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理学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注重氛围的营造
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条件。这个条件的创立,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一方面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就是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畅所欲言,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唯书,不唯上。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时”,多媒体课件显示:狐狸和小熊用篱笆(周长一定)围一块长方形的菜地,怎样围使菜地面积最大呢?小熊问狐狸:“你有办法吗?怎样围,菜地面积最大?”狐狸抓抓头,一下子也想不出办法,同学们,你们能为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审视这一情境的设置,一方面,它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另一方面,它把学生带入了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学习知识成为本身解决问题的需要。
二、注重学生的知识构建
1.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索的活动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知识本身就不能被视为一个确定的目标,它应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比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郭桥集镇升级改造的横滨路,两个工程队竞标成功,甲工程队10个月完成任务,乙工程队l5个月完成任务,10月1日向国庆节献礼,两个工程队合作能如期完成任务吗?学生认为缺少条件,就自然而然地估计横滨路的长度,进而求解。虽然学生估计路程的长短各异,但计算的结果却让大家都吃了一惊,完成的天数怎么会一致呢?学生议论纷纷,由实际问题的解决变成了学习方法的探讨。有一个学生,假设了路长为X千米,启发了学生用单位“1”表示路长,从而掌握了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尊重学生的个性
由于孩子们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如某学校准备用一定数量的钱购买办公桌椅,如果这笔钱最多可以买40张办公桌或120把椅子,那么,用这笔钱最多可以买多少套办公桌椅?学生思考后,可得出多种不同解法:解法一:120÷40=3,120÷(1+3)=30(套);解法二:40÷120=,40÷(1+)=30(套);解法三:120÷40=3(元),120÷120=1元,120÷(3+1)=30(套)。每个学生解法都与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有关,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他们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
3.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
由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各有千秋,学生间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对解决策略的不同认识,可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价值观上都得到发展。如“按不同标准把学生分类”,一个学生按照衣服上有无帽子进行分类,他能指出谁衣服上有帽子,谁衣服上没有,但没有将学生实际分开。另一个学生指出了应当将学生拉开,分类的学生应站在各自的队伍里,并动手操作示范。在评价时,学生明显看出第二个学生分的结果优于第一个学生;可又有一个学生说:这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配合了,假如再礼貌地让他们自己站队就更好了。他的说法得到了肯定。可见,学生参与时带有主观见解的评价,会使全体学生易于接受,从而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三、注重回归学生的世界
“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客观世界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因而学习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呈现孩子眼中的生活经验。
1.探秘
儿童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设置一些带神秘色彩的题目,会让学生乐此不疲。比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新授后,设置:46×41、64×14(十位数与个位数交换位置后乘积不变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感到好奇。如果再让学生找一组这样的算式,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很强烈,比单纯地计算有兴趣。
2.回归
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描述,因而学生的知识应回到客观世界中去检验和调整。如教学长方形后,设置问题:你能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量一量家中的长桌或方桌,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吗?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我们应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张扬个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在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们还应将学习的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与经验,实现知识的回归,强化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
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最后一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类型的试题,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即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四、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反思,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己在同行中、同一领域里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观摩课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充实提高自己。
一、以积极态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这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我校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有密切联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我们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预习――合作――总结反馈”的学习过程,意会人类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二、强调学生全面参与,面向全体
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过去说学生是教师教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中心论。如果学生不愿参与,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枉然。
基于此,我们摸索总结出了“参与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要素。基本原则包括主动性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操作要素有四点,即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及时反馈调整,强化学生参与;采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参与。他们还尝试构建了“参与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就是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基础的预习――合作――总结反馈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它不光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要素,还涉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结构的决策等诸多方面。各种要素和各个方面的局部优化问题,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已作了较多的探索。然而,教学不能单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哪种要素或某一方面上,更重要的是使各要素各方面形成一个最优整体。
如我校实施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实验,就是一种寻求教学整体优化的实验。其改革的思路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教与学的主要依据;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课内为主与课外为辅相结合;以培养和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这是一项着眼整体、注重优化、充满活力的教改实验。
至于是否实现了整体优化,总结近几年的实验研究成果,可用这样几个标准来衡量,即是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思想;是否做到了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实现了教与学关系的和谐统一、师与生关系的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讲与练的和谐统一、课堂上动与静的和谐统一、讲授内容与所花时间的和谐统一。
四、突出思维训练,注重终身发展
突出思维训练,一方面是时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时代需要知识广博、善于思考的人才。因此,数学教学不止是传授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善于思考的人。数学知识伴随着相关的数学思维,这必将使数学教学为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是数学教学自身的需要。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人们获取或发现数学知识都是思维的结果。思维需要数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所以说,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
而我校以往实行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结论所产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变成反复认识由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所以,数学教改响亮地提出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的口号。数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学校的预习――合作――总结反馈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几个环节:(1)预习导思。预习,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导思,就是启发学生思考。(2)合作探究。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3)总结反馈。就是通过合作探究形成的共识,加以总结反馈到实际应用中去。其中教师要在当中要精心设计有思考性、实践性、技巧性、创造性的习题。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创新教育 高中数学 教师素质 能力要求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46-01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不同的时期对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在新课改力促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必须不断发展更新;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除了应有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外,在能力结构上,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具备必要的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基本能力包括理解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等。
教师分析、研究教材的能力,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一能力要求教师做到:
⑴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和思想体系;⑵掌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数学思想方法,了解各章节的现代数学思想的渗透情况;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功能和智力因素,注重教材中公式和例习题的变式、延伸和拓展;⑷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教材内容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组织教学的能力要求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确定适量的教学内容,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和能力发展。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做到:授课时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语调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逻辑严密,富有哲理,数学中的符号语言、几何语言表述规范,特别要注意数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师的板书是展示教材内容、纲目、标题,演示例题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环节,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教师的板书应做到布局合理、简明扼要、图示规范、字迹工整,避免出现错字漏字。在例题示范时,步骤要规范,详略要得当。有时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板演空间,及时反馈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具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求异、创新能力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融合后的一种高级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来自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有机结合。首先,应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设计激励情境,营造民主氛围,激励质疑解难。以教师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功底,在教学中厚积簿发,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打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同时激励学生求新求异,发展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以提高思维效果。
例如在解题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更要在解题方法的启发探寻、解题后的归纳总结中体现数学思想。
例2 解不等式。
这是一道全国高考题,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指导,会得到的解题途径。
途径一 分类思想:分和两种情况求解,再取其并集。
途径二 转化思想:将原不等式变形为:
,用配方法求解。
途径三 构造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
构造两条曲线,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做出与图象,通过图形求解。
另外,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风、师德,堪称学生的楷模。使学生受到良好品德和形象的熏陶与影响,树立为国家和人民造福的远大志向,从而产生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力,以达到培养学生求异、创新能力的目的。
3 具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现代教育必须以思维教育代替记忆教育,因此,现代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教书”的教师,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教师。如何使青少年在最短的学习时期内能把人类长期以来的认识结晶和最新成果掌握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明、创造,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加速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课题。
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素质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精神和工作态度。教师引导学生开发心智,启迪心灵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极其复杂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富有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从而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追求和探索教育活动的底蕴,才可能会有创造性的工作表现。因此,做创新型数学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
4 具备构建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
引言
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重要一环的教学秘书如何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如何在学分制教育模式下进行工作创新和提高,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1学分制基础上的教学管理特征及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学分制的定义是:“高校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一般以每一学期的授课时数、实验和实习时数以及课外指定自习时效为学分的计算依据,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学分,并规定各专业课程的不同的学分总数,作为学生毕业的总学分。”由此看出: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产生的教育理念就是承认人的能力素质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性,强化了教学的目标管理及对教学各环节质量的控制。院(系)教学秘书既是基层管理者,要处理本院(系)教学方面的常规事务,又是面向师生的服务者,同时也是联络者,在教务处、院(系)主管领导、教师及学生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因此教学秘书工作主要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服务管理职能。第二,组织协调职能。第三,桥梁和纽带职能。第四,检查督促职能。第五,咨询反馈职能。
2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现状
地方高校由于普遍存在建校和升级时间短,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为了尽快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地方高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忽视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地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教学秘书岗位属于行政编制,高校人事部门没有对其学历作硬性要求,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相当一部分教学秘书未经历过秘书学、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教学管理基本知识和管理经验,在学分制这种新的模式下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
2.2 队伍不稳定目前,许多学校教学秘书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心。由于他们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思想压力大,导致他们没有时间接受专业培训、进修和外出参观学习,使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下降,从而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
3对地方高校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
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教学管理要上层次,上水平,教学管理工作运行是否高效,和教学秘书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对教学秘书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素质:
3.1 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秘书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强化全心全意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教学秘书的工作具有很强原则性,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
3.2 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环境下,教学秘书是一个专业要求较高的岗位,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的工作是直接对教师、学生服务,工作原则性很强。因此教学秘书应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习各级主管部门的教学管理文件,掌握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运行规律和特点,作为领导的助手在协助领导部署、安排教学活动时必须正确、迅速地贯彻执行学校教务处、院系领导的决定和指示,并将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教学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秘书平时要充分了解各个教师的特点和需要,对极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到心中有数,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有理有据的安排有关教学活动。
3.3 一定的专业背景教学秘书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教学管理工作要求教学秘书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可以帮助教学秘书了解本院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院系实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同时还要了解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平稳、顺利的开展。
3.4 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运行中,大量的教学信息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教学秘书是各方面教学信息的汇集点要对大量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要对新的信息有较敏锐捕捉能力及时传递给领导和有关部门,作为决策依据。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要具有熟练掌握和运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改革和信息社会对教务管理的要求。
3.5 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各行业提出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地方高校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随着地方高校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推进,旧的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工作情况,而应不断学习、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关注并收集各兄弟院校及国外高校的教学管理新措施,利用科学的管理知识及方法,敢于突破旧的工作模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