上产生了一种新模式――集群式创新;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旅游集群成员可以获取集群之外企业无法获取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通过集群中的旅游贸易网络、传播机构、商会、培训协会等组织形式,将创新费用和压力分散到集群的各个组织中去,从而降低单个旅游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压力;旅游产业集群中同行业的生产厂家、供应商、重要的客户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交织在一起,使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使集群的知识传播速度达到最快,溢出效应达到最大值。
2 产业规模效应,旅游企业和组织通过旅游集群内的群体协同效应以及合作与竞争,可获得诸多竞争优势,最终促使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旅游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其巨大的影响力,吸引区外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经济资源向产业集群集中,降低了集群的平均成本和集群中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使集群所在区域无形资产提高;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企业和相关的组织集中在一起,共享基础设施,降低成本;建立在集群基础上的区域社会网络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节约交易成本。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强化营销网络功能,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如湘西以凤凰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集群品牌等,都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3 产业发展环境优势。旅游产业集群还通过对旅游产业外部环境,如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本等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旅游集群的社会资本存量越高,集群社会网络和社会文化环境就越“优质”。旅游产业集群中许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分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它组织机构的产品。能够很好的发挥其它组织和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集群内部的联系紧密,其内部的网络组织和动态机制部分弥补了集群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缺陷;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争取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相关的中介与咨询机构可集中向集群企业提供旅游管理咨询及旅游资源开发、营销策划方案等服务,提升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传导机制
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不断的升级优化必须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集群企业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两个组织主体,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效应进行传导和扩散。
1 旅游集群企业主体传导。产业是由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合,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
升级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产业内的企业上,只有产业内部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产业才有结构升级的组织载体,因此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作为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要组成主体,企业是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传导机制。旅游集群的优势最终都将通过企业体现出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结果也将由企业体现。集群中的旅游企业借助于旅游集群的优势,可以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和服务水平,实现更快的企业成长,最终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优化。
(1)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借助于旅游集群的优势,旅游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技术结构的优化(如图2)。首先,推动创新专业化。集群有利于旅游企业之间形成基于开拓共同市场的较稳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不仅促进了旅游企业间有序的竞争来激活创新动力,也使小企业专精于某项技术,成为某一高新技术的拥有者,使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以较低成本获得产业的整体升级和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其次,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旅游集群有利于旅游企业融人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获得人文网络的支持,增强企业间的信任,推动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合作,降低为弥合企业间知识和经验技能的差距所付出的成本,集群使相互间具有紧密联系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大大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后,增强学习效应。集群有助于技术知识“传播”的加速,企业可以利用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信息的溢出效应,通过模仿和学习缩小差距,节约成本。
(2)企业发展能力增强,借助于旅游集群的优势,旅游企业的发展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经营模式的优化(如图3)。首先,旅游集群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促进当地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单体企业集聚到资金、设备和知识、技能等硬软件资源,进而有效增强集群企业的发展能力。其次,旅游集群促成了集群企业间关于市场及顾客信息的畅通交流渠道,可大幅提升集群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相互信任降低了集群企业间的市场信息交换和组织间相互学习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群内企业的协调合作成本,进而降低市场信息搜寻成本和等待风险;同时与同行企业市场信息的交流往往伴随产生对信息的全面且深入的理解,有利于集群企业对市场动向的把握,掌握更多的市场情报以应对市场变化。最后,畅通的资源交换与组合渠道极大地促进旅游集群企业间知识的交流与传递,产业集群中某一企业成功的产品开发、营销及经营管理等模式,其它企业可以通过集群网络信息平台,模仿与借鉴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以提高管理效率。
2 旅游产业集群利益相关者传导机制。旅游产业集群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组织、旅游者、社区居民和其它组织等。旅游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对政府、社区居民、相关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能力和优势,对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如图4)。
(1)政府是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制定旅游的总体政策和规划,建立旅游管理的制度和体系,是旅游产业集群规则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旅游集群可借助于政府的能力,为产业发展争取更好的基础设施,同时可推动政府出台更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产业政策和管理制度,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环境和经营模式。
(2)社区居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旅游集群为旅游企业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首先,旅游集群可以通过加强与社区公众的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其次,产业集群的构建有利于发挥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实现产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升级;同时旅游集群也有利于调动社区的创新积极性,提升产品的档次。
(3)相关组织是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的主要决定者,旅游集群为相关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旅游集群有利于充分发挥相关组织的支持作用,发挥其针对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旅游企业管理特点、专业化协作模式及相关专业技术等多方面的作用;旅游集群可利用相关组织提供的重要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人才的交流,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
旅游集群利用利益相关者的传导,必须要与利益相关者和谐共处,形成利益共同体。集群发展中必须注意集群发展对社会的效益,尽量考虑政府的社会利益诉求,争取到政府更多的支持。
四、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途径
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要求产业结构随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表现在产品的高加工化、高附加值化、技术实现集约化。所以,产品结构、产业经营模式、产业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等优化是产业集群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主要途径(如图5)。
1 优化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业集群使较多的旅游类企业集中在同一地区,由于信息沟通的优势,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给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激烈的竞争氛围迫使集群企业采取各种具有创新性的差异化举措,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并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旅游集群不仅具备强大的产品创新优势,而且有利于旅游产品更好的实现高加工化和高附加值化,从而不断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目前,依托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充分利用文化旅游创意的功能开发新的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增值已经成为当前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重要途径。如湘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立足集群优势,利用民族文化创意实现旅游商品的增值,采用品名重造、品牌标签、新设计、新工艺、新形象塑造、新创作、新加工等多种手段,将民族文化创意融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包装中,优化了旅游商品结构;利用民族文化创意实现民族传统艺术增值,依托相关的民俗风情产业集群园区,利用创意和现代先进手段对原有的民俗文化表演进行包装,通过原生态的民俗歌舞表演动态演绎苗族文化、苗族民俗风情的魅力,不断推出新的旅游表演项目,如凤凰推出的《我的湘西》、《寻梦凤凰》和《山风鼓韵》等大型原生态文艺晚会受到市场青睐,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
2 优化调整旅游产业经营模式。在旅游产业集群中,内部的激烈竞合效应促使旅游企业不断优化和创新经营模式,提高产业效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旅游集群为区域旅游联合营销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如湘西民族文化旅游集群立足集群优势,充分把握民族文化核心,塑造民族文化创意品牌的特性和独特魅力,利用事件新闻效应和名人新闻效应,通过文化活动策划不断宣传凤凰文化旅游集群的品牌影响,打造区域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效应,扩大集群整体的市场份额,优化了产业经营模式。
3 优化调整旅游产业部门结构。旅游产业主要
包括核心层、紧密层、辅助层三个层次(如图6),核心层的企业主要包括掌握旅游核心资源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者旅行的主要关注点;紧密层包括为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提品和服务的企业,如旅游饭店、交通运输、旅行社、游览娱乐、旅游购品经营等;辅助层包括为旅游企业提供物质、文化、信息、人力、智力、管理等服务和支持的企业,如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教育事业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旅游集群可以通过其优势,不断的优化旅游产业部门结构。
(1)旅游集群推动旅游产业部门更加专业化。旅游产业集群“垂直解体分工”和“网络化协作”的产业组织模式使集群组织和企业倾向于将生产资源集中于最擅长的业务,将不具优势的业务外包,并通过网络合作形式获得专业化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旅游企业可将主要资源整合到更擅长的部分中,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旅游企业通过剥离不具备优势的生产环节,可以将有限资源集中在更擅长的生产环节上以强化核心竞争力。
(2)旅游产业集群依靠其网络优势,推动旅游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从而可为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在技术融合、业务交叉与渗透的情况下,核心产业可能分别与相关产业发生融合,使其边界逐渐模糊化,并提高集群中复合度,旅游产业集群可以提高需求的方式引致其它与之有关的产业形成和发展,借助于旅游集群的市场与品牌优势,与旅游业处于同一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产业,如旅游产品销售、旅游文艺表演、旅游文化影视产品等,可以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链;同时,相关的具有辅助的产业或机构也随之发展和壮大,并形成产业优势。
4 优化调整旅游产业技术结构。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是产业的技术结构水平低下,旅游产业集群通过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及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可形成知识共享网络,使得集群中的旅游企业和相关组织之间可以方便的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技术合作,建立相关的技术平台,如图7,旅游集群所提供的合作创新平台是集合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资源利用和推动技术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是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组织力量,可以有效地优化旅游产业的技术结构,推动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
(1)合作研发平台。企业和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合作研发平台,使旅游企业可以更好的利用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实现企业更快的创新。同时,各种技术知识和经验在旅游集群中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产生外溢,集群企业通过集体学习容易地享受到知识、技术诀窍等战略制胜的关键要素在集群中外溢和扩散所带来的好处。
(2)产学研合作平台。大学与科研单位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知识支持和产业创新的人才支持。旅游产业集群为旅游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更快的实现旅游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集群对于加快旅游企业与大专院校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平台作用,旅游企业与大学联合开办旅游专业,而大学可以为旅游企业直接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