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货膨胀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通货膨胀;特点;措施
一、新一轮通货膨胀呈现的新特点
1.本轮通货膨胀的类型是成本推动型,不是需求拉动型。这是对本轮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本轮通胀的压力主要是由于粮食等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粮食价格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的下降造成,属于供给出了问题,应属成本推动。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引导国内能源、钢材等价格的上升本属于投资需求膨胀导致,主要属于需求拉动,但这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带动了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时,间接的也属于了成本推动因素。所以本轮经济体现出的是一种成本推进导致的通胀。
2.本轮通胀是输入型通胀。中国是世界工厂,原油、铁矿石和各种初级产品的原材料涨价势必造成输入型的涨价。涨价的幅度是百分之几十,这些产品都是初级产品,不是某一个最终消费品,如果是某个最终消费品,其影响就不大。
3.本轮通胀既有当期通胀的因素,又有前几年潜在的通胀因素。前几年国际原油价、成品油、煤炭涨价,我国一直对这些商品价格干预,这种介入使得我国前几年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价格高低对市场供求关系是有影响的,现已出现了一些影响供给的因素,煤炭涨价、电不涨价、火电厂亏损、成品油不涨价、企业亏损。前几年政府干预的因素或早或晚的要表现出来。控制的空间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取决于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4.本轮通胀是结构性上涨和潜在的全面性上涨的。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上升比较快的时候,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造成,也就是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造成,表现出的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结构性上涨,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而导致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现在表现为物价变动过程中的结构性差异。同时,我们看到潜在的通胀压力是全面性的,钢材价格涨价了,铁矿石是百分之几十几十的涨,建筑和家用电器也涨价,钢材会影响到最终消费品的物价上,此次物价是全面的持续。
二、新一轮通货膨胀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1)通胀使企业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企业利润,导致产品价格提升。本轮通胀是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导致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外购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生产成本中的原材料费也就上升,生产工人增加工资,导致产品成本中的人工费增加,也引起了包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内的各项管理费的增加。所有这些费用的增加,就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全面提高。(2)通胀使企业必须增加流动资金。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企业怕原材料再涨价,便提前进货,增加进货。库存材料、物资便大量增加,企业必须增加储备资金需要量,否则企业可能停工待料,资金周转不灵,生产经营恶性循环。(3)通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造成资金紧张,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由于物价上涨,企业买同样多的原材料,必须增加流动资金。这就可能买了人家的货而付不了钱,增加企业债务、三角债务的产生,货款收不回来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三、新通胀下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措施
(1)加强内部管理,引进ERP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中小企业应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实施ERP系统之后,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企业按产品订单和计划进行采购,有效地防止出现因采购数量过多而造成存货积压,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2)提高劳动生产率,缓减人力成本增长,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竞争到最后就是人才的竞争,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学习,提高管理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合理安排员工工作,使员工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降低产品成本控制的压力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及时回笼销售货款,加快资金周转。由专人负责对企业销货款的回收,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组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帮助企业向担保性企业进行融资,为苍南民营企业构建一个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4)树立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品牌建设体系。创新与品牌如同企业的双翼,将会带企业飞跃到一个新的层次,要加大品牌宣传,使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参考文献
[1]徐诺金,温和型通货膨胀――对当前物价形式的思考[J].经济观察,2005(3)。
[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通货膨胀的趋势分析――《通货膨胀趋势研究》课题系列之三[J].统计研究,2005(6)。
本文共分四部分。开篇阐明对通货膨胀作出定义的必要性。第一部分通过引述 历史 上通货膨胀的定义和 分析 其缺陷,进一步阐明下定义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列举了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的案例;第三部分通过对所列举案例的分析,得出通货膨胀的实质并非弗里德曼所讲的货币现象,而是一种 社会 经济 现象;第四部分以第三部分得出的结论为依据,提出一些解决通货膨胀 问题 的浅见,认为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 方法 在于分配结构的控制。
关键字:通货膨胀 定义 本质 治理
正文
6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 工业 话国家出现了10%以上的严重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与衰退并发的滞胀。在严峻现实的迫切要求下,西方对通货膨胀的 研究 出现了一个。各种关于通货膨胀的 文献 汗牛充栋,五花八门。维也纳理工大学教授赫尔穆特•弗里希把这些 理论 整理出来,系统地加以研究。发现不论是传统的还是 现代 的通货膨胀理论,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概念未经进一步说明就加以使用了。”
新
二、 历史 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条件下的特有产物,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这种看法是很不确切的。以下关于通货膨胀的案例中,有纸币条件下的更有金属货币条件下的。这要求我们更深刻地探求通货膨胀的本质。
(一)古罗马的通货膨胀:铸币成色下降的恶果
公元138-301年,古罗马军服的价格上涨了166倍,自2世纪中叶至3实际末,小麦价格——物价水平的主要标志——涨了200倍。这一次通货膨胀,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罪于纸币,因为纸币要到其后1000年才出现。
古罗马实行的是金属货币制度,包括金、银、铜和青铜。政府财政基本上采用现金形式。帝国的皇帝们为了强化他们对资源的控制,相继削减铸币尺寸或在铸币中添加贱金属。同时却希望凭这自己的权威保持其价值不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这种违背 经济 规律 的行为在罗马帝国 时代 代代相传,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铸币贬值,物价上涨。公元235-284年,古罗马 政治 陷入无政府状态,通货膨胀臻于极致,铸币急剧贬值。在公元253-268年之间,银币的含银量还不到5%。
(二)黑死病与价格行为
14世纪中叶,欧洲普遍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在3年的时间里,物价至少翻了一番。作为通货膨胀,这一时期并不引人注目,值得重视的是它的背景——黑死病。这是一种能致人猝死的病疫。在当时,此病夺取了2000万人的生命,是当时整个欧洲人口的1/3。在病疫流行期间,商品的价格出现了突然的、短暂的下降。原因很明显,人口锐减导致需求下降,而流通中的货币及商品存量却基本不变,但幸存者的需求却是有限的。而随着疫情的过去,物价又回升了。原因是储存消耗殆尽,同时由于人口减少,产量随之下降——因为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恶劣,因而生产人员减少的数量远大于有稳定需求的富人。
(三)西班牙:白银与价格革命
16世纪,西班牙物价上涨4倍多,年上涨率1.5%,贵金属过剩是这次通货膨胀的根源。1501-1600年,由墨西哥和秘鲁神话般的矿山产出的1700万公斤纯银和18.1万公斤纯金涌入西班牙。除官方渠道,走私的数量估计相当于官方进口的10%,相对于已有的储存,来自新世界的金银可谓数额巨大。无论如何,贵金属的涌入掀起了一场价格革命。这次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缓慢,没有对西班牙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什么 影响 。想想年增长率1.5%,这在 目前 来说是经济 发展 过程中一个再合适莫过的数字了。它证明了这样一些观点:
1. 货币不等于财富;
2. 和缓的通货膨胀可以和经济增长兼容;
3. 白银减缓了制度变革的压力;
4. 以贵金属为保证的货币制度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5. 西班牙最终没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属;
6. 始于西班牙的通货膨胀扩散到其贸易对象;
7. 对经济规律的懵懂无知并不妨碍人们自行其事;
8. 货币幻觉尽管充满了神秘,但如果人们警惕周围的变化,其迷惑性必将大大降低。
(四)德国:经典的通货膨胀
1923年间德国的经济状况——恶性通货膨胀,迄今为止只有1946年的匈牙利和1949年的
四、通货膨胀治理的浅见
在此定义下,物价上涨并不等于通货膨胀,只是通货膨胀这个 社会 问题 的一部分。解决通货膨胀的思路在此定义下得以拓展。一方面考虑物价为什么变化,一方面考虑社会制度对其的 影响 ,例如信用制度、分配制度、工资制度等。关于物价为什么变化,一直以来是人们 研究 的重点,而社会制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则需要进行开拓性的研究。
笔者认为, 目前 条件下,首先实现完全 电子 货币化是可以缓和货币问题的压力的。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用下图表示:
l gnp
b i c0
c y s i
b-中央银行 l-银行贷款规模 c-现金发行总量 i-全社会投资规模
y-个人收入 c0-消费 s-储蓄 gnp-国民生产总值
摘要: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依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贬值根源于的货币量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贴应对相对贬值。
一、马克思的价格理论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马克思指出,货币是从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在交换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被分离出来的商品的特殊职能。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所以。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和商品相交换,本质上与商品交换一样,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同的是,货币作为等价物,专门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理论为基础,马克思建立了他的价格理论。
(一)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
1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和另一种使用价值所含价值量的关系或比例,而在表现形式上则“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即:交换价值(麻布的)=被表现价值量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等价物(上衣)的价值量=(10小时劳动/20码麻布)÷(10小时劳动/1件上衣)=1件上衣/20码麻布(1)
这就是说,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一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公式(1)表明,交换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20码麻布交换1件上衣,本质上是20码麻布和1件上衣花费了等量的劳动,包含着等量的价值。
如果生产麻布和上衣的劳动生产力发生变化,它们当中所包含的价值量会随之发生变化,交换价值因此发生变化,其中被表现价值的商品(麻布)的价值量变动引起交换价值同方向变化,比如生产麻布的生产率水平提高,5小时生产20码麻布,则20码麻布的交换价值是2件上衣,或者,20码麻布值2件上衣,商品麻布的交换价值提高。等价物(上衣)价值量变动则引起交换价值反方向变动。
2商品的内在价格。“一种商品(如麻布)在已经执行货币商品职能的商品(如金)上的简单的相对的价值表现,就是价格形式。”在价格形式上,货币的职能首先是价值尺度,即用货币的数量(货币的使用价值量)来尺度商品的价值量。这样,商品内在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就被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货币使用价值量的交换比例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只是用货币替换上衣作为等价物,因而公式(1)基本关系也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某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2盎斯金/20码麻布(2)
这就是说,在商品价格只反映商品价值的条件下,作为货币的金,用它的使用价值量2盎斯金来衡量使用价值量为20码麻布的商品的价值量,即20码麻布的价值量为2盎斯金,本质上是,2盎斯金的生产花费了与20码麻布相同的劳动时间,含有相同的价值量。所以,在马克思的价格理论中,商品的价格不仅由商品自身的价值量,而且由货币的价值量来共同规定。其中商品或货币任何一方的价值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价格(交换的比例)。例如:黄金非常容易得到,比如5小时可以生产2盎斯黄金,20码麻布值4盎斯黄金,货币贬值,商品麻布的价格上升。而麻布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使货币相对升值,商品麻布的价格下降。
(二)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
考虑商品市场供求波动因素,马克思讨论了市场价格问题。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因市场供求影响而产生的波动会在总体商品市场中互相抵消,市场价格趋近于内在价格(即马克思所说的市场价值或平均价格),所以,在讨论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决定问题时,所涉及的是商品的内在价格。因此,可以把公式(2)推广到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决定问题的讨论,基本关系仍然适用,具体内容修改为:商品的价格总水平=总体商品的价值量/总货币的价值(3)
由公式(3)可见,在总体商品市场中,只要在商品和货币生产上各自投入的总劳动不变或者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变或者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价格总水平不会发生波动。只有当上述变动不呈现同向同比例变动时,才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总之,无论是从个量还是从总量关系看,货币(金属货币)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用其使用价值量来表现商品的内在价格,是因为它中间包含着和商品相等的价值量,而“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因此,商品的内在价格由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或货币价值变动。“商品价格,只有在货币价值不变,商品价值提高时,或在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降低时,才会普遍提高。”
二、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
以上述价格理论为基础,有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价格理论和相关论述中可以推论,通货膨胀是一种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的现象。所以,从马克思的理论视角讨论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在讨论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原因。
(一)生产商品和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变化引起商品的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假设:货币与商品间供求平衡;各自投入的劳动总量不变;单位商品和货币的价值量都为1;1单位货币媒介一单位商品。
根据公式(1)、(2)、(3),商品价格总水平变动根源于商品价值量或货币价值量变动。关于这一点,运用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规律,可以推论:当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单位商品价值量从1下降到0.5,这使货币相对升值,1单位货币能够媒介2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反之,当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少的商品,单位商品价值量从1上升到2,则使货币相对贬值,2单位货币媒介1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当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时,同量劳动生产出更多的货币,这使单位货币价值量从1下降到0.5,货币实际贬值,2单位货币能够媒介1单位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反之则发生货币实际升值;如果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或下降而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意味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也在同比例提高或下降。
由此可见,依照马克思的理论推论,货币币值存在实际变动和相对变动两种情况,币值的相对变动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币值的实际变动根源于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区分货币币值变动的原因对于研究通货膨胀理论很重要。如果货币发生相对贬值,说明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来自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这不是货币问题,如果此时试图运用紧缩货币量的方式保持价格水平不变,结果会导致经济衰退,解决问题的途径只能是通过激励发展生产力来提高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如果货币发生实际贬值,说明价格水平上升的原因来自于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运用紧缩货币量的方式保持价格水平不变,可以消除通货膨胀。
运用马克思理论讨论通货膨胀可以看到,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也可能产生于货币的相对贬值。经济中也有可能出现货币实际贬值和货币相对升值同时存在的现象,如果二者变动率相同,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所以,货币实际贬值,并不一定发生通货膨胀,而货币相对贬值,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货币问题。可见,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货膨胀就是货币问题。
(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1生产货币的总劳动量变动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指出,总体商品和货币量之间存在着互为供求的关系,并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假定生产总体商品的劳动投入量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如果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意味着总体商品对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根源是投入生产货币的总劳动相对于投入生产商品的总劳动过多,这时,情况类似于商品市场中互为供求的商品供求失衡状况,不同的是,现在总体商品与货币量之间互为供求。此时,由于货币量相对于总体商品量过多,总体商品能实现大于其所含价值量的价值,货币只能实现小于其所含价值量的价值,因此,总体商品价格上升。所以,当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它所媒介的商品总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多时,货币发生实际贬值,总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上升(实现的价值上升),可以用公式(4)描述这个关系:
价格总水平=总体商品实现的价值/货币实现的价值(4)
可见。依照马克思的理论推论,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实际贬值,还可能是由于金属货币这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供给量相于它所媒介的商品总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多,金属货币实现的价值下降。所以,控制由货币实际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需要关注货币供给量。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着货币供给量。
某商品价格总额=某商品的单位价格×流通中某商品总量
在加总社会待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时,先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变动,即设价格总水平为1,因此,有下面关系:社会待实现商品的价格总额=∑各种商品价格总额=价格总水平×实际GDP
以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流通次数衡量速度,有公式(5)所示的货币流通量规律:货币流通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5)
由公式(5)可以得出公式(6),这是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价格总水平×实际GDP=货币流通量×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6)
从形式上看,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与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没有区别,但是,它们在本质上不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说明:由于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量和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所以,当货币流通速度、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既定时,流通中的货币量由商品的价值总量和货币的价值总量共同决定。马克思说:“流通手段是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还可以表述如下: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流通的货币或货币材料的量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数量论则认为,“在进人流通过程时,商品没有价格,货币也没有价值,然后在这个过程内,商品堆的一定部分同金属堆的相应部分相交换。”缺少价值理论基础的货币数量论无法说明,当待交易的商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也即马克思所说的“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确定不变时,货币量是如何决定的。
由公式(6)可见,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流通量进而对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产生影响,其影响机理是: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次数减少),使货币的供给量大于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对货币的需求量,货币的市场价格背离其内在价格,表现为货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格,货币发生实际贬值,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所以,保持价格总水平不变,需要关注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比如,利率上升、金融创新、放松金融管制,都会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根据公式(6)马克思的商品货币交易方程,从增长率的角度看,可以有公式(7):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7)
由公式(7)可见,控制由货币实际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不仅要关注货币增长率,还要关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马克思的理论揭示了通货膨胀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在金属货币条件下,由于金是商品,有储藏价值,作为储藏手段,无论货币发生实际贬值还是相对贬值,货币都会自动退出流通(甚至可以金银器皿和首饰形式储藏),“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所以,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流通量。通货膨胀不会发生。
三、纸币条件下的通货膨胀
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中,纸币本身有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所以,马克思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所揭示出的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和影响其变动的因素、货币流通量规律等基本关系,都不会因为纸币象征地代表金属货币而改变。但是,由于纸币没有了与金属货币同等的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功能,市场机制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出现失灵,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对其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需要量,就会发生纸币实际贬值,产生通货膨胀。如果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发生货币的相对贬值,则会产生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现象。
马克思没有讨论非金本位制下的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变动和通货膨胀问题,这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通货膨胀理论需要发展的地方。从纸币量的决定看,在现代非金本位制下,事实上,需要有一个类似于金或银这样的商品作为决定纸币发行量的错,当纸币发生较大规模贬值时,人们购买商品和黄金来尽量避免通货膨胀的损失就是最好的说明。所以,归根结底,商品和货币要等价交换,流通中的货币量由商品的价值量和金属货币的价值量共同决定。从纸币量的变动看,依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商品货币交易方程推论,如果一国有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率控制目标,就意味着,当年的纸币增长率由经济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规定。如果纸币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之和时,就会使纸币发生实际贬值,价格总水平上升,产生通货膨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现象也日益明显,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问题,不能又快又好的发展,对民生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货膨胀即货币的供应大于市场对它的需求,使货币贬值,其实质是社会的需求大于了供给。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民收入的增长难以与物价的上涨保持一致,若长期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我国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问题,所以通货膨胀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1.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现状
据有关资料报道,在2010年2月我国通货膨胀率创下了16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了2.7%,甚至超出分析师做出的预期。自此我国通货膨胀现象一直存在,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善。物价持续上涨。在工业方面,煤炭、矿石、金属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问题更加严重;在农业方面,农民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也有所上升,增加了农民种地的成本。2010年有些国家受旱灾和洪灾的影响粮食减产,不可避免的对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在房地产行业,房价持续走高,许多人盲目购房来作为一种投资,尽管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却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燃料、原材料价格上升,直接结果就是与其相关的产品价格上涨,这是成本因素导致通货膨胀;在开放的经济市场中,由于国际商品价格增加、进口成本增高以及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造成我国商品价格受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上涨,这是商品输入因素导致通货膨胀。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指数即PPI是用来评价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的必不可少的指标。商品价格总趋势是上升的,虽然居民收入也在增长,却与商品价格增长不成比例,难以跟上商品价格增长的速度,进一步促进了CPI的增长,严重威胁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PPI环比继续增长,同比增加3%到6%,并且据相关专业分析,未来的经济仍然会继续增长,同比增长率可能会下降,这就意味着CPI和PPI会继续缓慢增长,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并且官方公布CPI指数不计住房消费,实际的CPI指数比公布的要略大一些。普通居民除了要忍受衣食住行以及医疗教育各方面带来的负担,还要面临物价上涨的现实,使居民生活更加艰难。据数据显示,食品和原材料价格增长最多。在工业上,有色金、燃料以及化工原料增长速度达到了两位数。自2009年开始,CPI和PPI指数从原来的负数变为了正数,并开始一路上升,进一步推动了通货膨胀。
2.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经济市场自身的原因,也有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因素。综合各方面影响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货币发行量大。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发行量过大。市场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小于流通货币的发行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关键是减少货币的发行量。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较大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如果保证稳定的供给货币,就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物价的稳定;相反,如果货币的供给突然增大,破坏了原来的稳定,物价势必增长。如若长期如此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的问题。为了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货币的发行量大比例增加,如今又面临国际汇率的调整。这些都是我国货币贬值的原因,结果就是导致我国形成了通货膨胀。
需求增加。我国在20世纪发生过两轮以食品价格上涨为导火索引发的通货膨胀,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也不例外。由于能源紧张,许多国家都开始加紧对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对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的需求量,产生的结果就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度增加,同时带动了我国粮食的价格上涨。在工业上,由于我国也在采用生物能、生物燃料等新兴技术,对粮食需求增大,自然就促进了粮食价格的增长。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即我国对外出口量大,增加了供给压力。此外,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前经济活动在慢慢恢复,但各方面的需求量仍然大于供给,并且最近几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对我国各方面的供需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求的增加使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重投资轻消费,导致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了六年之久,是因为一些行业成本较低,利润较大,并且资金流动性较大,这些条件为投资提供了资金,产生了投资的动力。投资和PPI息息相关。投资的增加导致原材料、能源的需求大于供给,相关的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同时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局面。我国内需较弱,一直以来大量的商品出口,增加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市场的依赖性,还使原本就存在的贸易顺差加大,大量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2.4国际市场整体价格上升
我国经济市场是国际市场中的一部分,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状况以及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影响不断增加。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基本与国际水平保持一致。对外商来我国投资的鼓励和进出口贸易都影响到了价格水平。我国外汇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人民币汇率依旧固定,为了保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只能用本币购买外汇,进一步增加了外汇储备,国内货币供给增加,构成通货膨胀。
3.对策建议
结合上文,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但相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的通货膨胀仍是温和的,并不严重。所以只要采取相关举措来抑制通货膨胀我国的经济仍可以快速健康的发展。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要从紧。我国通货膨胀本质是货币发行量大导致货币贬值的问题。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地产及其相关产业,而忽视了其他产业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这些产业供不应求,物价上涨。所以中央银行应该减小货币供应,并采取手段来吸回资金,比如增加利息来吸引资金,减少银行贷款。此外还要减少地产行业的资金流入,增加对食物等企业的补助,以降低物价,平衡供求关系。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汇率问题,应防止外来资金的影响。
采取手段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要想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就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金融市场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并且要改革资源环境的价格。此外还要减少资金的流动,使可以投资的资金不再像原来一样充裕;提高一些行业的门槛,提高投资的成本。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的手段大力调整那些高能耗的产业结构,规范市场的准入标准。
关键词:通货膨胀;供需失衡;产生原因;影响;治理方法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一)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
通货紧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货膨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当国家的这些外汇储备并没有用于进口商品时,如果这种潜在购买力不老老实实地呆在银行,或者仅用于购买股票之类的投资,理论上对任何商品的购买行为都会引起总供需失衡。有二个变量对这个通货膨胀容度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内需不足的程度,二是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首先,内需不足是造成通货紧缩的因素,它可与通货膨胀因素相抵消。其次,股市对此笔资金的吸纳程度,会较大地影响到当期通货膨胀率。因此,股市对储蓄资金的吸纳程度,是通货膨胀容度的重要变量。
(二)低汇率价格传导是通货膨胀的外部原因
低汇率会在二个方向同时起作用,一是因为汇价低。二是因为出口的汇价低,进口的汇价高,这二种汇差叠加进一步增高了原材料进口成本。对于中国这样以制造业出口为龙头的国家,原材料导致的成本上涨,一方面严重地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将传导到物价上,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过上述客观分析,至此我们可以清楚,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由于低汇率造成国际对中国产品的消费能力太盛;由于进口高成本推高物价而必然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与顺差外汇由央行转换为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后所造成的总供需缺口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因素。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是通货膨胀不容忽视的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征和劳动力市场价格扭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内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不但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工资上涨,反而造成了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和对外贸易条件的恶化。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劳动力供给开始减少;二是生活基本资料上涨。过去十年,由于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劳动力成本并未同经济发展一起增长,成就了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发展,也成就了企业的超高利润,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效应。其实,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归功于中国劳动力的利益牺牲。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今年2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比上个月上涨了5.3%。这相当国际公认的通货膨胀标准2%的2.65倍。这是我国历史上、也可能是世界历史少有的现象。通货膨胀对国计民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都力求避免通货膨胀。
当前通货膨胀爆发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的财政赤字在急剧膨胀。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态势怎么估计?宏观上应当看到,在高通货膨胀的同时,还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从现在的态势看,官方还没有下向好的方向转变的决心。
三、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
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到的并非是我们平常所见的绝对价格,相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二是不同的产出和相对价格的扭曲,甚至是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扭曲。
(一)通货膨胀预期过度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预期过度,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1、通货膨胀预期过度会冲击资本市场。我国银行存款余额高达50万亿元,社会资金十分充足。在过度通货膨胀预期下,人们担心钱不再值钱,恐慌性地把钱投向资本市场,引起股市、房市剧烈波动资本市场出现混乱。
2、通胀预期过度有可能引发“预期通胀”。我国农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这些产品价格会合理上涨。如果通货膨胀预期过度,农产品、食品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也会被人们误认为是通胀。
(二)未预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破坏
(1)通货膨胀使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从而使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难以进行。(2)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由于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往往快于生产成品,从而会增加生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3)通货膨胀解除了企业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压力,使企业既不必用以降低成本的方式赢得市场,也不必用提高产品质量的各种措施来施压增强竞争力。
2、通货膨胀对金融业的影响
(1)对银行负债的影响。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资金,发生通货膨胀时,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利率下降,银行的利息负担会减轻。(2)对银行资产的影响。发生通货膨胀时,银行的实际利息收入会减少。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下降,这是不利于银行的。(3)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从而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强信贷配额管理,进而削弱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
3、通货膨胀使得我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为防止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过度下降,进行阶段性的工资调整,但工资调整后物价又上涨,企业利润会相应增加,那些从利润中分取收入的人能额外增加收益,从而加剧社会的分配不公。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维护物价稳定的预期
政府首先应该在舆论上引导人们形成物价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物价环境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政府应动用储备予以遏制,并协调相关物资的生产和进口计划,缩小未来的供求缺口,避免因供求缺口过大以致价格突然暴涨的现象,进而对物价预期造成冲击。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三)粮食生产,保护农产品价格,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解决农村居民收入低的问题,一靠加强粮食生产,二靠提高和保护农产品的价格,三靠加快城镇化进程,四靠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力度。(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付霞.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分析.[J].当代经济,2008(3):75-81.
[2]张哲人.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07(18):112-116.
[3]肖楠,王璇.现阶段通胀预期产生的背景、影响及管理[J].宏观经济观察,2010(6):46-50.
[4]唐.帕尔伯格.通货膨胀的历史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
[5]郎咸平.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青年文摘,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