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药污染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家蚕农药中毒;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8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06-1
宁阳县地处大汶河南岸,属泰莱肥宁平原,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植桑养蚕历史悠久,为山东省桑、蚕、茧生产基地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和农药研发技术的进步,新农药不断问世,品种推陈出新,如一些有机磷、有机氮和菊酯类农药,并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再加上农田不断加大治理害虫频率,造成我县养蚕区特别是植桑零散地块家蚕农药中毒现象经常发生[1]。家蚕农药中毒已经成为我县威胁蚕作安全的一个无形“杀手”。据调查,春秋季均有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发生,但发生比例有所差异,春季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发生率低,夏秋季发生率高。
随着近两年我县桑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桑蚕业逐渐成为我县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部分蚕农由于缺乏种桑养蚕的经验及应注意的防范措施,导致家蚕农药中毒事件在我县时有发生,如2010年东疏镇、泗店镇等地在防治美国白蛾过程中就发生了家蚕农药中毒索赔事件,给广大蚕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针对家蚕农药中毒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预防办法和措施。
1 发生农药中毒的原因[2]
1.1 桑叶被农药污染
在桑园及附近农田内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或在大田内使用低毒但对蚕剧毒的农药,是宁阳县家蚕农药中毒最主要的原因,如在桑园内直接喷施高毒剧毒农药,导致桑叶被污染,蚕儿在喂食被农药污染后的桑叶后,导致农药中毒。有的蚕农不是在桑园内用药,而是在附近大田内采用高毒剧毒农药对大田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同时,由于喷施方法不对,没注意风向,农药随风飘到桑园内,污染了桑叶,致使家蚕农药中毒。
1.2 蚕室、蚕具被农药污染
有的蚕农在蚕室内乱堆乱放农药,用蚕具盛放农药,养蚕用品不小心接触农药,都易造成家蚕农药中毒。
1.3 养蚕人员造成的农药污染
这与养蚕人员防毒意识不强、缺乏农药使用常识有很大关系。有的蚕农在喷施农药后没有更衣沐浴就去摘叶喂蚕,有的蚕农对药性不了解,误将一些对蚕毒性极高的低毒无公害农药应用到在桑树上,有的蚕农不了解杀虫剂成分而盲目在桑树上使用等。
1.4 错用农药、人为报复引发家蚕农药中毒现象发生
乡规民约制定与执行不力,人为残害难以制止,有部分乡村对桑叶小偷小摸,桑园投药残害等事情不认真查处,或调查不力,敷衍了事,使受害户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肇事者未受到应有的处罚,中毒事件发生频繁,使生产遭受极大的破坏。
2 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3-4]
2.1 防止桑叶被农药污染
为防止桑叶被农药污染,建议合理规划桑园,周围不种植经常使用农药的农作物,对桑园及附近农田作物治虫时少用高压喷雾器、喷粉机和弥雾器等药械施药,还要注意养蚕季节、使用方法及风向,桑园施药防虫必须在养蚕间歇期使用残效期短的农药治虫,注意用药浓度,把握好残效期。严禁在桑园地头对农药,不得用被农药污染的水清洗桑叶及调配养蚕消毒药物。
2.2 严防蚕室、蚕具被农药污染
为防止蚕室、蚕具及养蚕用品不被农药污染,应做到蚕室不乱堆乱放农药,蚕具及养蚕用品不接触农药。蚕具及养蚕用品在运输销售时严格与农药分开。不得将已被污染的物品放入蚕室。
2.3 加大农药中毒知识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蚕农防毒意识
针对养蚕人员防毒意识不强、缺乏农药使用常识的现状,结合宁阳当地实际,应切实加强农药使用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及走村入户开展培训、指导、印发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农户讲解家蚕农药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让广大蚕农充分了解,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合理防范、救治有方[3]。
2.4 蚕种催青过程中防止接触不良气体和有毒药物
蚕种领发种环节中要注意防止接触农药等不良物品。要防止高温、闷热、雨淋、日晒、干燥、剧烈振动等。途中要避开最近施过农药的农田和打过杀虫剂的房屋,严防接触农药及有害气体,尤其是路程较远的单位,运输途中做到遮光、防闷,力求快速安全。蚕种领回后不及时分发,放在家中,由于有樟脑丸气味或粮食中放有熏蒸药,或者蚕农自身经常抽烟,结果由于有毒气体污染,蚕种不出。并讲一个二次补种,最后罪魁祸首是一包烟的真实事例说明领种、收蚁要特别注意安全。
3 家蚕发生农药中毒的急救措施[5]
一是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如是受到室外农药气味中毒,应立即关闭门窗,控制有毒气体进入室内。二是蚕座内立即撒石灰粉,加网除沙,隔离毒场。三是中毒大蚕吐液较多,可用冷水或清洁的井水浸洗3-5分钟后,放到阴凉通风地方,再喂未被农药污染的新鲜桑叶。四是对被农药污染的蚕匾、蚕网等蚕具应立即更换,用清水浸泡洗涤,日晒后再用。五是针对不同中毒症状,采取药物解毒的急救措施。另外,受烟草中毒的大蚕会自然复苏,不要轻易倒蚕,以避损失。发现农药中毒,要根据中毒症状,及时调查农作物治虫农药,分析中毒原因,避免蚕儿继续中毒。
参考文献
[1] 沈春蕾.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07.
[2] 闫巧凤.浅议家蚕农药中毒的原因及预防[J].北方蚕业.
2006(3):43.
[3] 缪梅玲.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江苏蚕业.2006(1):28.
[4] 赵方,吴建文.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及应急措施[J].蚕学通讯.2006(3):46.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害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由温饱型逐渐转向保健型,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倍受人们的亲睐,但农产品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如:2013年5月4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记者在山东潍坊地区采访时发现,当地有些姜农使用神农丹种姜,神农丹的主要成分是涕灭威,是一种剧毒农药,50mg就可致一个50kg重的人死亡。涕灭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被植物全身吸收。当地农民根本不吃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还有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kg。2013年5月6日上午,在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车来自潍坊的生姜被查出农残“氨基甲酸酯”超标,市场已将这批生姜进行封存,并将取样送有关农残检测机构进行定量检测。
农药污染事件屡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少数农民对农药的认识不强,施用农药时,没有按照农药操作规程施药,甚至明明知道是有毒农药,为防治病虫,为了高产,为了赚钱,还在喷施。还有的农民盲目混用多种农药,这样反复不合理使用农药,使病害虫抗药性增强,致使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进而破坏了农业环境。
二、农药污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农业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壤,施用农药会有三种途径进入农业环境。
1、施用农药污染了大气。
农药多数是以液体形式喷洒使用,在喷洒过程中或使用后,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耕地及农产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还可能随着气流漂移,扩散到附近地区或更远的地方。空气中的除草剂浓度较高时,还会对敏感作物造成药害。污染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对人体健康及整个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2、施用农药污染了水环境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如防治鱼、虾病喷施农药;农药随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等进入水体等。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不仅可造成鱼、贝、虾等水生生物中毒死亡,同时还可能污染饮用水,威胁人体的健康。
3、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土壤中的农药来源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如除草剂的施用;第二种是防治病虫害喷撒农田的各类农药;第三种是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水和植物残体。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通过生物链形式进行转移和传递而蓄积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中,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最易受到农药残毒生物富集后的危害。据文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造成对土壤的污染,受污染的农产品,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对人体身体产生间接危害。
三、保护农业环境,减轻农药污染的对策
1、用沼液防病虫,减轻农药污染。
沼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酸、微量元素、植物生长刺激素、B族维生素、某些抗生素等。其中有机酸中的丁酸和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以及维生素B12,对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沼液中的氨和铵盐、某些抗生素等对作物病虫有直接作用。实践证明,沼液防治病虫害,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同时,沼液对粮食、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13种作物中的23种病害和14种害虫有防治作用。
据资料显示:用沼液喷施果树,对红蜘蛛成虫杀灭率为91.5%,虫卵杀灭率为86%。用沼液防治玉米螟一般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取过滤后的沼液1份加水3份,混合均匀后叶面喷施黄瓜,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效果可达90%以上。用浓度为50%以上的沼液处理黄瓜能有效地抑制白粉病。喷施沼液防治番茄早疫病。取过滤后的沼液1份加水3份,混合均匀后叶面喷施番茄,可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可达80%以上。因此,大力提倡用沼液防病虫,可以减轻农药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正确诊断,对症用药。
当农田中发现病虫时,首先,要了解田间发生的是病害还是虫害,是什么病或是什么虫。其次,还要了解所购农药的成份、特性、用途。如菜青虫选用阿维茵素防治;蚜虫、飞虱、叶蝉选用吡虫啉防治;菜青虫选用敌百虫防治;白粉病选用粉锈宁、烯唑醇防治等;总之,在施药前,我们必须根据防治对象选用适宜的农药,切实做到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用药,方可充分发挥药剂本身的效能。
3、搞好预测预报,适时施药。
一般防治病害要掌握在发生初期,防治虫害掌握在低龄阶段,防治草害掌握在杂草萌芽期或幼苗期,结合田间实际调查,搞好预测预报,适时施药。同时,还要根据病虫害发生为害不同的特点和不同药剂的性能,抓住关键时期,及时用药防治。如在防治虫害时,应在害虫3龄期以前,利用害虫幼龄期抗药性弱的特点,施药较合适,效果会更好。
4、交替施药 轮换用药。
对同种作物长期、反复使用一种农药,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久而久之,这种农药就达不到它原来的防治效果。因此,对防治对象要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可延缓产生抗药性,充分发挥农药药效。同时,要注意长期使用一种或同一类农药防治某一种害虫或病菌,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要尽可能轮换用药,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5、科学混用农药。
科学地进行不同农药混用,可以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兼治多种病虫,降低毒性,增强人畜安全性,延缓病虫抗药性,节省人力和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防治效果。但有些混用不科学,将会降低药效,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锌、苯菌灵、福美双等不能与铜制剂混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1989年至1992年间,广州市共发生食用含农药蔬菜引起的中毒事件30起,中毒人数350人;在1994年发生的1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有4起是农药引起的;在1995年发生的13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又有8起与农药有关,涉及人数达240多人,这当中并未包括那些非集体轻微中毒事件。仅仅一个城市,就频频出现因食用含农药的蔬菜引起的中毒事件,这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盘中菜投以更多的关注。
蔬菜变“毒”菜,有以下几个原因:
蔬菜的农药污染
分析蔬菜被农药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蔬菜的生长期一般较短,而病虫害又较为严重,加上病虫的抗药性越来越高,从而使喷在蔬菜上的农药量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国目前在农药的使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菜农在农药的使用上不尽合理(例如,把刚喷完农药不久的蔬菜果实采摘上市等),因此才造成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
目前,我国用于蔬菜上的农药主要有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相对来说,后者杀虫的范围较广,对人畜的毒性小,现在正逐渐取代毒性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如甲胺磷等农药现已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蔬菜被重金属污染
被重金属污染的蔬菜一般不会使人产生急性中毒,因此它不像蔬菜的农药污染那样倍受人们关注,但是如果长期食用被重金属污染的蔬菜,问题就会出现了,像众所周知的日本“水保病”和“骨痛病”就是由于汞和镉的污染而造成的。
蔬菜一般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除了受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之外,蔬菜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受蔬菜的种类和不同重金属元素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有很大的差别,例如:菠菜、芹菜、马铃薯、蒜头等含镉较高,而刀豆、菱白、黄瓜等含镉较低;马铃薯、蒜头、洋葱、西红柿等含铜较高,而茭白、甘蓝、大白菜等含铜较低。但从整体来看,不同蔬菜种类对重金属的富集以菠菜、芹菜、韭菜、白菜为高;莴苣、马铃薯、萝卜、番茄、洋葱次之;黄瓜、冬瓜、甘蓝等最低。
蔬菜被硝酸盐污染
蔬菜被硝酸盐污染是由于化学氮肥的过量和不合理的施用而造成的。人类被硝酸盐污染约有80―90%来自蔬菜,而被硝酸盐污染的蔬菜对人们身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硝酸盐含量过高,可能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二则认为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强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前体,如进食过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会诱发癌变,不可掉以轻心。
不同的蔬菜品种,其硝酸盐的含量各有不同,含量低的每公斤只有几十毫克,含量高的则每公斤可达数千毫克。一般来说,’取食根、茎和叶的蔬菜其硝酸盐的含量高于取食花、果类的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类,其硝酸盐的含量往往较高。
蔬菜的其他污染
除了上述3种主要的蔬菜污染之外,还有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氟污染:大量使用合成洗涤剂如洗衣粉、洗洁净等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污染;以及苯并芘、塑料薄膜中的增塑剂――酞酸脂、生物性污染等等。
对蔬菜被污染的控制涉及许多方面,从整体来看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政府和有关部门从宏观上要加强管理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蔬菜污染,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减少蔬菜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对于蔬菜的农药污染,在家庭中的防范关键是:凡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要尽可能做到“一浸二洗三出水”,以防“毒”菜害人;食用的蔬菜要煮熟;瓜果类最好是去皮后再食用。
对于蔬菜的重金属污染,我们要适当少吃对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的蔬菜,如叶菜类的菠菜、芹菜等。在蔬菜的食用上,要尽量多样化,不要偏食某一类的蔬菜。
[关键词] 病因剖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31-01
蚕病危害严重影响蚕农收益,困扰着蚕业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蚕农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我们这里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谈谈几点看法。
一、蚕病发生原因剖析
1.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我们这里是山区河谷,春季多雨低温,湿度较大,夏季高温闷热。小蚕受低温影响容易诱发僵病,5龄后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又容易发生血液型浓病。尤其在晚秋蚕期更容易爆发病害。
2.消毒防病不彻底。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淡薄,消毒马虎,普遍存在只是消小蚕室而不小大蚕室及周围环境和蚕具,特别是我们这里很多是人蚕共室,难以达到消毒目的,有的甚至根本不消毒。
3.饲养管理粗放。小蚕没有做到精选良桑,眠起不提青,使迟眠蚕,病蚕与健康蚕混养,大蚕期不除沙,造成蚕病发生。
4.病蚕处理。我们这里有很多蚕农对病蚕的处理方法不当,用病蚕喂家禽,病蚕不做消毒深埋,随处扔。这也造成蚕病感染。
5.桑园管理不善。由于茧丝行业滑坡,蚕茧价格大起大落,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桑园失管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叶质差,影响到蚕的体质。抗病力、抗逆力减弱;桑园虫害严重,得不到及时防治,增加了害虫与蚕之间病原交叉传染的机会,蚕病发生增加。
6.农药污染。田间地头使用农药,它通过日晒蒸发飘落粘附在桑叶上,使蚕造成微量农药中毒,另外其他杀虫用具与蚕的消毒用具共用引起蚕中毒。
二、控制蚕病危害对策
1.消灭病源,切断传染途径。重视蚕前消毒,消灭病源,养蚕前蚕具要摆放在烈日下暴晒,蚕室地面及暴晒的蚕具等需要用清水彻底的清扫洗刷,洗刷后用漂白粉液进行地面,墙壁,棚顶,蚕具喷雾消毒,喷雾药液要均匀,消毒完毕最后封闭门窗,熏烟消毒。做到彻底消灭病源,确保养蚕安全。蚕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要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清,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采用宣石灰,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控制病毒、真菌病的危害。
2.加强卫生防疫,保持蚕室清洁。保持蚕室储桑室清洁卫生,及时清理蚕室内的残叶。蚕沙、经常做好储桑室消毒。每次给桑要洗手,防止手携带病菌接触蚕体桑叶。淘汰弱蚕,病蚕,死蚕,消毒深埋,蚕沙要集中远离养蚕室堆放。已经损坏的蚕具要立即烧毁。
3.加强饲养管理
3.1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蚕不同龄期,选采优良桑叶喂食,劈开田间地头农药污染桑叶,选择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劈开田间地头农药污染桑叶确保蚕达到良叶饱食,增强体质抵抗病菌。
3.2在饲养中要及时淘汰病蚕、迟眠蚕和不眠蚕,同时要做好蚁蚕、起蚕、熟蚕等蚕儿易感染期的蚕体蚕座消毒;根据蚕的生理特征,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畅通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有甲醛制剂(福尔马林)和氯制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第二类是治疗药剂,抗生素类药(如克蚕菌胶囊,浓蚕灵,灭蚕蝇等),第三类是生理调节剂药,如蚕用脱皮激素溶液等。
3.3饲养适温:1-2龄蚕适宜温度26-27℃,干湿度差0.5℃;3龄蚕适宜饲养温度25-26℃,干湿度差2;4-5龄蚕饲养适宜温度23-24℃,干湿差4-5℃.蚕室内温度不低于24℃.低于24℃时就要关闭门窗或加温。
3.4防高温:蚕期高温环境对生长发育不利,因此,蚕室要做到3稀,即蚕架稀,蚕扁和蚕头稀。不要关闭门窗,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高温要向地面。墙面喷清水降温。
3.5防饥饿。夏季养蚕正处于高温季节,桑叶干萎快,容易失去水分,蚕不喜欢吃,会导致蚕儿饥饿。为保持桑叶水分,在1-2龄期扁类要铺防干纸,上盖塑料薄膜。3龄只需要不垫,蚕入眠期揭去上面的薄膜,以保证蚕儿正常食叶,不饥饿。
4.防治中毒:禁止接触过农药人及农药工具和农药污染的桑叶进入养蚕室,避免蚕农药中毒。
5.防除桑园害虫,减少蚕与野外昆虫的病源交叉感染。采回来的桑叶应放在专用贮桑室,切记桑叶堆放在养蚕室,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并可采用消毒净1《拟)倍水溶液或0.3%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
三、蚕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蚕病发生后首先进行正确的诊断,确定是什么病,分析发病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1.发现真菌病:及时拾病蚕,用漂白粉、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或用硫磺粉熏烟,每天1-2次。同时注意蚕室通风排湿,使蚕病得到控制。
2.发现病毒病,及时拾出蚕病,用鲜石灰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同时添食抗菌素推迟发病,降低发病率。
1.施药人员选择不当。如选用儿童、少年、老年人、三期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体弱病残、精神不正常、对农药过敏或中毒后尚未完全恢复健康的人。
2.不注意个人防护。配药、拌种、拌毒土时不戴橡皮手套和防护口罩,施药时不穿长袖、长裤和防治渗透的鞋,赤足露背喷药,或用手直接抛撒高毒农药拌过的种子或毒土。
3.配药不小心谨慎。药液污染皮肤或溅入眼内不及时清洗,直接用手拌种或拌土。
4.配药、喷药不注意风向。在下风口配药或喷药,使人体吸入农药过多。
5.喷雾器出现漏水、冒水、喷头堵塞等故障时,徒手修理,甚至直接用嘴吹,导致农药经皮肤或口进入体内。
6.连续施药时间过长,体力缺乏,抵抗力减弱。
7.配药、施药过程中吸烟、喝水、吃东西,或施药后不清洗就吸烟、喝水、吃东西。
8.高毒农药用于蔬菜、茶叶等作物,让人食入农药高残留农产品。
9.农药与食物或农产品混放,农药泄漏导致食物或农产品污染。
二、农药进入人身体引起中毒的途径
1.经皮肤侵入。是一种常见的中毒途径,喷药过程中及其他与农药接触的机会,均可造成皮肤污染。
2.经呼吸道侵入。蒸气状、粉尘状、滴雾状态的农药,可随空气经鼻、咽、支气管进入肺而随血液循环遍及全身。
3.经消化道侵入。误服及误食农药污染的食物,经口由肠道吸收而中毒。
三、农药中毒后的症状
轻度中毒者,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多汗、无力等现象;中度中毒者,除有以上症状外,还有腹痛、腹泻、语言不清、出汗、流口水、抽搐等症状;重度中毒者,有流口水、腹痛,大量出汗,呼吸困难、视力模糊、气管分泌物增多,肌肉蹦跳、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肺水肿、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四、农药中毒的预防
1.配药、施药人员要选择身体健康、精神正常的青壮年劳力,并进行专门培训,懂得植保知识。
2.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配药、拌种、拌毒土时要戴橡皮手套和防护口罩,严禁直接用手配制或搅拌;施药要穿长袖、长裤和长筒鞋,并配套防渗透设备如塑料雨衣等。
3.注意天气预报,尽量不在大雾、大风天气施药。若在有风天气施药,要在上风口配药、施药,尽量减少农药接触皮肤机会。
4.配药和拌种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的安全地方,严防农药散失被人、畜、家禽误食。
5.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与人畜皮肤病。
6.农药不得与粮食、蔬菜、瓜果、食品混放。
7.施药前,检查药械是否完好,若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立即修理。施药过程中出现上述现象,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应用牙签、草秆或水来疏通喷头。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
8.配药和施药时不要吸烟、喝水、吃东西。药后吸烟、喝水、吃东西要清洗完毕后再进行。
9.连续施药时间不能太长,每天不能超过六个小时,保持体力充沛,感觉身体不适时停止施药。
10.不要用被污染的手擦眼和脸,施药用过的械具要清洗干净。
11.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清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
五、农药中毒急救知识
1.施药过程中如出现乏力、头昏、恶心、呕吐、皮肤红肿等中毒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脱去被农药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清洗身体,中毒症状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在喷药中不慎触及药液应迅速用肥皂水洗净。若进入眼部应立即用食盐水洗净(食盐9份、水1000份)。